中美师范教育课程比较与反思
中美教育总结反思

中美教育总结反思引言中美两国教育系统各具特色,互有利弊。
通过对中美教育的总结和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教育模式的优缺点,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美教育的异同中美教育在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体制上,中国教育以政府主导为主,注重统一管理和大规模教育;而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体教育,各州和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
在教学内容上,中国教育注重科目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而美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教育以传授为主,而美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美教育的优点中国教育的优点中国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优势:1.严谨的学习态度:中国学生对学习有着严谨的态度,注重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
2.系统的学习方式: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学习内容系统且有条理,使学生对知识有着较为全面的掌握。
3.高水平的教育资源:中国教育资源丰富,特别是一些名校和重点学科,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方面具备优势。
美国教育的优点美国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优势:1.发展全面的培养: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2.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美国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采用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多样化的教育选择:美国教育注重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兴趣。
中美教育的不足之处中国教育的不足中国教育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1.过于注重分数:中国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2.缺乏批判性思维培养:中国教育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缺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中国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分析研究

验, 选择学校情境 中的各种主题 , 运用多种研 究手段来开展个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几乎全部 由经专业 组织和各州认证 的 人或小组研究 ,从而形成将观察经验与批判思考有效结合起
1 2 0 0多所综合大学的教育学 院或文理学院的教育系承担培养 来的能力。中国的部分师范院校要求准教师在见习期间参加 任务。美 国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是 一个 由若干教育理论与 中小学各专业教研室的教学研 究活动 。与此 同时 , 要求准教
种研修材料 。准教师在分析观摩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研
见习期间的协助管理 主要指担任助手角色,协 同合作教
见 习活 动 最 早 由美 国于 2 O 世纪 7 0 年 代 引 入 本 国 的教 育 究, 得 出研究结论 或提交改进建议。
国师 范院校于 9 0年代开始在教育实践课程中增设见习活动 , 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等活动 。在我国,准教师在见习期间要 并将其命名为 “ 教育见习” 。开展见习活动, 主要是让准教师 参加所在班级的一切常规活动 , 并跟随、 观察和参与班主任的 获取早期 的实地经验,并在协助 中小学教师工作的过程 中尽 日常工作 一般 由班主任 为准教师下达班级管理的任务,如
在教育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实习活动的设计上美国较为关注准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实践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巧妙地安排到实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预备如何融入学校如何面对指导与反馈如何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如何面对不合作的学生如何实现成功的教学如何学会评价等等
中美教 师教育实践课程 内容 比较 分析研究
内容选择和内容组 织两个层 面展开。 中美教 育实践课程所选择 的内容包括各 类见 习、 演 习和 实习活动。 两国的课程
中美实践教学的比较(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实践教学进行比较分析。
二、实践教学体系1. 美国实践教学体系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
美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项目研究等,涉及各个学科领域。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美国高校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
美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行评价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中国实践教学体系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以实验课为主,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依靠教师评价,缺乏对学生自评、同行评价等方面的关注。
三、实践教学方式1. 美国实践教学方式美国高校实践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研究。
美国高校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实训。
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竞赛。
美国高校举办各类实践教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实践技能。
2. 中国实践教学方式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方式以实验课为主,缺乏项目研究、实习实训等多样化实践形式。
中美师范教育课程比较与反思

术课和教育理论 课三部分 。由于存在 “ 学好英语便 能教好英
语 , 好 数学便 能 教好 数学 ” 普遍 认识 , 范类 专业 课程 学 的 师
、
概念界定
根据 《 国大百科 全书 ・ 卷》《 中 教育 、教育大词典 》《 、中国
教育 百科全书 》 等教育工 具书的定义 ,师范 教育” “ 是指 “ 培养 师资的专业教 育” “ ,培养和提 高基 础教育师 资的专 门教育 ” 。
二 、 美师 范 教 育 课 程 目标 比较 中 ( ) 国师 范教 育 课 程 目标 一 我 1 养爱 国 、 . 培 尚德 和社 会 主 义 觉 悟 的 政 治 课 程
从事教 育教学工 作的能力 。我 国教师技 能类课 程通 常开设
在专 业基 础课 之后 , 括学 科教 学 法 、 学 技术 、 师 表达 包 教 教
3 养 实 践 能 力 、 应 能 力 的 实 习 课 程 . 培 适
实 习课 程是师 范类教育 必不可少 的组 成部分 。通 常包 括教育见 习和教育 实习两部分 。从 观察学 习、 牛刀小试 到独 立实践 教学 与管理 ,体 现 了师 范教育 循序 渐进地 帮助教 师 实现理 论 向实际工作 的转变 ,通过对 具体 学生发展 状况 和 教 学工作 的直 观认 识 , 强对 教师 职责 的 了解 ; 加 同时 , 过 通 求教 、 反思 和扬弃 , 汲取 在职 教师 的优 秀 经验 , 提高 对教 学 技术 、 方法 、 管理 策略 的认识 , 终为 己所用 , 最 掌握 基础 教育
由 于 美 国 l世 纪 “ 范 学 校 ”N r l c o1主 要 提 供 职 前 9 师 ( oma S h o) 教 师的培养 , 而“ 范” 因 师 的含 义 相 对 狭 窄 。 随着 美 国 教 育 机
中美课堂教学差异之比较与思考

中美课堂教学的差异表现在教学 目标差异、 教学 方法差异、 教学内容差异、 师生关 系差异、 课堂氛围差
异 几个 方面 。 1 .教学 目标差异 教 学 目标是课 堂 教 学 的 指 向标 , 堂教 学 活 动 以 课
学提出的问题发表不 同看 法 , 能使想法更加深入、 完
上传给学生 , 这种现象有所改观 。但是 , 受时间和考试 的限制 ,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 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
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 但我相信 只要家长与学校 合力, 从幼儿园教育做起 , 甚至从婴儿期教育做起 , 就
一
定有希望 。 3评 价标 准 的差 异 .
影响中美课堂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受 到评价标准差异的影响。中式课 堂教学评价标准更多 关注教师的“ 本身 , 教” 更多指向课堂上一些表面因素 的评价 ( 如气氛热烈 、 间分配恰 当、 时 课外作业量适
一
统性 , 一个问题 尚未解释清楚 , 又到了另一个问题 , 有 时爱讲与课文 内容无关的事。
二、 中美 课堂教 学差 异 的成 因
中美课堂教学在上述几方面存在极大差异 , 究其 原因, 主要是 由个性差异 , 家庭教育背景差异 , 评价标 准差异 所造成 的。
1 .个性 差异
些人天生富有, 而另一些人一辈子都需打工挣钱 , 这
有位年轻老师竟然穿着 一条破烂不堪 的牛仔裤上课 , 教学 内容范围的决定权。而中国教师在这三方面的权 全无中国人所看重 的课堂仪表。不过 , 虽然美式课 堂 利往往受到限制。 教学氛围 自由、 民主、 宽松 , 但是外 国教师讲课缺乏系
据笔者观察, 国的教材选材新颖 , 美 有趣 ; 相反 中 国的大学英语教科书 内容死板、 保守。例如 , 国的写 美 作教材中的一些让学生课后讨论 的话题有 : 同性恋不 应被 视为犯罪 ; 和平 时期 , 所有 男 女 公 民也 应 服 兵役 ;
中美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中美教师培训项目,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通过与中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碰撞在培训过程中,中美教师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而中国教师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交流中,我发现中美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中国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
这种差异让我意识到,教育理念对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借鉴在教学方法上,中美教师也有各自的特点。
美国教师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而中国教师则更注重课堂讲解和传授知识,教学方法相对较为传统。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美国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
三、师生关系的构建中美教师在师生关系构建方面也存在差异。
美国教师更注重平等、尊重和信任,他们认为师生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
而中国教师则相对较为权威,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自我提升参加中美教师培训项目,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国外课堂中美差异心得体会

国外课堂中美差异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能够参加一些国外课堂,并与一些本地学生一起学习。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外课堂与国内教育的差异。
以下是我对这些差异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国外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与国内课堂相比,国外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开放。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国外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种积极的参与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国外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国外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和小组项目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第三,国外课堂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国外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并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与此相反,国内课堂往往注重集体教育,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国外课堂注重评价的多样性。
在国外课堂中,评价方法多样化,不仅包括书面考试和口头报告,还包括小组讨论、实践项目和个人作品等。
这种多元评价的方式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避免了单一的知识记忆测试对学生的过多压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总结起来,国外课堂与国内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国外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化教学,以及评价的多样性。
这些差异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我希望我们能够借鉴国外教育的一些优点,推动国内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中美实践教学的比较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其实践教学体系也具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本文将对中美实践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中美实践教学体系概述1.我国实践教学体系我国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美国实践教学体系美国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志愿服务等环节。
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善。
三、中美实践教学比较1.实践教学目标我国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美国实践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我国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主要以实验、实习、实训为主。
美国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为丰富,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志愿服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我国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高校教师为主,部分教师具有实践经验。
美国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由高校教师、企业专家、社会人士等组成,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我国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核成绩为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美国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方面评价。
5.实践教学资源我国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设施不足。
美国实践教学资源丰富,高校与企业合作紧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6.实践教学效果我国实践教学效果逐渐显现,但仍有待提高。
美国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启示与建议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课程我国应借鉴美国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课程,增加课程实验、实习、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志愿服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美师范教育比较与思考

Ke W o d :Ch n :t e U. .;t a h r e u a i n;c mp rs n ’ rs ia h S e c e d c t o o ai o
中 国早 在汉 唐 时期 已 建立 较 完 备 的学 校 制 度 , 现代 学 校 的 出 现 , 范 教 育 的产 生 , 是 l 而 师 都 9世 纪 未 叶 的事 2 0世 纪 后 半 叶 , 其是 最后 2 年 . 国 的 教 育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 与 发 达 国 家还 相 差 甚 远 。 国 是世 界 上 历 史 最 短 的 国 家 之一 , 育 尤 0 中 但 美 教 从 13 6年 暗 佛 学 院 建立 迄 今 也 不 过 3 0 年 . 范 教育 产 生 于 1 6 0余 师 9世 纪 2 0年 代 . 今 已成 为 世界 上 教 育最 发 选 的 国家 。两 而 个 大 国在 教 育 上 的差 距 . 可从 各 自师 范 教育 的产 生 、 展 的 整 个 过 程 找 到一 些发 ^深 省 的原 因 发
官学 废驰 . 私学必起 , 出现 了“ 吏为师” 学者 为师” 副“ 、智者 为师 的重大 转变 这个时期 , 自孔 子创办私学起 , 障秦朝 不
设盲学 外. 直是官学与私学并存的 , 有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 。 一 没
I l 8 0年鸦片战 争失败后 . 国抡 为半殖 民地 半封建社会 . 我 一部 分开 明的地 主阶级 官员和有识之士. 开始提倡向“ 西方
维普资讯
20 0 2年 1月
渭 南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en n Te c esColg o 2 0 a.02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摘要:本文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启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科学技术、经济实力都在世界上占据了首要位置,这与其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似乎是成功的。
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成功反映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研究美国是依靠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教师的,从而可以为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中美教师教育课程比较(一)培养目标首先,从培养目标上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美国,教师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合格的教师。
至于什么是合格的教师,两国受各自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又有各自的标准。
传统文化中,我国对教师的要求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具体来说就是合格的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能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这个观点对我国教师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从我国目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合格的教师主要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而这些正好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
与我国的培养目标相比较,美国教师教育对未来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更为重视,要求教师像医生看病那样对学生的“病情”(学习困难)进行分析、诊断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为学生开“处方”(给予指导和帮助),成为教学的“临床专家”。
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趋于专业化,将教师看成是一种专业而非职业。
近些年里我国也开始对教师专业化关注,不过还没有在培养目标中得到具体体现。
中美学校教育差异对比论文

中美学校教育差异对比论文中美学校教育差异对比在中美两国这样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不仅反映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也反映在学生生活、健康心理等情况上。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美学校教育的差异,并探讨如何从不同的方式中获益。
一、教学方式在中美教育中,教学方式是两国的一个明显差异。
在中国,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管理者,教师主要传授的是学科知识。
而在美国,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教师往往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思考和创造性的思考。
因此,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方式。
中国学生通常在课堂上主动听取教师的讲解,后期则主要依靠自己的记忆来完成课外作业和考试。
而在美国,则会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寻求答案,包括与同学讨论、阅读课外材料等,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科设置在中美学校教育中,学科设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除了主要学科外,还有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是中国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而在美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历史等领域的学科则更加广泛,鼓励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这种差异也表现在校外活动和竞技体育上。
在中国,学生会按照课程表和机器码制度生活,在校外活动和社团文化方面的支持则较为有限。
而在美国,校外活动和竞技体育是学生社交和各种技能的发展重点,具有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便利性。
三、学生心理在中美学校教育中,学生心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教育系统普遍存在过重课业的问题,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学业压力和考试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限于考试成绩和未来职业前途的压力,也包括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和责任压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生则更加强调平衡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在美国,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进行体育、艺术、社交等活动,这有助于缓解学业压力和焦虑。
同时,在美国的教育中,强调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和个性表达,这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心理平衡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美师范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美国师范教育课程总目标的核心:提
高教师的质量,以确新教师能够适应美国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
展的各方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师资。
具体如下: 1.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崇高精神境界的 教师; 2.培养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 理论知识的教师; 3.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1.教师入职前必须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教“的 知识和技能; 2.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及教育专业知识。
4.中美师范教育的课程评价比较
中国 从态度(为人师表、事业心和责任感等)和行 美国 用州际新教师评价和支持委员会(INTASC)的标准来
为(备课和授课)两方面来评价课程。
评价,各地方往往借鉴全国性专业组织开发的评价标准。
4.中美师范教育的课程评价标准比较
相同点: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注 重用科学的方法促进教学。 不同点:中国重视让学生把握课程内容,美国倾 向于利用教材达到一个思维的锻炼;中国重视课 程活动中教师的板书和基本素质,美国在课堂上 更为随意,关注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融洽关系。
在实习教学中体现出多种教学风格,并有能力对自己的
教学提出分析和改进;加强教育学院与中小学校的联系, 如在研究和实践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尝试新的实习方式, 对新的思想进行系统的调研和仔细的研究等,并提出建 立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议;
(5)使中小学校更适合教师的实习、工作和专业发展。
5.美国师范教育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1 完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调整培养目标价值取向;
2
增加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及丰富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加教师实践的机会;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多做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3
4
美国
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和教师教育机构认证 改革的 5 项目标: 机构内部的学生学习评价: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

中美老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探究近年来,中美教育合作日益频繁,老师沟通与合作成为中美教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老师教育实践课程在提升教育质量和增进老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比较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进修目标等方面,探讨其中的异同点。
起首,中美教育实践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教育实践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室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配套,使老师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而在美国,教育实践课程更重视培育同砚的反思和批判思维能力,强调让老师通过实践去进步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素养。
其次,中美教育实践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差异。
中国的教育实践课程强调师范学院与实践学校的紧密合作,同砚需要到实践学校进行教学实习,并通过导师指导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而美国的教育实践课程则更加重视同砚的参与和互动,鼓舞同砚们自主探究和合作进修,通过小组谈论和项目实践等形式培育同砚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美教育实践课程在进修目标上也有差异。
中国的教育实践课程着重培育同砚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室管理和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而美国的教育实践课程则更加强调老师的专业进步和进修社群的建立,期望通过老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推动教育改革和持续进修的文化。
综上所述,中美教育实践课程在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和进修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实践课程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砚在实践学校进行实习;而美国的教育实践课程更重视同砚的参与和互动,鼓舞同砚自主探究和合作进修。
此外,对于进修目标的强调也有所不同,中国的教育实践课程着重培育同砚的教学技能,而美国的教育实践课程更重视老师的专业进步和进修社群的建立。
然而,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中美教育实践课程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例如,两国的教育实践课程都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增进老师的专业进步和素养提升。
在详尽的教学活动中,两国都重视培育同砚的教学技能、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核心能力。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比较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异同,分析两国在教师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挑战,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随后,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国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的共性和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优点和特色,以及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发展策略。
本文将总结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二、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概述在中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对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教学技能训练、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育实习方面,中国通常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师范生有机会深入中小学课堂,亲身体验教育教学过程。
同时,中国还注重师范生的教学反思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与美国相比,美国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同样具有其独特之处。
在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被视为培养未来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美国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通常包括临床实践、教学实习、教育研究等内容。
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方面,美国通常采用“驻校模式”,让师范生在中小学进行长期的实践教学,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合作,提升教学技能。
美国还鼓励师范生进行教学研究,以研究为基础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中美学前教育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学前教育比较及其启示随着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对于中美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美两国学前教育各自存在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中美学前教育进行简要比较,并对其启示进行分析。
1.教育理念不同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根本差异在于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教育重视知识传授,注重应试教育,考核制度成为教育的核心,但是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美国教育则强调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教师培训和支持制度的不同教师的角色和教师培训系统在两国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师是传统的权威,学生在其授课下听从命令,缺少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但是,他们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美国,教师更像是一位导师,负责带领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强调教育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教师培训与支持制度也比中国更加完善。
3.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虽然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环境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性——父母都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
在中国,由于物质条件和家庭人口压力的影响,很多家长花费很多时间和钱在孩子教育上。
在美国,父母不仅重视学业成绩,更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在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下成长。
4.教育管理和投入的不同教育管理和投入是教育的基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投入也在逐步加大。
但是,中国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还有很大缺陷。
美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和管理相对更为科学和完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有保障。
1.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中国应该注重多种形式的互动性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而美国应引入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游戏,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能力。
教师培训和支持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中国应该注重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优化教育培训课程。
中美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美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背景比较:美国19世纪末期以来一直到二战以后,美国同时存在着两种师范教育体制:一种是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一种是由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和教育学院培养师资。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取消,后一种师范教育体制保留至今。
其根本原因是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未能处理好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平衡与协调问题,过于强调师范性,而在学术性方面一直较为薄弱,造成了美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下降,因而在二战后美苏冷战进行军备竞赛和科技竞赛的国际背景下最终被淘汰。
b5E2RGbCAP目前美国不仅师范学校已经没有了,即使师范学院也所存无几,中小学师资主要由文理学院和大学来培养。
就是说,高中毕业后在这些院校学习4~5年,在获得将任学科的科学知识并受到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之后,才能担任教师工作。
这些院校一般通过教育专业来实施师范教育,其课程设置是实施师范教育的中心环节。
各个院校的教育专业修业计划大同小异,主要包括普通教育课程、任教专门科目课程、教育基本原理课程、教案方法、作为教案实习准备阶段的早期实地经验以及教案实习等。
p1EanqFDPw中国:我国师范教育自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办师范院起,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经历了一个定向——非定向——定向型的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我们并没有象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因时代变革而更改名称及性质,还有许多师范院校是独立存在的。
DXDiTa9E3d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各专业的课程也可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类。
普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哲学、邓小平理论、计算机基础)、外国语课和体育等,约占总课时的20%—25%。
学科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约占总课时的65%—70%。
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中学教材教法、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实习等,约占7%左右。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发展教育,教师培养是关键。
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中国需要培养出大批优秀教师。
他们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教学,具有雄厚的教育理论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批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中国未来教育的质量。
目前,中国师资的培养主要依靠各类师范院校。
随着教师培养数量的增长,师范教育的质量问题便得日趋重要。
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三个因素相互影响,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会直接关系到所培养教师的质量。
在此,我们将对中国与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培养中学师资的课程设置加以分析和比较。
一、中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重视学科专业知识,轻视教育理论和教师技能的训练。
根据有关调查,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方面的课程平均只占总课程量的5%-7%。
而且,教育课程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学生往往认为教育课程属于公共课,没有学科专业课重要,因而怠慢这方面的课。
有的学生还存在只要考试及格就满足的错误思想。
对此倾向师范院校的领导部门也重视不够。
尽管教育课程的教师们一再呼吁增加教育课程的课时,但他们的意见常由于学校主管部门重视学科专业课的教学而被忽视。
师范院校教育课程设置太少,一般仅包括3门必修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这就使得师范教育缺少师范特点。
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与综合大学的课程设置并无明显区别。
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除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几门课外,与综合大学几乎完全一致。
由于这几门课所占比例太小,尽管师范院校的宗旨有别于综合大学,但在课程设置上却难以看出两类院校培养目标的区别。
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课时数不仅远远低于学科专业课程,就是与其他主要公共课相比,教育课程也显得比重偏低。
有关调查显示,教育公共课所占的比例比政治、外语、体育等方面的公共课都要低,有些甚至低得多。
这种安排也很难体现师范院校的特点。
对教育课程缺乏重视还可以从学校对教学实习的安排中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师范教育课程比较与反思
摘要: 师范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国家的人口素质和人才竞争力。
师范教育课程的目标、结构和内容又决定了教师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以具体院校为实例,通过对中美两国师范教育课程的比较,认识各自课程的价值和特点,同时对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进行反思,旨在借鉴美国优秀经验,通过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师范特性和重视实践课程等方式完善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从而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关键词: 师范教育课程比较反思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的践行者,教师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人口素质,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不断发展和巩固,业已形成规模,为国家教育战线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同样在美国,其走在世界前列的师范教育保障了国家的人才供给,对美国的绝对人才优势功不可没。
而师范教育的课程又决定了教师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通过中美两国师范类课程的比较,可为完善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提高教师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概念界定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大词典》、《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等教育工具书的定义,“师范教育”是指“培养师资的专业
教育”,“培养和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教育”。
由于美国19世纪“师范学校”(Normal School)主要提供职前教师的培养,因而“师范”的含义相对狭窄。
随着美国教育机构的转型,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教育学院逐渐取代了师范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含义已远远超出“师范教育”的范畴,由此,“教师教育”作为“包含为培养未来教师的职前培训、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岗教师的在职培训三个层次,涵盖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的综合概念”[1],开始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在我国,“师范教育”作为一种习惯用法保留至今,但由于本文主要针对中美教师职前教育,即本科师范生的课程进行比较,并未涉及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层面,故使用“师范教育”的概念加以表述。
二、中美师范教育课程目标比较
(一)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目标
1.培养爱国、尚德和社会主义觉悟的政治课程
在我国四年制本科师范教育中,社会主义价值观课程在通识教育阶段可谓浓墨重彩。
师范大学一般设置政治理论类、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类及国际教育等课程,旨在培养教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以及自愿投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要求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担负起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教师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以积极的态度、宽大的胸怀、崇高的师德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并通过适当的、合法的手段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扎实理论与卓越技能的专业课程
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本科阶段课程结构呈通识课程递减、专业课程递增式,且专业课程占总课程比例较大。
这里所说的“专业课”应当包括学科基础课、教学技术课和教育理论课三部分。
由于存在“学好英语便能教好英语,学好数学便能教好数学”的普遍认识,师范类专业课程更多地侧重专业基础。
以海南师范大学师范英语专业为例,听、说、读、写、翻译此类专业技能性课程占绝对比例,旨在培养教师扎实的学科基础,熟练掌握学科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全面、系统、深入地传授知识。
教学技能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教师具备在中小学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我国教师技能类课程通常开设在专业基础课之后,包括学科教学法、教学技术、教师表达等课程,并通过微格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反复观摩、评价与改进,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技能,灵活自如地组织教学,生动活泼地传递知识,张弛有度地控制课堂。
此外,师范教育要求每个未来教师具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并相应开设“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类课程,使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征,提高控制和管理能力,结合班级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灵活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有序。
3.培养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的实习课程
实习课程是师范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通常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
从观察学习、牛刀小试到独立实践教学与管理,
体现了师范教育循序渐进地帮助教师实现理论向实际工作的转变,通过对具体学生发展状况和教学工作的直观认识,加强对教师职责的了解;同时,通过求教、反思和扬弃,汲取在职教师的优秀经验,提高对教学技术、方法、管理策略的认识,最终为己所用,掌握基础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科学执教。
(二)美国师范教育课程目标
依照美国“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并且应该学习”的教育信念,美国师范教育也以培养“帮助和促进儿童开展学习”的教师为根本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质量的全方位要求,美国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性格塑造和个性发展,并且也一直在儿童教育中践行这一理念。
虽然美国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教育学院提供的课程类别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基本与我国一致,但课程目标已不单纯局限于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丰富多样的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开阔的视野和知识储备,使之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上拥有更多资源与学生交流,引导和帮助儿童学习和成长。
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包括讨论、反思和设计等形式,要求未来教师除了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自由迁移,还应站在学科本身和儿童发展的角度研究和探索新的教法与模式,具备“对教育的理论基础、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教学过程开展反思和探究的能力”[2]。
此外,实习课程在美国师范教育中受到相当重视,通过实习课程,未来教师应当学会比较、质询、思考、判断和操作。
教学与管理的质量要通过教师的具体应变能力来体现,教育的革新与发展也要依靠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和创见。
因而,美国教育实
践课程要培养教师在真实情景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判断、决策和评价能力。
[2]
中美师范都将学识广博、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熟练作为各类课程的基本目标,但研究型、创新型课程在我国师范教育中开设甚少,因而开发未来教师自身特质和创造力的目标并未得以体现。
此外,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科目少,范围窄,相对于美国以学科链接和启发儿童智力为目的的博学教师目标,实施效果尚有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