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重点
作业—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我们要掌握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
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
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
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
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
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
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这种人际交往能力呢?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
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故意封闭自己。
其次要注意社交礼仪,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在实践中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要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性(其中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表现: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层次是群体,第三层次是组织):、两重性(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5.试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组织行为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下:(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则表现在外面,所以必须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显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组织行为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理论)(9)主要论点: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人际学说的新观点:1)员工是“社会人“人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还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2)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提高生产率梅约理论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即“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与工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取决于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2.影响知觉的因素:1)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重复。
2)主观因素:过去学习的经验、定势效应、暗示、从众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注意、思维品质等。
3归因理论(45)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因而也称“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第二,社会推论问题。
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第三,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7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实中,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内在:能力与努力或者失败进行分析时常作四种归因:外在:任务难度与机遇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事业)难度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坏。
归因原理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4.气质的类型、理论及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51-54)气质类型1、多血质——活泼型2、胆汁质——不可抑制型3、粘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弱型1)多血质(活泼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1)强平衡,高灵活。
(2)敏捷好动,易适应环境。
组织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一)定义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以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更有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二)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参考孙彤书279页]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意义(一)边缘性、综合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的边缘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具体表现为:1.多学科交叉性 2.多层次相交切性(二)两重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属性性又具有自然属性的学科。
其两重性的原因来自:1.来自多学科性。
2.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
3.来自管理的两重性。
(三)实用性研究意义(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第二章重点掌握知觉的定义与特性(一)定义知觉是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二)特性1.直接性知觉以感官为壁,直接接受客观事件并给予反应,所以直接性是知觉的最基本的特性。
2.整体性当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3.理解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解释当下的知觉对象,并把它归入一定类别的范畴中,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的理论
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的理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内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组织管理、组织内部的决策制定、员工满意度、领导和成员的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是一个与管理学和心理学有关的学科。
而人际关系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相关的组织问题。
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的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将分别从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是指在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互依赖而发展出来的关系。
而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梅奥的人类关系学说。
人类关系学说提出了“人在组织内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我满意感,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回报。
”这一论点在HR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
另外,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依恋和归属”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也是现代组织中管理员工的重要依据。
在现代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组织内部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不断建立、发展、修复或结束相互关系。
因此,针对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本质上的因素,例如员工需求、组织文化、传统和习俗等,以此为基础来优化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此外,还需要加强员工的沟通技能,加强组织内部的交流与互动,以便在团队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组织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则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因为组织的管理和组织的环境而产生的相互影响。
而在组织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领导角色、组织文化和行为预期等。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理论X和Y。
学术界纷纷认为利用理论X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现代管理需要采用理论Y的管理模式来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激励和工作表现。
在现代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员工和团队的管理,包括激励、沟通、培训和反馈等。
针对这些管理问题,现代组织行为、组织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员工激励方面,员工需求理论,奖励和惩罚机制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员工培训方面,教育和培训、实习经验、桥接程序和新员工导师制度等都是常见的员工培训方法;在反馈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员工的表现,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效率或进一步优化移动端。
组织行为学4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4人际关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人际关系成为了影响个人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研究,旨在揭示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人际关系管理来提升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和组织效率。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误解,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当员工之间建立了信任、尊重和支持的关系时,他们更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
从个体层面来看,人际关系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
一个与同事和上级关系融洽的员工,往往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应对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通过内部推荐获得晋升或者参与重要项目。
在团队层面,人际关系是团队协作和绩效的关键。
一个和谐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效率,使团队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相反,如果团队内部存在人际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的情况,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个人的性格特点。
性格开朗、乐观、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性格内向、孤僻、固执的人可能在人际交往中面临更多的困难。
其次是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清晰、准确、及时的沟通能够避免误解和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再者是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具有相似价值观和积极工作态度的人更容易相互认同和合作。
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也对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一个保守、封闭、等级森严的组织文化则可能限制人际关系的发展。
领导风格同样重要,民主型的领导能够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而专制型的领导可能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破坏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2′二、名词解析5×5′三、简答题5×5′四、论述题2×15′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P10(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社会知觉 P28—3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P28社会知觉的存在的各种偏见:P29-32(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2、归因理论P32-35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P3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P32(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归因的类别:P33海德:内因和外因凯利:(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归因的参照点:(1)一致性;(2)一贯性;(3)特殊性 P33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4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更新版)
第一章:绪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管理理论理论1先驱们的贡献2科学管理的诞生3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二、人群关系学说1霍桑实验2人群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3行为科学的诞生▪三、行为科学的发展▪四、其他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除了正式群体意外职工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感情倾向,影响着成员行为。
善于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意见。
组织行为学产生的标志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觉:是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需要: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与欲望。
动机:引起并维护个人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一目标。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气质:指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刺激——个体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行为——目标价值观与管理制定企业价值观时,要考虑与企业有关的各种群体的价值观。
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积极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
知觉与管理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问题: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措施:面谈情景设计、题目合理编制、主持培训、评分者信度等。
2.知觉对人员绩效期望的影响问题:知觉歪曲、不公等。
措施:考核量表设计、工作情景评估、主持人培训、360o考评等。
个性与管理.根据个性类型合理使用人员,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简述人际关系的作用。
思路: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一个部门或组织的人际关系协调融洽,必然使这个单位的凝聚力提高,从而增强群体士气,提高劳动积极性。
反之,如果一个群体的人际关系差,关系紧张,就会削弱群体凝聚力,降低工作效率。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组织结构的优化、合理化思路:组织结构指组织里个人和团队的工作、责任、权力分配的正式结构。
(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化。
组织目标的设置应该符合一下特征:一致性、协调性、适应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认知度、实现度。
(2)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
(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
(4)组织结构功能优化。
(5)遵循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目标原则、集权与分权原则、精简高效原则、信息畅通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结合原则、执行与监督相分离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原则)。
(6)组织领导结构的合理性(知识、智能、年龄、专业、能力结构)。
(7)组织部门的合理化。
3.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思路: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在内的吸引力。
影响因素:(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或成员的共同性;(2)加入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模;(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以前的成功经验;(6)外部威胁;(7)有效的情绪认同;(8)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9)群体的领导方式。
4.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思路:(1)公平报酬。
(2)改善监管质量。
(3)分散组织职权。
(4)使员工的工作与他们的兴趣一致。
(5)安排心理挑战性的工作。
(6)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7)营造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氛围。
5.人际关系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思路: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5)尊重原则;(6)真诚信用原则;(7)宽厚包容原则等。
组织行为学重点简单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A卷1、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是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2、激励motivation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3、认知方式( 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 即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
4、工作绩效(job performance):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
5、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性格(character):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群体规范:是指由群体所确定的,对其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8、应激: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时,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9、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知识,对构成组织的各要素(人、技术、结构)进行系统的变革,目的是提高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和组织的效率,增进员工的幸福。
10、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消耗殆尽的感觉,一种非正常的行为与心理表现。
11、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区别管理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侧重研究人的怎么样的行为而行为及其后效又会影响人们发生怎么样的心理。
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学
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学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需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容易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
2. 与人沟通与人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沟通的方式很多,如语言表达、身体语言、文字沟通等。
在沟通中,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尽可能做到听取和回答问题,以达到双方交流、理解和沟通的目的。
3. 建立信任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到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诚实守信。
通过自己的言行去获得别人的信任,进而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4. 处理冲突在人际交往中,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正确处理冲突能让人际关系更加稳定。
在处理冲突时,要首先保持冷静、保持客观,了解事实并挖掘问题的根源。
然后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寻求妥协,以达到和谐的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人、团队和组织的行为和决策的学问。
它涉及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团队与人际关系、组织文化和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1. 个体行为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涉及到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个体行为包括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方面。
组织需要了解员工的个体行为,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2. 团队与人际关系组织的团队与人际关系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
团队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以达到团队绩效的最大化。
3. 组织文化与结构组织文化和结构对组织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价值体系、观念和信仰,而组织结构则包括组织的层次结构、权利结构、沟通结构等。
了解组织文化和结构,对于组织发展和绩效改善非常重要。
4. 决策与管理决策和管理是组织中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正确合理的决策和管理可使团队和组织发展和壮大,提高组织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第14版-最新)重点内容整理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技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辟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为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答: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管理者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分别是代表个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
管理者要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 . 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获取或者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所扮演的信息角色分别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1.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2.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主要的最大量的工作是与组织内外的各种各类人打交道。
4.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明兹伯格。
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6.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科学。
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8.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9.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
10.观察者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观察,也就是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那种方法叫控制观察法。
11.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是面谈法。
12.具有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电话调查法。
13.问卷调查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一种是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
前者的缺点是回收率较低,尽管信中附上邮票,而真正回复的一般只有45%左右。
而后者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回收率较高,但花的人力和时间又会较多。
14.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15.相关分析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相关系数的范围从+1经过0到一1。
16.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感觉。
17.感觉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8.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指知觉防御。
19.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20.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21.投射是指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22.X、Y理论是两种有关领导人如何看待被领导人的理论。
23.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里格。
组织行为学考试知识重点
第一章概述一.组织定义:组织是有一些功能相关的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标的人群集合体。
二.组织中的构成要素:财、物、信息、人三.组织行为学概念: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才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四.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说,劳动分工、查尔斯巴比奇、罗伯特欧文五.古典理论:5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1.泰勒的科学理论(4条管理原则)2.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14条管理原则)3.马科斯韦伯的结构化理论4.社会人理论六.人际关系理论1.霍桑实验---梅奥:人是社会人,行为与情感紧密相连,组织的力量显著的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与群体内标准、群体情感、安全相比,金钱是决定产出的次要因素。
这也导致了家长式管理的加强。
2.戴尔卡耐基:只有赢得他人的合作,才能赢得成功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4.麦格雷戈XY理论1)1900~1927年:理性经济人假设(X理论理论理论理论):以泰勒(泰罗)/麦格雷戈代表的科学管理为代表。
基本假设:1)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2)由于不喜欢工作,所以绝大多数员工需加以控制、强迫和指挥。
3)人在本性上是不能自律的,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4)人们工作是为了生存,只有金钱与其它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人工作,才具有驱动力。
2)1920年:社会人的假设: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管理(霍桑试验)为代表。
基本假设:1)人工作的主要动机,并非经济利益,而是社会需要,是需要从同事中获得的基本认同感。
2)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使工作变得简单乏味,因此必须从工作关系中获得工作的意义。
3)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经济诱因对人的影响更大。
4)人们最期望融洽上下级关系,并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足其社会需要。
3)自我实现人性假设(Y理论理论理论理论):以麦格雷戈/马斯洛的自我管理为代表。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第8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新正稿)
第一节 人际关系
• 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 (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端正态度 真诚待人 尊重他人 热情交往 严于律己
犯错误效应
• 心理学家阿诺森(Aronson)的一个“犯错误效应”实 验 :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
• 1)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 2)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 3)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 4)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 • 结果表明: • 1)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 2)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 3)才能出众但没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 • 4)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 • 5)小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
• 证明:如果关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说明他喜 欢我们,就可以预料我们也会喜欢他;否则可以预 料我们也不会喜欢他。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 (一)临近性吸引 • (二)相似性吸引 • (三)互补性吸引 • (四)互利性吸引 • (五)相悦性吸引 • (六)人格特征的吸引
人格特征的吸引
自然、服从、不稳定、 易耍小孩子气
语气 强制命令式:
商量讨论式:我个人 夸张幼稚式:我猜
你应该…;你必须… 的想法是…、你考 想…、我不知道…
你不能…
虑考虑…
人们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会因情境不同而以不同 自我状态出现。
• 例如: • 下属:主任,我不太舒服,想请假回去休息。(CP) • 主任:可以,回去吧,留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好了。
(二)企业中人际关系建设对策
组织行为学+第九讲:群体人际关系与沟通
(三)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影响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 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不仅影响人们 的心理状态,而且对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有重大影响。
1.人际关系影响组织的氛围和凝聚力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成员之 间沟通顺畅、感情融洽,组织活动就会积极、和睦,士气 高昂,组织目标也容易得到认同和实现。相反,人际关系 紧张、不协调,组织成员之间就会不信任、相互戒备,难 以沟通,组织就会涣散。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群体中成员与成员、成员 与领导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它反映了人们彼 此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和相互吸引或互相排斥的心理状态。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在其成员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所 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成员之间实现着信息、感情和个人 特征的相互交流和行为上的相互作用。交往是人类社会所独具 的现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他选择一个先进班组与一个落后班组比较,A组是由12 人组成的小组。这个组在车间里生产情况是最好的。调查 显示其人际关系是:组内成员之间作了大量的肯定选择, 没有否定选择。得票最多的是班组组长和共青团小组长, 他们两个也彼此作了肯定的选择,这表明组内领导受到成 员的爱戴,领导人之间合作也很愉快。
D组由13人组成。这个组生产指标一直很低,经常完不 成生产计划。调查其人际关系状况发现:
第九讲:群体人际关系与沟通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 系,这种关系经常受到各自的职务、心理特征的制约,并 伴随一定的心理体验和反应。这种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 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而且对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具 有重大作用。
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1. 简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内的行为以及组织如何影响和塑造个体行为的学科。
而人际关系则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发展和维护对于组织的成功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定义、作用、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人际关系促进组织的成功。
2.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联、相互作用与交流。
在组织中,人际关系是指员工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和互动的情况。
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可以促进组织的凝聚力、团队效能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冲突,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3. 人际关系的作用人际关系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效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之间可以更好地共享信息、协调工作,减少工作中的误解和冲突。
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够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进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效率。
3.2 增强组织凝聚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加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认同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互相信任、支持和帮助建立起更紧密的关系,使员工更加愿意为组织付出努力,从而促进组织凝聚力的形成。
3.3 促进组织创新能力人际关系对于组织的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信息的流动性。
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员工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激发创新思维,帮助组织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挑战。
4.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4.1 个体特征个体的性格、价值观、情绪状态等特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开放性、合作性高的个体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孤立、冲突倾向较大的个体则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
4.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护有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提纲 知识点 重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组织行为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②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③以权变态度和方法看待人以及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二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也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也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四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
五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表现:①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②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③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④组织行为学研究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2.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二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9)联系: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两者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五组织行为学一般模型的研究层面:①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性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②群体层面: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利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③组织层面:主要研究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走向成功就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事实上,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几乎完全不理解对方,完全是不互相体谅对方。
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而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也即由彼观彼。
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
如此处理人际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
不能由彼观彼、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
第二,关心帮助别人。
患难识知已,逆境见真情。
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最需要关怀和帮助,这时那怕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
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
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啬,怕招引麻烦,交往很可能因此而中止。
第三,要注意仪表美。
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仪表有魅力的人更活泼愉快,更友善合群。
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装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宜的印象。
第四,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现自己固然重要,但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同样是不可少的。
第五,主动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独的折磨,他们的友人很少,甚至没有友人,因为他们在社交上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等待别人来首先接纳他们。
因此,虽然他们同样处于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世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的孤寂。
因此,我们要想赢得别人,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就必须做交往的始动者,处于主动地位,你的人际关系处境也会越来越好。
处理好我们个人或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给他人的印象是怎样的,以及他人怎样评价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较一下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第二、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
第三、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
交流思想,一个头脑就有了多种思想。
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
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必然知道一些别的个体所不知不会的东西;而善于从每一个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知不会的东西,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