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概述概念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

合集下载

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修) 辨证 施治 课件

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修)  辨证 施治 课件

讨论分析

病机:脾胃阳虚,阴寒内盛。 症状分析: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脾胃阳虚,寒气上逆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痛不可近——寒气攻冲,充 斥内外。

兼见:手足逆冷,脉沉迟,舌淡等证。 特点:疼势剧烈,上下走窜。 治疗:建中阳,驱阴寒 —— 大建中汤
烦,胸胁苦满
功效
行气除满,通下止痛以 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表里兼治 治里
(四) 里实积胀俱重
【原文】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 宜大承气汤。(13)
讲 解
1.主症: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持续性疼痛)
★主证辩证细化:“腹满”不减;按之痛 ;满痛在脐周 2.治疗:当须下之 3.方药:大承气汤 寒下法。
正气未损,即能耐攻下者可用。---------“未下”。
★“黄自去”提示了实热腹满向愈的标志 ★若舌黄已下者, 如何治疗?
【辨证要领与思路】
①辨寒热虚实的关键是抓住主症。
②治法应与病机相应。
(一).里实兼表寒证:
【原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 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 之。 (9)
讨论:
症状分析:
发热,脉浮数——表邪未解,入里化热 腹满(拒按)——邪气入里,里实已成 饮食如故——正气未伤
病机:表邪未尽,里实已成 治疗:表里双解 方药:厚朴七物汤 桂、草、姜、枣——解未尽之表邪 黄、枳、朴 ——泄实去满
(二).里实兼少阳证
【原文】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
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2)
厚朴三物汤 病机:偏气滞,胀重于痛 部位: 偏于中脘 治法: 行气除满 方药: 君厚朴 大承气汤证 偏燥屎内结,胀疼俱重 偏于大肠 荡涤燥屎 君黄硝
(五)
寒饮逆满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金匮要略课件PPT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金匮要略课件PPT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要求】:
1、了解腹满、寒疝、宿食合篇意义及概念。 2、掌握腹满、寒疝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合篇意义】:
1、腹满、寒疝、宿食病变部位都在腹部;
2、都有腹部胀满或疼痛的主证;
3、所出方治可互相借用。
甲、腹满
腹满本来是一个症状,是以腹部胀满为主 要表现。其属虚寒者,多与脾肾有关;属 实热者,多与胃肠有关。腹满还有他觉 (医生感觉如水肿、臌胀等)和自觉(患 者自觉腹胀,检查无阳性体征,如瘀血) 之别。
但仲景在本篇是将其作为病名讨论,因为:
①在篇名上冠三病之首;
②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方药齐备 (全篇26条条文有14条讨论腹满),故腹 满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此种命名的疾 病很多因 (一)虚寒性腹满病因(1、5、6、7)
一、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 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 药服之。
一是舌苔是黄的,方可下之;
二是苔黄未经攻下的,方可用下法;
三是如果已经攻下而苔仍黄的,则应考虑下法是 否恰当。
3、下之不当的三种可能: ①病重药轻: 如大承气汤证而用小承气汤,此为下不得法;或
虽用了大承气而药量未用足,此为下不得力,在 这种情况下,再见腹满,拒按的可再下之,以尽 去其邪。 (文莽彦医案) ②体虚不任攻下: 如素体本虚,下之得利不止,病情转虚,舌苔虽 黄但不可再下,此须注意;再者,湿温苔黄禁下 更应牢记。 ③药不对证: 如阳明热结津枯,燥屎不行,单用下法则大便难 通,苔黄难去,此时则应改变方法,如考虑用增 液承气汤等。
【提示】 虚寒性腹满病因及证治。 【词解】 胠(qū音祛):腋下,即胸胁两旁当臂
之处。
【讨论】
1、脾胃虚寒可致腹满
趺阳是胃脉,主中焦,脉微说明中阳不足; 弦是肝脉,主寒主痛,“趺阳脉微弦”乃 以脉理说明脾胃虚寒,肝木乘土。脾主大 腹,故按常规(道理)应见腹满。脾为阴 土,喜温恶寒,脾阳不振则浊气凝聚而为 腹满。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好,我们开始,我们今天要介绍这个,第十篇。

第十篇,分几样,第一个腹满,第二个寒疝,第三个宿食,这一篇就分了这三个重点。

那腹满呢,包括了实,包括了虚,我们有虚和实,如何去辩证,如何知道他是虚,如何知道他是实,这就是这个条辩要讲的。

这个腹满包含,只是一般的气胀,怎么,老师我总是每次吃完饭,胃口什么......这个很正常啊,能吃能喝能拉能睡,可是每天的肚子很胀,常常排气,哦,上面隔气出来,气很多在里面,这个气怎么处理。

对不对,这个是最简单的,那个人完全正常。

没有脾脏肿大,没有胰脏,没有胰脏癌,没有肝癌,什么都没有,就是肚子很大,气很多,常常哦哦,然后放屁,所以呢这种人去旅游的时候,一个人一个房间最好。

那实在没有办法,要两个人在一个房间,就开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在经方,在伤寒论里面提到,哦,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就是专门治疗气胀,这个气胀本身不是很严重的病。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qū)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那你如果说,摸到这个病人呢,趺阳脉,就是讲冲阳的脉,冲阳在脚上面,足阳明胃经上的冲阳脉,微弦,弦呢,代表是寒,有寒水,法当腹满,这个腹满跟腹痛不一样,肚子痛,腹满的时候,胀满,腹满者必便难,意思是说,如果你摸到的胃上的脉是寒的,胃里面是冷的,应该是肚子胀满,结果这个人没有胀满的话,就是便秘,所以一个实一个虚,如果是胀满的话,就是虚,如果便秘的话,就是实。

反正都是寒。

如果两胠,就是这个疼痛(倪师按后腰部)肾脏后面到膀胱,我们的输尿管的地方,就是这两个地方,哦,中,这个下来的地方,虚寒从下往上走,当以温药服之。

第一段的话的意思是,就是告诉诸位,你是病人有虚寒的现象,胃脉虚寒的,虚寒的现象,肚子会胀满,还有就是肚子是实的,肚子也会胀满,这里讲的是,胀满但不痛,这是虚寒,虚寒的现象呢,最明显的就是两边痛,不是中间痛,中间痛的话,可能是承气汤症,不然小肠或大肠痛,承气汤症,这是虚满的一种症状。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Presentation on theme: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1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腹满、寒疝、宿食三者病位均在脘腹部,病变脏腑均以脾胃为主,症状多有腹满或腹痛,所用方剂亦可相互借用,故合为一篇加以讲述2 腹满——即腹部胀满,其病机较为复杂,有虚实寒热之别,实热证者多责之于肠胃,虚寒证者多责之于脾肾寒疝——是一种阴寒性腹痛病症,多由于寒气攻冲或寒积日久所致。

病情有虚实之别,病位有表里之异宿食——又称伤食、食积,是由于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所致,临证主要表现为嗳腐吞酸,脘腹痞满或疼痛,呕恶泻利等症3 一、腹满4 [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痛,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1)[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痛,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1)5 [提要] 本条论述虚寒性腹满病的病机和治疗原则病机:脾胃虚寒兼挟肝寒上逆主症:腹满,或大便秘结、两胠疼痛治则:温补6 [原文]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與温药。

(3)[原文]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與温药。

(3)7 [提要] 条论述虚寒腹满的辨证和治则辨证:腹满有时减轻,有时胀满如初病机:脾胃虚寒,寒凝气滞治则:温阳散寒8 [原文]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2)9 [提要] 本条论述腹满虚实的辨证和实证腹满的治法辨证:实证腹满的特点是按之疼痛,苔黄;虚证腹满的特点是按之不痛病机:实证因宿食或糟粕内积大肠,实阻气滞;虚证因脾胃虚寒,寒凝气滞;治则:实证用攻下法10 [原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金匮要略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要略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痛、呕吐②因疝或蛔虫引起的寒性腹痛③胃肠痉挛、肠道蛔虫梗阻、嵌顿性疝等属
阴寒内盛者可化裁运用。3、赤丸证——寒饮所致厥逆的证治16十六、寒气厥逆赤丸 主之。【讨论】脾胃阳虚寒饮上逆故四肢厥冷。以药测证当有腹痛、呕吐、眩悸、 苔白滑、脉弦紧等证。病机为阳虚寒甚水饮上逆治当温阳散寒化饮降逆。按本证疑
有脱简难为后世法临床运用不多。二实热证1、厚朴七物汤证—腹满兼表证的证治9 九、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讨论】1、本条是倒装句 “病腹满发热十日”是倒装文法不是先腹满后发热而是发热后再出现腹满。倒装的目 的是突出腹满主证。2、关于“饮食如故”a/ 程云来认为是“热能消谷”b/ 徐忠可认为 胃气素强c/ 尤在泾认为“胃气未病”以尤说为是因病变重点在肠胃气未病故尚能饮 食。3、本证是表里同病里证重于表证脉浮是表证腹满是里证有脉数及发热十天的病 史说明病已传变于里故本证是里重于表的表里同病。4、治当表里双解本证表里同病 属于实证本应先表后里但其病变重点已偏于里故应表里同治。证腹部胀满按之疼痛
未用足此为下不得力在这种情况下再见腹满拒按的可再下之以尽去其邪。文莽彦医 案②体虚不任攻下如素体本虚下之得利不止病情转虚舌苔虽黄但不可再下此须注意 再者湿温苔黄禁下更应牢记。③药不对证如阳明热结津枯燥屎不行单用下法则大便 难通苔黄难去此时则应改变方法如考虑用增液承气汤等。4、虚实对照的辨证方法“腹 满时减复如故”与“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正好互相对照前者为虚寒证后者为里实证。腹 满有时减轻不一会儿又恢复原状此乃脾气虚寒运化功能减弱所致“脏寒生满病”即指 此。因为寒为阴邪得阳则散故有时减轻得阴则聚故又“复如故”。假如是实证腹部胀 满便没有减轻的时候即使减轻一点也微不足道这充分说明了“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乃 为典型的里实证。“减不足言”是插笔目的是加强辨证与“不减”对举加强实证的辨证。 这种主证对比一虚一实相互对照的辨证和写作方法颇值效法。虚证实证主诉腹满时 减腹满不减腹诊按之不痛按之痛甚舌苔苔白滑焦黄起刺治法宜温补理中辈宜攻下承 气辈三、证治一虚寒证10、14、161、附子粳米汤证—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 证治10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词解】1、雷鸣形容 很响的肠鸣音。2、切痛切为急迫之意切痛形容腹痛得利害。【讨论】1、病因是寒 湿“腹中寒气”说明本证病因是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故病除脾胃虚寒外还有水湿。 “雷鸣”说明有水方中用附子配半夏也说明胃肠有水。叶橘泉就认识到附子、半夏可 去胃中积水两者缺一效果大减。2 、主要表现为“寒象”和“逆象”本证以“雷鸣切痛、 胸胁逆满、呕吐”为特点可概括为“寒象”和“逆象”腹中寒气水湿流于胃肠水湿不化故 雷鸣切痛中焦虚寒、寒气冲逆胃失和降故胸胁逆满、呕吐。证肠鸣频频其声可闻腹 痛剧烈喜按喜温胸胁逆满呕吐时作吐出为清稀水饮或挟有不消化物四肢冷小便清苔 白脉沉紧而缓理脾胃阳虚阴寒内盛水饮上逆法温中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附子粳米汤 方中附子温中散寒以止痛半夏降逆止呕配附子善化寒饮粳米、草、枣扶助中气以缓 急迫。临床见脾胃寒甚多加蜀椒、干姜逐寒止痛。【临床运用】1、腹痛呕吐2、久 痢杨某女39岁气郁久痢元阳下陷一剂泻止。【鉴别】理中汤中气虚陷下利为主中焦 虚寒附子粳米汤寒饮上逆呕吐较著2、大建中汤证—脾阳衰微、中焦寒甚的腹痛证治 14十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 建中汤主之。【词解】1、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形容腹皮突出好象有头足状的块状上 下冲动是由于腹中寒气攻冲所致。【讨论】1、病机是“腹中寒”腹中寒说明脾胃阳虚、 中焦寒甚与上条“腹中寒气”病机相同但中阳更虚寒气更重条文首言“大寒”可证。2、 主证满痛有面广、痛剧、成象的特点由于中阳大虚、阴寒积于腹中上下攻冲故有上 述特点①面广从上下来说由腹到心胸从内外言由脏腑到经络均被寒气充斥故可见腹 部上下痛和心胸中大寒痛。②痛剧“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心胸中大寒痛”不仅说明痛、 满的范围广同时也说明疼痛剧烈。本证腹痛有二个特点一是“上下痛”即其痛上下走 动而无定处二是“不可触近”即拒按。③成象即“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乃阴寒凝聚所 致。或有蛔虫亦可见。3、呕吐有格拒现象即“呕不能饮食”附子粳米汤证虽有呕吐但 尚能饮食足见本证脾胃虚寒的程度更重。4、本证既为虚证为什么“痛而拒按”呢实证 的满痛是着而不移其满不减。本条“不可触近”似乎象实证但其痛是上下走动、痛无 定处其满是时增时减仔细分辨属虚自明。证腹部胀满疼痛剧烈痛无定处拒按胀满时 增时减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呕不能饮食伴唇淡苔白手足逆冷或吐蛔脉沉伏。理中阳 衰弱阴寒内盛法温中祛寒大建中气方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方中川椒、干 姜温中散寒人参、饴糖建立中气共收建中散寒之效。【临床运用】①中阳虚弱之腹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3条:论虚寒性腹满病的证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病机:虚寒性、寒气攻冲所致
病因:秽浊之气+湿滞(无形之邪)
第4条: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第5条: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第6条: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x大柴胡汤方\x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和解少阳,清泄里热。
陈修圆:“大柴胡汤,下其邪气,而不攻其大便而愈。”
第13条:论里实积胀俱重证治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引吴谦《医宗金鉴》:“腹满时减时满,虚满也;腹满常常而满,实满也;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谓腹满不减,虽减不过稍减,不足言减也。”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第14条: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第22条: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3条: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第24条: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x瓜蒂散方\x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x《外台》乌头汤\x
治寒疝腹中绞痛,贱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第十-金匮-课程案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第十-金匮-课程案例

太阳伤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仅加一味麻黄温经发汗,引邪从表从外解。
此二方主药不变,药仅一味之差,便有邪从表或从里解之异,可见仲景用药 之妙。
另外,此二方在药物用量上有差异,如《古方作法举隅》云:“麻黄附子细辛汤 中附子只用一枚,此方附子用三枚,所以然者,麻附细辛是三味温药,只相助而不相 制,故附子一枚足也。此方大黄苦寒且系三两,若只用附子一枚,岂不为大黄牵制, 阻碍其已寒兴阳之功。”
❖ 脾胃寒湿证有明显的水湿下注,故以腹中雷鸣切痛为 主;
❖ 脾胃虚寒证,因虚寒之气壅滞较著,故以腹部攻 冲疼痛,出现块状物时聚时散为特征;
❖ 寒气厥逆证,虽亦有水饮内停,但有典型的四 肢厥冷象,以及阴阳之气不相贯通之机理。
❖ 此三证之间均可见满、痛、呕的共症,但有轻 重缓急之别。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 【治法】 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药】 赤丸方:

乌头、细辛温散沉寒痼冷,通阳止痛;

茯苓、半夏化饮降逆利水;

佐少量朱砂重镇降逆,固护心君;

蜜丸解药毒;酒服助药力。

诸药合用,则寒散阳通,饮化逆降。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 【讨论】 ❖ 上述虚寒三个证型,有联系也有区别:
(1)
❖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2)
❖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3)
❖ 一、辨证与治则
❖ (一)虚寒性腹满

虚寒型与脾肾关系密切,胃肠尚无结滞存在。

诊断要点是:腹部喜温喜按,时有减轻,舌淡苔白,脉象微弦者,属虚寒证;
治用温补法,
❖ (二)实滞性腹满

1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温阳脾胃:枣、草、米不如人参、饴糖
【辨治要领与思路】四诊合参,透过现象 看本质,是保证辨证准确的基本方法。

附子粳米汤
病机 脾胃虚寒 水湿内停
胸胁逆满
雷鸣切痛 呕吐

大建中汤
脾胃虚寒 寒气内盛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
心胸中大寒痛,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呕不能饮食
主 痛 证


治法
药 物 性 能
治腹痛 治呕吐 养脾胃
3.方药:大建中汤 蜀椒、干姜—温中散寒降逆 人参、饴糖-甘温益气缓急
★痛不可触近――属虚?属实? ――此痛上下攻冲,时增时减――为虚
――“至虚有盛候” ★大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腹痛之“痛、呕”及扶正养胃 作用均较附子粳米汤强,因此寻找用药规律:
治疗虚寒性腹痛:附子不如干姜
治疗虚寒性呕吐:半夏不如蜀椒
★以脉象由弦紧转成沉紧为辩证关键。
讲 解
2.症状:
发作性腹痛,部位绕脐-“若发”
白汗出 手足逆冷,恶寒,脉沉紧 3.治法:破积散寒止痛 4.方药:大乌头煎 ★应先煎久煎乌头――减轻其毒性;★ 素体虚 弱之人慎用忌用; ★一日用量不可过大;★ 以药 液入口不麻为度 ★ 用蜜很重要。
【辨 治 思 路】
2.主症:
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剧、腹满不减) 大便闭结不通,亦无失气 。 3.治疗:行气除满,通便泻热
讲 解
4.方药: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药物组成相同 厚朴三物汤 小承气汤 厚朴8 厚朴2 大黄4 大黄4 枳实5 枳实3
【辨治要领与思路】 ①临证凡遇腹满之证,首先应辨其寒热 虚实,其次应辨其有无兼证,一旦确定里 热实证,犹需据其疼痛与腹胀的程度及矢 气之有无、黄苔之润燥等,判断其证胀与 积的孰重孰轻,然后决定治法方药。 ②“以利为度”临证治病应根据用药后 的反应决定疗程的长短。

10腹满寒疝宿食病

10腹满寒疝宿食病

荡涤肠胃 重用大黄、厚 朴攻逐积滞, 佐芒硝、枳实 软坚除痞
2017/9/26
腹满寒疝宿食病
48
【辨治要领与思路】
本条的主症是腹满持续不减,属里热实证。 推之当有腹胀痛按之坚硬痛甚,便秘或下利 秽臭,舌苔老黄或起芒刺,脉沉实等。
2017/9/26
腹满寒疝宿食病
2017/9/26 腹满寒疝宿食病 26
【临床应用】
厚朴七物汤常用于治疗寒实内结与寒热错杂 性腹满,前者倍桂枝,后者或加黄芩,同时 还用于治疗表里同病的胃肠型感冒、急性肠 炎、痢疾初起、肠梗阻等疾病。
2017/9/26
腹满寒疝宿食病
27
性味归经: 苦,辛,温。 归脾、胃、 肺、大肠经。
厚 朴
功效: 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
【词解】
①闭:即大便闭结不通。
2017/9/26
腹满寒疝宿食病
33
【释义】
本条论述腹满胀重于积的证治。
气滞不行, 实热内结
腹满胀痛而 大便秘结
行气除满
通腑去积泄热
厚朴
大黄、枳实
2017/9/26
腹满寒疝宿食病
34
【辨治要领与思路】
①临证凡遇腹满之证, 首先应辨其寒热虚实, 其次应辨其有无兼证,
厚朴三物汤证
大承气汤证
腹部痞满胀痛, 腹 满不减,痞 便秘 满燥实俱全 满痛在中脘, 病位在胃 实热内积胃腑 ,气机壅滞, 胀重于急 行气除满 君厚朴行气除 满,臣大黄、 枳实通腑泄热 满痛在脐周, 病位在胃肠 燥屎内结胃肠 ,积胀俱重
表证未罢,邪热入 里,壅滞于肠
双解表里 以桂枝汤解表,厚 朴三物汤攻里
③重视鉴别诊断。原文第1条系总论虚寒性腹满和寒疝的病机, 则仲景乃以“不满”的阴性症状排除了腹满证的可能性。

17_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概述概念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课件

17_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概述概念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课件
寒饮逆满 【原文第十条】
➢ 病机分析:脾胃虚寒,水饮内肆上逆 ➢ 证候特点:满、痛、鸣、呕
伴全身寒象: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
细迟或沉迟或弦迟等。
➢ 方义分析: 附子-温阳散寒止痛
半夏-降逆化饮止呕
粳米、大枣、甘草-补益脾胃(粳米还
能健脾止泻)
脾胃虚寒 【原文第十四条】 ➢ 病机归纳:脾胃阳虚,阴寒内盛。 ➢ 证候分析: ➢ 满、痛的特点:面广、剧烈、可变 ➢ 呕不能食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原文第2、3、13条】
➢虚寒性腹满 问诊:腹满时减,复如故 切诊: 按之不痛 望诊:当见舌淡、苔白滑
➢实热性腹满 问诊: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切诊: 按之痛 望诊:当见舌红、苔黄而干燥;
➢ 临床应用举隅:可治疗血虚外感风寒头 痛、气血两虚眩晕、产后血虚腹痛、产 后大便困难、女性顽固性室性早搏、产 后身痛、多发性神经炎、虚寒咳嗽、肠 易激综合征等。
病案分析之二 陈某,女,53岁。患慢性气管炎已八年,发 则咳嗽哮喘,昼夜不休,颇为痛苦。今冬数 因感寒复发,咳嗽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咯出痰沫稀薄,入暮加剧,不能平卧.形寒 不发热,目胞微见浮肿,胸膈满闷,舌苔白 滑,脉浮紧而滑。此次发作已十余日,曾用 二陈、三子等方,咳痰量虽减,但哮喘等症
成象的体征与特点 全身表现:手足逆冷、舌淡苔白滑、脉沉
伏等。
➢ 治法: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 方药分析
蜀椒、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糖-温补脾胃,缓急止痛
➢ 注意虚寒腹满两证的比较 主症、病机、用药 寒实内结
➢配伍用药特点:附子、细辛配大黄 临床应用举隅:急性胆囊炎、胆道结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课件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课件

寒邪滞留肝经
“胁下拘急而痛”
综合本证的表现,责其病机为中焦虚寒又感外 寒,为表里俱寒证。
【原文】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 者,善嚏。(6)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 此人肚中寒。一云痛。(7)
【释义】 此两条承上条续论腹满表里俱寒证。
前条乃论表寒甚于里寒的轻证 后条则论里寒甚于表寒的重证。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2)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 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 一升,日三服。
【分 析】
主症: 按之心下满痛—胃脘部连及两胁 —阳明、少阳邪结 此为实也—有形之邪结于内 兼见 阳明邪结—大便燥结,腹胀而痛 少阳邪结—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饮食, 心烦喜呕,苔黄脉弦
位在肠兼表
病位在胃胆
位在胃
病位在胃肠
病机 治则
表证未罢,邪热 入里,壅滞于肠
双解表里
病邪在里,并 及少阳,阳明
少阳合病
和解攻里
实热内积胃腑, 气机壅滞,胀重
于急
燥屎内结胃肠, 积胀俱重
行气除满
荡涤肠胃
用药 特点
以桂枝汤解表, 厚朴三物汤攻里
以小柴胡汤和 解少阳,大黄、 黄芩、枳实攻
逐阳明热结
君厚朴行气除满, 臣大黄、枳实通
雷鸣—寒气水湿攻走肠间。 切痛—寒凝气滞(切割样痛,痛甚可见四肢厥
冷,口唇青紫) 胸胁逆满,呕吐—寒气水饮上逆。 还可见四肢不温,食少倦怠,小便清长,脉细而
迟,舌苔白滑
治法: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方剂:附子粳米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1.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为仲景的何种治法?试比较异同。
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体现了仲景的建中法。 相同点:三方均用饴糖益脾胃,生气血。 不同点:大建中汤证属脾胃阳虚,阴寒内盛,寒气充斥上下内外。症见自腹部至心胸部位剧烈疼痛,腹部见如头足样块状物起伏,痛势上下走窜,不可触近,近之则痛剧,呕不能饮食,手足逆冷。故治用大建中汤。方中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人参、饴糖温补脾胃。共奏温中散寒,建中立气之效。小建中汤证属阴阳两虚偏于阳虚。症见腹痛、里急、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故治用小建中汤。方中饴糖、甘草、大枣建中缓急,桂枝、生姜助阳,芍药益阴止痛。诸药相合,既能酸甘化阴,又能辛甘化阳。共奏建立中气,调和阴阳之效。黄芪建中汤证属气血阴阳俱虚而偏于气虚。其症在小建中汤症基础上,又见少气、身重或不仁、自汗、恶风等症。治宜黄芪建中汤。方用小建中汤调和阴阳,黄芪甘温补气。共奏补气和阴阳之效。
6.《金匮》对宿食病提出什么治法?为什么?
《金匮》提出,宿食在上者,泛泛欲吐,可用吐法;宿食在下者,腹满胀痛,大便不通者,可用下法;后世提出的消导法,是对其补充和发展。仲景根据机体的抗病趋势,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而提出的治法。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7.大建中汤证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寒,为何“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其证候特点是什么?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的意义是什么?
理由有三:一是病位均在胃肠,病变范围以腹部为主,但可涉及到胸胁与心下。二是症状上都有腹部胀满和疼痛的表现,腹满病以胀满为主症,可兼有腹痛;寒疝病以腹痛为主症,可兼有胀满;宿食病则满痛并见。三是某些方剂可以互用,如治疗实热性腹满病的大承气汤可用于治疗宿食在下证。故合为一篇讨论,以利于掌握其辨证施治的规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目的要求】1.了解腹满、寒疝病、宿食病合篇的意义。

2.了解宿食病的脉因证治。

3.掌握腹满、寒疝的成因及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本篇论述腹满、寒疝、宿食病的脉证和治疗。

腹满是以腹中胀满为主,既作为病证论述,亦作为症状出现,其病机较为复杂。

按照“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可以将本篇腹满概括为实证热证和虚证寒证两类。

寒疝是一种阴寒性的腹痛病证。

前人认为凡寒气攻冲作痛的,概称为寒疝,与后世所说的疝气不同。

宿食,又称伤食或食积,是由脾胃功能失常,食物经宿不消而停积于胃肠所致。

因为三者皆有腹部胀满或疼痛,在症状上有一定的联系,其所出方治,有的可以互相借用,故合为一篇。

【原文讲解】第一条【原文】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词解】胠:(qū音区),《说文》:“亦(古腋字)下也”;《广雅》:“胁也”;《素问》王冰注:“胠,谓胁上也。

”即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释义】趺阳候中焦脾胃病变,脉微弦,是指脉微而弦。

“微”是中阳不足;弦脉属肝,主寒主痛。

脾胃虚寒,夹厥阴肝寒之气上逆,可以发生腹满。

假使腹部不胀满,而见大便难和两胁疼痛的,同样是脾胃虚寒,肝气上逆所致。

因脾胃主运化,脾胃虚寒,则运化失职;肝主疏泄,肝气上逆,则疏泄失职,故或为腹满,或为大便难而两胁疼痛。

“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是总结本条所述证候的成因和治法,即皆为中阳不足、肝气上逆所致;病情既属虚寒,故均当用温药治疗。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虚寒性腹满病因、辨证和治法。

【教学参考】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趺阳,胃脉也;微弦,阴象也。

以阴加阳,脾胃受之,则为腹满,设不满,则阴邪必旁攻胠胁,而下闭谷道,为便难,为两胠疼痛。

然其寒不从外入而从下上,则病自内生,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故不当散而当温。

”第二条【原文】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词解】下之:攻下。

[医学]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医学]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实内结
(原文十五)论述寒实内结的证治。 病机:寒实内结 治则:温阳通便 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药释义
大黄附子汤 大黄:泻下通便 附子+细辛:温经散寒,止痛
腹满病
三、预后 (原文四)论述寒实内结,里阳衰 竭的危候。
寒疝病
一、证治
(一)阳虚寒盛 (原文十七)论述寒疝的病机和证治
概说
二、合篇的意义 病位 症状 脉象 方药
腹满病
一、辨证与治则 1、虚寒性腹满 (原文一)论述虚寒性腹满的脉证 与治则。 病机:脾胃虚寒,气滞不运 (原文三)进一步论述虚寒性腹满 的辨证和治法。
虚寒证固当温中,实寒证又宜 温下,需具体分析。
虚寒证可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 等,实寒证可用大黄附子汤等。

腹满病
二、证治 (四)里实积胀俱重
(原文十三)论述积和胀俱重的腹满证 治。 病机:积胀俱重 治则:攻下积滞 方药:大承气汤
实热腹满四方证治比较
方名 厚朴七物汤 大柴胡汤 厚朴三物汤 大承气汤
表邪入里而 病邪在里而 实热内结, 燥屎积滞于 病机 甚于里,积 连及于表 气机壅滞 肠道
滞壅积肠道
腹满,发热, 心下满痛, 痛而闭
方药释义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温血散寒 羊肉(血肉有情之品):补虚
生血
寒疝病
二、证治 (三)内外俱寒
(原文十九)论述寒疝兼有表证的证治。 病机:寒疝兼表证 治则:两解表里寒邪 方药:乌头桂枝汤
方药释义
乌头桂枝汤 乌头:祛寒止痛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表寒
寒疝三方证之比较
方名 病机
主证 病性 治则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教学目标
了解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的概念及 其相互关系。

腹满寒疝宿食病9

腹满寒疝宿食病9

9、寒疝腹痛证治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 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 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 主之。(17)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 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 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6、虚寒腹满证治
症状:呕吐,不能饮食,腹部见肠型胃型, 病机:脾胃阳衰,中焦寒甚,寒气攻冲,寒 凝经脉。 治法:温中散寒,温补脾胃 。 方剂:大建中汤 辨证要点:以固定疼痛部位确定疾病病位。

7、寒实腹满证治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 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15)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 四、五里,进一服。
金匮要略选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主讲 牟慧琴
本篇提要:

本篇论述腹满、寒疝、宿食病三病的脉证和 治疗。
1、三病概念

腹满:以腹部胀满为突出表现的一种证候, 常兼腹痛。 寒疝:是感寒而发作的腹中急痛,痛势急迫, 不兼腹胀。其典型表现是绕脐痛。 宿食:即伤食,又称食积,指因脾胃功能失 常或暴饮暴食致使食物滞留于胃肠,经宿不 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 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2)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 汤。(13)

提示了寒下法的两个应用指征:

“舌苔黄”。提示实热积滞,可用攻下。 “未下”。提示正气未损,能耐攻下者可用。 “黄自去”提示了实热腹满向愈的标志 “腹满”不减;按之痛 ;满痛在脐周 (持续 性疼痛)

腹满寒疝宿食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第十

羊肉一斤——温阳补血散寒
3 寒疝兼表证
【原文】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 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乌 头桂枝汤主之。(19)
【解析】
腹中痛——寒气内结
逆冷——阴寒内盛,
阳气不达四末
内 里寒为主因 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足不仁——寒冷之极 皆 外寒为诱因

身疼痛——寒邪痹阻肌
表营卫不和
病机:内外皆寒,表里兼病
方药 : 厚朴七物汤
桂枝汤——解表和营卫 去芍药——因此证但满而不痛、 避免敛邪 厚 朴半斤 枳 实五枚 行气消满 大 黄三两
2 里实兼少阳证
【原文】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 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2)
【解析】
按之心下满痛——胸腹部位 邪热结聚 旁及两胁 病位偏高
此 为 实 也—— 大便秘结
处方:乌头桂枝汤
乌头——祛寒止痛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表寒 乌头中毒解救:速服绿豆汤或黑豆 甘草汤。
寒疝三方证比较表
不同点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 大乌头煎证 乌头桂枝汤证
主症 兼症 病机 治法
胁腹绵绵作痛 里急 血虚有寒 养血散寒
发作性绕脐剧痛 绕脐剧痛且身痛
肢冷汗出
肢冷不仁
阳虚阴盛
表里俱寒
起沉寒而缓急痛 双解表里寒邪
温经散寒止痛
细辛二两
寒疝
证治
1 阴寒痼结
【原文】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 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 相搏,即为寒疝。
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 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17)
【解析】
腹痛————脾阳虚衰,寒气内结
脉弦而紧——(阴脉)主寒主痛 弦——内寒——阳虚不能外达 恶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_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_第十

脉沉紧:寒邪与正气相搏,里阳大伤 手足厥冷:寒甚失温煦 白汗出:疼痛剧烈冷汗出
病机——阴寒内结
治法——破积散寒止痛 方药——大乌头煎 乌头:祛寒助阳,缓急止痛 蜜:制乌头毒性,延长药效 服法:药性峻烈,宜慎
[原文18]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 生姜羊肉汤主之。
[提要] 论述血虚寒疝的证治
治疗——表里同治(理中汤加苏叶、葱白)
[原文8]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 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 则痞也。
[提要] 论述里寒证误下后的变证
瘦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绕脐痛:感受风冷或贪食生冷,寒凝腹中 谷气不行:寒邪犯胃,传导失职 治疗——温通
下之:更伤中阳 气上冲:正气抗拒下药之力 无气上冲:正气无力抗邪 心下痞:邪气内陷,中焦升降失常
腹满舌黄: 邪实热盛——承气类寒下 热结津枯——增液行舟 食积——消导同用
未经攻下——下 已经攻下——
病重药轻——下 湿温、转虚——不可下
[原文3]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 温药。
[提要]论述虚寒腹满的辨证与治疗
腹满:脾胃虚寒,运化失司 时减:清阳得长,寒得温煦 复如故:浊阴复胜
治疗:温药——理中、附子理中
[提要] 论述素体虚寒之人,外感寒邪的病症
中寒家:中焦阳虚,阴寒内盛之人 喜欠:阳气不伸 清涕出:感受外寒,胁壅肺窍 发热:寒邪外束,卫阳被遏 色和:邪未犯里 善嚏:邪气尚轻,正欲祛邪外出
[原文7]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 不能,此人肚中寒。
[提要] 论述里虚受寒的病证
中寒:素体里阳虚 下利:寒邪凝滞,清阳下陷 欲嚏不能:外触风寒,里阳无力抗邪外出
满痛偏于中, 腹病在肠道
解表攻里
大柴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 寒疝的证治(07年春未讲) 阴寒痼结 【原文第十七条】 ➢ 病因病机: 阳虚阴盛是发病的内因
外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
阳气虚衰,阴寒痼结,正邪相争—病机
➢ 证候特点:
腹痛(注意其特点)
伴阵发性的冷汗、寒厥
实用文档
➢ 治法与方义:温阳破结,散寒止痛 ➢ 注意煎服法: 水煎后,加蜜再煎 服药量因人而异 每日服1次
实用文档
➢ 方义分析及方后加减: ➢ 配伍特点: 厚朴与大黄的剂量比例 桂枝汤去芍药 桂枝用量较桂枝汤中少 生姜用量较桂枝汤中多 里实兼少阳证 【原文第十二条】 ➢ 证候特点:(注意满痛部位与兼症) ➢ 病机:实热郁迫胆胃,胆胃壅塞不通。
实用文档
里实胀重于积 【原文第十一条】 ➢ 辨证候:要辨清其虚实、寒热。 ➢ 求病机:实热内结于肠,气滞不行,气滞
实用文档
作业要求:请结合《金匮》有关原文精神,
首先归纳并分析下列医案中的主症,然后 作出诊断(包括中医的辨病与辨证)、概 括病机、确立治法,最后写出主方及其药
物(含药量)以及煎服法、护理等注意事项。
实用文档
、发热、形寒肢冷、舌苔白而 粘逆 ➢ 注意本证发热的机理与表现特点: 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 或然症 可在某一局部出现 ➢ 治法与方义分析:温下寒结。
实用文档
➢配伍用药特点:附子、细辛配大黄 临床应用举隅:急性胆囊炎、胆道结
石、慢性肾功能衰竭(用本方保留灌肠)、 肠梗阻、老年人便秘以及急性扁桃体炎属 寒包火者。
伴全身寒象: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 细迟或沉迟或弦迟等。
实用文档
➢ 方义分析: 附子-温阳散寒止痛 半夏-降逆化饮止呕 粳米、大枣、甘草-补益脾胃(粳米还 能健脾止泻)
脾胃虚寒 【原文第十四条】 ➢ 病机归纳:脾胃阳虚,阴寒内盛。 ➢ 证候分析: ➢ 满、痛的特点:面广、剧烈、可变 ➢ 呕不能食
重于积滞。 ➢ 立治法:行气导滞,泄热通便 ➢ 析方义:注意三味药的剂量比例 里实积胀俱重 【原文第十三条】 ➢ 辨证特点:
实用文档
➢ 病机:实热与燥屎内结于肠,气滞不行。 ➢ 治法:宜攻下积滞。 注意实热腹满四证的比较。 寒饮逆满 【原文第十条】 ➢ 病机分析:脾胃虚寒,水饮内肆上逆 ➢ 证候特点:满、痛、鸣、呕
(寒实证则见舌淡、苔灰黑而厚、润) 特殊情况(见原文第十四条)
疼痛部位游走还是固定
实用文档
➢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治则(原文 第2、3条)
当与温药: 可下之: ❖ 证治 里实兼太阳表证 【原文第九条】
➢ 病情分析:注意抓主症 ➢ 病机归纳:实热内结于肠兼表邪未解,
里证重于表证。
➢ 治法:行气除满,解表散邪(表里双解 ,七分攻里,三分解表)。
实用文档
表里俱寒 【原文第十九条】 ➢ 证候特点: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身体疼痛 ➢ 病机分析:阴寒内盛,兼外寒束表 ➢ 治法:双解表里寒邪(驱寒止痛,散寒
解表) ➢ 配伍用药特点:乌头配桂枝、芍药 ➢ 注意乌头的用量及煎服法:详见教材
➢ 临床应用举隅:强直性脊柱炎
实用文档
血虚寒滞 【原文第十八条】 ➢证候特点: 腹痛的特点 伴血虚的症状
实用文档
成象的体征与特点 全身表现:手足逆冷、舌淡苔白滑、脉沉
伏等。 ➢ 治法: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 方药分析
蜀椒、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饴糖-温补脾胃,缓急止痛 ➢ 注意虚寒腹满两证的比较 主症、病机、用药 寒实内结
实用文档
【原文第十五条】 ➢ 病因病机:阳虚运,积滞成实-因
寒实内结,腑 气不通-机 ➢ 证候特点:胁腹疼痛、便秘、脉紧弦
实用文档
病案分析之二 陈某,女,53岁。患慢性气管炎已八年,发 则咳嗽哮喘,昼夜不休,颇为痛苦。今冬数 因感寒复发,咳嗽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咯出痰沫稀薄,入暮加剧,不能平卧.形寒 不发热,目胞微见浮肿,胸膈满闷,舌苔白 滑,脉浮紧而滑。此次发作已十余日,曾用 二陈、三子等方,咳痰量虽减,但哮喘等症 依然。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原文第2、3、13条】
实用文档
➢虚寒性腹满 问诊:腹满时减,复如故 切诊: 按之不痛 望诊:当见舌淡、苔白滑
➢实热性腹满 问诊: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切诊: 按之痛 望诊:当见舌红、苔黄而干燥;
➢病机归纳:血虚内寒,经脉失于温养。 ➢治法:养血散寒 该方体现的精神:“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用药特点: 羊肉+当归、 生姜
实用文档
➢ 临床应用举隅:可治疗血虚外感风寒头 痛、气血两虚眩晕、产后血虚腹痛、产 后大便困难、女性顽固性室性早搏、产 后身痛、多发性神经炎、虚寒咳嗽、肠 易激综合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