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邪气反缓——患侧受邪,邪阻络脉,气血不畅,经脉失养 而致松弛
正气即急——健侧无邪,气血流畅,相对而急
正气引邪——病侧松弛不用,健侧相对紧张
向左喎者,病反在右
喎僻不遂
向右喎者,病反在左
邪中络脉(浅)——营气受阻,肌肤失养——肌 肤麻痹不仁(感觉障碍)
邪在于经(较重)——血气阻滞,经脉不畅—— 肢体沉重 (运动障碍)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地黄汤
阴血不足 ——虚热内扰——神不内守——如狂、独语不休 ——化燥化风——妄行、眩晕 ——阴不涵阳——脉浮 治则:滋阴养血,清热祛风 方剂:防己地黄汤 生地黄汁——滋阴降火,养血熄风 防己、防风、桂枝、甘草——酒渍轻取,疏风通
脉,和中祛邪
头风摩散方
头风——风寒犯及头部,经络阻滞 外治法——药物涂擦局部,效捷便利 治则:散寒通经止痛 附子——味辛大热,散经络风寒,通经止痛 盐——味咸微辛,入血分祛皮肤风毒 本方可用于治疗中风中经络之口眼喎斜
第二节 历节病
一、病因病机
“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肝肾 先虚 (4)
三、辨证论治
候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大风——古代的证候名称,从其症状及其用药来 看,应是阳虚血虚之体,风邪由外入内,直中脏 腑经络,病变迅速的病证。
候氏黑散
治则:益气养血,去风解毒,化痰通络 菊花——本草曰“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
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防风——本草曰“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
邪入于腑(更重)——腑热盛,神明扰——病不 识人(意识障碍)
邪入于脏(更重)——邪并于心,神明无主—— 舌即难言,口吐涎(语言障碍)
分型 在络
在经
入腑
入脏
症状 病位
舌即难言 肌肤不仁 即重不胜 即不识人 口吐涎
肌肤
筋骨
脑
心
病势 较轻
加重
更重
危笃
预后
尚可
较差
目的: 以测知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轻重,预后的良否。
痹证——手指掌握不常,举臂则痛楚转甚, 病轻。
中风与痹证鉴别表
病名 中风
痹证
病因病机 气血不足,外邪诱发 由经络而入于脏腑(正虚
为主) 风寒湿杂至, 留着于肌肉或筋骨之间
(邪实为主)
临床表现 半身不遂, 甚则神志不清,脉微而数
但臂不遂,关节肌肉疼痛 神志清楚,脉涩
二、成因和辨证
【原文】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 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 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 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 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第五 2)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咸则伤骨,骨伤则 痿”―内伤肝肾 (9)
“盛人脉涩小,短气” ――气虚 (7) “(脉)弱则血不足” ――血虚 (6) “(趺阳脉)滑则谷气实”――胃有蕴热,再感风湿 (5) “汗出入水中”――寒湿外侵 (4) “浮则汗自出”――风(寒湿)邪侵入 (5) “少阳脉浮…浮则为风”――风(寒湿)邪侵入 (6) “饮酒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侵入 (7)
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分,善
解风邪,最调木气 人参、白术、茯苓——补益中气,健脾化湿 当归、川芎——养血行血,治风先行血
细辛——本草曰“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 风湿痹痛,死肌”
干姜——温阳化湿 牡蛎、矾石——固涩敛阴、化湿开结 桔梗——化痰通络,开宣肺气 黄芩——燥湿解毒,清肝达木 酒——行药势,散风邪
第九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中风病和历节病总的病因病机。 2.掌握风湿历节和寒湿历节的主证、病机、
治法和方药。 3.背诵原文8、10条。
合篇意义
1.均属于广性风病范畴: 临床特点具有风性特点,善行而数变 致病因素与风邪有关 2.病势发展转归——向愈
——致残
中风
概念:卒然昏倒或未经昏仆即出现半身不遂,口 眼歪斜,语言不利。
风引汤 除热癫痫
病机——肝阳亢盛,热极动风 治则:重镇潜阳,清热熄风 ❖ 石膏、寒水石、滑石——清泻风化之火 ❖ 赤石脂、白石脂——入气入血,敛心肺安神气 ❖ 牡蛎、龙骨、紫石英——潜阳安神、益阴固脱 ❖ 大黄——苦寒泻下,使火降风熄 ❖ 干姜、桂枝——通血脉行营卫,制诸石之寒,
“火郁发之” ❖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贼邪不泻:贼邪,即虚邪贼风之意,统指外邪; 泻,外出,此句意为外邪侵入人体 后留滞不出。
:即口眼(角)歪斜,不能随意运动。 ▲肌肤不仁:即肌肤麻木不仁。 ▲即重不胜: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本条从脉象进一步论述中风的发病和辨证 分型。
浮——血虚气浮,络脉空虚
寸口脉
邪留虚处,或左或右
紧——风寒入侵,乘虚留滞
传变:日久不愈
邪气闭郁肢体关节
郁而化热 停湿留瘀。
第一节 中风病
一、脉证与病机
【原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 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第五 1)
▲半身不遂:指病人的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 随意运动。
▲痹:痹者,闭也,指风寒湿侵犯人体,使 经络气血闭阻不通,出现关节肌肉疼痛,肢体活 动不利的病症。
本条论述中风病的脉证以及与痹证的鉴别。
中风脉象 微——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外邪诱发 数——风邪入中
鉴别 中风病——半身不遂——风邪入中经络 痹证——以疼痛为主证——风寒湿杂至,经脉闭塞 临床实践中,中风病的脉象并非仅仅如此而已,应
加以注意。
中风——麻木不仁,足曳不能行,手废不能 握,病重。
中风之病,因发病骤然,病情变化多端,与自然界中的风善 行多变相似,故古人比类为中风。关于中风病的病因学说,历代 医家认识颇不一致。
汉唐以前,认为系气血不足,感受风邪引起。强调外因。
——多以外风立论。 金元时期,多认为是正气不足痰火上攻上蒙清窍。强调内因。
——多以内风立论。 明代,医家提出: 真中——外风所致 类中——内风所致
病因:正气不足,感受风邪,痰火内发所致。 症状:多见突然昏倒,丧失神志,然后出现口眼
斜,半身不遂等。 特征:发病急骤,病症多端,有风性善行数变的
特征。
历节
概念:遍历关节,肿大疼痛为主症,不可屈伸, 身体羸瘦为特征。
病因: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留滞关节 而发病。
症状:ຫໍສະໝຸດ Baidu节肿大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