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德西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1.风引汤治疗狂证
治验:
女性,25岁。一周前,因夫妻一次口角而发病。卧床不起,不食不饮,时而两目发赤,则起身欲奔,亲人将其按倒在床,旋而又起。此乃肝胆气郁,风火上扰,神明失聪。治宜清热泻火,重镇安神。方取风引汤治之。
方药:
大黄10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10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赤石脂15克,白石脂15克,石膏15克,寒水石15克,紫石英15克,滑石15克。水煎服,日2次。服药2剂,神清,饮食起居如常,唯心脉未通于舌,则哑不能说话,嘱勿治之,待其心脉通则自当愈。后果然如语。
来源:
李今庸.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一)——辨治癫狂病验案[J].中医药通报,2016(2):4-5.
注释:
《韩非子·解老》云:“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中医学认为,肝藏魂,胆附之,气郁伤肝,胆气不宁。肝开窍于目,肝郁化火而生风;胆气通于心,胆气不宁则扰心。风火上越,故见两目发赤而欲奔。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仅言“除热瘫痫”,方由十二味药组成,即大黄、干姜、龙骨、牡蛎、甘草、桂枝、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矿石类药有六种,以清热息风见长;龙骨、牡蛎镇静潜阳;大黄走而不守,导热下行;桂枝、甘草调和营卫;干姜以温中和胃。全方重在重镇潜阳,清热息风。后人用此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癫痫、破伤风、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等,随症加减,均有良好效果。
约言:
因口角而发病,不食不饮,两目发赤,起身欲奔,将其按倒在床,旋而又起,方取风引汤治之。
2.防己地黄汤加味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治验:
女性,43岁。风湿性心脏病,形体羸瘦,面浮足肿,周身关节疼痛,低热缠绵,胸闷不适,心悸不宁,口干口苦,舌质红赤,苔薄黄,脉象微数。此风湿逗留,血脉失和,拟防己地黄汤加味治之。
方药:
生地黄60克,忍冬藤60克,桂枝8克,防己12克,薏苡仁30克,虎杖30克,桑枝30克,生甘草6克。连进5剂,身痛缓解,低热亦退。仍从原意进退,共服20余剂,身痛遂除,病情趋于稳定。
来源:
朱良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朱良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0.
注释:
防己地黄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云:“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原方五味,即地黄、防己、防风、桂枝、甘草。是治疗中风历节病的主方。是方具有滋阴降火、养血祛风的功效,主治阴血亏虚、风湿相搏、外客肌表、内客于心诸症。后人用此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官能症、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肾炎,以及癫狂等诸疾。是方取地黄滋阴养血;桂枝、防风通阳行血,解肌疏表;防己清热祛风又祛湿;甘草和解诸药。陈修园对此方分析道:“中风以少阴为主,此节言风进手少阴之证,出其方治疗。”所谓手少阴即心也,故凡入于心及心包之风邪,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此方当考虑选用。
约言:
风湿性心脏病,面浮足肿,心悸不安,骨节痛,可予防己地黄汤进退,发热者,加生石膏、金银花。
3.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治验:
女性,25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四年。通身肿胀,腹大如箕,胸下与脐右各有一包如拳大,腿脚肿大不能穿棉裤,掩被卧床,头面俱肿,上眼皮各有水珠一枚,如手电筒灯泡大,小便点滴俱无,气喘胀急,已十余日不思饮食。早已备好棺材,意唯等死而已。经视诊,舌苔薄白,脉浮大滑数,还有生机,立即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8克,防风12克,白术15克,附片10克(先熬1小时),知母18块,生姜15克。服用2剂,病势大减。医者之父见病人头面肿势很凶,认为是上肿属风寒,宜发汗,用三拗汤:麻黄6克,杏仁12克,甘草10克。服药后,大汗如雨,头面肿胀全消。第四日来诊,面、脚、手肿胀大消,唯腹大如故,改方如下:白术31克,白芍30克,茯苓30克,生姜30克,防己15克,木通15块,椒目30克,附片30克(先熬1小时)。第六日腹胀大松,胸下与脐右包块已散尽,胃口大开。将白术增至62克,连服5剂,共服药八日,通身肿胀全消,用大碗吃饭,已能端大脚盆在街口洗衣了。
来源:
刘梓衡.临床经验回忆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1-13.
注释:
此案中还有一段话,从中可见其治疗之艰辛。患者丈夫任某原系中药铺学徒,颇懂中医理法方药。当即称赞说:“老师高明!我爱人病经四年,经医久治无效,中医曾用五皮饮、胃苓汤、四苓散、八珍汤、舟车丸、疏凿饮之类,百无一效,从未见姜、桂、附,又加麻黄,同时服用。”服药一次后,病人即呼喊:“要屙尿!要屙尿!”任某在室外闻其小便长而快,辘辘有声,立即说:“药已中病,算是初步奏效了!”临行嘱咐病家再捡1剂,不分昼夜,每两小时服一次。翌晨7时,医者正在酣睡,忽闻叩门之声,即披衣起床,问之:“出现岔子吗?”任说:“病已大松了。”闻其经过,任说:“昨晚我又捡了2剂,2剂一齐熬煎,每两小时服一次。病人连续解了十几次小便,全身肿胀大消,尤其腿脚消得最快,已能穿棉裤。”
刘梓衡先生乃四川儒医,晚年将部分病例整理成册,名为《临床
经验回忆录》,书中记录许多疑难杂病的治疗经验。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应用,非常娴熟,值得借鉴。桂枝芍药知母汤原为《金匮要略》治疗关节疼痛之要方。刘家祖父辈治疗水肿,通身肿胀,宜汗利兼施者,用之辄效。刘阅历多年,认为此方较桂甘姜枣麻辛附汤更为周到,较陈修园消水圣愈汤速效。若要深入理解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奥义,还是看《金匮要略》原文为好。
约言:
风湿性心脏病,通身浮肿,腹大如箕,小便不利,当汗利并施,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4.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苏叶等治疗解
治验:
男性,27岁,教师,于2003年12月11日就诊。自述全身肌肉困紧,疲乏无力2年余,曾行头颅CT、肌电图、脑电图、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多数医院用谷维素、维生素C以及中药补益剂治疗,很少见效。视其精神不振,语言无力,但形体胖瘦匀称,饮食可,二便正常。追问有反复感冒病史。脉象弦细,舌苔白腻,有纵形裂纹。从病史和脉症分析,认为是风寒郁于肌肉,湿气亦不得宣达,久而不解,致使全身阳气困顿,发为斯证。治以表散风寒、温阳化气、醒脾化湿,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之。
方药:
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知母10克,生麻黄5克,炮附子5克,防风10克,干姜5克,炒白术10克,生黄芪20克,苏叶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生姜5克,大枣5枚为引。水煎服。二诊:上方服用10剂,身体困紧有所减轻,其他未见变化。考虑到舌苔白腻未减,应从“脾主运化”入手,上方加生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继服10剂。三诊:舌苔有所改善,但登堂讲课仍感无力,上方去生麻黄、防风二味,再加穿山龙30克,以冀补肾强筋、通络化瘀。四诊:上方服15剂,疲乏无力有明显改善,已能正常工作。嘱咐改用左归丸合归脾丸善其后,服用月余,身体康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