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nte gral operation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值得讨论的问题:
1、符号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
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
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
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2、如何理解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运算能力、阅读能力、探索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类比能力等。

3、如何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
系以及探索运算法则等过程的评价。

一是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投
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水平。

对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关注学
生对整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

对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对其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新情
境中的应用,而不仅仅是记忆和使用的熟练程度。

二、本章总的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课时安排、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详见七年
级下册教学参考第1、2、3页。

本章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突出:整
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
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
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
明运算的根据。

教学中要注意:
1、注重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
展符号感。

2、以“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概括” 为主线索
呈现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注重对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以及对
算理的理解,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3、注重在代数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表达能力。

4、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

5、公式教学应体现:一般——特殊——般的关系,发展学
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符号化的过程
和符号化的作用。

6、本章学习活动的设置应关注学生在符号表达、有理数运算、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探索规律等方面技能与能力的螺旋上升。

7、在知识学习上应关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安排
线索如下:
1 整式
一、教材地位:本节是七上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内容的延伸,让学生了解整式产生的实际背景,为后面整式的运算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单项式的系数、多项式的项的系数和次数。

三、教学重点:
1、单项式的概念,系数和次数。

2、基本理解多项式的概念和正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四、教学难点:
1、系数是负数或分数时的情形。

2、多项式的次数和项的次数混淆。

五、教学建议:
1、充分用好教材中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整式的实际背景,同时还可再引入类似的情境供学生讨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自己(或合作)写出的每一个整式特别是单项式所反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学方式可采用小组讨论、互编互答的形式。

3、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死记整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理解,能够识
别即可。

还可让学生再举一些整式的例子。

2 整式的加减一、教学目标: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
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正确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二、教学重点:
1、整式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
1、括号前面是负号或数时去括号。

四、教学建议:
1、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数
到一般的字母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整式加减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先思考,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初尝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甜头。

3、不必强调学生记忆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
过几个有趣的活动(数字游戏、摆屋型数),并在活动过程中理
解整式加减的意义及学习整式加减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学生学习整式加减一定量的练习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在
第二课时。

但是要注意控制其繁难程度,注意把握在教材的习题
水平。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观察,
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达算理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改正。

3 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及其推理过程。

2、会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公式的逆用,理解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间的区别。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引例,让学生在探索性质的过程中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必要性。

2、做一做:意在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在做中悟出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学生的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鼓励,并且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4、针对课堂中学生产生的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错误的原因,切实把握幂的运算意义。

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探索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性质。

2、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探索过程,会利用性质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综合运算。

四、教学建议:
1、用好课本中的引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引入幂的乘方的过程,体会幂的乘方的必要性。

2、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代数运算性质的发现与运用大多都是先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要求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数乘方的积。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

3、“议一议”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

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各自说明理由的基础上充分交流做法。

4、学生开始练习积的乘方运算时,不应鼓励他们直接套用
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和
幂的意义,一开始为了让学生明白算理,可以要求学生多写几步,学生熟练后可省略前两步。

5 底数幂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
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探索归纳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四、教学建议:
1、用好课本中的引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引入幂的除
法的过程,体会同底数幂的除法的必要性。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的
特点,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同时需引导学生尽可能地与
数的除法类比。

3、负整数指数幂的教学,可让学生经历:想一想——猜一
猜的过程,既增加兴趣又加深印象。

4、刚开始练习时,和前面一样,不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算理。

5、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来说明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的规定的合理性。

6、1——5节结束后建议增加一节习题课,让学生理清幂的运算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6 整式的乘法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整式乘法运算的法则,并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2、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的法则。

三、教学难点:
1、探索出整式的乘法的法则。

四、教学建议:
1、利用课本引例或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探索推导出整式乘法运算的法则,体会整式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要求背诵)。

2、在进行运算时,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的算理,发展他们有条理的思考能力。

3、教学中要适当、分阶段在提供一些必要的训练,使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基本的运算,并能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4、教学中要注意避免过多、繁琐的运算,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仅要求一次式相乘,不必再做扩展。

5、教学中逐步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要让学生在做中体会。

比如:多项式×多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单项式。

7 平方差公式一、教材地位:平方差公式是在整式的乘法之后提出来的,是最基本的一个乘法公式。

它不仅是学习乘法公式的基础,同时在计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集体协作的能力,组织归纳的能力及积极探索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2、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3、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1、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出平方差公式。

五、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丰富联想,大胆猜测,主动探索,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本节课可以按如下教学方式展开:放手做一做——引导想一想——鼓励说一说——特例验一验——设法证一证(多项式展开、几何图形解释)——规律用一用。

3、要鼓励学生研究和发现公式的特点,理解平方差公式只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一类特例,并联想是否还有其他特例(为
后继学习作准备),认识了这一点,让学生用代数推理的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也是有益的。

4、得到公式之后,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公式的含义,用自然语言表达,用符号语言表达,用几何语言表达(给出几何解释)。

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学的对称美。

5、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是对学生掌握公式的一个很好的检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要急于告诉结果。

6、对于公式中的字母不必急于进行变式练习,但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站在代数角度去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

7、为保证基本运算技能,教学中要适当、分阶段地提供一些必要训练,但要避免过多、繁琐的运算。

8 完全平方公式
一、教材地位:本节教材介绍了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从知识结构上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最基本的乘法公式之一,是代数式运算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

2、通过学生的观察、练习、思考、表达来培养他们的观
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探索能力等。

并进一步增强他们发现.、分析、解决、深化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实施,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其创造性。

4、向学生渗透灵活变化的意识,发现代数式中的动态美、统一美、和谐美、方法美。

5、教会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6、培养创新精神,打破传统的观念,培养不怕失败、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
1、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时,如何从广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

2、在运算时明确是哪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六、教学建议:
1、与上节课相同,本节课应构建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从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2、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3、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鼓励算法多样化,要给学生陈述见解(疑问)的机会。

4、提供合作学习,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从中获得必要的心理体验。

5、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整节课应采用“问题”形式,使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渗透,在主动探索中形成数学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结构。

3、在问题解决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

4、运算训练要讲求实效,不可过多、过繁。

9 整式的除法
一、教材地位:本章节整式的除法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之后而学的,故而可看作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归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整式的除法,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集体协作的能力,组织归纳的能力及积极探索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单项式除法是单项式乘法的逆运算,进而掌握单项式除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单项式除法的步骤。

2、理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用法则进行计算。

3、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在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中仍
然适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式计算。

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整式的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运算。

五、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独立解决例1.
2、重要的是学生能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如何进行运算,不必要求学生背诵法则。

3、注意观察学生运算过程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注意运算顺序。

4、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问题。

(注意只
要求结果为整式)
回顾与思考教学建议:设立“回顾与思考”的意图是运用
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内容,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

教学时,可以首先鼓励学生独立回顾所学的内容,并尝试回答教科书
中提出的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回答时,教师应关注学生运用自己
的语言解释答案的过程,关注学生运用例子说明自己对有关知识
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复述书上的结论,学生的答案只要合理教师
都应给予肯定。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一定
要把握:概念、法则——不必死记硬背;运算——能说出算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