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试卷

合集下载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试题2012年—2017年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试题2012年—2017年

氵,灬 帷 '功 姑祝 粥 了白 丿 义 '狨 艴 锆 伪 。陕 人 帖 为仁 义 ,瓴 帙 祀 啊 F形 衤雳硝 9匙
~钠 涨 。CA,缸 〗 多,均 各 .C,坫 J,p,萆击丬平各)
亠 ,鬼 阙斛 饼 ‘叶魉 '地 熙 歹舍`哲 勿今)
卜彡男嘭
2· Ψ犭牛畛闱

罗、
口 砷
"奶
.钩 茶短 f(矸 趔 ·咱魉l助 ,艺 勃玢)
— 即 诳各” 巳“饣各氵、Ⅱ 础
霪 ”、7t<遍⒀ 唣 硌 9)
~~铂 2· 碜砰钾 泛
砥表人彻 。钠逆//t、 品冫么漆g舜 彖 、嶙 铷 )
^^赳 ,、 1刚 人殉中冫
佥勉堵幺嘭劬 晚秽 铽庶姊忉。m,歹 举、多,乃 彩、c苟 J。 P,宀
⒋ Ⅵ ·k乡 扌聂 "是 ~一ˉ叮饬 。(A。 婢 家、多·逸傲 ,c苞 家 .p.仲 廒 )
Γ
专业代码: 0101u
考试科 目代码: 812
四川师范大学
zOIz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试科 目名称: 中国哲学史
(本 试 卷共 4
大 题 15
小题 ,满 分 150
分)


:(1)试
(2)答 (3)答
题 题 题
和 时 时
答卷
,可 ,严
分 不 禁
离 抄 使
(黄 帝、老子、庄子、告子 )
3.孙武为~_ˉ 人物。
(佛 教、道教、兵家、玄学 )
续.爱 无差等是~ˉˉ的社会伦理思想。
(儒 家、法家、墨家、名家 )
5.戴 震是~ˉ△的重要代表人物。 (汊代哲学(宋 代哲学(明 代哲学(清 代哲学)
二、名词解释 (4题 ,每 题 5分 9共 ⒛ 分 )

中国古代哲学故事专项练习试卷

中国古代哲学故事专项练习试卷

中国古代哲学故事专项练习试卷本试卷旨在测试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仔细阅读每个问题,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故事是关于孔子的?A. 《庄子》中的《逍遥游》B. 《孟子》中的《离娄上》C. 《论语》中的《学而篇》D. 《老子》中的《道德经》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兼爱”这一概念?A. 孟子B. 庄子C. 老子D. 墨子3. 孔子认为什么是个人修养的核心?A. 家庭关系B. 社会关系C. 个人品性D. 研究知识4. 下列哪位哲学家主张个体追求自我解放?A. 孔子B. 庄子C. 老子D. 墨子5. 墨子主张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A. 去除私欲,追求无为而治B. 以利己为出发点,关心他人的利益C. 君主应尽力避免战争D. 推行奴隶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二、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仁”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性。

2. 请简述老子的“道”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哲学中的影响。

3. 请举例说明墨子提出的“兼爱”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4. 请解释庄子所提出的“自由自在”理念。

5. 请简述《论语》中的“学而时之”原则对个人研究的指导意义。

三、论述题请论述以下观点:古代中国哲学强调个体修养的重要性,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提示:- 分析古代中国哲学强调个体修养的理论依据和核心观点。

- 论述为什么个体修养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以上是文档的初步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对题目和题型进行适当调整。

注意:本试卷仅供练使用,不作为考试成绩评定依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C4. B5. B二、简答题1. 孔子的“仁”是指关心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以及尽力帮助他人的精神品质。

在中国哲学中,仁被视为最高道德准则,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2. 老子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原始力量和运行规律,它是无形的、无名的,无所不能且永恒不变的。

《哲学基础知识》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哲学基础知识》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适用专业:1.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B,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C,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D,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城楼失火,殃及池鱼B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下列各项体现人生观含义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6.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蜜峰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推翻了关于蜜峰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

这一事例说明( )A.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7..能体现矛盾双方互相转化这一道理的选项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9.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1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1.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人民大学哲学历年真题

人民大学哲学历年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宗教学2001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1、自然神论2、神正论3、利马窦规矩4、末世论5、理事无爱碍6、一阐提7、唯识无境8、三洞9、〈〈抱朴子〉〉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简要解释自然宗教、自然神论与自然神学的基本涵义。

2、简述僧肇的“不真空”义。

3、简述寇谦之道教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任选1题,共20分)1、比较与评析安瑟伦(Anselm)与托马斯(Thomas)的上帝存在的证明。

2、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有人说佛教是有神论的宗教。

请根据你对佛教的认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原著分析(20分)试分析惠能和神秀得法偈在心性论和修行观方面的不同旨趣。

2002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泛神论天台宗五蕴《沙门不敬王者论》太平经全真道新约奥古斯丁米兰敕令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2、唐代道教兴盛的原因。

3、宗教进化论和原始一神论的区别。

三、论述题(20分,任选1题)1、试论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

2、试论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与过程。

四、原著分析(20分,任选1题。

佛教方向考生必答第1题,其他方向考生任选)1、龙树《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试就此偈分析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2、按《新约》记载,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2003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10分,共50分)宗教经验泛神论会昌法难唯识无境天师道内丹加尔文《福音书》什叶派苏菲派二、简答题(任选2题。

每题20分,总计40分)1、简述部派分裂的主要原因和大致历史过程。

2、简述菏泽神会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试论尼西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基督教历史上的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与艺术思想考核试卷

中国古代哲学与艺术思想考核试卷
D.音乐理论
E.历法学
17.以下哪些是唐代诗歌的著名流派?()
A.初唐四杰
B.盛唐气象
C.中唐古文运动
D.晚唐小品
E.唐宋八大家
18.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哲学中关于“德”的论述?()
A.德治
B.德行
C.德性
D.德育
E.德才兼备
19.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艺术中的“剪纸”流派?()
A.山东剪纸
B.江南剪纸
C.广东剪纸
4.宋代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是_______瓷。
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_______》。
6.古代中国的“五行”学说中,与“金”相对应的季节是_______。
7.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_______》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之作。
8.古代中国书法中,王羲之被誉为“_______”。
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_。
16.()17.()18.()19.()20.()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道德经》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家是_______。
2.儒家经典《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_。
3.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唐代张彦远的“_______”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
B.戏曲
C.诗歌
D.散文
E.笔记
14.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哲学中关于“心”的论述?()
A.心即理
B.心外无物
C.心外无理
D.心学
E.心理
15.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艺术中的“戏曲”种类?()
A.京剧
B.越剧

中国哲学试卷

中国哲学试卷

《中国哲学史》课程试卷 A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选项。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2、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墨子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主张()A.以名正实 B.名实相背 C.名实合一 D.取实予名4、在人性问题上,告子主张()A.性善说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不善说 D.性三品说5、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6、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事物区别的相对性 B.抹杀了概念间的差异C.否认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D.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

A.带唯理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B.唯理论的唯心主义认识方法C.带经验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D.先验论的神秘主义认识方法8、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

A.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 B.否认有判别是非的标准C.否认人的认识能力 D.否认认识的可靠性9、王充认为,人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支配,而命的不同取决于()。

A.天的意志 B.人所禀受的元气不同C.前世因果 D.人的行为10、王弼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

A.自然出于名教 B.名教即自然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名教出于自然二、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1分)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中国古代哲学史试题(A)带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史试题(A)带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史试题(A)带答案1. 请解释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的概念,并指出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答:儒家思想中的“仁”是指爱心和仁爱之道。

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的精神。

而“礼”是指社会行为规范和仪式。

它是通过规范个人行为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社会中,“仁”与“礼”起到了塑造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2. 道家思想强调追求“无为”,请解释“无为”的含义并分析它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意味着追求自然而然的状态,不加干预或控制。

它强调个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追求功利,不为外在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

这种态度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在个人层面上,追求“无为”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平和,减少内心的纷扰与焦虑,从而有助于探寻内心的真实需求。

在社会层面上,倡导“无为”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请解释“兼爱”的含义,并阐述它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指的是无私的关怀和关爱所有人。

它强调平等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亲疏。

兼爱的意识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发展方面,兼爱可以减少利己主义的存在,强调全社会共同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发展。

4.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请解释“法治”思想的含义,并谈谈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答:法家思想中的“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准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念。

法治强调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权威性。

在社会治理中,法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治可以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维护。

其次,法治可以增加社会公正,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最后,法治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准则和规范,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5. 兵家思想注重战争策略,请解释兵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它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决策的影响。

答:兵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实用主义和灵活性。

兵家思想着重于战争策略和军事技巧的研究,注重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战略和战术。

2016~2017年 中国哲学概论 期末试卷

2016~2017年 中国哲学概论 期末试卷

中国哲学概论2016年~2017年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错误答案就没写在前面D1、关于各个时代思想家关注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孔子曾论述道德的修养和规范B、孟子多论述人性的善恶B、C、魏晋哲学家更过关注有无、本末问题D、宋明理学更多论述统一性问题B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B)“顺天地之纪”。

A、颛顼B、黄帝C、尧D、喾B3、大蓄卦意为(B)二义。

A、散与聚B、止与聚C、散与分D、止与分A4、下列关于老子对道的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

A、道是最基础的哲学范畴B、能生成整体世界C、能生成世界无限多样性D、世界万物生成的母体B5、哲学的思维进路是(B)。

A、感觉-知觉-经验-思辨B、感觉-经验-知觉-思辨B、C、知觉-经验-感觉-思辨D、感觉-思辨-知觉-经验6、(A)是六经里最早的一部。

(1.0分) 0.0分A、《礼仪》B、《尚书》C、《春秋》D、《周易》A7、《大禹谟》中提出“弗询之谋勿庸”,其含义是(A)。

A、没有经过考察的方略不予采纳B、没有经过考察的方略都很平庸C、经过考察的方略不予采纳D、经过考察的方略都很平庸A8、学术文化上的王官贵族之学移向了民间百家导致四民社会中以(A)阶层为先导的思想学术潮流。

A、士B、商C、农D、工C9认识自然是中国哲学思想的(C)。

A、首要原则B、最终目的C、基本职能D、实现基础D10、“移易之变”中的“移”表示(D)的变化。

A、主动B、被动C、无形质D、有形质A11、《黄帝内经》强调外无劳形之事,内无(A)之患。

A、思想B、情理C、攻伐D、行动B12、儒家被认为是“盖出于(B)”。

A、理官B、司徒之官C、羲和之官D、史官A13、中国农历最终成熟是在(A)年前。

A、2200B、3700C、4500D、5100D14玄学被认为是深黑色是因为其具有(D)。

A、遮蔽性B、确定性C、阴暗性D、模糊性A15、(A)不是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学派。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825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清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拽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适用专业f中国哲学共i页-、诸纶F文标点,并翻译成白话文(15*1)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闯觉知一切渚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犬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则当摄来住于正念是iE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夏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跛作于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味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诽涝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尽等人所不能入5火乘起信论》)二、靖指出下列材料中观点所产生的背疑、出处.并作出评论(2俨2)】、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超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孙子度法•虚实篇》)2、辩慈,乱之髓也:礼乐,涅佚之微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好之鼠也,乱有赞蛆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于政*国有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故国有八者,.h无以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

考研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3. 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出“性善论”的是:A. 荀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B4.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量变质变C. 否定之否定D. 原因与结果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康德的“三大批判”?A. 《纯粹理性批判》B. 《实践理性批判》C. 《判断力批判》D. 《存在与时间》答案:D6.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绝对精神最终要实现的是:A. 个人自由B. 社会和谐C. 世界和平D. 自我实现答案:D7.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A. 人的自由意志B. 社会环境的影响C. 物质条件的制约D. 个体经验的重要性答案:A8.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体现了他对哪种生活态度的追求?A. 功利主义B. 自由主义C. 集体主义D. 现实主义答案:B9. 结构主义认为,人类文化和心理活动中的普遍性来源于:A. 个体的主观创造B. 社会的历史发展C. 语言的结构D. 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答案:C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A. 罗素B. 维特根斯坦C. 胡塞尔D. 奎因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庄子的“齐物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庄子的“齐物论”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从道的角度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都是道的体现。

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等级观念,提倡超越是非的相对主义,对后世文学、艺术乃至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强调个体自由和反对权威主义方面。

12.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的理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0年《哲学》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2020年《哲学》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2020年《哲学》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1.作家XXX和学者XXX对于人生中得到或未得到所爱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这是因为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以及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人类相比其他生物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启示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和办事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3.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因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长征精神”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把比赛结果归因于动物的预测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5.“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和气者,XXX也的哲学观点不一致。

6.XXX认为幡动是因为方丈的心动,这与万物皆只有一个理的思想相近。

A.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15.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A.天人合一B.仁爱C.道德自律D.尊师重道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A.追求利润最大化B.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C.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D.追求技术创新最大化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说明()A.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B.科学技术是万物的灵魂C.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D.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18.《孟子》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一论断强调了()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人的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C.人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相统一D.人的成功需要经历艰苦努力19.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思想的核心是()A.天人合一B.仁爱C.道德自律D.无为而治2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2021年哲学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39

2021年哲学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39

2021年哲学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39一、单选题(共30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答案】:A【解析】:2.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答案】:A【解析】:3.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

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

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这一事例说明()。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哲学中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实质上是用来表达人的需要和事物属性二者之间特定关系的。

这种特定关系就是指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

因此,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故④项正确。

人的需要会因时而变,人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二者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故①项正确。

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质和量的统一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中。

在度中,质规定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量的变化迟早又要突破质的限制。

超出度的范围,事物的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的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哲学期末试卷

哲学期末试卷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11高职汽修1、2 班级《哲学基础》学科期末试卷成绩(开卷)一、单项选择:(20分)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各门具体科学之总和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老子B、苏格拉底C、黑格尔D、费尔巴哈3、下面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有A、静止不是不运动,而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运动比静止更具有普遍性D、运动具有普遍性,静止不具有普遍性4、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说明A、人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B、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客观事物及其内在规律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D、人们做事不可太认真5、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毫无根据的猜测B、反映了农业生产与气候、环境的密切联系C、认为农业收成的好坏是由上天决定的D、降雪和农业丰收之间的联系是人们的主观臆造6、在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树立“全盘一盘棋”的思想。

这体现了A全局和局部的关系B事物是客观存在的C主观必须符合客观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句话体现了A、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一分为二”B、抓重点、抓主流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正确对待客观事物8、煤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火焰,产生热量;铁在空气中慢慢生锈。

这两种现象都是氧化的具体表现。

这说明A、事物的本质是现象的表现B、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C、认识本质就等于认识了现象D、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9、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

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这事例说明A、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B、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C、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天荒。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在现代中国的西化思潮中,有代表性的文化主张主要有:陈序经的(),()的充分西化论,张佛泉的()。

2、我国近代海外留学第一人是指(),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

3、新文化运动中,科玄之争的焦点是()与()的关系问题。

4、胡适博士毕业于美国()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他的博士论文题为()。

5、金岳霖在对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下面这一问题,即所谓“中国哲学史”是()还是()问题。

6、贺麟反对以科学化儒家思想来作为儒家思想新开展的途径,在他看来,儒家思想的一些重要概念,都可以循()、()、()的思路进行重新诠释,从而实现儒家思想在现代的新开展。

7、1923年,()在清华学校作()演讲,由此挑起了科玄之争。

8、《心体与》、《智的直觉与》,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作。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近代概论》一书中,从文化的三个递进层次十分精辟地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层次是:()()()①器物②制度③哲学④文化2、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有:()()()①亚当斯密的《原富》②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③斯宾塞的《群学肄言》④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3、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体”和“用”各是什么意思?()①体是指中国的封建纲常,用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②体是本体,用是现象。

③体是形体,用是功用。

④体指中国思想,用指西方思想。

4、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是:()①打倒孔家店②宣扬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④文化革命5、蔡元培在为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特点有:()()()①证明的方法②扼要的手段③平等的眼光④精深的研究6、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的基础概念是:()①意欲②调和③意识④生命7、熊十力《新唯识论》从文言本到语体文本的转变标示着熊十力思想发展阶段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②从“新佛家”到“新儒家”③从援儒入佛到归宗于儒④从推崇儒学到儒佛兼综8、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是:()①经验②实际③真际④反思9、下列对金岳霖“道是式-能”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①能即能量②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③能是事物中不是任何相的成分④式指形式10、下列哪部是成中英的作品:……………………………………………()①《论中西哲学精神》②《中国文化之花果飘零》③《人文精神之重建》④《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2、充分西化3、觉解4、两层存有论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2、简述张君劢对人生观之特点的看法。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试卷整理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试卷整理
二,论述( 06) 1 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 2 华严宗四法界学说
3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 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 4 孙中山知行观 三,标点并翻译( 06)
故万物虽众, 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 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 共,至於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 谓之鸟兽。 鸟兽也者, 大别名也。 推而别之, 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名无固宜,约 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 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 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 可别 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 谓之化。 有化而无 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 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命题( 01) 1、自我设定非我 2、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 3、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壳来) 4、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 尔) 5、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 论述( 01)
简答( 00)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 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 00) 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二、翻译(略) (01) 三、简答( 01)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 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 01) 中国哲学中, “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 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泰勒斯( 13) 永恒的活火( 13) 洞穴假相( 13) 人是机器( 13) 公意( 13) 实体和样态(斯宾诺莎) ( 13) 唯名论( 13) 预定和谐( 13) 《精神现象学》 ( 13) 自然状态(霍布斯) ( 13)

2021年4月全国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2021年4月全国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2021年4月全国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5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6页至8页,共8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标题问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成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客不雅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A.涨潮和退潮B.日蚀和月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运动的B.发展的C.实践的D.矛盾的[]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不雅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8.唯物辩证法的本色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遍及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9.科学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竭创新B.认真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C.善于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D.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10.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A.随机应变,因时制宜B.掌握火候,适可而止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欲擒故纵,出奇制胜[]11.“在对现存事物的必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高二哲学试卷答案

高二哲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c)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3.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

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解析:选C。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A说法错误,C正确。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D说法错误。

4.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

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

于是他问姑姑:“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

”“那你就应该学习。

”罗素说。

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D.只要幼年对世界好奇,日后就能成就为大哲学家解析:选C。

材料表现了罗素对世界的惊讶与思考,正由于早年对世界的好奇和惊讶,才使罗素成为著名哲学家,这说明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故答案选C。

5.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③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是由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D。

中国哲学考研真题试卷

中国哲学考研真题试卷

中国哲学考研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哪部经典?A. 《道德经》B. 《论语》C. 《易经》D. 《庄子》3. “仁者爱人”这一思想是由哪位儒家学者提出的?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韩非子...(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______思想。

2. 道家哲学中,______是万物的本源,它无形无象,无名无状。

3. “天人合一”思想在______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儒家2. 道家3. 墨家4. 法家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在政治上的实践意义。

3.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是如何体现其平等主义的?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2. 分析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人性论上的异同。

六、材料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材料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1. 材料一中提到的“性”、“道”、“教”分别指的是什么?2. 材料二中的“道”与材料一中“道”的含义有何异同?3. 结合两段材料,谈谈你对“道”的理解。

试卷结束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拟试题,实际的考研真题试卷会根据当年的考试大纲和命题要求有所不同。

考生在备考时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为参考,进行系统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课程试卷 A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选项。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2、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墨子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主张()A.以名正实 B.名实相背 C.名实合一 D.取实予名4、在人性问题上,告子主张()A.性善说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不善说 D.性三品说5、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6、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事物区别的相对性 B.抹杀了概念间的差异C.否认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D.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

A.带唯理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B.唯理论的唯心主义认识方法C.带经验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D.先验论的神秘主义认识方法8、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

A.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 B.否认有判别是非的标准C.否认人的认识能力 D.否认认识的可靠性9、王充认为,人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支配,而命的不同取决于()。

A.天的意志 B.人所禀受的元气不同C.前世因果 D.人的行为10、王弼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

A.自然出于名教 B.名教即自然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名教出于自然二、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1分)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2分)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分)2、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1分)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2分)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

(1分)3、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

(1分)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

在公孙龙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之间是毫无联系的,所以“白马”不是“马”。

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公孙龙只见白马与马在概念上的差异,而无视其在概念上的隶属关系和实体上的隶属关系,则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4、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

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2分)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

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

将人与天相互类比,以为天也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认为人的行为将会影响到自然天道的运行;董仲舒指出天将以征兆的形式对人的不良行为做出警戒。

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2分5、三表法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

(1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

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以历史事实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2分)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1分)三、分析下列各段文字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并简要说明其得失(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1、“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无之为仪者也。

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

”(《墨子·明鬼下》)墨子在认识来源问题上的观点。

主张一切认识都来源于“耳目之实”即感性经验。

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来源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感觉经验论。

得:坚持了认识来源上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立场。

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失:他片面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忽视了理性思维的作用,甚至连错误的经验、荒唐的传闻也深信不疑,以至陷入有鬼论的迷信之中。

具有经验论的狭隘性;以闻见为有无的标准,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2、“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尽心上》)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孟子在天人关系上将天与人性合而为一,天德就在人心。

人道可以与天道合一。

由于天道寓于人心,因此:“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得: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认为人的四种“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可以“知性”“知天”。

达到“天人合一”。

失: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陷入唯心主义。

(2分)3、“夫天不能故生人,则其生万物亦不能故也。

天地合气,物偶自生也。

”(王充《论衡·物势》)“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

”(王充《论衡·命义》)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和自然命定论观点。

主张元气化生天地万物和人类;气是万物统一性的根基,天、地、人,都是由气凝结而成。

他区分天道的自然无为和人道的有为,证明元气产生万物,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的富贵贫贱的社会差别也是由所禀元气决定。

得:用元气自然论解释自然万物和人的产生及人的命运,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失:王充没有把人生的先天命定性与人后天的遭遇的偶然性区别开;把个体福祸的命定性与个体价值的委身自由混为一谈;将生命中的限制、偶然夸大为绝对与必然,没有把握住人的必然是与人的自由性关联的。

如此一来,偶然就成为新的神,与谶纬一般无二了。

所以,具有非科学性;陷入命定论。

(2分)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1、简述孔子在世界观上的矛盾。

孔子在世界观上一方面承认“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的天命论;(3分)孔子认为天是具有人格的至上神,并对之虔诚的信仰。

天是不言之天,即超越现实性之上的天道。

孔子信仰超越之天,更力求将超越之天还原为现实的践履之中。

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仁学”思想。

认为“仁”是一种先验的道德范畴和主观的道德修养。

孔子的这一矛盾世界观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矛盾心态。

(2分)2、简述并评析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齐万物——事物的区别即认识对象的相对性;齐是非——认识标准的相对性;齐物我——认识本身的相对性。

(6分)评析:看到了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揭示了认识中的一系列矛盾;对问题的分析深度上是肯定的,具有积极意义。

但夸大了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否认事物的区别和是非的界限,导致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2分)3、董仲舒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①重塑有意志的天神偶像。

(2分)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宇宙的主宰,万物的创造者;天是有意志、有道德的;并以阴阳、五行配天。

②以“人副天数”论证天人合一;(2分)他认为天人是同类的,人是天的副本、缩影,也就是“人副天数”。

天人之间由数的耦合,而有感应。

③以“同类相动”论证天人感应。

(2分)这就要求人必须顺天而行,不可逆天而动。

否则就会遭到报应。

其目的在于劝说君主行仁政以与天合一。

④同时,他还发挥君权神授思想,为封建纲常伦理制造理论根据。

(2分)指出封建纲常伦理“可求于天”五、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本题共15分)1、试述荀子对先秦哲学的理论总结。

荀子对先秦哲学的理论总结反映在他的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及政治思想四个方面:(1)在自然观上,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①“天道自然”思想;把主宰之“天”重新还原为自然物质之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

天是自然之天,而不是人格神。

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②“天有常道”思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

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

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③“天人相分”思想:天人有别,天和人的职能和规律都不相同。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

天道不能干预人道,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

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在荀子看来,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应该而且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以造福于人类。

这四方面是荀子对孔孟、老庄、墨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改造;是先秦天人关系争论的理论总结和集大成。

(8分)(2)在认识论上:荀子批判改造老子的唯理论、墨子的经验论、庄子的怀疑论及孟子认识论,全面考察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建立起了系统的唯物主义认识体系。

提出了“解蔽”与“虚壹而静”的认识论,在认识阶段问题上提出“天官意物”和“心有征知”,正确处理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在认识方法上,强调“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是对老子认识方法的改造;在知行观上,提出“学至于行之而止”的命题。

(3)在人性论方面,提出了“化性起伪”的性恶论。

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等。

克服了性善论的不足,进而说明了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

(4)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

提出了“明分使群”社会起源说和与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

是对礼法、王霸之争的总结,开创了汉代儒法合流、王霸杂用的先河。

2、论王充哲学的历史地位。

①在自然观上:其元气自然论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

(5分)王充主张元气化生天地万物和人类;气是万物统一性的根基,天、地、人,都是由气凝结而成。

他区分天道的自然无为和人道的有为,证明元气产生万物,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的富贵贫贱的社会差别也是又所禀元气决定。

王充依据“元气”说对“天人感应”论进行了批判,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②无神论思想:对神学目的论及各种迷信思想的批判,在中国战斗无神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