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考试题.doc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试题2012年—2017年
氵,灬 帷 '功 姑祝 粥 了白 丿 义 '狨 艴 锆 伪 。陕 人 帖 为仁 义 ,瓴 帙 祀 啊 F形 衤雳硝 9匙
~钠 涨 。CA,缸 〗 多,均 各 .C,坫 J,p,萆击丬平各)
亠 ,鬼 阙斛 饼 ‘叶魉 '地 熙 歹舍`哲 勿今)
卜彡男嘭
2· Ψ犭牛畛闱
冖
罗、
口 砷
"奶
.钩 茶短 f(矸 趔 ·咱魉l助 ,艺 勃玢)
— 即 诳各” 巳“饣各氵、Ⅱ 础
霪 ”、7t<遍⒀ 唣 硌 9)
~~铂 2· 碜砰钾 泛
砥表人彻 。钠逆//t、 品冫么漆g舜 彖 、嶙 铷 )
^^赳 ,、 1刚 人殉中冫
佥勉堵幺嘭劬 晚秽 铽庶姊忉。m,歹 举、多,乃 彩、c苟 J。 P,宀
⒋ Ⅵ ·k乡 扌聂 "是 ~一ˉ叮饬 。(A。 婢 家、多·逸傲 ,c苞 家 .p.仲 廒 )
Γ
专业代码: 0101u
考试科 目代码: 812
四川师范大学
zOIz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试科 目名称: 中国哲学史
(本 试 卷共 4
大 题 15
小题 ,满 分 150
分)
说
明
:(1)试
(2)答 (3)答
题 题 题
和 时 时
答卷
,可 ,严
分 不 禁
离 抄 使
(黄 帝、老子、庄子、告子 )
3.孙武为~_ˉ 人物。
(佛 教、道教、兵家、玄学 )
续.爱 无差等是~ˉˉ的社会伦理思想。
(儒 家、法家、墨家、名家 )
5.戴 震是~ˉ△的重要代表人物。 (汊代哲学(宋 代哲学(明 代哲学(清 代哲学)
二、名词解释 (4题 ,每 题 5分 9共 ⒛ 分 )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以下内容是摘自书中,个人理解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如有错误请及时提出更改。
一、翻译题(英译汉)共计十题题目组成是关于仁和道的古文,题目为英语,答题用汉语。
五句关于仁,五句关于道。
1.“The child cannot leave the arms of its parents until it is three years old.This is why the three years' mourning is universally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orld.”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2.“Let the ruler be ruler, the minister minister, the father father, and theson son”.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The superior man comprehends yi; the small man comprehends li.”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ish yourself.”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The man of jen is one who, desiring to sustain himself, sustains others, anddesiring to develop himself, develops others. To be able from one's own self to draw a parallel for the treatment of others; that may be called the way to practice jen.”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中国哲学史(含原著)试题招生专业: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含原著)一、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有待无待自生而必体有阿赖那理异分殊公羊三世说二、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1、简论孟子的“四端”说2、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3、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三、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 分)四、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 分)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试题: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四端齐物*一念三千*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1、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4、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于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行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夫见行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物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2、仁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
《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
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哲学史2012--2015,2019年考研真题
中国计量大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716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报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中庸之道
2.齐物论
3.得意忘象
4.道统
5.天台宗
6.六经皆史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老庄并称道家,试述老庄思想的差异。
2.董仲舒是如何论述天人关系的。
3.简述北宋理学五子对宋明理学的贡献。
4.简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中国思想史上义利之辩的基本脉络。
2.朱陆之争的内容。
《中国哲学史》试卷 第1 页 共 2 页。
北大中国哲学史试题
北京大学 2014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考试科目: 849 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 01.中国哲学史 02.中国现代哲学
考试时间:2014 年 01 月
说明: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此上无效。注;本真题由网友回忆2014 年北大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30 分) 1、良知 2、物化 3、小故 4、无待 5、本无 6、重玄 二、简答题(60 分) 1、化性起伪 2、得意忘象 3、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4、理一分殊 三、论述题(60 分) 1、试分析比较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政治观念 2、试分析比较程颐、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的知行关系
欢迎加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交流 QQ 群:11217371
中哲史练习试题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如果有自己总结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符合教材基本观点,也算正确)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种观点属于二程( A )A.天即理B.理先气后C.理本气末D、心即理E、理依于气2、王夫之提出:( D )A.“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
”王安石B.“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C.“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张载D.“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3、张载提出:( C )A. “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
”B.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C. “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D. “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4、朱熹提出:( B )A.“道有体有用。
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
”王安石B.“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朱熹C.“形,谓已成形质。
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
”D.“统此一物,形而上则谓之道,形而下则谓之器,无非一阴一阳之和而成。
尽器,则道在其中矣。
”5、魏晋时期的“三玄”是(CDE )A.《鬼谷子》B.《列子》C.《老子》D.《庄子》E.《周易》二、名词解释1、名实之辩:名,指名称、形式,实,指内容。
最早产生于先秦。
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
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
2、性善说: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
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孟子所谓的“性善”,当然不仅是说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且进一步指人人皆有向善的内在能动的主体性。
3、三表法:墨子提出了判断事物是非的三项标准,称为“三表法”:“本之”,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其依据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来决定取舍。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合同异正确答案: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与离坚白相对。
《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
”《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江南博哥)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否认同和异概念的确定性,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伸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2、名词解释本性即佛正确答案:慧能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或称本心。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慧能强调的是,佛性是人的唯一本性,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说“佛向性中坐,莫向身外求”。
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佛并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
3、名词解释合二而一正确答案:语出方以智《东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幾可征也。
”用其概括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强调“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
”4、问答题简述墨子的认识论正确答案:墨子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倾向是经验论,但对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1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2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实”问题提到了认识范围,并做了唯物主义论证。
墨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反应实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问题。
判断利害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墨子认为这个标准有三个:第一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第二个标准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个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4与认识论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
中国哲学史历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为学”来自“为道”2.《四书章句》
3.四法界
4.理学与反理学
5.良知自由
6.浙东学派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孔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
2.魏晋玄学兴起的背景、基本思想与意义。
3.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有何异同?
4.佛教“中国化”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分析论述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的演变、作用及思想史意义。
2.道家“道通为一”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1、名词解释一念三千正确答案:一念即一念心,三千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智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中,这是因(江南博哥)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2、名词解释精气正确答案: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
《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管子•内业》:“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还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后来思想家一般把精气看作是一种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
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戴震《原善•绪言下》:“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
”3、名词解释四端正确答案: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4、名词解释大用流行正确答案:1冯友兰用以指理表现为实际事物的过程。
“道体之本然,即是大用之流行。
”又认为,“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个阶段。
旧事物如此灭,新事物如此生。
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
大用流行,亦称造化。
”(《新理学》)2.熊十力用以指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种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说为大用流行。
”宇宙为一切大用之总名,万物即大用所现翕辟、生灭的迹象,“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故“万物与大用本来不二。
”“宇宙万象,唯依大用流行,而假施设。
故一切物,但有假名,都非实有。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825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清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拽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适用专业f中国哲学共i页-、诸纶F文标点,并翻译成白话文(15*1)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闯觉知一切渚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犬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则当摄来住于正念是iE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夏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跛作于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味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诽涝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尽等人所不能入5火乘起信论》)二、靖指出下列材料中观点所产生的背疑、出处.并作出评论(2俨2)】、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超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孙子度法•虚实篇》)2、辩慈,乱之髓也:礼乐,涅佚之微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好之鼠也,乱有赞蛆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于政*国有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故国有八者,.h无以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
A. 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B. 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C. 哲学学派的形成和演变D. 哲学文化的历史背景2. 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A. 孟子B. 庄子C. 孔子D. 老子3. 儒家学派主张的核心理念是()。
A. 仁爱B. 自由C. 知识D. 审美4. 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A. 庄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5. 墨家学派注重的是()。
A. 社会公平B. 个人发展C. 祭祀仪式D. 自然和谐二、判断题1. 道家学派强调个体的努力和追求,而儒家学派则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责任。
()2. 墨家学派主张以爱德来推动社会进步,反对战争和争斗。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4.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都有善良和正直的本性。
()5.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实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和外延。
()三、简答题1. 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2. 解释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仁”。
3. 通过对孟子和孔子思想的比较,说明两位学者在儒家学派中的位置和影响。
4. 请列举三位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思想。
5. 阐述墨家学派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强调。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既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也有学派内部的分歧和演进。
请以儒家和道家为例,对比两个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请根据考试具体要求和题目来编写文章。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科学B. 美学C. 世界D. 社会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笛卡尔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康德3.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什么?A. 实在和现象B. 主观和客观C. 质和量D. 形式和内容4.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5.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个观点属于哪位哲学家?A. 亚里士多德B. 孟德斯鸠C. 弗洛伊德D. 康德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宇宙的起源问题。
2. 解释一下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区别。
3. 什么是伦理学?列举两个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4. 简述一下尼采的“超人”理论。
5. 解释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1. 解释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结构三元模型,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影响。
2. 以康德的“为人之道”为例,谈谈你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价值。
答案如下:第一部分:选择题1. C2. A3. D4. D5. A第二部分:简答题1. 宇宙的起源问题是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
它探讨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存在于宇宙中的各种事物的起源和本质。
从古代神话和宗教的角度看,宇宙的起源通常与创造神话有关。
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宇宙起源问题涉及到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2.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关注的问题不同。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本身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事物的本源、本质和根本关系。
而认识论则关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规律性。
形而上学主要研究客观存在,而认识论主要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3.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
它包括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两个方面。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道德的本源问题(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判断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道德的)。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在现代中国的西化思潮中,有代表性的文化主张主要有:陈序经的(),()的充分西化论,张佛泉的()。
2、我国近代海外留学第一人是指(),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
3、新文化运动中,科玄之争的焦点是()与()的关系问题。
4、胡适博士毕业于美国()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他的博士论文题为()。
5、金岳霖在对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下面这一问题,即所谓“中国哲学史”是()还是()问题。
6、贺麟反对以科学化儒家思想来作为儒家思想新开展的途径,在他看来,儒家思想的一些重要概念,都可以循()、()、()的思路进行重新诠释,从而实现儒家思想在现代的新开展。
7、1923年,()在清华学校作()演讲,由此挑起了科玄之争。
8、《心体与》、《智的直觉与》,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作。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近代概论》一书中,从文化的三个递进层次十分精辟地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层次是:()()()①器物②制度③哲学④文化2、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有:()()()①亚当斯密的《原富》②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③斯宾塞的《群学肄言》④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3、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体”和“用”各是什么意思?()①体是指中国的封建纲常,用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②体是本体,用是现象。
③体是形体,用是功用。
④体指中国思想,用指西方思想。
4、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是:()①打倒孔家店②宣扬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④文化革命5、蔡元培在为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特点有:()()()①证明的方法②扼要的手段③平等的眼光④精深的研究6、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的基础概念是:()①意欲②调和③意识④生命7、熊十力《新唯识论》从文言本到语体文本的转变标示着熊十力思想发展阶段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②从“新佛家”到“新儒家”③从援儒入佛到归宗于儒④从推崇儒学到儒佛兼综8、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是:()①经验②实际③真际④反思9、下列对金岳霖“道是式-能”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①能即能量②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③能是事物中不是任何相的成分④式指形式10、下列哪部是成中英的作品:……………………………………………()①《论中西哲学精神》②《中国文化之花果飘零》③《人文精神之重建》④《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2、充分西化3、觉解4、两层存有论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2、简述张君劢对人生观之特点的看法。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849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2014年清华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清华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清华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清华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清华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7*101.善不受报答:善不受报是东晋高僧竺道生法师提出的佛教术语。
“善不受报”是指修行方法的目的,不在于做事以求好的结果。
道生认为未受到佛法精髓的世俗人的善行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
善不受报的提出,旨在打碎众生施功望报的世俗之心。
只有舍弃回报之心,才能促使自己最终悟道、得道。
因此,善不受报不是阻止人们祛恶行善,而是鼓励向善的精神,不为任何目的地从事善的活动。
2.太极图说答:《太极图说》是北宋周敦颐的哲学著作。受《周易·系辞传》的启发,提出“无极而生太极”为核心的宇宙观。周敦颐的“阴阳互化而万物出”的宇宙衍化论,蕴含事物相互转化、动态平衡的哲理,阐明“万”与“一”的关系问题以及“立人极”的思想。
《太极图说》明代编入《周濂溪集》。3.心即理(陆九渊)答:“心即理”是南宋陆九渊提出的心学命题。
他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认为“理”是宇宙之内,万物运行规律以及人类社会赋予的伦理;“心”是指求学问道以明理之心。
从本原上看,理对于心,是天之所赋;从实践生活上看,心理关系主要通过“公”、“同”来实现合一的。
他主张通过克除私欲,将心提升到理的层面上,这是合心于理式的“心即理”,也是陆九渊心学的重心所在。
4.大同书答:《大同书》是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著作。
他在书阐发理想的社会与政治纲领。
书中倡导托古改制,借公羊学创“大同”学说,主张维新变法,由“小康”而进“大同”。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经济、生活富足的“大同”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性。
“大同”理想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向西方探寻真理的积极成果,超过了洪秀全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但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也只是一种空想,最终没有实现。
中哲·西哲(哲学考研试题库)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问答(五选三)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3、慧能“本性是佛”说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5、严复的认识论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1、巴门尼德的存在2、原子和虚空3、四因说4、流溢说5、唯实论6、我思故我在7、物是观念的集合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分析题4选3 15分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词解释1、《礼记》2、谶纬3、崇本举末4、习与性成5、体用一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2、以心原物3、圣人体无4、一故神两故化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2 淮南格物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2005北大中国哲学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2005北大中国哲学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名词解释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中央民族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611中国哲学史
中央民族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科目名称:611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四句教
2.虚壹而静
3.坚白论
4.极高明而道中庸
5.内圣外王
二、简答
1.简述孔子实行仁政的途径
2.简述老子的道本原思想
3.简述范缜的神灭论
4.简述对“太虚即气”的理解
三、阅读材料
1.《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一一顺炎武《廉耻》
1)句读
2)翻译
3)谈对你的启示
2.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1)句读
2)翻译
3)解释这段话
四、论述
1.论述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
A、《诗经·大雅》
B、《尚书·洪范》
C、《易传·系辞》
D、《礼记·礼运》
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
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
B、齐物论
C、逍遥游
D、“合同异”
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
A、“虚壹而静”
B、“静观玄览”
C、“静因之道”
D、格物致知
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子
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D、“明于天人之分”
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
A、物不迁论
B、不真空论
C、般若无知论
D、明报应论
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
A、慧远
B、僧肇
C、道生
D、慧能
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
A、唯识宗
B、华严宗
C、天台宗
D、禅宗
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
A、形亡神灭
B、形神相即
C、形亡神不灭
D、形质神用
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
A、公孙龙
B、惠施
C、墨子
D、后期墨家
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
A、本无宗
B、即色宗
C、幻化宗
D、菏泽宗
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
A、《管子》
B、王充
C、桓谭
D、范缜
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B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16、“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是---------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A
A、《管子》
B、荀子
C、王充
D、范缜
17、“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B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分
C、天人相胜
D、天人相制
18、“参验”的认识方法是---------提出的。
C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19、------------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
D
A、性善论
B、性恶论
C、自然人性论
D、性三品说
20、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
C
A、《春秋繁露》
B、《举贤良对策》
C、《白虎通义》
D、《孟子》
二.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一物两体:这是张载提出的关于辩证法思想,“一故神,二故化,此天地之所以参也”。
经世致用:顾炎武提出的“通经致用”,后来龚志珍、魏源等人有在此基础上面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以经术为治术”,使之服务于国计民生。
三表法: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
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
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
道统说: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
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
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
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
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
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
禅:禅”或“禅那”是梵文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
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
三.简答
1.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A.认识主体是相对的。
B.认识客体是相对的。
C.认识标准是相对的。
D.否认了认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走向了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
2.简述孟子的“四端说”。
答: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指出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四端。
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
这些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即扩充),有如种子自己长成树,蓓蕾自己长成花。
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争论的根本之点。
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无善无不善,因此道德是从外面人为地加上的东西,即所谓“义,外也”。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此“四端”。
3.简述天台宗的判教理论。
答:“判教”是中国佛教特有的理论形式,它是通过对印度佛教各种思想和理论学说体系的分析,天台宗的判教理论是:后人概括为“五时八教”,五时指:第一、华严时,第二、阿含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八教”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大类,化法是说法的内容,化仪是说法的方式方法。
化法四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和不定教。
4、简述宋明理学的双重人性论
答:宋代的诸多理学家如张载、二程、朱熹等人均对此进行了论述,一般把人性用于说明人类普遍的善的可能性的“天地之性”和用于解释人类的恶的现实性的“气质之性”,从理论上弥补了以往人性论的不足。
5、简述“中体西用”思想
答:“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可以认为是理论先导,其基本思想是“以中国之伦常明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前期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发展,而
后期则以此阻碍变法革新。
四.材料分析
1、句读与翻译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
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
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未尝不动也。
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
问题:(1)、请给上段话加上标点。
(5分)
(2)、请将上段话翻译成白话文。
(5分)
译:人天生具有认识能力,并能通过记忆功能将得来的知识积累在心中。
所谓的虚,并不是说心中一无所有,而是指不要以己有的知识妨害新知识的的获得。
人心中可以同时储藏多种知识,但不能使他们混淆,不能使同时接受的知识相互妨害,这就是“壹”。
人们睡觉的时候会做梦,精力不集中就会胡思乱想,使用它的时候就能进行思考,心没有经静止的时候,所谓的“静”是要求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让幻想扰乱了正常思维。
2、试分析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1)“反者道之动”(5分)
答: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矛盾是普片存在的,“反”一方面指的是矛盾双方会相对里面转化,另一方面是指“返”。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分)
答:这句话出自于荀子,反映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认为自然有自身运行的规律,不与人事发生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