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跳伞表演(一)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主要适用于北京师范大学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与运算”中,第一节“数的认识”。
本节课旨在通过数的认识,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基本的大小关系问题。
3.学生在跳伞表演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培养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数的大小关系。
2.比较大小的方法。
3.跳伞表演活动。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体验法:通过跳伞表演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
(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要求学生比较大小关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数的大小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比较大小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跳伞表演活动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跳伞的流程和常识。
2.学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跳伞表演。
3.学生根据表演中的数字大小关系,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六、课堂练习1.学生口算两组数字的大小关系。
2.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解决简单的大小数学问题。
七、巩固练习1.随堂练习。
2.作业练习。
八、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比较大小的案例。
记录下来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本课通过跳伞表演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1)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5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跳伞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容易受到加法的影响,对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减法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跳伞表演图片、卡片、小红旗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手中的红旗。
提问:“跳伞员手中的红旗减少了,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减少了多少?”从而引出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跳伞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跳伞员从空中降落到地面,他们一共跳了多少次?”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运算表示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同时,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减法运算,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1.5 跳伞表演1-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1.5 跳伞表演1-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其数学原理;2.掌握跳伞表演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如高度、速度、加速度等;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跳伞表演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对跳伞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2.讲授知识介绍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如重力、空气阻力、速度、加速度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跳伞表演中的数学计算。
在跳伞塔上,老师示范如何计算出跳伞的高度、速度、加速度等数值,让学生亲身体验跳伞的感觉,并通过实践计算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创新拓展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拓展活动,如搭建跳伞塔、设计跳伞器材等,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板书设计:跳伞表演中的数学知识重力、空气阻力、速度、加速度等高度计算公式:H= 1/2gt²,速度计算公式:V=gt ,加速度计算公式:a=g四、课后作业:1.完成跳伞表演中的数学计算习题。
2.拍摄跳伞表演的视频,并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表演的加速度、速度和高度变化过程。
3.设计一台自己的跳伞器材,并写出其计算公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但是由于跳伞表演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公开课教学设计(1)
课题跳伞表演上课班级主备教师副备教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教法运用‘帮’‘扶’‘放’,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通过自己去学习观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引起学生的兴趣。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提一个减法问题怎么列式?14-6=?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4-6=8(个)还能够提出不一样的减法问题吗?怎么列式?14-6=?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4-7=7(个)观察图,理解图意蜗牛在跳伞(1)背红色降落伞的蜗牛比背黄色的多几个?14-6纸上计算 14-6=8(2)背蓝色降落伞的蜗牛比背红色的少几个?14-714-7=7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释疑(合作学习)出示11页例题提问: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怎么列式?11-5=?如何计算用小棒演示 11-5=6(个)十几减5会做了,那十几减4,3,2呢?11-2= 12-3=13-4=摆小棒1) 先摆11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5根后,就知道还剩7根。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_(1)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位于第一单元“加减法(一)”的第五节。
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节课。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跳伞表演情境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退位减法。
教材通过情境图的设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善于通过观察、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在学习和理解退位减法时,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辅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也在逐步形成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退位减法的意义,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退位减法的意义,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当十几减一个数,需要退位时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等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退位减法。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当十几减一个数,需要退位时,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册,主要讲述了利用数轴和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轴表示物体的位置,并利用加减法计算跳伞员距离地面的高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数学知识,但对数轴的认识和利用数轴解决问题还较为陌生。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及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学会在数轴上表示物体位置,并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轴的概念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时,对跳伞员高度变化的判断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跳伞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数轴的规律;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轴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轴教具、跳伞员模型、课件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数轴纸,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的位置变化。
提问:“跳伞员在空中是如何运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呢?”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数轴的概念,讲解数轴的构成、表示方法等。
2.引导学生观察跳伞员的位置变化,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准备一张数轴纸,用彩笔表示跳伞员的位置。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1到5;2.掌握简单数学加法;3.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跳伞表演的原理;2.掌握数字1到5;3.掌握简单数学加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自由组合数字1到5和简单数学加法;2.学生如何进行跳伞表演。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做拉伸运动,以调整运动状态;2.教师出示数字1到5的卡片,让学生依次报出数字、英文名称、数量、拉平手势等,以热身数字观察和认识。
2. 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跳伞表演场景背景图,让学生了解跳伞表演基本原理;2.教师出示数字1到5的卡片,让学生依次报出数字和数量,练习加法,组成一个小的数字算式;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跳伞表演场景背景图,用小数字算式计算出跳伞英雄身后落下的数字,在黑板上写下运算结果。
3. 操作体验(30分钟)1.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字和小数字算式,完成一个小跳伞表演;2.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跳伞表演和数字加法知识,体验数字世界和数学之美;3.学生互相观察、交流,共同创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 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邀请几组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和分享,展示他们的跳伞表演和数字算式;2.学生对其他组的展示和分享进行观察、提问、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共同促进进步;3.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以鼓励学生思考和思辨。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跳伞表演和数字加法方面应用灵活,积极参与操作体验和分享反思;2.学生实现了数字世界和数学之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3.教师通过观察跳伞表演和数字算式,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自信心的提升。
一年级数学下册 跳伞表演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
跳伞表演
内容
几减5、4、3、2
课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可以“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人场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
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生:完成练一练中的2题。本题是谁比谁少的问题。
生:本题是谁比谁多和少的问题。
生:本题是谁比谁多和少的问题。
生:完成练一练中的5题。
生: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个数
生:完成练一练中的7题。
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师:出示情境图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为什么用减法?怎么算的?
预设:如果有问题,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帮助计算。
师:你们的方法可真多啊。
师:【出示目标】
师:和你的同组人交流一下我们在解决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画图 摆小棒 计算
师:完成试一试中的算一算
师:完成练一练中的1题。
师:完成练一练中的2题。
师:完成练一练中的3题。
师:完成练一练中的4题。
师:完成练一练中的5题。
师:完成练一练中的6题。
怎么样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个数呢?
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个数
师:完成练一练中的7题。
师: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有什么收获吗?
师:作业十几减几的口算
板书
设计
跳伞表演
十几减5、4、3、2
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课后
反思
检测:说说11-()=9 5+()=11 ()+4=1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说课稿(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五节。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减法”。
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图片,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减法”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的减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结合“直观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10以内的减法”。
通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10以内的减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跳伞表演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10以内的减法”的概念。
3.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10以内的减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2.分数的读写:
- 7/10,读作“十分之七”;
- 9/12,读作“十二分之九”;
- 1/100,读作“百分之一”。
3.分数的加法:
- 2/5 + 1/5 = 3/5
- 3/4 + 1/4 = 4/4 = 1
- 5/8 + 3/8 = 8/8 = 1
4.分数的减法:
- 5/6 - 1/6 = 4/6 = 2/3
(3)实验法:设计分数比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实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和视频,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分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比较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分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分数在跳伞表演中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分数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分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水果、剪刀等)进行分数的比较和分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物教具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分数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跳伞表演》教案
《跳伞表演》教案《跳伞表演》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动物园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二、探究新课1、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红伞14个,黄伞6个。
2、哪种颜色多?多几个?红伞比黄伞多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指导哪种颜色多?a。
数一数b。
画一画3、为了使我们看得更清楚明白,我们一起用画图的方法来说明图中的信息。
用○表示红伞,用△表示黄伞。
一个一个对齐。
○○○○○○○○○○○○○○△△△△△△说明:要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只要把红伞和黄伞一样多的部分拿走,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
就是要求14个比6个多几个,也就是从14个里面去掉6个。
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可以用减法来计算,怎么列式?14—6=8(个)4、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从图上看一看,少的部分也就是刚才红伞比黄伞多出来的部分。
因此,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和黄伞比红伞少几个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5、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画图,再列式。
14—7=7,并说说各数表示的意义。
追问:蓝伞比红伞少几个?也就是红伞比蓝伞多几个?6、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把大数减小数。
问法虽然不同,但表示的含义一样。
7、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三、巩固练习课本第11页:试一试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伞比黄伞多几个?○○○○○○○○○○○○○○△△△△△△16—6=8(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14—7=7(个)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把十几减8、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5、4、3、2、当中去,在教学中创设动物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跳伞表演(一)教案北师大版
跳伞表演(一)学习目标: 1、联合详细情境,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育提出数学识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要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今日,蓝天白云,天气冷清,在漂亮的大丛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出色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此刻老师就带小朋友一同来赏识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漂亮的大丛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下降伞)二、研究解题策略1、学生认真察看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报告:看到了大丛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下降伞、黄色下降伞和蓝色的下降伞在竞赛;红色下降伞有 14 个、黄色下降伞有 6 个,蓝色下降伞有 7 个。
(师板书:蜗牛的数量)4.学生依据方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同样的数学识题。
5.学生报告所发问题并试试解答。
生 1:红色下降伞和蓝色下降伞一共有多少个?)1 / 3生 2: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几个?同学们察看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方才同学提出了“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几个 ?”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种问题。
三、学生操作,研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 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下降伞的个数,再摆 6 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下降伞的个数。
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报告。
(红色下降伞比黄色下降伞多8 个)依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
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 14、6、8 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达成的“蓝色下降伞比红色下降伞少几个?”,教师评论学生。
4、这节课经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1)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知、简单的加减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动物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特点,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交流法: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如兔子、猴子、熊猫等。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特点的数学问题,如兔子有几条腿、猴子有几条尾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如兔子、猴子、熊猫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动物特点的数学问题,如兔子有几条腿、猴子有几条尾巴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如“猴子有2条尾巴”、“兔子有4条腿”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动物特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跳伞表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跳伞表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节课第1课时,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比多少的问题。
课本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学中应将减法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
有的学生能把上几节课学过的方法迁移到本节课的计算上。
学生已有画图比较多少的经验,有能力找出情境图中的有关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画图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经历探索的全过程,积累活动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出示课本第10页的主题图)2.观察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学生能找到红伞14个、黄伞6个、蓝伞7个。
3.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4.根据学生提问板书:红伞比黄伞多几个?(或黄伞比红伞少几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或红伞比蓝伞多几个?)……(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我们先来解决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2.哪些信息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么解决?生:红伞14个,黄伞6个。
画图试一试:用○表示红色的跳伞,用□表示黄色的跳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并且明确红色的跳伞比黄色的跳伞多8个。
3.能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列式,教师相机板书:14-6。
4.算式中的1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14-6表示的是什么?生:14是红伞的个数,6是黄伞的个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2课时)
16-8= 15-6= 17-8=
2.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跳伞表演中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农场,看看有哪些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吧!
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自主探究(18分钟)
1.(出示农场鸡生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从图中我们知道这些母鸡昨天生了11个鸡蛋,今天只生了5个鸡蛋。
师:那么怎么计算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鸡蛋呢?
生:用昨天生的鸡蛋的个数减去今天生的鸡蛋的个数,也就是11-5。
师:11-5怎么计算呢?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学生列举算法。
2.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你们真了不起,请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3.教材第11页“试一试”,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问题。
学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减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利用画图比较的方法找出数量关系,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情境导入(2分钟)
1.出示跳伞运动图片。
2.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
3.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观察图,自己列式,说说计算方法及各数表示的意义。
在练习中,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四、回顾总结(3分钟)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帮助学生梳理这堂课的知识。
5.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跳伞表演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关系。
2.让学生掌握计算简单的减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中的空间关系。
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个小玩具跳伞人(可以使用纸张剪好的人形)。
2.黑板或白板准备好,用于展示教案。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课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看过跳伞表演吗?你们知道跳伞是怎么进行的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步骤2:复习减法教师可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出声回答。
步骤3:呈现跳伞表演教师向学生展示小玩具跳伞人,解释它是如何从飞机上跳伞的。
可以逐步呈现跳伞的场景,引导学生一起观察。
步骤4:练习观察几何图形教师将小玩具跳伞人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它在不同位置的变化。
例如,向前跳伞、向后跳伞、向左跳伞、向右跳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跳伞人的移动方向,如:“向前跳伞是什么方向?向后呢?向左呢?向右呢?”学生可以一起回答。
步骤5:理解减法运算通过观察跳伞表演,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跳伞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
例如,“向前跳伞时,跳伞人的位置向前移动了几步?”引导学生想一想,然后给出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跳伞人的移动与减法运算联系起来。
步骤6:实例练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并与学生一起计算。
例如,教师可以写下一个减法题目:“5 - 2 = ?”,然后让学生回答。
步骤7: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跳伞表演有关的巩固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跳伞人在一开始的位置是4,他向前跳伞一步,现在在哪里?请写下计算过程。
”学生可以手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步骤8: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减法题目,或者写下一些关于跳伞表演的观察和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跳伞表演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加减法一)《跳伞表演》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后,进一步学习十几减7、6、5等数退位的减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但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比10以内的减法要困难一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我是神算手。
二、探究新知1. 看图比较谁多?多几个?(复习11-7的计算方法,应多给学生几分钟,把计算方法尽可能多的写一写。
)2.边观察边思考:请你找一找与跳伞有关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红伞14个,蓝伞7个,黄伞6个)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独立思考)3. 指名学生交流各自提出的数学问题,和小组内成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卸载黑板上,必要时教师可以辅助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训练小组合作能力,组长分工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 算式14 - 6 = 8表示什么意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
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练一练(课本第10页“比一比、算一算”和书本的第11页练一练1.2)(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2).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四.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伞:14个红伞比黄伞多几个?黄伞:6个14-7=7(个)蓝伞:7个答:红伞比黄伞多7个。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学生能准确地使用数词和数量词描述数据。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作图,并从中寻找规律和结论。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跳伞表演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确定数据的范围,识别数据中的数量词和数词,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分析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规律和结论。
•通过跳伞表演这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作图和计算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跳伞表演的照片或视频,并给出一些数据,如表演高度、持续时间、距离等,引导学生猜测表演者和伞的数量,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展开2.1 探究数据教师将一张数据表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词和数量词读出数据,并在课堂上讨论这些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据中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后面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2.2 计算平均值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数据表,并让学生计算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平均值的概念,并从中找出数据的规律。
2.3 作图寻找规律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利用线性图和柱状图作图,让学生将数据转化为图像,并从中寻找规律。
同时可以引入单调性、凸性等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2.4 数据分析通过跳伞表演这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根据表演者的身高、体重、跳伞高度等数据,进一步分析和预测表演的可能性和难度。
3. 总结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给出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同学分享他们的数据分析思路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三、拓展与应用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家庭、社会、科研等领域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伞表演(一)
学习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
(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新-课-标-第-一-网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
降落伞的个数。
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
(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
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14-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