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阅读论语得到的启发
阅读论语得到的启发《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阅读论语得到的启发五篇,欢迎查阅!阅读论语得到的启发1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
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阅读论语得到的启发2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记录,它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它对人生有着众多的启示,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格完善的人,然后才能照顾好家庭,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
2. 求知与学习:《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谦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并努力追求知识和智慧。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3. 孝道和仁爱:孔子强调了家庭中的孝道和社会中的仁爱。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道和仁爱的论述,它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孝顺父母和对他人的关怀和善良,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4. 诚实守信和正直:《论语》强调诚实守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它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真实和正直的态度,不做虚假和不诚实的事情。
诚实、守信和正直的品质是一个人的基础,也是他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5. 务实和实践:《论语》强调了务实和实践的重要性。
它认为一个人应该脚踏实地,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和虚幻。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论语》对人生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强调了个人修养、学习、孝道、诚实守信和务实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想和智慧之源,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篇1我们学完了《论语》十二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与心得,下面我就来谈谈《论语》带给我的心得。
《论语》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这对不乐于学习的我来说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样。
我正处于“好之者”与“乐之者”之间。
我虽有兴趣,但不够浓厚。
我需要仔细地挖掘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从中得到百草园般的乐趣,成为一个“乐之者”。
《论语》还提醒了我一点。
就是学思结合。
光只爱好学习可不行,那样只是擅长考试。
我们还需要思考。
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会学习很重要。
学会做人也很重要。
“人不知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这些都是《论语》教给我做人的知识。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因为回到中国娶了与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妻子被国人诋毁。
他不生气也不反驳,以自己的行动更改了国人对他的看法。
这才是一个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论语》这本儒家经典让我明白如何学习与做人,我要按照经典持续做下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篇2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每个人都能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有人读出了“三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的深思明辨。
读《论语》,仿佛看到了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的中间,同他们畅谈人生感悟。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论语》中直接了当的阐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孔子在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的品质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提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喻义小人于利,他从人的追求以及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小人怀惠”和“小人比而不周”并不是说喜欢和擅长与人交际就是小人,而是说在做任何事都要把道德和法度放在第一位,不能只关乎财富和利益。
这也论证了当下的中国将法治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一切事物,体现了《论语》对当代中国F展的巨大影响。
《论语》读书心得(15篇)_1
《论语》读书心得(15篇)《论语》读书心得1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一些国学经典,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论语》。
《论语》源于周朝,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
《论语》就像一位老师,里面的许多句子都给予了我们启示,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了我们看人的方法,正如黎巴嫩的纪伯伦所说的,看一个人,不要听他说出的话,而要听他没说出的话。
所以真正的好人都不会努力地表现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比《圣经》十戒中的“己所欲,施于人。
”更先进了一步。
比如说,在大冷天,你刚刚运动完毕,身体很热,便拿了块冰棍吃,你能硬让冻得发抖的父母吃吗?不能!所以它所说的是一种保守的品格,自己不想的别强施于别人。
这条法则很有用,譬如做生意:你想买质量差的商品吗?肯定不想!那你就别生产质量差的商品,也好让别人收益。
看了这本书以后,很惭愧,我觉的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许多,但人们的品质却一天不如一天,以前我们虽然物质文化不丰富,可精神文化却发展到了顶峰。
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夜不闭户。
而如今有这种现状吗?现在人的品格问题寻根究底起源于教育问题,现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很少注意学生的内心思想,品质也很少关注。
我曾经做过计算,现在我们一学期共有近四十次考试。
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次考试,人人都关注孩子的分数,极少注重孩子的品格。
分数是什么?分数成了家长们的面子,是用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和精力换来的!这样的填鸭式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高科技的人才,而是考试人才。
这些人墨守成规,整天纸上谈兵,根本不会实际操作,除了考试一无所长。
再说了,就算能培养出高科技人才,品质不行造成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让我们扪心自问,为什么北大、清华这些高等学府里的优秀学生还会有个别自寻短见?我诚心的希望,这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能够早点醒来,学学两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文化。
《论语》读书心得2我喜欢经常翻阅家里的《论语》,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对我的感触非常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提供了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哲理思想。
从不同的角度,它都体现了仁智礼仪之精髓:懂得去敬重他人,懂得学习行善,懂得约束自我和制定诚信之道,懂得学习发展本身,懂得诚实守信,懂得勇于承担责任等。
《论语》对于培养良好的品行态度和心态具有重要的启示,它让我们认识到:道德观念是一个人内在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与人相处,首先就是要尊重,只有表达出良好的礼貌,才能赢得朋友和他人的信赖。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为周围的人们谋利,也要竖立道德标准,不要妄自尊大,而要克服自私自利,珍惜他人与自身的关系。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能掌握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智慧,让自己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只有保持礼貌谦逊,敬重别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才能真正獲得自然、人們的景仰。
《论语》教给我们的10个道理!
《论语》教给我们的10个道理!孔⼦诲⼈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句教条,也全⽆道学⽓。
他爱⾳乐,也喜欢唱歌,听⼈家唱得好,⼀定要请他再唱⼀遍,⼤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哭了,就不唱歌了。
孔⼦是⼀位可敬可爱的⼈,《论语》是⼀本有趣的书。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可见古⼈对此书评价之⾼。
《论语》作为记载孔⼦思想和⾔⾏最为权威的⼀部著作,有着博⼤精深的⽂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标以及为⼈处世等都有着极⼤的影响。
1、敬畏之⼼孔⼦⽈:“君⼦有三畏:畏天命,畏⼤⼈,畏圣⼈之⾔。
⼩⼈不知天命⽽不畏也,狎⼤⼈,侮圣⼈之⾔。
”⼤意是:“君⼦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敬畏圣⼈的语⾔;⼩⼈不懂得天命⽽不加敬畏,对有德之⼈态度轻慢,对圣⼈的⾔语多有轻侮。
”这⾥所谓畏就是敬,南怀瑾说:“只有两种⼈可以⽆畏,⼀种是第⼀等智慧的⼈,⼀种是最笨的⼈,可以不要畏”,⼈⽣⽆所畏,实在危险,孔⼦教我们要有敬畏之⼼。
敬畏——是⼈对待事物的⼀种态度,有时候它是⼀种风格,有时候它是⼀条底线。
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之⾔,怕违反了圣⼈的话。
⽂⼈读孔孟之书,培养兼济天下的抱负,他们“敬”先贤的⼈⽣理想和道德形象,“敬”是⼀种引⼈向上的⼒量。
⽂天祥、⽅孝孺、史可法这些英杰都是遵从“敬”的感召。
我们中国,时⾄今⽇,是有敬畏之⼼的⼈多呢,还是⽆敬畏之⼼的⼈多呢?我们对于⾃然、⽣死,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法律、道德,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传统、⽂化有多少敬畏?现在社会,畏⾼官的多,畏圣⼈之⾔的少,值得思考。
2、君⼦三戒孔⼦⽈:“君⼦有三戒:少之时,⾎⽓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刚,戒之在⽃;及其⽼也,⾎⽓既衰,戒之在得。
”⼤意是:年轻的时候,⾎⽓未定,应警惕迷恋⼥⾊;壮年的时候,⾎⽓⽅刚,应警惕争强好胜;到了⽼年,⾎⽓既衰,应警惕贪得⽆厌。
孔夫⼦没恐吓⼈,把⼈⽣分了三个阶段,并且说了每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
论语心得体会简短(精选8篇)
论语心得体会简短(精选8篇)论语心得体会简短篇1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
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
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
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
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
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
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
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熟话说,一诺千金。
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学习《论语》的心得精选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
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
《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
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
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论语》读后感2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
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
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
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
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
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
孔子论语感悟心得范文五篇
孔子论语感悟心得范文1《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面对缺憾与苦难: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孔子的话给我提供了很多指导。
比如,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让我明白,不必过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是否了解他人。
不断学习与进步: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他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他也强调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追求,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动力。
重视自我修养: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反思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秉持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启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秉持中庸之道,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和协调,从而避免走向极端。
推崇仁爱之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爱之心的重要性。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以一种仁爱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人,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非常多,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如何保持不断学习、如何重视自我修养、如何秉持中庸之道以及如何推崇仁爱之心。
这些启示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阅读《论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爱、诚信、忠孝等美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养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论语》中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包容和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教导我要注重道德修养,不断学习进取,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启示将伴随我一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引言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对于塑造人格、培养品德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一、培养人的品德1.1 学而篇中的“温故而知新”:《论语》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通过温故而知新,我们能够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品德观念和道德修养。
1.2 为人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只有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出有品德的人。
1.3 子路篇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教育智慧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二、塑造人的思维方式2.1 先进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
2.2 子罕篇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教育智慧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乐趣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3 子路篇中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学不道则耻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只有通过学习道德和伦理的原则,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塑造人的行为准则3.1 为政篇中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3.2 先进篇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一教育智慧强调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实现目标。
论语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
论语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论语》对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启示书,因为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礼仪。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论语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论语》读后感徐紫慧仁人,孔子对它的解释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人首先要自尊自爱,自己要有奋斗目标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爱人之心,帮助别人到达他们的理想。
孔子对仁人的要求很高,他的学生轻易够不着这样的头衔。
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学生中的得意门生,但是孔子对于他们的评价却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说他们虽然都是治国懂礼之才,可以驾驭一方之土,但是均够不上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仁不是本事而是德行,一个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强,如果不能够推己及人,仁而爱人,都不能称之为”仁“。
仁人要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气魄,以自己的德行来收纳聚集人才。
《论语》读后感《论语》是我们古今著名的一本书,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
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许多个弟子,一个连一个的把德礼文明传扬下去。
《论语》是一本讲文明礼仪的书,上面写得都是如何成为君子道理。
里面是讲德行的,我有时在想,如果全国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话,中国将是多么一个既文明又有礼仪的国家,我很喜欢孔子说的那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特别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这样就能成为一届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礼、行、体四个部分组成。
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礼是要有礼数,以礼待人;行是言行举止都要文雅;体是要体面,穿着要得体。
这些就是《论语》这部书的精华。
听说这本书是孔子死后而弟子们所写的,把孔子的毕生精华记录了下来。
通过《论语》,我想做一个道德品行的人,因为,你品德好了,就有无数好人与你做朋友,就会人人都信任你,因为你遵守诺言,就会看重你,尊重你,因为你也看重、尊重他。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在自己读过了《论语》后,也了解了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论语》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言论,其中大多关于学习,非常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盼望对您有所协助!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我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担忧自己不够了解别人。
孔子为何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呢,为何不必担忧别人不知道我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似乎和孔子这句话是截然相反的,总是想方设法盼望别人知道自己,盼望拥有更多的粉丝,盼望获得更多的名声、地位、财产等等,这不是我们许多人所执着追求的吗?为何孔子却分道扬镳呢?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的确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唯一能干脆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
就像你望见两个人在吵架,你先听了一个人的诉苦,只要你不听另一个人的说辞,你必须会更怜悯诉苦的那个人。
在我们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时,都要记得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要来理解你,但假如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大,你必须要学会去了解别人。
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患不知人也”,要担忧自己没有了解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学会去了解、进而做到去包涵他人。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应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索,在不违反自己原那么地状况下充分地予以对方敬重与理解。
我们应当学会去了解别人,而不是闭塞在自己的空间里。
我们不应当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成长经验,所持的想法和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正常的。
当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无视了“自我”。
当你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后,加以学习,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吗?当你了解别人的缺点后,参照自己有没有这一的缺点,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并引以为戒,也未尝不行啊!这也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1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部经典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和思考,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语》教导我们尊重他人、注重修养、追求真理,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尊重他人是《论语》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即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这个观念教导我们要对他人保持尊重和关爱之心,不要侵犯别人的权益,不要用自己的言行伤害到他人。
尊重他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其次,《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修养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修养好了自己,才能影响他人、改善社会。
《论语》中的很多格言都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如“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意味着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持续的学习,就无法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需要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此外,《论语》也给我们提供了追求真理的启示。
孔子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念,即持续学习和实践是获取真理的关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反思和探索,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发展。
只有通过追求真理,我们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论语》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孔子教导我们要有“礼”的观念,即在与人相处时要讲究礼貌和尊重。
他提倡谦虚、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通过良好的人。
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第一篇: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名著,被誉为“千古文化的底蕴”。
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和他的门徒们对于人生、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思考和理解。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与人生相关的哲理和智慧。
以下是我从中提取出的几个要点:一、知识与人格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读书三百,手脚什么也不能离开学问。
学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水平,增强我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同时,他也重视人格的塑造,《孟子》中有名言:“君子有三习,官以正,家以和,交以信。
”这句话也是阐明人格的道理。
二、言行一致。
我们的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危言耸听,口是心非,言而无信,这些行为是令我们失去信誉的行为。
三、存天理,灭人欲。
孔子提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要求人们不要被短期的利益所蒙蔽,而是应该秉持天理和道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生命真正的价值。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人也可以教育我们。
所以只有不断地向外界学习,我们才能进步。
五、尊师重道。
孔子讲求“敬天爱人、尊师重道”,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意见,他的这种思想使得许多人被影响,也开创了我们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之,《论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认真地思考,就可以从中汲取出更多的智慧和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
重点分析: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探讨了《论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在写作上,我使用了简洁、流畅的语言,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和吸收。
同时,我的文章也兼顾了言之有物,以此使得我的观点更加准确和明确。
使用的词汇量丰富,适当地运用了一些成语和名言,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第二篇:《论语》中蕴含的生命真谛《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名著,其中包含了我们生命中应该强调的一些重要信息。
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几点要点:一、知道自己的价值。
《论语》强调:“君子所以不惠者所以无求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1《论语》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部文学著作。
《论语》是儒家的精学。
在书中,他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奥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短短的9个字便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
它的主要意思是:在三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就肯定会有一个能当我老师的人。
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
其中,有擅长的跳舞的舞蹈天才,有喜欢绘画的画画大师,有爱好运动的体育健将,还有能言善辩的口语天才。
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有许多能但我们老师的人。
我们要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以长补短,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虚心要他人请教,而且对待他人要仁慈,要宽容。
《论语》中有句话说得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大致意思是:子贡问曰“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需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正如《论语》中所说,这句话使我们一生都可以受用遵循的,对待身边的人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别人才能更好的和你交流。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能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代表他们任何人接受或拒绝你不想要的东西。
他们有说“不”的权利,不能剥夺他人权利。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要求自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论语》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确实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有必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2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
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
读完论语的启示
读完论语的启示读完《论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这些启示不仅对个人的修养和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论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学习和修养。
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修养,才能做到待人和善,处事圆滑。
《论语》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而是要充满爱心和关怀他人。
同时,孔子还教导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过分自负和自贱。
只有平等对待他人,并且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第三,《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和行动。
孔子曾说过:“言必行,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将言行一致,并且能够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去实际行动,这样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的。
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第四,《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和人性的修养。
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明辨是非,以义为重。
而小人则追求个人利益,他们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这样的人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
因此,我们要注重道德和人性的修养,做一个有良知和责任心的人。
《论语》告诉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
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同时,孔子还教导我们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利益,也要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样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金言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最有名的经典,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论语》在一万多言的短小篇幅中,充满了为人处事的智慧、经世致用的哲理,对人的启迪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关于从政的格言警句,至今对我们做一个清廉正直的领导大有裨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我很喜欢,我最初读到它,有一种心灵为之一振的感觉,我把它摆在开宗明义的位置,当然不止于喜欢而是这话的确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原文出自《论语·学而第一》,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有若的名言,大意是说,君子专心致志于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生命有根,万物有源。
农民的根本在于精耕细作,学生的根本在于勤学好问,为官的根本在于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才是领导干部的务本之策和为官之道。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原文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大意是说,君子能和谐相处,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
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句话更应该作为领导者搞好班子建设的座右铭。
北大著名学者汤一介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和谐”。
一个“和而不同”的领导班子犹如一架钢琴,只有发挥好每个琴键的功能,才能合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一个“同而不和”的班子,就一像集体穿一条裤子,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却最易勾心斗角、狼狈为奸。
因而一位优秀的领导须有“和而不同”的君子风度,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现于事,义气示于人。
讲团结而不相互勾结,讲党性而不搞派性,不拉拉扯扯,不团团伙伙。
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论从政的名言,做领导的很少没有引用这句话的。
原文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与此类似的名言还有“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我以为,孔子论从政最推重的品质就是一个“正”字。
的确,一个“正”字是做官的全部真谛。
正人先正已。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首先要处处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据2007年《决策》杂志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领导者修炼性要素比如责任、尊重、文化、道德等,最受公务员欣赏,99%的公务员承认领导的作风和思想品质对下属有示范和影响作用,59%的人认为
“一把手”的影响最大。
四、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对于一名领导干部来说,生活情趣不是个人私事、小事,而是关系到人品官品、党风政风的公事和大事。
那么领导应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呢,在《论语·季氏第十六》中孔子谈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大意是喜欢用礼乐节制自己的行为,喜欢讲别人的好话,喜欢多交贤明的朋友,大有益处。
如纵情极欲,闲游闲逛,吃喝玩乐,则有害无益。
比如现在有的领导麻将赌博,酗酒作乐,包二奶、养情人,就是“损者三乐”。
生活在当今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更要正视“益者三乐”和“损者三乐”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必须管好自己“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交际圈,管好自己的嗜好,克制欲望,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肩负的重要责任鞭策自己,心不贪、嘴不馋、知所守、知所拒,洁身自好,时刻警醒,带头弘扬八个方面的新风正气。
五、举直错诸枉,使枉者直
领导如何选人用人,孔子在《论语·颜渊十二》为我们支了一个妙招:“举直错(措)诸枉,使枉者直。
”对这句话的意思,孔子的学生子夏作了进一步阐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
“举直错诸枉,使枉者直。
”即把直的摆在弯的上面能把弯的扳直。
这个比喻说的是,好人提拔起来了,坏人自然就没有可乘之机,好的东西树立起来了,坏的东西自然成不了气候。
一如舜帝选择了皋陶,那些不仁之人就没有了舞台;汤王选拔了伊尹,那些不义之人就没有了市场。
用一个人等于树一面旗帜。
今天领导在选人用人上如何“举直错诸枉”,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段论述很值得我们牢记:“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的干部不能亏待,真正把自觉坚持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
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不仅意境美,文笔也优美。
原文见于《论语·述而第七》:“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大意是,只要有粗茶淡饭,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美美地睡上一觉,人生快乐无穷。
那些非法攫取的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与我
毫不相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金钱至上、道德滑坡的当下,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保持这种正气,这种傲骨,更为可贵,更为重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人品和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