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香草美人

合集下载

湘夫人原文加翻译

湘夫人原文加翻译

湘夫人原文加翻译湘夫人原文加翻译《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湘夫人原文加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九歌·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香草美人_屈原 (1)1

香草美人_屈原 (1)1

作品文学意义
•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 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其方言土语大 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 • 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 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 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 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 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 屈原作品 “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 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 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作者往往用。
作品风格
• 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 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 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 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 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 天地。 •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香草美人
• 美人的意象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 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 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 以夫妇喻君臣,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 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 • 《离骚》中的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 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 双方。 •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 比喻系统。“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 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 •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是对《诗经》比兴 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 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论《离骚》香草美人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离骚》香草美人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屈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是一种高洁品格的代言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不被现实所理解的孤独与苦楚,是两千多年来很多文人墨客的心声。

“香草美人”,隐喻的人格,隐形的自己,在瑰丽的诗篇中绽放异彩。

后世,许多文人效仿屈原的笔法,以“美女”、“弃妇”而自喻,抒发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不被重用的抑郁与苦闷。

比如曹植的《弃妇诗》。

曹植与屈原的灵魂是契合的,二人在思想感情上均有怀才不遇,不被世俗所容的政治苦闷。

曹植的笔下,常以“弃妇”自喻,实际上则是自身命运不济的映射。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175《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杨柏松(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要: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类意象。

香草美人内涵丰富,香草是屈原美好品质的象征,美人可以自喻,也可比喻君臣关系。

这两类意象的运用,使《离骚》极富浪漫色彩。

关键词: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带有自传性质。

该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流传于世。

从内容上来说,该诗表现了屈原对当时楚国政治腐朽的愤慨之情,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个人不幸遭遇的哀怨之情。

屈原品质之坚贞、兴楚之迫切、实现美政之追求,都寄托在香草美人之中。

一、香草之于美德《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据统计达到17种之多。

如下:兰(含秋兰)、芷、椒、蕙、荃、荷、江离、木兰(树)、宿莽、菌桂、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薛荔、胡绳、琼茅。

香草的寓意有三:一是美德,二是作为装饰丰富了美人意象,三是与恶草相对。

我们可以诗歌中体悟屈原对香草的挚爱之情。

诗人种植收割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诗人饮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穿戴香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种植收割香草,有育才之喻。

屈原待这些人才成熟之时,将他们奉给楚国,为实现楚国复兴而贡献力量。

臣子穿戴香草是一种礼节,表示对君主之敬,与屈原的“内美”相呼应。

饮香草有古贤之风,可与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相比。

《离骚》创作时间是屈原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

此时屈原个人命运坎坷、报国望、国家前途暗淡。

在此种境遇下,屈原仍不忘楚国时政,他担心香草会变质变节,沦为恶草。

他在诗中说,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在恶劣环境中,屈原矢志不渝。

但是楚国佞臣当道,那么其他人能坚持多久呢?在中国神话中,有一类神话叫变形神话,例如精卫填海。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

“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辉。

?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遇不公待遇之后的惊世之作,全诗文词哀婉缠绵,感情十分强烈。

屈原由于受“党人〞的诽语所迫害以及君王的摇摆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然而他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冷却。

追寻开明政治上下求索不遂其愿,只有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政理想以及抒发自己彷徨失落的苦闷心情。

一、“香草美人〞意象的起源发生研究1.最早追溯到诗经香草美人意象流传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含义。

香草意象作为一种单独的象征符号,它一方面指德行和人品的高洁;另一方面是相对于恶草而言,意味着政治斗争的两边。

美人的意象多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

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这一意蕴丰富的原型印象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不断继承开展的过程。

〔1〕依诗而兴之说很多人听到香草美人会想到?楚辞?、?离骚?之文,但其实香草美人这一观念并不是从这里产生的。

不能否认的是这一观念的形成与楚国地方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受民间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的影响。

刘怀荣教授在其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第八章第三节中有比拟详细的考据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香草美人这一传统艺术形象可以说是先辈们文学智慧的结晶,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的文艺舞台?毫无疑问,香草美人是屈原对传统文学在理解并吸收的根底上,融合自己的独特审美体验,进而形成更深入人心的香草美人意象。

可是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2〕比兴风格的形成据资料记载,早在?诗经?中香草美人意象就初具形态。

例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起兴,以繁花盛放的样子映衬新娘美艳的容貌以及热闹非凡的新婚场面。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作者:杨柏松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4期摘要: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类意象。

香草美人内涵丰富,香草是屈原美好品质的象征,美人可以自喻,也可比喻君臣关系。

这两类意象的运用,使《离骚》极富浪漫色彩。

关键词: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带有自传性质。

该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流传于世。

从内容上来说,该诗表现了屈原对当时楚国政治腐朽的愤慨之情,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个人不幸遭遇的哀怨之情。

屈原品质之坚贞、兴楚之迫切、实现美政之追求,都寄托在香草美人之中。

一、香草之于美德《離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据统计达到17种之多。

如下:兰(含秋兰)、芷、椒、蕙、荃、荷、江离、木兰(树)、宿莽、菌桂、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薛荔、胡绳、琼茅。

香草的寓意有三:一是美德,二是作为装饰丰富了美人意象,三是与恶草相对。

我们可以诗歌中体悟屈原对香草的挚爱之情。

诗人种植收割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诗人饮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穿戴香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种植收割香草,有育才之喻。

屈原待这些人才成熟之时,将他们奉给楚国,为实现楚国复兴而贡献力量。

臣子穿戴香草是一种礼节,表示对君主之敬,与屈原的“内美”相呼应。

饮香草有古贤之风,可与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相比。

《离骚》创作时间是屈原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

此时屈原个人命运坎坷、报国望、国家前途暗淡。

在此种境遇下,屈原仍不忘楚国时政,他担心香草会变质变节,沦为恶草。

他在诗中说,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在恶劣环境中,屈原矢志不渝。

但是楚国佞臣当道,那么其他人能坚持多久呢?在中国神话中,有一类神话叫变形神话,例如精卫填海。

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楚辞》中的“香草美人”的说法大约是来自《楚辞》原文中的,如《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一般来说,“香草美人”主要是指《楚辞》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政治抒情的意味。

正如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所言:“《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讬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其所论当否,姑置不论。

但由此可知“香草美人”在作为《楚辞》中一种表现手法的意义上,大抵是要象征诗人的政治理想与高尚人格。

这种意义上的“香草美人”,最典型的主要存在于《离骚》《九章》以及《远游》等几篇中。

所以,笔者认为,笔者将在这种对“香草美人”的界定下,试图去整理《楚辞》中主要作品中的“香草美人”的有关内容。

因此,先制定收录体例如下:甲、笔者所收录,限于《楚辞》中屈原本人作品。

笔者认为,《楚辞》中《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等均为屈原本人作品。

乙、笔者收录“香草美人”,先举其名(包括统称之名),再列出所出之诗句;对同一篇中按照出现顺序排列。

丙、《离骚》《九章》《远游》中的“香草美人”尽量全录,且“香草”与“美人”不分开列举。

《远游》中“真人”之类的所谓得道者由于与君王、贤臣等无关,故不列入“美人”。

丁、《招魂》《大招》中不存在具有上述特别含义的“美人”,二而“香草”是否具有特殊含义,尚不能确定,故此二篇只列“香草”,不列“美人”。

戊、《九歌》中的“香草”有两种:一种是祭祀使用的香草,主要存在于《东皇太一》中;另一种则是在描绘一种神灵的仙幻境界时所用。

前者显然不在上述含义的 “香草美人”,所以对此一概不录。

对于后者,其确切含义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明白,但其中种种意境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却十分深远,甚至可以说绝不在《楚辞》其他篇章之下。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着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选,但它们又是上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

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资料拓展】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编撰者刘义庆。

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它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

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嗒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2、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3、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木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

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香草美人屈原》课件

《香草美人屈原》课件
《离骚》解读
《离骚》的创作背景
01
02
03
楚国政治黑暗
屈原在楚国政治腐败的环 境下,深感国家前途无望 ,内心苦闷。
忠臣遭贬
屈原作为楚国忠臣,因遭 陷害而被流放,进一步加 深了他的内心痛苦。
创作《离骚》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 《离骚》,以此表达自己 的苦闷和理想。
《离骚》的主题思想
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批判
屈原在流放期间仍心系国事,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离骚》 、《九歌》等。
屈原在得知楚国被秦军攻陷后,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表现了其深 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爱国情怀的影响
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了后世,成为 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的诗歌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被历 代文人墨客传颂、研究。
想追求的象征手法之一。
04
CHAPTER
屈原与楚文化
楚文化的特点
01
02
03
04
崇尚自然
楚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尊重自然规律,强调天人合
一。
浪漫主义
楚文化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 息,追求自由、奔放、无拘无
束的生活方式。
多元融合
楚文化善于吸收和融合不同地 域、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独
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深远。
独特的诗歌结构
《离骚》采用了独特的诗歌结构, 如“三闾大夫”、“美人迟暮”等 ,使得诗歌层次丰富、意义深远。
华美的语言
《离骚》的语言华美、精炼,运用 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 等,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03
CHAPTER
香草美人与屈原
香草美人意象的起源
香草美人意象起源于《诗经》 时代,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象 征手法。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

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I make a belt of grasses sweet ,oh!And add to it clovers and thymes.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嫉妒比小人诽谤。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与诗歌艺术表现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与诗歌艺术表现

关 于这首诗主题 , 历来 观点不一 。 主要集 中在爱情说和寄 托说 。支持爱情说 , 以钱钟书为代表 。钱钟书先生用 以诗证诗 的方法 , 证实此诗 的颔 联确 实是写爱情 , 而且写 的是 幽居女子
流露 了相思无望的痛苦与不平 。 寄托说 以冯 的是 一个金蟾形 的有鼻钮 的香炉 , 这应该是 没有异议 的。“ 玉 不幸 的爱情遭遇 , 冯浩认为此诗为令狐绚而写 , 他说 : “ 首二句 虎牵 丝汲井 回” 一句 中的玉虎指辘轳 ( 见《 海 绿碎事》 ) , 丝 就是 浩和 张采 田为主 。
《 无题》 诗作为 “ 李商 隐独创 的抒 情体 诗” , 兼容 其咏物诗 宓妃这一形象并非李商隐独创 , 这在屈原《 离骚》 后半部分 “ 求 和咏史诗的一些特 点 , 构 思缜密 , 寄慨遥 深 , 是李商 隐诗歌艺 宓妃之所在” 亦可找到 。宓妃其实就是女神 的化 身 , 历代文人 术最高成就 的代表作 。《 无题》 诗 的解 读 , 历来仁 者见仁 , 这或 追求女神 的心理传统一直延续 。如果 以屈骚来解李商隐 《 无 许和李商隐工于 比兴 , 深 于寄托有密切关系 。 尤其是李商隐对 题》 诗 中的宓妃形象 , 宓妃 喻贤 臣, 就是李商 隐追求 的可 以赏
2 0 1 3 — D 2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文 学 品 析
李 商隐《 无题》 诗 中的香草美人形象与诗歌 艺术表现
张 国毅
( 青 岛大学 文 学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摘 要: 《 无题》 诗是 李商 隐独创的抒情诗体 , 这些诗构 思缜 密, 寄慨遥深 , 常有朦胧 、 隐晦之感 。李 商隐将 “ 香草 美 人” 引入《 无题》 诗 中, 通过 比兴手 法, 使之 成为诗人思 想情 感的依托 , 丰富 了诗歌的 内容及作 者情感表达 方式 , 使

香草美人意象

香草美人意象

诗人以新妇自比,试探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得 到主考官赏识。
结语
• 同学们,对古典诗文中“香草美人”的理 解,往往见仁见智,我们应注重结合具体 语境作出更合乎作者原意的解读。
• 我们了解了古典诗文中“香草美人”的象 征寓意,在阅读鉴赏此类古典诗文时,就 能更好地领悟古典诗文语言的含蓄蕴藉, 体会作者幽深的情怀和深远的寄托。
•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古典诗文时, 经常遇到“香草”“美人”这两个 意象,那么如何理解“香草美人” 的寓意呢?我们结合对屈原《离骚》 的学习,来谈一谈古典诗文中“香 草美人”的常见寓意。
古典诗歌
“香草美人”寓意
香草美人的有关知识:
• 我国古典诗文有着用“香草美人”比兴寄 托的传统,尤其屈原的《离骚》等多用香 草美人喻指高洁或贤君良臣。汉代王逸 《楚辞章句》的序言中说:“《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 人,以媲于君……”“香草美人”成为古典 诗文具有比喻象征意义的传统意象。
香草美人的寓意
• 香草: 1、品行高洁。 2、善良美好 3、忠贞 4、贤君、良臣 5、自比
• 举例: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名,比喻诗人操行高 洁,博采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桂、兰,名贵木材,暗喻诗人品行高洁。
3、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实 若丹砂,或花如丹桂,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
《红楼梦》中对蘅芜苑的描写,喻指宝钗有君子之德。
香草美人的寓意
• 美人 1、有才德的人。 2、仰慕、思慕的人。 3、君王、贤臣。 4、自比。
• 举例: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湘夫人》

《湘夫人》


片 图 喇频 字面

仅 片 叭文 体板

—— ——PC
供 后 符件 ;

参 右 号,

考 击 删点


, 进 除击


版 入 即插


权 更 可入


归换;


原图


作片


者进



所行



有更



。改




























—— PPT









使 用
单单单击此处处处处添加段 击击击此处添添添添加段落 此此此处添加加加加段落文

江 南

• PPT
• PPT
• •
本 模 板 所

关 于 替 换

景 音 乐 在
插 入 音 乐

重 启
安 即 可

本 模 板 字

字 片 首下 可点

体 : 页载 以击

和 选 选好 使控

图 择 择音 用制
香草美人表予心 但愿君心知我心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它揭示了屈原在诗歌创作中对对比手法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香草美人对比兴是指通过对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对立面的描述和对比,来展现诗人的审美情感和思想境界。

在屈原的作品中,这种对比手法得到了深入运用和发展,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

香草美人对比兴在屈原的早期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

在《离骚》中,“服食姜芥,不足以效烈”正是运用了香草美人对比兴,通过姜芥的刺激和辣味来对比表现诗人内心的烈火般的情感。

这样的对比手法让诗歌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随着诗人审美情感的不断深化和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加深,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也呈现出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在《天问》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将天上的鸢和地下的鱼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忧国忧民的担忧之情,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错综复杂和纷繁多变。

另外,在《九歌》中,“暴风檐雨,白露霜雪”也是屈原运用香草美人对比兴的又一经典之作。

诗人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来表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百态,既有着对自然的敬畏,也将人生的悲欢聚散融入到了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形成了壮美的意境。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得到了持续和深刻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审美情感和思想情感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表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使屈原的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感悟和思考。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手法,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对比手法的审美追求和把握,也将诗歌的表现力和意境深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对比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深情款款,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能够借鉴屈原的对比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也更具有审美魅力和思想内涵。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通过深入研究屈原的作品,深入理解了他对香草美人对比兴的运用和发展。

浅谈屈原诗歌中“香草美人”意象

浅谈屈原诗歌中“香草美人”意象

浅谈屈原诗歌中“香草美人”意象摘要:屈原的爱国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国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屈原诗歌中的爱国情环集中体现在诗歌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上,充分发掘这些意象的对于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作用,提升育人效果,实现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有极大的效果和意义。

关键词:屈原意象香草美人爱国情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香草美人是一个自带流量与浪漫标签的文学名词,而屈平则是香草美人意象的首创者。

香草美人意象在《楚辞》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抒情风雅的《离骚》,还是庄重典雅的《九歌》,抑或是深婉韵致的《九章》,都充盈着香草美人的意象。

可以说,整部《楚辞》都被香草美人的意象的浸染。

被香草美人意象勾勒、点染、描绘的《楚辞》,呈现出唯美动人的意境,也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浪漫画卷。

若按照香草美人的出镜率计算的话,香草美人的意象在《离骚》中出现的频率毋庸置疑是最高的。

其实,“香草”与“美人”在《离骚》中也是两个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的意象。

一、《离骚》中的“香草”意象《离骚》开篇是屈平对自己生平的自述,讲述自己的出身和天赋,以及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修养。

在《离骚》中,屈平对香草有一种天然的爱好。

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大意是说,屈平把江离和辟芷这两种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插在衣服上,把秋兰结成配饰挂在服饰上。

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带有芬芳气息的草木,而整篇《离骚》中这样的香草频繁出现,种类繁多,远不止这四种。

除此之外,还有木兰、宿莽、申椒、菌桂、蕙、茝、兰、留夷、揭车、杜衡、秋菊、木根等多种带有芳香气味的草木也被写进《离骚》中。

西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评论《离骚》:“《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王逸认为《离骚》中采用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并用香草意象来比喻忠贞。

正如王逸所说,《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有着“引类譬喻”的目的,是用来和忠贞相匹配的。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

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I make a belt of grasses sweet ,oh!And add to it clovers and thymes.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嫉妒比小人诽谤。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屈原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其中的《离骚》一词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离骚》中,屈原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兴手法,其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本文将对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以知识文章格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起源1.1 香草美人对比兴的含义香草美人对比兴是指通过对美人与香草的对比,来展现出美人的妩媚和芬芳。

这一兴手法在屈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其诗歌中的一大特色。

1.2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对比兴在《离骚》中,屈原通过对美人和香草的对比,巧妙地描绘了美人的姿态和风采,展现了其妩媚的气质。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美感,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2.1 对比手法的深入挖掘随着屈原对对比手法的不断探索和运用,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屈原通过对比美人与香草的细致描绘,将美人的魅力和香草的芬芳融为一体,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2.2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后来的作品中,屈原逐渐将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融入到其诗歌创作中,使其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这种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屈原的诗歌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更加出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我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屈原在其作品中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他对美人和自然景物的独特理解,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不仅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更是屈原对美和生命的赞美和热爱。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全面评估,我们不仅对这一兴手法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屈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屈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感悟。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将充分展现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深入研究和个人理解,以期为您提供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运用香草美人手法的诗举例典型

运用香草美人手法的诗举例典型

运用香草美人手法的诗举例典型
香草美人手法,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表现女性美丽和高贵的形象手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描绘香草的美丽和高贵,来表现女性的优美和纯洁。

以下是一些运用香草美人手法的著名诗歌:
1.《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3.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些诗歌中,作者通过香草美人的形象手法,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高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这种形象手法不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追求高尚品质和纯洁性格的价值观念。

香草美人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香草美人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香草美人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香草美人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为中国古典文学所创造的诗歌创
作形式之一,它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到了两晋以前,香草美人诗
歌已经是古代文学中最主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汉乐府》中就包含了
众多这类诗歌,被认为是第一部香草美人诗歌集。

香草美人诗歌主要表达爱情,属于一种以调羹情或婉转语调来表达爱
意的浪漫风格,强调两性情感的热情与心灵的交流。

这种诗歌的特点
也成为了当今中国诗人构思诗歌的基本样板。

香草美人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古典文学
奠定了一种空前的节奏,给出了一种重庆精神,也为中国的古典文学
的发展、完善和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完整的发展方向。

从六朝时期到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香草美人诗歌一直在诗歌创作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到了唐宋以后,香草美人诗歌创作发展到最高点,它也成为了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基础。

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和明代的苏东坡等诗人都是以香草美人传统为基础的诗歌大师,他们
的诗歌流传了至今,对今天诗歌创作也有着很大影响。

香草美人传统赋予了中国古典文学空前的节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
完善的诗歌表达方式。

它不仅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灵感,也为今天的
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香草美人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香草美人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香草美人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香草美人是古代文学中一个颇具魅力的主题,它常常出现在诗歌、歌谣和传说中,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文学中,香草美人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和纯洁,同时也承载着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对香草美人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

在古代文学中,香草美人通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容貌和气质。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常常被描述成如同芬芳的香草一般,典雅、清新而又不失端庄。

这种形象既是对女性美丽的赞美,也是对她们高尚品德和内心世界的称颂。

在《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香草美人的描绘,她们往往被赋予了高尚的形象,成为了诗人心中最美丽、最值得珍视的存在。

香草美人还常常被用来寓意爱情和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香草美人不仅仅是对女性美丽的赞美,更是对爱情的祈愿和向往。

她们的美丽被视为美好爱情的象征,诗人们常常以香草美人的形象来歌颂和抒发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便如同对香草美人般的倾慕和钟爱,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中是非常常见的。

另外,香草美人的名词解释还常常承载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香草美人不仅仅是对女性美丽和爱情的赞美,更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理念。

她们的形象往往与花草树木、山川河流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在《山海经》、《楚辞》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香草美人的描绘与自然景象的交融,这种表现方式使得香草美人不仅仅是人类世界的存在,更是自然界中一部分。

香草美人在古代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具有魅力和代表性的主题,它通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和纯洁,寓意爱情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承载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香草美人的描绘和赞美贯穿始终,成为了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我个人而言,香草美人不仅是对女性美丽的称颂,更是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她们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
诗歌中的香草美人
1.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芷 2.众女疾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3.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且焉止息 4.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5.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 问题思考: 屈原为何佩戴香草? 为何把自己比成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比喻君王) 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所言:“《离 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 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参考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 “灯节”、“元夜”、“元 夕”) (2)答:①以元夜的繁华热 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 ②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 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 品性。
《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戴望舒把美丽和忧愁赋予 “丁香一样的姑娘”,象 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 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 这种理想如丁香一样,稍 纵即逝,不可把握,给诗 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 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 怅。

合作探究
诗歌中的美人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 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问:这两首诗运用了诗歌中传统的什么表现 手法,写出了哪些形象?
《离骚》中香草、美人比喻高 尚的德行或象征“圣主贤臣” 的美政。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问题思考:“所谓伊人”指的仅仅 是 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④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 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 菊之落英。” ——玉洁冰清、超凡脱俗。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 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 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牛刀小试 青 玉 案 (南宋) 辛弃疾(主战派代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 龙舞。 蛾儿注解】: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堂小结:
1、《诗经》中的美人有的象征诗人苦 苦追寻的美好理想。 2、《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往往比喻高 尚的德行或成为圣主贤臣的象征。 3、后来香草成了托物言志的载体,象 征某种高尚的品质。 4、后世写美人,表面上看是爱情诗, 实质上是政治抒情诗,借美人言难言之 隐,抒难抒之怀。
①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



③竹。《诗经.卫风.淇奥yù 》瞻彼淇奥yù ,绿竹猗 猗yǐ。有匪(通“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因其谦虚、有气节、挺拔的特性将竹 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 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 禀性。
在水一方的伊人象征着诗人追寻的一种美好理想, 它在苦苦追寻的过程中常常可望而不可即。
合作探究 诗歌中的
香草
咏物诗中托物言志的意象(或托物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 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 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 艺术效果。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 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②兰。兰的人文品格是君子的象征,兰花中有 个品种就叫“君子兰”。屈原《离骚》:“朝 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玉 洁冰清、超凡脱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