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巧妙的提问, 能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局限性, 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 假如教师提问不妥, 会使学生情绪受抑, 思维受阻, 导致课堂“冷场”。

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 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因此,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综述关于课堂提问, 国内外已有丰富而进一步的研究, 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

比如刘显国的《课堂提问艺术》、王俊《课堂提问的“肥”与“瘦”》等论著, 对课堂提问的艺术及策略都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在课题研究领域, 也有许多教育研究者就不同的学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王雪梅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中,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测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访谈, 从有效性的角度来了解和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实然状态, 以及教师对于提问的理解, 特别是教师对有效提问的理解和反思, 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关于有效提问存在什么问题, 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有效提问的相应策略。

陕西省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的陈自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中, 更进一步地看到现今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低效、无效,并对其进行分析, 全面归纳总结小学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 提炼出一套规范语文有效性提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从而探索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策略, 将这种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 指导实践, 做到“从理论中来, 到实践中去”。

通过这一研究, 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促使教师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效率,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做好前测和后测,掌握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做好前测和后测,掌握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做好前测和后测,掌握重点和难点根据课题我们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发现了一节课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以下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师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是否清晰明了。

二是知识点的展开方式是否合理。

但是通过第二阶段通过刘一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的课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了这些准备还不够,在确定了教学流程之后,刘一老师又进行了数次的教学实践,每一次都会出现新的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学生的回答老师不能很好的理解并适时加以引导。

所以第二阶段后我们认为除了以上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学生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所以针对研究学生学习这一点我们再次展开了以《平均数》、《蚂蚁做操》、《什么是周长》、《比大小》等为课例的校本教研活动,并发现研究学生的学习要从以下两点出发:一、做好学生前测,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难点。

《蚂蚁做操》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但是朱老师在备课时认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借助点子图或者表格的方法来进行简单的乘法口算。

所以在第一次试讲的探究算法时是这样教学的:在独立探究算法后朱老师指名汇报算法时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口算或竖式计算。

当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想让学生展示点子图或表格的方法以便进行后面的根据点子图或表格解释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也就是理解算理这一环节)学生鸦雀无声。

以至于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点子图或表格计算并找他们之间的关系时非常生硬,只是教师在自己总结,学生并没有参与。

课下我们对这个班的学生以36×7为例,测试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利用点子图或表格来解释竖式的算理,48位学生中45位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用竖式进行计算,占总数的93.8%,但是仅有11位学生能正确理解竖式的算理,只占总数的23%。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课后进行了教研反思。

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对学情的分析处于猜想阶段,没有实际地进行前测,所以没有想到学生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口算和竖式计算,没有人利用点子图或表格进行计算,于是跳过了利用点子图或者表格理解算理这个环节,直接详细讲解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论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有益性研究

论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有益性研究

•教学视点171【参考文献】[1]马秀兰.小学数学“前置小研究”设计[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2):21.[2]黄正年.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29):49-50.[3]顾晓霞.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情前测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39.[作者简介:黄玲,南宁市高新二路小学。

]文/黄玲论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有益性研究摘要 前测实验是在正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心理特征和能力而开展的测试活动。

在此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以准确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可以看出,前测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运用前测实验,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前测试;有益性1 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的有益性1.1 前测实验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前测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状态下获得新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前测提醒学生课堂内容,这样他们可以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听课时效果会明显增强。

通过前测,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将简单易懂的内容内化,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和疑问。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这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探索时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有针对性,并且学生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前测中学生标记了他们不理解的内容,在上课时他们将积极专注于听课。

在了解学生的前测结果后,老师发现学生更加集中和典型的问题,并且在教学中加大对这部分内容讲解的力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Osubel 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始知识进行教学。

”通过前测,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扫描浏览,清除学习障碍,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缩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之间的距离。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作者:冯喆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7年第08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前测分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前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前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案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前测分析,能准确定位教学预设,能合理选定教学行为,能快速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测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前测,是教学之前的测试,它是一项由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对象的测试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前测了解学情,得到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前测产生的数据,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而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新技能的迁移,所以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习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前测设计,用数据了解教学起点(一)问卷调查法即设计一张问卷(或表格),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

主要适用于概念课的教学和起始教材的教学。

例如课前可围绕“你知道什么是××?”“能举出生活中例子吗?”“你在哪里用到过?看到过?”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确定新知的切入点。

(二)个别谈话法主要用于后继教材的教学,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问题。

通过教师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代表的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各自对新知生长点的掌握情况,确定怎样引导学生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预习分析法即安排预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

通过设计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哪些问题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似懂非懂,哪些问题不能解决。

《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前测的问卷调查如下:1.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至少写三个。

2. 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3. 三角形也有高吗?有多少条?4. 请试着画出所有的高。

5.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设计成三角形(如屋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你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节省材料;(2)美观;(3)方便;(4)牢固。

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为例

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为例

[摘要]深度学习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积极思考,增添课堂活力。

问题生成在深度学习时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把问题生成和深度学习相结合,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数学课堂。

教学中通过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融通于法的“四融”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生成[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4)02-0081-03马云鹏教授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深度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下的问题生成需要教师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融通于法,在民主、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激发问题生成欲望、搭建问题生成平台、促进问题生成可能、提升问题生成效能,通过推进课堂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深度改革,构建学教融合、学段融贯、学思融通的高品质课堂新样态。

一、融学于境,激发问题生成欲望,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学习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小学阶段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关键。

纵观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仍是教师讲得疲乏,学生听得麻木,学生获得的仅仅是知识的叠加、方法的模仿,缺少的是素养积累、创新思考、生成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有机地融入真实的具体情境中,以问题情境为突破口,依托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结合情境提出引发深度思考的关键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组织学生围绕生成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实现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例2时,学生对这一策略并不陌生,前期在一些基本运算、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曾用到转化策略,学生已经具备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柳暗花明又一村——例谈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柳暗花明又一村——例谈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柳暗花明又一村——例谈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彭柳萍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6期浙江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318000)彭柳萍前测,就是教学之前的测试。

通过对前测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

前测,是教学预设的“奠基石”,是教学行为的“风向标”,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有效地运用前测,能为课堂教学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缘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教学困惑偶然的一次机会,我承接了一堂县级教研活动的展示课,上课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这是一堂典型的概念课,在概念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画高”技能的教学。

为了将概念的揭示和技能的落实能在本堂课完美地结合,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磨课。

根据对教材的解读,本堂课应重在概念的理解和画图技能的教学上,尤其是高的概念的揭示和画高的方法。

因此,在概念的揭示及画高方法的指导上设计了“自学高的概念——以概念画高——画高技能讲解”这样三大环节,以此突破重难点。

在试教后发现,在此环节花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效果也并不乐观:部分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兴趣低,部分学生对高的概念无法清晰理解,部分学生对画高的方法不得要领。

面对这一现象,我感到很困惑:在重难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分解和落实,为什么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而且毫无学习兴趣?经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前测尝试基于试教后产生的困惑,我作了这样的思考: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对学生的前认知有所偏差?抑或是对难点分解上存在误区?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未授课的四(3)班51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式的前测。

【前测内容及反馈】1.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至少写三个。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三角板、支架、自行车……2.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全班学生都能画出三角形。

3.三角形有高吗?有()条。

有32人认为三角形有1条高,占全班人数的62.7%,;有7人认为三角形有3条高,占全班人数的13.7%;还有4位学生认为有无数条高,占全班人数的7.8%。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讨论》课题中期汇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讨论》课题中期汇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讨论》课题中期汇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讨论》课题中期汇报一、课题提出背景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准〔2022年版)〉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表述称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把这些表述称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

提出10个核心素养以来,教师们越来越注重课堂的实效性,课堂越来越生动,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主动,争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然而这样的现象背后,学生又能真正把握和会应用多少学问呢?所以,提高课堂的实效,对教研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觉,教师在备课、教学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准确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学习学问。

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只有在想学的基础上才肯学,才会专心的学,才会好好的学,那么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其方法许多,但课堂提问却是最直接的一种,在重视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怀疑,我们确定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讨论为课题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课题核心概念: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学问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汇编.doc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汇编.doc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汇编- 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一、课题提出背景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 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准( 2011 年版 ) 〉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表述称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把这些表述称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

提出 10 个核心素养以来,教师们越来越注重课堂的实效性,课堂越来越生动,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主动,争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然而这样的现象背后,学生又能真正掌握和会应用多少知识呢?所以,提高课堂的实效,对教研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学习知识。

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只有在想学的基础上才肯学,才会用心的学,才会好好的学,那么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其方法很多,但课堂提问却是最直接的一种,在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们决定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为课题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前测——让数学课更有实效性

前测——让数学课更有实效性

前测——让数学课更有实效性摘要:课前测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课前前测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前测产生的数据,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而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及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测试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

如果教师还是像以前那样实施教学,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的课堂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意思,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课前前测就变得更加重要。

另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真是认知情况,知识经验以及思维状态,在充分了解、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也是学生所喜欢的。

教师要想准确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需要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前测。

一、课前前测的重要性(一)前测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来的状况去进行教学设计。

”这“原来的状况”就是指学生掌握新知识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也即是我们说的学习“起点”,它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前提。

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喻成教师引领学生要达到的“终点”,那么在出发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起点在哪儿?只有准确了解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基础,我们才能准确判断学生学习的困难,才能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这种状况,教师教的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会的,不教也明白;不会的,教了还不懂。

(二)前测有助于教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在相应的前测结果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结果反映出来的学生特点去选择合适的计划,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利于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浅谈“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文库 第24期72 浅谈“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李 杨小学数学是一门数学的基础课程。

在数学课堂上适当适时的进行课前测试和课后测试,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前测后测”,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中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的灵活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测试训练。

一、“前测后测”有哪些优点?1、“前测后测”能使学生在课堂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上课铃声响起,学生在上课的初期会有精神不集中、爱讲闲话等不良习惯。

如果学生马上进入了紧张的测试中,便会杜绝这些坏习惯;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是最容易放松的,如果这时有一个紧张的小测试,不仅可以画龙点睛,强调总结本节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紧张高效的课堂。

在实践中,学生们反映“上数学课很紧张”,这就反映出采用这种方式是高效的。

2、“前测后测”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学习新知识后的三四小时知识最容易遗忘,且时间越长遗忘率就越高。

”所以教学中要经常反复的复习,温故而知新,达到熟能生巧。

在日常的学习中及时地测试,就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测试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测试同样能进一步的巩固知识,提高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3、“前测后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学生学习信息在短时间内完成且由教师直接监控的测试,比家庭作业、堂上练习等所反映的信息更为真实可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控教学效果,把握教学进度及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了后面却忘记了前面,知识掌握很不扎实,顾此失彼;如果讲完了一章才进行测试,才发现学生的不足或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再去弥补,显然已经错过了许多教学中的最佳时机。

4、“前测后测”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能力 简短的测试,好比限时练习,这首先就是让学生明确课堂就是要争分夺秒,全神贯注,才能完成任务;稍微的松懈就容易出错,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的时间观念、解题速度等等)。

基于教学重点的小学数学前测作业的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基于教学重点的小学数学前测作业的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设计(一)概念的界定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把对学生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知识、技能,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作为教学的重心所在。

前测作业: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而设计的有一定数量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基于教学重点的前测作业:根据课前现有的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而设计的有一定数量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学生在新授课前完成练习,完成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重点提供依据。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小学数学学科的基于教学重点的前测作业设计的策略。

对教师有效设计前测作业提供参考。

并形成合理完善地运用前测作业的结果调整课堂教学重点的一般方法。

2、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内容的框架图(1)基于教学重点的前测作业设计的研究本课题重点研究的内容是:基于教学重点的前测作业设计。

前测作业不同于一般的作业练习,对于作业的难度控制,作业的呈现方式,作业的设计策略及完成前测作业的客观条件等进行研究。

1、研究前测作业的难度控制:前测作业不同于课后巩固练习,练习的难度过大,必将失去前测的意义。

前测作业的难度应该符合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练习的呈现的方式应该让学生简明易懂,避免学生因看不懂题意而不能完成作业,从而造成前测结果的不正确。

2、研究前测作业的设计策略: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问题解决等,如何通过练习的设计,检测学生在这些不同的目标领域已有的基础状况,是本研究的重点。

我们可以分三个领域分别进行研究。

知识技能领域:如前测学生对某一知识概念是否建立,我们可以设计判断的题型,设计一些对概念外延描述不完整的练习题,分析学生对这一概念的了解情况。

数学思考领域:数学思考是学生一种内在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设计数学活动式的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有效前测.架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有效前测.架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体现 的内容之一 。 如六下《 式 与方程 总复 习》 , 我设 计 这样一道前测题 : 此次 听课活动为期三天 , 一位平
阳 老师 想 来 瑞 安 听 课 , 一共要花( ) 元钱。
要想完成此题 ,首先学生要从 图上正确收集信 息 ,如所有 的费用应该包括3 天伙食费 、 2 夜住宿费 、 往返两 趟交通费 。 发现问题“ 伙食费和住 宿费不知道 怎么办” ?分析“ 用什么方法解决伙食费 和住宿 费未 知的情 况” ?最后确定解 决问题 的方法 。 4 . 情感态度 的前测 学生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所 以一定 要作为教学前测 的重要 内容 。例如 , 教学一年级 “ 统 计” 前, 教师应该设计相关前 测内容 , 了 解 学 生 关 于 统计的基本生活经验 , 是否愿意将 自已融入集体 , 参 与合作 完成统计活动 , 是否 明白“ 少数服从 多数” 的 前 测 的 内容 设 计 意义等等 。 ( 一) 围 绕教 学 内容 . 设 计 教 学前 测 此外 , 前测的 内容设计必须遵循 以下几个原则 : 课堂前测是为教学 服务 的,所 以前测的内容 必 1 . 尊重差 异 , 体现开放性 须紧紧围绕教学的 内容 而展开 , 做到有针对性 , 才能 教学的主体 是学 生 , 而每个学 生都 是不 同的, 都 突显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真实起点 以及 问题 所在 。 有不 同的教学起 点 ,不 同的情感体验 。那么多的学 不同的教学 内容决定了不同的前测 内容 ,这就要求 生, 我们如何逐一 了解 ? 教学前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 教师在设计教学前测前 , 必须认真研读教材 , 明确知 这一难题 。 我们在前测 内容 的设计上 , 要尽可能地设 识点 , 以及 前 后 知 识联 系 , 这 样 才 能大 大 减 少 前 测 的 计 开放性 的题 目,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其与众不 同的 随意性与盲 目性 , 提高前测 的实效性 。 真实的解读 。 理解 差异存在 的客观性 , 尊重差异产生 ( 二) 围绕 四 维 目标 , 设 计教 学前 测 的多样性 , 让差异成为有效 的教学资源 , 让课堂 内少 1 . 知识技能 的前测 些异 口同声 , 多一些百 鸟争鸣 , 让 不同的学生在课 了解教学前学 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及与之相 堂内都有不同的发展 ,这样的教学才是鲜活 而有 生 适应 的能力。例如 , 教学二年级《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命力的。 前,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对“ 平均分” 的理解 、 折纸操作 2 . 暴露未知 , 体 现 问题 性 的能力 、表述操作 过程 的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前测 内 哪些知识学 生 自己就能学会 ,哪些知识需要 教 容。 师引导点拨? 知与未知的临界点在哪里 ? 这个问题如 2 . 数学思考的前测 果仅凭教师的主观臆 断很容易 出现偏颇 。通过前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 数学课 是训 练学生“ 从数学 题 , 我们要寻找 的真实的教学起 点 , 不仅包括学生 已 角度去思考” 的主阵地 , 对 于一节数学课 , 教师必须 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 ,更应该包括学生未知的 、困惑 要充分 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 、 数学思考的水平 , 才能 的 、 错误 的地方 , 这些往往 就是教学难点 。实际教学 明确在实 际教学 中该在哪里大胆放手 ,在哪里深入 中围绕前测中所暴露的问题 , 展开讨论 , 挑起认知冲 探究?所 以前测题的设计不 应过高于学生的思维水 突 , 以学 生的内需 为动力 , 从而顺利突破教 学难点 , 平, 但也不能太过简单 , 没有思维价值 。 如五上《 用字 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母表示数》 , 我设计 了一道这样 的前测题 : 一千 克 白 3 . 关注年龄 , 体现趣味性 糖9 . 6 元, 今天卖出 白糖可得 ( ) 元。 ①x ②9 . 6 n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特别是小学低 中年级 的 你觉得哪种填法更好?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选x, 但 学生 。在前测 的设计上 ,除了从数 学的角度 出发 以 也有小部分学生选9 . 6 n 。从不 同的答案里 就可 以看 外 , 还应该考虑小学生 的年龄特征 , 尽可 能地设计具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与策略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与策略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与策略摘要:著名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在数学说理课堂中有效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提问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涟漪,让学生沉醉在思考的涟漪中;又像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寻思索中、顿悟中感受思考的趣味。

因此,教师只要处理好“说理”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再进行方法的交流与经验的分享,让课堂呈现出五彩的缤纷。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原则与策略一、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几乎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其余的答案都将被老师否定。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学生的思路更顺利地跟着教师提前预设思路走下去,长而久之,学生对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就不再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也不需要通转动脑筋思考和分析,而是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一问学生全部回答,表面学生全都会,实际什么都没学到,还会养成不思考、随意脱口而出的不良习惯。

例如:是与不是、对与不对、等这类非此即彼的问题二、“说理”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一)目的性原则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为什么目的而提问,这个提问可以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就是提问要做到一针见血,不可为课堂热闹表现地为提问而提问。

例如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进行游戏前,教师就要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大家猜一猜,这枚硬币落地后是哪面朝上呢?(正面或反面)等进行一系列抛硬币游戏之后再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发现?”这样能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体验不确定现象。

(二)启发性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不是强迫、代替学生。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时,从实际动手测量的滚动法和绳测法到公式法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从而进行探索,而不是怕学生出错而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长安小学数学组一、分析目的1.了解我校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现状,对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小结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为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提供依据二、现状与分析我们长安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全校共12个教学班,有学生约560人,在职教师32人,我们的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各科教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

自2009年秋季起,我校开始使用课改新教材,组织教师们进行新理念的培训,至今已走过了近四个年头。

回眸走过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及各项能力均有所提升,老师们对这次课改也有较深切的感悟和不同程度的收获。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课改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查,现对我校数学教学现状总结如下:(一)关于教师1. 教师们热爱教学,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从平时的常规教学及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中我们都发现,99.9%的老师是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他们塌实工作,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耐心引导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并学得轻松愉快。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老师们对待教学的这种敬业精神。

2. 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新课改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100%的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座谈中教师们谈到: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不应该只发挥“耳朵”的作用,而应该是多种“器官”参与数学活动。

因此,在他们的教学中,不再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融入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

这说明教师的观念已经步入新课程理念的境界。

而长期以来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形象也因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故步自封”的局面。

浅谈“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杨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24期小学数学是一门数学的基础课程。

在数学课堂上适当适时的进行课前测试和课后测试,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前测后测”,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中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的灵活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测试训练。

一、“前测后测”有哪些优点?1、“前测后测”能使学生在课堂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上课铃声响起,学生在上课的初期会有精神不集中、爱讲闲话等不良习惯。

如果学生马上进入了紧张的测试中,便会杜绝这些坏习惯;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是最容易放松的,如果这时有一个紧张的小测试,不仅可以画龙点睛,强调总结本节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紧张高效的课堂。

在实践中,学生们反映“上数学课很紧张”,这就反映出采用这种方式是高效的。

2、“前测后测”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学习新知识后的三四小时知识最容易遗忘,且时间越长遗忘率就越高。

”所以教学中要经常反复的复习,温故而知新,达到熟能生巧。

在日常的学习中及时地测试,就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测试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测试同样能进一步的巩固知识,提高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3、“前测后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学生学习信息在短时间内完成且由教师直接监控的测试,比家庭作业、堂上练习等所反映的信息更为真实可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控教学效果,把握教学进度及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了后面却忘记了前面,知识掌握很不扎实,顾此失彼;如果讲完了一章才进行测试,才发现学生的不足或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再去弥补,显然已经错过了许多教学中的最佳时机。

4、“前测后测”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能力简短的测试,好比限时练习,这首先就是让学生明确课堂就是要争分夺秒,全神贯注,才能完成任务;稍微的松懈就容易出错,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的时间观念、解题速度等等)。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寻乌县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2012年10月,我们设计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部分)”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部分)”,对我校所有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1.问卷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部分)”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部分)”由我校《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制作。

教师问卷共设15道选择题,学生问卷共设10道选择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部分)尊敬的老师:您好!以下是涉及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调查,对问题的答案选择与回答无所谓对与错,我们只是衷心希望您能切实根据您在教学实际中的现状来对我们的调查作真实的反映,以便于了解我校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现实状况。

1.您认为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A.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B.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2.你在教学中是否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如何()A.积极改变,效果很好B.积极改变,效果一般C.积极改变,没有效果D.没有改变3.教学前你常做的教学准备是()A.凭经验备课 B照抄相关教学设计备课C.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有创意地备课4.你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怎样确定()A.根据教材 B.凭直觉 C.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目标分析D.按常规 E.其它5. 你在教学中遇到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而影响教学进度的尴尬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 )A.经常遇到,以学生为重B.经常遇到,以进度为重C.偶尔遇到,以学生为重D.以进度为重E.没有遇到过6. 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A.继续讲自己的B.及时反思调整C.很烦躁,情绪低落D.其他7. 您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前测的价值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前测的价值
二、前测的“认知诊断价值”:让教学有着力点
前测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 的思维状态和学习能力,从而找准 学生的薄弱点以及易错点,教师再 根据学生的认知上的断层和难点对 症下药就能做到药到病除。
以教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的认识”为例,我随机抽取了 10 名 二年级学生和 10 名三年级学生进 行前测。
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 更加深对于学习内容的 理解,且问题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教学前测应成为备 课活动中的常态,只有这 样,我们的教学才可以说 贴近了学生需求,顺应了 学生思维,才有可能实现 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师与 生的教学相长。
(文 / 谭 敏 重庆 市南岸区珊瑚中铁小学 聂 军 重庆市南岸区 教师进修学院)
未做前测的课堂教学中,我想当 然的以为学生把握住了图形 “两边 完全一样”,也就能轻松理解“对折完 全重合”,忽视了概念学习真正的难 点,导致学生在判断“轴对称”时依旧 停留在先前初步认识的经验之上。 前测后的教学,找准了教学的着力 点,为学生搭建了从直观认识到深 入理解的台阶。“孩子们,‘两边完全 一样’和‘对折完全重合’的意思相同

111
案 例
吗?”教学中这个精准的提问让学生的数学思考从 外观走向内省,从粗浅走向精细,从感性过渡到理 性,教学难点随之有效突破。
三、前测的“学材加工价值”:让内容有需求感
教师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要了解学生学习内容的 需求。
例如在教学“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前,我 随机抽取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前 测,以了解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学前情况。
未做前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学生接受情况良好,然而课堂上学生却没精打采, 整个课堂显得浅薄,没有深度。经过前测的分析,我 将学习材料改造为“寻找能用 7 的口诀计算的算 式”———“选择一句 8 的口诀编一组算式”— ——“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调查人:刘伟
课题主持人:田可
沛县敬安镇中心小学
2006年12月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沛县敬安镇中心小学田可刘伟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发现课堂上经常见到这种情形:教师为了表示自己是在运用“启发式”教学,也为了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一节课竟提问了几十次,也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和提问的效果,教室里数不清的小手在乱晃,真叫人眼花缭乱;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一个紧接一个地指名回答,而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则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最后当某个学生答对了,教师便喜形于色,对这位学生大加表扬一番,于是这一提问回答的环节就随之结束。

至于答错的学生错在哪里?是不准确?不完整?还是答非所问?答对的学生对在哪里?学生都一概不知,教师也从未关注。

研究者认为,问题的难度控制是问题设计的关键,问题太难会导致课堂陷入“僵局”,问题太易会导致课堂变成“闹市”。

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难易合理。

此外,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并不是越多越好,课堂提问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提问能否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选准时机,使提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的好处首先体现在评价的过程正是对学生进行理解训练的过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作任何指导,那训
练也就无从体现了;第二,评价发言能够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表达习惯;第三,评价发言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路,使教路更顺畅,学路更清晰。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

课堂上,教师一个好的提问能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通过提问让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

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提问那些有所准备、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仅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还能通过回答满足表现的“愿望”,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那些没有准备、不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对提问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的确,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收获,而那些不够投入的学生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这样,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那些乐于表达的学生参与了课堂交流,而大部分学生却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就表明他已经掌握了知识。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正确回答问题并不等于掌握该问题。

学生有时可能只是靠猜测获得了答案,有时可能答案正确,但过程错误;而有时,尤其是集体回答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正确答案,但是碍于课堂环境的压力(如果不随声附和,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小看他),不得不对他人的答案加以附和,而自己本身却并未理解该问题。

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注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使提问和评价成为课堂交流,师生互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结合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有效提问的研究》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前测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简单、机械,以至出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来进行,学生回答问题只能用课本上的语句,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说,故而在提问方式上存在着浅、散、窄、缺乏目的性等情况;衡量或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主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大量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否充分参与教学。

而在部分学校以问答多,课堂热闹,回答问题的同学多等表面现象来判断学生积极性调动的程
度,进而得出的“双边活动有了”“学生充分参与了教学”等所谓的“高度评价”。

而没有考虑问答得是否自然,紧扣课本,语言是否简炼,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就问题的提出给予细致的分析、揣摩和评价。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问得太宽
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上册)“加和减”时,出示了挂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花坛,有的小朋友在浇花。

生2:有的小朋友在提水。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1:这些小朋友在哪里浇花?他们叫什么名字?
生2:这些小朋友穿的衣服很漂亮,她的裙子上有一朵花。

……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浇花呢?
生2:小朋友要到哪里去打水呢?
师:谁知道一共有几个同学提水,一共有几个同学浇花?
教师的设计问题是开放的,但设计的问题没有目标,问题范围太宽,缺乏启发性。

像这样的提问是当前极为普遍的教学现象。

第一个问题教师问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学生全面理解图意,还是想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来展开?或是让学生利用情境来观察思考?如果说教师的第一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泛泛而谈,那么第二个问题“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更是让学生如云里雾里。

低年级的学生是天真无邪的,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让他们想,他们就会想得很多,很有诗意,但也许跟数学都搭不上边。

因此,教师提出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提供帮助。

这个案例可以这样问:“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让学生明白有3个同学在浇花,有2个同学在提水;“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前面已经有数数和分与合的基础,这个问题可以适当开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问得太多
一位教师教学“梯形的面积”。

师:依照我们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学过的图形吗?
生1:可能会拼成长方形。

生2:一定会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请你们拼一拼。

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梯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梯形的底和腰没有变,面积变了。

师:讨论一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各部分和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生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生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你能归纳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但如果一问到底,问题过多、过频,教学的重难点难以突出,这种单向提问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上面的案例,教师提出的六个问题可以合并为三个:“我们已经掌握了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能把梯形转化成熟悉的平面图形进行计算吗?”“在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
什么?”“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在这三个问题的
启发下就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

三、问得太浅
一位教师教学“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师:老师调查一些电器的价格,你们看,(老师贴出卡片,学生小声读)谁能大声读给大家听。

生1:洗衣机1028元,电视机3255元,电话机999元,饮水机470元,录像机3820元,空调3280元,电熨斗89元。

师:读了这七种电器的价钱,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七种家电的价钱是多少元。

生2:电视机、电话机、录像机和空调的价钱比较贵,其他的比较便宜。

生3:我知道470、999是三位数,1028、3255、3820、3280是四位数,89是两位数。

师:你是从数位上看的,有的价钱比较贵,有的比较便宜。

哪些是贵的?哪些是便宜的?
生:钱多的就是贵的,钱少就是便宜的。

师:哪个电器价钱多?哪个电器价钱少?
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到教学之根本不是课的精彩而应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提问”最主要的不是求得某种答案,而是要求在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求得思维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德的塑造形成。

因而,在课堂提问时要设置梯度,层层铺垫,使问题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可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