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资料

三年级数学资料
三年级数学资料

三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1、一个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照这样计算敲10下需要多少秒?

2、从田边到池塘有9米,一只青蛙从田边跳到池塘,每跳3米要用5秒,停1秒,这只青蛙从田边跳到池塘需要多长时间?

3、亮亮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18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

4、陈叔叔背着一筐水果上山,他每走8步要用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他走了72步,到山顶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5、午夜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从午夜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和分针还要从合多少次?

6、丽丽折一朵纸花需要五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早上7:40左右到上午8:25,可以折几朵纸花?

7、2016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是早上6:10,降旗时间是下午5:57,这一天国旗在空中飘扬了多长时间?

8、下面是一张停电通知单。

上午8:10至上午10:30,英雄社区

上午8:30至上午11:00,新月小区

上午10:00至下午1:20,九州一区

下午1:00至下午3:00,九洲二区

(1)哪个区域停电的时间最长?停了多长时间?

(2)小新下午1:30回到家,发现家里停电了,你知道他家在哪个区域吗?还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来电?

9、李阿姨每天在工厂工作八小时,早上8时上班,中午休息1小时30分,雷阿姨什么时候下班?

10、赵叔叔乘坐上午10:30的火车去北京出差,结果火车晚点,15分钟火车行驶了6小时25分到达北京,赵叔叔到达北京是什么时间?

11、李响所在的学校,早上7:5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

(1)李响第一节课什么时间下课?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上课?

(2)李响从下午4:40到下午5:10,一直在看动画片,他一共看了多长时间动画片?

12、某公共汽车站,每15分钟来一辆汽车,从早上6:30开始来第一辆汽车,到上午8:30一共来了多少辆汽车?

13、小丽从下午3:30到下午4:10都在看书,如果还要看30分钟那么他应该在什么时间看完?

14、实验小学举办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下两个半场比赛的时间相同)上半场45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再进行下半场比赛,两支足球队于上午9:00开始比赛。

(1)这场足球比赛共用了多长时间?

(2)这场足球比赛在什么时间结束?

(3)想要在上午10:30结束比赛,综上休息时间不变,应该在什么时间开始比赛?

15、小东在做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题时,把第二个加数35看成了53,结果算出来的和是76,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16、我把一道减法算式中的减数34看成了43,结果算出来的差是52,正确的差是多少?

17、一款带杯套的杯子售价是84,杯子和杯套可分开销售,且杯子比杯套贵80元,有一位顾客买了这样的杯子(不含杯套),售货员小李收顾客80元,经理说小李卖错了,小李说杯子卖80元,杯套卖4元,不是正好84元吗?小李说的对吗?

18、小青在做一道减法题时,错把被减数690看成了960,得到的差是430,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多少吗?

19、丽丽在做一道加法题时,错把一个加数340看成了430,和是720,你能算出正确的得数吗?

18、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8千克,倒出一半苹果后,连筐共重25千克苹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19、一根绳子绕木桩3圈后多出2分米,如果绕木桩4圈,则还差2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分米?

20、把3根同样长的木棒捆绑在一起,使其成为一根22分米长的木棒,中间两处捆绑部分的长都是1分米,这3根木棒各长多少分米?

21、李阿姨有一条彩带,在腰上绕5圈后多出3分米,如果在腰上绕6圈则还差4分米,这条彩带长度多少米?

22、李伯伯用绳子测量井的深度,如果把绳子折成3等份(即3段)来量,则井外每段余4米,如果把绳子折成4等份(即4段)来量,则井外每段余1米,求井深和绳长?

23、马拉松比赛,从起点开始设服务站,以后,每隔1000米设一个,张小伟跑到第5个服务站时,他跑了多少千米?

24、一辆旅游大巴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早上6:00我从家出发,乘这辆大巴车去游八达岭长城,上午10:00到达长城,你知道小兰家到长城有多少千米吗?

25、小强暑假去大连的奶奶家,先乘2小时火车到达大连火车站,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再乘公共汽车行驶20千米到达奶奶家,小强家距离奶奶家有多远?

26、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领先以3米冲过终点,如果两人的速度不变,出发时甲退后3米,乙仍从起跑线出发,那么谁将获得胜利?

27、1只大象的体重相当于5只大羚羊的体重,1只大羚羊的体重相当于2匹马的体重,如果1匹马的体重是300千克,那么这只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位置与方向(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知识点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 1. 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 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②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估算要用“≈”。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如:0÷()=0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知识点三两位数乘两位数(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例如:26×53= 的验算是53×26=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3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18看做20,32看做30去估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 料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姓名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3.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第4题图) 4.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 (? ?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X k B 1 . c o m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 ?? ?? ?? ?B.? ?? ?? ?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 ? )个小方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第七单元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 第七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计算题。(共10分) 31+31= 75-72= 43-42= 81+85= 92+94= 21-21= 65-64= 54+51= 109-107+101= 81+81-8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在( )里填上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 6分米是 )( )( 米 4角是)( )(元 3厘米是1分米的) ( )( 1时的 21是( )分 1时的4 3 是( )分 20分是1时的 )() ( ( )角= 109元 1时的61是( )分 ( )分米是1米的10 7 3.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在图中先分一分,再填空。 把图中的☆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的 ) ()(,是( )颗☆。 一堆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 3 1 是( )根小棒。 5.根据所给的分数涂色。 6.1里面有( )个91,有( )个7 1 。 7. 4个苹果,聪聪吃掉1个,聪聪吃掉这盘苹果的 ) ( ) ( ,3克盐溶解在

10克水中,盐的质量是盐水的 ) ()( 。 8.图中每块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9.在○填上“>”“<”或“=”。 10.右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最大的正方形 面积是( )平方厘米,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涂色部分的4 1 是(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同学们出操,排成4排,每排10人,每排人数是总人数的( )。 A .101 B. 401 C .41 D .10 4 2.下图中,能表示4 3 的图是( )。 3.一盘水果,上午吃了它的21,下午吃了它剩下的2 1 ,最后还剩下它的( )。 A .21 B .41 C .8 1 D .没有剩下的 4.一条花边的3 2 长6分米,这条花边长( )分米。 A .12 B .9 C .6 D .4 5.小明和小林带了同样多的钱去买课外书,小明用去了所带钱的3 1 ,小林 用去了所带钱数的3 2 。哪个人剩下的钱多一些?( ) A .小明剩下的钱多 B. 小林剩下的钱多 C .两人剩下的钱同样多 D. 无法比较 四、操作题。(共14分) 1.你能在钟面上画出时针的位置吗?(6分 ) A 、 B 、 C 、 D 分别是( ),( ),( ),( )。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 【快速记住公式的六个方法】记忆是知识的仓库,学过的知识记得牢,积累的 知识就丰富,而丰富知识的积累将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怎样才 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点的效果呢?下面培优教育的老师介绍几种方法: 1、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 生记忆大量的知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这样归类,能够 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2、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 量角的方法,就可编出这样几句歌诀:“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对准顶点,零线对着 一边,另一边看度数。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喜欢记,而且记得牢。 3、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 ×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 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 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 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5、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 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 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 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 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 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就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 忆的效率。 6、联想记忆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资料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资料 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整除”。 用字母表示为: α÷b=c(其中α、b、c都是非0整数) 如果α÷b=c,且没有余数,那么α是b、c的倍数,b、c是α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大于1的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一个非零自然数至少有2个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 2、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一定是0 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就是3的倍数。 2、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数上的数字是0、5。 4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的倍数。 6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只要能同时被2和3整除,那

么这个数就能被6整除。 8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数是8的倍数,这个数就是8的倍数。 9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9整除。 10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末尾是0,则这个数能被10整除。 25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两尾数是25的倍数,这个数就是25的倍数。 125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数是125的倍数,这个数就是125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是最小的质数,也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除了2以外的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00以内质数表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三年级数学学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口算卷 50×2= 80×5= 200×8= 850-650= 80+140= 4×100= 3000×6=23×4= 860-600= 20×9= 30×9= 500×8= 40÷6= 23×3= 200×4= 7×5+6= 42+36= 28+0= 31-29= 32÷7= 40×5= 8×90= 34×2= 110+990= 36÷7= 25×4= 780-620= 270+15= 12×4= 8×8+7= 9×500= 0×55= 500×6= 57+8= 18×3= 205×3= 130×3= 602+30= 110×6= 50×9= 13×6= 100×9= 0×8+6= 12×8= 9×5+3= 13×5= 26÷5= 300×8= 25+80= 110×7= 35+35= 800×9= 25×2= 240+9= 9×0+7= 2000×5= 600×3= 42÷5= 160-90= 85+2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卷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口算:(6分,另卷) 二、填空(共18分,其中第8、9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0.5分) 1 3分=()秒135分=()时()分240秒=()分

540分=( )时 2分38秒=( )秒 4时=( )分 2 35×4表示( )个( )连加,也表示( )的( )倍是多少。 3.6乘7个十是( )个十,是( )。 4.一个数加上0得( ),一个数减去0得( ),一个数乘0得( )。 5.25的4倍是( ),24的5倍是( )。 6.4个12的和与4的( )倍相等。 7.写出两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720的算式:( )、( )。 9、一列火车本应10:40到达,结果因故晚点25分,这列火车实际到达时间是( ) 11、 69只小兔,630个萝卜够不够?(填够或不够) 12、先估一估,再写下来。 31×9≈ 67×5≈ 603×7≈ 798×3≈ 13、一部电话816元,一共大约花( )元。 14、三年级获得三好学生的有148人,每人奖励和 ,学校要买 ( )枝笔和( )本书。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9乘一个三位数,积是( )。 ①三位数 ②四位数 ③三位数或四位数 2.2600×5积的末尾有( )个0。 ①1 ②2 ③3 3.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①3 ②4 ③5 4.□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①5 ②4 ③3 5.小雨住在离学校300米的地方,小雪住在离学校400米的地方,她们两 家住地相距( )。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精心整理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篇二】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 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 法。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

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除尽部分。 例: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资料

五年级下册数学资料 第一章倍数,因数 一、2,4,6,8,10。。。。是2的倍数,它们是偶数(0也是偶数) 1,3,5,7,9.。。。。不是2的倍数,它们是奇数。 二、(1)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1)像2,3,5,7,11,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书,叫做质数(或素数)。 (2)像4,8,9,12.。。。。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书,叫做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1)1,2,3,6是12和30公有的因数,叫做12和30的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4和6的公倍数,12是公倍数中最小的,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2×5=10 最小公倍数:2×5×2×1=20

第二章分数 一、认识分数 (1)将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它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b=a/b(b≠0) (4)分子比分母小的数叫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5)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作比较,分母小的数大。 二、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且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的分 数的过程就是约分。 3、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4、把几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 分母都相同的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2】)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P8【4】)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P10【5】)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1【1】、12【2】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如:60÷3=,用被除数60中0前面数是6除以一位数3, 即:6÷3=2,算出结果后,被除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2后添1个0.所以:60÷ 3=2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如:60÷3=,想:3×()=60,由于3×(20)=60,所以:60÷3=20. 【2】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2【3】 ①.把被除数写成:几十与几的和或:几十与几的差;②.用“几十”与“几”分别除以一位数,③.把所得的商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就是最后的结果. 如:66÷3=,66=60+6,60÷3=20,6÷3=2,20+2=22,所以:66÷3=22. 如:72÷4=,72=80-8,80÷4=20,8÷4=2,20-2=18,所以:72÷4=18.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P15【1】、16【2】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寒假数学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理解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实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实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实行相对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理解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三年级上册学习难点: 1.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相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实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 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理解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篇二】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 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重要资料归纳

根据实际情况 ⑶去尾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排,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图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竖排是列,从左往后数横排是行,从前往后数数对(列,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9、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0、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3)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规律: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 1)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小。 2)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大。 14、(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02302……的循环节是302.简写作6.3.02.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一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三数学总复习资料二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整理资料(201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整理资料 一、观察物体(三) 1、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有时候摆法不唯一。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二、因数与倍数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7、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就是相对的,不就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瞧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就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适时巩固练习: 1、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 ,在进行判断。 2、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与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3、早晨同学们面向太阳举行升旗仪式,此时同学们面向( )面,背对着( )面,左侧就是( )面。 4、送信。(每小格20米) 1、鸽子要向飞米,再向飞米就把信送给了小松鼠。 2、鸽子从松鼠家出来,向飞米就到了兔子家,把信送给兔子后再向飞米找到大象,最后再接着向飞米,又向飞米把信交给小猫。 3、从鸽子开始出发,到把信全部送完,在路上共飞了米。 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 商就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瞧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与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就是2、4、6、8、0的数就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与就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就是3的倍数,所以462就 是3的倍数。 6、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7、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 ,求被除数最大就是 ,最小就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最大应就是7,最小应就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就是6×8+7=55,最小应就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您猜一猜第89个就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 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与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资料

因数和倍数度 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整除”。 用字母表示为: α÷b=c(其中α、b、c都是非0整数) 如果α÷b=c,且没有余数,那么α是b、c的倍数,b、c 是α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大于1的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一个非零自然数至少有2个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 2、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一定是0 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就是3的倍数。 2、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数上的数字是0、5。 4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的倍数。 6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只要能同时被2和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6整除。 8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数是8的倍数,这个数就是8的倍数。 9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9整除。 10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末尾是0,则这个数能被10整除。 25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两尾数是25的倍数,这个数就是25的倍数。 125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数是125的倍数,这个数就是125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质数(也叫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是最小的质数,也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除了2以外的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00以内质数表 互质数 互质的几种特殊情况: (1)任何两个质数是互质数。 (2)1和任何自然数(0除外)互质。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的内容,具体内容: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数学变得更容易,数学手抄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欣赏三年级数学...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数学变得更容易,数学手抄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欣赏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一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二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三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四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五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1:数学名人名言 1、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2、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

巴。——AL柯西 3、非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的研究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舒尔(I. 4、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达尔文 5、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数学。——伦琴 6、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柯普宁 7、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8、天才?请你看看我的臂肘吧。——拉码努扬 9、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10、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2: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故事 元统一中国后,朱世杰曾以数学家的身份周游各地20余年,向他求学的人很多,他到广陵(今扬州)时"踵门而学者云集"。他全面继承了前人数学成果,既吸收了北方的天元术,又吸收了南方的正负开方术、各种日用算法及通俗歌诀,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写成以总结和普及当时各种数学知识为宗旨的《算学启蒙》(3卷),又写成四元术的代表作--《四元玉鉴》(3卷),先后于:1299年和1303年刊印.《算学启蒙》由浅入深,从一位数乘法开始,一直讲到当时的最新数学成果――天元术,俨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3.25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41.7 、25.3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