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比的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比的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一. 设计背景在数学学科中,比的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涵盖了实际生活中各种比较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比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堂以比的应用题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二.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比的概念和定义;- 掌握比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学会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比的概念和定义、比的运算规则和方法、比的应用题。
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呈现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如“小明和小红一起种了一块地,小明种的菜占地的3/5,小红种的菜占地的2/3,那么小明种的菜占地和小红种的菜占地之比是多少?请同学们思考并在纸上写出答案。
”2. 呈现:请几名学生上前依次展示他们的答案,并引导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并解答。
步骤二:概念解释与引导1. 概念解释: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品的比较,向学生解释比的概念和定义,并引导学生发现比的特点和运算规则。
2. 引导:提出一些比的应用题,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方法和思路。
步骤三:小组合作探究 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探究: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由多个比的应用题组成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并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辅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步骤四:展示与总结1. 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2. 合作讨论: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论和提问。
3. 总结:教师做一次总结,强调比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_《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最新3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一比的应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卡片一、复习导入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由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出关于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利用课件出示例2。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4)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5)小组讨论解题方法,然后进行汇报,并集体订正。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7)提示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三、巩固练习1、解决课前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2、课件出示练习题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练习题与例题的异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练习题2,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比较本题与例题及练习1的异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引导学生自行检验。
四、拓展延伸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教师介绍“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图形对比方法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对比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对比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图形对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图形对比的基本方法。
2. 图形对比的技巧。
3. 图形对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 提问:你们认为对比图形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二、基本方法讲解(15分钟)1. 讲解图形对比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分析、比较等。
2.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基本方法对比不同图形。
三、技巧讲解(15分钟)1. 讲解图形对比的技巧,如找出图形的特征、关注图形的边角关系等。
2.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技巧对比不同图形。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个图形进行对比。
2.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对比两个图形的异同。
3. 各组汇报对比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1. 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图形对比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进行指导。
3. 学生汇报解答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图形对比的方法和技巧。
2. 提问:你们认为图形对比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作用?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形对比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形对比的能力。
3. 学生对图形对比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图形对比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对比图形时,仍然存在观察不细致、分析不深入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比较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比较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主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课时数: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六年级教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3、学情分析:学生有了学习的基础,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在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行分析题意,弄清楚条件和问题,选取有效信息。
利用画线段图理解算理,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理解。
学习目标:1、会分析和说出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通过对比练习、归类整理、探讨交流,能够准确找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习重点:会分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并能正确解答。
学习难点:归纳总结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学法指导:1、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合作学习、归纳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题连接1、找出题中的标准量。
(1)鸭的只数的35相当于鸡的只数。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7。
(4)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
(5)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1。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通过关键句子找出标准量的方法。
2、小结、导入,板书课题(略)看来同学们找准标准量的能力真的很棒,这很好。
但是,找准标准量仅仅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第一步。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教学设计
合分数除法的意义,
级学生人数的
2 ,三好学生有多少人? 15
让学生在比较中探 究出三者之间的内 再联系。
(3) 六年级三好学生有 20 人, 占全年级学生 人数的
2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15
二、提高练习: 1.解答下列问题,并比较这两道题和前面的 练习有何不同。这两道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1) 数学小组有 60 人, 语文小组的人数比数 学小组少 1.找数量关系, 确定用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什么方法解答。 列式计算, 小组合作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教学设计
课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 教学 目标 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比较等思 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师活动 一、基本练习: 1.找单位“1” ,并说出数量关系。 探 (1)男生人数的 通过出示学生平时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题卡。 分析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 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同桌互查,集体订正。 的单位“1”,正确 分析并解答分数乘 除法混合应用题。 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
5 又是鸭的 。养鹅多少只? 6
4、一批大米,第一天吃了总数的 于第二天吃的
2 ,又相当 15
决问题的能力。
4 。已知第二天吃了 50 千克, 5
学生总结
2
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作业: 完成作业题卡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比较量÷标准量=几分之几(分率) 单位“1”已知:乘。 单位“1”未知:除以。 七﹑课后反思。 学生课后完成。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_1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一般类型的分百应用题,使学生明确这类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准确找出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使学生明确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
3、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百分数一般类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数量关系的分析,弄清谁是单位“1”,谁是比较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1、师:同学们,什么节日快到了?(六一儿童节)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学校六年一班组成了一个小合唱队,其中有男生5人,女生4人。
(磁力贴出示)(一)复习分百应用题一类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主要贴以下四条)(1)男生是女生的百(几)分之几?(2)女生是男生的百(几)分之几?(3)男生比女生多百(几)分之几?(4)女生比男生少百(几)分之几?请同学列式解答。
师:大家看我们今天要复习什么?(分百应用题)同学们看看这四道题都属于哪类的分百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师:解决这类题的的关键是什么?(找单位“1”)【预设】1、学生说出找单位“1”2、学生说不出来,但会说出找关键句,那师应问:找关键句的目的是什么?(确定单位“1”)(板书:找单位“1”)师:这类题该怎样做?(比较量÷单位“1”)【如果学生说不出此关系式,师可以从四个题中找一个举例,如:男比女多百分之几?是用谁除以谁?】(二)复习“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1、师:继续刚才的题,我把这四个问题变成了四个已知信息,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编题的小任务:请你从这6个条件里选择两个,提一个数学问题,组成新的题。
(学生口答,教师贴条)【一定有意识,已知男求女贴一边;已知女求男贴另一边】1、男生有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2、男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女生有多少人?3、男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4、男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5、女生有4人,男生是女生的125%,男生有多少人?6、女生有4人,女生是男生的80%,男生有多少人?7、女生有4人,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有多少人?8、女生有4人,女生比男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师:请你独立完成这8道题,要求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初中数学大小对比教案
初中数学大小对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大小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 应用题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a. 数位多的数大。
b. 数位相同,从最高位开始,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 讲解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a.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b. 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c. 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d. 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3. 结合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比较大小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四、应用题教学(15分钟)1. 讲解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问题。
2. 让学生独立完成应用题,检验对比较大小的应用能力。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较大小的理解。
课堂练习和应用题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知识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比的运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背后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发言,培养他们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灵活运用比来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比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
在比的表示中,可以用“:”或“/”符号来表示。
示例:2:3,2/32. 比的应用方法比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倍数关系、比的加减等。
比如,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两种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用比来表示不同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概念。
2. 比的大小关系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比的能力。
示例:比较1:4和2:3的大小关系。
3. 比的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示例:小明买了3本书,小华买了4本书,比小明多买了几本书?4. 比的综合运用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平时生活中可以运用比解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和应用展开,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多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期待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通用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通用8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课题:应用题的对比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二)探究新知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2.小组活动.(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3.独立解答.(1)填空(课本).(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随堂练习1.练习二十四第8题.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数学-《比较》数学教案设计
数学-《比较》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数学教案设计 - 《比较》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值的比较。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比较的概念
2. 比较符号的理解与应用
3. 数值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10分钟)
通过故事或者生活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谁的苹果多?”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的概念。
2. 新授(20分钟)
(1)讲解比较的概念,引入比较符号“>”、“<”和“=”。
可以通过实物或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2)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然后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3)通过练习题巩固比较符号的应用。
3. 练习(20分钟)
设计一些比较数值大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4. 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实践比较的机会。
四、作业:
布置一些关于比较的课后作业,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表示。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比较符号的使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就是以“数学-《比较》數學教案設計”为主题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概念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倍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综合对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倍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综合对比》
称
《倍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综合对比》是一节原
创的解决问题综合对比课。“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
占有重要地位,而倍数、分数应用题更是教学中的难点
之一。现行的教材,教学倍数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
的方式进行解答,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通过多年的
研究实践,找出两种题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出解决
此类应用题的最佳方法。 二、从基础对比练习中找出两种题型基础知识的联
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 通过复习倍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
找出“1”倍量或者单位“1”的练习可以明显看出两种 题型的联系:找“1”倍量的时候,是谁的几倍,谁就 是“1”倍量。找单位“1”的时候,是谁的几分之几或 者百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两种题型分析的方法 是一样的。学生把低段找“1”倍量的方法应用到分数 和百分数应用题中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后面 的教学做好铺垫。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计算,解题的
关键是弄清以哪个数量作标准,也就是把哪个数量看作
单位“1”。在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中,一部分是数
量关系与整数除法应用题相同的,一部分是以乘法的逆
运算来定义,教材中十分注意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联
系,而且与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样,加强分析题里的数量
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的以判断解答方法。以往倍数、分数应用题是以两种不 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通过我多 年的研究实践,找出两种题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出 解决此类应用题的最佳方法,让学生把在低段学习倍数 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迁移到高段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上 来,这样减轻了学生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难度, 让倍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机地衔 接起来。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77页例2。
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分析解答此种应用题,并且进一步巩固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⒉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 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准备题:商店有红气球8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
花气球有多少个?(学生读题后互相分析,独立解答。
)解题思路:根据“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知道以红气球的个数为标准,花气球的个数有3个红气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气球多少个用乘法计算8×3=24(个)。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⒉ 教师描述情景10月1日是国庆节,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红色、花色的。
其中黄色的气球有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
⒉ 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
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⒉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多少个?(例2)⒉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三种气球一共多少个?(此题以后再研究)……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学习例2。
(3)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4)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5)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
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方法1:根据“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红气球有一qi—9=8(个),再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气球有8×3=24(个)。
小学数学教案做比较
小学数学教案做比较课题: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运算教具准备:1. 数学课本2. 黑板、彩色粉笔3. 小白板、白板笔4. 老师准备的实际问题题目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教师板书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并讲解其含义。
2. 教师给学生列举几个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尝试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老师给每组发放一些实际问题题目卡片,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四、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来讲解他们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2. 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每个问题的解决方式,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巩固与拓展(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拓展问题,并让学生口头回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运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按比例调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依据对比的理解,运用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就可解决。
所以,在理解题意后,就让学生本身解答。
学生本身解决问题时能快速掌握归一法,能理解和娴熟运用,对于分数方法在理解上迟缓,所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鼓舞和引导他们沟通对于分数方法的理解,讨论解答方法。
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本领的获得对于学习数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所以在呈现沟通、点拨时既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又要让他们不偏离轨迹,老师就要发挥指明灯的作用,偏重于分数方法。
以侧重让他们说清楚每个分数表示的含义,如:水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
已知稀释液的质量也就是已知单位1,利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可得到相对应的量,就是未知量。
在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家庭解决勾兑农药的问题,可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由于本身学以致用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创造美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后续练习发现,比的应用中把比娴熟地转化成分数尤其紧要,理解了比与所转化的分数之间的依据和转化的.分数的意义,就能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实际运用这种方法。
但不但仅限于把已知比转化成分数,还要训练学生能依据已知的比推理出跟多的比,进而得到更多的用分数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解答应用题特别有利,能很快找到相关的数量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有用的直接数据进行计算。
尤其是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效果更是明显。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篇2)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调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数乘除法问题对比
《小数乘除法问题对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数五上“小数乘除法”后,自编教材“小数乘除法问题对比”。
【教材简析】倍数关系问题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重要类型。
如果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则用除法。
二年级已学过整数倍关系的问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五上教材在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后,将其拓展为小数倍关系的问题,同时也是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问题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小数倍关系问题中乘除运算的意义,本课将自编教材例1(见上图),试图通过教学,解决学生选择算法的问题。
例题采用对比的形式呈现,意在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对比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从学习实际来看,如果在学习完小数乘法后,让学生解决倍数关系的问题,学生都会选择乘法来算,因为小数除法还没学,当然不会出现用除法计算的题目。
当学习了小数除法后,再来解决这一道题目,不少学生就有些茫然:到底是用乘法算,还是用除法算呢?往往会因判断不准而混淆计算。
在这个关键时刻,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真谛,无疑不是雪中送碳。
究竟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算,应取决于单位“1”是否已知,若已知用乘法算,未知用除法算。
如果能在这里把该问题解决好,六年级学习分数问题时将会有意外的收获。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分析题意,准确选择小数倍关系问题的计算方法。
2、深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式解决乘除法问题。
(二)数学思考:经历观察、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并能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形成初步的评价和反思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积极参加数学思辩活动,获取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题意的理解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
初中数学中的比较方法教案
初中数学中的比较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掌握有理数的比较方法。
2. 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
2. 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较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比较方法的应用实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有理数的比较方法。
2. 讲解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
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总结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老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分享给同学或老师。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比较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课后解决问题的经历,评估学生对比较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中的比较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掌握确定单位“1”的方法。
1、下面各题应该把谁看成单位“1”?(1)鸭的只数的 相当于鸡的只数。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引导学生分析找单位一的依据:“的”前面的量是单位一。
2、下面各题应该把谁看成单位“1”?1、鸭比兔多 。
2、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少 。
3、一件商品原价3480元,现在降价 。
引导学生分析找单位一的依据:“比”后面的量是单位一。
534373724194第3题注意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现在降价是指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
3、总结:确定单位“1”的方法:“的”前“比”后单位“1”。
二、对比练习,总结规律。
1、出示两道例题,学生独立完成。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41 ,篮球有几个? 20×( 1 + 41 )=25(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51 ,篮球有几个? 20×( 1 - 51 )=16(个) 2、对比分析。
对比第(1)(2)小题,找出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题的单位“1”都是已知的,可以用乘法计算。
板书:已知乘法3、出示两道例题,学生独立完成。
(3)、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41 ,篮球有几个? 20 ÷ (1 + 41 )=16(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51 ,篮球有几个? 20÷( 1 - 51 )=25(个) 944、对比第(3)(4)小题,找出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题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可以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
小学数学优质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相应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数量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明确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根据条件说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南孚牌电池比金霸王电池多3/4已经读的比没有读的多2/5小轿车的现价降低了3/8水结冰,体积增加了1/10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 ,还剩多少千克?吃了5/8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 ,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修改原有线段图。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或买来大米的重量×(1—5/8)=剩下的重量(3)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5/8x=15或X×(1—5/8)=152、导入语:我们在前面学习班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老师发现一些同学在审题和解答时还有混淆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比较弄清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补充例题(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做题时,看清题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画出线段图或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再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并请学生分别说说每种方法解答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
[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第84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三第5~8狻?/SPAN>
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l. 投影出示例9。
2. 小组活动。
(l)议一议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师出示图片或投影片。
(2)通过议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2题已知的第2个条件。
第一题用减法计算,第二题用加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 填空。
(2)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发展
1.完成84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生议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口头计算。
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例9:(1)有黄花36朵,红花54朵。
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54-36=18(朵)
答:红花比黄花多18朵。
(3) 有黄花36朵,红花比黄花多18朵。
红花有多少朵?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
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36+18=54(朵)
答:红花有54朵。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
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