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亲爱的同学,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三组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并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编写方法。
第二节为分论部分,具体介绍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的体现,同时又为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提供了范例。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季风水田农业,包括它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二是商品谷物农业,也包括分布状况、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
在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自主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内容还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培养。
教材首先介绍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又通过图表让学生们思考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并将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来。
教材对季风水田农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对于商品谷物农业则相对简单。
这就要求学生们根据学习季风水田农业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自主的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形成,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的态度、人地和谐的理念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育学生们珍惜爱护粮食、激发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以及基本特征等,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等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运用季风水田农业的学习方法,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为例学,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2. 了解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及其分类。
2. 种植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3. 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
2. 讲解种植业的特点,如对气候、土壤的依赖性,以及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3. 讨论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水稻种植业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分布区域。
2. 掌握水稻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1.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如需水量大、季节性强等。
2. 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气候条件。
3. 水稻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如育秧、插秧、施肥等。
4. 水稻种植业的管理方法,如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与水稻生长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了解其对气候条件的依赖。
3. 介绍水稻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并通过实地考察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种植过程。
4. 讲解水稻种植业的管理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第三章:小麦种植业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分布区域。
2. 掌握小麦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1. 小麦种植业的特点,如耐旱、适应性强等。
2. 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气候条件。
3. 小麦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如播种、施肥、灌溉等。
4. 小麦种植业的管理方法,如病虫害防治、收割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小麦种植业的特点及其与小麦生长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了解其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3. 介绍小麦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并通过实地考察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种植过程。
4. 讲解小麦种植业的管理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王洪巧 10.09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于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在第一节讲述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后安排了这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加深和升华,同时与第三节内容又是并列关系。
区位因素分析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区位是常见的学习方法,而本节课是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案例分析,因此对以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概况,会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和特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对比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图形,归纳总结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和特点;(2)通过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案例分析,得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观念。
3 重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和形成条件;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1)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教材上没有明确指出;(2)学生读图分析和知识前后联系能力较差。
二、教法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和对比分析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将疑难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比较法是地理学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学生来说,这两种方法跳跃性较小,容易接受。
三、学法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从我校学生实际来分析,基础薄弱不必说,从课堂表现来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真正想学点东西的占少数,说俏皮话的多,但是又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甚至是表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一、知识背景
1.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其特征是以种植为主,耕地面积较大,而畜牧业较少,而且种植结构复杂,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但也包括油料作物、蔬菜、果品及其他农作物。
2.种植业农业地域的分布
种植业农业地域在我国多数地区分布,尤其在华北、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地区,以及新疆等地。
尤其是在华北,大多数地域都是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特别是河北、山西、山东地区,也是种植业农业地域的主要分布区域。
二、教学目标
1.熟知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
2.熟悉种植业农业地域的分布特点;
3.掌握种植业农业地域特点及其产物。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用品:地图、地理景观对比图、产物对比图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语音系统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教室内用地图,介绍我国各大地域特点;
2.请学生运用地理景观对比图,观察种植业农业地域的特点及其产物;
3.用产物对比图,介绍种植业农业地域产物的特点。
(二)演示
1.通过多媒体及语音系统,播放种植业农业地域特点及其产物的介绍;
2.让学生完成课后自我检测题,以考核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练习
1.让学生根据课后书面练习的内容,完成种植业农业地
域的考察;
2.让学生就如何加强种植业农业的发展讨论,并就讨论结果投票,给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后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及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了种植业农业地域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物,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深入学习种植业农业地域提供参考依据。
;。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思考度
完成度
合作讨论 展示点评
准确度
地图册学生人力文字、音像教材、教参
网络
新浪 搜狐
资 源 开 发
商品 谷物 农业
主要特点:一大三高 自然条件 区位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记熟练会
当堂检测
1、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正确的有( ) A.人均耕地较多,多大规模经营 B.单产高,商品率高 C.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低 D.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量小 2、在亚洲水稻种植国中,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是( ) A.中国 B .日本 C.泰国 D.印度 3、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垦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4、我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 ) A.东北和新疆的国营农场 B.新疆和内蒙古的绿洲地区 C.东北和华北的平原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商品粮基地 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A.只种玉米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是一种粗放型农业类型 D.商品谷物农场都是私营的 6、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深厚 B.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府有偿向农场主提供农业科技成 果
归纳总结: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一大三高 季风水田农业: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知识小结
农业地域类型 人均耕地 主要农作物 自然条件 生产规模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人多地少 水稻 气候适宜:夏季高温多雨或 全年高温多雨 地势平坦、水源较为充足 小 低 低 低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东亚、东南亚、南亚热带、 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第一部分结合水稻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和地形分布图,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第二部分直接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再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用地位】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学生学完农业区位的基础上进行,是第一节课的延续,选择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为第三节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影响水稻分布的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别,理解区位因素的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形成的区位,分析水稻种植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地和谐的观念理解科技对农业的重要影响【教学重点】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分析和特点的总结二教法分析学生对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没有生活经验,不了解生产情况,而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进行。
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弱,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读图。
三学法分析采用读图分析法,归纳水田农业的自然条件,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资料,图片等直观的材料,加强感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
我国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以面食为主。
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小麦、水稻、玉米为主。
(展示我国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图片)亚洲是世界主要的水稻产区,我国的水稻产量最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水稻生产的环境特点,吸引学生关注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二)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学生观察:“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提出问题①、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②、水稻分布区和那些气候类型基本吻合?③、这些气候有什么特征?④、亚洲人口分布什么特点?⑤、水稻分布区的地形类型是什么合作探究:综合以上问题,亚洲形成季风水田农业的原因有那些?,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水稻生产?【设计意图】通过水稻的习性,让学生联系分析水稻分布区应该具备的条件,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综合思考问题2、特点多媒体展示我国南方典型的农户家庭种植情况,,材料反映了水稻种植业的什么特点?学生结合材料分组讨论回答,总结出“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特点,除此以外,还有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单产高”的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来完成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前面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之后,讲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这两种种植业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
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所以说,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联系新课标要求,制定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并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特点及其区位因素。
能力目标:加强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归纳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巨大成就来增进爱国情感,珍惜粮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3、在本节课中,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其二,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域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内容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构成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对于在座的各位老师来说,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比较法。
之所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因为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示季风区水稻生产的场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而比较法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种植业的分布与影响因素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影响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分析法,结合案例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案例来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种植业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布特点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种植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第三章:种植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经营管理。
3.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生产技术种植业的经营管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经营管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四章:种植业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2 教学内容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种植业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典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对第一节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与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并列关系。
对于本节课,课标的要求有两条: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标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而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法,采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和地图二.教学思路:1、由于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已经有一定区位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课本案例及活动题,结合一些补充资料、图表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等方式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在归纳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之后,再向学生提出“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如何扩大生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在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基础上,通过基本相同的思路,以西欧为例分析乳畜业。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师
学校
授课班级
日期
章节名称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学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以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具体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生产特点。整节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介绍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首先介绍了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作物,然后呈现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形成条件的相关地图,接着归纳了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为了表现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的发展变化,教材又通过展示两幅“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最后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同时了解我国在世界水稻种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听讲并带着问题课后思考。来自巩固知识。板书设计
亚洲
季风区
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
农作物
分布
单产高
商品率低
自然
一高
三低
一大小
机械化水平低
生产特点
形成条件
科技水平低
人文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
④培养学生辩证的地理思维意识;
⑤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完成课件上的“学以致用”部分的题目。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以及生产特点,并提出问题:下一节即将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有什么差异?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区域地理分析方法,会判读相关专题地图;而且学生刚学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角度还比较熟悉,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此外,虽然日常生活中大多以米饭为主食,但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历,对水稻的生长条件和区位分布了解不足。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使学生理解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农业的定义和分类种植业的定义和特点种植业在农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植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二章:水稻种植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2.2 教学内容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水稻种植的特点和技术水稻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第三章:小麦种植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小麦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小麦种植的特点和技术小麦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小麦种植的实践活动,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四章:玉米种植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玉米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4.2 教学内容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区域玉米种植的特点和技术玉米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第五章:蔬菜种植业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5.2 教学内容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区域蔬菜种植的特点和技术蔬菜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蔬菜种植的实践活动,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六章:水果种植业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水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6.2 教学内容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区域水果种植的特点和技术水果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现场稿2份
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现场稿开场白:介绍选手序号,说课课题,所用教材版本,适用年级等等。
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大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基础上进行的,是前一节内容的延续,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典型体现,同时又为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提供了案例学习的一般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这部分内容可与初中阶段世界区域地理与中国区域地理中的农业知识进行联系,是农业知识的理论升华。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程理念,确定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3)学会总结、归纳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2)尝试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异。
(3)联系家乡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2)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养成因地制宜、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实教学重点:两类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的分析和特点的总结。
教学难点: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的分析。
确定的依据:本节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加之高一学生普遍初中区域地理基础薄弱,而高一的自然地理学习状况总体偏弱,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普遍不高。
二、说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方法,结合必修2主要是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决定采用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
三、说学法指导高一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中考指挥棒影响,普遍地理基础薄弱,区域地图阅读能力和技巧不足,故指导学生采用读图法学习相关内容;考虑到人文地理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且难度偏小,指导学生采用案例分析法学习。
教师招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教师招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我是X号考生!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学生学完农业区位的基础上进行,是第一节课的延续,选择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为第三节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本节课主要介绍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第一部分结合水稻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和地形分布图,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第二部分直接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再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为高一学生,有一定地理基础知识,但较为零散不能形成系统。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窄;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对专业性术语如: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小农经营等日常生活接触不多,理解可能感到吃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地图来分析结论,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珍惜粮食的观念。
2.形成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本节课标解读:1.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内容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难点: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二.说教法:设问教学、案例探究和对比归纳多媒体电脑,教学地图2课时三.说学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进而认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通过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形成的区位因素,学习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区位因素,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巩固对两种农业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和地域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2. 种植业的生产特点3. 种植业的地域分布规律4. 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及特点5. 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植业的概念、生产特点、地域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
2. 教学难点:种植业地域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种植业的发展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种植业的直观认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典型种植业地域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种植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植业的地域差异。
2. 讲解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本情况。
3. 分析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如周期性、季节性等,让学生掌握种植业的生产特性。
4. 讲解种植业的地域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种植业的分布特点。
5. 分析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及特点,如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种植业的发展状况。
6. 探讨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让学生了解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7.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种植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内外部因素。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种植业的认识。
9.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种植业概念、生产特点、地域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前面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之后,讲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这两种种植业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
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并以美国商品谷物为例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特点及其区位因素。
加强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归纳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了解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巨大成就来增进爱国情感。
珍惜粮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我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有:其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课标要求。
在本节课中,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其二,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域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内容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构成本节的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对于工作在教学线的教师来说,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比较法。
之所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因为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示季风区水稻生产的场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而比较法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于新课的讲授,我是这样安排的。
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多媒体展示两幅不同的图片,其中之一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另一幅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请学生对这两幅图片展示的内容进行农业分类。
学生会归纳为“种植业”和“畜牧业”。
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快速、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中,二是为下一堂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作一个简单的铺垫。
接下来探究学习新课内容,探究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有适当的阶梯性,我们本地的学生对水稻种植没有生活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的分析,阶梯太大,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障碍。
对此,我是这样设计的:步,课堂延伸,增加体验。
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水稻
种植的相关资料或向长辈询问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去市场调查大米的产地。
第二步,步步设问,搭架攀梯。
引用几条水稻农谚,如广东农谚“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农谚“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农谚“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问“为什么这三省的水稻插秧时间会不一样?”引出各地气温条件的不同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水稻的生产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你认为水稻的种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
第三步,读图分析,训练能力。
四幅地图,分别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亚洲地形分布”,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图分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结果。
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第四步,阅读思考,拓展思维。
多媒体展示三段资料,分别为“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我国南方居民的饮食习性”“我国人口与耕地对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
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由于涉及面扩大了,掌握并超越了课本知识,知识面大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组织归纳,把握重点。
由学生小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避免出现课上热热闹闹,学生课后心中空空荡荡。
第六步,学以致用,内化知识。
对比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同时,多媒体展示美国的地形、气温、降水、土地等自然区位因素的相关资料,由学生运用上述和自己补充的资料说明问题。
并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学生“演员”和教师“导演”的作用。
即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课堂的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作用有机结合。
预期学生能达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