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换元法解不等式

合集下载

例谈数学解题中的换元法

例谈数学解题中的换元法

例谈数学解题中的换元法如果用新的未知量或变量替换原来的未知量或变量,求出新的未知量或变量后,再利用替换关系式求出原来的未知量或变量的方法,叫做辅助元素法,简称换元法。

其中,新的未知量叫做辅助元素,简称辅助元。

某些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换元”,往往可以暴露已知与未知之间被表面形式掩盖着的实质,发现解题途径。

1、若(x-z)2-4(x-y)(y-z)=0,求证:x, y, z成等差数列。

(1979年)分析:作变换a=x-y, b=y-z,问题化为(a+b)2-4ab=0a=b。

问题已变得十分简单明了。

2、设对所有实数x,不等式x2log2>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1987年)分析:作变换m=log2,则原式变为(3+m)x2-2mx+2m>0。

其对一切x∈R恒成立的充要条件完全暴露为:。

由此解出0<a<1。

3、设复数z1和z2满足关系式=0,其中A为不等于0的复数,证明:(1)|z1+A|·|z2+A|=|A|2;(2)。

(1987年)分析:作变换α=z1+A,β=z2+A,则z1=α-A,z2=β-A,代入条件式,并化简得α=|A|2。

(1)|z1+A||z2+A|=|α||β|=|α|||=|α|=|A|2;(2),∴。

4、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复数z:(1)z+∈R且1<z+≤6;(2)z的实部与虚部均为整数。

(1992年)分析:设t=z+,则t∈R,且1<t≤6,∴z2-tz+10=0。

由条件知Δ=t2-40<0。

再由求根公式知z=±。

∵是整数,∴t=2,4, 6。

当t=2时,z=1±3i;当t=4时,z的虚部不为整数,舍去;当t=6时,z=3±i。

故所求的复数是z=1±3i或3±i。

换元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而且也是解高考题的热点方法之一,掌握它的关键在于通过观察、联想发现与构造出变换式(或新元换旧式、或新式换旧元、或新式换旧式)。

如何快速解决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

如何快速解决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

如何快速解决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一直是让考生头痛的难点。

在考场上,不等式题目往往会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分值,因此,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该如何快速解决呢?以下是一些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掌握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常常出现在高考数学考试中,要想在考场上得到高分,必须对其有深入的掌握。

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是:对于任意正实数$a_1, a_2, …, a_n$,有:$$ \frac{a_1 + a_2 + … + a_n}{n} \geq \sqrt[n]{a_1 a_2 … a_n} $$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_1 = a_2 = … = a_n$。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基本不等式,必须掌握求平均数和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

只有当我们能够准确地求出平均数并证明其与几何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时,才能熟练地运用基本不等式。

二、掌握常用不等式的应用常用不等式有: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夹逼定理等。

这些常用不等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灵活运用。

其中,均值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紧密相连,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基本不等式的运用。

三、灵活掌握换元法换元法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必备技巧之一,有效地应用换元法能够简化不等式的复杂性。

例如,当一本书中大部分不等式的几个变量均在 $\sqrt{ab}$ 意外时,我们可以使用换元法将$\sqrt{ab}$ 替换成 $t$。

四、加减变形法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加减变形法也是常见的技巧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几个不等式加起来或者做差,然后通过加减变形法将其转换为更有利于解决的形式。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直觉和判断力,能够快速分析加减变形的情况,并能够快速转化为有用的方式。

五、分段讨论法分段讨论法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技巧。

其基本原理是将不等式分为不同的部分,并分别讨论每一部分的不等式情况。

例如,当我们需要解决$|ax+b|<c$的不等式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 $ax+b<c$ 和 $ax+b>-c$ 两部分来分别讨论。

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的解法

复习重点: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有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一元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对数不等式及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在复习中强调基本方法及易错点。

复习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二次型不等式,无理不等式解法,数形结合的方法解不等式,及不等式变形的等价性问题。

(一)各种类型不等式基本解法中的易错点:1.二次型不等式:ax2+bx+c>0(<0)易错点:<1>是否为二次不等式;<2>含字母表示的二根的大小。

2.一元高次不等式:a(x-x1)(x-x2)……(x-x n)>0。

易错点:<1>a>0时,从右上方开始穿线;<2>奇穿偶切,如(x-2)2(x+1)3>0.各因式的幂指数为奇数时穿过ox轴,若幂指数为偶数时,与ox轴相切不穿过;<3>孤立点容易遗漏。

如:(x-3)(x+2)2(x-1)≥0(x-3)(x-1)≥0或x=-2。

3.分式不等式:,易错点:<1>方法的规范,化为(1)的形式;<2>等价性;如(2)。

4.无理不等式<1>易错点:①遗漏情况(2);②不等式组(1),省略f(x)≥0,可简化运算。

<2>注:g(x)=0为孤立点,易遗漏。

5.含绝对值不等式:注意:<1>方法的选择:分段去绝对值号;用等价不等式解或数形结合方法解决。

<2>形如的基本解法:<i>分段讨论;<ii>数形结合。

6.指数不等式及对数不等式基本类型:<1>同底型;<2>a f(x)<b、log a f(x)<b型用定义;<3>换元法解。

易错点:<1>定义域:对数式中底数、真数的限制条件;<2>利用函数单调性,要分成底数大于1还是在0与1之间考虑。

解不等式问题重点注意:i.等价变形;ii.数形结合的方法。

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

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

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1. 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比较了两个数或两个式子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数的集合。

•不等式解题的目标是确定使不等式成立的数的范围或具体的数值。

2. 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图像法: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图像,通过观察图像来得出解的范围。

•换元法: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将复杂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形式,然后再进行解题。

•分析法:通过对不等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得出解的范围或具体的数值。

•代入法:将待求的解代入不等式,验证是否成立,进而确定是否为解。

3. 常见的不等式类型及解题技巧一次不等式•形如ax + b > c 或 ax + b < c 的不等式。

•解题思路:根据不等式的符号关系,将未知数x的系数提出,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解的范围。

二次不等式•形如ax^2 + bx + c > 0 或 ax^2 + bx + c < 0的不等式。

•解题思路:通过求解方程ax^2 + bx + c = 0 的根的位置和二次函数的凹凸性来确定解的范围。

绝对值不等式•形如|ax + b| > c 或 |ax + b| < c的不等式。

•解题思路: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不等式拆分为条件式,并分别进行求解得出解的范围。

分式不等式•形如f(x)/g(x) > 0 或 f(x)/g(x) < 0的不等式。

•解题思路:通过不等式左右两边的符号判断,以及分式函数的定义域和零点位置,得出解的范围。

4. 注意事项•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保持不变;–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发生改变;–在进行平方根运算时,需要注意正负解的区别;–在进行分式运算时,需要考虑分母为0的情况。

5. 总结•解不等式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活用换元法 巧证不等式

活用换元法 巧证不等式

1 3 + 5
等)1 + + 等+ _ + Z等) 古( )
证 明:将条件等式变形为 ( ) :2 一 , + ) ,
≥ 4 6 ×一 = . }×+ + 一 × 2
【 评析】 对于一些分母 较为复杂、变元较多的问题,我们往
往可 以引入一些新 的变量进行代换 ,以简化其结构 ,优化形 式, 使原来较 复杂的 问题化 繁为简 ,变成我们 熟悉的基本 问题 ,体

_



三 角换元 。纵横联 系
1 6y一百 ,
于 是

例 1 实数 ,Y满足等式 一 x +Z2 2 2y y= ,求证 :一 / ≤ 、 而一
+Y ≤ .

分 析 :本题 关键 是 由条件 等式寻找 实数 ,Y之 间的联 系 ,
三 角换 元是 不 错 的 选择 .
【 评析】三角函数蕴含 着丰富的公 式和 性质 ,巧妙地运 用这 些性质可以顺利地解决许多综合 问题.如三角函数中有 以下三个
这 ( cⅡ ) cn6 z} Ⅱ6c 里 : 6 一), +一) = ( 一) 十 ,= ( , +
待证不等式等价于( + ) z ) , ) ( + ) +, z y 。。 + ( 一 + : , (— ( , ( )
现 了化 归 的 思想 .
即 (

V 2
嘉 ,
=cs , on 0 )
解得 =、 cs +、 s 0 Y / i0 / o0 / i , =、 s , n n
所以 +Y =
s =_ 3 i n V -

三、参数换元 。改头换面 例 3 设 口 ,c为—个三角形三边的边长 ,证明 ( b + ,b a— ) 6c6一c +c ( 2( ) 2 c—a a )≥0 .并指出等号成立 的条件. 分析 :待证 不等式对三 角形的 边 a ,c不仅是 正数 ,而 ,b 且还 满足 Ⅱ <b+C ,b<C ,c +a <a+ ,如何利 用这些条件 ,通 b

常见不等式的解法--高考数学【解析版】

常见不等式的解法--高考数学【解析版】

专题04 常见不等式的解法所谓常见不等式是指,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不等式、指数对数不等式、函数不等式等,高考中独立考查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对其他知识的考查中,作为工具进行考查.正是解不等式的这一基础地位,要求务必做到求解快捷、准确.【重点知识回眸】(一)常见不等式的代数解法1、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可考虑将左边视为一个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作出图象,再找出x 轴上方的部分即可——关键点:图象与x 轴的交点2、高次不等式(1)可考虑采用“数轴穿根法”,分为以下步骤:(令关于x 的表达式为()f x ,不等式为()0f x >)①求出()0f x =的根12,,x x ② 在数轴上依次标出根③ 从数轴的右上方开始,从右向左画.如同穿针引线穿过每一个根④ 观察图象,()0f x >⇒ 寻找x 轴上方的部分()0f x <⇒ 寻找x 轴下方的部分(2)高次不等式中的偶次项,由于其非负性在解不等式过程中可以忽略,但是要验证偶次项为零时是否符合不等式3、分式不等式(1)将分母含有x 的表达式称为分式,即为()()f xg x 的形式 (2)分式若成立,则必须满足分母不为零,即()0g x ≠(3)对形如()()0f x g x >的不等式,可根据符号特征得到只需()(),f x g x 同号即可,所以将分式不等式转化为()()()00f xg x g x ⋅>⎧⎪⎨≠⎪⎩ (化商为积),进而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绝对值的属性:非负性(2)式子中含有绝对值,通常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对绝对值内部符号进行分类讨论(常用);二是通过平方(3)若不等式满足以下特点,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变形求解:① ()()f x g x >的解集与()()f x g x >或()()f x g x <-的解集相同② ()()f x g x <的解集与()()()g x f x g x -<<的解集相同(4)对于其它含绝对值的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可用的手段就是先利用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将其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再做处理5、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1a >时,x y > log log (,0)x ya a a a x y x y ⇔>⇔>>01a <<时,x y > log log (,0)x y a a a a x y x y ⇔<⇔<>(2)对于对数的两点补充:① 对数能够成立,要求真数大于0,所以在解对数不等式时首先要考虑真数大于0这个条件,如当1a >时,()()()()()()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② 如何将常数转化为某个底的对数.可活用“1”:因为1log a a =,可作为转换的桥梁6、利用换元法解不等式利用换元法解不等式的步骤通常为:①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换元:观察不等式中是否有相同的结构,则可将相同的结构视为一个整体 ②求出新元的初始范围,并将原不等式转化为新变量的不等式③解出新元的范围④在根据新元的范围解x 的范围(二)构造函数解不等式1、函数单调性的作用:()f x 在[],a b 单调递增,则[]()()121212,,,x x a b x x f x f x ∀∈<⇔<(在单调区间内,单调性是自变量大小关系与函数值大小关系的桥梁)2、假设()f x 在[],a b 上连续且单调递增,()()00,,0x a b f x ∃∈=,则()0,x a x ∈时,()0f x <;()0,x x b ∈时,()0f x > (单调性与零点配合可确定零点左右点的函数值的符号)3、导数运算法则:(1)()()()()()()()'''f x g x fx g x f x g x =+ (2)()()()()()()()'''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4、构造函数解不等式的技巧:(1)此类问题往往条件比较零散,不易寻找入手点.所以处理这类问题要将条件与结论结合着分析.在草稿纸上列出条件能够提供什么,也列出要得出结论需要什么.两者对接通常可以确定入手点(2)在构造函数时要根据条件的特点进行猜想,例如出现轮流求导便猜有可能是具备乘除关系的函数.在构造时多进行试验与项的调整(3)此类问题处理的核心要素是单调性与零点,对称性与图象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构造函数的单调性,猜出函数的零点.那么问题便易于解决了.(三)利用函数性质与图象解不等式:1、轴对称与单调性:此类问题的实质就是自变量与轴距离大小与其函数值大小的等价关系.通常可作草图帮助观察.例如:()f x 的对称轴为1x =,且在()1,+∞但增.则可以作出草图(不比关心单调增的情况是否符合()f x ,不会影响结论),得到:距离1x =越近,点的函数值越小.从而得到函数值与自变量的等价关系2、图象与不等式:如果所解不等式不便于用传统方法解决,通常的处理手段有两种,一类是如前文所说可构造一个函数,利用单调性与零点解不等式;另一类就是将不等式变形为两个函数的大小关系如()()f x g x <,其中()(),f x g x 的图象均可作出.再由()()f x g x <可知()f x 的图象在()g x 图象的下方.按图象找到符合条件的范围即可.【典型考题解析】热点一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典例1】(2022·全国·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1,2,4,11A B x x =-=-≤,则A B =( )A .{1,2}-B .{1,2}C .{1,4}D .{1,4}-【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集合B 后可求A B .【详解】{}|02B x x =≤≤,故{}1,2A B =,故选:B.【典例2】(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2{|340},{4,1,3,5}A x x x B =--<=-,则A B =( )A .{4,1}-B .{1,5}C .{3,5}D .{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A ,之后利用交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A B ,得到结果.【详解】由2340x x --<解得14x -<<,所以{}|14A x x =-<<,又因为{}4,1,3,5B =-,所以{}1,3A B =,故选:D.【典例3】(2017·上海·高考真题)不等式11x x ->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0)-∞【解析】【详解】由题意,不等式11x x ->,得111100x x x->⇒<⇒<,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0)-∞. 【典例4】(2020·江苏·高考真题)设x ∈R ,解不等式2|1|||4x x ++<. 【答案】2(2,)3- 【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定义化为三个方程组,解得结果【详解】1224x x x <-⎧⎨---<⎩或10224x x x -≤≤⎧⎨+-<⎩或0224x x x >⎧⎨++<⎩21x ∴-<<-或10x -≤≤或203x << 所以解集为:2(2,)3- 【典例5】解下列高次不等式:(1)()()()1230x x x --->(2)()()()21230x x x +--< 【答案】(1)()()1,23,+∞;(2)()()1,22,3-. 【解析】(1)解:()()()()123f x x x x =---则()0f x =的根1231,2,3x x x ===作图可得:12x << 或3x >∴不等式的解集为()()1,23,+∞(2)思路:可知()220x -≥,所以只要2x ≠,则()22x -恒正,所以考虑先将恒正恒负的因式去掉,只需解()()13020x x x +-<⎧⎨-≠⎩ ,可得13x -<<且2x ≠∴不等式的解集为()()1,22,3-【名师点睛】在解高次不等式时,穿根前可考虑先将恒正恒负的项去掉,在进行穿根即可.穿根法的原理:它的实质是利用图象帮助判断每个因式符号,进而决定整个式子的符号,图象中的数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为()0f x > 的部分,下方为()0f x <的部分.以例2(1)为例,当3x >时,每一个因式均大于0,从而整个()f x 的符号为正,即在数轴的上方(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不等号方向如何,穿根时一定要从数轴右上方开始的原因,因为此时()f x 的符号一定为正),当经过3x = 时,()3x -由正变负,而其余的式子符号未变,所以()f x 的符号发生一次改变,在图象上的体现就是穿根下来,而后经过下一个根时,()f x 的符号再次发生改变,曲线也就跑到x 轴上方来了.所以图象的“穿根引线”的实质是()f x 在经历每一个根时,式子符号的交替变化.【规律方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要注意观察式子特点,选择更简便的方法2.零点分段法的好处在于,一段范围可将所有的绝对值一次性去掉,缺点在于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对学生书写的规范和分类讨论习惯提出了要求,以及如何整理结果,这些细节部分均要做好,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3.引入函数,通过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观察可得不等式的解.热点二 含参数不等式问题【典例6】(2022·浙江·高考真题)已知,a b ∈R ,若对任意,|||4||25|0x a x b x x ∈-+---≥R ,则( )A .1,3a b ≤≥B .1,3a b ≤≤C .1,3a b ≥≥D .1,3a b ≥≤ 【答案】D【解析】【分析】将问题转换为|||25||4|a x b x x -≥---,再结合画图求解.【详解】由题意有:对任意的x ∈R ,有|||25||4|a x b x x -≥---恒成立.设()||f x a x b =-,()51,2525439,421,4x x g x x x x x x x ⎧-≤⎪⎪⎪=---=-<<⎨⎪-≥⎪⎪⎩,即()f x 的图像恒在()g x 的上方(可重合),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3a ≥,13b ≤≤,或13a ≤<,3143b a ≤≤-≤,故选:D .【典例7】(2020·浙江·高考真题)已知a ,b ∈R 且ab ≠0,对于任意x ≥0 均有(x –a )(x–b )(x–2a–b )≥0,则( )A .a <0B .a >0C .b <0D .b >0【答案】C【解析】【分析】对a 分0a >与0a <两种情况讨论,结合三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因为0ab ≠,所以0a ≠且0b ≠,设()()()(2)f x x a x b x a b =----,则()f x 的零点为123,,2x a x b x a b ===+当0a >时,则23x x <,1>0x ,要使()0f x ≥,必有2a b a +=,且0b <,即=-b a ,且0b <,所以0b <;当0a <时,则23x x >,10x <,要使()0f x ≥,必有0b <.综上一定有0b <.故选:C【典例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解关于x 的不等式()222R ax x ax a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分类讨论a ,求不等式的解集即可.【详解】原不等式变形为()2220ax a x +--≥.①当0a =时,1x ≤-;②当0a ≠时,不等式即为()()210ax x -+≥,当0a >时,x 2a≥或1x ≤-; 由于()221a a a+--=,于是 当20a -<<时,21x a≤≤-; 当2a =-时,1x =-;当2a <-时,21x a-≤≤. 综上,当0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当0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1][,)a-∞-⋃+∞; 当20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1a ⎡⎤-⎢⎥⎣⎦;当2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当2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1,a ⎡⎤-⎢⎥⎣⎦. 【总结提升】关于含参数不等式,其基本处理方法就是“分类讨论”,讨论过程中应注意“不重不漏”.关于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1)当判别式Δ能写成一个式子的平方的形式时,可先求方程的两根,再讨论两根的大小,从而写出解集.(2)三个方面讨论:二次项系数的讨论,根有无的讨论,根大小的讨论.(3)含参数分类讨论问题最后要写综述.热点三 函数不等式问题【典例9】(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设函数()2010x x f x x -⎧≤=⎨>⎩,,,则满足()()12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0+∞,C .()10-,D .()0-∞,【答案】D【解析】【分析】 分析: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图像画出来,从图中可以发现若有()()12f x f x +<成立,一定会有2021x x x <⎧⎨<+⎩,从而求得结果. 详解:将函数()f x 的图像画出来,观察图像可知会有2021x x x <⎧⎨<+⎩,解得0x <,所以满足()()12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0-∞,,故选D .【典例10】(2020·北京·高考真题)已知函数()21x f x x =--,则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 ). A .(1,1)-B .(,1)(1,)-∞-+∞C .(0,1)D .(,0)(1,)-∞⋃+∞ 【答案】D【解析】【分析】作出函数2x y =和1y x =+的图象,观察图象可得结果.【详解】因为()21x f x x =--,所以()0f x >等价于21x 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2x y =和1y x =+的图象如图: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0,1),(1,2),不等式21x x >+的解为0x <或1x >.所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01,-∞⋃+∞. 故选:D.【典例11】(天津·高考真题(理))设函数f (x )=()212log ,0log ,0x xx x >⎧⎪⎨-<⎪⎩若()()f a f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0,1-B .()(),11,-∞-+∞C .()()1,01,-⋃+∞D .()(),10,1-∞-⋃【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a 的范围不确定,故应分0a >和0a <两种情况求解.【详解】当0a >时,0a -<,由()()f a f a >-得212log log a a>,所以22log 0a >,可得:1a >,当0a <时,0a ->,由()()f a f a >-得()()122log log a a ->-,所以()22log 0a -<,即01a <-<,即10a -<<,综上可知:10a -<<或1a >.故选:C【典例12】(2020·海南·高考真题)若定义在R 的奇函数f (x )在(,0)-∞单调递减,且f (2)=0,则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3,-+∞B .3,1][,[01]--C .[1,0][1,)-⋃+∞D .[1,0][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得到函数()f x 在相应区间上的符号,再根据两个数的乘积大于等于零,分类转化为对应自变量不等式,最后求并集得结果.【详解】因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且(2)0f =,所以()f x 在(0,)+∞上也是单调递减,且(2)0f -=,(0)0f =,所以当(,2)(0,2)x ∈-∞-⋃时,()0f x >,当(2,0)(2,)x ∈-+∞时,()0f x <,所以由(10)xf x -≥可得: 0210x x <⎧⎨-≤-≤⎩或0012x x >⎧⎨≤-≤⎩或0x = 解得10x -≤≤或13x ≤≤,所以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1,3]-⋃,故选:D.【典例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函数()f x '是奇函数()f x (x ∈R )的导函数,f (﹣1)=0,当x >0时,()()0xf x f x '->,则使得f (x )>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0)B .(0,1)∪(1,+∞)C .(﹣∞,﹣1)∪(0,1)D .(﹣1,0)∪(1,+∞)【答案】D【解析】【分析】构造函数()()f x g x x =,求导结合题意可得()()f x g x x =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结合()10g -=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设()()f x g x x=,则()()()2xf x f x g x x '-'= ∵当x >0时,有()()0xf x f x '->,∴当x >0时,()0g x '>,∴函数()()f x g x x=在(0,+∞)上为增函数, ∵函数f (x )是奇函数,∴g (﹣x )=g (x ),∴函数g (x )为定义域上的偶函数,g (x )在(﹣∞,0)上递减,由f (﹣1)=0得,g (﹣1)=0,∵不等式f (x )>0⇔x •g (x )>0,∴()()01x g x g >⎧⎨>⎩或()()01x g x g <⎧⎨<-⎩, 即有x >1或﹣1<x <0,∴使得f (x )>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1,+∞),故选:D .【总结提升】关于函数不等式问题,处理方法往往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2)借助于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法).(3)涉及抽象函数、导数问题,利用构造辅助函数法,构造函数时往往从两方面着手:①根据导函数的“形状”变换不等式“形状”;②若是选择题,可根据选项的共性归纳构造恰当的函数.【精选精练】一、单选题1.(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2{|340},{4,1,3,5}A x x x B =--<=-,则A B =( )A .{4,1}-B .{1,5}C .{3,5}D .{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A ,之后利用交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A B ,得到结果.【详解】由2340x x --<解得14x -<<,所以{}|14A x x =-<<,又因为{}4,1,3,5B =-,所以{}1,3A B =,故选:D.2.(2021·湖南·高考真题)不等式|21|3x -<的解集是( )A .{}2x x <B .{}1x x >-C .{}12x x -<<D .{1x x <-或}2x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去绝对值即可求解.【详解】由|21|3x -<可得:3213x -<-<,解得:12x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x x -<<,故选:C.3.(2021·广东·潮阳一中明光学校高三阶段练习)设集合{}11A x x =-≤≤,{}2log 1B x x =<,则A B =( )A .{}11x x -<≤B .{}11x x -<<C .{}01x x <≤D .{}01x x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域以及对数函数不等式求解集合B ,再进行交集运算即可.【详解】 由题意得,{}{}2log 102B x x x x =<=<<,所以{}|01A B x x ⋂=<≤,故选:C.4.(2022·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集合{}230A x x x =-<,{}|33x B x =≥,则A B =( ) A .10,2⎛⎫⎪⎝⎭ B .1,32⎡⎫⎪⎢⎣⎭ C .(2 D .()1,3【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集合A 、B ,再由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 集合{}{}23003A x x x x x =-<=<<,{}1332x B x x x ⎧⎫==≥⎨⎬⎩⎭, 则132A B x x ⎧⎫⋂=≤<⎨⎬⎩⎭.故选:B.5.(天津·高考真题(理))设x ∈R ,则“21x -<”是“220x x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求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根据解集的包含关系即可判断充分、必要关系.【详解】 由21x -<,可得13x <<,即x ∈(1,3);由22(1)(2)0x x x x +-=-+>,可得2x <-或1x >,即x ∈(,2)(1,)-∞-+∞;∴(1,3)是(,2)(1,)-∞-+∞的真子集,故“21x -<”是“220x x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f (x )=x 2+ax +b (a ,b ∈R )的值域为[0,+∞),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c 的解集为(m ,m +6),则实数c 的值为( )A .4B .3C .9D .9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值域求出a 与b 的关系,然后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可得()f x c =的两个根为,6m m +,最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等式,解之即可.【详解】∵函数f (x )=x 2+ax +b (a ,b ∈R )的值域为[0,+∞),∴f (x )=x 2+ax +b =0只有一个根,即Δ=a 2﹣4b =0则b 24a =, 不等式f (x )<c 的解集为(m ,m +6),即为x 2+ax 24a +<c 解集为(m ,m +6), 则x 2+ax 24a +-c =0的两个根为m ,m +6 ∴|m +6﹣m |22444a a c c ⎛⎫=-- ⎪⎝⎭6 解得c =9故选:C .7.(2022·吉林·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已知函数()y f x =是奇函数,当0x >时,()22x f x =-,则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 )A .()()1,00,1-B .()()1,01,-⋃+∞C .()(),10,1-∞-⋃D .()(),11,-∞-⋃+∞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为奇函数求出当0x <时,函数()f x 的函数解析式,再分0x <和0x >两种情况讨论,结合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解:因为函数()y f x =是奇函数,所以()()f x f x -=-,且()00f =当0x <时,则0x ->,则()()22x f x f x --=-=-,所以当0x <时,()22x f x -=-+,则()0220x x f x >⎧⎨=->⎩,解得1x >,()0220x x f x -<⎧⎨=-+>⎩,解得10x -<<,所以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1,01,-⋃+∞.故选:B.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33,0()e 1,0x x x f x x --+<⎧=⎨+≥⎩,则不等式()(31)<-f a f a 的解集为()A .10,2⎛⎫⎪⎝⎭ B .1,02⎛⎫- ⎪⎝⎭C .1,2⎛⎫-∞ ⎪⎝⎭ D .1,2⎛⎫-∞- ⎪⎝⎭【答案】C【解析】【分析】由函数解析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单调性将函数不等式转化为自变量的不等式,解得即可;【详解】解:因为33,0()e 1,0x x x f x x --+<⎧=⎨+≥⎩,当0x <时()33f x x =-+函数单调递减,且()3033f x >-⨯+=,当0x ≥时()e 1x f x -=+函数单调递减,且()00e 123f =+=<,所以函数()f x 在(,)-∞+∞上是单调递减,所以不等式()(31)<-f a f a 等价于31a a >-,解得12a <.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1,2⎛⎫-∞ ⎪⎝⎭; 故选:C9.(2020·海南·高考真题)若定义在R 的奇函数f (x )在(,0)-∞单调递减,且f (2)=0,则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3,-+∞B .3,1][,[01]--C .[1,0][1,)-⋃+∞D .[1,0][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得到函数()f x 在相应区间上的符号,再根据两个数的乘积大于等于零,分类转化为对应自变量不等式,最后求并集得结果.【详解】因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且(2)0f =,所以()f x 在(0,)+∞上也是单调递减,且(2)0f -=,(0)0f =,所以当(,2)(0,2)x ∈-∞-⋃时,()0f x >,当(2,0)(2,)x ∈-+∞时,()0f x <,所以由(10)xf x -≥可得: 0210x x <⎧⎨-≤-≤⎩或0012x x >⎧⎨≤-≤⎩或0x = 解得10x -≤≤或13x ≤≤,所以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1,3]-⋃,故选:D.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满足()()110,2ln 2xf x f '+=>,则不等式)(e 0x f x +> 的解集为( ) A .(02ln2),B .(0,ln2)C .(ln21),D .(ln2)+∞, 【答案】D【解析】【分析】构造新函数()()ln ,(0)g x f x x x =+>,利用导数说明其单调性,将)(e 0x f x +>变形为)>(e (2)x g g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解.【详解】令()()ln ,(0)g x f x x x =+> , 则()11()()xf x g x f x x x'+''=+=,由于()10xf x '+>, 故()0g x '>,故()g x 在(0)+∞,单调递增, 而1(2)(2)ln2ln ln 202g f =+=+= , 由)(e 0x f x +>,得)>(e (2)x g g ,∴e 2x > ,即ln2x > ,∴不等式)(e 0x f x +>的解集为(ln2)+∞,, 故选:D .二、填空题1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不等式组230,340.x 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 【答案】()4,+∞【解析】【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取交集即可.【详解】原不等式组化简为3034(4)(1)041x x x x x x x ->>⎧⎧⇒⇒>⎨⎨-+>><-⎩⎩或 故答案为:()4,+∞.12.(2019·浙江·高考真题)已知a R ∈,函数3()f x ax x =-,若存在t R ∈,使得2|(2)()|3f t f t +-≤,则实数a 的最大值是____. 【答案】max 43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含参绝对值不等式、函数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属于能力型考题.从研究()2(2)()23642f t f t a t t +-=++-入手,令2364[1,)m t t =++∈+∞,从而使问题加以转化,通过绘制函数图象,观察得解.【详解】使得()222(2)()2(2)(2)2234{}2]6f t f t a t t t t a t t +-=•[++++-=++-,使得令2364[1,)m t t =++∈+∞,则原不等式转化为存在11,|1|3m am ≥-≤, 由折线函数,如图只需11133a -≤-≤,即2433a ≤≤,即a 的最大值是43【点睛】对于函数不等式问题,需充分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若函数f (x )=ln x +e x -sin x ,则不等式f (x -1)≤f (1)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先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其单调性解不等式.【详解】解:f (x )的定义域为(0,+∞),∴()1f x x'=+e x -cos x . ∵x >0,∴e x >1,∴()f x '>0,∴f (x )在(0,+∞)上单调递增,又f (x -1)≤f (1),∴0<x -1≤1,即1<x ≤2,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故答案为:(1,2]三、双空题14.(2019·北京·高考真题(理))李明自主创业,在网上经营一家水果店,销售的水果中有草莓、京白梨、西瓜、桃,价格依次为60元/盒、65元/盒、80元/盒、90元/盒.为增加销量,李明对这四种水果进行促销:一次购买水果的总价达到120元,顾客就少付x 元.每笔订单顾客网上支付成功后,李明会得到支付款的80%.①当x =10时,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1盒,需要支付__________元;②在促销活动中,为保证李明每笔订单得到的金额均不低于促销前总价的七折,则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 130. 15.【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顾客需要支付的费用,然后分类讨论,将原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可得x 的最大值.【详解】(1)10x =,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一盒,需要支付()608010130+-=元.(2)设顾客一次购买水果的促销前总价为y 元,120y <元时,李明得到的金额为80%y ⨯,符合要求.120y ≥元时,有()80%70%y x y -⨯≥⨯恒成立,即()87,8y y x y x -≥≤,即min158y x ⎛⎫≤= ⎪⎝⎭元. 所以x 的最大值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式子变形与运算求解能力,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身边的数学,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1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f (x )111()12x x x x -≤⎧⎪=⎨⎪⎩,,>,则()()2f f =__,不等式()()32f x f -<的解集为__.【答案】12## 0.5 {x |x 72<或x >5} 【解析】【分析】第一空先求出()2f 的值,再求()()2f f 的值;第二空将3x -分为大于1或小于等于1两种情况讨论,分别解出不等式,写出解集即可.【详解】解:f (2)211122-⎛⎫== ⎪⎝⎭,1122f ⎛⎫= ⎪⎝⎭, ∴()()122f f =, 当x ﹣3>1时,即x >4时,311122x --⎛⎫ ⎪⎝⎭<,解得x >5, 当x ﹣3≤1时,即x ≤4时,x ﹣312<,解得x 72<, 综上所述不等式f (x ﹣3)<f (2)的解集为752x x x ⎧⎫⎨⎬⎩⎭或 故答案为:12,752x x x ⎧⎫⎨⎬⎩⎭或. 四、解答题16.(2020·山东·高考真题)已知函数()225,02,0x x f x x x x -≥⎧=⎨+<⎩. (1)求()1f f ⎡⎤⎣⎦的值;(2)求()13f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3;(2)35a -<<.【解析】【分析】(1)根据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代入计算即可;(2)先判断1a -的取值范围,再代入分段函数解析式,得到()13f a -<的具体不等式写法,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解:(1)因为10>,所以()12153f =⨯-=-,因为30-<,所以()()()()2133233f f f =-=-+⨯⎤⎦-⎣=⎡.(2)因为10a -≥, 则()1215f a a -=--, 因为()13f a -<,所以2153a --<, 即14a -<,解得35a -<<.17.(2021·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函数()3f x x a x =-++.(1)当1a =时,求不等式()6f x ≥的解集;(2)若()f x a >-,求a 的取值范围.【答案】(1)(][),42,-∞-+∞.(2)3,2⎛⎫-+∞ ⎪⎝⎭. 【解析】【分析】(1)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得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绝对值不等式化简()f x a >-,由此求得a 的取值范围.【详解】(1)[方法一]: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法当1a =时,()13f x x x =-++,13x x -++表示数轴上的点到1和3-的距离之和,则()6f x ≥表示数轴上的点到1和3-的距离之和不小于6, 当4x =-或2x =时所对应的数轴上的点到13-,所对应的点距离之和等于6, ∴数轴上到13-,所对应的点距离之和等于大于等于6得到所对应的坐标的范围是4x ≤-或2x ≥, 所以()6f x ≥的解集为(][),42,-∞-+∞.[方法二]【最优解】:零点分段求解法当1a =时,()|1||3|f x x x =-++.当3x ≤-时,(1)(3)6-+--≥x x ,解得4x ≤-;当31x -<<时,(1)(3)6-++≥x x ,无解;当1≥x 时,(1)(3)6-++≥x x ,解得2x ≥.综上,|1||3|6-++≥x x 的解集为(,4][2,)-∞-+∞.(2)[方法一]: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法求最小值依题意()f x a >-,即3a x a x -+>-+恒成立,333x a x x a a x -++-+=≥++,当且仅当()()30a x x -+≥时取等号,()3min f x a ∴=+, 故3a a +>-,所以3a a +>-或3a a +<, 解得32a >-.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3,2⎛⎫-+∞ ⎪⎝⎭. [方法二]【最优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法求最小值由||x a -是数轴上数x 表示的点到数a 表示的点的距离,得()|||3||3|f x x a x a =-++≥+,故|3|a a +>-,下同解法一.[方法三]:分类讨论+分段函数法当3a ≤-时,23,,()3,3,23,3,x a x a f x a a x x a x -+-<⎧⎪=--≤≤-⎨⎪-+>-⎩则min [()]3=--f x a ,此时3-->-a a ,无解.当3a >-时,23,3,()3,3,23,,x a x f x a x a x a x a -+-<-⎧⎪=+-≤≤⎨⎪-+>⎩则min [()]3=+f x a ,此时,由3a a +>-得,32a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32a >-. [方法四]:函数图象法解不等式由方法一求得()min 3f x a =+后,构造两个函数|3|=+y a 和y a =-,即3,3,3,3a a y a a --<-⎧=⎨+≥-⎩和y a =-, 如图,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且仅有一个交点33,22⎛⎫- ⎪⎝⎭M , 由图易知|3|a a +>-,则32a >-.【整体点评】(1)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有几何意义法,零点分段法.方法一采用几何意义方法,适用于绝对值部分的系数为1的情况,方法二使用零点分段求解法,适用于更广泛的情况,为最优解;(2)方法一,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求得()3min f x a =+,利用不等式恒成立的意义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意义转化求解;方法二与方法一不同的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得()f x 的最小值,最有简洁快速,为最优解法方法三利用零点分区间转化为分段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求()f x 最小值,要注意函数()f x 中的各绝对值的零点的大小关系,采用分类讨论方法,使用与更广泛的情况;方法四与方法一的不同在于得到函数()f x 的最小值后,构造关于a 的函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关于a 的不等式.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2f x x ax =++,R a ∈.(1)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1,2],求不等式2()1f x x -的解集;(2)若对于任意的[1x ∈-,1],不等式()2(1)4f x a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已知2()(2)1g x ax a x =+++,若方程()()f x g x =在1(,3]2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12,)∞+ (2)13a ≤ (3)[0,1).【解析】【分析】(1)根据不等式的解集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求出a ,然后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2)问题转化为222x a x --在[1x ∈-,1]恒成立,令22()2x h x x -=-,[1x ∈-,1],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a 的范围即可;(3)利用参数分离法进行转化求解即可.(1)解: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1,2],即1,2是方程220x ax ++=的两个根,则123a +=-=,即3a =-,则2()32f x x x =-+,由2()1f x x -得,22321x x x -+-即22310x x -+得(21)(1)0x x --,得1x 或12x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1][12,)∞+. (2)解:不等式()2(1)4f x a x -+恒成立,即222x a x --在[1x ∈-,1]恒成立,令22()2x h x x -=-,[1x ∈-,1],则2242()(2)x x h x x -+'=-,令()0h x '=,解得:22x =,故()h x 在[1-,22)递增,在(221]递减,故()min h x h =(1)或1()h -,而h (1)1=,1(1)3h -=,故13a . (3)解:由()()f x g x =得22(2)12ax a x x ax +++=++,2(1)210a x x ∴-+-=,即2(1)12a x x -=-,若方程()()f x g x =在1(2,3]有解,等价为2212121x a x x x --==-有解,设22121()(1)1h x x x x =-=--,1(2x ∈,3],∴11[3x ∈,2),即1()0h x -<,即110a --<,则01a <,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

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

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

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是一种在解决数学不等式问题中常用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进行变量替换,将原始的不等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一、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的原理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的原理是基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对于一个不等式,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并进行恰当的变量替换,使得不等式的形式更加简单。

常用的变量替换方式包括代入法、换元法等。

其中,代入法是将一个常数或者一个表达式代入到不等式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不等式。

二、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的应用方法1. 代入法:代入法是通过将一个常数代入到不等式中来简化问题。

假设我们需要解决一个不等式2x+1≥5,可以将常数4代入到不等式中,得到2×4+1≥5,然后计算出结果为9≥5。

因此,原始不等式的解为x≥2。

2. 换元法:换元法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变量来进行代换,从而简化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x^2 - 4x + 3 > 0,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新的变量y = x - 2,将原始不等式转化为y^2 - 1 > 0,进一步化简为(y - 1)(y + 1) > 0。

根据乘积大于0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y > 1 或 y < -1,再将y代换回原来的变量x,得到x > 3 或x < 1,即为原始不等式的解。

三、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基本不等式常数代换法的应用,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需要解决不等式2x^2 + 5x + 3 > 0。

1. 代入法:我们可以尝试将一些常数代入到不等式中,从而简化问题。

例如,将x = 1代入到不等式中,得到2×1^2 + 5×1 + 3 = 10 > 0。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所有的x,不等式都成立。

2. 换元法: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新的变量y = x + 1,将原始不等式转化为2(y - 1)^2 + 5(y - 1) + 3 > 0,进一步化简为2y^2 + y - 2 > 0。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作者:王炜来源:《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2018年第03期[摘要] 《二十六个优美不等式》(安振平)提出了26个优美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引领不等式证明》(程汉波、杨春波)给出了第23个优美不等式的证明,并做了引申性探究. 文章将给出第23个优美不等式的另外一种证法,并给予推广.[关键词] 优美不等式;证明;推广《二十六个优美不等式》(安振平)提出了26个优美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引领不等式证明》(程汉波、杨春波)给出了第23个优美不等式的证明,并做了引申性探究,下面本文将给出第23个优美不等式的另外一种证法,并给予推广.问题(第23个优美不等式)在△ABC中,求证:++≥证明:设?摇++=s,则=,=,=,其中bi>0(i=1,2,3),所以1-sinAsinB=,1-sinBsinC=,1-sinCsinA=,3-(sinA·sinB+sinBsinC+sinCsinA)=.在△ABC中,有sinAsinB+sinBsinC+sinCsinA=,其中p,R,r分别为△ABC的半周长、外接圆的半径、内切圆的半径.由熟知不等式知p2≤R2,R≥2r,所以sinAsinB+sinBsinC+sinCsinA≤=,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所以3-(sinAsinB+sinBsinC+sinCsinA)≥,所以s3≥(1).要使不等式(1)对bi>0(i=1,2,3)恒成立,必须有s3≥max·.又由幂平均不等式知≥,所以≤9,所以s3≥×9,即s≥,故++≥.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推广:在△ABC中,n∈N*,求证:++≥·,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证明:设s=++(n∈N+),则=,=,=,其中bi>0(i=1,2,3).所以1-sinAsinB=,1-sinBsinC=,1-sinCsinA=,所以3-(sinAsinB+sinBsinC+sinCsinA)=.在△ABC中,有sinAsinB+sinBsinC+sinCsinA=,其中p,R,r分别是△ABC的半周长、外接圆的半径、内切圆的半径,由熟知不等式知p2≤R2,R≥2r,所以sinAsinB+sinBsinC+sinCsinA≤=,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所以3-(sinAsinB+sinBsinC+sinCsinA)≥,所以sn≥·(2).要使不等式(2)对于bi>0(i=1,2,3),n∈N+恒成立,必须有sn≥max·.又由幂平均不等式知≥,所以≤3n-1,所以sn≥×3n-1,即s≥,故++≥,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在《“柯西不等式”引领不等式证明》中,提出问题5:在△ABC中,设n∈N+且n≥4,求证:∑>2,其中∑表示循环和.其实比问题5更强命题是:在△ABC中,设n∈N+且n≥4,求证:∑≥>2.事实上,当n=1时,在△ABC中,求证:∑(1-sinAsinB)≥;当n=2时,在△ABC中,求证:∑≥;当n≥4时,在△ABC中,求证:∑≥;当n=3时,在△ABC中,n∈N+,求证:Σ≥>2.因为>2×2n-2>2n>2n>4. 因为n≥4,≥=>4,故原不等式成立.。

基本不等式运用中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基本不等式运用中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基本不等式运用方法专题类型一:【函数法】1、则2y =的最小值为2、则2y =的最小值为3、xx y 22sin 2sin +=的最小值为类型二:【换元法】1、若14<<-x ,则22222-+-x x x 有最_____值______2、已知0>>y x ,且1=xy ,则yx y x -+22的最小值为3、若,,0a b c >且222412a ab ac bc +++=,则a b c ++的最小值是4、若a ,b ,c >0且a (a +b +c )+bc =4-23, 则2a +b +c 的最小值为类型三:【换双元法】1、若+∈R y x ,,且12=+y x ,yx -+-1111的最小值为2、若+∈R b a ,,且3=+b a ,则b a +++11的最大值是3、若+∈R y x ,,且1=+y x ,2121+++y x 的最大值为4、已知a ≥0,b ≥0,a +b =1,则21+a +21+b 的范围是________类型四:【拆项凑项搭配法】1、当x >1时,不等式x +1x -1≥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函数)711(log 21+++=x x y (x > -1)的最大值是3、(2010年四川)设0a b c >>>,则221121025()a ac c ab a a b ++-+-的最小值是类型五:【等量替换构造基本型】 1、已知0,0>>y x ,且1=+y x ,则yx 94+的最小值为2、设x ,y 都是正数,且1x +2y =3,则2x +y 的最小值为3、已知x >0,y >0,x +2y +2xy=8,则x +2y 的最小值是4、已知c b a ,,都是正数,且,12=++c b a 则cb a 111++的最小值是5、若x ,y ∈R +,且2x +8y -xy =0,则x +y 的最小值为6、若正数x ,y 满足x +3y =5xy ,则3x +4y 的最小值是7、函数y =a 1-x (a >0,a ≠1)的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mx +ny -1=0(mn >0)上,则1m +1n 的最小值为_______8、已知函数)1,0(,1)2(log ≠>+-=a a x y a 的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1-=+ny mx 上,其中0>mn ,则nm 13+的最大值为9、若直线20(0,0)ax by a b -+=>>和函数log (2)2(0c y x c =++>且1)c ≠的图象恒过同一个定点,则的最小值为10、已知两个正变量m yx y x y x ≥+=+41,4,则使不等式满足恒成立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类型六:【分离变量法】1、若不等式()y x a xy x +≤+22对一切正数y x ,恒成立,则正数a 的最小值为2、若,,x y R +∈a 的最小值是3、若不等式210x ax ++≥对一切102x ⎛⎤∈ ⎥⎝⎦,成立,则a 的最小值为4、已知不等式()2418a b m m ++>-对任意正数,a b 都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类型七:【放缩法】1、若正实数x ,y 满足26xy x y =++ ,则xy 的最小值是2、若正数a ,b 满足ab =a +b +3,则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3、设0>>b a ,)(162b a b a -+的最小值是4、已知:a >b >0,求2223196bab b a b a -+-的最小值是类型八:【代入消元法】1、已知x ,y ,z ∈(0,+∞),且满足x -2y +3z =0,则y 2xz 的最小值为2、设正实数x ,y ,z 满足x 2-3xy +4y 2-z =0,则当xy z 取得最大值时,212x y z+-的最大值为第1节 基本不等式运用方法专题(课后作业)1、【函数法】若),0(,+∞∈y x ,且1=+y x ,xyxy 1+的最小值为 2、【换元法】已知两正数x,y 满足x+y =1,则z =11()()x y xy++的最小值为3、【换双元法】若正数a ,b 满足1a b +=,则11a ba b +++的最大值是 .3、【拆项凑项搭配法】 设2a > b > 0,则22224114b a b a -++的最小值是 4、【等量替换构造基本型】 若实数x,y 满足11122=+yx ,则222y x +的取值范围是 5、【等量替换构造基本型】已知函数)10(3)(1≠>-=+a a a x f x 且的反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A ,点A 在直线01=++ny mx 上,若0,0>>n m ,则nm 21+的最小值为 6、【等量替换构造基本型】若直线)0,0(022>>=+-b a by ax 被圆014222=+-++y x y x 截得的弦长为4,则14a b+的最小值是7、【分离变量法】若不等式x +≤a (x+y ) 对一切正数x 、y 恒成立,则正数a 的最小值为8、【分离变量法】对一切实数x ,不等式x 2+a |x |+1≥0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0、【放缩法】 已知x >y >0,求24()x y x y +-的最小值是基本不等式运用方法专题(参考答案)类型一:【函数法】1、则2y =的最小值为 223【方法】相关函数图象性质 2、则2y =的最小值为 223 3、xx y 22sin 2sin +=的最小值为 3类型二:【换元法】1、若14<<-x ,则22222-+-x x x 有最___大__值______1-2、已知0>>y x ,且1=xy ,则yx y x -+22的最小值为 22【解】一元化思想3、若,,0a b c >且222412a ab ac bc +++=,则a b c ++的最小值是4、若a ,b ,c >0且a (a +b +c )+bc =4-23, 则2a +b +c 的最小值为 23-2类型三:【换双元法】1、若+∈R y x ,,且12=+y x ,yx -+-1111的最小值为 23+【解】令x m -=1, y n -=1, 则22=+y m223)11)(2(21111111+≥++=+=-+-n m n m n m y x当且仅当ab =1,a (a -b )=1时等号成立,如取a ,b =2满足条件。

应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常用方法分析

应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常用方法分析

课程篇应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常用方法分析孙天贶(湖南省平江县一中高467班)在高中数学中,基本不等式作为重点知识内容,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而为实现对基本不等式知识的有效掌握奠定了基础,同时,实现对这一知识点的有效掌握,也是学好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

通常而言,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常用方法为:“1”的代换法、换元法、适当拼凑组合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元法以及多次应用不等式法。

一、“1”的代换法例题1:若点A (1,1)在直线mx+ny-2=0上,其中,m ,n >0,1m +1n的最小值为()解析:从本题的题意中,存在m+n -2=0,即m+n 2=1,则=1m+1n =(1m +1n )·m+n 2=12(2+m n +n m )≥12(2+2m n ·n m √)=2,当m=n =1时等号成立,所以1m +1n的最小值为2。

评析:基于“1”的巧妙利用下,则是以1乘以任何数,相应值都不会发生改变的性质,通过整体代换的方式,将代数式化成齐次式,进而促使在应用不等式的过程中,两数相乘具备定值,此种方式还能够用来求1m 2+1n2的最小值。

二、换元法的运用例题2:已知x ,y ∈R +,且x+y +1x +1y =5,则x+y 的最大值为()A.3B.72C.4D.92解析:设t=x+y >0,则有已知5-(x+y )=x+y xy ≥(x+yx+y 2)=4x+y,即5-t ≥4t ,整理得t 2-5t +4≤0,解得1≤t ≤4,因此,x+y ≤4,当x=y =2时等号成立,因此答案为C 。

评析:在这一题目中,涉及了x+y 与xy ,借助基本不等式,可将xy 沟通到目标式x+y ,通过换元法的运用进行换元,再以解不等式的方式,将x+y 的取值范围求出。

同样,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求出xy 的最大值为4。

事实上,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采用换元法的目的是将问题简单化,进而促使不会的问题转变为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

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

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

㊀㊀解题技巧与方法㊀㊀132㊀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Һ孙㊀宇㊀(宜兴硕博教育,江苏㊀宜兴㊀214200)㊀㊀ʌ摘要ɔ 换元法 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其在不等式中的应用是最为典型的,也是最巧妙㊁最广泛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这类题的题干特别简单,因此解题思路反而打不开,不容易动笔求解.ʌ关键词ɔ换元法;不等式;思想方法一㊁对换元法的理解换元法 ,简单地说就是对题干中的未知元进行更换,从而使得代数式更加简单或者变换成我们熟知的一种形式(其中还可能会涉及消元法的使用).一般情况下,对于换元法的使用有两种类别:一种是将多项式进行换元(换元后,代数式中含有一个未知元或两个未知元);另一种是将函数进行换元(换元后,函数中只含有一个未知元).在换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未知元的取值范围.在使用换元法后,一般代数式的形式就会更加简单㊁明了,就会变成 基本不等式 ( 勾函数 形式)或者 二次函数 形式.在不等式的证明中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蕴含着高度的概括性㊁层次性㊁广泛性等,其中换元法最能显示出其强大的作用.二㊁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例1㊀若a>0,b>0,且12a+b+1b+1=1,则a+2b的最小值为.分析理解㊀题中的已知条件较为复杂,而求解的代数式很简洁,是一个多项式.对于这一类题型,看到已知条件中的 =1 ,基本都能够想到这一题和 1 的代换有关.由于题设的条件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二元换元法,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设m=2a+b,n=b+1,{从而将a,b进行换元,题设的条件就变成了1m+1n=1,求解的代数式就变成了a+2b=12(m+3n)-32,这样进行一个二元变换,我们求解时就能够一目了然了.当然,这一题还可以将12a+b+1b+1=1进行通分消元,得到a=b-b2+12b,代入原式,我们发现a+2b=3b2+b+12b,这样原式就变成了非齐次分式的形式,我们可以进行常规操作:分离常数,变成基本不等式( 勾函数 )形式求解.例2㊀已知正实数x,y满足xy+2x+y=4,则x+y的最小值为.分析理解㊀和例1相比较,这一题的题设条件更加明了,可以直接进行消元,由已知得y=4-2xx+1,代入原式可以得到x+y=(x+1)+6x+1-3.实际上,上述过程也是将原式变成了非齐次分式的形式,然后分离常数,最终变成了基本不等式( 勾函数 )形式(将x+1看作整体,相当于进行了换元:令t=x+1,t>1)求解.例3㊀设实数x,y满足x24-y2=1,则3x2-2xy的最小值是.分析理解㊀和例1㊁例2相比较,这一题的题设条件比较明了,但是问题较为复杂.我们将其进行 1 的变换,3x2-2xy1=3x2-2xyx24-y2,发现原式变成了一个齐次式分式,我们马上可以想到下一步应该进行 二元变量一元化 ,分子㊁分母同时除以x2,则原式=3-2yx14-yx()2,令k=yxɪ-12,12(),则原式=4(3-2k)1-4k2,此时原式再次转化为非齐次分式的形式,我们再进行一次换元,令t=3-2kɪ(2,4),这样一步一步地进行换元,问题就会一步步简化,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形式,从而求得结果.当然,这道题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换元,观察到题设条件x24-y2=1=x2-y()x2+y(),可以令x2+y=t,则x2-y=1t,从而x=t+1t,y=12t-1t(),ìîíïïïï则原式3x2-2xy=6+2t2+4t2,这样可以更加迅速地求得结果.例4㊀已知a,bɪR,a+b=4,则1a2+1+1b2+1的最大值为.分析理解㊀我们注意到题目条件和问题均为对称形式,如果直接进行消元,会破坏其对称性,为此,我们用均值换元法来处理.令a=2+t,b=2-t,则f(t)=1t2+4t+5+1t2-4t+5=2(t2+5)(t2+5)2-16t2,令u=t2+5ȡ5,则g(u)=2uu2-16u+80=2u+80u-16,此时代数式被转化成了 勾函数 模型,运用基本不等式就可以求出最终的结果.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道题目,实际上观察到代数式的 对称性 是很重要的,而且均值换元不会破坏原式的对称性,且有效地进行了消元,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加轻松㊁准确地得到答案.这一类 均值换元法 在不等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㊀㊀㊀解题技巧与方法133㊀㊀方法要求已知条件及所求的代数式为变量的 对称式 ,这样通过均值消元法可以很好地保持原来的 对称性 ,从而方便求解.对例题进行推广.命题:已知a>0,b>0,且a+b=t,求S=1a2+1+1b2+1的最大值.观察到命题的对称性结构,可以令a=t2+m,b=t2-m,则f(m)=1a2+1+1b2+1=2m2+t24+1()m2+t24+1()2-t2m2.令u=m2+t24+1ȡt24+1,则m2=u-t24+1(),从而f(m)=2uu2-t2u-t24+1()[]=2uu2-t2u+t24+1()t2=2u+t24+1()t2u-t2ɤ22t2t24+1()-t2.等号在u=t24+1㊃t时取得,为此,需要满足t24+1㊃tȡt24+1,即tȡ233,否则等号不成立;当0<t<233时只能用单调性求解,函数g(u)=u+t24+1()t2u为 勾函数 ,所以u取最小值时f(m)取得最大值,即m=0,a=b=t2.(1)若0<t<233,则当a=b=t2时,S取得最大值Smax=8t2+4;(2)若tȡ233,则当a,b为方程x2-tx+t2+22-(t2+2)24-1=0的两个正实根时,S取得最大值Smax=22(t2+2)24-1-t2.例5㊀若正实数x,y满足(2xy-1)2=(5y+2)(y-2),则x+12y的最大值为.分析理解㊀对于二元最值问题,我们常用换元法来进行消元,把它转化为常见的形式.对于本题,观察到题设条件和结论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换元㊁消元,从而得到最终结果.方法一㊀由题设可知,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2,得2x-1y()2=5+2y()1-2y(),则x=5+2y()1-2y()+1y2,所以x+12y=125+2y()1-2y()+1y=-1y+1()2+94+1y+1()-1ɤ2-1y+1()2+94+1y+1()2[]-1=322-1,当且仅当-1y+1()2+94=1y+1,即y=432-4>2时等号成立,所以x+12yɤ322-1.方法二㊀由题设条件及方法一可知2x-1y()2=5+2y()1-2y(),即2x-1y()2=9-2y+2()2,则2x-1y()2+2y+2()2=9,所以9=2x-1y()2+2y+2()2ȡ122x-1y()+2y+2()[]2,从而x+12yɤ322-1.注意到方法一很巧妙地利用了题设条件的特殊性,即等式右侧是只关于y的代数式,从而把x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进一步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化简,将1y+1看作整体(本质上就是换元),进行不等式方面的运算.方法二在方法一的思路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不等式方面的常用变换,所以一定要熟练运用不等式链:abɤa+b2ɤa2+b22(a,b>0)和abɤa+b2()2ɤa2+b22(a,bɪR).方法三㊀由题设条件,结合所求问题,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y)2可得x-12y()2=52+1y()12-1y(),所以12-1y(),x-12y(),52+1y()成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q>1),将x,1y用q表示,则x+12y=3(q-1)q2+1+12,此时代数式转化为一元非齐次的形式,令t=q-1>0,则原式=3t+2t+2+12ɤ322-1,当且仅当t=2t,即t=2时取等号.这一方法特别巧妙地利用题设关系构造出等比数列,利用公比进行统一换元㊁消元,从而简化了做题过程,提高了结果的准确率.我们综合分析三种方法的求解过程可知,解题方法的选择需要对题设条件㊁所求问题等进行综合观察,这对学生求解代数不等式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理解方法,并能对不等式中重要的公式融会贯通,利用换元法进行消元,从而将二元最值问题转化为一元最值问题进行求解.三㊁综合分析通过以上几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换元法在整个不等式问题的求解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般性的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就是 化繁为简 .在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思考,探究题设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到解题的思路.换元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解题方法,而且如何换元是不等式题目的难点和突破点.ʌ参考文献ɔ[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ax2+bx+c>0 或 ax2+bx+c<0
(2)求⊿,解方程,画图象; (3)根据图象写出解集
序轴标根法
看谁更快,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x2 0 ⑴ 2x 5
5 x 2 x 2
3x 2 ≥0 ⑵ x 1
2 x x 1 或 x ≥ 3
。0 -3
。 5
x
练习:
(1)解不等式4x2-4x+1>0 2.解不等式-x2+2x-3>0 3.解不等式2x2-3x-2>0 4.解不等式+1>0 解: ∵ △=0,方程4x2-4x+1=0的 解是x1= x2=1/2
∴不等式的解集是 {x∈R|x≠1/2}
例4 . 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a x2 +bx+6>0 的解集为{x │- 2 <x<3}, 求a-b的值. 另解:由条件可知 : 方程 a x2 +bx+6=0的根-2、3 , 代入方程可得:
4a-2b+6=0 9a+3b+6=0 解方程组得: a=-1 b=1 则a-b=-2
练习:已知不等式ax2 + bx + 2>0
∴由上面分析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 x 7 或 x 3
代数式 x7 x3 x3 x7
x 7


7 x 3
x3



注:如果熟练了可简化成序轴标根法,直接快速写出解集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是: 方法:数形结合 步骤:(1)化成标准形式 (a>0):
变式:函数f(x)= lg(kx2 -6kx+k+8)的 值域为 R , 求k的取值范围。

利用换元法证明三角形不等式

利用换元法证明三角形不等式

利用换元法证明三角形不等式
胡晓臻;刘先进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涉及三角形的不等式有很多,许多笔者对它的研究也很透彻,本文借几道竞赛题来谈谈换元法在三角形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总页数】1页(P65)
【作者】胡晓臻;刘先进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冶一中;湖北省大冶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r——第23个优美不等式的别证和推广 [J], 王炜
2.再谈一类换元法证明三角形不等式 [J], 王淼生
3.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第23个优美不等式的别证和推广 [J], 王炜;
4.例谈一类换元法证明三角形不等式 [J], 王淼生
5.例析换元法证明一类条件不等式 [J], 李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换元法突破基本不等式问题的几种策略_孙西洋

用换元法突破基本不等式问题的几种策略_孙西洋

b
=
y2 ,4a - b
=
x2 . 故 a
=
x2
+ y2 4
=
x + 2y,
即 x2 + y2 - 4x - 8y = 0,亦即( x - 2) 2 + ( y - 4) 2 = 20.
令 x - 2 = 2槡5 cos t,y - 4 = 2槡5 sin t,t ∈
[ ] 0,π2 ,则 a = x + 2y = 2 + 2槡5 cos t + 8 +
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介绍运用换元法来处理
此类问题的几种策略,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运用换元法,将问题化归为两种基本
模型来解
现行苏教版必修 5 教科书给出了两种重
要的模型( P110 例题 3; 习题 10. 9 练习 16) .
模型 1 已知正数 x、y 满足 ax + by = 1,

m x
+
n y
4 y
= 10,求 xy 的取值范围.
分析 问题给出的表达式中既有整式,
又有分式,而求的是 xy 的取值范围. 如果将分
母去掉,就会出现 x、y、xy 及 x2 y、xy2 五个量,如
果令 xy = t > 0 作为变量的话,可以消去一个
变量,得到相应解法.

设 xy = t > 0,则 y =
t x


令b +1
=
x,则 a + x
=
2,即
a 2
+
x 2
= 1. 所以,p =
a+
2 a
+ ( x - 1) 2 x

不等式证明中的换元法

不等式证明中的换元法

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不等式证明中的换元法不等式的证明因其方法灵活多变,综合性强而成为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在各类数学竞赛中,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是一个热点。

所谓换元法,就是将所要证明的不等式中的字母作适当的代换,变换数学式的形式,以显化其内在结构的本质,从而达到简化证题的过程。

一、 均值换元法若题中有X a a a n =+++ 21的条件时,常可考虑作如下换元,设),,2,1(n i t n X a i i =+=,此时021=++n t t t ,由于nX 是n a a a ,,,21 的平均值,故称之为均值换元法。

例 1 已知e d c b a ,,,,是满足16,822222=++++=++++e d c b a e d c b a 是实数,求证:5160≤≤e二、 三角换元法三角换元是指将不等式中的字母换成角的三角函数形式,再运用三角知识解题。

例2 实数y x ,满足55422=+-y xy x ,求证:310131022≤+≤y x 。

三、 增量换元法若b a ≥,可设t b a +=,其中t 为增量,故这种换元叫做增量换元法。

例3 已知c b a >>,求证:ca cb b a -≥-+-411。

四、 整体换元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若从局部入手困难,不妨把整体看作一个元来处理,这就是整体换元。

例4 求证:3tan sec tan sec 312222≤+-≤xx x x五、 分式换元法对于含有约束条件121=+++n a a a 的某些不等式,可考虑换元:),,,2,1(21n i a ni i =++=αααα由于把不等式中的字母换成了分式,故称之为分式换元法。

例5 已知+∈R x x x x 4321,,,,且1111111114321=+++++++x x x x ,求证:814321≥x x x x 。

六、 分母换元法一些分母复杂的分式不等式的证明,可考虑将分母换元,以使分母变得简洁些,进而把问题解决,故称此法为分母换元法。

换元法求基本不等式

换元法求基本不等式

换元法求基本不等式1. 引言基本不等式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不等式形式,它在解决问题、证明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换元法则是求解基本不等式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将原始的不等式转化为一个更易于处理的形式,从而得到最终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元法求解基本不等式的步骤和相关技巧。

2. 换元法求解基本不等式的步骤换元法求解基本不等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合适的变量替换首先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一个合适的变量替换,这个替换后的变量通常具有某种特殊性质,能够使得原始不等式更加简化。

常见的替换包括但不限于:平方、倒数、对数、指数等。

步骤二:进行变量代换将选择好的变量代入原始不等式中,进行变量代换。

此时需要注意保持原始不等式中各项之间相对大小关系。

步骤三:化简计算根据选择好的变量替换和变量代换,对原始不等式进行化简计算。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法则,如加减乘除、取对数、指数运算等。

步骤四:得到最终结果经过化简计算后,得到一个新的不等式。

根据问题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对该不等式进行求解或进行其他操作。

3. 换元法求解基本不等式的技巧在使用换元法求解基本不等式时,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变量替换和变量代换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把复杂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形式有时候,原始不等式非常复杂,很难直接求解。

这时可以通过合适的变量替换将其转化为一个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对于含有平方项的不等式,可以尝试令该平方项为一个新的变量。

利用特殊函数进行替换在某些情况下,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不等式。

通过选择适当的特殊函数进行替换,可以使原始不等式更易于处理。

利用对称性简化问题有时候,在一个问题中存在着对称性,即某些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互为相等。

利用这种对称性可以简化问题,减少计算的复杂度。

引入辅助变量在某些情况下,引入一个辅助变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不等式。

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可以将原始不等式转化为一个更易于求解的形式。

基本不等式消元法和换元法的区别

基本不等式消元法和换元法的区别

基本不等式消元法和换元法的区别篇一:哎呀呀,我是一名小学生,对于基本不等式消元法和换元法,这可真是让我头疼了好久呢!先来说说消元法吧。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已知x + 2y = 3,求2x + 4y 的最小值。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2x + 4y 变成2(x + 2y),然后因为x + 2y = 3,所以2(x + 2y) = 2×3 = 6,这不就轻松得出答案啦?消元法就像是把一个复杂的拼图里多余的部分去掉,只留下我们需要的关键部分,让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难道不是吗?再讲讲换元法。

举个例子,有个式子是x + 1/x ,我们可以令t = x + 1/x ,然后对t 进行处理。

这就好比给式子穿上了一件新衣服,换了个样子,但是本质还是一样的,只是处理起来可能更容易了,你说神奇不神奇?那消元法和换元法到底有啥区别呢?消元法是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把一些项消除掉,简化式子;而换元法是给式子中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式子换一个新的“名字”,用新的变量来处理问题。

在解题的时候,要是遇到那种有很多变量,但是又有一些条件能把一些变量用其他变量表示出来的,那就用消元法,把复杂的式子变得简单。

要是式子看起来很复杂,找不到直接的关系,那就试试换元法,说不定换个角度就能找到突破口啦!反正我觉得吧,这两种方法都是数学解题的好帮手,就看我们怎么巧妙地运用它们啦!篇二:哎呀呀,说起基本不等式消元法和换元法,这可真是让我这个小学生好好琢磨了一番呢!咱先来说说消元法吧。

就好像我们在搭积木,有时候积木太多太乱,我们就得把一些不需要的拿走,让剩下的更好搭建。

消元法也是这样,在一个式子里面,如果有好几个未知数,我们就想办法把其中一些通过等式关系给去掉,只留下我们关心的那几个。

比如说,有个式子是“x + y + z = 10,然后还有个条件是y = 2x”,那我们不就可以把y 用2x 代替,式子就变成了“x + 2x + z = 10”,这不就把未知数y 给消掉了嘛!这难道不好理解吗?再看看换元法,它就像是变魔术一样!假如式子里面有个很复杂的部分,比如说“x² + 2x + 1”,看起来好麻烦对不对?那我们就设“t = x² + 2x + 1”,这样式子一下子就变得简单多啦,变成了关于t 的式子,处理起来是不是轻松了好多?那这两种方法到底有啥区别呢?消元法是直接把一些未知数用等式关系去掉,就像是在战场上直接消灭敌人;而换元法呢,是把复杂的部分用一个新的字母代替,就像是给复杂的东西穿上了一件简单的外套。

浅谈不等式证明题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浅谈不等式证明题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课程篇”肉谈不等式证朗题的常用方出与技巧李阳刚(贵卅省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贵州长顺)摘要:一般来说,不等关系以及相等关系是数学中最为基本的数量关系。

不等式的内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它是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都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在高中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是丰富多样的。

主要介绍了一些能够有效证明常见不等式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希望对学生解决不等式问题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不等式证明;方法与技巧;教学策略不等关系是在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基本关系,其中,:各种类型的不等式在现代数学的各个领域中都应用得较为广泛。

]不等式.即利用不等号或者是“#”)来表示不等式关系的1式子。

在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其证明方法都有相对应:的技巧和模式,利用绝对值来求解不等式、结合分段讨论的方法:求解不等式法、综合法、放缩法、比较法、换元法等都是证明和求:解不等式的简便方法。

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不等式题型的特点,合理地选用不等式证明方法和技巧,1通过简便的途径来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以下我们就:来实际列举一些不等式证明的常见方法与技巧。

一、利用绝对值解不等式在高中数学的不等式解题过程中,处理绝对值样式的不等式的解题思路在于将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非绝对值的不等式。

绝对:值本质上表示数轴上的点位于原点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只有帮1助学生清晰地认知绝对值的含义,才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1上,透彻地掌握绝对值解不等式的解题思路,有效地证明不等式。

1例如,在证明“不等式|乂-3|-|乂+5卜2成立”的过程中,|x-3|:可以表示为数轴上的点到3的距离,那么相应的b+5|就表示为数轴上的点到点-5之间的距离。

那么,不等式b-3|-h+5卜2的■解则会体现在数轴中.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数轴上的点距[离3的长度与点到-5的长度之差能够大于2的所有点都满足这[个不等式的解,则有了以下证明。

谈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题技巧

谈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题技巧

谈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题技巧作者:汪世利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04期【摘要】不等式教学内容是高中数学重要的部分,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解题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为此,本文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可以巧用换元法、运用不等式性质和利用反正法等去解决不等式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

很多题目涉及到了推理、归纳和计算,要求学生思维敏捷,逻辑清楚。

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做到,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佳。

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害怕数学,遇见解题就头疼,一分析和解题就错。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就要注重学生数学知识获取和解题能力的并进。

学生为何出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会运用知识,就不会分析题,这样解题技巧没有掌握;对问题理解和分析的不到位,导致解题的效率不高,出现错误也是难免的。

但是,我们在通过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不等式属于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数,为此,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对学习解题思想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因此,我们要重视挖规律、重逻辑的解题技巧,促进高中学生数学解题效率的提升。

一、巧用换元法在解决不等式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再用一个量进行替换,让原有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利用换元法解决问题。

这时不等式解题一种方法,学生要在逐步的练习中,掌握其运用技巧,从而提升解题能力。

例:假若 a,b,c 均∈R+ ,对abc≥ ( b + c - a) ·( c + a -b) ·( a + b - c) .的不等式进行证明。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并解决问题,对于不等式证明时,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a、b、c三者中的两个进行互换后,不等式是不变的。

在解题时,要发现这些,这样就可以证实这是对称不等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换元法解不等式【摘要】换元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

在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按照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将不等式中的变量作适当的代换,可使不等式的结构明朗,从而使不等式变得容易证明,这种方法称为换元法。

换元的目的是把合命题化简、化熟,把复杂的、不熟悉的命题化为简单的、熟悉的命题。

换元法在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有些问题直接证明较为困难,但若通过换元的思想与方法来解就很方便,换元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中,换元法一般有增量换元、三角换元、代数换元等几种方法。

【关键词】 换元法 三角换元 代数换元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解答数学问题关键也在于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方法正确,问题就容易解决。

波利亚说过:“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

”换元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

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

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下面通过几个例题介绍几种换元的思想和方法。

一、增量换元若一变量在某一常量附近变化时,可设这一变量为该常量加上另一变量。

例1 设()1,0,,∈z y x 并且它们的和为2 ,求证 341≤++≤zx yz xy .分析与证明 由条件()1,0,,∈z y x 可令3211,1,1a z a y a x -=-=-=,且()1,0,,321∈a a a ,则1321=++a a a .()()()()()()133221111111a a a a a a zx yz xy --+--+--=++∴ ()()1332213212-3a a a a a a a a a +++++= 11133221>+++=a a a a a a又 ()1332213-1a a a a a a ++()()13322123213a a a a a a a a a ++-++==133221232221a a a a a a a a a ---++ ()()()[]021213223221≥++++-=a a a a a a , 31133221≤++∴a a a a a a .1332211a a a a a a zx yx xy +++=++ ,343111=+≤++<∴zx yz xy .例 2 已知2,2>>b a ,求证 ab b a <+. 证 设n b m a +=+=2,2,显然0,0>>n m .则()()n m n m ab b a ++-+++=-+2222 mn n m n m ----++=2244 0<---=mn n m 故ab b a <+.注 增量换元的目的,在于从不等式b a ≥转化为x b a +=这个等式。

再应用这个不等式往不等转化,以达到证题的目的。

二、三角换元在解某些不等式,迭用适当的三角函数换元,把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从而充分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3 若1=++r q p ,且1,,0≤≤r q p ,求证:3≤++r q p .分析 由1=++r q p ,可令α2cos =p ,βα22cos sin =q ,βα22cos sin =r ,其中α,⎥⎦⎤⎢⎣⎡∈20πβ,.则βαα222cos sin cos +=++r q p βα22sin sin +βαβααsin sin cos sin cos ++= ()ββααsin cos sin cos ++=⎪⎭⎫ ⎝⎛++=4sin sin 2cos πβααααsin 2cos +≤322tanarc sin 3≤⎪⎪⎭⎫⎝⎛+=α 例4 已知:,1>a ,0>b ,1=-b a 求证:11110<⎪⎪⎭⎫ ⎝⎛+⎪⎪⎭⎫ ⎝⎛-<b b a a a . 分析:由于,1>a ,0>b ,1=-b a 并且不等式中有,,b a因此我们联想三角函数平方关系:1tan sec 22=-θθ .经过对比,发现a 相当于θ2sec , b 相当于θ2tan ,因而可令:,sec 2θ=a ⎪⎭⎫ ⎝⎛<<=20tan 2πθθb .证明:令,sec 2θ=a ⎪⎭⎫ ⎝⎛<<=20tan 2πθθb , 则⎪⎪⎭⎫⎝⎛+⎪⎪⎭⎫ ⎝⎛-b b a a a 111 =θθθθθtan 1tan sec 1sec sec 1222+- θsin =1<可见原不等式成立。

104sin 105-≤⎪⎭⎫⎝⎛+≤∴θπ原不等式成立。

从例3,例4可以看出,证明不等式时,我们可以结合已知条件或不等式的结构与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利用三角函数换元,从而借助三角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三、代数换元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结构特点的代数式,可以巧设某些代数式换元,则能化难为易,简洁明快地解决问题。

例5 解不等式03223222<+⋅-+x x .解:设t x =2,则原不等式可化为032122<+-t t ,解之得84<<t .即824<<x ,故32222<<x .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2<<x x . 例6 设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s 是三角形的半周长,求证: ()()()c s b s a s abc --->8 。

证明 令x z c z y b y x a +=+=+=,,,其中0,0,0>>>z y x ,则 ()z y x c b a s ++=++=21. 所以不等式等价于()()()xyz y x z x z y 8≥+++ 因为yz z y 2≥+,xz z x ≥+,xy y x ≥+. 上述三式相乘,得()()()xyz xy xz yz y x x z z y 8222=⋅⋅≥+++ 故原不等式得证。

四、均值换元使用均值换元法能达到减元的目的,使证明更加简捷直观有效。

例7 n 个正数,,,21n x x x 它们的和是1,求证: +++++ 32222121x x x x x x2112121≥+++--x x x x x x n n n n n .分析:就这个不等式而言,我们容易想到均值不等式,但是直接用均值不等 式却难以证明这个不等式,因此我们把分子变为两项,可令12112m x x x ++=, ,22322m x x x ++=,n n n m x x x ++=21(其中01=∑=ni i m ). 证明:令,,2,223221211 m x x x m x x x ++=++=,21n nn m x x x ++=则 01=∑=ni im.+++++ 32222121x x x x x x 12121x x x x x x n n n n n +++-- ()()()121322232212121212121x x m x x x x m x x x x m x x n n n +⎥⎦⎤⎢⎣⎡+++++⎥⎦⎤⎢⎣⎡++++⎥⎦⎤⎢⎣⎡++= ()322221212113221444x x m x x m m m m x x x x x x n n ++++++++++++++= 12x x m n n+++ ≥()4221n x x x +++21=因而原不等式成立。

例8 设1232=++z y x ,求证:2432222≥++z y x .分析 12=+++++z z z y y x ,故平均值为2.令3212,2,2t z t y t x +=+=+=,则032321=++t t t .()()()2322212222322232t t t z y x +++++=++∴()23222132********t t t t t t ++++++=24≥.注 选取平均数,引入新变元,证明过程的确自有它独特的魅力。

又证z z y y x x 66321,44221,2221222≥+⋅≥+⋅≥+, 三式相加:()()24322123221222=++≥+++z y x z y x ,2432322≥++∴z y x ,等号当且仅当6321,4221,221222=⋅=⋅=z y x ,即2===z y x 时取得。

注 凑常数,决不是信手拈来,估计等号成立的条件,有的放矢地匹配。

再证 ()()()14432323212222=++≥++++z y x z y x2432222≥++∴z y x .例7例8说明,在证明不等式时,可以从不等式的形式出发,借助均值不等式进行换元。

五、几何换元在∆ABC 中,b CA a BC c AB ===,,,内切圆交CA BC AB ,,分别于F E D ,,,如图,则可设x z c z y b y x a +=+=+=,,,其中0,0,0>>>z y x .几何换元法能达到利用等式反映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不等关系的功效。

例9 已知3,,≥-++-++-+cb a cb c a b a c b a c b a 为三角形三边,求证. 证:设x z c z y b y x a +=+=+=,,其中 0,0,0>>>z y x ,则cb a cb c a b a c b a -++-++-+y x z x z y z y x 222+++++=⎥⎦⎤⎢⎣⎡⎪⎪⎭⎫ ⎝⎛++⎪⎪⎭⎫ ⎝⎛++⎪⎭⎫ ⎝⎛+=y x x yy z z y x z zx21322221=⎪⎪⎭⎫⎝⎛⋅+⋅+⋅≥y x x y y z z y x z z x 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例10 已知c b a ,,是ABC ∆三边的长,求证:222222333a c c b b a a c c b b a ++≥++.分析:(如图)作ABC ∆的内切圆,设F E D ,,为切点, 令,BD x =,CD y =,AE z =(其中+∈R z y x ,,), 则原不等式可转化为:z y x y y x x x z z z y 222222++≥⎪⎪⎭⎫⎝⎛++⎪⎪⎭⎫ ⎝⎛++⎪⎪⎭⎫ ⎝⎛+. 利用重要不等式:ab b a 2≥+可证该不等式,因此可以通过上述换元证明原不等式。

证明:设F E D ,,为切点,令,BD x =,CD y =,AE z =则原不等式可转化为:z y x y y x x x z z z y 222222++≥⎪⎪⎭⎫ ⎝⎛++⎪⎪⎭⎫ ⎝⎛++⎪⎪⎭⎫ ⎝⎛+.()1 又因为+∈R z y x ,,,则有,22y z z y ≥+ z x x z 22≥+, x y yx 22≥+, 所以(1)式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