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中考《说明与检测》解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河南中考《说明与检测》解读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该部分内容变化:

1.语言及表述修正。如:把“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中的“各”改为“多”;把“‘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中的“应该”改为“已经”;在“为筹毒资”前增加了“吸毒人”等等。使表述更加准确,更加严谨。

2.删除冗长多余内容。如:把“要求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中的“都有责任”删除;把“统一性:就是义务教育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义务教育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要求”删除,等等。

3.增加与修改相关知识点最新表述和国家领导人最新讲话内容,体现时效性。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容及重要性进行了增加与修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段话中,在最前面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删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段话。新增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等内容。

4. 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并调整顺序。如:对文化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把此段话内容调整到“(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等等。使相关知识点之间逻辑性更强,更严谨。

二、备考复习建议:

强化基础知识记忆与理解,夯实基础。不管热点材料如何新颖,设问角度如何变化,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的内容范围内,因此无论进行第几轮复习,在复习过程中,都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背诵与记忆。

同时,一般情况下,新变化的内容,往往是当年中考命题的重点,或者是中考命题新关注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我们原来不熟悉的,更容易忽略。所以更要加强对变化内容的复习。

三、具体知识解读:

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P4—7)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P4)

2.为何要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P4)

3. 青春期心理过渡主要表现有哪些?青春期会产生哪些心理矛盾?(P5)

4.怎样克服青春期的烦恼?(P5)

5.如何理解情绪的多样性?(P5)

6.为什么说情绪是把双刃剑?(P5)

7.怎样调控制自己的情绪?(P5)

8.产生挫折感的原因?(P5)

9.挫折的作用?(P5)

10.应对挫折的关键是什么?(P6)

11.为什么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P6)

12.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什么?(P6)

13.如何磨砺坚强意志?(P6)

14.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什么?(P6)

15.如何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P6)

16.为何要培养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P6)

17.高尚情操的表现?(P7)

18.自我评价的重要性?(P7)

19.怎样正确认识自己?(P7)

二、自尊自强:(P8—11)

20.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P8)

21.如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P8)

22.如何理解生命的涵义?(P8)

23.怎样实现人生的意义?(P9)

24.自尊的定义和重要意义?(P9)

25.如何维护自尊?(P9)

26.自信的含义和重要意义?(P9)

27.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P9)

28.如何增强自信心?(P9)

29.自立的含义和重要意义?(P9、10)

30.如何培养自立能力?(P10)

31.自强的含义、主要表现和重要意义?(P10)

32.如何锻炼自强能力?(P10)

33.行为和后果的联系?(P10)

34.为什么要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P10)

35.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分辨是非,做出正确选择?(P11)

三、学法用法:(P11—16)

36.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P11)

37.法律的特征?(P11)

38.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的本质?(P11、12)

39.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P12)

40.法律的功能?(P12)

41.为什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特殊关爱、特殊保护?(P12)

42.国家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P12)

43.《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四个保护及基本内容?(P12、13)

44.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P13)

45.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P14)

46.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P14)

47.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14)

48.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和行为的底线?(P14)

49.《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P14)

50.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和给我们的启示?(P15)

51.不良诱惑的危害?(P15)

52.未成年人为什么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P15)

53.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P15)

54.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16)

55.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八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年满16周岁的对其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对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轻微刑事犯罪,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追究刑事责任或免除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56.已满多少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交往与沟通(P16—20)

57.为什么要学会与父母沟通?(P16)

58.子女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P17)

59.作为子女,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方法?(P17)

60.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含义及危害?(P17)

61.如何消除闭锁心理?(P17、18)

62.如何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P18)

63.如何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P18)

64.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P18)

65.教师工作的特点?(P19)

66.师生交往产生隔阂的原因及危害?(P19)

67.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P19)

68.什么是文明交往的前提?(P19)

69.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P19)

70.如何做到讲文明、有礼貌?(P19)

71.竞争的含义及两面性?(P19)

72.合作的含义及重要性?(P20)

73.竞争与合作关系?(P20)

74.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P20)

二、交往的品德(P20—24)

75.什么是做人的根本?(P20)

76.如何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与情感(P20)

77.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20)

78.孝敬父母的含义?(P21)

79.诚信的基本要求?(P21)

80.诚信的含义?(P21)

81.诚实与守信关系?(P21)

82.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因?(P21)

83.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P21)

8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P21)

85.“将心比心”的意思?(P22)

86.“将心比心”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P22)

87.善待他人的表现和要求?(P22)

88.人民与公民的区别?(P22)

89.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的含义?(P22)

90.为什么和如何做到平等待人?(P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