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常用饲料中粗脂肪及脂肪酸组成
年《畜禽营养与饲料》结业试卷(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年《畜禽营养与饲料》结业试卷(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cbde2c102de2bd970588ba.png)
2010 年下学期《畜禽营养与饲料》期末考试试卷学校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饲料2.饲料添加剂3.必需氨基酸4.饲养标准5.维持需要6、配合饲料二、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1、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其中包括和两类2、矿物质Ca 和P 不足,可引起幼畜成畜3、畜禽饲料的主要来源是4、用青饲料饲喂畜禽主要应注意防止中毒和中毒.5、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有三种、、。
6、棉籽饼粕内的有毒物质是和7、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
8、9、饲料的基本成分由水、、、、矿物质组成。
10、动物所需要的水是由和中摄入。
11、必需脂肪酸有、和三种。
12、限制饲养在生产实践中主要应用在、和动物生产中。
13、生产育肥猪分三个阶段变换饲料,分别是、和。
14、配合饲料的生产包括接收原料、、、、和包装等步骤。
15、按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分类可以将配合饲料分成、、、全价饲料等四大类。
16、常量元素是指在机体中含量不低于。
常见有、、、等。
微量元素常见有、、、等。
三、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该题为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家畜患夜盲症是缺乏下列维生素中的所致. (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2、将饲料样本放在100---1050c 烘箱中,烘到恒重的剩余物为( )A.灰分B.干物质C.碳水化合物D.粗脂肪3、饲料干物质粗维纤素含量低于是 18%,粗蛋白质低于 20%,每千克干物质含消化能在10Mj 以上的饲料,指的是( )A.能量饲料 B.蛋白质饲料 C.矿物质饲料 D.青贮饲料4、营养水平越低,维持需要占总营养需要的比例就( )A.越小 B.越大 C.不变5、对谷实类饲料描叙不正确的是()A.消化率高 B.肥育净能高 C.氨基酸含量高 D.缺乏维生素A、D、钙6、能够溶解于脂肪的维生素是( )A.Va,Vd,Vc,VbB.Vb 及VcC.Va,Vd,Ve,VkD.Vb 及Va,Vk7、羊毛的生长速度下降,毛质脆弱,失去正常的弯度,是由于缺乏造成的( )A.FeB.CuC.CaD.Se8、畜禽体内不含有的成分是( )A.水分 B.蛋白质 C.粗纤维 D.矿物质9、下列化学元素中与造血功能有关的是()A.Fe\Cu\ZnB.Cu\Mn\IC.Fe\Cu\CoD.CO\Cu\Se10、饲料中测定是可用乙醚先把其浸提出来,然后加以定量的A.粗蛋白质 B.粗脂肪 C.粗灰分 D.粗纤维11、有利于制作青贮饲料的微生物是( )A.醋酸菌 B.丁酸菌 C.乳酸菌 D.霉菌12、繁殖母猪出现胚胎死亡,流产,新生仔猪软弱,无毛是由于缺乏( )A.碘 B.锰 C.锌 D.铜13、我国评定猪饲料能量价值的指标是( )A.总能 B.消化能 C.代谢能 D.净能14、同青绿饼相比,青干草中增加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 B.糖 C.维生素D D.维生素A15、产蛋鸡所需要的主要矿物质为( )A.磷B.铁C.钙D.钠16、与硒元素协同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K17、畜禽经常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是因为晒太阳让动物机体产生()A.钙B.维生素D2C.维生素D3D.维生素A18、糟渣类饲料属于()A.能量饲料B.蛋白质饲料C.维生素饲料D.添加剂饲料19、配合饲料的“心脏”是()A.蛋白质饲料B.能量饲料C.添加剂饲料D.维生素饲料20、不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A.石灰石B.激素C.赖氨酸D.维生素K 添加剂21、在瘦肉型猪的全价日粮中,禾本科籽实饲料一般占百分之()A.30B.60C.90D.10022、猪饲料常用的设计方法除了试差法、方形法外还有()A.平衡法B.限量法C.代数法D.简单混合法23、预混料保存最佳时间为()A.6 个月B.3 个月C.2 个月D.1 个月24、测定饲料中水分时,烘箱的温度应在()A.100℃±2℃B.105℃±2℃C.100℃±5℃D.105℃±5℃25、用玉米蛋白粉、小麦麸、少量矿物质饲料和一些青饲料混合饲喂普通生长猪,这种混合料还应该补充()才能改善饲喂效果。
第六章 脂肪的营养 第一节 粗脂肪的组成、特征及营养作用 第二节 必需
![第六章 脂肪的营养 第一节 粗脂肪的组成、特征及营养作用 第二节 必需](https://img.taocdn.com/s3/m/5b3b1f23700abb68a882fb1d.png)
第二节 必需脂肪酸(EFA)
2、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3、是体内合成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如前列
腺素等类激素。 4、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缺乏EFA:皮肤损害,出现角质鳞片。体内水分经
皮肤损失增加。毛细管变得脆弱。动物免疫力下 降,生长受阻。繁殖力下降,产奶减少,甚至死 亡。幼龄和生长动物反应更敏感。
C22:5 ω-3
要比ω6更重要。
C22:6 ω-3
第二节 必需脂肪酸(EFA)
生理意义: 1、参与砱脂的合成,以砱脂形式存在于线粒体 膜、细胞膜与质膜等生物膜中。 动物缺乏,影响砱脂代谢,膜结构异常。皮肤细 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强,毛细血管的脆性加强,通 透性加强,引起皮肤病变,水肿,皮下出血等。 动物繁殖性能下降,出现不孕症。
动物营养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第一篇 动物营养原理
Nutritional Principle of Animal
第六章 脂肪的营养 Fat Nutrition
本章主要目的: 了解掌握脂类的理化特性,掌握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 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第六章 脂肪的营养 Fat Nutrition
三、 动物脂肪的合成与转运
1、体脂的合成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均可转化为
体脂,合成的部位因动物而异。饥饿条件下以氧 化分解代谢为主。 猪、反刍动物----主要在脂肪组织; 禽-----完全在肝; 鼠、兔-----肝脏、脂肪组织。
二、反刍动物
脂肪沉积效率
营养素(前体) 脂肪(产物) 效率%
三、 动物脂肪的合成与转运
2、乳脂的合成 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并且大约一半为4~6C原
子的短链脂肪酸,另一半由18C或18C以上的 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所含的挥发性脂 肪酸能反映乳脂的特点,按其含量确定黄油特征。
饲料原料知识
![饲料原料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02f5cbef121dd36a32d8208.png)
38
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
32-35℃加热
乳油 全乳
远心分离 70-80℃ 加热10分钟
脱脂乳 圆筒或 喷雾干燥
半固体 脱脂乳
脱脂奶粉
39
代乳品
脱脂奶粉
水中悬浮性:悬浮性越差品质越差。 细度与新鲜度 色泽:乳白色或淡黄色 酸度及所含盐类:所含盐类及pH值与稳定性密切相关
乳清粉
悬浮性:悬浮性越差品质越差。 色泽:颜色越白品质越好 酸度及灰分含量
玉米油 3.32 12.53 0.11 0.09 2.34 26.37 53.29 0.84 0.43 ND ND 0.68
豆油 0.20 10.06 ND ND 4.21 26.19 51.64 6.01 0.42 ND ND 1.27
动植物混合油 0.23~ 0.23~9.74 9.71~24.10 9.71~ 0.20~ 0.20~8.20 0.11~ 0.11~0.81 2.90~ 2.90~11.77 28.30~ 28.30~47.00 11.54~ 11.54~50.36 0.75~ 0.75~2.89 0.00~ 0.00~0.45 ND ND 0.21~ 0.21~1.17
29
油脂成分
100g常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常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表1-14 每100g常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g)
(引自 引自Watkins, 1991) 引自 ,
脂肪酸 <C16 C16:0 16: C16:1 C17:0 C18:0 C18:1 C18:2ω-6 18:2ωC18:3ω-3 18:3ωC20:0 C20:5ω-3 20:5ωC22:6ω-3 22:6ω其它
11
玉米质量指标
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 等级 容重 g /L ≥710 ≥685 ≥660 ≤1.0 ≤14.0 ≤2.0 正常 杂质 % 水分 % 总量 其中: 其中:生 霉粒 色泽、 气味
FeedStuff(2017)常规饲料成分表
![FeedStuff(2017)常规饲料成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e2272f502cc58bd63186bde6.png)
-
-
玉米胚芽粉,湿磨
90
20
1
12 0.3 0.5 0.15 3.8 19.3 70
770
1700 1320 2900
0.6
0.4
玉米胚芽粉,干磨
91 17.7 0.9 10.9 0.03 0.5 0.15 3.5 n/a
69
n/a
n/a
1190 2615 0.43 0.4
玉米蛋白饲料
88
21
2
10 0.2 0.9 0.22 7.8 19.3 75
2
0.8
93
53
11
5
8.4 4.2 4.2
25 50.5 71 1150 2530 1150 2530
1.5
0.4
91
61
4
1
7
3.5 3.5
24 51.0 72 1180 2600 1120 2460 1.65 0.75
90 65.7 12.8
1
5.2 2.9 2.9 14.6 53.3 71 1560 3430 1565 3440 1.93 0.47
92
27
9
8.5 0.14 0.86 0.55 4.5 21.1 82
1245
2744
1497
3300 0.51(84) 0.5(74)
88
29
7
7
0.1 0.87 0.52 5.5
-
-
1150 2530 1410 3108 0.57 0.63
92
27
9
4 0.35 1.3 1.2 8.2 22.8 78 1275 2810 1500 3300
91
饲料中粗脂肪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探讨
![饲料中粗脂肪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d923b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8.png)
饲料中粗脂肪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探讨邱代飞【摘要】粗脂肪是饲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种动物对它的需要量不大,但是它在动物营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饲料中粗脂肪测定的国标方法GB/T6433—2006中提及有直接索氏抽提法和盐酸水解法,为了验证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本文通过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多种饲料原料的粗脂肪含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得出盐酸水解法是适用有效的方法,其检测结果能更真实的反映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对于饲料配方设计和降低饲料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广东饲料》【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作者】邱代飞【作者单位】广东海大集团检测中心,广州5105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17脂肪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两大类。
真脂肪即中性脂肪,它是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
类脂肪指含磷或含糖或含其它含氮物的脂肪,它虽不属于真脂肪,但它在结构上或性质上却与真脂肪相接近,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及蜡。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是动物热能来源和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原料,脂肪还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等等。
目前饲料中粗脂肪测定的国标方法为GB/T 6433-2006(1),该标准介绍了直接索氏抽提法和盐酸水解法两种测定方法,测得的脂肪还含有有机酸、色素、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物质,故称为粗脂肪。
本文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测定几种常用饲料原料的粗脂肪含量,并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样品市场抽取的不同厂家的14份鱼粉、4份肉粉、4份鸡肉粉、10份花生仁饼、11份啤酒糟、以及11份DDGS样品。
1.2 仪器设备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BSA224S,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FW100,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23A型,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HWS12型,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索氏脂肪抽提仪:WE1Y。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概要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4f96dd6e767f5acfa1c7cda4.png)
脂肪代谢
脂肪细胞中
贮存过多的能量,通过脂肪代谢循环向血浆提供游离FA
肌肉细胞中
氧化供能
肝细胞中
摄取血中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或脂蛋白,转运至其
它组织器官
脂肪合成的部位
17.0 54.4 7.1 <20 130-137 190-194
35.0 3.0 0.8 28-36 26-38 220-241
40.0 2.0 0.5 36-45 46-66 193-200
48.0 11.0 0.6 35-45 40-70 193-220
<20 105-125 87-93
2.脂类的水解特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脂类性质及其作用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必需脂肪酸
第一节
脂类性质及其作用
一、概述
1.概念
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 能量价值高,是动物营养中重要的一类营养素 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 常规饲料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 饲料化学范畴内:乙醚浸出物
酸,反刍动物十二指肠中缺乏甘油一酯,消化过形成 的混合微粒构成与非反刍动物不同
脂类在小肠的消化
成年反刍动物小肠中混合微粒由溶血性卵磷脂、 脂肪酸及胆酸构成
链长<=14C的脂肪酸可不形成混合乳糜微粒而被直接
吸收
成年反刍动物小肠粘膜细胞中的甘油三酯通过
磷酸甘油途径重新合成
进入十二指肠的脂肪酸总量可能大于摄入量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氧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醛、酸及
光、热、高湿可加剧这一反应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脂肪经微生物作用水解,
脂肪酸转化为低级酮
所产生的醛、酮、酸等化合物有剌激性异味,且氧化过程
最新44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最新44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863a5f6336c1eb91a375dc1.png)
一、油重法测粗脂肪含量
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 测定用样品、抽提器、抽提用有机溶剂都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为 什么,大家想想!) 这是因为:第一,抽提体系中有水,会使样品中的水溶性物质溶 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第二,抽提体系中有水,则抽提溶剂易 被水饱和(尤其是乙醚,可饱和约2%的水),从而影响抽提效率; 第三,样品中有水,抽提溶剂不易渗入细胞组织内部,结果不易 将脂肪抽提干净。脱水处理!
10/12/2020
二、残余法测粗脂肪含量
3.计算
粗脂肪(%)=〔(m2-m1)/m〕×100 式中:m1为装有试样滤包或筒浸提前烘干后质量,g;
m2为装有试样滤包或筒浸提烘干后质量,g; m为试样质量。
问题讨论: 1、样品中脂肪抽提干净的判断。 2、为什么粗脂肪测定时要对样进行品烘干
10/12/2020
一、油重法测粗脂肪含量
5.测定结果的计算
计算见下式: 粗脂肪(%)=〔(m2-m1)/m〕×100 式中:m ——风干试样重量,g;
m1——已恒重的抽提瓶重量,g; m2——已恒重的盛有脂肪的抽提瓶重量,g。
6.重复性
➢ 每个试样取两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10%)允许相对偏差为3%。 ➢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10/12/2020
前言
粗脂肪(Crude fat 或ether extract,EE)
饲料中可以溶于脂溶性溶剂(乙醚、石油醚、氯仿等) 的物质总称,除包括脂肪外,还包括可溶于乙醚的其它有 机物质,如游离脂肪酸、有机酸、腊质、固醇类、脂溶性 维生素、色素等,故称为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同时,样品中结合状态的脂类(主要是脂蛋白)不能直 接提取出来,所以该法又称为游离脂类定量测定法。
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表
![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fd465d3c783e0912a2162acd.png)
0.30 0.00 0.00 0.31 0.68 4.70 3.88 0.42 0.17 0.19
2.00 0.00 0.00 6.67 1.65 2.36 2.96 0.44 0.18 2.87
1.00 0.00 0.00 0.74 0.59 0.67 0.80 0.57
0.17 0.67
0.50 0.00 0.00 0.98 2.93 0.23 0.41 0.36 0.12 0.73
3.60
3.59
2.48 1.49
1.99 3.06 1.63 2.43 1.98
2.60 2.03 3.40
3.88
3.18
2.02 0.84
0.00 0.00 2.82 2.90 2.47
3.00 2.95 3.76
3.85
3.34
3.26 1.99
4.90 6.50 3.90 9.00 2.00
0.00
0.00
16.00 0.00
22.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2 0.00 0.00 0.00
0.73 0.00 0.00 0.00
玉米皮 玉米麸 小麦麸,1级 米糠饼,1级 米糠粕,1级 血浆蛋白粉
78 葵仁粕33.6 碎米 玉米蛋白粉 63.5-JZ
名称 粗蛋白(%)
(%)
小麦13
13.9
玉米7.8
7.8
次粉13.6
13.6
豆饼41.8
41.8
大豆粕44
44
全脂膨化大
豆35.5
35.5
富酶酵母50
45
棉籽粕-JZ
43.5
猪的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猪的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https://img.taocdn.com/s3/m/bfd406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d.png)
猪的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以下是猪的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数值均为近似值。
表格中包括粗蛋白质、钙、磷、粗纤维、植酸、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维生素和能量等成分。
一、青绿饲料类:1.白三叶:粗蛋白质17.7%,钙0.48%,磷0.46%,粗纤维3.93%,植酸3.5%,赖氨酸0.25%,蛋氨酸0.08%。
2.芭蕉杆:粗蛋白质4.3%,钙0.08%,磷0.08%,粗纤维0.31%,植酸1.1%,赖氨酸0.03%,蛋氨酸0.01%。
3.草木犀:粗蛋白质16.4%,钙0.34%,磷0.32%,粗纤维3.84%,植酸4.2%,赖氨酸0.22%,蛋氨酸0.06%。
4.大白菜:粗蛋白质6%,钙0.19%,磷0.18%,粗纤维1.4%,植酸0.5%,赖氨酸0.03%,蛋氨酸0.04%。
5.胡萝卜秧:粗蛋白质12.3%,钙0.3%,磷0.29%,粗纤维2.31%,植酸1.7%,赖氨酸0.26%,蛋氨酸0.04%;胡萝卜:粗蛋白质18.3%,钙0.4%,磷0.38%,粗纤维4.12%,植酸2.9%,赖氨酸0.34%,蛋氨酸0.07%。
6.甘蓝:粗蛋白质8%,钙0.16%,磷0.15%,粗纤维0.14%,植酸0.12%,赖氨酸0.13%,蛋氨酸0.06%。
7.灰菜:粗蛋白质7%,钙0.21%,磷0.2%,粗纤维2.31%,植酸1.2%,赖氨酸0.14%,蛋氨酸0.04%。
8.甘薯藤:粗蛋白质13.9%,钙0.39%,磷0.37%,粗纤维2.22%,植酸2.6%,赖氨酸0.22%,蛋氨酸0.07%。
9.红三叶:粗蛋白质12.4%,钙0.33%,磷0.32%,粗纤维2.33%,植酸3%,赖氨酸0.25%,蛋氨酸0.04%。
10.聚合草:粗蛋白质12.9%,钙0.4%,磷0.38%,粗纤维3.21%,植酸1.3%,赖氨酸0.16%,蛋氨酸0.12%。
11.菊芋:粗蛋白质20%,钙0.52%,磷0.52%,粗纤维2.35%,植酸5.5%,赖氨酸0.03%,蛋氨酸0.01%。
动物营养学 强化培训题目
![动物营养学 强化培训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38826b304b73f242326c5f12.png)
一、名词解释饲料的可消化性:指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动物的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理想蛋白质: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和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
BV=(食入氮-粪氮-尿氮)/(食入氮-粪氮)×100%。
净蛋白利用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此反应起始于还原性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生成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复合物,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饲料营养价值。
必需脂肪酸(EFA):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总能(gross energy,缩写GE):指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缩写为DE):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DE=GE-FE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缩写为ME):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
氮校正代谢能(MEn):是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代谢能,主要用于家禽。
净能(Net Energy,缩写为NE):是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类营养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类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4a12bc8beefdc8d376ee32f3.png)
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肪消化开始于胃,胃底腺可分泌胃脂酶,此酶
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并使胃酸的作用失效,胃 脂酶水解日粮甘油三酯(TG)的10-30%。
胰脂酶可水解TG成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
✓脂类水解
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
小
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
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
1、生物学作用
①参与磷脂合成,并以磷脂形式作为细胞生物膜
的组成成分。 EFA缺乏将影响磷脂代谢,使生物膜因磷脂含
量降低而导致结构功能异常,引发多种病变,如 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出现皮下水肿。毛细血管脆 性增大,易于破裂 。
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
②EFA是类二十烷合成的前体物。 类二十烷(前列腺素,环前列腺素,白三烯,
要点:1.瘤胃是反刍动物脂类物质的主要消化部位,
在瘤胃中脂类物质得到明显的改组,瘤胃对脂类的消 化有四个特点:
(1)大部分UFA氢化变成SFA,使EFA含量减少; (2) 部分UFA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支链脂肪酸; (3) 中性FA、磷脂、甘油变成VFA; (4) 微生物合成的奇数碳和支链FA数量增加。
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
➢ 猪 猪对亚油酸的需要量为0.1%。 ➢ 反刍动物 对亚油酸没有特殊需要。
➢亚油酸的供给 生长较快或产蛋率较高的畜禽 应注意亚油酸供给量。一般给家禽日粮补充植 物油,目的是补充能量和亚油酸;猪日粮以补 充动物油为主,目的是补充能量,此时油与脂 肪供能效果相当而脂的价格低。
脂类营养
内容目录
一 脂肪的分类、性质及作用 二 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 三 必需脂肪酸 四 日粮添加脂肪的应用
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粗脂肪
![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粗脂肪](https://img.taocdn.com/s3/m/64119b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7.png)
案例三:种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效果分析
添加量
在种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量 通常为1%-2%。
效果
适量的粗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促 进种鸡的繁殖性能和种蛋质量。
注意事项
过量的粗脂肪可能导致种鸡肥胖 和影响繁殖性能,因此需要控制
添加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过量的粗脂肪可能导致蛋鸡肥胖和脂 肪肝等问题,因此需要控制添加量。
效果
适量的粗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促进蛋 鸡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蛋量和蛋品 质。
案例二:肉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效果分析
添加量
在肉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量 通常为2%-3%。
效果
适量的粗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促进 肉鸡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发育。
注意事项
确保饲料原料中粗脂肪含 量稳定,避免使用劣质或 掺假的原料。
生产工艺控制
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减 少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营 养成分损失。
储存条件控制
保持饲料储存环境的干燥 、通风,避免饲料受潮、 发霉或变质。
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近红外线 光谱分析法等方法对饲料中的粗脂肪含 量进行检测。
维持体温
粗脂肪在鸡体内氧化分解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有助于 维持鸡的体温。
脂肪酸组成
必需脂肪酸
粗脂肪中含有许多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对鸡的生长和健康至关 重要。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粗脂肪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 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载体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检测操作规程,避 免人为误差。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762cae74afe04a1b071de3f.png)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一、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维持生存生长发育劳役繁殖产肉、蛋、奶、毛等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二、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1kg蛋白质4.7Mcal 代谢能1kg碳水化合物4.3Mcal 代谢能1kg脂肪8.8Mcal 代谢能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三、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机制: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
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四、脂肪的其他作用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
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
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
五、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消化不良和下痢。
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
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c7e7b9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3.png)
脂类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它能量价值高,是动物营养中重要的一类营养素,其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
常规饲料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
脂类可按营养或营养辅助作用及组成结构分类,见表1 。
表1 动物营养中脂类的分类、组成和来源简单脂类是动物营养中最重要的脂类物质,它是一类不含氮的有机物质。
甘油三脂主要存在于植物种籽和动物脂肪组织中,蜡质主要存在于植物表面和动物羽、毛表面,某些海生动物体内也沉积蜡质。
复合脂类属于动植物细胞中的结构物质,平均占细胞膜干物质( DM )一半或一半以上。
叶中脂类含量占总 DM 3-10 %,其中 60 %以上是复合脂类。
动物肌肉组织中脂类 60-70 %是磷脂类。
非皂化脂类在动植物体内种类甚多,但含量少,常与动物特定生理代谢功能相联系。
脂类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它能量价值高,是动物营养中重要的一类营养素,其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
常规饲料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
脂类可按营养或营养辅助作用及组成结构分类,见表1 。
表1 动物营养中脂类的分类、组成和来源简单脂类是动物营养中最重要的脂类物质,它是一类不含氮的有机物质。
甘油三脂主要存在于植物种籽和动物脂肪组织中,蜡质主要存在于植物表面和动物羽、毛表面,某些海生动物体内也沉积蜡质。
复合脂类属于动植物细胞中的结构物质,平均占细胞膜干物质( DM )一半或一半以上。
叶中脂类含量占总 DM 3-10 %,其中 60 %以上是复合脂类。
动物肌肉组织中脂类 60-70 %是磷脂类。
非皂化脂类在动植物体内种类甚多,但含量少,常与动物特定生理代谢功能相联系。
脂类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它能量价值高,是动物营养中重要的一类营养素,其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
常规饲料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
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及限量
![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及限量](https://img.taocdn.com/s3/m/e74a36096c85ec3a87c2c585.png)
蛋白粉
鸡料10%
猪料10%
高能、高蛋白,蛋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含量丰富,叶黄素含量高,有利于禽蛋及皮肤着色
60%40%
水分<11.0%、11.0%
粗蛋白>60%、40.0%
粗脂肪>1.0%、1.0%
粗灰分<3.7%、4.0%
叶黄素>200、100ppm
色泽一致,呈金黄色,无发霉、变质、虫蛀、结块,不带异嗅气味,不得掺杂
纤维<4.0%
灰分<5.0%
呈片状或细条状,无发酵、霉变、结块、异味及异嗅,无异物
蛋白含量低,生甘薯含生长抑制因子,通过加热可改善消化性,消除不良影响
乳清粉
肉鸡4%
乳猪25%
乳糖含量丰富,乳蛋白利用率高,具有可口的乳香味,适口性好,且含未知生长因子
水分< 5.0%
蛋白> 11.0%
脂肪>0.5%
灰分<9.0%
粗蛋白>45%、40.0%
粗灰分<8.0%、9.0%
粗纤维<1.0%、1.5%
细胞数>270、180亿个/g
重金属<10mg/kg
As<10mg/kg
无霉变、结块
酵母品质以反应底
物不同而变异,可
通过显微镜检测酵
母细胞总数判断酵母质量
动物蛋白
原料
最大用量
优点
质量标准
注意事项
鱼粉
幼畜禽
10%
成年畜禽5%
芝麻粕
肉大鸡5%
产蛋鸡8%
肉猪10%
蛋氨酸、色氨酸、B2、烟酸含量高,能值高于棉、菜粕,具有特殊香味
水分<7.0%
粗蛋白>4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蛋白质
CP%
粗脂肪
EE%
月桂酸
C12:0
%TFA
豆蔻酸
C14:0
%TFA
棕榈酸
C16:0
%TFA
棕榈油酸
C16:1
%TFA
硬脂酸
C18:0
%TFA
油酸
C18:1
%TFA
亚油酸
C18:2
%TFA
亚麻酸
C18:3
%TFA
总脂肪酸
TFA, %EE
1
4-07-0279
玉米
86.0
8.7
3.6
0.1
11.1
98.0
0.8
26.0
0.6
3.0
20.2
48.9
0.1
88.0
31
4-17-0009
棕榈油
99.0
98.0
0.3
0.6
43.0
0.2
4.4
37.1
9.9
0.3
88.0
32
4-17-0010
花生油
99.0
98.0
13.1
0.4
1.9
27.4
54.7
1.5
88.0
33
4-17-0012
大豆油
99.0
98.0
0.1
3.0
24.4
3.8
17.9
41.6
1.1
0.5
88.0
25
4-17-0002
猪油
99.0
98.0
0.2
1.3
23.8
2.7
13.5
41.2
10.2
1.0
88.0
26
4-17-0003
家禽脂肪
99.0
98.0
0.1
1.1
21.0
5.0
7.1
41.7
20.6
1.6
88.0
27
4-17-0005
菜籽油
0.1
0.1
10.8
0.1
3.9
22.8
53.7
8.2
88.0
34
4-17-0013
葵花油
99.0
98.0
7.3
0.1
10.6
43.4
35.5
0.8
88.0
*数据参考来源:INRA(2004), CNPCS6.0(2008), NRC(1994,1998)等。
16
5-10-0120
亚麻仁粕
88.0
34.8
1.8
0.1
6.4
0.1
3.4
18.7
14.7
54.2
74.5
17
5-11-0001
玉米蛋白粉
90.1
63.5
5.4
0.1
11.1
0.4
1.8
26.9
56.5
1.0
80.5
18
5-13-0044
鱼粉
90.0
67.0
5.6
6.0
17.8
7.2
3.6
12.3
99.0
98.0
0.1
0.1
4.4
0.3
2.1
57.3
19.0
7.6
88.0
28
4-17-0006
椰子油
99.0
98.0
46.4
17.7
8.9
0.4
3.0
6.5
1.8
0.1
88.0
29
4-07-0007
玉米油
99.0
98.0
11.1
1.6
26.9
58.9
1.1
88.0
30
4-17-0008
棉籽油
99.0
0.4
1.8
26.9
56.5
1.0
84.6
2
4-07-0272
高粱
86.0
9.0
3.4
0.2
13.5
3.2
2.3
33.3
33.8
2.6
89.5
3
4-07-0270
小麦
87.0
13.4
1.7
0.1
17.8
0.4
0.8
15.2
56.4
5.9
75.2
4
4-07-0277
大麦(皮)
87.0
11.0
1.7
1.2
0.8
28.0
2.9
5.3
53.6
9.7
69.4
8
4-08-0105
次粉
87.0
13.6
2.1
0.1
17.8
0.4
0.8
15.2
56.4
5.9
79.2
9
4-08-0070
小麦麸
87.0
14.3
4.0
0.1
17.8
0.4
0.8
15.2
56.4
5.9
79.9
10
4-08-0041
米糠
87.0
12.8
16.5
19.2
40.7
3.6
0.9
68.3
22
1-05-0074
苜蓿草粉
87.0
19.1
2.3
2.0
1.9
25.6
1.4
3.8
4.4
19.3
37.0
48.0
23
4-13-0075
乳清粉
94.0
12.0
0.7
1.2
10.2
32.1
3.3
9.6
24.7
2.5
0.9
92.6
24
4-17-0001
牛脂
99.0
98.0
棉籽粕
90.0
43.5
0.5
0.5
0.9
23.0
0.9
2.4
17.2
52.3
0.2
74.9
14
5-10-0121
菜籽粕
88.0
38.6
1.4
0.1
4.2
0.4
1.8
58.0
20.5
9.8
79.4
15
5-10-0115
花生仁粕
88.0
47.8
1.4
0.1
10.2
0.5
2.4
46.8
29.8
0.8
73.7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22版)
TABLES OF FEED COMPOSITION AND NUTRITIVE VALUES IN
表11.部分饲料中的脂肪酸含量(参考)Fat acids in some feedstuff(reference)*
序号
中国饲料号CFN
饲料名称
Feed Name
干物质
0.1
0.7
18.1
0.3
1.9
40.2
35.9
1.5
77.2
11
5-09-0128
全脂大豆
88.0
35.5
18.7
0.1
10.5
0.2
3.8
21.7
53.1
7.4
94.4
12
5-10-0102
大豆粕
89.0
44.2
1.9
0.1
10.5
0.2
3.8
21.7
53.1
7.4
76.0
13
5-10-0117
2.1
1.9
73.6
19
5-13-0037
羽毛粉
88.0
77.9
2.2
2.0
34.8
6.2
13.8
39.9
3.3
47.8
20
5-13-0047
肉骨粉
93.0
50.0
8.5
0.2
2.7
27.5
3.7
19.2
40.7
3.6
0.9
68.2
21
5-13-0048
肉粉
94.0
54.0
12
0.2
2.7
27.5
3.7
22.2
1.5
12.0
55.4
5.6
75.3
5
4-07-0275
碎米
88.0
10.4
2.2
0.1
0.7
18.5.9
1.5
90.6
6
4-04-0067
木薯干
87.0
2.5
0.7
3.9
1.7
31.9
0.7
2.9
35.2
16.7
7.6
79.1
7
4-04-0068
甘薯干
87.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