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里铺窑洞(图文参考资料)

陕西十里铺窑洞(图文参考资料)
陕西十里铺窑洞(图文参考资料)

陕西十里铺窑洞

(一) 概况

十里铺在陕西省长武县城西十里,古丝绸之路的北路所经。

窑洞是横穴,是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黄土高原上最普遍的住居形式。它起源远古,《易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有可能便是这种横穴式的窑洞,后来经三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产生并长期沿用窑洞的原因是:有厚实的黄土层,雨量少,缺乏木材以及缺乏烧砖的材料。厚实的黄土层给干旱贫瘠的高原提供了挖窑洞的最基本条件。

依据生成年代的远近,黄土可分成四类,即古黄土、老黄土、马兰黄土和新生黄土。老黄土的土层厚,孔状结构发育适中,有垂直节理而湿陷性较小,最适合于挖窑洞。长武县的土质绝大部分属老黄土,又因沟壑纵横,处处有崖壁耸立,因此这里的窑洞住居发达。

(二)种类

窑洞住居有靠崖窑、窑院和箍窑(或写作锢窑)三类。

(1).靠崖窑

陕北窑洞以靠山窑为最典型。黄土高原多沟壑,因黄土层的垂直节理,沟多沿崖向上形成壁立的断崖,人们便在断崖上水平地挖掘进去,这种窑洞称为“靠崖窑”,是最简单的窑居形式(图)。

一户人家一般有三孔或五孔窑洞。有的深沟边断崖很高,自然形成几层错错落落很狭窄的台地,每层都挖有窑洞,乡人便叫这种窑洞群为“板架窑”。有些很高的断崖,常见有一户人家开挖上下两层窑洞的。上层的称“高窑”,比较矮小,用来贮存杂物。在崖壁凿出蹬道来走上去,也有用梯子的。塬面上大路形成道沟,深约6米上下。两侧的崖壁也常被用来挖窑洞,成为“沟崖窑”。所以胡同也是易于形成村落的地点,十里铺就是从沟崖窑形成的。

(2).窑院

单孔的靠崖窑和沟崖窑过于原始,不便于经营农业又养牲畜的生活方式。因此,窑洞住居就有形成窑院的倾向。最初级的窑院,是当靠崖窑和沟崖窑前地形比较开阔的时候,用夯土或土坯筑围墙,两三孔或四五孔窑洞为一院(图)。

在院子的一侧用土坯砌一两孔“箍窑”,即不是在黄土屋中挖出的,而是拱券结构的窑洞,多用做杂窑或牲口窑;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