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管理者·佛教三维相系的几点思考

释定祥福建佛学院08级研究班

摘要:宏观鸟瞰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关联体。众多的复杂因素或人为或自然的被纠结在一起,在千丝万缕互为依存的同时,也伴随着太多不稳定因子。这些因子在相互碰撞的运行下,随时都存在着爆发冲突的可能。为此,人为加以善性的干与和管理就显得必要。管理者在协调社会各方面势力的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毕竟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它虽可以在粗的层面进行强力的实施,但在解决微细的人心方面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佛教正好能够填补其不足。在法制的切实执行下,再加以佛法善巧的引导,社会的前景必将更加美好和谐。

关键词:社会管理者当代佛教

时代是条不归路,随着时间不断地往前推进,每一代人都可能留下太多遗憾。只需掠眼历史遗留下的片许记忆,便不难发现每一时代的缺陷,无非都是人为造成的。处身现时代,我们就更应该将精力投入此时,更多地去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虽说没有一个时代是完美的,但这无法成为借口。既然大多的因素都是人为的,那就存在改变的可能。存在于时代社会的佛教,同样无法回避这些问题。可能,佛教的兴衰跟社会兴隆不一定成两线平行,但一个稳定的社会,就绝对有利于佛教内外的弘扬与传承。为此,佛教内的所有僧俗众,都有为安定社会,平和人心。为正法的长住世间、广利苍生担当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犹其是作为佛教徒众之首的出家僧众,更是应该为此立下坚定的誓愿,为社会为众生为佛教奉献出自己热诚的心血。要思考当代佛教,就不得不面对当代社会。当代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众生体。至少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已经出现并不断在加剧的所谓二元社会。这一两极分化的现况已经为现代的中国社会带来太多的不满和许多隐隐潜伏的矛盾。翻开每一版相关刊物、报纸,进入眼球的绝多数都是关于因社会人心浮动不满情绪所制造出的大大小小事件。这些原始成因是什么,导致不断触发的诱因又是什么。怎样改善,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不单单只是管理者要面对的,作为整体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佛教也应该实实在在去思考些什么,去落

实些什么。为国担一份忧,为民供一份力。这是佛教进入世间的责任,更是每一个真心为民为教的佛教徒的职责。笔者乘此因缘,借以拙笔,试着去思考一些社会、人心与佛教的相关问题。虽然不一定能够说得十分准确,但短短一些言语,也确是由心而发。

一、社会与管理者

社会是由许多的个体组建起来的一个整体。被称作社会成员的众多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关联。小处而言,有血亲关系、朋友关系以及互为依存和师生关系等。从大来看,则有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各各群体。总之,社会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所,一个彼此交错,互相联系的平台。千万年来,历史不断地在更新,时代不断地在发展。从横面观察,人类社会也在不停地变迁。可以说,社会是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相续交织出的一面参差不齐,但又相互依联的动态画框。就现代的中国社会而论,似乎走进了一种困境。宏观看当代中国的这一社会平面,便可清晰地看到二元分化后的一种视觉反差。农村与城市这两个概念。可谓是现在人们关心最多,论讨最多的一个话题。因为它已不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认识,而是完全跟整个社会的参与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现在所执行的户籍制从根本上框死农村人口的出路。在就学、就业等方面,农村户籍所带来的门槛,是现代所有农村青年人口的一个死胡同。于是,各种相当不公正的事情就出现了,由期望平等走向了一条难以挽回的不平等路径。在这样一种权力与身份相交纵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不累积出各种不满和怨气。作为管理者身份的政府,虽然对此出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政策加以控制,但毕竟最终能够完全落实下的并不多。种种与时代美好愿望相违背的事件不断地在上演,只要看看法制新闻和各类报道,便可多少意识到现代的社会并不乐观。能够被媒体曝光的还只是冰山一角,那些不断发生,甚至已经到了使人麻木的丑闻、案件,难道不都是社会群落里的腐烂斑点。对此,管理人的调控力度就显得犹为重要。正如某学者所言,说一百句,不如切切实实的做到一句来得有用。所以,当管理者不断地计划着各种美好的社会愿景时,也应该更多地观注到社会基层的生存百态。往往很多时候,真真能够代表社会境况的,正是那些最基层,最不起眼的草根百姓。而在怎样领导社会更好的发展问题中,可以有许多方案。但至少有两点是必须要加强落实的。第一点

就是公正问题,不要说社会本就没有公正,一个没有裁决公正机制的社会是很危险的。虽然社会也存在着各级大大小小的司法部门,但若在法制力度非常薄弱,或极容易被各种因素所扭曲的情形下,所谓法制也就成了社会角落里的一座落寞的碑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认为,目前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社会动荡是指严重的社会冲突会威胁政权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会溃败则是社会肌体的细胞坏死,机能失效。这种社会的溃败蔓延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之道——关于这一点,只需看看书店里有多少书在教人做好狼和狐狸;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社会生活西西里化1趋势出现;利益集团的肆无忌惮,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严重侵蚀;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已经高度失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2流离松散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社会人心的写照,而其最为根底的潜在原因便是公

正的极度缺乏。在同样的地平线上,可能有完全不一样的遭遇,人心又如何得以统一和谐,正如苍山乱流一般无法收摄。如果真正有了公正,消除了各种不平等歧视。自然,人心的不平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而社会的种种不安定因素也就随之解除。第二点就是教育问题。国以民为本,而民当以有信仰为内质的教育为根基。在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的心理素养,对于社会的文明建设就会立竿见影。而国家的稳定发展也一定是在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中得到体现。在这两点上,管理者的筹划和推力是必须的。因此,务实善良的管理者,会引导着整个社会步入一个新纪元。“继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目标后,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具体概括为让全体国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这五个“有所”亦被概括为“五有之乡”而为人们寄予厚望”。3想见,管理人的愿望是美好的,这五有基本包含了社会民众的一生。若能够排除万难给予一步步的实现,那么社会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和谐。

二、社会与佛教

1注解:“即在公认的社会规则严重稀缺和起码社会信任的极度缺乏环境中,受利益的驱使,黑社

会组织与地方政府组织互相渗透、互为依靠,而衍生出的一种高度畸形、以赤裸裸的暴力作为维

持社会运转主要机制的秩序生态”。

2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M].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第33—34页

3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M].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第2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