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归因(1)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运动归因

第四章 运动归因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示意图
结果 成功 失败
内部的 内 外 部 外部的
自豪 自尊 满意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自豪减少 自尊减少 满意减少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17
结果 成功 失败
可控的
可 控 性 不可控的
自信 胜任
羞辱 负罪 沮丧 愤怒 诧异 惊讶
感激 同情对手
18
结果 成功 失败
满怀希望
3
什么是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 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 过程。
4
归因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 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绩。 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 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可以改变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 行动。
教练员不好、或者裁判员不公等外部原因。
12


一般来说,内部归因的个体的成绩要比 外部归因的个体成绩好。即从发展的观 点来看,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人更为成 熟。 然而,并不是一切外源性的归因都是不 成熟的表现。例如,一个裁判故意错判。
13
个体的归因方式是会发生变化的。

例如,一个总是把自己体育成绩差归因于外 部因素的学生,如果长期地、反复多次地得 到较差的体育成绩,他就可能会逐渐地由外 源性归因转为内源性归因,认为自己的体育 成绩差是由自己的体育能力弱所导致。

21
(二)习得性无助感

1.பைடு நூலகம்得性无助感
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
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

运动心理学-归因理论在运动中的应用

运动心理学-归因理论在运动中的应用
影响归因的因素还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1、进行积极的反馈 2、增加成功的体验 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异 8、实事求是
案例
这是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是50米快速跑。教师将全班 学生分成了男女各两组进行分组练习,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运动中的归因三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 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internalattribution\external attribution),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stability),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controlability)
主讲人:XXX
归因的概念 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Heider在其 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 提出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 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 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 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是一种普 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 的各个领域。
归因的原则:
1. 协变性原则。海德认为,人们通常认为,任何特定 的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决定的。按照协变性的原则, 应该在许多不同的条件下寻找特殊结果和特殊原因 的联系。
2. 打折扣原则。凯利认为,“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 定结果中的作用,假如有其他似是而非的原因也存 在的话,应该打折扣”。也就是说,在有一种以上 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的归因不要做得 太自信,不要轻易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

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3)

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3)

运动协调(motor coordination):个体各运动器官协调动作与运动的能力。

体育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之一。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完成封闭式运动技能过程中调节、综合身体各部分动作的能力。

(2)在完成开放式运动技能过程中,运动员间相互密切配合、行动统一、和谐地完成战术意图的人际关系,以及在集体项目中运动员间在动作的时间、空间、幅度、用力程度和表情方面的默契程度。

影响因素有:动作控制能力、反应能力、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思维的灵活性、战术意识、运动情绪、人格和集体观念。

运动智能(intelligence in motion):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的认知方面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体。

表现为对外界运动客体和自身动作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清晰的动作表象和动作记忆,正确的临场判断和技术、战术想象,具有体育运动所特有的运动思维能力,即动作思维、操作思维、运动战术思维、运动战略思维等能力,以及专项运动的思维特点。

其中,观察力是基础,思维活动占主导地位。

是现代运动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运动习惯(motor habit):通过练习获得的固定的自动的身体活动方式。

不必凭借外在的督促和内在的个人意志就可使个体从事运动。

具有后天性、稳固性、指向性、省力等特点。

抗干扰能力(capacity of resisting disturbance):个体的注意力自控水平。

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个体控制行为的效果。

属于有意注意范畴,需经个体自我控制才能实现,并非自发的或遗传的。

与注意的集中水平成正比。

包括内抗能力与外抗能力。

前者干扰因素多来自内部,内向性格者多具此能力;后者干扰因素多来自外界刺激,外向性格者多具此能力。

优秀运动员同时具有这两种能力,但也因运动专项的不同而略有侧重。

可通过对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紧张性、深度性的测定进行评定。

观念运动(ideomotor):由观念引导的,为实现一个特定目标而执行的特定动作。

体育心理学教案

体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2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3 .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4 .了解中外体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5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领会)1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2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

3 .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第二节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识记)1 .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2 .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第三节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1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识记)。

2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领会)( 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

( 2 )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

( 3 )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 4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

(三)教与学的建议1 .第一节应重点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2 .第二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对体育实践活动与体育科研的重要性。

3 .第三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未来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2 .认识上述理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识记)1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领会)1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运动归因(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运动归因(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运动归因(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和___________的认知过程。

2.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和的各个领域。

3.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周围环境的需要。

4. 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或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因素。

5.根据Heider的意见,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和的因素所构成。

环境力量是由和所构成。

6.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包括:____ _理论、理论、理论和理论。

7.所谓“相应推断”是指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

8. 根据Jones等人的观点,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三个基本、和。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和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的立体框架。

10.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对三度理论的各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和三个变量。

11.Weiner提出,可以根据、和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2.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

1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4.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5.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____________和他的同事研究行为时提出的。

第六章 运动归因参考答案:

第六章 运动归因参考答案:

第六章运动归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分析解释推测2. 动机生活工作3.Heider 理解预测控制4.个人环境个人和环境5.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6.Heider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 Kelley的三度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7. 外显人格特质8. 社会赞许性独特性选择自由性9. 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协变10. 协变性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11. 内外源稳定性可控制12. 外部内部13.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14.期望习得性无助感15.Seligman 动物人类16.内源性内外源成熟17.失败挫折无能为力丧失信心18.结果归因没有归因有归因19.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意识消极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思维情绪失调20.自信心期望成就目标21.直觉反映性自动发生后22.直觉反映性果归因二、单选题1. B 2.D 3.C 4.B 5.A 6.B 7.C 8.A 9.B 10.B11.D 12.D 13.A 14.A 15.B 16.C 17.D 18.C 19.C 20.A 三、多选题1.A、B、D 2.B、C 3.A、B、C、D 4. A、C、D 5.B、C、D6.A、B 7.A、B、C 8.B、C 9.A、B 10.A、C、D四、匹配题1.成败归因理论 Heider相应推断理论 Weiner三度理论 Kelley朴素心理学 Jones和Davis2.运气内部、稳定的情绪、健康内部、不稳定的能力外部、稳定的任务难度外部、不稳定的五、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六、简答题1.什么是归因?归因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答: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运动归因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运动归因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一运动归因(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和的认知过程。

2.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和的各个领域。

3.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和周围环境的需要。

4.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或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因素。

5.根据Heider的意见,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和的因素所构成。

环境力量是由和所构成。

6.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包括:理论、理论、理论和理论。

7.所谓“相应推断”是指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直接引起的。

8.根据Jones等人的观点,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三个基本、和。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和。

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的立体框架。

10.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

对三度理论的各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和三个变量。

11. Weiner提出,可以根据、和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2.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

1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和。

14.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和有关。

15.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和他的同事研究行为时提出的。

随后,心理学家又证明,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在行为中也会出现。

16.有关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从归因为主逐渐地较为平衡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这是心理的表现。

17.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人经历了与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8. Weiner在对归因的研究中区别了两类主要情依赖情绪和依赖情绪。

前者的情绪反应中的成分;后者的情绪反应中的成分。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直到10岁或11岁,少儿 们才完成两者的综合, 他们可以意识到能力的 “限度”,在任务结果 中它将限制努力的作用。
16~18岁的青少年表现出很 强的性别角色的模型作用, 即男性表现多被归因为努 力,而女性表现则被认为 更多地与运气相关。
年龄
• 一般认为,随着被试年龄的增大,其归因 逐渐定型并内化,要使之改变是比较困难 的。此外,成年被试对于实验者所做的理 想归因模式训练会产生怀疑,浙江直接影 响到归因训练的效果。
内向特质:安静, 做事瞻前顾后, 遇事缺少主见, 对自己信心不足。
具有外向性格特质 的运动员(往往是 低特质焦虑者)面 对成功或失败时倾 向于内部归因
具有内向性格特质 的运动员(往往是 高特质焦虑者)在 获得成功或遭遇失 败时倾向于外部归 因
成就动机
个体成就动机将 影响其对成功和 失败的归因。
高成就 动机者 低成就 动机者
年龄
• Nicholls和Miller(1984)的研究表明,儿童对于成就情景,尤 其是关于努力、能力和结果的看法是随着年龄变化的。
5~7岁的儿童还不能区 分努力、能力和结果, 在他们看来,努力的人 就是成功,成功的人就 是努力的。
7~9岁儿童倾向于把努 力看成结果的原因
9~10岁,能力也被考虑 为结果的可能原因
将成功归因 于能力 将失败归因 于缺乏努力
把成功归因 于运气 把失败归因 于缺乏能力
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者倾 向于把失败归因 为努力不够 低自我效能者则 把失败归因为能 力低
性别
男运动员 女运动员
性别
• 有关男女运动员在归因方式上是否存在差 异,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 内部的因素。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不 稳定的、外部的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内 部的、稳定的因素,如缺乏能力。

归因训练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探讨

归因训练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探讨

归因训练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探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运动,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为了提高自我素养和竞争力。

然而,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归因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心态和行为,导致我们的训练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归因训练被引入到运动训练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归因训练的概念及其内涵归因训练是指通过对事件发生原因或责任人的分析,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一种训练方法。

归因训练主要是通过对自我和外部环境的分析,使得个体能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事件的因果关系,从而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2. 归因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 促进心态稳定。

训练时遇到的失败和挫折往往会让人心态失衡,导致快速崩溃。

但是,通过归因训练,人们可以快速找到失败原因,调整自己的情绪,增强自我控制,更加稳定地完成训练任务。

(2) 提高热情和动力。

归因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激发个体内在的热情和动力。

当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时,就会更加坚定信心,提高工作热情。

(3) 培养逆境适应能力。

归因训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情绪和行为模式。

当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逆境适应能力。

3. 归因训练对运动训练效果的影响(1) 提高训练效果。

归因训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了训练效果。

(2) 促进成长和发展。

归因训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缺点,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3) 提高机会利用率。

通过归因训练,人们可以更快地判断问题核心所在,并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机会利用率。

4. 归因训练的实际应用归因训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中,不仅可以使运动员更加理性和高效地训练,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运动归因)【圣才出品】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运动归因)【圣才出品】

第4章运动归因4.1 复习笔记一、运动中的归因1.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Weiner的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该理论提出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内外源维度内外源维度可将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难度、运气等)(2)稳定性维度稳定性维度可将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控制维度可将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表4-1 Weiner的归因模型2.运动归因主要涉及的要素(1)内外源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a.在运动情境中,倾向于内部归因的人常常将自己体育运动成绩好归因于自己运动能力强或努力。

反之,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则常常把失败看作是任务太难、运气不佳、教练员不好、裁判员不公平等外部原因。

b.由于内部归因比外部归因有更为成熟的归因指向,因此,教练或体育教师应该鼓励运动员或学生通过建立自信心和在合适的时候对成绩进行内部归因而变得更具有内部归因的倾向。

c.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人更为成熟。

参加运动有助于一个人转向内源性归因。

然而,并不是一切外源性的归因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②归因方式的变化性a.个体的归因方式会对其体育运动成绩产生影响,同时体育运动成绩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归因方式。

b.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与教练员应了解学生或运动员的归因情况,并根据归因变化的规律,调节对学生或运动员体育成绩的反馈信息,以使学生或运动员能利用反馈信息获得最大的动机量值。

(2)协变性原则协变性原则是一个人对成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3.归因与情绪反应在成就情境中,将行为结果归于不同的原因维度,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4-2)。

简述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简述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简述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包括:自身能力水平、倾向、自我效能感以及勇气和自信水平。

自身能力水平指的是运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些能力直接影响到其运动绩效。

倾向则是运动者对于运动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倾向,在某种情况下,运动者会偏向于接受一些责任或放弃一些责任。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运动者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自信程度。

最后,勇气和自信水平指的是运动者对自身能力的意志力和自信,决定了运动者可以承担多大的责任。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归因】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归因】

季浏《体育⼼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归因】第4章运动归因1.简述Weiner⽤来归因的三个维度的名称以及每⼀个维度的分类。

答:Weiner的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Weiner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这三个维度是:(1)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的原因,如个⼈的能⼒、努⼒等;外部原因即个⼈⾃⾝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等。

(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可以把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再细分为个⼈⾃⾝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不能控制的原因。

2.什么是协变性原则?请举例说明。

答:(1)协变性原则是⼀个⼈对成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完成同⼀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的成绩与他们相⼀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的成绩与他们不相⼀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2)例如,当某个运动员打败了⼀个在⽹球⽐赛中每个⼈都输给他的⼈时,他肯定会把⾃⼰的胜利归于注⼊能⼒、⽔平⾼等内部的原因。

⽽⼀个⼈在某次测验中得了满分,并了解到每个⼈都能得到满分时,就会把它归于与外部原因,这就是进⾏归于的逻辑模式。

3.指出与每⼀个归因维度相联系的情绪反应。

在有关成绩⽅⾯,情感和归因是怎样相互作⽤的?答:Weiner的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Weiner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这三个维度是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可控制维度。

(1)内外源维度①具有内部归因倾向的个体在获得成功时,表现出⼀种⾃豪、⾃尊和满意的情绪,同时内部归因倾向的个体在失败时会使⾃豪减少、⾃尊减少和满意减少。

②具有外部归因倾向的个体在⾯对成败时,没有表现出⼀种关于⾃我的情感。

(2)稳定性维度①具有稳定归因倾向的个体在获得成功时会满怀希望,在遭遇失败时就会失去希望。

②具有不稳定归因倾向的个体在获得成功时通常会有⼀种不确定的感觉,在遭遇失败时就会满怀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归因模型:行为成败决定因素 —————————————————————————— 稳定性 内部 外部 —————————————————————————— 稳定 能力 任务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
内部的 三 维 度
外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的
不稳的 可控的 努力
德西效应拓展意义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认为将动机分为内 部和外部不足以揭示行为激起和调节的本质特征。而真 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 控制性的意识。 自主性是指自主选择行为和承担行为责任的程度; 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做出特定行为的程度。 奖励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限制了人的行为自主 性。若在奖励的同时给予正反馈(能力肯定等),效应 会变得复杂:既可引起内部动机下降,也可推高或维持内 部动机水平。这与个体的需要水平和自我意识等因素有关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 相信某些因素控制着他们的生活,这些因素 便是他们的控制点。它们可能是内部的,也 可能是外部的。对于成就高的人来说,其控 制点往往是内部的。
内部控制点 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积极或消极事件看作是自 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事件处于人的主动控 制之下。
外部控制点 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积极或消极事件看作与自 己个人的行为无关,因此这些事件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如何矫正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后天所得,通过归因训练可以得到有效预 防和矫正。
预防和矫正主要原则: 第一,将注意力放在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上,而不去注意那 些较难控制或根本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上; 第二,失败时避免做低能力的归因。
容易 效 率 水 平 一般程度
困难 低 动机 活动任务 高
一则趣闻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 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 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 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 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 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 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 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 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 “不 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 吵 闹了。
二 归因
1、什么是归因? 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或指出 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人们对学习成绩和 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是激励自己积极主动地学 习、训练并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
2、 归因理论
(1 )、海德归因理论
海德是最早研究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 海德认 为,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原因,其原因或者决定 于外界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
一 动机
3、动机的作用 始发作用 指向或选择作用 强化作用
一 动机
4、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处于静态时 则不成为动机。
一 动机
5、活动动机对活动效果的影响
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活动效率; 简单的活动任务需较高的动机水平; 复杂的任务需较低的动机水平;
耶基斯-多德森法则
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 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 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 德西效应。 实验证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 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 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即: 奖励会产生使内部动机削弱的效应
一个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1971年做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实 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 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 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 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两组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 动。观察指标:两组被试是否在休息时间继续去解题作为 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 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快, 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 趣。
一 动机
1、 什么是动机? 发动并维持活动的倾向或意向; 或者说: 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概念三要素: 内在起因(本能、需要、驱力等) 外在诱因(目标、奖赏、利益等) 中介调节作用(自我调节)
一 动机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原因。内部动机以 生物性需要为基础,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快乐和成功满足感。形成一 种内部奖励,对人祈祷激发的作用。 外部动机: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原因。以社会学需 要为基础,通过活动获得相应的外部奖励或避免 惩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学需要。它是汲取外部力 量的动机,是从外部对行为的驱动。
有习得性无助感问题的人具有下列特征 (1)对一项活动坚持的时间短,退出的时间早,甚至根本 不尝试参与该项活动; (2)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不是归因于缺乏努力; (3)将自己看作是不断的失败者; (4)不觉得进行更多的努力可导致成功; (5)认为运气或任务较容易是成功的原因; (6)不愿冒失败的风险,这就使其在学习新技能的环境中感 觉不快; (7)对成功感到无法控制,将失败看作是在自己的控制范围 之外的事。
(3)、 归于可控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指归因时对原因是否可以控制 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的认识。 “可控”因素指经过努力可凭主观意志控制的因素, 如比赛前的准备活动的强度与时间,反之为“不可控” 因素,如抽签、天气、观众、裁判等。 运动员在成功后归因于自身努力,就属于可控性归 因;归因于运气,则属于不可控性归因。
4、归因方式对行为的影响
思考:归因方式对行为有何影响?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增强成功
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缺少努力
期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期望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 缺少坚持性,回
2、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下列实验
“习得性无助”实验
动物实验——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 时 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 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 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 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 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2 )、 维纳归因理论
维纳等人认为,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是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能力高低、任务难易、 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
Hale Waihona Puke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两个维度:内控性和外控 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型。
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 极性有重要影响,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是个体分析工 作成败的主要原因。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 境 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 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 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在这种感 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 和尝试。 或者说“习得性无助”即是“甚至没有尝试就放弃了”。
低对成功的期望 避成就任务
成功归结为能力 失败归结为缺乏努力、运气等。
归因
内部 自责 生气 这次失败,下次还失败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归 因 成
这次失败,下次可能不会失败
内部
外部 稳定
自豪
庆幸、感激 这次成功,下次还成功

内部 不稳定 外部
这次成功,下次还会成功
这次成功,下次不会成功
课堂讨论
1、分析一下他们的归因方式
大学生实验 赛里格曼把大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 这 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 噪音, 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 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 验之后, 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 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 就会 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 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在原来的实验中, 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 以及未 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 他们在 “穿梭箱” 的实验中, 学会 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使噪音停止, 而第一组受试者, 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 受试者, 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 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 去, 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运动成绩与控制点
高水平的、获得更多成功的运动员往往从内部(能力和 努力)来解释比赛成绩。稳定的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归 因有密切联系。 高内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倾向于认为他们的运动成绩取决 于自己能够控制的因素,如努力程度、技能水平、注意 范围等。 外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倾向于认为裁判、对手、观众等他 们自己无法控制的一些因素对他们成绩有更大的影响。 总是取胜的运动员,往往进行能力归因。 不断失败的运 动员往往认为自己缺乏能力,这种归因意味着将来成功 的机会更小。
稳定的 不可控的 任务难度
不稳的 不可控的 运气好坏
四因素
能力
3、 归因方向
(1)、 归因于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 内外源(internal/external orientation) 也称控 制点(locus of control), 指归因时对行为结果是 由内因引起还是由外因引起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