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缺血中风急性期诊疗方案(20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2013)
中医诊断 :中风
西医诊断:脑梗死急性期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 或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 或MRI 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塞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 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
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

中成药: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猴枣散等。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
涤痰汤加减。

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

(涤痰汤:温胆汤+人参、石菖蒲、南星)
中成药:鼻饲或口服竹沥胶囊。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急予参附汤和生脉散频频服用。

人参另外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麦冬、五味子。

急时以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

2、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
治法:清热平肝,潜阳熄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

(2)风痰阻络证
治法:熄风化痰通络。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
中成药:可选用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丸等。

(3)痰热腑实证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
①星蒌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胆南星、瓜蒌等。

②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枳实、厚朴等。

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等。

(4)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熄风。

方药:
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川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川芎等。

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松龄血脉康胶囊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等。

中成药:可选用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丹灯通脑、芪参通络胶囊。

3、常见变证的治疗
中风急性期重症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呕血等变证,需及时救治。

(1)呃逆
如呃声短促不连续,神昏烦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人参粳米汤(西洋参、粳米)以益气养阴,和胃降逆。

如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燥,甚至神昏谵语,便秘尿赤,腹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滑而大,用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枳实、厚朴、沉香粉冲服以通腑泄热,和胃降逆。

如烦热症状减轻,但仍有呃声频频,可予平逆止呃汤(经验方)治疗。

炒刀豆、青皮、枳壳、旋覆花包、制半夏、枇杷叶、莱菔子、鲜姜以和胃理气降逆。

有气虚者,可加生晒参。

(2)呕血:出现呕血,神识迷蒙,面红目赤,烦躁不安,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无苔,脉弦数者,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先煎、生地、赤芍、丹皮以凉血止血,或选用泻心汤,还可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等鼻饲。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2)痰热内闭证: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3)元气败脱证:可选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2、中经络
(1)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2)辨证属于热证者,可选用具有清热活血作用的注射液静脉滴注,如碟脉灵注射液。

(三)针灸治疗
1、应用时机:针灸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2、治疗原则: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用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治疗。

3、针灸疗法
临床可分为中脏腑、中经络,根据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

也可按照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醒脑开窍法、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抗痉挛针法等。

也可进行头针治疗,可根据情况选用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

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双侧合谷,双侧太溪,关元,气海。

推拿手法:①揉法;②滚法;③点穴;④功能训练。

配合康复疗法(分为间接方法和直接方法)以及电刺激治疗和中频电流模式。

具体方法:治疗前首先利用其诊断程序进行病情诊断,然后根据诊断值选择适宜的治疗参数)。

一般请针灸科会诊施行,或待病情稳定后转针灸科治疗。

(四)推拿治疗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

一般请推拿科会诊施行。

(五)熏洗疗法
缺血中风(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
瘫侧手、足部的肿胀。

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予活血止痛汤熏洗患肢。

(六)其他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择红外线照射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
中经络和中脏腑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等。

(八)康复训练:一般待病情稳定后转康复科进行。

(九)护理
护理的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难点分析与解决办法
. 1、部分患者病情变化发展迅速,致残率高:在脑梗超急性期,大脑组织及其功能的变化尚存在较大的可逆性,在这个阶段,甚至在出现先兆症状时,或在中经络阶段就重视中医药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及早介入,往往就能阻止病情的发展,防止向中脏腑阶段发展,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同时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早配合针灸、推拿有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以活血止痛汤熏洗患肢或浴足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2、西药溶栓治疗易出现脑出血:出血的并发症容易使患者和医生顾虑重重,影响了溶栓的实施,从而影响康复。

活血祛瘀中药则安全得多,值得及早投入使用。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国家中医院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2、疾病病情评分:通过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估意识障碍的程度。

3、疗效评定:选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二)评价方法
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入院当天:可选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GCS 量表等进行评价。

2、入院15-20天:可选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