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比较研究
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选择——兼论“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教训。
1 拉 美 国家2 世 纪9 年代 的 经济 论 、经 济模 式 和 政 策 主 张 ,才 造 成 新 自 0 0 由主义理论水土不服的情况。
2 新 自 由 主 义 理 论 是 指 导 经 济 发
与 此 相 对 应 美 国 《 代 》 杂 志 问题 不 单 是 实行 新 自 由 主 义 理 论 结 果 。 时 0 0 前任 编辑 乔舒亚 ・库珀 ・雷默 提 出了 拉 美 国 家 在 2 世 纪 8 年 代 就 陷入 了 经 济 北 京 共 识
立 一 个 新 的经 济 模 式 。
一
力 尤 其 是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今 天 。贸 易
、
对 共识及其结果 的评价
很 多学 者 把拉 美 国家 和 前 苏 联 及 自 由化 和 金 融 自 由 化 使 得 拉 美 国 家 经 济
0 0 由 自 由 主 义 理 论 产 生 的 华 盛 顿 东 欧 转 型 国家 在2 世 纪9 年 代 出现 的 经 这条 小船 很难 经得起全球 经济动荡 主 共 识 是 由 美 国 国 际 经 济 研 究 所 所 长 济 社 会 问 题 ( 要 是 负 面 的 问题 ) 都 归 的影 响。其次 .拉 美地 区国家内部存在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浪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发 动 机 和 持 续 进 步 的 手 有 着 深 刻 的 社 会 历 史 原 因 。 首 先 ,拉 潮 的 推 动 下 各 国 政 府 尤 其 是 发 展 中 国 段 ;其 二 ,集 中改 善人 民生活质量 化 美 地 区 的经 济 基 础 薄 弱 ,经 济 水 平 比 较 家 面 临 一 个 严 肃 的 课 题 ,就 是 选 择 什 么 解 和 处 理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社 会 矛 盾 其 低 。过去一 直是欧洲 国家的原材料和 初 样 的 模 式 发 展 本 国 经 济 。这 也 是 我 国 现 三 自主 发 展 不 依 赖 外 国 。 旨在 用 中 级 产 品 的供 应 地 .经 济 结 构 比较 单 一 , 阶 段所 面 临 的社 会 经 济 问题 。 国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经 验 为 发 展 中 国 家树 这 些 国 家 没 有 抵 御 国 际 上 经 济 动 荡 的 能
华盛顿共识vs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 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所谓“华盛顿共识”,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广为传播。
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
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华盛顿共识”作为一种智力型的教义,它的“成功”在于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操作。
只要掌握了几个最主要的经济指标,例如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利率、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便能做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但是“华盛顿共识”对经济转轨国家所产生的误导也有表现在理论误区、目标混乱、政策误导。
“华盛顿共识”虽然成为全球主流的发展理念,但仍不免遭遇其他思想的挑战。
主要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欧洲价值观”,二是“后华盛顿共识”。
“欧洲价值观”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
但是,近二十年来,欧洲福利社会型的资本主义在与美英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欧洲国家在政策导向上整体向“华盛顿共识”靠拢,因此“欧洲价值观”对“华盛顿共识”的挑战是软弱乏力的。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政治经济学-南京大学,陈志广)
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新理论
第三个要素是政治约束。包括事前的政治约束与 事后的政治约束。事前的政治约束定义为阻碍 改革决策的可行性的约束,而事后的政治约束 定义为决策已经制定并在看到结果以后的反作 用和逆转约束。事前约束意味着对改革方案必 须进行妥协,必须制定对受损者补偿的方案, 或者意味着激进改革方案必须一拖再拖。与事 前约束相联系的就是改革的是否可接受性。事 后约束则通过试图创造不可逆转性来加以处理, 与它相联的是改革的是否可逆转性。
2014-1-9 南京大学政治系 沈伯平 10
三、政治、市场与企业
首先我们看一看转型中的政治。在转型过程开始 之前,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长期被忽视。其中的 主要思想是,改革导致的效率提高使补偿改革 的受损者成为可能,因而改革中的政治因素可 以不予考虑,而且经济学家认为研究这类问题 是政治学家的工作。但是,事实表明政治因素 在实际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华盛顿共识对转型经济的 认识
3· 宏观经济稳定化。稳定化就是产生宏观上价 格的稳定,使得价格体系能够对不同商品的 稀缺的调剂起到良好的作用。 华盛顿共识对于转型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其支 持者认为,一旦转型引进市场改革,就可以 立刻有收获,效率立刻就可以得到提高。因 此,转型应该是大爆炸式的、激进的、休克 式的。大爆炸式的转型意味着所有的重大改 革都应该同时引进,不能有先后顺序。
南京大学政治系 沈伯平
2014-1-9
8
演进制度学派的理论基础
第一、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所提供的制度经济 学,其方法论体现了非合作博弈论的发展。 代表人物:科斯、诺斯、威廉姆森。他们认为, 如果没有足够的制度作为基础,市场不能够自 发地做出充分的发展。 信息不完备理论。。对这一理论作出最重要贡 献的有阿克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他们 认为市场要良好地运作,需要完善的信息,经 济主体要对一切信息了如指掌,如果这些信息 不完备,市场就不能自发地起到良好的作用。
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
• 坚决进行革新和试验(如中国经济特区 );积极维护国家边境和利益(如台湾 问题);以及不断精心积累具有不对力 量的工具(如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其目标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增长 • 所谓中国模式是指“重大的经济改革和 较小规模的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是 “以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 ,从易到难进行改革,并吸取中外一切 优秀的思想和经验”的改革和发展模式
形势政策与教育
一: 二: 三: 四:
“中国模式 问题的提出 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 中国模式 国内外”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 国内外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模式” 对”中国模式”概念的理解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闻利群
2010 .5
、
国
---1 问题 ---1) 国 问题 各国对 各国对 国发 态势 审势。
国内外“中国模式”问题研究综述-----1 、国内外“中国模式”问题研究综述---1)对 “中国模式”概念的论述 中国模式”
• 学者们关于“中国模式”概念的理解,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界定,主要的观点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界定, • 所谓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是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最新 概括。它探讨的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到底是如何 组织的,以及中国经验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适用性问题。
2008
、
---2 国 问题 ---2) 国 国际 会对“华 顿共识”进 会对“
问题 结果
采用有关概念作国家 用有关概念作国 发展的結果: 展的結果:
贪婪与恐惧 缺乏监 缺乏监管 自由放任政策必然后 自由放任政策必然后果 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厄运 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厄运?
怎样看待“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怎样看待“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听京沪经济学家吴树青与程恩富的对话人民网记者田泓2005年06月16日07:28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华盛顿共识”是有意识有组织出台的。
“华盛顿共识”的参与者确实在接受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共识;而“北京共识”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的条件下,由国际舆论自发提出的一种观点●两种模式、两种共识,产生两种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改革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不同的目标●简单地用激进改革和渐进改革来区分苏联、东欧同中国的改革是十分肤浅的,因为这种区别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吴树青教授,北京大学原校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程恩富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这两位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在上海就“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进行了对话。
两个“共识”背景不同程恩富:去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中国问题顾问雷默先生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文章,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社会上对“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议论较多,涉及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真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性问题,很值得分析。
吴树青: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新自由主义逐步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成为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牵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参加者来自拉美国家、美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
会议提出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10条政策主张,被称为“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以“华盛顿共识”为基本依据的“休克疗法”,后来成为苏东国家改革的指导方针。
从“华盛顿共识”走向“北京共识”的猜想end
从“华盛顿共识”走向“北京共识”的猜想王明夫/文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目前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大家知道一开始是次贷危机,接着演变成金融危机,再往下演变就是经济危机了。
我们希望金融危机到此止步,但问题是谁知道能不能就此打住呢?最坏的演变进程是: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美国危机——世界局势危机——人类命运危机。
这个世界正面临着“大格局的历史剧变”,而所有商业(企业和商人)的命运都与这场演变的进程息息相关。
当前的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局势和人类命运的影响,将不亚于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观念、思维、经验、能力、职业追求和生活理想,恐怕都将在一场历史巨变中全面失灵。
如何看待美国目前的形势?美国究竟会不会从此走向国家衰落?我的基本结论是这样的:很多人只把这次危机当作一个周期,我认为美国的衰退是一个趋势,未来金融危机还将继续传导下去。
几年前我就说过,就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它意味着美国作为西方工业文明登峰造极的代表在走向衰落,未来三十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衰落,而且这个衰落一定是以华尔街的金融崩溃为契机,一旦金融崩溃要来,一定传导到实体经济,这也是它们在劫难逃的宿命。
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将会继续传递下去,金融业会不断去杠杆化,将会影响实体经济,一些公司帝国也会解体。
我们要做好长期作战、长期煎熬的准备。
如果美国金融帝国陨落,下一步,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秩序将会瓦解,世界经济将会重新整合,未来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将进入多极化时代,亚洲基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会在全球提高比重和影响力,并会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市场。
让我们更大胆的去猜想:随着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将瓦解,世界经济秩序和经济版图将全面重构,世界将从“华盛顿共识”向“北京共识”艰难过渡!统治了世界经济半个世纪的“美元霸权”将告结束,上海+香港市场有机会成为“新世纪的华尔街”,人民币有机会成为全球硬通货。
或许,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会讲,从中国微观层面看,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牌,哪一个层面都比不上美国?我们政治、文明、制度比人家差远了,此时你就想中国能够替代美国?根本不可能!让历史来解答历史。
阅读材料9-1:“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阅读材料9-1:“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1.华盛顿共识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通货膨胀暴跌、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时期。
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南亚首席经济学家的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系统地提出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
斯蒂格利茨也对“华盛顿共识”作出界定,他认为其是指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宏观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战略及基于对自由市场的坚定信念并旨在削弱甚至最小化政府角色的一系列政策。
事实上,“华盛顿共识”基本上也构成了俄罗斯和东欧激进式改革的主要理论根据。
“华盛顿共识”秉承了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
后来人们将这些观点称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
随着全球化的畅行,“华盛顿共识”曾一度深入人心,对经济转轨形成广泛的影响。
2.后华盛顿共识由于“华盛顿共识”本身是在经济转轨早期形成的,这种理论必然会伴随着转轨实践进程来修正和完善自己。
尤其是激进式的转轨在转轨初期出现了经济衰退和社会秩序的混乱,这种理论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各方的质疑。
主要的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欧洲价值观”,二是“后华盛顿共识”。
欧洲价值观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
但是,近20年来,欧洲社会福利型的资本主义在于美英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欧洲国家在政策导向上向“华盛顿共识”靠拢,因此,“欧洲价值观”对“华盛顿共识”的挑战是软弱乏力的。
近年来,对“华盛顿共识”的更加有力的挑战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提出的“后华盛顿共识”。
“后华盛顿共识”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文献综述摘要:“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北京共识”是中国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
本文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各自的内涵与比较分析两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指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综述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美国依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价值理念影响深远。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一个严肃的课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本国经济。
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淮建军,2007)实践证明,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及前苏东国家的巨大挫折和中国实践的成功都表明“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本文从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各自的内涵、特性与发展三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初步的分析对比,以期对“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更为理性的认识。
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含义(一)“华盛顿共识”的含义所谓“华盛顿”通常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针对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所提出并形成的一套政策主张1989年美国学者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aznson) 将它归结为“华盛顿共识”共包括10条改革建议,其核心思想是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加上财政政策稳定化。
(张如一,2012)这十条改革建议: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10、保护私人财产权。
001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漫说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漫说
作者:赵晓
中国只用了20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所走的路程。
世界银行的评价说:“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经历过这么快的增长”。
有人说,如果把中国的各个省当作单个国家来看,那么在过去二十年里,全世界20个增长最快的国家就都是中国的各个省了。
华盛顿共识在实践中被进一步浓缩为“三化”:一是私有化;二是自由化;三是稳定化。
“北京共识”:坚决进行革新和试验(如中国经济特区);积极维护国家边境和利益(如台湾问题);以及不断精心积累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其目标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增长。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一是放弃了赶超战略,转而
奉行比较优势战略,因而取得了全球范围内分工与交易的最大优势。
二是中国奉行了渐进制度变革方式。
为了在全球化中受益,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即把国内的事情做好。
中国的经验表明,我们对制度变迁的真谛仍然知之有限”(张维迎,1998)。
经济效率的竞争使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的职业官僚充实到权力机关,提拔到关键岗位,决策能力因此大大提高;不断地引进竞争并规范竞争是中国制度创新成功的重要经验。
体会:
1、经济全球化减轻了中国一党制竞争不足的毛病。
也许国际竞争的外力越大,共产党受压后爆发的潜力也就越大。
“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之比较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比较—一种中国模式与拉美模式的视角“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展战略,被实践证明是不完善的。
“北京共识”是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
我们试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找出发展中的共性和特异性,寻求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乔舒亚·库拍·拉莫( J o s h u a ·C o o p e r ·R a m o )的文章,题为《北京共识》。
这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其中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成就作了认真细致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拉莫的论文主要分北京共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原理、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以及与中国打交道四个部分。
在这篇文章里,拉莫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一个新概念“北京共识”,与此相伴的是“中国模式”。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成绩,拉莫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并把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创新和试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时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
”拉莫说:中国的变化之快,令人眩晕。
中国人成功地驾驭了这种变化,创建了新的规则。
其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由此给一些部门所带来的超J 决速变化,使中国发展速度足以解决改革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新带来的变化之快,以至于这种变化造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出现,新的变化又发生了。
用物理学术语表达就是,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耗。
创新成为增加中国社会密度的途径,它是人们关系更加密切,缩短改革实践,交流更加便捷快速,创新越多,密度越大,速度越快。
解决变化中出现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靠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创新。
第二讲:转型理论之一,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演进制度学派
二是“制度经济学”吸纳了“演进经济学” 二是“制度经济学”吸纳了“演进经济学”理论进和方 法 ——演进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非主流分支,在 演进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非主流分支, 演进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非主流分支 20世纪 年代以后,才逐渐受到人 们的重视,特别 世纪80年代以后 们的重视, 世纪 年代以后, 是随着1981年博尔丁的《演化经济学》和1982年尼尔 年博尔丁的《 是随着 年博尔丁的 演化经济学》 年尼尔 森和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的问世, 森和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的问世,演化经 济学终于迎来了其理论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转型经济学》第二讲 转型经济学》
转型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 转型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演进 制度学派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演进-制度学派
王景新 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 一 年十月十八日
转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罗兰的《转型与经济 学》“全面介绍了转型经济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即“华盛顿共识”(P6)和“制度经济学”的 演进和进化博弈(P6)罗兰称“演进-质疑,于是“北 京共识”开始引起普遍关注。 本节主要介绍 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 “新制度经济学”(演进—制度学派)
《北京共识》这篇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北京共识》这篇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第一部分,提出了中国力量( 第一部分,提出了中国力量(即中国人习惯 实力” 新物理学”的概念( 的“实力”)的“新物理学”的概念(借用 物理学”来说明新的“中国力量” “物理学”来说明新的“中国力量”的性质 和构成,及其变化) 和构成,及其变化),认为中国正在开创国家 发展的“新道路” 雷默认为, 发展的“新道路”。雷默认为,“根据拥有 多少艘航空母舰或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陈 旧的规则来评估中国的实力, 旧的规则来评估中国的实力,会导致极大的 错误估计” 错误估计”。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成果——兼评“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分析思路是什么 ,分析 的要 素是 否不完全或者遗
漏 主 要 方 面 。概 括 地 说 , 当今 学 者 评 价 各 国尤 其 是 中 国转 型 的成 果 ,总 离 不开 实 物 ( 质 )产 出 、 物
不断博弈过程 中,企 业作为经营主体和分配主体 的权利 毕竟得到落实。凡此这些都 为微观绩效的 提高提供 了制度担保。 第 三 ,价值观 念。按照 马克思 主义 的观点 , 价值观 念属于上层 建筑。主流意识形 态的变化虽 然滞后 于生产力 和体 制 ( 生产关 系 )的变化 ,但
多 的贸易摩擦和制裁。总体上看 ,中国转型和参 与全球化 的特点是 ,正反两面进展迅速且呈现 巨 大反差 ,别 国无 法 比拟 ; 成绩 的积累暂时还没有 被 问题 的积 累压倒 ,但也露 出端倪 。国外的学者 和官员在解释这个问题 的时候 ,常常 “ 只顾一点 ,
9 4
无论北京共识 ,还是华盛顿共识都是对转型 和发展过程的总结 。问题在于 ,各 自的出发点和
把 “ 险 ” 和 “ 机 ”看 成 普 适 并 决 定 自己前 途 冒 投
业 结构调整和转移过程 中通过引进 F I D 数量 、在 世界制造业 ( 贸易产品中的大部分为制造业产品 ) 中的地位的上升幅度等 ,体 现出来。当然 ,这里 暂 时排 除产业结构 的高度化 问题 ,对资源环境和 区域协调等涉及 可持续方 面也 没有足够重视 。但 仍然可 以看 出,就宏观经济的总体而言 ,若 是没 有实物产 出的提 高,奢谈改革成果毫无意义 ,谁 都不会信服。 其次 ,体制方 面。体 制变革带来 的活力支撑 着 自转型以来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实质在 于 创造一个连续不断的 “ 激励机制”( 过去至今所奉 行的激励 机制的作用 ,是否 现在有所衰减 ,容后 面讨论 ) 。这种 “ 软实力 ”变迁 的历史意义已被索
_北京共识_vs_华盛顿共识_
3社会观察 2005年第3期“华盛顿共识”:不是普世主义的济世良方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模式尽管激进程度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以杰弗里・萨克斯为代表的哈佛经济学家所设计的。
这种方案最初是用来拯救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的。
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美国一批经济学“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
然而,新自由主义支持下的市场均衡也是有条件的:即市场机制的成熟性和增加生产的可能性。
但过去这些国家不仅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而且都是短缺型经济,基本上没有增加生产的可能性。
二是经济政策与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四个方面: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但这四个方面不可能同时兼顾。
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中把稳定物价、保持货币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的首选目标。
但稳定物价的措施推行之后,引起了一系列的政策矛盾,致使转型措施在执行过程中进退维谷。
因此,“休克疗法”在推行的过程中就受到这些国家内部的指责和怀疑,外部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这种指责从形式上是要否定“休克疗法”的方案,实质则是对“华盛顿共识”的不满。
社会转型期本就是一个社会思潮附势竞上的时期,于是,各种社会思潮开始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挑战,这其中就包括“欧洲价值观”和“后华盛顿共识”。
“欧洲价值观”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
“后华盛顿共识” 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主张。
它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
因此,“后华盛顿共识”不仅关注增长,还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
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紧缩政策。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孟买共识”的优劣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孟买共识”的优劣/data/thread/1011/2719/49/25/9_1.html 什么是“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简单地说就是:“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因上述三个国际银行总部都在华盛顿,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代表美国经济研究所出面邀请国际银行组织和拉美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进行研讨,达成一定共识,因而称作“华盛顿共识”。
随后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其用意是指导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等,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拉美国家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暴涨、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
而与此同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推翻社会主义的转向巨变,“华盛顿共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也被广泛的用于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甚至为了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直接转变,放弃过渡和审慎政策,采用休克疗法,造成市场和社会短期震荡。
由于这些思想秉承了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
后来人们将这些观点称之为“新自由主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一所谓“华盛顿共识”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球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但是“华盛顿共识”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被砸的支离破碎。
和“华盛顿共识”一样,“北京共识”最初也是由一个人发起的。
这次是乔舒亚·库珀·雷默,2004年5月,年他发表了一篇夸张而雄心勃勃的长篇论文《“北京共识”:论中国实力的新物理学》。
作为《时代》杂志的前编辑,在论文发表之时,他是高盛集团约翰·桑顿办公室主管合伙人,还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
稳定 化 , 行 由 国际 货 币 基金 组 织 和世 界银 行 等 执 多边 国际 经济组 织所 推行 的包 括使 汇 率贬值 和 紧 缩性 财政 政策 等在 内 的稳 定 化计划 。华盛 顿共 识 秉承亚 当・ 斯密 自由竞争 的经 济思 想 , 与西方 自由 主义传 统一 脉相 承 , “ 自 由主 义 的政 策 宣 言 ” 是 新 和“ 场原 教 旨主义 ” 市 的核 心信 条 … 1。
维普资讯
第8 第1 卷 期 20 年 1 06 月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n l f r es r ies y S c l c ne o r a o t at nUnvri ( o i i c ) No h e t aS e
行 遭 受 了三大 失败 。其 一 , 丁美 洲 成 为经 济 重 拉
灾 区。其 二 , 国际货 币基 金组 织经 济学 家 、 哈佛 大
学 教授 萨克 斯要 求 俄 罗 斯 “ 可 能 快 地 创 造 自由 尽 市场体 制 , 渊不能分 两次 跨 过 ” 0世 纪 8 深 。2 0年 代末 9 0年代 初 , 俄罗 斯 全盘接 受 “ 华盛 顿共 识 ” 推 行 “ 克疗 法 ” 休 而在 9 代陷入 困境 。其 三 , 0年 错误
础。华 盛顿共识 基于还原和简化对 内生 型国家 的道路 和现 状得 出了抽象的原则 , 根源是古希 腊 其 的哲学传统和近现代的科学方 法。北京共识 则考 虑到边 界条件 和初始 条件 、 可行性 和 目标 , 根 其 源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 , 为外生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 了较 为成功 的典 范。在全球 化和后现 代 思 潮兴起之 时 , 华盛顿共识 正在关注并接 受北京共 识 , 而北京 共识 也正在 反省和 克服缺 乏一致 的 理 论出发点和法治的弊病 。 关 键 词 :北 京共 识 ; 华盛顿共识 ; 哲学 ; 本体 论 ; 认识论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 类号 :D 1 ;F 0 5 5 6 6 4 .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比较制度审视
一
国家指 明改革 的方 向 , 而是 产 生 了误 导 。比如 许 多
国家误 以为通 过几 项政 策就 可 以建立 完善 的市 场制 度 Ⅲ 。另 有一些 学 者认 为 , 华 盛 顿共 识 ” 视 了经 1 ] “ 忽 济 转轨 中的 制度建 设 的 重要 性 , 混 淆 了最 终 的发 并
除 了 理 论 分 析 , 有 实 证 研 究 检 验 了 制 度 互 补 也 的 重 要 作 用 。 Jh n i a a gr Az a d i n z R br . o et F
论 。 第 一 , 失 败 的 直 接原 因是 “ 盛 顿 共 识” 其 华 引起 的 制度 协 调 失 败 , 也 是 激 进 式 改 革 产 生 严 重 后 果 的 重 要 原 因。 这 第二 , 失败 的根 本 原 因是 共 有 信 念 决 定 的制 度 演 化特 征 与 激进 式 改 革 导致 的制 度 集 合 未 能 完 全 有 效 实 施 之 间 的 其 冲 突 。第 三 , 华 盛 顿 共 识 ” “ 引发 的制 度 变 迁 没 有 遵 循 制 度 学 习 的 一 般 规 律 。 由 此 而 言 , 北 京 共 识 ” “ 的借 鉴 与 学 习
第 3 7卷 第 6期
V0. No 1 37 .6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 URNAL o oF HENAN N0RM AL UNI VERS TY I
21 0 0年 1 1月
N O .2 0 V 01
“ 盛 顿 共 识 " “ 京 共 识 " 比较 制 度 审视 华 与 北 的
以激 进式 改革 为基础 的“ 克疗法 ” 休 曾在 玻利 维 亚 取得过 成功 , 该方 法也 由此 而享誉 世界 , 备受世 人
_华盛顿共识_与_北京共识_比较初探
“超越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 三、 和 之意义
“北京共识” 的问世, 促进了人们对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比较, 并且将进一步深化对于 不同类型国家的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迄今为止, 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 大致出现以下的一些 看法: 第一, 反思派: 谁使俄罗斯成为输家?由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 格利茨所提出。他指出, 俄罗斯以及大多数前苏联国家的转轨失败, 并不是由于有良好的政策 而执行的不好。这些失败的更深层的原因, 是对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 以及对于机构改革进程 最基本情况的误解。 俄罗斯选择了资本主义的激进改革道路, 认为只要全面效仿了西方资本主 义经济模式, 就能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而某些西方经济学家给俄罗斯改革开出 了错误药方。斯蒂格利茨同时提出, 中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转轨道路, 她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 迅速发展, 而且创造了一个有活力的非国有集体企业部门。但是相对于俄罗斯, 中国将遇到的 挑战更大, 因为中国要同时面临转轨和发展的两个挑战。 第二, 借鉴派: 中国模式适用于俄罗斯。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 家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代表。 他认为, 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模式完全适用于俄罗 斯, 本来俄罗斯可以根据自己特色运用中国向市场过渡的经验。 不幸的是, 当中国在 #"!( 年代 末开始改革的时候,苏联把它看作是修正主义,认为中国在市场道路上走得太快。到了 #""# 年, 俄罗斯又认为中国的步子太慢, 应当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进入市场, 融入世界经济。于是, 俄罗斯由于政治和其他原因完全忽视了中国的经验。 俄罗斯走的是一条激进的改革道路, 在一
“华盛顿共识” 一、 及其推行
“华盛顿共识” “休克疗法” 关于 与 政策的得与失、 利与弊、 激进与渐进、 成 &’’# 年代以来, 功与失败以及效果的孰优孰劣等问题, 始终是国际学界争议的一个焦点。实际上, 它涉及的是 “华盛顿共识” 转型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与政策之争。所谓 , 通常指 &’(# 年代以来位于 华盛顿的三大机构——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 、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针对 &’(# 年代拉美 “华盛 国家减少政府干预、 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所提出并形成的一套政策主张。无论 “华盛顿共识” 顿共识” 最初的内容与目标何在, 在世界上很多人眼中的 就是指以私有化、 自由 (主要是价格稳定) 化和宏观经济稳定化 为主要内容的战略, 以及基于自由市场信念并且旨在 “华盛顿共识” 削弱政府的角色、 甚至使政府最小化的一系列政策。尽管 最初的主旨针对的是 已存在市场经济、但其市场体系扭曲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缺少市场制度基础的转轨经济国 “华盛顿共识” 家, 然而, 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依据的 却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政 &’’# 年代初期, 策组合, 延伸到俄罗斯与中东欧一些国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俄罗斯等国在转型之初, 对于 实现市场经济目标与方法, 政策与手段等, 都存在激烈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 对于如何向市场 “ ” 经济过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推行 市场原教旨主义 的可行性上。
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说起
面面。 国防文化 软 实力建设抓
好 了 ,对 于 增 强 公 民 的 主 权 意
日战争和 解放 战争 的遗址 、烈
士 陵 园也 没 能得 到妥善 保护 。
比 如 。 把 烈 士 陵 园 改 作 旱 冰
对 国防文 化软 实力建设 ,各地
宣传 部 门和 国防教 育办公 室既
识 、 国防意识和 忧患 意识起 着
极其 重要 的作 用。但 是 ,随 着 长期 和平 , 国防文化软 实力建 设渐 渐淡 出人 们 的视 线 ,很 值
得 引起警觉 。 去 年 , 出席全 国 “ 两会 ”
场 、麻 将馆 、娱 乐城 ,把 烈 士
要 有部 署 ,更要有检 查 ,特别
是对 于一 些宣传教 育效果 明显
西哥金 融危机 、19 年 的 巴西货 99
士对 中国经济发展 的赞美之 辞。
但是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却 并 不符 合 西 方经 济 学 的 理论 框
创新、大胆 实验 ,强调解 决问题
应 因事而异 ,灵活应对 ,不 求统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 准。改革开放 3 多年来 ,我 0
架。1 9年 ,美国经济 学家罗纳 93
从“ 华盛顿共识’乓 “ ’ 北京共识" 谯起
一 石家庄 市发 改委 马庆恒
1 麓囊 9
版了 《 华盛 顿共识 》一 书 ,该书
系统地 阐述 了进行经济 改革 的各
项主张 。 “ 华盛 顿共识” 曾给拉
总 量 突破 3 7 亿 元 人 民 币。稳 居 0Y
说 :在 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过
年 ,一 场金 融风暴从 美 国华 尔街
理 ,可是却管用”。 “ 看上 去不合理 ,可是却 管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国际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国际经济转型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经济改革理念的调整和创新。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改革模式也许千差万别,但是经济改革理念归根结底在于“自由”与“秩序”、“市场”与“计划”之间的权衡与决策。
对于此,我们回顾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改革实践,两种经济改革理念可谓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一,“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
在1989年,拉美国家深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阻力重重,国际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此背景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财政部应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邀请,在华盛顿召开了一场研讨会,以期就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政策和方案。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系统地分析了拉美国家就经济改革所形成的共识性主张和措施。
总体而言,“华盛顿共识”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试图建立一种“小政府,大市传格工场”的社会图景,并且提出了若干旗帜鲜明的经济改革措施。
如:①相关文档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货币政策领域,提高利率市场自由度,采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汇率,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制度。
②在财政政策领域,实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推行税率改革,20世纪80年将政府的财政支出转移至经济效益较高或是民生基础建设领域。
③在绩效加薪工资理论研究的回贸易政策领域,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削弱“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带来的互惠阻力。
④在产业政策领域,通过立法强化私人产权的保护,自动插拔试验机限制政府的经济管制,并且进一步深化私有化进程。
上述建设性经济改革措施被记录在《华盛顿共识》之中,并集中反映了拉美国家在经济危机下所达成的协作态度和自救方案。
作为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宣言”,“华盛顿共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理念转型和市场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盛顿共识CPostwashingtonConsens 时至1997年,流行全球的“华盛顿共识”自发起之日起已达近十年之国优20地热度: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比较
研究
小组成员:程俊祥1062910210
胡庆燚1062910214
吴剑1062910229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比较
研究
分工情况:组长:胡庆燚
资料搜集:吴剑
报告撰写及PPT制作:程俊祥
选题意义:
了解“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并明确二者的主要异同,以增进对当今世界发展局势的认识。
调研方法:
由于课题内容所限,小组主要采用查找参考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
华盛顿共识
一、提出时间:1989年
二、时代背景:
“华盛顿共识”的问世是在冷战结束前后,全球经济
秩序面临新的挑战的重要转折时期。
“华盛顿共识”
在传播时期,遇到的最为重大的事件显然就是前苏联
解体,东欧剧变,苏东社会主义阵营消亡。
在以美国
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占据
了主导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剥削地位,国际
环境的不平等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事实。
随着20
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爆发,绝大多数拉美
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三、提出人:约翰·威廉姆森
四、相关文献:《华盛顿所主张的政策改革的内涵》
五、有关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
六、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学说
七、作用地区: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的全部非洲、俄罗
斯、波兰等转型国家以及亚洲很多地方八、具体内容:
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
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
九、实施效果:
在施行初期,“华盛顿共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初步实现了宏观经济指数的稳定,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大幅度降低货币通胀,使拉美的经济运行
走出了80年代持续衰退的低谷。
但是后来的发展却
不尽如人意,三次经济衰退后,拉美国家经济陷入
持续低迷而“华盛顿共识”的其他试验地也几乎都处于经济困境中。
十、主要影响:推动经济全球化更为广泛的展开、沉重打
击美国霸权。
评价:“华盛顿共识”不仅仅是对新兴市场发展远景的一个期望,而且也包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它基本上是一套基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制度组合。
它没有意识到所有的制度(包括市场本身)都需建立在一国或地区已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而社会制度结构的变迁要比理论假设要慢得多,也难得多。
一旦理论假设错误,其推导出的结论以及形成的政策建议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
它也忽视了国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孤立地看待每一个国家。
北京共识
一、提出时间:2004年
二、时代背景:
“华盛顿共识”逐渐失灵、在改革开放的20
几年间,中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飞速攀升,成
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大的新兴市场,也是
世界上第三大进口市场。
三、提出人:乔舒亚·库珀·雷默
四、相关文献:《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
五、理论基础:
结合本国的国情,“摸着石头过河”,走有
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指导方针。
六、作用地区:中国大陆
七、具体特点:
“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
(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
(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
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
一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
八、三条原理:
其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
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
其二,由于不可能从顶端实现对“动乱”的控制,
就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
把眼光超越诸如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的衡量尺度,集中于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三,“使用影响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脚趾的霸权大
国挪开”,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安全理论。
九、实施效果与主要影响:
使中国不断发展,不断取得巨大的发展成果,影响
也不断扩大。
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也引起了全球的
瞩目。
在一定程度上对“华盛顿共识”构成挑战。
使中国备受重视从而加强了软实力,中国的影响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评价:
“北京共识”是国际社会用以表述和概括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概念。
“华盛顿共识”的破产,彰显了“北京共识”的意义与价值,国际社会对“北京共识”认同并推崇,实际上是对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高度评价。
无论是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还是对于现在是或者曾经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与地区、西方发达国家,“北京共识”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