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这一时期北方也实现了几次短暂统一,下列哪一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A.曹魏B.前秦C.北魏D.东晋4.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秦始皇传》 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5.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 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7.某班下课后,黑板上还留有历史老师的如下一些板书内容,据此判断该教师这堂课讲授的内容应是中国古代史上的()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管仲改革的措施D.晋文公改革的措施8.小文同学想写一篇关于北魏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9.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以下有关他的言行记录可能发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是()①他上朝时必须穿汉服②在一切公私事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③他曾跟随孝文帝到曲阜祭孔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豪门女为妻A.①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人,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
【七年级】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练习题及答案基础练习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江南地区研发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则经历着空前的民族小融合b.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界限逐渐缩小c.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稀释汉族的文化d.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没人反对2.以下各项曾统一黄河流域的就是()a.南朝b.东晋c.北魏d.蜀国3.创建北魏的民族就是()a.匈奴族b.氐族c.鲜卑族d.羌4.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小融合的高潮就是()a.“五胡”内迁b.孝文帝改革c.前秦统一北方d.北魏创建5.下列各项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在朝廷上严禁采用鲜卑语b.使用汉族的官制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d.奖励耕织6.以下各项曾以洛阳为都的就是()①西周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魏国⑥北魏a.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⑤7.北朝包括()a.两个王朝b.三个王朝c.四个王朝d.五个王朝8.以下人物在历史上发生的先后顺序就是()①曹操②孝文帝③盘庚④刘邦⑤周平王a.①②③⑤④b.③⑤④①②c.④③⑤②①d.④②①④⑤10.写作,提问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1)“魏主”指的是谁?(2)诏令说道的就是什么改革?(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4)明确提出这一改革的意图何在?(5)“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6)“魏主”的改革存有什么促进作用?答案:1.d2.c3.c4.b5.d6.a7.d8.b10.(1)孝文帝。
(2)姓氏改革。
(3)鲜卑组与黄帝的后代。
(4)稀释汉族的一流文化。
(5)在朝廷上必须采用汉语,严禁采用鲜卑语;引导鲜卑人与汉族同姓;使用汉族的官制、法律,倡导自学汉族的礼俗。
(6)并使西晋以来的北方民族小融合发生了高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解析版)
19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基础知识梳理一、淝水之战相关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建国: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2.北魏统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朝开始,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
439-581年3.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宏、元宏)——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成功的(1)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2)汉化措施:①说汉语:禁用鲜卑语,统一说汉语②穿汉服③改汉姓④通汉婚⑤学汉礼(3)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如何评价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民族融合,三、民族融合的表现经济、习俗:内迁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接受胡人的食物(胡饼)、服装(裤褶服)、用具(胡床、椅子、方凳)政治:十六国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汉语成为北方通用语言;少数民族乐器、舞蹈传入中原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和偏见逐渐减少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础测试一、单选题1.“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
”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A. 民族融合B. 江南地区的开发C. 北魏政权的建立D.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2.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A. 西晋前秦B. 东晋北魏C. 西晋北魏D. 东晋前秦3.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4.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A. 商鞅变法B. 长平之战C. 楚王问鼎D. 合纵连横5.“……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
历史部编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9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01
一、选择题1.两个同姓人的碰面,常常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
”下列哪件事件的发生,使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可能同姓()A.中原人南迁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孝文帝改革D.少数民族内迁2.我国地域辽阔,各族众多,地方语言也多种多样,国家提倡说普通话。
在古代史上也有个推广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羌族C.鲜卑D.氐族3.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4.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交融B.结束分裂割据状态C.巩固了北部疆域D.开发了江南地区5.北魏早期,公主的婚配对象主要是北魏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贵族首领或鲜卑军功家族。
孝文帝亲政之后,公主择偶的选择主要以汉人为主。
此类史料应放在下图电脑中的()A.原因文件夹B.内容文件夹C.性质文件夹D.启示文件夹6.大同市博物馆收藏了北魏墓群出土的出行俑,其中人物俑身着胡装,头戴风帽;洛阳博物馆收藏了北魏重臣杨机墓出土的彩绘出行俑,其中女立俑的襦裙式着装体现了汉装儒雅宽博的特点。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7.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土文物。
这些文物反映了这一时期()A.北魏的政治日益腐朽B.南方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C.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D.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8.513年,鲜卑贵族拓跋显儁去世后并未归葬鲜卑旧地,而是葬于中原。
另外,在他的墓志铭中,其姓为“元”而非“拓跋”。
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周平王东迁洛邑B.北魏孝文帝改革C.北宋王安石变法D.忽必烈定都大都9.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
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A.推动中外交流B.结束分裂局面C.加快汉化脚步D.巩固北魏政权10.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1.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大一统局面形成B.北方政权的对立C.江南地区的开发D.北方民族的交融12.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华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六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华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六第1题【单选题】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蒙恬北击匈奴B、孝文帝改革C、昭君出塞D、澶渊之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
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B、改用汉姓C、学说汉话D、学习汉礼【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秦孝公B、汉光武帝C、汉武帝D、北魏孝文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北魏建立后,______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实行汉化,这些措施促进了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过程即充满了残忍的流血战争,又不时碰撞出友好的火花,促进了各族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篇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和平篇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四: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十八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课后辅导练习三十二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课后辅导练习三十二第1题【单选题】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蒙恬北击匈奴B、孝文帝改革C、昭君出塞D、澶渊之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学校进行历史知识大赛,七年级的某同学由于紧张,说错了一句话。
这一句就是( )A、我崇拜秦朝大将蒙恬,他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B、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等都是用简帛写成的C、贾思勰制定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D、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D、武则天重用酷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④⑤D. ②③⑤2.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但是有人却说他的改革断送了整个鲜卑族。
其实,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着眼点应该是‚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下列哪个事件最能说明孝文帝改革是成功的()A. 统一黄河流域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佛教兴起D. 农民起义3.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文成公主入藏D.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南方人口增多5.‚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A. 盘庚B. 隋炀帝C. 北魏孝文帝D. 元世祖6.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A. 管仲改革B. 商鞅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7.‚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这段话中的‚北语‛和‚正音‛分别是指( )A. 鲜卑语,汉语B. 汉语,鲜卑语C. 匈奴语,汉语D. 汉语,匈奴语8.‚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A. 建立郡县制度B. 实施汉化政策C. 确立察举制度D. 册封鲜卑贵族9.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A. AB. BC. CD. D10.前秦和东晋之间的一次著名战例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淝水之战D. 巨鹿之战11.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人口南迁‛、‚汉化政策‛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了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 统一国家的建立B. 民族关系的发展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2.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A.晋文公楚庄王B.曹操孙刘联军C.东晋前秦D.刘邦项羽2. (2019●甘肃武威校级期末)下列四个成语中,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①投鞭断流②草木皆兵③风声鹤唳④破釜沉舟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3.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北魏B.曹魏C.前秦D.成汉4.(2019●贵州黔西南中考)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女真族B.鲜卑族C.党项族D.契丹族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北魏孝文帝决定( )A.在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强化中央集权D.册封鲜卑贵族6.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B.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C.大大削弱了北魏的实力D.彻底消除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7.(2019●北京昌平区二模)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
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
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A.政权并立B.商业繁荣C.民族交融D.战争频繁8. 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①桂陵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以下有关他的言行可能发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是( )①他_上朝时必须穿大袖子的汉服②在一切公私事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③他曾跟随北魏孝文帝到曲阜祭孔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豪门女为妻A.①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10.(2019●湖北黄冈期末改编)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鲜卑族的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兰、独孤、贺楼等姓氏改为元、穆、陆、贺、刘楼等汉姓,其目的是( )A.为内迁作思想上的准备B.强化民族差异的观念C.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D.强化汉化标准11.“(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习题
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一、选择题1.以下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根本原因的是〔〕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以下内容有关的是〔〕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3. 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4. 以下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5.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6.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 C.羌族 D.羯族7.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①官渡之战后,曹操根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假设有违者,免所居官。
〞颁发这一诏书的是〔〕A.汉文帝 B.苻坚 C.孝文帝 D.冯太后9.以下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武帝改革10.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11.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12.以下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统编版历史(2024年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含答案)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单选题1.公元383年,东晋成功击败苻坚亲自率领的87万大军,使得苻坚“一举消灭东晋,将南北地区统一起来”的理想破灭,也使东晋的统治得到稳定。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战争是()A.漠北战役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淝水之战2.小明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赤壁之战”“两晋南北朝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淝水之战”等内容。
请判断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3.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两方军队在淝水激战,最后东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下列成语出自此次战役的是()A.退避三舍、卧薪尝胆B.纸上谈兵、朝秦暮楚C.破釜沉舟、四面楚歌D.投鞭断流、草木皆兵4.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有①废除国有土地制度②颁布“推恩令”③推行汉化措施④迁都洛阳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改革措施中,孝文帝把都城迁到()A.洛阳B.长安C.北京D.建康6.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
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
”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C.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7.如图所示是云南省某中学绘画小组以孝文帝改革为主题设计的漫画。
漫画内容可以反映出孝文帝改革()A.促进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D.实现了南北统一8.北魏时期的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得到了更大发展,这主要得益于()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9.下面是历史社团在研究某一历史时期时收集到的资料(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课前预习一、淝水之战1.强大后的 ,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形成对峙的局面。
2.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 60 余万、骑兵27 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 ,统一中国。
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以8万精兵应战,在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
3. 是中国古代又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经过淝水之战以后,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4.公元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 ,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 ,也增强了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6.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 ,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7.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制度。
8.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 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尤其是在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情感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9.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练习题九十五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练习题九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戊戌变法D、孝文帝改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它形成对峙局面的南方政权是( )A、西晋B、东晋C、孙吴D、成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严惩贪污受贿C、颁布均田令D、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初赛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二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经济篇】
材料三:如图
【教育篇】
A、正确
B、错误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A、正确
B、错误
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出现在西晋末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
【解析】: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你谈谈对改革的看法。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练习题-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六十六第1题【单选题】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北魏孝文帝B、汉光武帝C、汉武帝D、秦孝公【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
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
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长安B、洛阳C、应天D、燕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B、魏晋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改革往往是时代的诉求,历史的选择。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习题精选第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习题精选第六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
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加强君主专制
B、促进民族融合
C、助推三国鼎立
D、促成江南开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一位传奇太后因为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她是( )
A、马太后
B、萧太后
C、冯太后
D、慈禧太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孝文帝为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将都城迁至( )
A、平城
B、洛阳
C、长安
D、建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答案】:
【解析】:。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华师大版课后练习七十九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华师大版课后练习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诸葛亮③袁绍④孝文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C、抵御了外来侵略D、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A、民族融合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政权的建立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往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加强君主专制B、促进民族融合C、助推三国鼎立D、促成江南开发【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扫一扫某历史词条二维码,结果出现“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等内容,这一历史词条应是( )A、周王平迁都洛邑B、楚庄王问鼎中原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初期文景之治【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如右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______。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课后辅导练习九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七第1题【单选题】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迁都洛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将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A、元B、穆C、陆D、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齐桓公改革D、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C、汉武帝——修筑长城D、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右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民族的交融》同步练习
1. 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
A.七擒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出使西域
D.商鞅变法
2. “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
汉语汉服皆登场,改姓联姻礼孝扬。
”这首歌谣颂扬的是( )
A.商鞅 B.呼韩邪 C.苻坚D.北魏孝文帝3. 北魏孝文帝改革“胡风国俗”后,鲜卑人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在北魏的鲜卑贵族青年可能经历( )
①学汉语②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4.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5.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6.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7. 北魏孝文帝改革( )
A.是古代汉族政权实施的改革
B.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C.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D.为唐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8. 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魏书》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仍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
”
——《资治通鉴》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这一问题在哪一年得到解决?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答案和解析
1.【解析】选B。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
A项出现于三国时期,C项发生在西汉时期,D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2.【解析】选D。
歌谣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和汉化的内容。
3.【解析】选C。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拓跋改为元。
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故④不可能经历。
4.【解析】选D。
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别能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的措施包括改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未涉及以法治国内容。
故答案是D。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采用汉族的官制;汉族的饮食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所以上述图片是民族融合的表现。
7.【解析】选C。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促进了民族融合。
8.【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联系已学知识可知376年,前秦灭前凉统一北方。
到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以后,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以及姚苌建立后秦北方再度分裂。
苻秦为氐族建立的政权; 436年,北魏灭北燕再次统一北方。
直到523年六镇起义之后,524年孝武帝奔长安依宇文泰,高欢入洛阳另立孝静帝迁都邺,从此北方分裂为东西魏。
北魏为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
故选C。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材料一出自《魏书》,其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中心内容是用汉语,故“魏主”是指孝文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北魏孝文帝。
(2)494年。
(3)“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是指汉语。
措施: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族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话。
(4)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