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奥瑟.叔本华(1788-1860)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生命乃至世界的本

质是生存意志。他的主要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伦理学

的两个根本问题》(1841)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句话,既是叔本华主

要哲学著作的书名,又是他的全部哲学观点的出发点。在康德的哲学中,把世

界分为现象世界与自在之物。自在之物即本体之外的存在着的真实客体,其刺

激我们的感观产生感觉,却不可知;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由自在物刺激感观所产

生的感觉表象,即现象世界。但叔本华反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直接提出了:自

在之物即意志存在,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一切外在物都是"我"的表象,我们不知道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我们就会明白围绕着他的这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

存在着的;也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甚至可以这么说,当

我们跳出自己的概念而研究自身的时候,自我本身也是作为一个概念性的表象

而存在,所以在一个"我"的角度,世界都是以"表象"存在的。那么世界作为"意志"而存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叔本华所说的意志也有人翻译为意欲,对人而言,它表现为一种原始的欲望,对生存、温饱、性、荣誉等等一切满足人需要的欲

的总括。我们平时的意识只是心灵的表层,只有了解了隐藏在在意识下面的"意志",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看清自己。当我们想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有个理由,当我们不想怎样怎样的时候我们也有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不需要理智与

原因的,这是我们欲望,一种需求指导着我们。"当我们用理智与解释与一个人争辩时,最令人头疼的是最后发祥它不愿理解你,我们必须在它的意志上做文章,.我们说服一个人,最终用的不是逻辑,要说服一个人,你就得打动他的切身利益,欲望和意志。"由此可见指导我们的本质是意志。叔本华进而提出,意志概念不仅仅对于人,也不是对于个别事物,它是一种世界万物的总的趋向,

是世界内在的蕴涵与根本冲突。意志客体化的过程既表现为事物的各种现象,如"牙齿,食道肠的输送是客观化了的饥饿;生殖器是客观化了的性欲;至于攫取物的手和跑的快的腿,所契合的已经是意志比较间接的要求了,手和脚就是

这些要求的表出。"我们再拿常见的水做例子,水的形状是不固定的,但水由于承载物的形状,外物击打而激起的水花而具有的状态则是水的各种特征。因此

对水来说,水的变化所由产生的力是意志,水所特有的体现力的方式(水花)是

理念,而水的各种形状却仅仅是意志通过理念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同理,对于

水的分析可以适用于万物。叔本华认为万物意志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物体所

具有"智力"的差别,意思大概说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力和人类对异性的倾慕在本

质上来说是同一种力,只是不同在人类的'智力'比行星等无机物高。这个世界

是意志的逐级的客体化,由"智力"的等级差别我们得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力"。在无机界和植物界中,意志把自己表现为一种盲目的冲动和无知的奋斗,如行

星之间似乎只有万有引力的客观规律起作用;到了动物,则已开始有了行为动

机及高级欲望(如温饱欲,性欲等)。到了人类,是智力的最高层,所以意志(欲望)的的需求也是最大的。意志没有终止的界限、没有最后的目的,所以意志就

意味着无尽的要求,"而所欲得不到满足,是人的痛苦的源泉"。在叔本华看来,欲望是痛苦的源泉,因欲望而产生争夺,产生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产生残暴

和欺诈,产生一切苦难,其结局是痛苦。而一但欲望得到暂时的满足也别开心

得太早了,其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即新的空虚。对此,叔本华举了个很经典的比喻:"人生是一个摆钟,这端是'痛苦',另一端是'无聊',当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产生焦虑,痛苦感。而一旦得到满足,便会觉得'不过如此','百无聊赖'"对此,我有些其他的看法。首先欲望不仅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苦

难产生于欲念,美好之物也产生于欲念。人不仅仅有贪欲、物欲、权欲,也有

倾慕之心,怜悯之心,爱护之心,这些按照叔本华的学说也是源于意志。我们

不仅有追求满足的念头,每时每刻我们也有善的念头,看到爱人有倾慕之心,

看到弱者有怜悯之心,看到长者有尊敬之心,看到不平之事有愤慨之心,等等

都是意志在积极方面的体现。另外对于叔本华所说的钟摆,我们也可以认为它

不是单一左右移动,设想它在向"良好"欲望追求是个无限的过程,也许我们世

界会有个更好的蓝图。当然,对于解决痛苦,叔本华也有他自己的办法一,进

行哲学思考,投身艺术创作。(控制摆速?)理智虽不能支配意志但可以限制意志,使自我忘却物质利益,从欲望的奴役中解脱出来,达到纯粹的无欲的思考,以

摆脱烦恼和痛苦。二,皈依宗教,进行哲学思考。(减小钟摆半径,使其始终处于中间的平衡状态)在叔本华的晚年,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他开始通过佛教的教义思索人生的出路,认为到了"涅盘"的状态即可最大可能的消除意欲,从而

减少痛苦。三,自杀。(大概是把钟摆砸了)最终的逃脱,只要你原意尝试。叔

本华在他论说完其悲观的哲学理论与思考后,也提出了积极的看法。他在《论

生存的痛苦与虚无》一文中,他认为基督教把我们的生存理解为原罪,过失的

结果。认为一旦我们这样对待人生,就会将一切生活中的大小艰难,痛苦,误解及其他可恶事视为规律之中的,我们要懂得每个人存在世上的痛苦,我们都背负罪责,我们要不断偿还,所以我们的存在才变得这么凄惨。别人的缺点也是我们自己的缺点,只不过我们还没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宽恕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