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 特质论
![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 特质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243be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40.png)
当前27页,共43页,星期一。
内外倾
艾森克的内—外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含 义外,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联系。 他发现高外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慢、强度弱、持 续时间短,而抑制过程发生快,强度大,维持时间 长。这种人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高内倾性的人兴奋 过程发生快,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而抑制过程发 生慢,强度弱,维持时间短。这种人容易形成条件 反射。
当前29页,共43页,星期一。
神经质
艾森克在对情绪性、自我强度、焦虑(包括驱力)等进行研
究后发现它们都是同一的。他把这一维度称为神经质。艾 森克指出神经质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神经 质稳定的人反应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神 经质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 系。
当前30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1页,共43页,星期一。
二、人格发展
艾森克将内—外倾和神经质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人格 维度,且以内—外倾为纬,以神经质为经(表现为情 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绘制成人格结 构图。艾森克在图中的两维空间中组织起基本的32种 人格特质,且与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当前32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5页,共43页,星期一。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
当前6页,共43页,星期一。
“性情绝不会一成不变,否则会多么地乏味——但如果只有 变化而没有一定之规的话,会多么地混乱。”
“在一个人的活动倾向中,除了可变的那部分之外,另外 还有一部分是稳定不变的,这正是我们力图用特质概念 所说明的那部分”。
当前35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6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7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8页,共43页,星期一。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1695df27d3240c8547ef1b.png)
冒险敢为,少有顾虑
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 敏感,感情用事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
Q1 实验性
Q2 独立性 Q3 自律性 Q4 紧张性
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
现实,合乎成规,力求 妥善合理
怀疑,刚愎,固执己 见
幻想的,狂放任性
坦白,直率,天真
精明强干,世故
安祥,沉着,通常有自 信心
一套指导其行为的标准。
第二节 卡特尔特质因素理 论
一、卡特尔的生平
卡特尔毕业于伦敦大学 化学专业。由于经历过 一战,他认为心理科学 是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 最大希望。在伦敦大学 读心理学研究生时,他 师从于著名心理学家和 数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 后来,卡特尔用因素分 析推断人格的结构。卡 特尔决定从事人格研究 对心理学显然是一大幸 事,但对物理学也许是 个损失。
引言
你如何向别人描述某位朋友或你的某位同班同 学是怎样的一个人?
1、类型:安静型?直率型? 2、特质:羞怯的?友好的?
特质论取代类型法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 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认 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 的基本单位。
低分特征
高分特征
缄默,孤独,冷淡
外向,热情,乐群
思想迟钝,学识浅,抽象思考 聪明,富有才识,善于
力弱
抽象思考
情绪激动,易烦恼 谦逊,顺从,通融,恭顺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 对现实
好强,固执,独立,积 极
严肃,审慎,冷静,寡言
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ed61e74284ac850ad0242e3.png)
引论:特质及其早期研究
1. 特质论的假设及其关注点 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
境的一致性。
特质论主要关注于行为的描述和预测。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2. 人格特质的内涵与特点 特质 (trait) 是指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和倾向,这
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并 对各种极不相同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方式。
想。
2) 近现代的类型说:体型说、血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以及内外倾学 说。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3)特质与类型的关系:
类型是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觉察到的特点而归入
一个群体的人,如官僚主义者、粗心的教授;特 质是在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出现的特点,如攻击性、 魅力、良心等;
类型由特质构成,且总是可以分解成多种特质,
反之则不行,即特质与类型之间不是一种可以互 换的关系;
人们拥有的是特,但是他们属于某种类型。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 一、对人格的理解 • (一)生平介绍 • 奥尔波特: (Gordon W.Allport 1897-1967),美国人
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 表人物之一。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 (四)完备的人格理论的标准 • 奥尔波特的关于完整的人格理论的五个
条件:
• 1)必须把人格看作人的内部的蕴涵; • 2)必须把人看作发展变化的人; • 3)必须在现实中寻求行为动机,而不是
在过去中寻求;
• 4)人格测量单位应该是活的综合(特质
Trait);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bad76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8.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研究人们如何感知、思考和决策,以及他们的情绪、人格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点。
1.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认知发展。
重要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
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接受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关系实现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人们的思考和理解对学习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重要的认知心理学概念包括记忆、学习和决策等。
4.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研究人们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反应。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行为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与他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5.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人们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重要的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和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6.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情绪、认知、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异常。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等。
7.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是如何与他人互动和影响彼此的。
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包括归属感、社会认知和群体行为等。
8.判断和决策:判断和决策研究人们如何收集和评估信息以作出决策。
重要的概念包括启发式和偏见、决策风险和认知失调等。
9.异常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0.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特定年龄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1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理论重点概念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理论重点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7da16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01.png)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理论重点概念解析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永久特质和行为模式,它决定了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思考方式、情感表达、决策方式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等。
在心理学领域,人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人格理论是解读和解释人格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对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的人格理论重点概念进行解析,帮助考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 特质理论(Trait Theory)特质理论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人格理论之一,它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是稳定存在且能够预测其行为的心理因素。
特质理论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提出了多个人格维度,比如五因素模型(五大人格特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以及Cattell的16PF人格因素等。
特质理论对于描述和量化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格测量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具。
2. 心理动力学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和其后继者提出的人格理论,着重强调人格的冲突与动力。
该理论认为人格主要受到潜意识力量的驱动,比如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结构的相互作用。
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心冲突、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以及防御机制等,并通过心理治疗等方法辅助个体达到心理健康状态。
3.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格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塑造的,而非只受到遗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环境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人格视为一种适应和应对环境的结果。
社会学习理论主张人格的可塑性,即人格可以通过不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 人本主义理论(Humanistic Theory)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和自我实现的。
该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追求自我价值、自我成长和满足基本需求的推动。
人 格 理 论
![人 格 理 论](https://img.taocdn.com/s3/m/bca5b6b8fe4733687f21aab4.png)
1.1 人格特质理论
3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 根源特质又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 • 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兴奋性等;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 定,如有恒性等。卡特尔还提出了“多元抽象变异分析”,以确定各种特质中 遗传与环境因素分别影响的程度。
1.2 人格类型理论 (一)气质类型理论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强、不平衡
强、平衡、灵活 强、平衡、不灵活
弱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不可遏制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制型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1.2 人格类型理论
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 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 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 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1.1 人格特质理论
3.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Tellegen)等人用不同的选词原则,率先提出了人格的七个维度,即 人格的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① 正情绪性(PEM),标定词包括抑郁的、 忧闷的、勇敢的、活泼的等;② 负价(NVA),标定词包括心胸狭窄的、自负 的、凶暴的等;③ 正价(PVAL),标定词包括老练的、机智的、勤劳多产的 等;④ 负情绪性(NEM),标定词包括坏脾气的、狂怒的、冲动的等;⑤ 可 靠性(DEP),标定词包括灵巧的、审慎的、仔细的、拘谨的等;⑥ 适宜 (AGR),标定词包括慈善的、宽宏大量的、平和的、谦卑的等;⑦ 因袭性 (CONV),标定词包括不平常的、乖僻的等。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8783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c.png)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
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本文将对五大人格特质进行解析,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一、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倾向性。
外向性高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喜欢冒险和刺激,并且充满活力。
相反,外向性低的人更加内向和安静,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神经质神经质是个体情绪稳定性的度量。
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情绪波动,对压力和挫折更敏感,情绪容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神经质低的人情绪较为稳定,更加冷静和镇定。
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奇、变化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高的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对艺术、文化和科学有较高的欣赏度。
开放性低的人更加保守,对传统和熟悉的事物更感兴趣。
四、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个体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
宜人性高的人友善、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信任和建立亲密关系。
宜人性低的人较为独立和自我中心,不太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五、尽责性尽责性是指个体对任务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尽责性高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力和目标导向,有很强的决心和毅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尽责性低的人更加放松和随意,缺乏自律性。
这五个人格特质被认为是对人格的综合描述,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点。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理论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被广泛用于心理评估、人才选拔、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通过对个体在五个特质上的得分,可以了解其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发展和职业规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人格理论和模型,如MBTI性格类型理论、Eysenck的三个维度理论等。
不同的人格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和理解人格,用于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92393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e.png)
二 理论旳主要观点
(一)有关特质旳基本观点
1.特质旳定义 奥尔波特以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旳、一般旳、 现实焦点旳神经心理构造。
因为有特质,诸多刺激便等值起来,从而使人在 不同情况下旳适应行为和体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例如,一种具有"谦虚"特质旳人,对不同旳情境 也会作出类似旳反应。与领导一起工作时,体现为留 心、小心、顺从;在访友时,体现为文雅、克制、依 从;在遇见陌生人时,体现为笨拙、尴尬、害羞;在 和父母亲共进餐时,体现为热情、迎合;在同伴予以 赞扬时,体现为不愿露面、不愿为人注意等等。
他提出了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旳要求十分相同 旳健康人格旳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旳能力。健康成人参加活动旳 范围极广。
(2)亲密旳人际交往能力。健康成人与别人 旳关系是亲密旳,富有同情心,无占有感和嫉 妒心,能宽容自己与别人价值观旳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健康成人 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防止旳冲突和挫折,经得起 一切不幸遭遇。他们还具有一种主动旳自我形 象。
中心特质 清高、率直、聪慧、 孤僻、内向、抑郁、 敏感
次要特质 冷酷
(二)人格动力观点
奥尔波特提出了理想旳动机理论旳四个要求: (1)必须认可动机旳现实性。反对S·弗洛伊德主义
以为小朋友时期旳动机决定人一生行为旳观点,主张 动机是目前旳动机,过去旳动机只有目前还存在才干 解释行为。 (2)必须认可几种动机旳同步存在。反对把动机归 纳为一种类型,如:“性”、“自我实现”“自卑” 等等。 (3)必须认可认知过程旳主要性。与前人不同,他 强调动机与认知过程旳亲密联络。以为不了解一种人 旳计划、意愿、价值观等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旳动机。 (4)必须认可每一种人具有独特旳动机模式。正如 两个人不会具有相同旳特质构造一样,两个人也不会 具有相同旳动机构造。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43d72abe1e650e52ea99a9.png)
奥尔波特生平
除了1926年到1930。年在达特摩斯学院任职四年外,奥尔波特
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哈佛度过的。从1930年开始到1967年去 世,他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与研究报告,这些成果涉及到偏见、 行为表达、谣言、态度以及价值观诸方面的问题。他还出版了 许多著作,包括《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 ),《个人及其 宗教:心理学的解释》(1950),《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考虑》 (1955 ) ,《偏见的本质》(1958),《人格的类型和成长》 (1961)。他的著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并受到广泛赞誉。1939 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得杰出科学贡献奖。 在1963年华盛顿召开的第1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他已毕业的 55个博士将自己的成果汇总成整整两卷献给他飞在卷首的扉页 上,他们这样写到:“感谢导师对我们个性的尊重—您的学生敬 上。" ( Allport,1968)这是他最引以自豪的事情。
3.自尊的感觉(3岁) 指3岁时,儿童知道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在完成任务中体
验到自豪感,进一步产生自尊、自爱。
4.自我扩张的感觉(4岁) 大约儿童在4岁到6岁时,这一阶段儿童典型的表现是自
我中心。
5.自我意象的感觉(4~6岁) 4-6岁,自我意象包括两种成分,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
待和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期望。自我意象的进化使得道德感也 随之慢慢产生。
阿尔波特实际上在试图说明人格(而不仅是 统我)的发展过程。
六、健康人格(成熟人格)
具有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1) 自我广延的能力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471b7e1a6c175f0e7cd137a7.png)
二、性格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 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 特征。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表 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
性格首先表现为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 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认知活动了解到现实 世界的一定对象或活动与自己需要的关系:有的能 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的妨碍自己需要的满足。在这 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会形成一定的态度,产生一 定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喜欢那些能满足自己需 要的对象,并乐于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讨厌那些 妨碍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不愿意从事自己不喜欢 的活动。
二、人格因素及其结构
人格是一个系统,并非由单一特征构成, 它是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 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包含 着许多成分。
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三、人格结构的特征
人格结构的独特性
人格的完整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成份不是 相互独立的,也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起,而是错 综复杂地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构成个体整个心 理面貌的完整的功能系统。
(二) 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份的心理特征构成的 复杂的心理结构。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的独特结合,它既有复杂的组成,又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通常认为性格的结构包括: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1)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 天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 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 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3)从社会评价意义上看,气质无好坏善恶 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237f7701f69e314332942e.png)
《人格的特质理论》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着异常复杂的心理结构。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人格,提出了多种关于人格的理论,目前最有代表性的3种人格理论是:特质理论、类型理论、整合理论。
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的人格?或许你有点难于着手去分析,接下来探讨的理论或许有点苦涩难懂,但对于了解自己的人格还是有帮助的,这里我只介绍人格的特质理论,其它的理论在后面都会介绍。
特质理论主要包括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和现代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别一类是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s):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分为3种:①、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②、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5—10个)。
如抑郁、聪慧、清高、直率等是林黛玉的中心特质。
③、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这种特质一般只有身边比较亲的人才知道。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将人格特质的理论分为4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⑴、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参照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⑵、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①、表面特质指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虽然表面是一些相似的特征或行为,但出于不同的原因,如2个人同样是勤奋学习,一个人可能是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而别一个人可能是为了改变自己。
②、根源特质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如“焦虑”是害怕考试和比赛而手脚发抖的同一原因,这是焦虑就是根源特质。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c1060e763231126edb1110.png)
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 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 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 机能自主的。
持续机能自主: 统我机能自主: 先前经验对其后行为 由兴趣、爱好、态度、 的持续影响作用,它 生活方式等高级过程 涉及个体的习惯方式, 组成的自主系统,指 与个体兴趣、爱好无 的是那些与统我有关 关。 的自我维持的动机。
精神质 (P): 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 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 成行为异常。 高分特征:可能孤独,倾向于独身,不关心他人, 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对人抱 有敌意,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固执、倔强,喜欢寻 衅,具有攻击性,且不顾危险。 低分特征: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 度温和,不粗暴,善解人意。
特质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 特质具有可推测性; 特质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 特质不是处于睡眠状态; 特质具有独特性; 特质间可能具有关联性。
首要倾向 个人特质 中心倾向 次要倾向 特质 共同特质
(三)机能自主
“任何习得的动机系统中,其所含有的动力 不是该习得系统发展时原有的动力,就称之 为机能自主作用。”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可 以视为人格的基本元素,我们的一切行 为无不受它们的影响。尽管每个人所具 有的根源特质相同,但其程度并不相同。
卡特尔16PF根源特质卡特尔 16PF.ppt
16PF.ppt 计分方法: 1、计算原始得分 将每项因素所包括的测试题得分加起来, 就是该项因素的原始得分。 2、标准分换算 需要通过查16种人格因素常模表将其换 算成标准分数(标准为10分)。各因素标准 分的范围为1-10分,3分以下为低分,8分以 上属于高分。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性格)【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性格)【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74a1bde84868762caaed58c.png)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9.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理论必须有阐明能够代表个体生活综合的测量单位。这种测量 单位是( )。
A.人格特质 B.人格特征 C.人格类型 D.人格特性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现代个性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性格特质论的创 始人。他认为:人格理论必须有阐明能够代表个体生活综合的测量单位。这种测量单位被他 称为人格特质。从而将人格理论从探讨个体的人格类型上质的差异,转移到人格特质量上的 差异。
A.气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答案】B
【解析】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在后天社
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
个人的道德风貌和人格状况。
4.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将人格分成几层,不包括( )。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B.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C.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D.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答案】C 【解析】卡特尔提出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C 项,首要 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是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通过明确的问题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当面对
意义不明确的刺激任其随意反应时,却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和需求流露出来。
6.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 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答案】B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A 项,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C 项,性格的情绪特征 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D 项,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de9e30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d.png)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现象: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 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行为可以研究心理。
-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不能觉察到但对行为有影响的部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优点是能直接获取资料,缺点是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差。
- 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设置。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优点是能揭示因果关系,缺点是实验环境可能影响结果的外部效度。
- 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优点是能快速收集大量数据,缺点是被试可能提供虚假信息。
-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测量心理特征,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要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 个案法: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优点是能深入了解个体,缺点是结果难以推广。
3.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哲学渊源: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心理现象的思考。
-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主要流派。
-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通过内省法。
-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强调意识的功能,适应环境。
-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实验法。
-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强调心理的整体性,反对元素主义。
-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
-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面,强调人的主观体验。
- 认知心理学:奈瑟尔,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研究认知过程。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 神经元。
-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整合、传导信息。
-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部是电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传导(通过突触)。
人格心理学之特质理论
![人格心理学之特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1c28b8b0717fd5360cdcf9.png)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五因素模型 人格类型 总评
2
特质流派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Few questions that should be answer in this chapter
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 家,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马基雅维里主义 (machiavelliansm)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它通常分为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和低马基雅维里主义。高马基雅维里主义的个 体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大量 的研究探讨了有关马基雅维里主义与行为结果的关系。高马基雅 维里主义者比低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 多,更难被别人说服,他们更多地是说服别人。但这些结果也受 到情境因素的调节。
26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对奥尔波特特质理论的评价
首先,奥尔波特指出,了解个人的独有特质以及了解个人内在的特 质组织,比了解他在一些共同特质上与别人有什么差别更为重要。 第二,他相信人们行为的一致性,因而认为特质概念是有用的。此 外,他承认人是要受情境影响的,多数行为都表现为多种特质的影 响。
评价
贡献:
奠定了人格心理学的学术地位 兼容并蓄 人格的量化研究
批评:
过多强调特质的先天性 未对人格动态进行研究 特质存在的质疑
28
第三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一、生平
雷蒙德· B· 卡特尔(Raymond B. Cattell, 1905-1998) 1905年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的德文郡 一战时,曾在一个临时战地医院中照料伤残士兵。他认为这段经历为他植入 了关注人类的种子。 16岁考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获伦敦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在研究 生阶段转向心理学。 曾任著名心理学家和数学家,因素分析之父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1945)的研究助理 1928-1937年曾任大学教授和心理中心主任。 1938年担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助理,1941年任哈佛大学讲师。
普通心理学各章内容提要9-12章
![普通心理学各章内容提要9-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8cfd94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6.png)
第九章动机1.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2.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与目标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认为,动机所激发的行为就是目标指向行为。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是个体期望的未来状态。
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
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行为也可能在同一动机的支配下产生。
个体行为往往不是受某个动机的驱使,而是由一个动机系统推动的。
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关系。
人们在中等强度的动机下工作效率最高。
5.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受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
6.根据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的不同,一般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主要形式有饥饿和性等。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
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7.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还可以分为个体兴趣和情景兴趣。
兴趣有不同的品质。
8.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高的人取得较好的成绩。
成就动机的高低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9.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心理学:特质流派
![心理学:特质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68d035251e79b89690226c3.png)
特质流派人格理论概述
如何介绍自己的人格特点
性格类型:外向型,思考型 类型论(体液说,气质类型)
非此即彼
性格特点:开朗,大胆,害羞
特质论(16PF)
假设:人格高度稳定性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刘备长相)
特质(trait)理论概述
➢特质是指人所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性和特点,它们作为一般 化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倾向而起作用。跨情景和跨时间的一 致性。
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这 些因素哪些可以作为录用和选拔的标准呢?
研究发现,责任心维度是工作绩效的最佳预测指标。
责任心维度得分高的人容易被雇佣;通常受到上司高评价;较 少成为裁减对象。
某些工作需要更好的外向性;有些工作需要开放性。
特质流派的贡献和批判
特质流派在人格研究中已经占据牢固地位
机能自主,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 求行动的那些原因,既是说现在的动机和过去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 的联系
健康人格
健康的成人格原则上不能由动物、儿童神经症的研究引申而来,具有六个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 6.有一致性的人生哲学
奥尔波特是特质理论的创造者,1937年提出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主要特点: 1. 不关心对一个人的认识,而更注重于了解特质分布曲线某一点上的
人的行为如何; 2. 不注重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3. 容易对人们进行比较; 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假设所有人都可以处于一个单一维度上某个水平:整体研究法 (nomothetic approaches)。
普通心理学个性的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个性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006e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c.png)
普通心理学个性的名词解释人类的个体差异在普通心理学中被称为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特征,是一种相对稳定且持久的心理构造,决定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然而,个性的定义和理解并非简单明了,涉及到多个维度和理论。
一、特质理论特质理论是个性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
在特质理论中,个性被看作是特定的性格特质的组合。
特质是相对稳定且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能够预测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例如,外向性和内向性是特质理论中的两个常见特质。
外向性倾向于热情、社交和活跃,而内向性则更倾向于沉思、独处和内向。
特质理论中的个性分析通常通过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问卷调查,评估个体在不同特质上的得分。
这些得分可以用来描述个体的个性类型,例如“开放性”、“宜人性”、“尽职性”等。
特质理论的一个争议点是,它是否能够完全描述个体的个性,因为它并未考虑到环境、文化和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二、自我认识理论自我认识理论关注的是个体对自身个性的知觉和理解。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个性是通过思考和观察自身及其与他人的互动来塑造和发展的。
自我认识是人类意识和自我概念的核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优势和弱点的认知。
自我认识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特征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互动中的反馈得到揭示。
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他人对其行为的评价,逐渐建立起对自己个性的认识。
例如,一个人通过自我反省和他人的反馈,可能意识到自己具有善于领导的特质,从而认识到自己适合从事管理职位。
三、生物学理论生物学理论认为,个性受基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遗传背景决定了其生理构造和神经系统的特点,从而影响了个性的表现。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外向性和内向性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基因有关。
生物学理论指出,个体的基因背景决定了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以及对情绪的调节能力。
因此,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对同样的刺激有更高的耐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打卡第32天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知识点回顾
提出者: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别特征
(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个别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别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
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特质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
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都属于她的中心特质。
3、次要特质也是人格的组成因素,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