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 特质论

当前27页,共43页,星期一。
内外倾
艾森克的内—外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含 义外,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联系。 他发现高外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慢、强度弱、持 续时间短,而抑制过程发生快,强度大,维持时间 长。这种人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高内倾性的人兴奋 过程发生快,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而抑制过程发 生慢,强度弱,维持时间短。这种人容易形成条件 反射。
当前29页,共43页,星期一。
神经质
艾森克在对情绪性、自我强度、焦虑(包括驱力)等进行研
究后发现它们都是同一的。他把这一维度称为神经质。艾 森克指出神经质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神经 质稳定的人反应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神 经质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 系。
当前30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1页,共43页,星期一。
二、人格发展
艾森克将内—外倾和神经质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人格 维度,且以内—外倾为纬,以神经质为经(表现为情 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绘制成人格结 构图。艾森克在图中的两维空间中组织起基本的32种 人格特质,且与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当前32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5页,共43页,星期一。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
当前6页,共43页,星期一。
“性情绝不会一成不变,否则会多么地乏味——但如果只有 变化而没有一定之规的话,会多么地混乱。”
“在一个人的活动倾向中,除了可变的那部分之外,另外 还有一部分是稳定不变的,这正是我们力图用特质概念 所说明的那部分”。
当前35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6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7页,共43页,星期一。
当前38页,共43页,星期一。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冒险敢为,少有顾虑
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 敏感,感情用事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
Q1 实验性
Q2 独立性 Q3 自律性 Q4 紧张性
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
现实,合乎成规,力求 妥善合理
怀疑,刚愎,固执己 见
幻想的,狂放任性
坦白,直率,天真
精明强干,世故
安祥,沉着,通常有自 信心
一套指导其行为的标准。
第二节 卡特尔特质因素理 论
一、卡特尔的生平
卡特尔毕业于伦敦大学 化学专业。由于经历过 一战,他认为心理科学 是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 最大希望。在伦敦大学 读心理学研究生时,他 师从于著名心理学家和 数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 后来,卡特尔用因素分 析推断人格的结构。卡 特尔决定从事人格研究 对心理学显然是一大幸 事,但对物理学也许是 个损失。
引言
你如何向别人描述某位朋友或你的某位同班同 学是怎样的一个人?
1、类型:安静型?直率型? 2、特质:羞怯的?友好的?
特质论取代类型法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 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认 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 的基本单位。
低分特征
高分特征
缄默,孤独,冷淡
外向,热情,乐群
思想迟钝,学识浅,抽象思考 聪明,富有才识,善于
力弱
抽象思考
情绪激动,易烦恼 谦逊,顺从,通融,恭顺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 对现实
好强,固执,独立,积 极
严肃,审慎,冷静,寡言
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引论:特质及其早期研究
1. 特质论的假设及其关注点 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
境的一致性。
特质论主要关注于行为的描述和预测。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2. 人格特质的内涵与特点 特质 (trait) 是指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和倾向,这
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并 对各种极不相同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方式。
想。
2) 近现代的类型说:体型说、血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以及内外倾学 说。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3)特质与类型的关系:
类型是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觉察到的特点而归入
一个群体的人,如官僚主义者、粗心的教授;特 质是在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出现的特点,如攻击性、 魅力、良心等;
类型由特质构成,且总是可以分解成多种特质,
反之则不行,即特质与类型之间不是一种可以互 换的关系;
人们拥有的是特,但是他们属于某种类型。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 一、对人格的理解 • (一)生平介绍 • 奥尔波特: (Gordon W.Allport 1897-1967),美国人
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 表人物之一。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 (四)完备的人格理论的标准 • 奥尔波特的关于完整的人格理论的五个
条件:
• 1)必须把人格看作人的内部的蕴涵; • 2)必须把人看作发展变化的人; • 3)必须在现实中寻求行为动机,而不是
在过去中寻求;
• 4)人格测量单位应该是活的综合(特质
Trait);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研究人们如何感知、思考和决策,以及他们的情绪、人格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点。
1.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认知发展。
重要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
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接受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关系实现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人们的思考和理解对学习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重要的认知心理学概念包括记忆、学习和决策等。
4.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研究人们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反应。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行为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与他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5.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人们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重要的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和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6.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情绪、认知、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异常。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等。
7.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是如何与他人互动和影响彼此的。
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包括归属感、社会认知和群体行为等。
8.判断和决策:判断和决策研究人们如何收集和评估信息以作出决策。
重要的概念包括启发式和偏见、决策风险和认知失调等。
9.异常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0.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特定年龄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1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理论重点概念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理论重点概念解析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永久特质和行为模式,它决定了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思考方式、情感表达、决策方式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等。
在心理学领域,人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人格理论是解读和解释人格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对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的人格理论重点概念进行解析,帮助考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 特质理论(Trait Theory)特质理论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人格理论之一,它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是稳定存在且能够预测其行为的心理因素。
特质理论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提出了多个人格维度,比如五因素模型(五大人格特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以及Cattell的16PF人格因素等。
特质理论对于描述和量化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格测量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具。
2. 心理动力学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和其后继者提出的人格理论,着重强调人格的冲突与动力。
该理论认为人格主要受到潜意识力量的驱动,比如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结构的相互作用。
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心冲突、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以及防御机制等,并通过心理治疗等方法辅助个体达到心理健康状态。
3.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格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塑造的,而非只受到遗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环境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人格视为一种适应和应对环境的结果。
社会学习理论主张人格的可塑性,即人格可以通过不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 人本主义理论(Humanistic Theory)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和自我实现的。
该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追求自我价值、自我成长和满足基本需求的推动。
人 格 理 论

1.1 人格特质理论
3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 根源特质又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 • 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兴奋性等;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 定,如有恒性等。卡特尔还提出了“多元抽象变异分析”,以确定各种特质中 遗传与环境因素分别影响的程度。
1.2 人格类型理论 (一)气质类型理论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强、不平衡
强、平衡、灵活 强、平衡、不灵活
弱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不可遏制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制型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1.2 人格类型理论
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 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 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 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1.1 人格特质理论
3.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Tellegen)等人用不同的选词原则,率先提出了人格的七个维度,即 人格的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① 正情绪性(PEM),标定词包括抑郁的、 忧闷的、勇敢的、活泼的等;② 负价(NVA),标定词包括心胸狭窄的、自负 的、凶暴的等;③ 正价(PVAL),标定词包括老练的、机智的、勤劳多产的 等;④ 负情绪性(NEM),标定词包括坏脾气的、狂怒的、冲动的等;⑤ 可 靠性(DEP),标定词包括灵巧的、审慎的、仔细的、拘谨的等;⑥ 适宜 (AGR),标定词包括慈善的、宽宏大量的、平和的、谦卑的等;⑦ 因袭性 (CONV),标定词包括不平常的、乖僻的等。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
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本文将对五大人格特质进行解析,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一、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倾向性。
外向性高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喜欢冒险和刺激,并且充满活力。
相反,外向性低的人更加内向和安静,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神经质神经质是个体情绪稳定性的度量。
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情绪波动,对压力和挫折更敏感,情绪容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神经质低的人情绪较为稳定,更加冷静和镇定。
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奇、变化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高的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对艺术、文化和科学有较高的欣赏度。
开放性低的人更加保守,对传统和熟悉的事物更感兴趣。
四、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个体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
宜人性高的人友善、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信任和建立亲密关系。
宜人性低的人较为独立和自我中心,不太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五、尽责性尽责性是指个体对任务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尽责性高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力和目标导向,有很强的决心和毅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尽责性低的人更加放松和随意,缺乏自律性。
这五个人格特质被认为是对人格的综合描述,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点。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理论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被广泛用于心理评估、人才选拔、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通过对个体在五个特质上的得分,可以了解其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发展和职业规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人格理论和模型,如MBTI性格类型理论、Eysenck的三个维度理论等。
不同的人格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和理解人格,用于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人格特质理论

二 理论旳主要观点
(一)有关特质旳基本观点
1.特质旳定义 奥尔波特以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旳、一般旳、 现实焦点旳神经心理构造。
因为有特质,诸多刺激便等值起来,从而使人在 不同情况下旳适应行为和体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例如,一种具有"谦虚"特质旳人,对不同旳情境 也会作出类似旳反应。与领导一起工作时,体现为留 心、小心、顺从;在访友时,体现为文雅、克制、依 从;在遇见陌生人时,体现为笨拙、尴尬、害羞;在 和父母亲共进餐时,体现为热情、迎合;在同伴予以 赞扬时,体现为不愿露面、不愿为人注意等等。
他提出了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旳要求十分相同 旳健康人格旳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旳能力。健康成人参加活动旳 范围极广。
(2)亲密旳人际交往能力。健康成人与别人 旳关系是亲密旳,富有同情心,无占有感和嫉 妒心,能宽容自己与别人价值观旳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健康成人 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防止旳冲突和挫折,经得起 一切不幸遭遇。他们还具有一种主动旳自我形 象。
中心特质 清高、率直、聪慧、 孤僻、内向、抑郁、 敏感
次要特质 冷酷
(二)人格动力观点
奥尔波特提出了理想旳动机理论旳四个要求: (1)必须认可动机旳现实性。反对S·弗洛伊德主义
以为小朋友时期旳动机决定人一生行为旳观点,主张 动机是目前旳动机,过去旳动机只有目前还存在才干 解释行为。 (2)必须认可几种动机旳同步存在。反对把动机归 纳为一种类型,如:“性”、“自我实现”“自卑” 等等。 (3)必须认可认知过程旳主要性。与前人不同,他 强调动机与认知过程旳亲密联络。以为不了解一种人 旳计划、意愿、价值观等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旳动机。 (4)必须认可每一种人具有独特旳动机模式。正如 两个人不会具有相同旳特质构造一样,两个人也不会 具有相同旳动机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打卡第32天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知识点回顾
提出者: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别特征
(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个别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别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
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特质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
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都属于她的中心特质。
3、次要特质也是人格的组成因素,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