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伤并高滴度类风湿因子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格纳肉芽肿肾损伤并高滴度类风湿因子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袁立英1 张克非 1 陈晓农2俞海瑾2王朝晖2孟艳芳1赵瑾1

(1.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免疫肾病科,贵州遵义 56300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上海 200025)

通信孟艳芳,Email:39984825@qq

【关键词】韦格纳肉芽肿;高滴度类风湿因子;文献复习

患者,男,33岁,务农。因“干嗽半年,加重伴咳痰、鼻塞、双眼发痒1月”于2014年12月24日住入本院呼吸科。伴有鼻塞、间断流涕及视物模糊,同时出现双下肢皮疹。在诊疗过程中考虑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systemtc Vasculitis)于2014年1月14日转入我科。整个病程中无发热、双手晨僵及关节疼痛;无午后低热、盗汗;无腰痛、浮肿、夜尿增多及肉眼血尿。1月来体重下降约5公斤。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双眼畏光不能睁眼、双侧巩膜及球结膜充血、水肿、浑浊,视物不清。双侧副鼻窦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心脏、腹部未见异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腰骶部、臀部及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可见弥漫性皮疹。既往体健。个人史:无饮酒嗜好。婚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经行双肾B超:双肾断面增大(左肾11.8g×4.9cm,12.0g×5.8cm),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化验血常规正常,监测尿常规:持续尿蛋白2+、潜血2+至3+,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6至2.19g,尿红细胞相差镜检:异常红细胞大于90%,肾功能BUN8.8mmol/L,Cr120.5umol/L,血清白蛋白31.7g/L,运用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56.44ml/(min·1.73m2)。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高达730u/ml(参考值:0-20u/ml),经治疗后RF滴度呈进行性下降且持续性稳定在正常范围,图1),同时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 显著增高,抗CCP抗体阴性,双手X摄片正常。副鼻窦CT:全组副鼻窦炎症,鼻中隔左偏。胸部CT: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结节影,考虑结核、肿瘤不能除外(图2○A○B)。右上肺结节穿刺病理:可见大量慢性炎性细胞,病理诊断:炎性假瘤。先后两次检查c-ANCA及蛋白酶3(PR3)-ANCA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阴性。肾活检穿刺标本送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肾脏病理室行光镜、免

疫荧光、电镜及免疫组化(图3)检查:光镜下:共29个肾小球,未见肾小球节段性硬化,其中5个细胞性纤维化,2个小细胞性,2个小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2个肾小球毛细血管攀纤维素样坏死;其余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无明显增生,无明显嗜复红蛋白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可见少量蛋白及颗粒管型;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裸基底膜形成,肾间质水肿,多灶状炎细胞浸润,纤维化不明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但未见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免疫荧光:3个肾小球,IgG阴性,IgM+,IgA+/-,C3阴性,C1q阴性。电子显微镜:送检肾组织可见1个肾小球,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其内少量毛细血管攀,未见电子致密物。部分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间质水肿,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个别毛细血管腔内见红细胞,小动脉管壁增厚。免疫组化:CD3:肾间质灶状淋巴细胞阳性,CD20、CD38、CD68均可见肾间质少数淋巴细胞阳性,MPO肾间质个别细胞阳性。病理诊断: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新月体形成。结合ANCA 血清检查、双肾B超双肾增大及肾活检病理,临床诊断:韦格纳肉芽肿肾损伤。

治疗经过:诊断明确后,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先后两个疗程(每一疗程0.5g/d/次×3d)静脉运用,联合环磷酰胺(Cytoxan,CTX)先后两个疗程(每一疗程0.4g/d/次×2d)静脉冲击治疗,两个疗程间隔5-7天;其他给予对症、支持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他汀类及利尿剂等治疗。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眼部、呼吸道及皮疹症状明显缓解,本拟定2015年 1月28日出院,但复查胸部CT与入院时相比:原双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好转,且双肺新出现广泛渗出(以肺间质渗出为主,图片2○C○D)。并于2015年 1月27日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并咯血1次,量约150ml,继之高热(体温达39.7℃),复查血常规:WBC22.6×109/L,N%93.7%,Hb89g/L;同时先后两次给予血培养和三次痰培养检查,其结果均为大肠埃希菌,考虑合并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肺部感染并败血症,在给予激素减量、止血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敏感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定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及咯血症状。双侧巩膜及球结膜无充血、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双下肢、腰骶部及臀部皮疹消失。痰液和血液两次培养阴性;正规抗感染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双侧肺野清晰,未见结节及渗出,右侧胸膜增厚(图片 2 ○E○F)。 2015年 2月10日出院。随访:出院后甲泼尼龙片48mg qd,CTX1.0g/月,根据病情调

整药物剂量。每月随诊1次,直至2015年10月12日监测RF均正常稳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0至500mg,ESR、CRP及肾功能均正常,c-ANCA及PR3-ANCA 阴性。

讨论

类风湿因子(RF)[1]为针对免疫球蛋白(IgG)的Fc端抗体(也就是针对自身抗体的抗体),与IgG结合后起到致病作用。RF通常多见为IgM。因此RF可见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SLE等,其中也包括ACNA相关性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并且伴随疾病的好转,自身抗体的消失,RF的滴度也会逐渐降低,但类风湿因子对其病程中的演变尚缺乏特别关注和报道。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是一个敏感但不特异的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中,如韦格纳肉芽肿[2]、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以及2-6%的正常人群中可以检测出。韦格纳肉芽肿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也是近10-20年来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有眼、耳、鼻、皮肤、肺部、肾脏、神经系统以及心脏[3]等全身多系统损害,因上述表现不一定同时出现,故有时常误诊(包括错误和延误诊断)为单一症状表现的疾病(如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肺结核[4]、肿瘤、侵袭性肺曲霉病[5])。部分在病程初期仅表现为发热、肺部受累等,无特异性,故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以致延误治疗时机。本例在未行相关检查前也考虑到肺部感染、结核或肿瘤等诊断;但后结合临床表现,ANCA 的血清学检查、肺组织及肾穿刺病理证实为韦格纳肉芽肿。

激素联合CTX治疗韦格纳肉芽肿以来,对病情活动及缓解肾脏损害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此类患者本身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贫血,并且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加之药物因素的参与增加了机体感染的机会,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创造条件。本例患者经运用上述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大肠埃希菌感染(两次血培养和三次痰培养被证实为同种细菌),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关键,经国内文献检索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部大肠埃希菌感染未见报道,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出现高热、咯血,还需高度警惕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血管炎[6],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症,而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时多伴有较严重感染,大量肺泡性出血一般临床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此时如盲目加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均有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