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doc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2.辨证论治: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疾病不仅是一些器官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人体的功能失调、阴阳失衡等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舌诊、脉诊等信息,明确病因、辨别病机,然后选择相应的中医药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3.平衡观念: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平衡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功能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中保持健康,而疾病则是因为这种平衡被破坏。
中医学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如滋补、清热、祛寒、养阴阳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4.个体化治疗:中医学思维方法注重个体化治疗。
中医学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因、病机都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中医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治疗方法。
5.强调生命力: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人体的自身调节和自愈能力。
中医学认为人体具有自愈力,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就可以恢复健康。
因此,中医学注重增强病人自身的生命力和抵抗力,而不是仅仅抑制病因和症状。
7.综合思维:中医学思维方法是一种综合思维。
中医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并不是基于一些理论或技术,而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的。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中医医生会综合利用触诊、望诊、闻诊等技术,同时结合病人的病史、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因素,来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体来说,中医学思维方法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平衡观念、个体化治疗、强调生命力、尊重自然规律和综合思维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医学思维方法成为一种独特的医学观念和方法论,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中医学思维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对病人疾病的整体性诊断和治疗,还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愈力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动态平衡,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综合分析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求治。
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法,辨别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学主张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且在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平衡。
当人体的阴阳失衡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学强调治疗方法的个体化和因时制宜。
中医治疗注重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都不同。
同时,中医学也强调根据病情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使用。
中医学注重预防和调理。
中医学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因此,中医学强调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学主张通过调节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心理平衡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学也注重调理,即在人体健康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中医学倡导“治未病”,即在人体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功能等,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注重病因的探究和病机的分析。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受到了外界的致病因素或者内部的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学重视对病因的探究,寻找疾病的根源,并通过分析病机,确定治疗的方法和方案。
中医学强调治疗的整体性和多元性。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的整体失衡,因此,治疗也应该是整体的。
中医学主张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等方法,综合治疗疾病。
同时,中医学也强调多元性,即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
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理解,主要不是 从形态结构来解释各个脏腑的功能,而是 建立了脏腑藏精,精化为气,气分阴阳, 阴阳二气动静协调的解释性模型,来阐释 各脏腑的复杂机能及其相互关系,阐释人 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 构建过程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它 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 维形式反映人体内外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 性。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一、宏观观察 二、注重整体研究 三、擅长哲学思维 四、强调功能联系
一、注重宏观观察---整体观念
• 宏观观察,是指总体地动态地观察和把握人 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 一个物种,它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与整 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具有密不可分的联 系。因此,对于人体生命的正常活动和异常 变化,不能从孤立的人体去看,而是把人体 放在自然界的总体运动和广阔的动态平衡之 中进行考察和研究。
三、擅长哲学思维
中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思想为指导,以儒家道家的“中和”平衡 思想为思维方法的主线,以类比、演绎、外 揣等为具体的思维方法,对人体生命活动的 正常和异常以及维持正常和纠正异常过程进 行理性的认识、归纳和总结。
四强调功能联系
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虽然有中国古代解 剖学实践为基础而进行的直观观察,但更主 要的还是通过对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 “征象”进行整体观察而得来的。
.
故中医学虽是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 的科学,但它确实综合运用了与人体生命 活动有关的各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的知识。
二、注重整体研究
中医学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 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 系,即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的 统一性。
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思维方式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着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有着明显的区别,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和独特价值。
本文将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强调个体差异等方面阐述中医思维方式的特点。
中医思维方式首先体现在其整体观念上。
中医强调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通过调理整体系统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西医思维方式,西医更倾向于将人体分解为各个系统和器官,通过分析和治疗特定的病变部位来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的各种因素都可以相互影响,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考虑到全面的因素,包括环境、情绪、饮食等。
这种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手段和效果。
其次,中医的辨证论治也是其思维方式的体现。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它强调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将疾病视为整体机体失衡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问题。
在辨证论治中,中医医生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信息,推断出患者的证型,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医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思维方式还强调个体差异。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因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治疗。
这与西医的标准化治疗方式有所不同,西医更倾向于推广普遍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更好地满足了患者个体差异化的需求,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总之,中医思维方式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强调个体差异等特点而著称。
这种思维方式与西医有所区别,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与独特之处。
中医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不仅使中医具备了独特的临床效果,更使中医的理论和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肯定和推崇。
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中医思维方式的研究,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与传承,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造福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中医思维的特点
中医思维的特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中医思维特点的内容:
1. 中医思维注重整体观念呀!就好比一棵大树,叶子有问题不能光盯着叶子治,得看看树干、树根是不是也有影响。
你想想,咱们身体的各个部分不也像大树的各个部分一样紧密相连嘛!比如一个人头疼,中医可能会考虑是不是身体其他方面不平衡导致的。
2.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呢!这就跟破案一样,要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线索来找出病因。
比如同样是感冒,有人怕冷,有人发热,那调理的方法能一样吗?肯定得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来呀!难道不是这样吗?
3. 中医思维还有个特点就是重视预防呀!俗话说“上医治未病”,这就好比提前给身体筑起一道防线。
咱们平时注意养生,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就能减少生病的机会嘛!这多重要啊!
4. 动态平衡也是中医很重要的一点呢!就像骑自行车,要不断调整才能保持平衡前进。
身体里的阴阳也要保持动态平衡,哪一边多了或少了都不行。
你说要是不平衡了,身体能不出问题吗?
5. 中医还讲究因人而异呀!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就如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所以调理身体不能用一个固定模式,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特点来。
这不是很有道理嘛!
6. 中医思维的恒动观念也很棒啊!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变化,身体也是呀!今天健康不代表明天就没事,得随时关注着。
就像天气会变,咱们得根据天气增减衣服一样,身体也要跟着变化调整呀!对吧?
我觉得中医思维真是太独特、太有价值了,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传承啊!。
中医学思维方法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特点一、整体观念: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疾病是整个人身体的失调或不平衡的结果,强调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中,重视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不仅关注疾病表面症状,更注重了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治疗表面症状,更是调整机体的整个平衡状态。
二、辨证论治:辩证论治是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之一、中医学强调个体差异,认为同样的疾病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发,并且在不同个体中表现不同。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中,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表现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学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候,即不同的病理状态,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三、以病为中心: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疾病的治疗应该以病为中心,即根据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形成与人体内外环境、机体功能状态、情志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针对疾病的具体特点进行治疗。
四、阐释学特点:中医学思维方法注重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和使用。
中医学历史悠久,有大量的经典文献可供学习和参考,在诊断和治疗中,中医学强调对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阐释,将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
五、动态观念: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疾病是动态变化的,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中,中医学强调跟踪观察和动态调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疾病的变化。
六、预防为主:中医学思维方法注重疾病的预防。
中医学认为,预防疾病是最重要的,注重平衡饮食、合理锻炼、调节情志等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行为,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病为中心、阐释学特点、动态观念以及预防为主等方面。
这些特点对于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也与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和互补关系。
绪论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变易思维是指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注重 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医学用来研究生命和健康 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等的思维方式。
(二)变易思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的所有事物始终处于 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运动变化中维持和谐的状 态。
1.恒动变化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 生命在于运动 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天之生物,故恒于动,人之有 生,亦恒于动。”
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 研究系统和要素(系统的构成部 分、因素、单元)、要素和要素、 系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从而综合地考察认识对 象的整体性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
构建最早的 系统思维方法
1.整体宏观 中医学的整体思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万物由混沌 一体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五行之 气、五行之气生万事万物。
2.动静相召
变易健康,即人体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生成输布的 动静相召,以臻“平”“和”的生理状态。
阴阳消长运动变化失于平衡,称为“阴阳失调”
○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整体宏观
中医学的宏观认识:
宏观考察生物人、自然人、社会人的总体功能变化规律 宏观认识人体自身,总括为五脏系统,建立五脏一体观 宏观把握五脏系统与精气神、经络、体质等要素的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 构建“天人相应”的宏观认识。
《素问·气交变大论》: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 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 通神明之理。”
2.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天、地、人本原于一气,同构同律,相参相应的思维 方式。
中医学学科体系的特点
中医学学科体系的特点中医学学科体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学科框架,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独特思维和方法。
以下是中医学学科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阴阳平衡、气血流通。
这种整体观念反映在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等各个方面。
2.辩证思维:中医学注重辩证思维,即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辩证分析,发现病机的根本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
辩证思维是中医学治疗的核心,强调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3.经络学说:中医学包含了独特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经络贯通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4.脏腑学说:中医学将人体的器官划分为五脏六腑,认为每个脏腑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五行相应。
这种脏腑学说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特殊理解。
5.中药学:中医学学科体系中包括中药学,即对中草药的研究与运用。
中医认为草药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6.针灸学: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针灸学注重经络、腧穴、刺激技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医治疗中独特的治疗方法。
7.临床经验:中医学学科体系注重临床经验的传承与积累。
中医医生通过长期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对中医治疗方法的完善和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8.养生与预防:中医学注重养生与预防,强调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学科体系中包含了一系列养生学说,如四时养生、饮食调养等。
综合而言,中医学学科体系以整体观念、辩证思维、经络学说、中药学、针灸学、临床经验等为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的思维方法
中医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属于原创思维,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展的灵魂之所在。
中医思维以直观的形象为基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
如中医学观察五脏,心“状如莲蕊”、肺“虚如蜂巢”、脾“扁似马蹄”等。
四诊中望诊观察舌苔的变化,称为“舌象”。
中医思维除了对已有形象的观察,更致力于对已有形象的类比推理,获得新的形象。
比如中药以象名之:根之形象如人形者,名曰人参。
中医思维还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例如肝的疏泄功能主升散,与春之木气相像,故将肝归属于木。
中医也会根据某类事物的特性,归纳总结。
例如以天地阴阳消长、万物变化之象与人体生命活动之象相参相应,探求人与自然之间共同特征,将十二条主要河流和八个湖泽,合于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中医思维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寻找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
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由混沌一体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生万事万物。
中医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人自身又是一个整体。
中医学注重从整体出发的宏观认识,宏观认识人体自身,总括为五脏系统;宏观把握五脏系统与精气神、经络等要素的相互联系,构建“天人相应”的宏观认识。
中医思维认为天人同构同律。
古人从天地的现象来分析人的生命活动的规律。
在唐大烈《人身一小天地论》记载:“人禀健顺之德,以生五行之气,隐于五脏,见于六腑。
呼吸,即阴阳运输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泽,即花木荣繁也;耳目,即日月晦明也。
”中医学把人当作天地的缩影,其结构与天地相应。
《灵枢》中记载:“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音声。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中医药思维方法
中医药思维方法
中医药思维方法是指中医医生在诊断、治疗疾病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它与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施治:中医强调辩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脉象、舌诊、症状等,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需要因人而异地施以治疗。
2. 观察细微:中医强调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从中获取诊断和治疗的线索。
3.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4. 强调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的平衡,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源,因此治疗时需要调节阴阳平衡。
5. 强调预防:中医注重疾病的预防,提倡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增强体质,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中医药思维方法强调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细微观察和预防为主,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重要性的认知与思维方法有着三个特点,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一、司外揣内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作“以表知里”。
人体的内外是一个整体,相互间通过脏腑经络相联。
“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变化,可通过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疾病内在的变化机理。
中医关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许多理论皆源于此。
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开窍于目等这些脏象学说的理论都是借助对外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以推测和判断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司外揣内方法与现代控制论的“黑箱”方法有所类同,此方法可测知研究对象内部大致联系与变化,可获得较多信息。
由于是在未全面了解内在结构具体细节情况下进行研究,虽然可从总体上把握对象内在的联系与变化,但是仍较为笼统,而细节的笼统,又限制了对总体认识的深入,因此司外揣内也存在局限性,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注重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这一思维方法,中医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从整体上,从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上来认识。
它既注重人体解剖组织结构、内在脏腑器官的客观存在,更重视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又强调人体自身内部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和谐。
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推测整体的考察研究方法,这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尤为突出。
如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四节
中医学
思维方法的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一、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01
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 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
02 统一理论。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
03 论。
思维方法
二、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注重宏观观察 注重整体研究 擅长哲学思维 强调功能联系
2可否报考其他专业研究生, 怎么努力?
谢谢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二、中医学 自身的宏观
性问题:
1中医与现代检验技术的关系?
2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慢性病优势? 对急性病效
○ 果如何?手术适应症是否不适合中医?
3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应用没有西 医广?地位不
○ 如西医?
三、护理专业相关问题:
01
添加标题
1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到什么 程度?学中基有什么用?
02
添加标题
不如西医?
02 9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慢性病优势?对急性病
效果如何?手术适应症是否不适合中医?
10文理科学习中医的优势和劣势?
11老中医和年轻中医区别?
12迷信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农村),
怎么理解这些现象?
13中医和宗教关系?
三、护理 专业相关 问题:
01
添加标题
1护理专业可以考医师证吗?可以开方吗?
二、中医学自 身的宏观性问 题:
1中医唯心成分?迷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医科学性?
0
2中医理论虽不是迷信,但是片面性很强,怎么
1
处理?
0
3脉诊是什么原理?是否真的那么准?怎么摸出
中医思维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医思维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其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影响力。
中医思维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融洽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医思维中,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被认为是整体的表现,与环境、情绪、饮食等各方面密切相关。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个体化和综合化,从整体上审视患者的病情,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重视预防和调整,注重创造有利于身体自我调节和恢复的环境。
中医思维的核心理念和丰富内涵,为人类认识生命本质、探索健康之道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一、整体观念中医思维的核心是整体观念,概括为整体观、动态观和多因素观。
整体观是中医思维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认识。
在中医治病方法中,强调患者与疾病、环境、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审视和解决问题。
动态观强调人体在不断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病理现象是这种平衡破坏的表现。
多因素观则指出病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外环境、饮食起居、情志因素等,同时强调多种疗法综合作用。
二、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思维的重要基础。
阴阳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本原和运行规律的总体认识,中医将其引入医学理论,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阴阳两极之间的偏离。
阴阳思维贯穿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疾病的发展演变、诊断鉴别、治疗原则等。
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现象和物质变化的理论总结,中医结合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医学之中,构建了五脏六腑、经络、疾病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以五味药物调理五脏、以五行相克相生规律指导治疗的观念。
三、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思维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包括经络运行规律、经络与脏腑相联系、经络与病变关系等内容。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通道,是横贯全身的经络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可以联系起五脏六腑、头脑四肢、上下左右各部位。
理解中医(15)之中医的思维方式
理解中医(15)之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一听这个,大家肯定觉得自己都这样的思维方式,但事实绝大部分人已经没有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了,是很直接的逻辑思维方式。
那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中医思维总体而言是辨证思维,这表现在几个方面:意象思维、抽象思维、中医概念思维。
意象思维: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意是指主观意识,由心而发;象是指外在的物象、形象。
意象是主观心神与客观事物的结合。
因此意象思维是以直观为基础,直观观察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由意象导向抽象,这种方式在很多诗词中都有表现,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就是一个从意象来思考的过程,诊断时,四诊的情况是象,建立病证或病机就是意。
把脉也是如此,脉象如浮、弦、滑等,这些象背后代表的病机就是意。
这种思维很复杂,需要比较好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同时还需要理性抽象力和悟性。
一般是两个步骤:观物取象和据象归类。
《黄帝内经》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这是阴阳的意象思维。
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也是意象思维的结果。
脏象学说同样是意象思维的结果。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相对,这是逻辑思维或者叫概念思维。
中医逻辑思维,定义各种概念,然后加以推理,这种推理逻辑比当代逻辑学复杂,是关联逻辑的推理。
如五行的生克制化。
因此中医的抽象思维是整体的辨证思维,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包括联系思维、中和思维以及综合思维等方式。
联系思维认为,事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每一个事物无法独立存在,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中和思维:就是中庸,讲究平衡。
这种中和性是根据阴阳学说来的,其实这是一个最优的思维方式,不是非输即赢的思维方式,非要争个你高我低是西方思维方式。
综合思维:就是综合多方面相联系的信息,多方印证,互为参考来综合判断。
如:四诊合参就是如此。
辨证思维包括对立思维和宜思维。
中医学中大量应用对立的概念,如:阴阳、寒热、表里、天地、虚实、男女、上下、补泻、正邪、盛衰等等。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思维方法我一开始研究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思维方法的时候,真是一头雾水,完全是瞎摸索。
先说说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吧。
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观念。
这就好比你看一幅画,不能只盯着一个角落看,得把整幅画当作一个整体。
比如说一个人头疼,中医可不会只看脑袋。
我有次感冒头疼,去找中医看,中医没有上来就给我开治头疼的药。
他先问我最近的饮食、睡眠、大小便什么的,还把了脉,看了舌头。
为啥呢?因为在中医眼里,人是一个整体,头疼可能是身体其他地方出问题引起的。
可能是最近吃多了上火的东西,脾胃有火影响到了头部,也可能是睡眠不好,气血不足导致头疼了。
这就是整体观念在看病中的体现。
我一开始不理解啊,心里还嘀咕,我头疼就给我看头疼呗,问那么多有的没的干啥。
后来我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就是我失败的理解过程啊。
还有就是辨证论治了。
这就像破案一样,每个病人的症状就像是散落的线索。
中医得根据这些症状找到背后的病因病机,就像破案找出真相。
我试着自己辩证过一次,家里人有点咳嗽,我就根据书上说的开始辩证。
看到咳嗽就想可能是肺的问题,就按照肺的毛病开方,结果一点作用都没有。
后来才知道,咳嗽原来有很多原因。
有可能是外感风寒,也有可能是脾胃虚弱,生痰导致的。
这辩证可不能只看表面,得综合各种线索。
说到中医的思维方法,类比思维可不能少。
中医常常把人体比作大自然。
比如人的十二经络就像大地上的河流一样,气血在经络里运行就像河流里的水流。
如果某个地方堵住了,就像河流堵了泥沙一样。
我也试过用这种类比来记忆中医知识。
你想啊,记忆那些经络穴位多枯燥,我就想象自己在大地上沿着河流走,这样经络的走向就好记多了。
还有取象比类,比如说中药,看到红色的药材像丹参,在中医的思维里就可能和心有关系,因为红色和心脏在五行里是对应的。
我试验过用颜色去联系草药功效,虽然有时候不是特别准确,但对记忆还是有帮助的。
不过这种类比思维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它只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在具体病症里还是得综合来判断。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基础课件
1 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 2 形象思维方式 3 辩证思维方式 4 类推思维方式
一、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
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指无论看待何种事物,都将他们置放 在天、地、人三大要素构成的宇宙框架之中去分析、衡量, 以寻找他们的本质和规律,预测他们的未来变化。
二、形象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就是尽可能运用具体可感的思维材料 来组织语言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用直观形象和表 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的一种本能思 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
三、辩证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方式,是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矛盾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研究问题的一种思 维。辩证思维的特点,是把客观事物及其在人脑中反 映的概念,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的,是运 动、变化和发展着的。
四、类推思维方式
类推思维方式,是以类为基础的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思维活动。类推,也称作推类, 是中国古代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类推,是根据类的已知情况,推测同类同理事 物的未知,达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和把握。
寒冷Βιβλιοθήκη 温暖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思维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整体观念: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注重对整个身体进行综合考虑,而不是将疾病看作一个孤立的问题。
中医医生会关注患者的体质、情绪、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并将其纳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范围。
二、辩证思维: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辩证思维,即从相对的角度去考察、分析问题。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内部各个方面的平衡失调。
治疗疾病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调整手段,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比如,对于病情寒凉的患者,中医会采用温热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三、辩证论治:中医学思维方法注重辩证论治,即因人因时因病而施治。
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在辩证论治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详细的辩证分析,从而选择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四、综合治疗:中医学思维方法倡导综合治疗,即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综合施治。
中医治疗不仅包括中药治疗,还包括针灸、推拿、气功、食疗等多种疗法。
中医认为,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段相互协同,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中医会结合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以达到调理整体、根本治疗的目的。
五、重视预防:中医学思维方法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养身体、增强体质,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只有养生养身,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的养生观念中,讲究饮食起居有节,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学思维方法具有整体观念、辨证思维、辩证论治、综合治疗和重视预防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的特点
1. 中医学思维强调整体观念,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零件相互关联呀!比如看待一个人的健康,不是只看某个部位的病症,而是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考量。
你说神奇不神奇?
2. 还有那辨证论治,简直太妙啦!好比给一道复杂的谜题找答案,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来精准下药。
就像有人咳嗽,得仔细分辨是寒咳还是热咳呢,你能理解不?
3. 中医学特别注重预防呀,所谓“上医治未病”,这就好像未雨绸缪,在问题还没出现时就提前做好准备。
想想看,平时注意保养身体,是不是能少生很多病呀!
4. 阴阳平衡的观念在中医学里超级重要呢!这不就是像走平衡木,要让阴阳两边稳稳当当的。
身体阴阳失调了,那可不行哦!
5. 中医的思维还会考虑季节和环境的影响呢。
就如同鱼在不同的水域里状态也不同呀,冬天和夏天,人的养生方法能一样吗?绝对不行呢!
6. 经络学说也是中医学的神奇之处呀!可以把它想象成身体里看不见的高速公路,气血在里面顺畅流通。
要是堵了,那可就麻烦啦!
总之,中医学思维有着独特而神奇的特点,这些特点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健康的大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照顾自己的身体!。
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中医学作为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在过去几千年中发展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其追求的是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揭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包括综合整体观察,动态平衡观念以及防治结合的特点。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强调综合整体观察。
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进行全面了解。
这种综合观察的方式,使中医医生能够从整体上看待疾病,将其纳入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
相比之下,现代医学更注重细分问题,从而容易忽视了整体背景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学的综合整体观察方式是其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医学思维方式中的动态平衡观念十分重要。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而健康则是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平衡状态的结果。
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体内的平衡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当患者的脉搏急促与充盈时,中医医生可能会选择凉药或者针灸疗法以调节体内的平衡状态。
这种动态平衡观念与西方医学中的静态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方医学更多地强调确定疾病的特定病因,并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方式来消除这些病因带来的不平衡。
而中医学则更注重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状态,以预防和调节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还强调防治结合的特点。
中医学不仅注重治疗疾病,还注重疾病的预防。
中医医生通过调节饮食、睡眠和锻炼等生活方式,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学通过草药和针灸等疗法来加强体质,并预防患病。
这种防治结合的思维方式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他们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在调整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观点。
而在现代医学中,预防疾病的意识相对较弱,更多地注重了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中医学通过综合整体观察,动态平衡观念以及防治结合的思维方式,呈现出与现代医学不同的医疗观念和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一、司外揣内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作以表知里。
人体的内外是一个整体,相互间通过脏腑经络相联。
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变化,可通过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疾病内在的变化机理。
中医关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许多理论皆源于此。
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开窍于目等这些脏象学说的理论都是借助对外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以推测和判断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司外揣内方法与现代控制论的黑箱方法有所类同,此方法可测知研究对象内部大致联系与变化,可获得较多信息。
由于是在未全面了解内在结构具体细节情况下进行研究,虽然可从总体上把握对象内在的联系与变化,但是仍较为笼统,而细节的笼统,又限制了对总体认识的深入,因此司外揣内也存在局限性,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注重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这一思维方法,中医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从整体上,从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上来认识。
它既注重人体解剖组织结构、内在脏腑器官的客观存在,更重视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又强调人体自身内部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和谐。
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推测整体的考察研究方法,这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尤为突出。
如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人生活在自然界,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因此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形成了中医学特有的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三、援物比类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
《素向示从容论》说: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
表明它是中医学常用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医学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功能特性按照五行各自特性相配归属,将与木相类的肝及其功能活动归属于木,与火相类的心及其功能活动归属火,以此类推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形成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大生理病理系统。
中医学还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创造了不少的治疗方法。
如用釜底抽薪法治疗火热上炎已成为临床上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取象比类方法虽然在许多情况下十分有效,确也存在不少局限性。
因为事物之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同一性提供比类逻辑依据,差异性则限制着比类结论的正确性。
因此,比类推理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对比类得出的结论,还须进行具体分析,不可盲从。
中医的基本信息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
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中医的治疗方法中药按治疗作用分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活血祛淤药、止血药、泻下药、驱虫药、芳香开窍药。
[2]针灸针灸按人体十四体表经脉循行常用穴位针灸,根据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进针手法和深度及角度。
十四经脉为: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拔火罐拔火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借火热的作用,使罐中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的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瘀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把上述治疗方法割裂开来,或者以一种经典理论(如六经辨证)来限制和阻止其它医学理论的发展,都是非常错误和不得人心的。
望闻问切一、望诊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形体观其形体,可知五脏盛衰,轩岐早有论述。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按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脑为元神之府,肾精生化之髓充实其中,才能神光焕发,思维敏捷。
苦头往前倾,目睛内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将惫现象。
背为胸廓,心肺居于胸中,背曲肩随,是心肺已虚象征。
腰为肾脏所在部位,不能转摇,是肾脏功能衰惫的表现。
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1、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
①声音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热证、实证。
②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肺津不布,气郁津凝,湿阻肺系会厌,声带变厚,以致声音重浊。
2、嗅气味可分为病人身体的气味和病室内的气味。
①病人说话有囗臭,多属消化不良、腐臭多属体内有溃疡。
②病室内有尸臭气味,多属腑脏败坏。
有烂苹果气味,多属消渴病(糖尿病)危重患者。
三、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
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
问诊范围甚广,现在仅将《景岳全书》所列十问加以增损进行研讨,余未备述。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
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四、切诊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本节仅论切脉,余未备述。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
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切脉辨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记载,经历三千年来的不断总结,对于何证出现何脉已有详细论述。
但对证象与脉象间的内在联系,却无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致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脉证间的内在联系,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气血津液出现虚滞,五脏功能出现盛衰,才会出现不同脉证。
只有弄清气血津液的生化输泄与五脏间的关系,才能将气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
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
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
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
心脏搏动有力,脉象随其病因证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数等脉;无力则脉象常呈迟细微弱等脉。
心脏搏动与脉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络交替收缩与舒张的反映。
如果血络松弛则呈孺、缓;紧张则呈弦紧; 痉挛则呈结代等等。
只有将固定的心脏、脉络和流动的气、血、津液连在一起分析,才能揭示脉象变化的本质,对于何证出现何脉才有理有据,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气血津液虚滞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脉象。
中医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中医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更新:2018-12-25 11:46:05主干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发展前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麻沸散”到针灸,中医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无数个世界第一。
早年的中医都是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下来的,好多都是中医世家。
真正以学校教育方式传授则是在解放后才开始,开办学校都是中专性质。
直到1962年,我国才有了中医学第一批本科生毕业。
至今,“中医学院”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每年本科毕业生达上万人。
近两年发展更快,你稍不留神,“中医学院”就已经更名为“中医药大学”了。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政府在医疗界制定的基本方针。
中医药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对中医学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
尤其是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中医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但是,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
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
所以,该专业毕业生应该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偏远的中小城市甚至县城或乡村。
另外,有一部分中医学生选择了服务行业如足疗、按摩等作为谋生手段。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与国内相比,中医在国外(如东南亚)却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因此,出国就业也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出路。
中医本科毕业就业不太容易,考研深造还是比较容易的,由于招生学校和招生计划较多,专业试题难度不大,统考科目大部分学校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