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常见文言虚词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2讲 文言虚词的理解和翻译(讲义)(解析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2讲 文言虚词的理解和翻译(讲义)(解析版)

第12讲文言虚词的理解和翻译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1)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0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5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5)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 1.2021~2023年新高考卷文言文翻译题涉及的虚词详见学案51“考情微观”。

2.高考考查虚词的特点: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不考用法,只考意义;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关键能力与方法虚词可以根据语境推敲,利用句式特点、语法知识、句子意思等来研究分析,从而确定虚词意义与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介词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

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解进行的。

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例如:“以、因”,意思为“拿、凭借、依据”,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因以讽谏。

(《张衡传》)引出动作的对象;例如:“于、与、因、为、乎”,意思为“同、跟、给、替、对、对于、向、通过”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引出动作的原因;例如:“于、以、为”,意思为“由于、因为”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进学解》)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例如:“于、乎、自、从、缘”,意思为“在、从、到、沿着”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②生乎吾前。

(《师说》)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2.代词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内容:三 18个文言虚词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内容:三 18个文言虚词

必背三18个文言虚词(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一)以(1)介词①表示工具、手段,可译为:拿,用,凭借,按照a.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表示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用虽董之以.严刑。

(《谏太宗十思疏》)③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于,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传》)④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公子列传》)(2)连词①表示并列、递进关系,可译为:又,而,而且,并且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表示修饰,可译为:地,而,或不译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并序》)④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便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⑤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3)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可不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4)同“已”,已经前以.降及物故。

(《苏武传》)(5)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因此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6)动词①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任用,是意念上的被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③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

(《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之(1)代词①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我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②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种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助词①表示修饰,限制,可译为: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③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语文一轮复习:第部分专题文言文阅读隐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语文一轮复习:第部分专题文言文阅读隐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隐性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 个关系”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1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十。

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四个关系。

(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

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

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基本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基本明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神。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

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

2024届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教学PPT

2024届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教学PPT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
• 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 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 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只 有“舟”的意义,而没有 “楫”的意义) • 去来江口守空船(只有 “去”的意义,却没有“来” 的意义)
• 1、语义相近 • 今又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 园:种树的地方。 • 圃:种菜的地方。 • 2、语义相反、相对 •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 不宜异同。
②表对象(对、向;给,替) ③表目的(为,为了) ④表原因(因为) ⑤表时间(在,当) (3)助词
表疑问、感叹、反诘等(呢)
所 (1)助词 ①“所+动词” (……的) ②“为……所”(被……) (2)名词(处所) (3)表概数(大概) (4)复音虚词(所以 ①表凭借(用来……的方法) ②表原因(……的原因)
以 (1)介词 ①表对象(把) ②表工具(拿、用) ③表身份(凭……身份) ④表原因(因、因为) ⑤表凭借(按照、凭借) ⑧表时间(在) (2)连词 ①表并列或递进
(而、又、而且、并且) ②表承接(而,或省去) ③表目的(来、用来、以致) ④表因果(……的原因) ⑤表修饰(而,或省去)
(3)副词(通“已”,已经) (4)动词(认为)
四、焉 (1)代词 ①第三人称(它) ②表疑问(什么)
(2)语气助词 ① (啊、呢、了) ②表停顿
(3)兼词(于是) (4)助词(然……的样子)
【双音节文言虚词】
1.不啻(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 2.比及(比至、逮至)(等到了) 3.得无(得亡、得微)(该不会、莫非、恐怕;能不) 4.而后(才、方才) 5.而况(何况) 6.而已(罢了) 7.否则(不然就) 8.何其(胡其、曷其、奚其)(为什么、怎么”;多么,怎么” ) 9.何况(表递进) 10.何如(若何)(怎么样、什么样) 11.几何(多久、多少” ) 12.可得(可得而、可得以)(可以、可能) 13.奈何(怎么,怎么办) 14.且夫(再说) 15.若此(如此、这样)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二) 乃 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衔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2
3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后一个“乃”)(《史记·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且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 (1)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而且”“并且”。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用作副词。 1.将,将要。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暂且,姑且。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复音词: 【且夫】 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3)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 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教你辨析: 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 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 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且”用作副词,可译为 “暂且、姑且”,可联想成语“得过且过”“得饶人处且饶人”等。

2017【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虚词

2017【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虚词
(4)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 如因持璧却立”两句,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的主语是“相如”,“衔枚击之”和“持璧却 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知,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的“因”用法也应相同, 都可作“于是、就”解。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太公说:“凡国家有危难,君王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说:‘国家安危,全 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将军接受任命后,国君就命令太史占卜。太史先斋戒三日,到太庙钻炙灵龟甲,卜问吉日,以便举 行向大将颁授斧钺的典礼。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着。这时,国君亲 自捧着钺的上部而将柄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国君又 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看见敌人虚弱便 进攻,看见敌人兵力充实便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人多就轻视敌人,不要认为自己的责任重大就以死相拼, 不要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鄙视别人,不要凭着自己的一己之见就违背众人意愿,不要认为能言善辩就自以 为是。’
武王说:“说得好啊!”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太 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制胜的要领。”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太公说:“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 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 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 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 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与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鼓声(前进的号令) 就欢喜,听到钲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越过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时,即使箭石纷纷下来,士卒也 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时,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 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考点突破 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考点突破 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Ⅰ掌握文言虚词的三大知识点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一、《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牢牢掌握1.分别解释下面两则故事中的“而”“其”的用法。

(1)丞相萧何病,帝临视,因问曰:“如有不可讳,谁可代君者?”何曰:“曹参可。

”帝惊而①闻雷霆,遽问曰:“闻汝二人素不相能,尝相戟指而②责、顿足而詈。

有隙而③欲荐之,不违君之意乎?”何对曰:“不违也。

平心论之,参实乃人杰也。

其为人也宽而④仁,才足傲世,而⑤可寄国。

昔晋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传为美谈,吾反不如彼也?为臣子者,见贤而⑥荐之,责也;为君上者,见贤而任之,福也。

玉在山而⑦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上而⑧用之,国必大治。

”帝叹曰:“而⑨所言,吾必听;而所荐,吾必用。

”答:答案①好像;②表修饰;③表转折;④表并列;⑤通假字,通“能”(才能);⑥表承接;⑦表因果;⑧表假设;⑨第二人称。

(2)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

”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

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⑬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答:答案①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②连词,表假设,如果;③指示代词,其中的;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⑤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⑥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⑦⑧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⑨第三人称代词,它们;⑩指示代词,那种;⑪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⑫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⑬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2节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内虚词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承,那么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假设,如果 )B.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并且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可是 )解析:“而”主要可用作代词、连词,常常考查对其用作连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

本题 C 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意为“并且、而且”。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 /②④ /③⑤ /⑥⑧B.①⑦ /②③ /⑤⑧ /④⑥C.①⑥ /②④ /③⑦ /⑤⑧D.①④ /②③ /⑥⑦ /⑤⑧解析:①⑥ 为转折连词;②④ 为修饰连词;③⑦ 为顺承连词;⑤⑧为递进连词。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是 ()①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之②曰:“壮士!.能复乎?” ③圣人之所以圣,愚人之所以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虚御,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①介,比;②助,表疑气;③助,表揣气;④形容尾。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例句意和用法相同的一是()例句:幽独乎山中.A.噫吁嚱,危乎高哉.B.浩浩乎如虚御.C.相与枕藉乎舟中.D.其道也固先乎吾.解析:例句的“乎”作介,“于”。

A ,气助,表感,“啊”。

B ,副,用于形容或副之后,“⋯⋯的子”。

C,与例句的意和用法相同。

D ,介,“比”。

答案: C例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A .其间旦暮闻何 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 .隐隐何 甸甸,俱会大道口.D .今日之事何 如.解析:例句的 “何”作副词,放在形容词之前, 加强程度,“多么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微专题03 文言虚词(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微专题03 文言虚词(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微专题02 文言虚词讲义一.考情微观2022-2023年常考虚词虚词考查命题特点:1.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2.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3.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二.复习任务1.梳理并总结十八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3.文言虚词意义推断方法。

三.妙招助记十八个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

高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虚词【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

【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我们非常开心,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一轮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一轮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模板一轮复习01文言文阅读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根据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02诗歌鉴赏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

(一)代词 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 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 厥、彼。(2)指示代词。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远指的,如彼、 夫、其。虚指的,如某、或、莫。(3)疑问代词。如孰、何、奚、胡、恶、 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善刀而藏之
活动二 重点掌握设为得分点的高 频虚词
(一)以
“以”是在翻译中设点考查最多的虚词,且往往都要译出义项。下
面的“以”字均出自《六国论》,请解释其意义。
例句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苟以天下之大
凭借
以地事秦
用,拿
以有尺寸之地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举以予人

以趋于亡
以致
特别提醒 在翻译中设为采分点的“以”字,考查频率最高的是其介词 义,如“用”“把”“根据”“凭借”“因为”等。这些义项必须结合 语境准确翻译,不可译混。
√A.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而母立于兹 B.
而青于蓝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 欲速则不达
A项均为“因为”。 B项同“尔”,你的/却。 C项并且/尚且。 D项就/然而。
(四)介词 介词是指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 地点、原因、方式、对象的词。主要有:于、以、为、与、乎、因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其孰能讥之乎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出,火且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1.介词表“和、跟、同”VS连词表“和、跟、同” “与”译为“和、跟、同”时是连词还是介词,可以这样辨别: (1)当“与”作介词时,前后内容不是并列关系,二者位置不能 互换,若互换,基本意思会发生改变,且在句中前面可以加入状语等 其他成分,如“当与秦相较”中的“与”作介词。 (2)当“与”作连词时,前后内容为并列关系,二者能够互换位 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种成分,此时“与”前面不能增 加状语成分,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与”作连词。
(四)焉
代词或兼词VS语气助词 如何区分“焉”是代词或兼词还是语气助词?我们只要注意辩别,就有 规律可循。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 则就是代词或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 词。
如“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中的“焉”表陈述语气。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位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代词时,句 尾的“焉”为语气助词,如“此之谓三有礼焉”(《孟子·离娄下》), “此”为代词,指前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焉”表陈述语气。
C.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表转折,意为“却”。句意:而范文正等先生又接着为 此写下诗歌。/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但苏武得以生还。/是为了防备其它盗 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啊。故选D。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意制,中分一物而两之,授者、受者各执其半以待参 验,则符瑞圭璋亦其物也。
3.表修饰VS表顺承
前者侧重“而”后面的动词,“而”前面的词作状语, 修饰后面的动词;后者强调先后关系。例如: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译。 (2)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而”表顺承关系,不译或译为“就,接着”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虚词标志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虚词标志
句首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句末语气词
陈述句末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复句关联词语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
复音虚词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虚词标志
文言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把握文言虚词的使用位置是断句的关键。可作断句标志词的常见文言虚词列表如下: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对话、引文标志
曰、云、言、谓——其后一般断开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答案)

专题十五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而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①⑦ /②④ /③⑤ /⑥⑧B.①⑦ /②③ /⑤⑧ /④⑥C.①⑥ /②④ /③⑦ /⑤⑧D.①④ /②③ /⑥⑦ /⑤⑧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犹且从师而.问焉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二、何1.下列句中加点词“何”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A .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姜氏何厌之有.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徐公何能及君也.D.何以战.三、乎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技盖至此乎.A.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儿寒乎?欲食乎.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四、乃1.下列各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三项是( 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解释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清单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一)而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劝学》)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5.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是表修饰还是表承接,这是学习的难点。

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接复句中,将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者两个动作连接起来;表示修饰关系的“而”放在单句中,将同时发生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且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做状语,或将单句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与动词连接起来。

“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时,如果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就表承接;如两个动词没有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且前一动词是修饰后一动词(做状语),就表修饰。

何用作副词。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样”。

(1)水何澹澹。

(《观沧海》)(2)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在阅读和答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然后一一代入,进行筛选,就不难确定是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其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充当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

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可译为“它”“他”(包括复数)。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常见文言虚词【而】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连词,(表并列)又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连词,(表顺承)然后,接着4、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5、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地6、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连词,(表因果)因而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却8、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代词,你9、已而.!已而!语气词,表感叹,啊【其】1、其.制稍异于前代词,它的2、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代词,他们的3、杳不知其.所之也代词,他4.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我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6、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代词,这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代词,其中的8、吾其.还也。

语气词,(商量)还是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语气词,(祈望)一定10、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揣测)大概11、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语气词,(反问)1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选择)是……还是……13、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惠王》)连词,(假设)如果1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助词,不译【以】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介词,把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4、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介词,把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介词,在6、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介词,按照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8、忽魂悸以.魄动连词,(表并列)又9、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表承接)“来”10、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连词,(表修饰)不译11、以.有尺寸之地副词,才1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动词,用13、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通“已”,已经1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认为1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因此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于】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从;介词,在2、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3、业精于勤、荒于.嬉。

介词,在(由于)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介词,对于5、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7、室西连于.中闺介词,和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10、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古今异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11、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古今同义,不译【之】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代词,它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3、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他们4、先妣抚之.甚厚代词,她5、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代词,你6、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代词,这样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助词,的9、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不译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11、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12、顷之.,持一象笏至助词,不译13、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去【者】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代词(助词),……的(人)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代词(助词),……的(样子)4、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代词(助词),……的(样子)5、客有吹洞箫者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助词,(判断句标志)不译7、曩者辱赐书助词,不译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语气词,不译【焉】1、置杯焉则胶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用法)在此2、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他们3、割鸡焉用牛刀代词,哪里,怎么4、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加强感叹语气)不译5、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7、盘盘焉,囷囷焉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为】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成为2、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做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动词,作为4、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动词,演奏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动词,治理6、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以为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是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介词,被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介词,替、给11、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介词,对、向12、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语气(助)词,呢【也】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语气词,(句末表判断)不译2、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语气词,(句末表肯定)不译3、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语气词,(句末表疑问)呢4、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语气词,(句末表婉商)吧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语气词,(句中表停顿)不译【何】1、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什么2、徐公何.能及君也?代词,怎么3、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固定句式,怎么样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固定句式,为什么6、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固定句式,不久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固定句式,怎么样8、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固定句式,怎么办【乎】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吗2、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呢3、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语气(助)词,(表揣测)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啊6、知不可乎.骤得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助词(放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8、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9、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比【乃】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副词,(表顺承)于是、就2、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副词,(表条件)才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剌谬乎副词,(表转折)却、竟然4、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副词,(表判断)就是、是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词,你的【且】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连词,(表递进)而且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连词,(表让步)尚且3、示赵弱且.怯也。

连词,(表并列)又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要5、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副词,(已然)姑且、暂且6、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语气助词,再说【则】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表顺承)就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连词,(表并列)不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连词,(表假设)如果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连词,(表转折)却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则是,是6、《论语》六则.名词,条7、以身作则.名词,准则、榜样8、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副词,时或,有时【与】1、竖子不足与.谋介词,和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介词,替3、孰与.君少长介词,和4、彼与.彼年相若也连词,和5、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动词,给6、咸与.维新动词,参加7、吾与.点也动词,赞同8、无乃尔是过与.通:“欤”,吧9、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所】1、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名词,地方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结构)助词,(构成名词性词组)的3、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结构)助词,(与“为”连用表被动)被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固定句式,(表凭借)用来……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固定句式,(表原因)……的原因6、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义也固定句式,所说的【若】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动词,像、如同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动词,比得上3、久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代词,你、你的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连词,(表假设)如果5、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代词,这样、这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连词,(表提起)至于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助词,至于那、像那【因】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介词,依据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介词,凭借4、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着,趁机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经由6、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介词,因为7.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连词,因为7、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副词,于是、就8、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名词,机缘,yuanyou,jihui9、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10、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动词,叠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