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支教【支教笔记-雨夜等你桂花酿】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18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187月28日阴有阵雨星期五早上起来,刷牙洗脸、洗头,吃早饭。
这在我们这一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可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却不是这么简单。
清晨,学生们起来,跑到水笼头下,用双手捧着水洗脸,一概不用毛巾;刷牙,也不用茶杯,只用嘴去接水笼头的水,然后刷牙;……给人一种别样的情调,但至少他们已接受了现代文明习惯。
早饭,简单得让你难以置信,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到食堂买三毛钱一个的小馒头,没有稀饭也没有茶,就这样找一棵树,坐在树边的水泥栏上,津津有味地边吃边欣赏着嬉戏的同学。
大洞中学的早晨随地吐痰和穿拖鞋上课,还是没有改好,但大部分人已改了,还有少数因无力买球鞋,就索性赤着脚上课、做操。
学着他们,我也到学生食堂买了2个3角一个的小馒头,坐在一棵翠柏下的水泥围栏上吃早餐。
只见球场上时不知疲倦的男生们在玩球;而沿着操场的十几棵绿树旁,围坐着一圈穿着各自民族服装的少男少女们,一排过去,甚为壮观,这可是其他学校所看不到的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上午,又给初一1班及全体语文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并就三天里的课,进行了一次说课、评课活动,互相交换了一些看法。
王老师:认为课堂组织富有特色,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紫藤萝植物。
李玉珍老师认为:图片的吸引力是大,但学生自我思考,预习不足,自主动脑过少。
杨再珍老师说:运用多媒体实施直观性教育,教学层次、教学目的明确,使学生在被吸引的同时,也进行了思考。
但学生在情感上有点胆怯,互动性还不够。
谭元甲老师认为:这堂课直观性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内容安排适量,,突出了学习重点,切合学生实际。
最后,组长吴光明对昨天和今天的两节课作了一个小结:作文课能够以学生为本,结合本地实际,循循善诱的实施教学,简单、实用、活泼、有趣,使学生对他们平常觉得最怕的作文再这节课里学起来不觉得难。
而今天的《紫藤萝瀑布》,实现了很好的城市到乡村的教学转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特别是从生字、新词入手,教学生学会预习、书写、记忆,并加进课内检测、跟读,有很好的效果。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3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38月2日少云星期三早上四点半,天刚蒙蒙亮,主人就起来了。
一面给我们准备早饭,一面去山沟边磨刀,准备上山割牛草----牛栏里两头牛没有上百斤草是要造反的,还有那几头猪。
只有鸡们可以不管,让它们自己上山找吃的。
由此我想到了他们的菜园子为何总是荒芜的多,有的野草比菜还高,关键也许还是他们没有时间去打理。
因此,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就尽量随便些,不象汉族那样丰富多彩。
调料也就大多取自自然,而很少用味精、酱油、黄酒之类的调料。
在他们的食物链中,山上的草割来喂牛、猪,牛用于耕田,为人提供稻谷;猪为人提供脂肪和油水。
人吃剩后,可以喂猪、喂鸭、喂鸡,而鸡鸭、猪牛的栏肥还植于田地,继续种植稻谷、蔬菜。
这是一个绿色的循环的生物链,一户人家,就这样早上割草,上午放牧,下午看田水或治虫,照料农作物,晚上回家喂牛、喂鸭,查鸡。
早上到学校,为了让后来的支教者能了解更多情况,就查看了他们使用的人教社单册教材的识字要求。
发现第一册是识字470个,会认80个;第五册识字240个,会认85个;第七册识字190个,会认80个;第九册识字160个,会认70个;第十一册识字100个,会认35个。
可是从学生实际情况看,远未达到这个水平。
其原因,一是起始年级未搞好拼音教学,更因学生们买不起《新华字典》而一直不会使用字典去查阅拼读新字;二是学生实际应用的机会很少,练习不够,难以习得;三是日常少数民族用语干扰了汉字系统的应用,以致遣词造句能力低下,苗语体系一直占据着他们的思维系统,主导着他们的语音、语言系统。
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父母的情况,我又查阅了他们父母使用过的贵州省2006年扫盲教育读本《技术与识字》。
此书中罗列了1000个汉语常用字,常用近义词274对,常用反义词171对。
在写作上,主要是请假条、留言条、收条、借条、领条、填写汇款单、填发票等实用文体,最低要求是能写300字书信。
全村脱盲率99.05%,入学率是96.7%。
支教周记20篇500字
支教周记20篇500字这个夏天,我参加了一项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前往偏远的山区小学教授英语和数学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体验,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感悟和成长。
第一周,我来到了这所山区小学,看到了那些稚嫩的面孔和渴望知识的眼神。
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导这些孩子。
每一天,我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周,我开始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他们告诉我关于家庭和生活的故事,我也分享了我的经历和成长。
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第三周,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提供额外的帮助。
我在课后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复习和练习,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问题。
虽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但看到他们逐渐取得进步和提高,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四周,支教活动即将结束,我感到有些依依不舍。
我和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友谊,他们也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启发。
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和引导下一代。
回顾这一个月的支教经历,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我学会了关爱他人,体谅他人,尊重他人;我也学会了坚持和努力,不轻言放弃,敢于挑战自我。
支教活动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教育事业。
支教并非只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活动,而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成长历程。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初心,传承爱心,努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是一种力量,支教是一种责任,我愿为之奋斗终身。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14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147月24日少云星期一因为凯里举行50年州庆活动,全州中小学周一周二放假。
清晨起来,洗漱完,还是六点来钟。
我就拿了洗衣皂,到水边去洗衣服----自己的和儿子的。
在学生们的指点下,很快到了河边,找了两块大一点的石头当板,很快的就洗完了。
洗衣服洗澡的地方回来后再到大洞小学,也还是7点半。
坐在学校操场边,却听到一个教室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
原来这是一个由志愿者李光对发起并创办的一个名为“复兴(新)班”(寓意为复兴陶行知几十年前倡导的乡村教育)的学生,因不知放假,还一如既往地回到学校来上课。
坐在教室外,耳边是蝉鸣、鸟叫和读书声,给人一种和谐和优美的感觉。
我想,在前往西部支教的众多志愿者中,能够像李光对、曹智等人这样几年如一日潜心实践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奉献青春的,确实不为多,他们的精神很值得后来者学习和借鉴。
也由此,引起了我对支教者的一些思考。
坐在轻快流淌的山泉水边,我思考了几个问题。
一、支教者,也许首先应该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去,最好落户到一户人家,以一天天地以现代文明习惯去影响学生并进而影响他们的家人及周边的人。
比如早上,就应该和这里的村民一样,闻鸡而起,与学生们同到学校,不要让早来的孩子们不见老师,而浪费了大好时光,我们要让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实而不是无聊。
不要把城市的生活习惯带到这儿来,否则你如何融入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圈?同样,我们还应工作之余,主动走入他们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风俗习惯,而不是浮光掠影式地作一二次家访,而应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员,最好能成为他们生活、生产中择优劣汰的指导或评判。
二、要让死的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指导他们用汉语去认识和表达,从而逐步认识他们身边的事物,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形成具有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特色。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支教者要事先做好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知识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扩大自己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女生支教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支教的日子里已经过去了数月。
这段经历,如同一首美妙的乐章,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作为一名大学生女生,我有幸参与到这项充满爱心与责任的支教活动中,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旅程。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孩子们的期待,踏上了前往支教点的路。
当我第一次踏入那所位于偏远山区的学校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但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那一刻,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一、初识山村的纯真初到山村,我感受到了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宁静。
清晨,鸟鸣声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蜿蜒的山路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学校,他们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那种纯真让我感动不已。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去讲解知识,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记得有一次,我教他们学习英语,我用简单的手势和表情,让他们学会了“hello”、“thank you”等基本的日常用语。
看着他们一个个兴奋地模仿,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二、陪伴成长的感动支教的日子里,我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时刻。
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记得有一次,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的成绩一直很差,但我没有放弃他。
我耐心地给他讲解,鼓励他,最终,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当他拿着成绩单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考了好成绩!”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在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
他们虽然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但他们的心灵却异常纯洁。
每次看到他们努力学习,我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三、自我成长的磨砺支教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孩子们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刚开始,我因为不适应山村的艰苦生活而感到焦虑,但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逐渐学会了坚持和勇敢。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
教师实习支教日记3篇
教师实习支教日记3篇老师实习支教日记篇1今年我在__中学实习了十八天,虽然时间很短,但感受颇深。
刚到学校的时候还不清楚我们是否可以胜任美术老师这一称谓。
一、实习时间20__年_月_日二、实习地点__中学三、实习过程在这里教育期间,我学的最多的是急躁、一视同仁。
前几天教初三班的时候点评画总喜爱跳着点评,因为觉得有些画得很好没什么太大问题。
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给她点评就不给我点评。
之后我就会很留意这个问题,点评画的时候都会一个接一个的点评。
对于接受比较慢的学生就要有急躁,一个学问点可以讲许多遍。
看学生的作业,要先发觉他得亮点,多表扬,然后再指出错得地方,学生会很快乐,很有信念。
我觉的作为学生最快乐的就是得到老师的赞扬,因为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有了意义。
我觉得教美术更多的是多动嘴少动笔,或者是画一半留一半。
我觉得只有老师讲了,学生自己改了,他印象才会更深刻,下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老师全改了他就会生出一种依靠性。
总期望老师帮着画,总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甚至有时候老师画完了不知道还要怎样去深化。
能学到的东西也很少。
我和一个学生谈天是发觉她其实很有想法,很期望考上一个好学校,但又不想努力,不想学,很贪玩。
我就问她:“假如考不上你准备怎么办?”她说:“再复读一年呗。
”我说:“你复读要用一年,但是现在好好学只用两个月。
为什么不用两个月的努力换一年的时间?”她当时在笑。
后来我发觉她画画还是有一些进步的,虽然进步不大,但是至少她学了,有了自己的思维,我觉得我的用心没有白费。
现在真的深刻体会到以前高中学美术老师的感受。
费尽心思的去教学生,期望我们都能真正理解他讲的东西。
四、实习总结十八天的实习学习我不仅激起了我对绘画的热忱,跟学会了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教好学生,让学生听懂我在说什么,也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老师实习支教日记篇2转瞬间我一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已经结束,这段时间里我们从学生一下变成了老师,以往感觉非常不适应,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熬炼,使我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主角转变。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5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58月4日大雨星期五昨晚断断续续,雨一直不停。
在这里,却是一件讨厌的事。
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
到目前为止,这里的公路大部分是简易的刚开辟出来的,路基都是红壤土。
一下雨,公路就成了一条淌水河,山水四处漫流,路面坑坑洼洼,不是被冲出深沟,就是塌方,或者干脆被泥石流冲毁,无法逾越。
平日灰尘漫天的泥路,现在是粘乎乎的胶水路,车子打滑,转不了向,刹不住车。
行人则抬不起脚,费好大劲抬起脚,紧跟着的就是一大坨泥巴,让你踩不住下一步,一踩下去就是一大滑步,比溜冰还要精彩,不小心就闹个脚底朝天。
平时一个小时的路,此时至少要两个多小时,初来乍者,那可就更说不定了。
同样,山中的小路,此时也特别的滑,再加上不成型的野路,或者被洪水淹没,或者就是一个个陷阱,让你防不胜防,不小心就会来一段滑滑梯。
不过不用担心生命安全问题,因为路边茂盛的树木会为你保驾护航。
也正因为这些特色,山里人自有自己独特的雨具。
他们一般是一顶斗笠一块塑料布。
因为他们的手要空出来干活。
比如每天不管下不下雨,他们都要山割茅草,因为农耕主力----牛们可是每天都要吃的。
就她们妇女的百褶裙一样,外面湿了,里面还是干的,不致粘着身体不舒服。
而我们这些外来者,虽然撑了一把美丽的雨伞,在山路上特别醒目,可是一会儿就人仰马翻,伞也不知飞哪去了,一个个泥猴一样,令人喷饭。
学生每天上学经过的独木桥早上一起床,想先回去的王晓飞和想去归林村的徐莉就被雨给逼得要疯了----因为预计车子有问题。
可是上午徐莉还要去高加上最后两节课,所以说好吃过中饭再说。
而村长也早早下山接新来的老师去了。
撑着伞,走在泥泞的山路上,不断碰到上学的孩子和上山割草的妇女。
孩子们有的撑伞,有的披一块塑料布,有的干脆什么也没有,抱着一个塑料包上学。
早上第一节课,校长召集老师们开会,所以一二三五四个年级没人上课,我手下也只剩了一个卢海俊,就让他在六年级上音乐课,我在四年级上作文讲评课,并进行片断仿写训练,强化学生的词汇概念。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1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17月31日阴有阵雨星期一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我就搭乡政府的车先到雍里乡。
本以为贾助理有空,会送我上污扭。
不料因为罗书记要和新书记准备交接,就没空了,害的我在乡政府白等了一个上午。
而去污扭的路我还不认识,最后贾助理找了好多人都没人上污扭,最后只好请高加村书记的儿子带我上去。
吃过中饭,我就背着包,跟着他,脱了裤子,涉过雍里河,然后开始爬山。
刚上山不久,天就开始下雨,我撑着伞,一边要遮住背包,以免衣服打湿;一面又要看牢地上的污水四溢的山路;又要让雾蒙蒙的眼镜不往下滑,忙的够戗。
天上的雨水合着身上的汗水,弄不清谁是谁了。
爬到第一座山的山腰时,太阳也出来了,一边是雨一边是太阳,带路的小朋友说,这在山里是常见的,他们就叫它为“太阳雨”。
爬到第一个山腰,就到了高加和污扭两个村的分界处,高加继续往上走,而污扭则需往下走。
书记的孩子怕我找不到路,又一直送我下山,到一个山坳,指给我路,才返回前往高加的路,回他自己的家。
我就自己往前走。
涉过山溪,开始爬另一座山。
本以为上次走过,这次不会走错,不料还是在田埂上转错了,亏得一位苗族妇女的指点,才安然到达。
找到徐莉他们,赶忙放下东西,请两位小学生带路,到村子下面的水潭里洗了一个澡,才回来吃饭。
我们洗漱、洗澡、洗衣的地方晚上正逢七夕节,我们支教的五个人饭后就一起聚集在岩石上,数落着满天的星斗,想看看牛郎织女星的具体方位。
可是,流星看到了,银河也看清了,就是搞不清哪二颗是牛郎织女星。
就好像我在上山途中遇上“太阳雨”一样,闹不清身上是汗水还是雨水,只好不去管它。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思绪万千,如山涧清泉,丁冬流淌。
索性就坐在山溪旁,与村长聊天。
村长介绍,这里的人们很喜欢斗牛,就如侗族。
所以村村寨寨都养着善斗的“水牛王”。
牛王由专人饲养,还常给他喂蜂蜜、猪油、米烧等。
每年夏历二月或八月逢亥那天为“斗牛节”。
在这之前,罗汉们吹着芦笙到外村去邀约敌手,俗称“送约”。
支教日记14篇(纯文字版)之欧阳物创编
我的快乐日记(14篇,三部分)文/志愿者雷倩(纯文字版)第一部分(6 篇):遇见陪伴感动支教之行,让我们相遇在习水狮子小学,相遇在一路黔行支教团队,这注定就是一种缘分;我们相互陪伴着度过每个日夜,相互给予着大家和孩子们温暖,说着最长情的“告白”;相逢相知相爱,总是有着别样的感动,在点点滴滴中,回忆,总是美好。
遇见,就是缘分7 月 17 日天气:晴“大雨过后总是晴天”,我们一行10人乘坐着长途大巴从重庆赶到了遵义习水。
在红旗小学门口下车转乘乡间班车前往目的地:狮子小学。
听村民说昨天大雨才慢慢停下来,气温也渐渐回升了,我的内心极其舒畅。
这场大暴雨改变了很多行程,但是——遇见,就是缘分;回忆,总是美好。
当我们到达红旗小学门口时,最后一趟前往狮子小学的班车已经下班了。
我们真的很无助,热情的村民不仅招呼我们坐在家里还相互商讨着解决办法。
他们成功了,村口的便利店阿姨最终说服司机专门加了趟车,我们就舒适的坐在软软的靠背椅上,伴着窗外不断后移的风景,向目的地前进。
是的,遇见他们,是缘分。
感谢他们。
当我们到达狮子小学,已经五点多了,是校长亲自迎接的我们,我永远记得他说的第一句话:“谢谢你们来到这里。
”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名含蓄微胖带有地方方言版普通话的敦厚男人。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这么说,用更深含义的“谢谢你们”代替了“欢迎你们”。
也在那时,我从心底佩服这个校长,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真正意义上的带给这里孩子们知识与欢乐的决心。
是的,遇见他,是缘分。
感谢他。
当我们迅速安顿下来,整理行李,收拾床铺,环绕附近后我们吃了这一天的第二顿向鹏鹏的饭:酱菜+大饼。
很香,很安逸。
队长冯唯用心主厨,队员们用行动协助,从餐桌上的我们才开始真正的认识了对方。
贵州的大暴雨,让我遇到了他们,这个新的大家庭。
是的,遇见大家,是缘分。
感谢大家。
很快,夜更深了,大家在一番梳洗后,入睡了,好和谐。
伴着夜色,回忆今天,总是美好。
7 月 18 日天气:阴狮子小学周围满是玉米田地,远处就是望不到尽头的大山。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6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68月5日大雨星期六昨晚教梁乌嫚唱《化蝶》,没注意水。
结果早上一起来,吊脚楼右侧的小山沟已是白龙咆哮而下,声势夺人心魄。
被这里人称为水质“天下第二”的污扭山泉,一夜之间由悄无声息的潜龙化为呼啸而下、声震山林的白龙,夺路而下,势不可挡。
我的耳边也难闻其他杂音,一概是它的隆隆声。
人穿着长袖还倍感凉意,走到水边,只见从森林深处窜出的这股泉水,沿着山谷,面对着一块块巨石,毫无畏惧,更不躲闪地一泻而下,激起无数白色水花,即使被巨石瓜分为好几股,可它仍然一往无前,在经历一段曲折后依然聚拢来,继续前行。
由此我想起了伟大的苗族人民的历史长河,不也正像这巨龙吗?平日里,他们分散在大山的各个角落,辛勤劳作,过着安逸逍遥、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不显山不露水,就如眼前这山泉平日里的样子,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可当他们不堪重负,奋起反抗,就会如这山泉水一样,突然汇拢而来,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巨龙,从山间咆哮而出,冲破一切阻碍,以它夺人的气势和坚韧的意志,去追寻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理想家园。
上午,看着下个不停的雨,我们三位支教者只好蜗在家里,围着火塘,互相交流情况,交换思想。
而主人则照例上山割牛草,一直到十点来钟回来。
下午,滚兰英来请舅舅,也就是村长家去喝油茶,我就和丁老师被他拉上了,一起去顺便家访。
我们也顺便了解一下他们亲戚间是如何来往的,了解些民情。
喝完油茶,我们又跟着村长去与污扭歌后滚凤英交流音乐。
我带了口琴,丁老师带了竖笛,我们还带了一箱啤酒去作为请她唱歌的见面礼。
到了她家,发现他们家里今天有一大群人在。
原来今天是她妹妹生了一个儿子回娘家报喜的,刚刚走。
于是我们就着桌上的菜,一边吃着喜饭----糯米饭,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交流音乐。
我们先听丁老师用竖笛吹了一首汉族情歌,然后,听她漂亮的小妹----四年级的梁淑梅唱苗族迎宾歌。
平常不太说话也不太会写作文的梁淑梅一唱起歌来,却是出口成章,柔情万种,真情毕现,在许多滑音伴者鼻音,让你听得如痴如醉。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8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87月18日阴星期二昨天从归林到高碑,再到宰略,共步行了4个多小时的山路,其险要之处绝不亚于红军长征,我的李宁牌运动鞋也因此彻底报废,只好忍痛遗弃,换双新鞋。
不过,在途经宰略时,他们的牛支书却向我介绍了准备用来开发种植经济林的五、六百亩山地,正期待和热望着有意者前去投资种植优质的板栗,这也许是他们村走出贫困的一个亮点。
后来我们经大洞第一次到达从江县城,送两位杭州电视台记者回杭。
早上,我们搭乡政府运送深圳市民捐赠的衣物的车子绕道滚玉和尧等村。
滚玉的公路因下雨及坡度陡,我们只好下车,靠罗书记的技术才冲上坡,另一辆越野车却还需要人推才爬上坡。
滚玉村土地面积112900平方米,人口1627人,户数314户,2个自然寨,村民小组11个,主体民族是苗族。
有1所小学,6个班级,在校生240人,其中女122人,寄宿制学生37人,其中女寄宿学生12人;学校现有砖混教室189平方米6间,电教室31.5平方米1间,图书室1间, 15.8平方米;运动场地有水泥篮球场 1个, 351平方米,无其他体育附属设施;20平方米砖混厕所,蹲位 16个;根据人口和教育发展预测,该校至2010年有 6个班级,1—6年级学生可达 249人,为此,急需下列项目建设和投入:1、改扩建篮球场:面积:420m2;2、增建综合楼一栋;3、环形跑道200m;4、建围墙:长300米,高2米;5、增建活动场地:500平方米;6、其它体育附属设施。
而尧等村的土地面积有48200平方米,人口742人,户数155户,4个自然寨,村民小组6个、主体民族是苗族,有1所小学, 5个班级,在校学生数86人,其中女44人,学校现有砖混教室152.5平方,分5间,电教室 30.5平方1间,图书室1间 15.3平方,有299平方1个水泥篮球场,一个8平米的木厕所,4个蹲位。
根据人口和教育发展预测,该教学点至2010年有 5个班级,1—6年级学生可达78人,为此,急需下列项目建设和投入:1、厕所一个;2、60米直跑道;3、校门;4、围墙:长200米,高2米。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30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308月9日晴星期三因为我们就要结束在这里的支教工作,徐莉和卢海俊很想体验一下苗服的魅力。
于是,利用中午利用中午的好天气,专门请梁村长的妻子把他们家只有节假日才穿的苗服找出来,给他们两位过过瘾。
吃过中饭,他们两位就开始穿着打扮。
梁村长和妻子一边为他们穿衣服,一边给他们介绍苗家服饰的文化。
他们讲的洋洋洒洒,没什么头绪,我也只能胡乱的记一点了。
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
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
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
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
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
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
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
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
近年来,青壮年多穿中山装,部分青年喜着西装。
左衽男上衣流行于从江、榕江八开、台江的巫脚、反排和剑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
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喉处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摆,订有布扣五至七颗,前摆、后摆均平直。
左、右腋下摆不开叉直桶形。
左衽上装布料一般为家织布或藏青织贡尼,颜色以青色为主。
左衽长衫结构与左衽上衣相同,差异仅在衣上至脚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装。
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
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
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
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Ed bad,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如"袈裟",无纽扣,以布带束腰。
7月11号支教日志 夏育
7月11号支教日志夏育下午和陈老师,秦老师和杨老师一起去家访,感觉挺好的。
5点多钟阴天感觉要下雨,和一群孩子们一起走路,我们的目的地是三年级的周姣和一年的周一帆这对姐弟的家,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说起那周一帆和我长得怪像的,看到他仿佛看到缩小版的自己,感觉很是亲切,他那一副小眼镜真的和我的很像啊。
他不停的说要我背他走,我们绕过了一片稻田,跨过了一座桥,人然后再沿着水泥路左弯右弯上坡下坡踩到了所谓的他们的家,然而远远望去大门紧锁,姐弟俩很熟悉的向前走在另外一家找到了打麻将的妈妈,然后正式的家访开始了。
周姣确实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从她妈妈的一厚叠奖状就可以看出,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语文,数学单科第一名等等。
不得不称赞她学习好啊。
她妈妈说的时候也很自豪,作业从来不要家长督促就能完成,做完作业才去玩。
课余时间喜欢看些书籍;但是对于小一帆就不一样了,小子爱玩,回家就看电视,小孩子大约都这样吧。
一些基本的情况我们都逐一了解,与他们妈妈深入交流,家长对我们的此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做得很好,开设了一些之前没有的课程,例如舞蹈,音乐,科学等等。
让孩子学到了许多丰富的知识,还说之前的老师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也不强,无法顾及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
我们听了也很是欣慰,感觉远道而来的付出辛劳得到了肯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定做好这些事,让知识传播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谈话过程中周姣重复做了一个实验,在清水中放入鸡蛋,待鸡蛋沉入水中后向水中加入盐或者糖然后看到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向往,对科学的探索,对实践的尝试。
我们的学生很是需要这种精神,特别是教育资源贫乏的乡村小学。
这样的学生太少了,怎么样才能引导学生培养这种意识呢?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思考的。
虽然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
本来上学就不易,走好远的路才到学校,在学校不学点知识怎么对得起自己呢?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提高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献给支教的那些日子
献给支教的那些日子———临床12 2112001041 王星傑又是类似的人在类似的地点,我们开始相遇,逐渐相识,并一起走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每一次都会倍加珍惜,不容错过,不可错过。
——题记高三的时候我们二十三个人幸运的分到了高三三班,共同度过了那段辉煌的时刻;大学的时候我们二十二个人巧合的走到了一起,一起去迎接充满挑战的五年时光,甚至更长;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十一日,我们二十一个人快乐的度过了终身难忘的十五天——去临潼区小金乡欠湾村欠湾小学支教。
与我同行的有曹娇、陈沉、冯锦腾、李昕童、李媛媛、梁振、刘珊珊、刘思阳、吕扬、马思羽、马亚明、唐萍、王健、王楠、吴俊慧、杨静、张丹萍、查帅、周超、朱康。
支教第一天早上八点半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欠湾小学,这是一所已经废弃的小学。
还有两队人马去了小金乡中心小学和世华小学。
车行数十里,到了小金乡,我们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后便又雇了另一辆车继续往山里进军。
那是一辆农用三轮车,我第一次坐这种车,并且还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本来是想要好好欣赏下路边的风景,可是盘山公路的两边是几十米的悬崖,也没那个心情了。
司机车开得很慢,脚一直踩着刹车,算是对我的一点点慰藉。
似乎过了很长时间,终于到了小学门口。
说实话,看到那个小学的第一眼确实挺失望的,小学很小,一栋二层楼房,门的两边长满了草,泥泞的土路尽头是锈迹斑斑的铁门,学校周围没有几户人家,但是有一个的小卖部。
我们没有进学校的钥匙,便去小卖部打听。
这时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的外表和言行给我的第一印象:麻烦制造者。
他说自己是村支书,说这是一个废弃的小学,大门已经坏了,这儿没有学生,教室也不够用,去年的志愿者在这的影响不好……总之各种不让进,到最后他提到了钱。
好吧,我懂了,毕竟行李已经放到了门口,那就答应到时候给他一百元水费吧。
我们进了学校,看到了一楼和操场,草长得很高,教室里面很乱很乱,收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入住了。
由于村支书仅仅给了四个教室,女生宿舍和厨房合并了,男生宿舍和高年级教室合并了,都设在二楼;低年级和中年级教室设在一楼,厕所,水龙头也在一楼;没有自来水,随时有断水的危险,农村电压低,经常会跳闸,没有馒头,买的面放在了农民家,每天都要去取,给钱不说还不能定量,这就是我们大概的现状。
支教周记20篇500字
支教周记20篇500字摘要:一、前言二、支教生活的开始1.抵达支教地点2.与当地学校的对接3.生活环境的适应三、教学工作的开展1.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3.课堂管理与组织四、遇到的困难与挑战1.语言沟通障碍2.教育资源匮乏3.生活条件的艰苦五、收获与成长1.教学技能的提升2.与学生建立深厚感情3.对教育现状的认识六、感悟与反思1.教育对于落后地区的重要性2.支教对于自身成长的启示3.期望与展望正文:【前言】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我深知这次经历对我的意义重大。
在这段日子里,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20 篇周记中,我将记录下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的感悟与反思。
【支教生活的开始】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我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然而也感受到了生活条件的艰苦。
与当地学校的对接让我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活上的帮助。
在逐渐适应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我开始期待即将到来的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学工作中,我尝试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虽然刚开始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语言沟通障碍、教育资源匮乏等,但我逐渐找到了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我逐渐了解了他们的需求,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支教过程中,我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如语言沟通障碍、教育资源匮乏以及生活条件的艰苦等。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加珍惜这次支教的机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收获与成长】在这段支教日子里,我收获了许多。
首先,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其次,我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我对我国教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感悟与反思】通过这次支教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落后地区的重要性。
支教不仅让我收获了成长,也让我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7月12日晴星期三中午十点半,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走上了前往贵州的列车西去。
为了节约开支,自己除了给儿子买了卧铺外,自己只买了一张硬座,以便利用车上的时间,和全体人员再交流一下支教及调研的相关事情。
火车上很挤,到处是携妻带儿回家的民工兄弟,因为正值农村“抢收抢种”的大忙季节。
就在我们的座位边,就有两位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少妇抱着一个孩子却没有座位。
于是,我们就轮流让座,请她们两位母子坐。
而我们自己则互相挤挤了事,只是晚上睡觉时,才发现有点麻烦。
我们几位老师就到餐车去就餐,顺便可以好好坐一会。
不料,在这人头攒动的餐车里,竟碰上了在贵州创业的二位家乡人。
于是我们就坐在列车的餐车里,喝着贵州的酒,聊起了贵州的苗族。
贵州的苗族有二百多万,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此外还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等地。
可以说,北起武陵山、乌蒙山,南到盘江、都柳江,都居住着苗族人民。
正因苗族分布地区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
海拔最高的雷公山地区有二千多米,最低的只有一百五十来米。
初春时节,高山上还是大雪纷飞,峡谷里却是百花盛开了,真正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而我们这次要去的黔东南州,更以树木著称,仅一个县的木材蓄积量就达五百多万立方米,每年可采伐十五万立方米。
一名盛装的苗族少女品尝五彩姊妹饭苗族有丰富的文化艺术。
解放前,黔东南州一带的苗族没有通用的文字。
解放后,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1956年创制了苗文,而苗族的历史,长期以来都是口头流传,或借助服饰加以记录。
苗家的歌曲华丽悠扬,绵绵不绝,有古歌、苦歌、反歌、情歌和新民歌之分。
苗族的舞蹈矫健有力,舞姿优美,常以芦笙和鼓伴奏。
逢年过节,人们开展对歌、吹芦笙、踩鼓、斗牛和斗鸡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
从江县岜莎苗族祭天舞苗族的手工艺品主要有桃花、刺绣、织花、蜡染、剪纸和银饰等。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劳动之余,你经常会在独具特色的苗家吊脚楼上,纺织、编织、挑花、刺绣,用灵巧的手,织出许多绚丽多彩的苗家服饰。
支教实习日记4篇_工作报告
支教实习日记4篇导语: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橙子推荐的师范学院学生支教实习日记范文,提供大家作参考!xx师范学院暑期实践xx支教队的队员由河南河北两省的各个城市出发聚集在xx师范学院校团委办公室,经过上午和下午约六个小时的会议讨论和安排组织,xx支教队正式形成,各成员分配任务并做好组织纪律原则规范,以及实施计划等都明确每个成员心中,接着所有成员开始整理行装,休息一晚,明日出发。
8月2日,xx年。
早晨,8:20。
我们在北校门口集合并上车出发。
9:30。
我们到达目的地——xx市采桑镇南景色村立邦希望小学。
学校门口已经挂上了欢迎大学生暑期实践的标语,我们下了车,踏入那个简朴的校园,教室里的学生们哗啦欢喜又热情地一拥而上,帮我们拿行李,领着我们去学校给我们腾出来的宿舍,我们也开心极了,又新鲜又好奇地打量我们的新校园,一群人笑着快速地整好了床铺,然后随着邓校长和路主任去熟悉环境,接着去和同学们见面,我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并进行互动游戏,这是与他们的初次接触。
校园里的光荣榜上显示出这里的孩子们的优秀,我们不禁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做好工作,给孩子们的快乐,更深的感悟,更广阔的视野,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描画出绚烂的一笔。
环境条件性比其他支教地区要好,校园深掩在1 / 43山与树之间,显得宁静又纯洁,学校领导对我们支教队亲切问候,并提供了许多生活用具,作为对我们支教工作的大力支持。
8月3日,xx年。
第一天正式上课,各项安排和计划都开始运转走上轨道,面对这群优秀,活泼的孩子,我们非常紧张,感觉压力很大,但这份责任我们必须承担起来并且要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最后,我相信这将是我们一生最有意义和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也会提高我们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丰富经验阅历和开扩我们的眼界,这更是我开始走入社会,学会做事和待人接物的初体验,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丰富的借鉴和经验,我很珍惜,也会很认真的去感受和经历所发生的一切。
8月5日,xx年。
大学生支教实习日记篇
大学生支教实习日记13篇大学生支教实习日记13篇大学生支教实习日记BR> 昨天老师儿子逃跑事件我已经调查清楚了,原来他已经向李老师请过假了,要回去上课,但是没有和组员沟通好,我早上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今晚放学他补回值日,还是很卖力的。
今天一BR>11点半了,本来打算不写了,但想想看我该为今天的实习留下些什么,还是坚持一下吧。
今天的状态只能用“困”去形容,周末没有好好休息,跑着跑哪儿的,很累,休息也不够,严重缺乏睡眠,昨晚我是倒下就睡着了,早上起来很不情愿地去学校,谁知洪湖至东门一段塞车严重,算是迟到了吧,大门口遇到校长,回到办公室遇到指导老师,是祸逃不过,虽然他们都没问我什么,但我就是很不好意思。
第一节课是李老师的课,补充我上次讲课缺漏的部分,我本该去听,但偏偏我的肚子痛,去了趟厕所回来也就不好意思进课室打扰了,唯有乖乖地准备下节课去三班讲的内容。
《詹天佑》这课是我第二次讲了,上次去李主任办公室听她评我的课,仍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这次我把该删的部分删去,该增加的部分增加,可惜一堂课讲下来居然没有上节课的感觉好,可能是因为我首次给三班同学上课,之前也没有认识过的缘故吧,另外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我自己都反思出来了,就是我的课形式不够多变,我可能是最近很欣赏经验型教师的上课方式,没有ppt没有动画,只有板书回答串讲,我知道我这么说大家肯定会批判我,作为一名新老师,接受了如此多的教法学法,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的风格,但是我就是克制不了自己满堂灌,致命点致命点。
两个老师都指出我这个缺点了,是的,我自己都感觉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课文的讲解中穿插考点,是有种过于老练的做法,目前我需要做的是细读文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去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或许这么说吧,我上了两节课,我充分体会到老师背后的艰辛,原来每个老师在设计问题与组织课堂教学都花了很大的功夫,像我就深深感觉到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老师充分的准备以及驾轻就熟的技巧,我还稍显稚嫩些。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2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28月1日多云星期二早上五点,勤奋的公鸡们已声嘶力竭的引吭高歌,呼唤着人们!村长一家也因而起床,搬柴、劈柴、点火,专门为我们烧早餐——因为苗家人是不吃早餐的。
五点三刻,掀开窗帘,树梢上已是晨曦微露,摇曳多姿的美人蕉在向我招手。
六点起来,男女主人已把早饭放在门外,他们自己则背上背篓,带上卢海俊,一块出门割牛草去了。
而丰宇华则受到了学生家长送来的一点心意:寓意“九九平安”的九只粽叶包着的糯米饭,忙着收拾东西,因为他今天要走了。
送走丰宇华,我到了学校。
学生们都已经来了,而老师也都已到齐,只因为新学期调动的事还未确定,所以老师们显得有点心神不宁,对工作也就不太放在心上。
8点的早自修开始了,可老师们远远的看着教学楼,看着学生们进教室,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响起,就是没有人进教室去辅导。
我们的王小飞、卢海峻未来,徐莉去了高加,了解那边小学的情况。
结果,要上课了,还是人不齐,2、4、5年级没人上课。
看四年级语文课没人上,自己就拿了一本书,给学生上第一课《桂林山水》。
先教学生通读课文,疏通文字,纠正读音;然后教学生们如何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并用板书展示出来,以显示其写作思路基结构:开头→写水→写山。
可是作为阅读课,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很大问题----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实在太少了无法悟出课文的意思。
第二节,在再次通读课文后,总结全文中心,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学习写作“污扭山水”为题目的作文。
学生们一节课还写不完,特别是许多字不会写,成了他们的一个瓶颈,自己只好边巡视边辅导,特别是指导学生们结合自己身边丰富的山水资源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去写作。
第三节,在解决上节课所写作文的语句通顺、用词恰当后,教学生如何结尾,如何换词仿写。
中午回住的地方想休息一会,可躺下没一会,就传来了“蓬蓬,蓬蓬”的声音,我以为是主人家的小孩在玩,可就是不停,为什么?我起来推开隔壁的小门,才发现,原来是女主人在织布。
下午放学后,与其他支教者一块,去走访了一些贫困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子支教【支教笔记-雨夜等你桂花酿】
雨夜,等你的桂花酿小城广场的东侧,有一条繁忙的小路。
在这条路上,藏着一家卖寿司的馆子。
馆子的主人是一对儿80后的小夫妻。
我被店里播放的音乐吸引了。
一曲崔健的《花房姑娘》之后,是张宇的《雨一直下》,歌词恰好和这个雨天相得益彰。
不久前,我走过宽敞的新区大道,竟然闻到的桂花扑鼻而来的香气。
我在返回住地的途中,来到这家小馆子。
菜单上显着五花八门关于饮品的名字。
我随心点了一杯生姜桂花酿。
我细细地品者新鲜糖桂花的甜和生姜的辣。
门外,依然有不扰人的白噪声。
是雨,让小城之夜更加宁静,一如既往的慢,慢的就像运动员健康的心跳。
店里,除了店家和我,还有一对儿情侣,估摸着和我们是同龄人。
一个体态圆润的姑娘,按照普通人的审美不算俊俏,不是传统的瓜子脸,而是一张很有可能招致嘲笑的“大饼脸”。
她莞尔一笑,露出几分娇羞。
对面坐着的,是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看得出他是她的男友。
今天一定是个特别的日子。
姑娘接过小伙子送的礼物,是一个望远镜。
姑娘开心地笑了……幸福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就像我在冻得发抖的时候,喝着一杯暖暖的桂花酿。
香甜的味道是季节在年华里运筹帷幄,提醒着我们那些值得被铭记的暮暮朝朝。
等着那些被遗忘的时光迷途知返,期待一场盛大的重逢。
雨夜,等你的桂花酿。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