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
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路线,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2、威尔逊(E.B.Wilson,1856~193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1905年他和斯特蒂文特确定了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提出XX为雌性,XY为雄性。
3、施莱登(M.J.Schleilden,1804~1881):德国人,植物学家。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1938年,他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施旺(T.Schwann,1810~1882):德国人,动物学家。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1939年,他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5、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6、比夏(M.F.X.Bichat):法国人,解剖学家。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7、虎克(R.Hooke,1635~1703):英国人,物理学家,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8、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人,博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发现了原生动物和细菌,并描述了细菌的3种类型。
9、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人,解剖学家。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1660年,他描述了蛙肺联结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10、耐格里(K.Nabeli):德国人,植物学家。他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生长点上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1、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细胞病理学家。1858年,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2、文特尔(C.Venter,1947~):美国人,分子生物学家。1995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人体生殖道支原体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定。此后,他领导的塞莱拉公司成功进行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定,并正在进行“组装细胞”的实验研究。
13、桑格(F.Sanger):英国人,生物化学家。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4、翟中和(1930~):江苏溧阳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在植物细胞与原始真核细胞中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
15、克劳德(A.Claude,1899~1983):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他首创分级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为从亚细胞层次研究生理学奠定了基础。与德迪夫、帕拉德一起荣获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6、德迪夫(R.de.Duve,1917~):比利时人,细胞生物学家。1949年,他发现了溶酶体。与克劳德、帕拉德一起荣获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7、帕拉德(G.E.Palade,1912~):罗马尼亚人,细胞生物学家。他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他
还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与克劳德、德迪夫一起荣获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汪堃仁(1912~1993):安徽休宁人,生理学家、组织化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他对垂体后叶反射、胃泌酸机制、肝、胰病变机理的研究取得许多突出成就,对环核苷酸代谢及细胞骨架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研究。
19、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0、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21、桑格(S.J. Singer):1972年他与尼尔森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23、阿格雷(P.Agre,194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1988年,他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证实了细胞膜中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的推测。与麦金农一起荣获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24、麦金农(R.Mackinon,1956~):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1998年,他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与阿格雷一起荣获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25、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1799):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6、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1857年,他研究发酵及酒类变质问题,证实了其中微生物的作用,提出加热灭菌的防腐方法~~巴氏消毒法。用实验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并注意到微生物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在他的启发下,外科医生发明外科消毒法。1881年研制成功炭疽菌苗,1885年制成狂犬病疫苗。减毒疫苗的发明,为实验免疫学奠定了基础。
27、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德国人,化学家。他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碳酸、氨、氧化镁、磷、硝酸以及钾、钠和铁的化合物等无机物;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只有转变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这些观点是近代农业化学的基础。
28、毕希纳(E.Buchner,1860~1917):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29、萨姆纳(J.B.Sumner,1887~1955):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30、切赫(T.R.Cech,1947~):美国人,生物化学家。1982年,他最先证明RNA 分子能催化化学反应。因发现RNA生物催化作用而与奥特曼共同获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31、奥特曼(S.Altman,1939~):美国人,生物化学家。他发现了原生动物Tetrahymena的tRNA的成熟是自我催化,从而首次提出了RNA可独立具有催化性的论断。因为这一发现他和切赫共同获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32、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法国人,化学家,近代化学之父。他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他发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否定了“燃素说”,并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33、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德国人,植物学家,现代植物生理学创始人。他证明叶绿素仅存在于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并形成淀粉;发现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