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材料

合集下载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一、计划的目标与覆盖范围1.1 目标这个方案的目的是通过课证融通,来更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 把各种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让课程和证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和获取知识。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确保他们顺利进入职场,找到合适的工作。

1.2 覆盖范围这个方案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涉及课程开发、证书设置、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

二、当前状况与需求分析2.1 现状分析- 课程设置:目前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 证书体系:虽然证书种类繁多,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获取这些证书的方式也比较繁琐。

- 学生反馈:根据问卷调查,有70%的学生希望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职业技能,60%的学生觉得现有的证书获取方式太复杂。

2.2 需求分析- 整合需求:需要将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整合,让课程学习成为获取证书的重要途径。

- 灵活性需求:学生希望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证书,比如在线学习、实习等等。

- 评估需求: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了知识。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3.1 课程与证书的衔接3.1.1 课程开发- 建立课程开发小组:由教师、行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 课程内容对接:确保课程内容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一致,制定学习大纲。

3.1.2 证书设置- 证书类型: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型。

- 获取途径: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在线评估等多种方式,简化证书的获取流程。

3.2 教学方法改革3.2.1 教学模式- 引入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 在线与线下结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

3.2.2 师资培训-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对行业动态的了解。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档资料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档资料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档资料“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一、前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根据教育部该文件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期达到职业岗位的必备需求。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职业技能大赛是由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的重大制度设计,比赛规程基于专业基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而设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竞争体系建设,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目的。

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已在我国大部分轻工类院校和农科类院校设置并招生。

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于2003年,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招生,为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实践。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行业技能证书及职业大赛的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内涵所谓“课岗对接”是指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人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考核融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学生完成课程研究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代考。

“课赛融通”是指将各种技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当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以竞赛为动力,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竞赛来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研究,通过申请,根据竞赛的规格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

“1+X证书”制度与高职会计课证融合的改革实践

“1+X证书”制度与高职会计课证融合的改革实践

处东亚文化圈.中日韩三国农业农村不仅面临类似的发展问题,也具有相似的农业发展资源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

因此借鉴日韩两国培育新农民、培养乡村人才的经验措施,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之举。

(一)留住乡村人才,吸引外部人才首先,除提高现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水平和教育资源外,投资建设农村休闲设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其次.建立农业教育培训信息平台,为有意愿从事农业经营人员提供有关农业经营、政策制度等咨询服务。

再次,在大学、大专等院校设置短期的农业就业体验课程,举办务农体验活动,激励大学生返乡就业。

最后,以农民为中心,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人才兴,乡村兴。

提高乡村人才建设农村的积极性,营造“农民光荣”、“建设乡村”的良好氛围。

(二)培育乡村人才,加大资本投入政府需要发挥资金支持和保障作用,让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成为稳定且有保障的就业选择。

目前,我国对回乡创业的农民大多采取间接性补贴,如减税和社保补贴,缺乏能够解决创业初期资金瓶颈的直接补贴和事前补贴。

因此,政府应在现有农业补贴和创业补贴的基础上,建立以农民工和非农工作者为补贴支持对象的农村创业就业基金,向满足条件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助力其跨越创业门槛。

(三)改革农地制度,促进人才振兴从立法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完善国家土地征收制度、规范现代化农地建设与资金保障机制、实施土地合理开发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不断完善农地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形势对农业全面发展的要求,顺应农业经济向全球化推进的趋势。

着眼于农地保护,而不仅限于耕地保护。

同时,落实农村土地立法工作,通过立法规范农村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切实、充分的法制保障。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农地制度改革带动人才的兴旺。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2019ZDA115)阶段性成果。

康复治疗岗课赛证融通特色案例

康复治疗岗课赛证融通特色案例

康复治疗岗课赛证融通特色案例在康复治疗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领域,岗课赛证融通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们这儿一个超酷的特色案例。

一、案例背景。

咱们先说说小王吧,一个刚进入康复治疗专业学习的热血青年,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有点迷茫。

当时咱们学校和周边的康复机构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和实践总是有点脱节,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重新“回炉重造”。

而且,对于一些行业标准和最新的康复技术,学生们掌握得也不是很扎实。

这时候,岗课赛证融通的理念就闪亮登场啦。

二、岗课融合:量身打造的学习之路。

康复机构的专家和学校的老师们坐到了一起,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开联盟大会。

他们根据康复治疗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说,以前康复治疗课程里有很多纯理论的东西,像肌肉骨骼解剖学,讲起来那叫一个枯燥。

现在可不一样了,老师们把在康复机构里实际遇到的病例融入到教学当中。

像小王在学习肌肉骨骼解剖的时候,老师直接拿出了一个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腿部骨折后康复的病例。

一边讲腿部的骨骼结构和肌肉分布,一边分析这个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肌肉和骨骼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这一下,小王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习的兴趣蹭蹭往上涨。

而且,课程的安排也更加灵活了。

以前是按照学科体系来上课,现在是按照康复治疗的流程来设置课程顺序。

先从康复评估学起,就像侦探破案先收集证据一样,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康复状况。

然后再学习各种康复治疗技术,比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这样一来,小王学到的知识就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完美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康复治疗知识体系。

三、赛教融合:在竞争中成长。

为了让小王和他的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学校还组织了各种与康复治疗相关的比赛。

这些比赛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场场武林大会,各路高手纷纷登场。

有一次,学校举办了康复治疗技能大赛。

学分银行 课证融通 培训材料

学分银行 课证融通 培训材料

学分银行课证融通培训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培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学分银行和课证融通则是教育培训领域中的两项重要制度和政策。

本文将对学分银行、课证融通和培训材料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学分银行1. 什么是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门设立或认定的机构,用于存储、管理和转移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学分记录。

学分银行的建立旨在推动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促进学分互认和学业转移。

2. 学分银行的功能和意义(1)存储学习成果:学分银行可以记录学习者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包括课程成绩、学术证书、学位证书等信息。

(2)管理学分记录:学分银行可以帮助学习者整理和管理自己的学分记录,方便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3)转移学分:学分银行可以在不同学习机构和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学分转移,促进学分互认和学业转移。

3. 学分银行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学分银行的建立和运行,对教育培训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学分银行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学分银行也可以为学习者的职业发展和学业发展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二、课证融通1. 什么是课证融通?课证融通是指不同学习机构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认证和学分转移。

课证融通的建立旨在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学业的转移,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2. 课证融通的实现方式(1)课程认证:不同学习机构可以相互认可和认证对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

(2)学分转移:学习者在一个学习机构获得的学分可以在另一个学习机构进行转移和认可。

3. 课证融通在教育培训中的意义课证融通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课证融通可以使学习机构之间更好地合作和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另课证融通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培训材料1. 什么是培训材料?培训材料是指为教育培训活动而编写、制作和使用的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源。

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

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

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实用版)目录1.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的概述2.课证融通的优势3.课证融通的具体实施方式4.课证融通的效果与影响正文一、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的概述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是指将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这一教学体系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和经验。

二、课证融通的优势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提高教学质量:课证融通将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促进就业: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4.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三、课证融通的具体实施方式1.将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学校可以将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

2.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四、课证融通的效果与影响1.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2.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3.推动了教育改革: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推动了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
首先,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强调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强调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个性化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认真贯彻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为学生的学习
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证融通的概念

课证融通的概念

课证融通的概念
哎呀,课证融通?这可真是个新鲜又重要的词儿呢!
就拿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来说吧。

课,就是咱们天天上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呗。

证呢,比如说英语的等级证书、计算机的操作证书。

那课证融通,不就是让咱们上课学的东西和能拿到的证书完美结合起来嘛!
你想想,要是没有课证融通,会咋样?咱们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可能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啦!就像一阵风刮过去,啥也没留下。

那考证书的时候呢,又得重新学一堆新东西,累得要命!这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嘛?
我们班的小李就吃过这样的亏。

他平时数学成绩不错,可到了考奥数证书的时候,发现学的东西和课堂上不太一样,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喊:“这可咋办呀?” 这就是课证不融通的坏处呀!
再说说课证融通的好处吧!假如课证融通做得好,那我们上课就有目标啦,知道学的东西以后能用上,能帮我们拿到有用的证书,是不是就更有动力啦?就像我们跑步有了明确的终点线,能不拼命跑嘛!
比如学计算机课,老师按照能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要求来教我们,我们边学边练习,等到考证的时候,那还不是小菜一碟?这多好呀!
还有啊,课证融通能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呢!知道自己以后想干啥,需要啥证书,在学校里就能早早准备,这不是很棒吗?
我觉得课证融通就像是一座桥,把我们的课堂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连接起来。

让我们能稳稳当当地走过去,走向自己梦想的地方。

它可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让课证融通真正帮助我们变得更厉害,实现自己的梦想!。

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

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

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许远【摘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在有关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并在其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开发高质量的“课证融通”教材,这关系到“1”和“X”能否有机衔接,也是能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回顾和总结“双证书”教材开发的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技术要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期刊名称】《职业教育研究》【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9页(P32-40)【关键词】1+X证书;课证融合;教材开发;技术【作者】许远【作者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0一、从“双证书”到“1+X证书”(一)关于“双证书”制度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改革的重要举措。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从那时起,“双证书”制度历经了制度确立、探索试点、积极推进三个发展阶段。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在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有关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广义的“双证书”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狭义的理解是指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参加“双证书”课程的学习、考核,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证书的制度。

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汽车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市场对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各个汽修专业学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并颁发相应的证书。

然而,由于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学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证书融通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不同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所颁发的证书在就业时的融通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就业和发展。

三、具体实施方案1. 统一标准:各个汽修专业学校应当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尽量接近,以确保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基本一致。

同时,学校应当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符合行业标准。

2. 跨校互认:各个学校应当建立汽修专业课程证书的互认机制,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通过相关考试或者评估,获得其他学校的课程证书。

3. 行业认可:学校应当积极与汽车维修行业相关企业和组织合作,建立行业认可机制,确保学生所获得的证书在就业时得到行业的认可和重视。

4. 实习实训: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和实训环节,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5. 师资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对汽修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出台支持汽修专业课证融通的政策,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2. 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汽修专业课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实施方案得到落实和执行。

3. 信息公开:学校应当及时公开汽修专业课证融通的相关信息,确保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

五、结语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汽修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个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将这一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为汽修专业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湖州交通学校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典型案例

湖州交通学校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典型案例

校企共建“证岗衔接、课证融通”系列课程说明情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为贯彻落实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校自2011级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汽修专业在上级领导以及校领导高度重视下,与湖州地区相关汽修企业签订了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协议,每期均挑选数家管理规范、技术力量雄厚、在行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参加学徒制试点。

同时,汽修专业学生(学徒)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以企业实用为原则,与企业合作开发“证岗衔接、课证融通”的汽修专业系列课程,具体做法如下:一、“融”在市场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和完善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我校从2014年被选为湖州市“课证融通”改革试点学校,承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证融通”改革试点任务。

我校以专业协调与产业需要进行对接,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进行对接,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

我们校企共同开发“课证融通”课程,以课程设置为专业总体思路,在职业标准制定下更新原先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双师型队伍,完善实训场所,改革评价方式。

1、通过调研,明确基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实施“课证融通”试点工作以来,成立了课证融通改革小组,在改革小组组织下,我校汽修专业部于2014年4月共组织22名专业老师,深入17家具有代表性的汽车4S店企业调研,确定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深入研究《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知识和技能点,形成课证融通分析材料,建设课程标准。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课证融通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打破教育资源的壁垒,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并实施课证融通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确定。

1.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课证融通,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优化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证融通,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推动教育改革。

通过课证融通,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实施方案。

1.建立课证融通平台。

通过建立统一的课证融通平台,实现各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2.推动教师交流与合作。

鼓励教师跨校交流,共同备课、教研,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加强评估与监管。

建立课证融通实施的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保障教育质量。

4.推动课程融合发展。

通过课证融通,推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课程融合发展,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

加大对课证融通实施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课证融通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2.技术支持。

加强对课证融通平台的技术支持,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3.专业培训。

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课证融通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课证融通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4.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课证融通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总结。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切实落实课证融通实施方案,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作者:贺丽娟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以“1+X”证书制度为背景,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课程与证书的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优化顶层设计、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提高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探索适应“1+X”背景下的创新培养模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迅速更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复合型的趋势。

为适应这一趋势,“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思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更需要贴合实际需求的培养模式。

因此,本文以“1+X”证书制度为背景,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如何构建更为灵活、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相关概念内涵(一)“1+X”证书制度的概念“1+X”认证系统里,“1”表示学位证明书,“X”则指代多个职业技能评级证书。

其中,“1”起到了主导作用和基本框架,它明晰了大学生个人所属的专业及学习成长路径;“X”展示出其领先地位、指导功能和选取灵活度,每门学科都需要平衡获得该证书所需训练能力和现有教学计划培育能力的差距;“1”和“X”的结合产生了一种补充和调整的效果,两者相互依赖且无法独立存在,构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国家的职业资质证书在体制构建、理念、属性、层级、范围、职责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

职业资质证书被视为就业门槛的最小限制条件,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职位类型入门许可凭证以及执业(业务)资格证书,象征着工作者从事工作的最基本权利。

然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涉及某个特定专业的技术操作层面,这是当前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推动学习者学习的结果,也是表现学习者专业技巧水准的一种标志,通常会被大多数公司用作招聘时的参照依据。

此外,职业技能证书还体现了行业的最新科技、新型技艺、新的规则和要求,部分可接轨全球职业标准,这是一种包含职业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展现。

“1+X”证书制度下中职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践

“1+X”证书制度下中职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践

852023/11·汽车维修与保养栏目编辑:刘玺 *****************职教园地◆文/广东 黄汉飞“1+X”证书制度下中职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后,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施课证融通成为中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职业教育的特点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教学的内容全而不专,与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关联程度不高,毕业生大都还不具备企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尤其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这类专业,岗位任务种类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往往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培训后才能独立承担起工作任务。

作为评价人才技能水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传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与企业岗位常见的工作任务有较大的差异,技能证书的等级不能准确地反映持证者在企业对应岗位的技能水平,实用性不强,企业认可程度较低,缺乏权威性。

由于学习内容与考证标准结合不紧密,学生在完成正常的课程学习后,想要考取评价本人技能水平的职业等级证书,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考前培训才能顺利通过。

这些考前培训大大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在中职教师日常工作量普遍比较繁重的情况下,这些额外工作任务成为了传统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痛点之一。

为解决岗课证不匹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课证融通,在人才培养过程实施“1+X”证书制度是有效途径。

二、“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优势“1”就是学历证书,是指学生在学校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和通过考核后所获得的证书。

“X”就是指按照评价组织制定的考核标准,学生完成相关项目模块的考核并且合格后,所获得的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x课证融通方案

1+x课证融通方案

1+x课证融通方案
从教育培训的角度来看,"1+x课证融通方案"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学习证书的计划。

这个计划通常由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提供,学生在完成一定课程学习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证书。

这些证书可以证明学生在特定领域或技能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通过获得这些证书,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或职业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从融资方案的角度来看,"1+x课证融通方案"是一种为学生提供融资支持的计划。

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通常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他们支付学习费用。

这种融资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期付款或延迟付款,减轻经济压力,使学习更加灵活和可负担。

此外,"1+x课证融通方案"还可以从学习效果、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学习证书的获得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同时,持有相关的学习证书也可以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就业前景。

对于一些行业或职业来说,拥有特定的学习证书是求职的必备条件,因此"1+x课证融通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
需求。

总结起来,"1+x课证融通方案"是一种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学习证书和融资方案的组合。

通过获得学习证书,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业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同时,融资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支付学习费用,减轻经济压力。

这种方案从多个角度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经济状况以及就业前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灵活的学习选择。

课证融通保障体系

课证融通保障体系

课证融通保障体系
教育融资服务是教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被认为是“拉动教育投资,助推教育产业发展”的新兴金融模式之一。

教育融资服务是教育机构为实现财务贯通和延续性稳定发展,向学员提供低息贷款服务,弥补立项投入不足,助推教育机构投资建设,促进校园教育投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

“课证融通保障体系”是教育融资领域的一种新型服务体系,它是由政府和金融机构结合研发的具有便利且高安全性的课程和贷款服务体系。

政府立足于支持教育发展,利用课证融资服务开展合理有效的贷款支持。

相关财政部门将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对申请贷款者进行合格评价,实施全面、多层次的课程和贷款安全保障,并对担保暴露度进行控制,以降低贷款金额、信贷质量以及还款风险。

课证融通保障体系包括政府金融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其起草专门针对教育行业的法规、资金安排及奖学金导向等,公开发布与贷款有关的政策,并建立监管机制,保障贷款合法性。

银行方面,它们为学生提供无抵押贷款,并通过营销或支付分期延迟还款服务,提高用户体验,降低还款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利用数据进行支付和还款同步,提升贷款业务的安全性,确保贷款精准落实到位,并配合金融部门加强监管。

此外,课证融通保障体系还要求教育机构定期向学员提供学习监测服务,保障学员正常学习,改善学习效果及贷款默示,同时政府会通过组织贷款审核,密切关注教育贷款服务,以确保学习进程中的财务安全性。

以上是“课证融通保障体系”涉及的主要内容。

综合上述,课证融资服务将有助于拓宽教育投资入口,帮助学员进入学习,助力教育行业发展。

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助推教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加强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岗课赛证融通特色案例

岗课赛证融通特色案例

岗课赛证融通特色案例在咱们的[学校名字],烹饪专业可是把岗课赛证融通玩出了新花样,就像厨师把各种食材巧妙搭配,做出一道绝世佳肴一样。

一、背景:传统与现实的碰撞。

以前啊,烹饪专业的课程和实际工作岗位、比赛、考证就像四个不太熟的邻居,各自为政。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到了工作岗位上总感觉差点意思,参加比赛也没有十足的底气,考证的时候还得重新恶补好多知识。

二、岗课融通:厨房搬进教室。

1. 岗位需求调研。

老师们首先像美食侦探一样,深入各大酒店、餐厅,调查厨师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技能。

他们发现,现代厨师不仅要会炒菜,摆盘艺术、营养搭配、成本控制这些都得精通。

2. 课程调整。

于是,课堂就大变身啦。

烹饪理论课不再是干巴巴地讲书本,而是结合实际菜品。

比如说,讲食材特性的时候,就直接在课堂上拿几种不同的鱼,一边展示如何处理,一边讲解鱼的肉质适合做什么菜。

像草鱼适合做酸菜鱼,肉质厚实又能吸收酸菜的酸味;鲈鱼清蒸最鲜美,因为它的肉质鲜嫩,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鲜味。

3. 企业大厨进课堂。

学校还把酒店的大厨请进来当客座教师。

这些大厨就像武林高手传授秘籍一样,给学生们分享他们在厨房实战中的小窍门。

大厨们做示范的时候,学生们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一个小细节。

比如大厨教做宫保鸡丁的时候,强调花生米最后放,这样才能保持香脆。

三、课赛融通:从课堂到赛场的冲刺。

1. 比赛项目融入课程。

学校研究了各种烹饪比赛的项目,像全国烹饪大赛、地方美食大赛等。

然后把比赛的标准和要求巧妙地融入日常课程中。

比如在雕刻课程里,就按照比赛的要求,让学生们练习用萝卜雕刻各种花卉和动物,而且对速度和精度都有严格要求。

2. 模拟比赛训练。

定期组织模拟比赛,就像举办厨艺界的“武林大会”。

学生们分组对抗,从菜品的创意、制作速度、色香味等方面进行比拼。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积极了,他们都想在“小武林大会”上崭露头角。

而且在模拟比赛中,老师就像评委导师一样,及时指出学生们的不足之处,让他们快速改进。

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

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

课证融通教学新体系摘要:一、引言1.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背景2.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二、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构建1.课程设置与证书需求的对接2.教学方法的创新3.师资力量的提升三、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四、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实施与推广1.政策支持与倡导2.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3.持续优化与完善五、结论1.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意义2.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国教育领域正逐步推进课证融通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课证融通教学体系将课程设置与证书需求紧密结合,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宽了其职业发展道路。

一、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单一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课证融通教学体系应运而生。

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拓宽其职业发展道路。

二、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构建1.课程设置与证书需求的对接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将课程设置与证书需求紧密结合。

学校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证书,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实现课证融通,教学方法也需不断创新。

教师可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

此外,还可引入在线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的提升教师是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关键。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

同时,引进企业一线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三、课证融通教学体系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课证融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课证融通论文

课证融通论文

课证融通论文职业技能鉴定“课证融通”是指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将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进行有效衔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

通过“课证融通”,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掌握岗位技能,获取相关工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减免学分、缩减学习培训费用。

2015年5月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经济学院职业培训中心启动职业技能鉴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工作,通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社会需求,2015年9月经学校同意并报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遴选了“理财规划师”、“电子商务师”和“广告设计师”3个职业工种在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2015到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法商学院共有1019名学生选修,14名教师授课;2015年12月下旬完成全部教学和考核工作,经初审共有798名学生符合办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条件,共涉及法商学院28个专业、111个班级,目前共有633人申请办证,这633人的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正在办理之中,600多人的单次鉴定量比以往100人左右的年鉴定量增长了5倍,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初步形成规模效益。

2015年12月,鉴于继续教育学院“理财规划师”、“电子商务师”和“广告设计师”3个职业工种“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经考核评估,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我校职业技能鉴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试点立项,并拨付教学改革经费20万元。

据悉,目前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正联合积极加推“市场营销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工种“课证融通”教学试点改革工作。

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是对前期该项试点工作的充分肯定,可以相信,该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必将对职业技能鉴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在法商学院全面深入推进并逐步向学校本部各院系乃至周边院校的推广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材料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引产入教、双证融通、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部分实施。

而如何将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核心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核心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难题。

“双证融通”对数控技术专业而言,是指通过高职学历证书与数控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对应,实现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通,达到“一教双证”的目的。

是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

“双证融通”的实质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也就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

但旧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双证融通”的需要,必须改革课程结构模式、课程教学手段与课程评价体系。

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改革,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1 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
1.1 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证书标准
通过到一汽轿车、一汽丰田发动机、一汽解放、一汽丰月、一汽四环、一汽物流、海拉模具、青岛海尔、北京比亚迪、大连中远造船有限公司、大连日立有限公司、大连中方亿鹏设备制造、富维江森自控电子等企业进行调研,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分析,制订
了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数控机床操作工(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工艺员(包括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这也符合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即操作加工方向和维护维修方向。

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需取得如下中、高级证书:
1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

2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证书:CAD 绘图员等。

一般中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而高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数控技能大赛。

1.2 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
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工业企业中的现代制造行业,可从事以下工作:
1 )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
2 )数控机床操作;
3 )数控加工编程;
4 )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5 )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与改造;
6 )数控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监督;
7 )数控设备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
8 )车间生产组织与生产调度、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

1.3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按照数控技术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根据教育部对相关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方向的实际,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3 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支撑课程 2 部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以工学结合的课程为主,体现“双证融通”的课程特色;选修课程主要是针对业务领域的拓展、陶冶学生情操所需具备的知识。

2 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依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 3 门核心课程为:数控编程与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均采用项目教学模式。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培养学生常见数控系统的手工编程能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操作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传动轴、轴套、三角螺纹轴、轴套配合件、盖板、凹模板、端盖和壳体等 8 个项目。

传动轴、轴套、三角螺纹轴 3 个项目符合数控车工的中级工标准,轴套配合件符合数控车工的高级工标准,盖板、凹模板、端盖3 个项目符合数控铣工的中级工标准,壳体项目符合加工中心操作工的中级工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课程培养学生数控铣床刀具、夹具及量具选择与使用能力,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拟定能力。

包括连接轴、轴套零件、轴套配合件、平面凸轮、壳体、泵盖和
叶轮轴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 7 个教学项目。

符合数控工艺员和数控程序员的国家标准要求。

目前,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完成了资料
上传到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的工作。

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动画、课件、习题库、教案、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料。

另外 2 门核心课程完成了部分教学资料的上传工作。

3 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探索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过程考核为主,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理论笔试、技能考核及行业打分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

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 8个学习项目,以学生日常项目教学和技能考核为重点,实现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考核 3项成绩,体现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与评价。

3.1 实操加工
实操加工时学生按设备数量进行分组,每个项目每组制订 1 套加工方案。

每组 1 台机床,按零件质量评定每组成绩。

3.2 仿真加工
仿真加工时每名学生 1 台电脑,按仿真结果评定每人成绩。

3.3 教学实施
每个项目教学实施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 6 个步骤进行。

3.4 项目成绩
仿真加工占 60% (学生自评占 30%,老师评价占 70% ),实操加工占 40% (小组自评占30%,小组互评占 30%,老师评价占 40% )。

3.5 期末总成绩
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由项目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项目成绩占 60%,期末考试成绩占 40%。

同时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建立了机电工程系专业督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对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进行评定。

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专业技能按照岗位标准进行打分,并通过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与要求。

通过对核心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有力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