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马克思主义思考
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衍生出来的一个融合生态文明概念的流派,在我所学习的课程中也只有政治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的PPT课件有所涉及,所以本文所用素材均从课件、政治经济学课本和部分论文期刊取得。

本文由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我的思考两个章节组成。

学号:1611951
姓名:赵华
摘要
摘要
上个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愈加严重,像伦敦雾霾与德国鲁尔区等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造成的灾害层出不穷。

人们开始权衡资本主义式的工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前进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人开始借鉴马克思主义,故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从不同的视角对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异化消费及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非理性使用是为大多数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所认可的生态危机起源的因素,而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途径便是消除资本主义制度。

当今中国发展再次走到了当初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窘境,后工业时代的污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危机。

那么从某些方面来说,当年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所衍生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故本文作者将阐述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加入自身的思考,并提出自身的一些思考角度与理论。

第一章生态马克思主义
1.1理论的渊源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便就敏锐地觉察到,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生态本性,由于资本逻辑导致的利润至上与消费主义等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人对自然的索取远远大于回报,最终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乃至对抗的关系。

然而当时工业发展程度并未使人类拥有对自然进行有组织大规模的破坏活动并产生十分明显的后果,所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生态马克思主义并未被人提出。

1.2 提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试图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出发来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并运用生态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及重建,形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Eco-Marxism)思潮,并成为解决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极富影响的力量。

1.3 具体内容
1.3.1 生态危机产生原因
1.直接原因: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利润至上和资本逻辑,生态殖民主义与生态帝国主义。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对抗,其表现是劳动异化、消费异化和
人类自身的异化
1.3.2 主要观点
第一,自然界不是一个完全任人摆布的客体,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然造成生态危机,应强调生态与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当代现实社会中,生态危机已取代经济危机而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应该“超越”和与时俱进。

第三,“异化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因此应予以克服。

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的那种单调乏味、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

第四,重新评价工业文明及其劳动与生活方式,提出劳动闲暇一元论,即劳动方式要体现工作与闲暇的统一。

第五,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所谓“稳态”,即反对经济增长第一,注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类长期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状态。

第六,主张用小规模的技术取代高度集中的、大规模的技术,使生产过程分散化、民主化。

第七,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

1.4 我的看法
1.4.1 对于生态危机的看法
生态危机的本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超过了自然系统可承受的范围,从而打破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的大变动。

从这个角度,只要人类发展工业索取自然资源的规模始终控制在自然可承受范围内便可以不打破生态平衡,即生态文明。

1.4.2 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正如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以资本主义剥削人的劳动造成人的异化为主要依据,生态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序的竞争必会造成索取资源量超过生态平衡所限量,而能把这个量始终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的便是社会主义生产。

必须承认资本主义无序竞争会使自然资源的索取始终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所能索取量的最大值。

但是采用社会主义生产便可以避免这种结果吗?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中国正处于生态危机的边缘,而当年面临生态危机的发达国家却享受着人与自然的平衡所带来的福利,这种现象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讽刺么?显然不是,只是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因为产业调整的原因达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而处于后工业时代的中国却要靠本国的实体经济与资源支撑全球的生产。

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国必须服从于资本主义占主导的世界经济的指令。

在当今这个时代,所有国家必须服从于全球市场的指令,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生态马克思主义仍需发展。

第二章我的思考:一个假设
2.1 假设
2.1.1 假设的定义
人类相对于自然而言是一种类似于资本家的一种社会消费者,自然相对于人类是一种类似于无产者的社会生产者。

2.1.2 假设的补充说明
1)这里的资本家与无产者只是我所进行的一个类比,消费者与生产者才是本质,而人类与自然双方却又带有一点资本家与无产者的一点特点,即剥削与被剥削的迹象,故我可以用马克思的一些原理进行推导。

2)人类作为剥削的一方带有部分资本家的特点“财富主要由他们筹资、投资、组织、经营、管理创造出来的;当代资本家既要追求经济价值, 也要追求社会价值。

”[2]
3)自然作为被剥削的一方带有无产者的部分特点,然而自然却是一个无意识的物质系统,不能以无产者的理论来进行推导,反而更像机器人,这一点将在后文中提到。

4)后文中提到的价值为使用价值,由于体系不同不采用马克思的价值定义。

5)本假设暂时只适用于人类与自然的宏观角度。

2.2假设演绎
本环节将从关系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未来形态假想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2.2.1 起源
自然在人类出现之初便已经存在,人类出现后便从自然系统攫取价值供自身消费,而自然资源便是人类能够从自然身上攫取的价值。

比如煤的使用,人类并没有付出任何等价于自然生产它同等的代价,只花费部分时间来将其纳入整个人类体系便可以消费其价值。

但由于人类在最初时刻没能连结(没有任何指令能够明显传达至人类所有基本单元),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故我将其定为起源阶段。

2.2.2 形成阶段
本阶段的最大特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人类开始能够有组织地全球协调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市场指令成了人类获得自然价值的秩序,然而作为本阶段人类只以经济价值当作取向,社会价值没能充分考虑,这造成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我将在后文进行论述。

2.2.3 发展阶段
本阶段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人类整体行为为市场所决定,人类有能力开发整个世界的所有自然资源,人类开始大规模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标志。

在本阶段中,人类形成了一个能与自然相对立的社会系统,价值皆是由人类将自然资源纳入人类体系中实现的。

这是一个双向关系,人类扮演的是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自然则是无意识的生产者的角色。

这将导致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主要通过主观行为,而自然对人类则主要是外部性的积累。

2.2.4 未来形态假想
未来形态的假想在此只想到有两点。

1)自然资源耗尽。

不过目前情况而言,那大致是很久远的事情,估计共产主义都会比他更早到来。

2)人类与自然非直接关系。

就目前而言,机器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我认为其将在未来代
替无产阶级,即价值实现过程将不由人类而由另一个无意识的群体完成,那么这个关系便插入了一个中介:无意识的运输者。

这个群体在刚出现的阶段可以看作人类的附庸,但当其拥有独立的行为指令(比如一个或几个独立的人工职能代替人类的直接控制对每个单元进行配置)。

在发展到这种阶段时,我只可认为其关系会更加不稳定,其余我难以预测。

2.3 总结
在我的假设中,人类是类似资本家存消费者,自然是类似无产者的纯生产者,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也只是量的变化,自然资源的增量的差异可以成为人类工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

对于本假设的意义,暂时还看不出来,可能以后会有所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