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ppt课件
57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红细胞沿长轴 一个个 相联 多见于浆 细 胞疾病
ppt课件
58
2 粒细胞系统
在正常骨髓中约占45%-70% 中性粒细胞在粒细胞系统占绝大部分, 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小 于1%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过敏性疾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 病。
ppt课件 8
(二)血液和骨髓标本制作
见幻灯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瑞氏染色
选择标本: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骨髓 2张、血片2 张)进行瑞氏染色。 染色原理: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种成 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 物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蓝色;伊 红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紫红色 浓度: 瑞氏染液:缓冲液=1:2,时间1小时 (根据细胞数,室温调整 )
ppt课件 66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比较
ppt课件
67
中幼粒阶段特点
胞体圆形或椭圆性,直径15-20μm 核偏于一侧,肾型或半圆型 染色质粗网状,凝聚,核仁消失。 注: 以颗粒的特性划分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粒 细胞,自中至晚、杆、分叶核粒细胞的划 分,完全以细胞核的变化为依据。
ppt课件 68
胞浆稍多 5.核仁1-4个或消失 占1.57±0.6
ppt课件 64
原粒I型
II型
早幼粒
ppt课件
65
中幼粒(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
颗粒鉴别 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密集,呈粉黄底色, 不透亮 嗜酸性颗粒:比中性颗粒大,大小一致,圆 形, 桔黄色或灰黄色 嗜碱性颗粒:大小不一,暗褐色,分布散 乱,覆盖核上

血细胞形态(讲稿)

血细胞形态(讲稿)

原粒细胞П型
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 型 和П型: 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 粒; П型除具有型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许 颗粒。
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
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 或一侧凹陷,核常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 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清晰可见。胞 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紫红色嗜天 青颗粒。
颗粒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 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而呈淡红色.周边可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 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
幼浆细胞
胞体直径12-16 μ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位;
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深 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 许嗜天青颗粒。
浆细胞
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 μ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
占胞体1/3以下,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呈 淡红色形似龟背状,少数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 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常有 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 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
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 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原浆细胞
胞体直径12-25 μ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
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 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 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ppt课件
27
早幼红细胞
圆形,直径15---18μm 核圆形,略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核仁消 失或不明显。 胞浆量增多,蓝色,核周明亮淡染区,无颗 粒。0.92-0.41%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中幼红细胞
胞 体 圆 形 , 直 径 8— 18μm 核圆形,居中,或偏 位,染色质凝聚小 块直至碎墨块状, 核周边出现透亮的 缝隙。 核、浆各占半,浆灰 兰色,淡兰色,嗜 多色性(碱性核糖 体与橙红色血红蛋 白混合所致)。 7.41-1.91%
ppt课件
45
异形性红细胞
红细胞呈不规则 形,盔甲形、梨 形、半月形等, 是红细胞破坏加 速的证据之一。 见于HA。(根据 病种不同)
ppt课件
46
球形红细胞
小而实心, 中心浅染 区消失, 见于HS。
ppt课件
47
多嗜性红细胞
胞浆灰红或 灰色,为晚 幼红脱核后, 反映骨髓造 血旺盛,HA 时多见,再 障时少见。
ppt课件
21
1-2 单个血细胞观察顺序
1. 细胞大小、形状 2. 胞浆量多少、颜色、颗粒、 3. 细胞核形状、染色质结构(粗细、 凝聚) 4. 核仁数目、大小。 5. 核、浆比例。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二):各系列各阶段细胞形态
红细胞系统:临床四阶段划分(原始 红 ,早幼红,中幼红,晚 幼红) (有些学者提出六阶段划 分:原始红 ,早幼 红,中幼红I,II,晚幼红 I,II) 细胞的分化成熟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是被 人为地进行了定义分类而已。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有核细胞15-25%
ppt课件 8
(二)血液和骨髓标本制作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 总结:
▪ 原始红细胞:厚感,胞浆腊笔画暗蓝,核 染色质粗颗粒状,有核仁;
▪ 如核仁消失,核染色质呈小浓集,胞浆仍 暗蓝色为早幼红细胞;
▪ 核浆比例1/2,核染色质呈压碎饼干,胞 浆呈多色性为中幼红细胞;
▪ 如胞浆完全血红蛋白化呈粉红色,核固缩 为晚幼红细胞;
▪ 脱掉核为成熟红细胞。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5、杆状核粒细胞(10~25%)
大小:10~15um; 胞核:多种形态,如s形、w形、v形带状核,凹陷超过核直
径的一半,核最宽处常不足最窄处的2倍,但核最细部位 不见丝状; 染色质:浓集成山丘状,呈深紫红色; 胞浆:量较多,淡红色,因含特异性颗粒不同,被分为中性 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杆状核粒细 胞。
细小嗜苯胺蓝颗粒,核浆界线不清,外观呈三层浆 ,外浆无颗粒浆层,呈蓝色;内浆颗粒浆层;靠核 周围淡蓝色核层。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 单核细胞(0~3):
▪ 大小:12~22um,外形极不规则,常有花边伪足突出, 具有吞噬能力;
▪ 胞核:畸形怪状,极不规则,可呈凹陷、折迭、扭曲、分 叶、扭转、切迹、山峰状、笔架状、马蹄状,也可见圆形 规则核;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总结
▪ 染色质浓密云雾状,从外向内浓密,核膜增厚; 核浆界限清楚;胞浆天蓝透明、干净;有环核带 ;颗粒可有可无,颗粒粗大。
▪ 原始淋巴细胞:核染色质呈淡粉色,均匀一致云 雾状,有二个小而规则的核仁,胞浆亮蓝;如核 仁消失,核染色质呈不均匀的云雾状,胞浆量增 多,有时可见颗粒为幼淋巴细胞;如核染色呈降 雨样深紫红色带粉调的云雾状,胞浆量增多核比 例增大,颗粒可有可无,体积>14um为成熟大 淋巴细胞;如核染色呈降雨样深紫红色云雾状, 体积中等大,界于大、小之间,大小9~14um 为中淋巴细胞;如体积小7~8um,红细胞大小 ,核染色质黑紫红色为成熟淋巴细胞。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3μm 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
状,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 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 比例 10.75-2.36%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各类白血病
10:1
各类白血病 增贫
20:1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50:1
慢性再障、MDS
300:1
急性再障 、急停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第二部分
偏酸 合适
偏碱
五 光学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低倍镜(10倍):
判断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小粒、油滴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估计小粒细胞面积 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目 寻找瘤细胞团 油镜下(100倍):观察单个血细胞形态。
骨髓小粒分级(1)
肉眼及低倍镜下观察: (-) 无骨髓小粒 (+)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较远 (++)骨髓小粒较密集,于血膜尾部甚
骨髓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多为 (++)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及细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 造血细胞为主。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细沙状均匀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染色质:结构:细致→粗糙,疏松→紧块
颜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 核膜:不明显→明显 核仁:有(显著可见)→无(看不见)
一.血细胞的发育演变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全部血细胞共分六个系统: 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
每个系统分为原始、幼稚、成熟三大阶段 粒系和红系细胞形态比较复杂,
6、分叶核粒细胞(10~20%)
大小:10~15um; 胞核:2~5叶,叶与叶之间由核染色质细丝或呈绳段样染
色质相连; 染色质:呈深紫红色块状; 胞浆:多,淡红色,有细小粉红色颗粒,因含特异性颗粒
不同,被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和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中幼粒
血细胞从原始细胞逐渐发育为 成熟细胞,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血细胞的发育演变
干细胞
祖细胞
原粒
原红
早幼粒Βιβλιοθήκη 早幼红中幼粒 晚幼粒
中幼红 晚幼红
(一)细胞体积
原始细胞随着细胞的逐步成熟,其体积逐 渐变小。
但巨核细胞系例外,细胞由小变大; 粒细胞中,早幼粒细胞比原粒细胞略大。
(二)细胞质
其幼稚细胞又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
(一)粒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的各个阶段分为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颗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粒细胞系统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
中幼粒(特异性颗粒)
嗜酸性 颗粒
嗜碱性 颗粒
中幼粒
中幼粒
4.晚幼红细胞(2.5 ~ 12.5%) 大小:7~10um,圆或椭圆; 胞核:较小,占整个细胞1/2以下; 染色质:固缩成紫红色团块状; 核仁: 无 胞浆:淡粉红色或粉红色性。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
淡染区; 颗粒:原始Ⅰ型无颗粒;原始Ⅱ型有颗粒(6~20个)。
2、早幼粒细胞(1~5%)
大小:12~30um,略大于原粒,圆或椭圆形; 胞核:圆或椭圆,多偏位; 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始粒细胞粗,开始有些浓集,排列
略紧; 核仁:可以残存或已消失; 胞浆:量增多,淡蓝或深蓝色,出现淡染区; 颗粒:出现大量略粗的嗜天青颗粒,颜色与核的色调一致,
粒粗大,呈小珠状,金红色、金黄色、蓝红色,有折光性 ,均匀布满胞浆;嗜碱性颗粒最大,大小不等,数目少, 排列零乱,呈深蓝色,易脱落,可覆盖在核上。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比较
4、晚幼粒细胞(4~10.8%)
大小:10~16um; 胞核:较小、小于是1∕2,常呈肾形、豆形、半月形、阔带形
或猪肠形等,核一侧开始凹陷,但凹陷程度不到核直径的 一半; 染色质:更粗糙,紧密,受色深; 核仁:消失; 胞浆:量较多,因含特异性颗粒的不同,被分为中性晚幼粒细 胞、嗜酸性晚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 形态演变规律
▪ 血细胞从原始细胞逐渐发育为 成熟细胞,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血细胞的发育演变
干细胞
祖细胞
原粒
原红
早幼粒
早幼红
中幼粒 晚幼粒
中幼红 晚幼红
▪ (一)细胞体积
▪ 原始细胞随着细胞的逐步成熟,其体积逐 渐变小。
▪ 但巨核细胞系例外,细胞由小变大; ▪ 粒细胞中,早幼粒细胞比原粒细胞略大。
6、分叶核粒细胞(10~20%)
▪ 大小:10~15um; ▪ 胞核:2~5叶,叶与叶之间由核染色质细丝或呈绳段样染
色质相连; ▪ 染色质:呈深紫红色块状; ▪ 胞浆:多,淡红色,有细小粉红色颗粒,因含特异性颗粒
不同,被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和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细胞形态PPT课件

骨髓血细胞形态PPT课件
粒状,或小块状,核仁多消失。
精选ppt
4
3.中幼红细胞
? 胞体:圆形,直径8~15μm
? 胞质:嗜多色,灰蓝或红蓝 相间(Hb合成增多, RNA 减少所致)
? 胞核:圆或卵圆,多居中, 体积渐小,占胞体1/2~2/3, 染色质聚集成块,间隙明显, 如打碎的墨砚。
精选ppt
5
4.晚幼红细胞
? 胞体:圆形,直径7~10μm ? 胞质:呈粉红或灰红色,由
精选ppt
12
6.分叶核粒细胞
? 胞体:圆形,直径10μm~14μm ? 胞核:分叶状,可以核丝相连,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染色质结
构同杆状核粒细胞。
? 胞质:浅红,分布有特异性颗粒
? 三种粒细胞分叶情况各有差异,中性粒分叶较多,常为2~5叶;嗜酸 性粒细胞多分两叶,呈眼镜形,亦可见3~4叶;嗜碱性粒细胞核结构 不清,分叶不明显。
? 胞质:量较多,染淡蓝,含 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数量不 等,大小、形态不一、分布 无序,可见初浆胞
? 中性中幼粒细胞 ? 内含中等量细小、 ? 均匀、染浅红或浅 ? 灰色中性颗粒,早 ? 期可见残留的嗜天 ? 青颗粒。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充满粗大、均匀、排列 紧密、圆如珠状的橘红 或棕黄色嗜酸性颗粒, 早期可见少量紫蓝色或 灰褐色颗粒。
血细胞形态
作者:YOYO
精选
1
ppt
红细胞形态演变规律
胞体由大变小,始 终呈近似圆形
胞质由深蓝或浅蓝变为浅红
胞核始终圆形居中,渐缩小,后脱核 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紧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
精选ppt
2
1.原始红细胞
? 胞体:圆或椭圆,直径 15~25μm,边缘可见伪足或瘤 状突起。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ppt课件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ppt课件
核仁可见或不清晰(1-4个)。
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三.中幼粒细胞
较多,生存时间5-6天,分裂2-3次。
由于胞体中高尔基复合体还生产三种不 同的特异性颗粒即中性、嗜酸和嗜碱颗 粒。若胞浆中出现此类颗粒即进入中幼 阶段,随之嗜天青颗粒逐步减少。三种 中 幼 粒 中 , 嗜 酸 粒 细 胞 体 积 最 大 ( 1525μm ) 、 中 性 粒 细 胞 居 中 ( 1020μm ) 、 嗜 碱 粒 细 胞 最 小 ( 1015μm ) , 三 种 细 胞 各 自 继 续 发 育 成 熟 。
六.分叶核粒细胞
生存时间为5天,但在血液循环 中仅存在8个小时,具非常强的 移动能力和吞噬功能。 此间细胞主要特征为胞核呈明显 的分叶,少者分为2叶,多者可 达5叶或更多,叶间以细丝或核 膜相连。 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
红系细胞系
红系细胞按其发育规律通常可从原红→早 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成熟红细胞。 其中有核红细胞仅到晚幼红为止。从形态学标 准而言,最早可辨认的红细胞是从原红细胞开 始,通常一个原始红细胞经四、五次有丝分裂 和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变为成熟红细胞,时间 大约为5天左右(120小时)。晚幼红细胞虽具 胞核,但无活性,开始致密成团,以最小的体 积容量被挤出细胞。
二.早幼粒细胞
较原始粒细胞多时间为2天,分裂1 次,胞体大小12-25μm。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 近核凹陷处常有一淡染区。此区域 首先出现颗粒,另整个胞质部分可 含有多小不一,粗大而不规则的紫 红色嗜天青颗粒(高尔基复合体), 其数量在初期时的几粒,至晚期时 可多至整个胞质内,胞核仍较大, 可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开始聚集 呈粗粒网状。
骨髓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正常血细胞形态课件

正常血细胞形态课件
2)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23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3)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10-15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内或核上含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 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胞核呈肾形,轮 廓不清
•正常血细胞形态
•28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5.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
中性分叶核
嗜碱性分叶核
•正常血细胞形态
•2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3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正常血细胞形态
•3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5. 网织红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4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6. 成熟红细胞(erythrocyte)
直径7-8微米,双凹圆盘形。呈粉红色
•正常血细胞形态
•41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正常血细胞形态
•26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杆状核粒细胞
1)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27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5. 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第二章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
造血细胞检验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1
教学内容
▪ 掌握正常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 规律
▪ 掌握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掌握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要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
第一节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项目
一、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细胞演变规律
原始
成熟
备注
细胞大 大 小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1
5、网织红
Hale Waihona Puke 22.10.2020基础医学教学部
22
6、成熟红细胞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3
▪ 题:胞质呈嗜多色性的红细胞是处于:
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 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4
(三)、单核细胞系
1、原单
胞体:14~25um,圆或不规则;
胞浆:较原粒丰富,灰蓝或浅蓝, 不透明,无颗粒,边缘不规则, 常有伪足突起;
胞核:圆或椭圆或不规则,染淡紫 红色,染色质纤细,疏松交织成 细丝网状,核膜不明显,核仁1~3 个,大而清晰。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5
2、幼单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13
5、中性杆状核:
胞体:10~15um,圆形;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浅红色;
核:凹陷的深度超过假设核直 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 最宽处1/3以上,染色质粗糙 呈块状,深紫红色,染色不 均匀。

血细胞发育规律ppt课件

血细胞发育规律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
具体为胞浆染色深蓝(原始).蓝色(早幼、嗜碱 性)一浅蓝色(中幼)一特异蓝色(晚幼)一粉色; 颗粒的变化是由无颗粒(原始)一嗜天青颗粒(早 幼)一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胞 浆量由少到多;③ 胞核:体积由大变小,成熟红细 胞无细胞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变为粗糙、紧密 块状;核膜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核仁由清晰变为不 清晰直至消失;④ 胞核与胞浆的体积之比:由大变 小。
完整版课件
13
成熟中性粒细胞
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 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 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 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 细丝相连。
完整版课件
14
成熟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呈圆形,直径13-15μm。胞质内 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排列的 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 强。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 似,通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紫 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 分散于细胞周围。。
完整版课件
4
细胞发育规律图谱
完整版课件
5
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 一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 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 无浓集。核膜较不清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 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 周,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 后期有时也可见阳性颗粒。
血细胞发育规律
2017.7
完整版课件
1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血细胞是由多能干细胞分化、增殖 而来。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定向干细胞(髓系干细胞和 淋系干细胞),再由髓系干细胞分化为红系、髓系和 巨核系祖细胞,由淋系干细胞分化为T 、B 淋巴祖细 胞,此后由各系的祖细胞分化为各系的原始、幼稚和 成熟血细胞。祖细胞阶段以前的细胞形态光学显微镜 下尚不能辨认。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制作
见幻灯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四、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瑞氏染色
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 (骨髓2张、 血片2张)进行瑞氏染色。瑞氏染液:缓 冲液1:2时间1小时,小水流冲洗,自然 凉干后备检。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 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 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兰色;伊红 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3)
为100%,应 记录95%。 细胞成份分析: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为幼稚粒、红细胞;非造血细 胞为脂肪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急、亚急及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多为(++)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及细胞成分:慢性再障多在 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很少;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细胞为主。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3 淋巴细胞系统
原始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20μm,核居中,略偏位,有切迹,染色 质深紫红色,粗糙,正副染色质不透亮, 排列成粗网状,核仁模糊1-2个,有凹陷, 胞浆天兰色,兰色窄带绕核,透亮,无 颗粒 (正常骨髓中见不到,多见于ALL,或淋 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粒细胞系统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
中幼粒
嗜中性中幼粒嗜酸性中幼粒嗜碱性中幼 粒
杆状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不规则,圆形或三角形,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早 期早幼粒细胞出现的颗粒较少,后期颗粒较多,甚至盖于 核上或聚于核的周围。
原粒I型 II型
早幼粒
3、中幼粒细胞(5~15%)
大小:10~18um; 胞核:圆或椭圆,偏位,占细胞1∕2~2∕3,可有一侧变平或稍
凹陷,核膜清楚,呈淡红色; 染色质:呈粗粒状,常有凝集感或呈小碎块,但较均匀; 核仁:消失; 胞浆:丰富,淡蓝或淡粉红色,出现淡染区; 颗粒:中性颗粒细小而密集,呈淡红色,粉沫状;嗜酸性颗
(二)细胞质
(1)细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系例外; (2)胞质的颜色:从深蓝色逐渐变成淡蓝或淡红色(粉红
色),淋巴细胞仍保持淡蓝色(嗜碱性)
(3)胞质的颗粒:从无到有,由少到多。
▪ 粒细胞系的颗粒由非特异性到特异性,可分为嗜酸性、 嗜碱性、中性三种颗粒。
▪ 红细胞无颗粒。
(三)胞核
大小:大→小(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形状:圆→凹陷→分叶(有的细胞不分叶,如淋巴细胞)
晚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杆状核
分叶核
分叶核
1、原始粒细胞(0~5%)
大小:10~20 um,圆或不规则圆形; 胞核:大,圆或椭圆,位于中央或稍偏位,占细胞3∕5~4∕5; 染色质:呈细砂粒状均匀平坦,如一层细砂,核膜薄,不明
显,淡紫红色; 核仁:2~5个,淡紫蓝色,小而清晰; 胞浆:量少,染均匀透明或不透明的淡蓝或深蓝色,无核周
嗜酸性晚幼粒和杆状核
嗜酸性粒细胞分叶核
分为2叶 呈“八”字状
嗜碱性中幼粒
嗜碱性晚幼粒
嗜碱性杆状核
嗜碱性分叶核
由于大量嗜碱性 颗粒散布在 细胞核上, 分叶状态 看不清楚。
总结
粒细胞鉴别要点:主要抓住颗粒、核仁、核染色 质。如Ⅰ型原始粒细胞无颗粒,Ⅱ型原始粒细胞 有少数颗粒(﹤20个),有较多核仁,染色质如 细砂粒状;早幼粒细胞出现了较多嗜天青颗粒和 淡染区;出现特异性颗粒,核仁消失,则为中幼 粒细胞;核稍有凹陷,核浆比例少于是1∕2为晚幼 粒细胞;而杆状核粒细胞核凹陷程度超过直径一 半者或核外缘呈高低不平结节;核分成2~5叶, 叶与叶之间以核丝或核桥相连为分叶核粒细胞。
其幼稚细胞又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
(一)粒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的各个阶段分为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颗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粒细胞系统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
中幼粒(特异性颗粒)
嗜酸性 颗粒
嗜碱性 颗粒
中幼粒
中幼粒
6、分叶核粒细胞(10~20%)
▪ 大小:10~15um; ▪ 胞核:2~5叶,叶与叶之间由核染色质细丝或呈绳段样染
色质相连; ▪ 染色质:呈深紫红色块状; ▪ 胞浆:多,淡红色,有细小粉红色颗粒,因含特异性颗粒
不同,被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和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中幼粒
淡染区; 颗粒:原始Ⅰ型无颗粒;原始Ⅱ型有颗粒(6~20个)。
2、早幼粒细胞(1~5%)
大小:12~30um,略大于原粒,圆或椭圆形; 胞核:圆或椭圆,多偏位; 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始粒细胞粗,开始有些浓集,排列
略紧; 核仁:可以残存或已消失; 胞浆:量增多,淡蓝或深蓝色,出现淡染区; 颗粒:出现大量略粗的嗜天青颗粒,颜色与核的色调一致,
4.晚幼红细胞(2.5 ~ 12.5%) 大小:7~10um,圆或椭圆; 胞核:较小,占整个细胞1/2以下; 染色质:固缩成紫红色团块状; 核仁: 无 胞浆:淡粉红色或粉红色性。
胞浆:染不透明深蓝色,不均,多无伪足,无血红蛋白出现 。
3. 中幼红细胞(6.7~20%): 大小:8~15um,圆或椭圆; 胞核:居中央,占整个细胞2/3~1/2; 染色质:紧密成块状,似打碎饼干,深紫红色; 核仁:无 胞浆:量多开始有血红蛋白出现,因含不等量血红蛋
白,可呈不同程度 的嗜多色性(呈灰蓝色、 灰红色或粉红色、红蓝色等)。 (碱性核糖体 与橙红色血红蛋白混合所致)
染色质:结构:细致→粗糙,疏松→紧块
颜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 核膜:不明显→明显 核仁:有(显著可见)→无(看不见)
一.血细胞的发育演变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全部血细胞共分六个系统: 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
▪ 每个系统分为原始、幼稚、成熟三大阶段 ▪ 粒系和红系细胞形态比较复杂,
(二)红细胞系统
1.原始红细胞(0~1%) 大小:15~20um,圆或椭圆瘤状突出; 胞核:较大,圆或椭圆,位于中央或稍偏 位,核膜增厚; 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深紫红色;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暗蓝或淡蓝;平坦。 胞浆:量少,呈腊笔画样深蓝色,边缘着色深,有核周淡染
区,无颗粒,偶有伪足突起;
早幼红(1%) 大小:8~18um,圆或椭圆; 胞核:圆或椭圆,;占整个细胞2/3以上; 染色质:较粗粒状或密集小块状,不均,深紫红色; 核仁:模糊或消失;
5、杆状核粒细胞(10~25%)
大小:10~15um; 胞核:多种形态,如s形、w形、v形带状核,凹陷超过核直
径的一半,核最宽处常不足最窄处的2倍,但核最细部位 不见丝状;
染色质:浓集成山丘状,呈深紫红色;
胞浆:量较多,淡红色,因含特异性颗粒不同,被分为中性 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杆状核粒细 胞。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 规律
▪ 血细胞从原始细胞逐渐发育为 成熟细胞,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血细胞的
早幼粒
早幼红
中幼粒 晚幼粒
中幼红 晚幼红
▪ (一)细胞体积
▪ 原始细胞随着细胞的逐步成熟,其体积逐 渐变小。
▪ 但巨核细胞系例外,细胞由小变大; ▪ 粒细胞中,早幼粒细胞比原粒细胞略大。
粒粗大,呈小珠状,金红色、金黄色、蓝红色,有折光性 ,均匀布满胞浆;嗜碱性颗粒最大,大小不等,数目少, 排列零乱,呈深蓝色,易脱落,可覆盖在核上。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比较
4、晚幼粒细胞(4~10.8%)
大小:10~16um; 胞核:较小、小于是1∕2,常呈肾形、豆形、半月形、阔带形
或猪肠形等,核一侧开始凹陷,但凹陷程度不到核直径的 一半; 染色质:更粗糙,紧密,受色深; 核仁:消失; 胞浆:量较多,因含特异性颗粒的不同,被分为中性晚幼粒细 胞、嗜酸性晚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