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职业教育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审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两缺”现象——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的审计人员,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则找不到理想的岗位,供需出现两难的局面。很多企业在招聘审计人才时都注明要有两年以上审计岗位

的财务人员,也

联盟

就是说要求能直接上岗而不需要或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的毕业生。对一个高职审计专业毕业生来说,目前高职教育模式下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一、目前高职审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知识轻审计

。目前,审计教学中对审计理论和原则方法的介绍比较充分,对审计实务介绍比较欠缺。

2.重老师主导轻学生主体。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长期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学生只是被动的不加分析的接受。

3.审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审计软件

缺乏,即便是一些院校使用了这些,多媒体往往成为简单的书本照搬,缺乏生动性;而市场中开发的教学审计软件仅仅是改变了书本习题的记载媒介,并且大多错误百出。

4.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技能。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出于主客观的原因.普遍都有长时间或短时间脱离实际

的弱点,缺乏实践技能,对于出了校门进校门的老师,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5.现有审计教材不能满足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从我国目前使用的教材看,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以政府审计为主体的教材;这部分教材因为是在政府审计为主体的形式下编写而成,所以很多观念比较偏激,不够客观。二是以

审计为主体的教材,这部分教材很多是由西方审计教材翻译过来,再结合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组编,存在基本概念表达不够准确,涵义解释不够充分,概念前后不统一或多次重复解释同一概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另外,还存在揉合以上两类教材而出具的“新”教材;这类教材体系上存在问题,审计理论部分以社会审计为主,而审计实务部分同以政府审计为主的教材大同小异,前面介绍的重要概念、方法在后面的实务中体现不够充分,给人以前后脱节的感觉。而且对于在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形下审计惯例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提炼不够。

二、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从现有不同高职院校审计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很多高职院校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高职审计人才缺乏认真、科学的研究。要么是照抄审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会核算、分析和

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或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等;要么只有最低的技能要求,根本没有系统的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

第一,高职审计专业的课程是本科的压缩版;课程设置上还是采用三段式(即第一段是公共课、第二段是专业基础课、第三段是专业课),这种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大。课程安排与本科基本相同,只是增加实践的时间和减少难度较大的理论学习内容。

第二,高职审计专业的课程针对性不强;各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在审计上也有各自的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岗位针对性要求比较强。但是目前的高职审计教育还很少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出岗位的特征,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第三,社会参与课程设置的程度不够;目前大多院校设置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聘请社会的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置。但是对“专业人士”我觉得存在一些误解,学院聘请的专业人士一般是当地知名企业的财务主管和当地

局等政府机构的领导人,由于这些人所在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并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的主要从事的工作地点,因此他们的意见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来。

3.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校企合作方面;由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每个企业和单位一次只能接受2-3名学生

,加上企业担心学生会发现其财务造假问题,所以多数企业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实习生。而有些接受了学生实习的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