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剥削本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全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商品经济就是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甲
1
1
8 12
0
小 0小

时 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甲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生产资料被 谁占有
劳动者人身
成果被谁占 有
奴隶社会 奴隶主 被完全占有 奴隶主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 会
地主 资本家
对地主人身 依附
有人身自由, 自由得一无
所有
地主 资本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2.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

马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简版)

马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简版)

马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简版)马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简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原始积累·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特别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我们透视资本主义政治和文化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价值 3元
12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20元 辅料2套 4元
24元
27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4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劳 抽象劳动:12小时,创造新价值6
动2020/4/7 商品价值3元0元 = 24 + 3 + 3
价值 30元
18
三、 (一)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
100%
0
4
2
0 必要劳动时间4
2020/4/7
8
剩余劳动时间
10 6小时
m'=4小时 = 150%28
三、 (二)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工作日的界限 最低界限:必要劳动时间 最高界限:
劳动力的身体界限——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等 道德界限(即社会界限)——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
(3)价值增殖过程: 含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
价值形成过程
➢ 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者(通过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 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
预付的劳动力价值 ➢ 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
个一定点
2020/4/7
17
例: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工作日(8小时)
m'=
4小时 4小时
=100%
024
8
必要劳动时间2
2020/4/7
剩余劳动时间6
6小时
m' =
=300%
2小时
30
三、 (二)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联系这一观点说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C.用暴力手段掠夺殖民地财富D.用暴力手段掠夺本国人民财富2.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

”这句话表明A.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产品的共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3.在古代的物物交换中,一只羊能换两袋米。

这两种有用性完全不同的产品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4.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应理解为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消费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5.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A.脑力劳动B.体力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6.某厂生产一部笔记本电脑售价5000元,但此类笔记本电脑的大多数厂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个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加C.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加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7.当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之后,货币就产生了。

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
3.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1.公式:m’=m/v(m表示剩余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意义:剩余价值率反映了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制度。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1.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价值增值的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质
1.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构成:①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②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的含义
2.劳动力成为商品,具备的两个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老东力价值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资本的实质
1.资本的实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2.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在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这个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

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

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

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劳资之间对新价值的分配决定了剩余价值总量。

【思维导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signed

【思维导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signed

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劳动力(可变资本,产生新的价值)
剥削程度: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
剩余价值,v为可变价值。m'=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工人劳动 强度)
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社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 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 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 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 换,否则再生产就会停 顿。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 种形式出发,经过一 系列形式的变化,又 回到了原来出发点的 运动
三个阶段,体现资本 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购买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执行 货币资本的职能
*超额剩余价值
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 社会价值的差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 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 决定性动机,就是尽可能多 的生产剩余价值,这就是剩 余价值规律。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 化为资本)(源泉是剩余 价值)
第二节 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 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 生过程(劳动过程) 劳动对象
资本主义价值生产的两重性
劳动资料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体现了剥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形态
生产资料(不变资本,只转移价值,不发生增殖)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第四章第二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四章第二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
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 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1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
——“钱生钱”的艺

14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0
2006年考研政治第35题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 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 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 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 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 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 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 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 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 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 “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41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周转次数通常是指预付资本在一年内的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4世纪末15世纪初)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1.小商品经济分化产生出资本的萌芽2.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形成资本的萌芽资本的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表现:1.产生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2.大量货币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英国圈地运动)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宝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所谓的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体现生产力的水平)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涉及到生产关系)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物质财富源于人的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价值是抽象财富,源于人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私有制和剥削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一无所有,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已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给资本家接受资本家的雇用,成为雇工。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成为雇主。

雇佣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资本家靠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大自己的资本。

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实际上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是在简单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

历史上最初的资本家一般是从手工业作坊主中产生的。

手工业作坊主拥有熟练的技术,起初自己亲自参加劳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出现了行会手工业者的两极分化。

其次,是包买商蜕变为资本家。

最初的商人是在手工业者之间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从中谋取利益。

后来,商人为使自己的买卖活动得到一定的保证,便与手工业者之间建立经常的固定的联系,定期向他们收购商品,于是商人便成了包商。

当包买商利用手中掌握的原材料直接分配给手工业者去加工,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时,这些手工业者事实上成了雇工人,包买商则变成了资本家。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就是这样在城市市民的两极分化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其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在经济上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具有人身自由完全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财富以货币的形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为了迅速建立这两个基本条件,新兴资产阶级借助有组织的国家暴力机器,促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

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因而称之为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使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

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资产阶级掠夺货币财富,积累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货币资本。

考研政治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考研政治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 资本积累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及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 者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 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 削程度。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
价值的差额。
2.资本积累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一是缩短资本周转时间,二是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两个基本理论: 一是两大部类,第一大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大部类是生产生活 资料的部类;二是社会总产品上从价值上分为 C+V+M 三部分
4.资本主义工资与利润
2.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坐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货币
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考研政治知识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 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本质、资本主义政治本质
一、 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剥削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剥削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剥削本质学号:63090518 姓名:万海超听了快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心得感受,又有感于资本主义的剥削社会制度,就浅谈一下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剥削本质。

从历史发展上看,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是剥削制度。

虽然资本主义制度较之以往的奴隶、封建制度先进许多,但其本质仍然是剥削。

不同的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

劳动者有着完全的人身自由。

但资本家完全占有着生产资料,而工人一无所有,所以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工人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取剩余价值。

资本家凭借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以付给劳动者等价的货币的等价交换的掩盖下,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剥削本质。

资本家从事的各种生产的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在最大的限度内获取利益。

而达到这一目的,就是通过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来实现。

马克思曾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放方式的绝对规律。

”如果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价值,这样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当然资本家是不会以不获得利润而从事生产的,所以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这样,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相应的产生了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中获取利润,这就是资本家所追求的。

资本家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是通过支付给工人工资的形式进行的。

资本家付给工人象征等价其劳动价值的工资,工人为资本家付出劳动。

这种方式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设于家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此外,资本家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来高,工人对工资的要求随之提高,同样,生产资料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资本家生产所必须承担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分配 了解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无产阶级反抗的经济根源
•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劳动过程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 = ────── = ──────
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 ? 剥削程度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或不变)的情况下,依
靠绝对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进行剩余价值 生产的方法。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
资料 会
生活 资料
生 产
生产生产 进入 资料的第 生产 一部类 领域
生产生活 进入 资料的第 消费 二部类 领域
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在规模和结构上都保持一定的 比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 常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四、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 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 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 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 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考研政治30个重要专题之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考研政治30个重要专题之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考研政治30个重要专题之: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解题思路】1.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的含义: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3.资本主义被新的社会形态取代的根本原因;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要点】1.(1)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马克思首先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上作了区分。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律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所有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它强制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2)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3)由上述法律意义中的所有权派生出来的财产权利就是产权,包括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又称索取权,是从财产使用、财产转让中获得收益的权利)。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产权的交易使得财产本身成为价值分配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信用制度和资本市场在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类财产之间建立起了相互转化的桥梁。

所以,财产所有权与占有权的分离与资本市场的职能,使得生产资料所有制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不断变化;通过资本市场两头分别连接生产资料所有者与生产资料实际经营者的功能,出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高度分散的资本市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也高度分散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马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马克)

素得到解放”
---马克思
具体来说,人类社会先是从无私有制无剥削无阶级的原始社会转变到奴隶社会,从这
时便产生了第一个阶级剥削社会,又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而这时的社会的特点就
是封建剥削,最后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剥削的社会。
资本主义萌芽于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城市,其途径有两种: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转移, 价值量没有变化
可变资本 使原有价值增值, 产生剩余价值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 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所生产的 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劳动力商品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就是 为什么说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的缘由。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私有制方式 。生产资料所 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经济意义上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 。法律意义上 是指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法律形态(以法律规章制度形式强制制定对占有物行使 权利的排他性的权利界限) 。
以上,我们可以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作为结论:“资本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及其演变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及其演变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一)原始社会经济制度1.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经济制度。

2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3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4 .旧石器时代,最伟大的一个进步就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5 .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 .原始社会末期,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生产力又更上一层楼,促进社会分工和商品的发展,公有制逐渐瓦解,私有制产生。

7 .对立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二)奴隶社会经济制度1.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主要两个对立阶级)2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确立了奴隶制度,形成了奴隶社会。

3 .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

4 ,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5 ,如何看待奴隶社会经济制度。

6 .在奴隶制度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7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经济制度1.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一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一农民。

2 .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

3 .封建社会地租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 ,地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民。

5 ,农村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西欧与中国)6 .封建社会有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

还存在城市手工业者,他们组成行会组织。

7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和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二、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封资本主义生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两个条件=一句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的。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要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治理。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强力统治。

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

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以君主(或国王、皇帝、天皇等)为国家的世袭元首、其所掌握的国家最高权力受国家宪法所制约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存在于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国家中,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分享权力的产物。

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

议会君主制是议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立法机构,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只有象征意义,并无实际权力,所谓“临朝而不理政”,其行动受议会所严格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剥削本质
学号:63090518 姓名:万海超
听了快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心得感受,又有感于资本主义的剥削社会制度,就浅谈一下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剥削本质。

从历史发展上看,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是剥削制度。

虽然资本主义制度较之以往的奴隶、封建制度先进许多,但其本质仍然是剥削。

不同的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

劳动者有着完全的人身自由。

但资本家完全占有着生产资料,而工人一无所有,所以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工人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取剩余价值。

资本家凭借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以付给劳动者等价的货币的等价交换的掩盖下,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剥削本质。

资本家从事的各种生产的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在最大的限度内获取利益。

而达到这一目的,就是通过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来实现。

马克思曾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放方式的绝对规律。

”如果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价值,这样就是单纯的价
值形成过程。

当然资本家是不会以不获得利润而从事生产的,所以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这样,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相应的产生了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中获取利润,这就是资本家所追求的。

资本家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是通过支付给工人工资的形式进行的。

资本家付给工人象征等价其劳动价值的工资,工人为资本家付出劳动。

这种方式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设于家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此外,资本家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来高,工人对工资的要求随之提高,同样,生产资料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资本家生产所必须承担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在等量生产资料的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得不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逼迫工人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同时工人不会白白为资本家工作,要求资本家多付给自己工资,然而资本家不情愿,这就使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资本家一方面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工人的加薪要求,又不得不进行裁员,以减小薪金空间。

从而使大部分人失业,而失业则又是资本家们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为有大量的失业工人,为了生存,他们对待遇的要求就不会像从前那样高,从而和在职工人展开了低薪竞争,这样的话资本家就有了给工人降薪的机会。

而工人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廉价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资本家们并凭借着手中占有的大批生产资料,通过廉价的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来最大限度的获取剩余价值,从而获取高额利润,他们无情的剥削着工人阶级,榨取他们的血汗,并从未感到羞愧。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剥削。

唯一能消除这种剥削制度的方法就是建立起如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而这条道路会是艰难而漫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