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和运用 高频考点一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36技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36技一、语言表达语言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语言表达,文本才得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于语言表达的考查主要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辨析等方面。
1.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阅读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高频考点包括词语的引申义、矛盾义、比喻义等。
通过对词语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2. 修辞手法的辨析修辞手法是作者用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比如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辨析,需要我们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和推断,来识别出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结构组织文本的结构组织对于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表达方式和内在含义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我们需要关注文章的结构组织和段落间的联系,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1. 段落内的逻辑关系每一个段落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而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存在着逻辑联系。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文章的整体结构文章的整体结构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通过把握文章的开头、发展、结尾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考点,掌握好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拟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比喻的理解,来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正含义。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人的特征,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掌握拟人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总结回顾重点关注的内容。
通过熟悉并掌握这些高频考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个人观点在现代文阅读中,掌握好语言表达、结构组织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技巧非常重要。
中考语文专题5语言表达与应用(考点讲解)
语言表达与应用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是指句子中词语或分句的顺序不合理,即不符合语法习惯或不符合事例。
中考常见的有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列在首项。
但语序不当造成的语病,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或者说,我们做题时,思维有定式,一般都先从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合理入手思考。
语序不当因为其结构完整、表意基本清晰而容易被广大同学忽略,成为辨析病句中的“隐性杀手”。
语序不当有哪几种情况,如何辨析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
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
如:“放声歌唱。
”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
”“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
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病句类型,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病句类型。
这种病句类型之所以会经常出现,是因为句子中出现了因结构复杂而导致的前后难以照应、顾此失彼等搭配不当现象。
中考总复习语言表达与运用(上)考点分析
中考总复习——语言表达与运用(上) 考点分析语言表达运用,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内容。
这也是考查同学们掌握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
这一题型,从题目数量上来看,一般由一个到三个组成。
分值一般在4到6分。
这一题型的位置一般是放在阅读之后,作文之前。
这一题型命题形式比较灵活。
这一特点,在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句式的选用与变换;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仿写句子、压缩语段。
近年来,在一起地方的中考语文阅读中,最后一个题目,也往往会结合阅读的内容,来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
这也应该引起同学们注意的一个问题。
备考指南因为这一题型的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这给不少同学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了不少困难。
更有不少同学们,根本不去准备这一部分内容。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明白一点,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同学们先了解下面的一些内容,然后做后面的模拟题目。
一、句式的选用与变换(一)主动句与被动句主语是施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的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叫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
(三)陈述句和反问句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反问句:"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北方的农民?"陈述句:"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四)句式变换、选择应注意的问题1、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间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
为此,同句式的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
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对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修辞手法1.比喻:以明显的对比来形容事物,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驰在大草原上。
”2.对比:通过对照两种事物的差别来突出某一方的特点。
例如:“白茅堆积如山,黑烟滚滚而起。
”3.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性格,使之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大地仿佛蓝色的盛装,微风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抚着芳草。
”4.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增强语气。
例如:“她是那样勤劳,那样细心,那样聪明,那样善良。
”5.夸张:对某种事物或情景进行夸大描述,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
例如:“日出时,金光照耀大地,万物都在欢呼;日落时,红霞洒满天空,悲伤的音符在空中飘荡。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1.状语的运用:通过增加状语的修饰,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窗外,经过风雨洗礼的银杏树在夜风中显得格外凄美。
”2.修饰成分的运用:通过增加形容词或副词的修饰,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他那双湛蓝的眼睛,宛如碧波荡漾的湖水,深邃而又神秘。
”3.比较手法的运用: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突显事物的特点。
例如:“她那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宛如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令人难以忘怀。
”4.对偶手法的运用:通过对称的排列,使句子更加韵律和谐。
例如:“风吹雨打,犹如春雷鸣;鸟语花香,宛若瑞雪纷飞。
”5.倒装句的运用:通过改变主谓语的语序,可以增强语气,突出重点。
例如:“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
”三、修辞手法的辨析1.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两种事物之间的隐含的共同点进行类比,使得表达更具形象感。
拟人则是通过赋予非人事物人的属性,使得表达更生动有趣。
2.对比与夸张:对比是通过对照两种事物的差别来突出某一方的特点,强调真实性。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考点1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形似误读:如“玷”与“沾”相似,误读为zhān,“辍”与“缀”相似,误读为zhuì俗读错误:如“龋齿”误读为yǔ,“酵母”误读为xiào多音误读:如“对称”误读为chènɡ,“拓片”误读为tuò姓氏误读:如“姓区”误读为qū,“姓仇”误读为:chóu古音误读:如“余勇可贾”误读为jiǎ,“周景王之无射”误读为shè难读字误读:如“卷帙浩繁”误读为yì,“饮鸩止渴”误读为jiǔ复习的重点: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ǐ、狰zhēnɡ;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ǎn、陷xiàn、焰yàn、旖yǐ、嗔chēn。
②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
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
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ǎ,关卡、发卡、卡壳。
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ā,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ǎ或hà;“露”,书面语中读lù,口语中常读lòu。
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ànɡ议、巷hànɡ道。
考点2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首先应弄清楚产生错别字的几种主要情况:(1)因形近而错。
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
(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
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
(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部编版高中语文语言表达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语言表达高频考点知识梳理语言表达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你觉得未来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
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和主题的能力。
首先,考生都要明确表态,即香雪用“小木盒”换铅笔盒不是她虚荣心的表现,更不是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理由要从要从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角度分析。
比如:铅笔盒是别人一定要送给香雪的,但是纯朴的香雪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的;其次,香雪用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这是她自尊的表现。
2、下面是某校的一则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风云际会焕发崇高理想,洪波涌起激荡赤子情怀!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百忙之中亲历母校80周年华诞庆典,新老校友共聚一堂,岂不快哉!校庆当日,我们将在学校东门接待校友返校,派送校庆材料。
如能抽空出席,烦请您务必在2019年9月22日之前联系我们。
高考语言表达题考点总结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点总结一、正确使用成语(熟语)1.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对策①误解词语,望文生义——对策: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②用错对象,张冠李戴——对策:平时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③色彩失当,语境不分A:误用褒贬,情感错位——对策:注意感情色彩,辨明褒贬B:谦敬失当,不合语境——对策:据词辩义,区分谦敬④语义重复,自相矛盾——对策:体会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⑤搭配不当,不合习惯——对策:注意习惯用法⑥两栖词语,仔细斟酌——对策:识记多重含义及色彩二、辨析病句1.病句常见错误类型①搭配不当,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类错误类型A.主谓搭配不当B.主宾搭配不当C.动宾搭配不当D.关联词搭配不当E.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F.两面对一面②语序不当A.多层定语语序不当B.多层状语语序不当C.并列成分语序不当D.关联词语序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A.主语残缺(滥用介词湮没主语;中途易辙偷换主语)B.谓语残缺C.宾语残缺(宾语中心语)D.赘余可分为重复和可有可无④表意不明A.令人费解B.表意不明(指示代词指代不明;修饰语修饰对象不明)⑤结构混乱A.句式杂糅B.宾主杂糅C.中途易辙D.主客体颠倒⑥不合逻辑A.多重否定失当B.两面对一面2.病句辨析步骤一语感,二语法,三修辞,四逻辑。
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三、语言表达连贯1.常见题型①语句衔接②语句排序③语句补空2.解题原则:A.话题统一原则B.意境统一原则C.事理统一原则(不违背客观事实)D.色彩相配原则(感情色彩)E.合乎语法原则F.语序通常原则3.解题步骤:A.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B.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C.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4.解题方法A.相同词语;关联词、代词;暗示性词语如“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B.语意推测C.相似句式D. 标点排序四、图文转换常见类型①概括图表信息②描绘漫画内容并概括寓意③指出徽标构图要素及寓意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常见句式类型①长句与短句②整句与散句③主动句与被动句④肯定句与否定句六、表达交流常见题型①语言简明②语言得体(语段改错)③扩展语句及压缩语段④综合运用。
语言表达和运用第二章高频考点一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第二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高频考点一 删繁就简三秋树 ——压缩语段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1.(2012·江苏)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 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 25 个字。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1.《考试说明》对压缩语段的要求是什么?江苏《考试说 明》对此作了怎样的说明呢?
答案 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考查对某个语段和表达的理解,属中等难度题和难题,
要求筛选信息,提炼整合,概括表达。所选材料既有社会 科学的,又有自然科学的,多涉及社会关注的学术前沿话 题。导向是关心现实,广泛阅读;提高理解能力,善于概 括,简要表达。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根据文意,此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内容:即环境影响和评价 过程,而“评价过程”又包括“书面报告”和“应用于决 策之中”。
答案
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或 “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
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
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在 2021 年国考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考查了 40 题,占行测科目总题量的 30%左右。
其中中心理解题、语句排序题、逻辑填空题为 2021 年乃至近五年国考言语的高频题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每类题型高频考点的重要解题技巧。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各题型近五年考查数量(副省/地市)高频考点一:中心理解之对策。
中心理解题在近五年国考言语模块中考查的题量为 5-12 道,在总题量 40 中的占比还是相对较高的,属于言语模块的高频题型。
既然叫做中心理解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文段中心,即文段中心句。
我们可以借助转折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对策标志词、主题词、程度词等等特殊信息寻找中心句。
通过对近年国考真题考点的统计发现,国考试题考查最多的当属对策这一知识点,比如19 年地市卷 43 题、46 题、57 题,19 年副省卷 37 题、40 题、48 题;20 年地市卷 51 题,20 年副省卷 48 题;21 年地市卷 42 题、43 题、60 题,21 年副省卷 38 题。
对于对策文段来说,文段中心就是对策本身,那么如何找到文段的对策呢?(一)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引导对策:只有……才……其中,“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为对策,即文段中心。
(二)引导对策的其他标志词:1.应该、应当、应、需要、要、必须 + 做法2.通过 / 采取……手段 / 途径 / 措施 / 方式 / 方法 / 渠道,才能……3.前提、基础、保障4.负有……的义务 /……的必由之路 /……的法门之一 / 要领之一 / 势在必行(三)对策文段常见的行文脉络:1.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2.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解释说明(意义效果)3.对策 + 正反论证 / 原因论证(四)反面论证标志: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如:小编的父母说“如果你在 12 点之前不回家,回家就会遭遇一场混合双打(反面提对策)”,强调的就是“12 点前必须回家”。
中考复习语言运用与表达考点分析课件(共28张)
2
概括法
归纳法,就是摘引段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整合; 取主舍次法,就是对文段内容进行概括时,抓住主要的内容,舍去次要的内容。
就是把文段几个并列层次的内容组合起来。
对于“新闻类”信息提炼题,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可从导语入手,
3
组合法
提取关键词;如果材料没有导语,则需将各段关键信息提取概括,以防信息遗
特点
1.选择型。
常见题型
2.填空型。 即把上联或下联空出一部分,考生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要求言 根据另一联补充填写。 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性相对, 3.出对型。 即给出上联或下联,写出另一联。 字数相等。
例题展示:
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
3
表文转换题 2.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
A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或语句。 信息推断题的题目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了”“用一句话概括
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或语句。 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
目的。
B注意在表述中不能出现语病,反映事物变化规律
、提炼与概括
考点类型
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即合 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 分句 间的逻辑关系常有:转折、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等。
语句间的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 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句子的主语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 陈述对象的 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
【答案解析】 B通读①②③④⑤可发现每个句子都与景德镇的薄胎瓷有关,由此可选出总括句为③,进而 列举“陶瓷大师吴十九”的例子,从而排除了A、C两项。①点出“吴十九”创制的“卵幕杯”后,进而指 出茶杯的厚度,再总结“这种脆弱又坚韧的美,靠的是利胚师傅的功夫”,最后举“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 的例子结束文段。故选B。
高三专题语言运用知识点
高三专题语言运用知识点在高三阶段,语言运用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语言运用知识点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本文将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等几个方面,介绍高三专题语言运用的知识点。
一、词语运用1. 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例如,"善良"与"仁爱"、"高兴"与"愉快"有何区别,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正确的选择。
2. 词义辨析:例如,"演员"与"戏剧家"、"人民"与"百姓"、"可怕"与"恐怖"的含义和用法。
3. 词语搭配: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搭配,例如"制造成功"、"获得健康"等,应使用正确的搭配词语。
二、修辞手法1.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例如,"月儿弯弯,挂在天上如一个银钩"。
2.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加文章的形象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3. 夸张:夸大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极端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我等了千年,终于等到了你"。
4. 对偶:通过重复使用形式相对称的词语或句子,使表达更加生动而具有音乐感。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句子结构1. 并列句:使用连词或标点将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在一起,表达并列关系。
例如,"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2. 主谓宾结构:整个句子围绕一个主谓结构展开,宾语为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他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
3. 状语从句:用来修饰主句的从句,表达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关系。
高中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二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一删繁就简三秋树——压缩语段1.(2010·全国Ⅰ)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处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来源:Z*xx*k。
Com]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__①__,低碳经济也涉及__②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解析文字第一段只是罗列了对“低碳经济”的众多解释,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低碳经济”涉及产业和管理等不同领域。
2.(·四川)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不超过25字。
[来源:学|科|网]4月23日,“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高频考点一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考点解读
福建高考对于时文短评的考查有何特点?
答案
从福建考查时文短评以来,压缩语段都与之放在一起考查。 2012 年福建高考将时文短评改为 1 小题, 压缩语段有可能在其他地 方进行考查。 2009 年福建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首次出现了时文短评题, 一时博 得全国上下的好评。这是福建高考命题的一次改革、一个创举,它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变化:2009 年这两道题的设分分别是 2 分与 5 分;2010 年对 此做出调整,两道题分别是 3 分与 7 分,并且在第二小题的字数上 作出了明确要求——150 字左右;2011 年与 2010 年在分值上没有 变化,在题型上也延续了 2010 年的形式;2012 年将原来概括内容 的 3 分调整到了原来语言文字运用的语言基础部分。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答案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 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 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 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 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 温馨。每一个人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都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 正确引导,让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 理亦可)
基础:整合·点拨
答案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语言表达与应用(高中语文知识点)
语言表达与应用(高中语文知识点)二、语言表达与应用(一)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知识点总结“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特点是“变简为繁”;“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
特点是“化繁为简”。
这类试题一般与写作实践和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对生动表达、形象阐述、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的要求都很高。
在命题上,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阐发、引申、筛选、概括等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
从考查题型来讲,扩展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情景式扩展。
2、“添枝加叶”式扩展。
3、提供中心式扩展。
总之,扩展语句就是要把话说得更具体,更明白,更精确,更生动,具有形象发散的思维特征。
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需要我们首先有充足的词汇积累,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其次要有语句表达的组织能力,使表达语段层次清晰,主旨明确。
压缩语段常见题型有:1、拟新闻标题、导语。
2、拟一句话新闻。
3、给事物下定义。
4、概括内容,直接提炼语段要点、写出结论。
5、揭示形象化语段的实质内涵。
总之,压缩语段,就是要把话说得更抽象,更概括,更简约,更精练,是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筛选能力和概括能力。
筛选能力是指筛选语段中的重要信息,确认关键语句。
概括能力主要是指将筛选出的信息用准确、规范、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常见考法试题一般置于第II卷,采用简答题的形式。
在具体命题时,压缩语段的题目明显多于语句扩展误区提醒扩展语句时,先要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原句的意思。
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压缩语段时,1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
2.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整体性原则、倾向性原则。
3.分析文段时要学会结构解剖法。
4.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
5.要注意吃透题目的规定。
语言表达与应用知识点全面归纳
语言表达与应用核心知识归纳一、考纲分析《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说明,要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应简明、连贯、得体。
二、命题分析近十年来,广东省高职高考语言表达与应用题的类型和分值如下表所示。
年份题目题型分值2024 以打篮球的年轻人身份说一段话回应阿姨,说服她们让出场地。
日常对话7 2023 用一段话,说服父亲同意自己的职业追求日常对话7 2022 用一段话,向书店店主杨先生表明你的好友王芳的意图日常对话8 2021 根据地图向问路人描述路线图文转换7 2020 说一段话,拜托邻居赵奶奶照看家里的花草日常对话7 2019 说一段话,与酒店服务员沟通换一间比较安静的房间日常对话 5 2018 以主持人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学者马跃主持词7 2017 看流程图回答患者问题图文转换8 2016 把被子放在阳台想好好晒晒,又担心下雨,说一段话,拜托留日常对话7 守宿舍的李同学帮忙照看日常对话 5 2015 说一段话,向学校主管社团工作的齐老师表明创办"学生话剧社"的意图从上表统计可知:(1)语言表达与应用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表达应用,这些题均以情境写作的形式考核,情境设置贴近中职生的学习生活。
分值稍有变化。
(2)从近十年的真题来看,日常对话共考过7次,为本题的重点题型,图文转换考过2次,主持词考过1次。
本考点的总体难度并不大,试题中均有充分的提示,均以情境的方式来设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考查的是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这类题型,要求考生重视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题型考查次数日常对话7次图文转换(流程图)2次主持词1次三、知识梳理(一)日常对话在日常交谈中,语言一定要和善,要多用礼貌用语。
常用的礼貌用语有“请”“谢谢”“对不起”“您好”“麻烦您了”等敬词或客套话。
其次是说明原因,达到准确、有效交流,实现双赢局面。
最后表示感谢或建议,促成交流达到自己的目的。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语言表达是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中,语言表达的考查内容将涵盖以下知识点:一、语法知识点总结1. 名词:包括名词的分类、名词的单复数变化规则、名词所有格的表示方法等。
2.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3. 动词: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4. 形容词和副词: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程度副词等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5. 介词:包括介词的基本用法、常用短语搭配等。
6. 连词: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条件连词、从属连词等的用法和辨析。
7. 语序:包括句子基本语序、倒装、省略等。
8. 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的引导词和从句的结构和用法。
9. 句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主宾关系、动宾关系、定状补关系等。
10. 复合句的变式:包括简单句的复合句变式、短语从句的转换等。
二、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1. 比喻: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强调某种特点或形象描绘。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种特点或现象,以强调其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关注。
4. 对偶:通过使用相对、相反、对称的词语或结构,使语句具有韵律感和平衡感。
5. 排比: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句型等排列在一起,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6. 反问: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回答,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强调某种观点。
7. 平行结构: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语、句型等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8. 对仗:使用相对、相反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来表达同样的含义,使语言的韵律感更强。
9. 比拟:通过将两个相对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描绘出某种特点或现象。
10.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词语进行列举,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高频考点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高频考点答题技巧一、语言表达简明简明、得体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除在综合性语言运用题中考查外,往往还单独命题。
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
“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哕嗦,不说多余的话。
它反映了量的要求。
“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意,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
(二)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有时根据需要必须对相关内容作概括性表达,这样才简明。
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
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哕嗦。
(三)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了歧义,从而影响了语意表达。
为达到语意明确清晰的目的,就要消除歧义,注意遣词用句,避免语意含糊。
消除歧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添加语境法。
如“我要学习文件”,后边加“请把电视关了”,歧义消除。
(2)变换词语法。
此法主要运用于以下情况造成的歧义: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
如“同桌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
(3)加注标点法。
如“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加上标点,变为“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表意就明确了。
(4)调整语序法。
如“李明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李教授的得意门生”,调整为“李明是李教授的一位博闻强识的得意门生”,歧义就可以消除了。
(四)防止重复,删除多余。
要注意辨析语段中的词语是否存在词义包容、交叉或重复的情况,若有,要考虑删除,还要尽量删除语段中可有可无的文字,以确保表达的简明。
二、语言表达得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
热点11语言表达一六年级下册语文
热点11语言表达一六年级下册语文热点11语言表达一六年级下册语文一、介词短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介词短语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重要语言表达方式。
在语言运用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介词短语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书房里学习”、“走进教室”、“从树上摘下苹果”等等。
掌握介词短语的运用能力,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二、插入语在语言表达中,插入语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
插入语是指一个独立的词语或短语,用于插入到句子当中,表示说话人的情感、口气、态度等。
例如,“我真的太高兴了,哇!”、“好丑啊,那张照片!”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插入语也是一个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
插入语的使用,可以使我们在表达情感、加强语气时,更加流畅自然。
三、比喻句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利用比较的方法来形象地阐述事物的本质,使表达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比喻句法就是通过比喻来表达事物的特征。
例如,“这片草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喻句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
掌握比喻句法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有说服力和生动。
四、修辞反复修辞反复是一种通过反复强调来加强语言表达的方式,在语言运用中,反复使用某个词语来表达某个意思。
通过修辞反复来引起听者的注意力,使语言表达更加有力。
例如,“我我我知道了!”、“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内心的美丽!”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修辞反复的运用也是一个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
修辞反复的使用,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有力、有说服力。
五、动词语态动词语态是指动词在句子中所表示的动作和状态的形式。
在语言表达中,动词语态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他被我打了一拳”、“她打破了那个花瓶”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动词语态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掌握动词语态的使用,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以上五种语言表达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语言表达和运用第二章高频考点一-PPT精选文档
考点:体验· 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 解读 题点:矫正· 突破
基础:整合· 点拨 规范:审题· 答题
解析
然后进行 归纳整合。阐述对材料的看法时,主要从中国人的美德出发。
答案
(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
(2)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①这表现了 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 的祝福。②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 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③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 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 国,都一视同仁。
解析
考点:体验· 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 解读 题点:矫正· 突破
基础:整合· 点拨 规范:审题· 答题
1. (2012· 福建)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 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 电脑输入越 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 RGB (红绿蓝色彩模式), “纸”有 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 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 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 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 解读 题点:矫正· 突破
基础:整合· 点拨 规范:审题· 答题
3.(2010· 福建)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 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 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 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 在英国, 近 50 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 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 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一删繁就简三秋树——压缩语段1.(2010·全国Ⅰ)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处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来源:Z*xx*]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__①__,低碳经济也涉及__②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解析文字第一段只是罗列了对“低碳经济”的众多解释,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低碳经济”涉及产业和管理等不同领域。
2.(2011·四川)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不超过25字。
[来源:学|科|网]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球化视野追求卓越的意识宽松环境平和心态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逐句分析,把握重点句及重点词,然后进行归纳整合。
要注意不要超过题目中所规定的字数。
文段从两个角度来谈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的东西,一是中国顶尖大学的现状,二是政府和社会所持的态度。
把握住这两点,就好归纳了。
3.(2012·山东)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45字。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
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
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与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
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来源:学科网ZXXK]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解析本题是压缩语段中的提取关键信息题。
以“京剧”开头,限定了语言组织的形式。
语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介绍京剧的源起——徽剧,第二、三句介绍京剧的角色特点——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第四句说明京剧的舞台表演——程式化,第五句说明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绚丽多姿。
整合五句话的四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怎样理解“压缩语段”这一考点?答案“压缩语段”就是对一段话或者一个长句进行提炼或概括,使原来的段落或句子的主旨更显露、更明朗。
它主要考查辨析筛选信息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2.从近几年高考题目看,压缩语段呈现出怎样的命题特点?答案(1)考查形式多样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这决定了本考点的考查题型多为主观题。
虽然题型较固定,但命题形式灵活多变:有时概括语段的中心或提取关键词,有时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导语或电报稿,有时根据资料拟写人物简介,有时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等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仍将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
(2)选材贴近生活从近几年考查情况来看,考题的语言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
那些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现实的压缩语段类试题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3)考查综合性强本考点的综合性强,考查分析概括、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同时,在题目设置上,命题者有意将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结合。
如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在考查压缩能力的同时,实际上也考查了简明、连贯、得体及新闻的有关知识。
随着高考形势的发展,这种命题特点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4)考查重点明确概括提炼语段信息的能力是本考点的考查核心,但根据不同语段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点,考查侧重点也不相同:记叙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六要素,实际上就是围绕记叙性文章的六要素命题;描写性语段主要考查景物及其特征,描写的角度及其目的、感情等;说明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论点和论据。
总之,命题者是根据语段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考查点,这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一、认识语段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基本压缩方法——结构解剖法1.请找出下面语段的起始、展开、结束三部分。
(只写句子序号)①以退为进,方能得到。
②当我们为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所阻拦时,未尝不可退后一步,统观全局,然后再次出击,亦可把目光转移到有如巨石的目标旁边的小碎石上,至少我们可以扫清碎石,继续上路。
③诸葛孔明神机妙算,一招空城计,用以退为进的智慧扭转了战局。
④数学中有一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不也是利用了这个道理吗?⑤由此足以见得“以退为进”的重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起始:①。
展开:②~④。
结束:⑤。
解析上面语段的构成是较典型的,不少语段只有起始、展开或展开、结束两部分。
知识储备一个语段,如从内部结构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结束三部分。
起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式中心,展开部分为展开话题叙述主要语义,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
由此形成了内部结构的总分总关系。
除这种结构关系较为典型外,还有总分、分总、并列等关系。
2.请按照“结构解剖法”完成下面试题。
下面是一段介绍微信的文字,请概括其四个方面的特点。
(每点不超过6个字)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手机聊天软件。
②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送语音、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并且支持iPhone、Android、S60等不同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
③用户可以同时与最多10个好友进行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聊天。
④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交流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
⑤1M流量可发约1 000条文字信息、1 000秒语音信息以及约1分钟的视频信息。
阅读语段,弄清下列问题:第一步:明确类型,确定中心(1)语段类型:________(2)语段中心:第二步:理清层次,弄清结构(1)用“/”标出语段层次①②③④⑤(2)语段结构方式:________第三步:依据题干,提取概括(1)根据题干,答题信息集中在______这些句子中(只写序号),信息量最大的是______句。
(2)提取概括:答案第一步:(1)说明型语段(2)介绍微信的特点第二步:(1)①/②/③/④⑤(2)总分式第三步:(1)②③④⑤②(第②句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要点)(2)①传送多样信息(提取)②跨平台交流(概括)③支持群聊(或“可群聊”)(概括)④节省流量(或“节省资费”)(概括)知识储备“结构解剖法”是各种压缩语段方法的基础,它不仅能引导那些习惯泛泛阅读的同学更精细地把握文段,在答题时不遗漏要点,而且,对做现代文阅读题大有裨益。
无论何种语段,都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
概括类题目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但在我们阅读时,通过语言,最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最容易把握的则是结构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
通过解剖结构,弄清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内容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深浅、轻重、疏密等轨迹。
然后合理地根据材料结构和层次进行压缩,合理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
如何运用呢?使用“结构解剖法”,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类型(看它是记叙类语段,还是议论类、说明类语段),确定中心。
语段中心有时放在段首(中心句),有时放在段尾(结论句),有时放在过渡句中,有时分散于语段的各个层次中。
第二步:理清层次,弄清结构。
看看语段由几个句子构成,通过抓层次标志词(如“先”“后”“但是”等)来理清内部层次关系,弄清语段内部结构关系。
第三步:依据题干,提取概括。
[来源:学科网]二、认识语段的性质,掌握各语段压缩的基本方法语段,从它的外部功能、性质看,主要分为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三种。
不同类型的语段,其压缩方法是不同的。
1.记叙类语段——舍枝叶取主干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
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
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
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
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
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
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
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
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