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

合集下载

世界十大致命毒蘑菇 世界上最毒的蘑菇排名

世界十大致命毒蘑菇 世界上最毒的蘑菇排名

世界十大致命毒蘑菇世界上最毒的蘑菇排名周末到了,很多人喜欢郊游,可能会遇到野生的蘑菇。

很多蘑菇既美味可口,又赏心悦目。

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提防自然界这些美丽的“诱惑”。

接下来将要介绍10种毒性超强的蘑菇,切记一定对它们敬而远之。

10【毁灭天使】主要在欧洲出没,与北美有毒的双抱鹅膏和赭鹅膏同源性极高,以一种难闻的气味告诫人们不要靠近。

这并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尝其白色的肉。

但是,这种蘑菇在幼年看上去像鸡蛋,识别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常常会把它同另外两种食用蘑菇混淆。

9【死亡天使】是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

人们很容易将白色的死亡天使与可食用的蘑菇混淆,包括草菇和洋蘑菇。

死亡天使含有鹅膏毒素,可阻止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杀死细胞),通常始于肝和肾;几天内可致人于死地。

8【秋日小圆帽】世界各地气候温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纹缘盔孢伞(即秋日小圆帽)的身影。

它表面看似光盖伞属的致幻真菌,事实上却具有相当大的毒性。

与本属中的深褐色或淡紫色袍子不同,纹缘盔孢伞的孢子是淡棕色。

7【毒鹅膏】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

毒鹅膏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菌素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

症状可能会在食用以后8到12小时才出现,但可以在一周内引起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6【大理石死亡帽】一般出现在夏威夷、澳大利亚和南非,与死亡帽是同属,也含有鹅膏菌素。

这种伞状真菌常常生长在常绿乔木和桉树林。

据说是同别的树种一道从澳大利亚被引入夏威夷。

5【头套鹿花菌】学名赭鹿花菌,人们可能会将这种褐色鞍状蘑菇与一种美味可口的蘑菇混淆。

赭鹿花菌含gyromitiri-n毒素,毒素在人体会转化为甲基联氨,甲基联氨是火箭燃料原料之一。

赭鹿花菌吃进腹中一开始或许没有其他蘑菇那么致命,但它会逐渐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4【大脑蘑菇】因回旋状表面被称为“大脑蘑菇”。

在西班牙、瑞典等地,仍有人将其煮熟后吃掉。

分辨毒蘑菇可以从哪些角度判断范文

分辨毒蘑菇可以从哪些角度判断范文

篇一:《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复习思考题_201203》《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二、概念题三、问答题篇二:《如何分辨毒蘑菇?》夏末秋初,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时期。

但每年的7月~9月,也是毒蘑菇中毒的多发季节。

7月以来,陕西省汉中市发生了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先后有50多人中毒,并且造成7人死亡。

2007年,北京房山区的两位居民曾因采食野生毒蘑菇“鹅膏菌”,先后死于急性肝坏死。

北京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向华介绍说,我国的毒蘑菇大约有200多种,北京的毒蘑菇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山区、乡镇和农村。

其中,许多种类的形态特征与食用蘑菇相似,容易使人误采误食。

市民可以从形状辨别毒蘑菇,无毒的蘑菇顶盖较平、伞面平滑而且上面没有环,菌柄也大多没有环。

有毒的蘑菇,顶盖中央凸起,形状怪异,伞面厚实板硬;菌柄比较长、容易折断,而且有菌环、菌托。

专家提醒,市民吃了野生蘑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促使尽快呕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在网上公示了17种常见毒蘑菇,特意把这些毒蘑菇的“模样”公布于众,看到这些蘑菇,人们可要小心啦!毛头鬼伞芥味滑锈伞大鹿花菌白黄粘盖牛肝菌白毒鹅膏菌赭红拟口篇三:《2015年11月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教程考试答案》2015年11月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教程考试答案?????? 名称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对应章节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5-12-04 23:59 题目数 30 总分数 1501 【单选题】(5分) 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A. 氟斑牙——氟中毒B. 水俣病——铅中毒C. 痛痛病——镉中毒D. 黑脚病——砷中毒2 【单选题】(5分)最常用于不粘炊具的涂料名称为A. 聚酰胺环氧树脂B. 过氯乙烯C. 聚四氟乙烯D. 环氧酚醛3 【单选题】(5分)食品辐照保藏一般选用()作为辐射源。

根据长期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任何农产品当其总体平均吸收剂量不超过()时没有毒理学危险。

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包脚黑

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包脚黑

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包脚黑摺伞、角鳞灰伞、毒红菇、褐鳞环柄菇等。

毒蘑菇引起人们中毒的物质是其中含有的毒素,常引起中毒的蘑菇含有以下毒素:⑴毒肽,主要为肝毒,毒性强,作用缓慢。

⑵毒伞肽,肝肾毒性,作用强。

⑶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

⑷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

⑸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1、致命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2、铅绿褶菇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

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

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网孢牛肝菌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

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

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

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

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

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

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此蘑菇极毒。

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

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

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

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

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

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警惕夺命毒蘑菇

警惕夺命毒蘑菇

警惕夺命毒蘑菇前言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毒蘑菇的种类也十分繁多,加上广东等南方人喜爱食用各种“山珍海味”,对野生蘑菇也情有独钟,所以误食毒蘑菇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2000-2005年仅广州市发生蘑菇中毒事件共有19起,中毒92人,死亡13人。

而对于整个广东省来说,这样的事件就更加频繁和难以统计了。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我国毒蘑菇有2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

如果将具有轻微毒性的种类都算上的话,世界上的毒菌则多达1000多种。

毒蘑菇的种类繁多,毒性有强有弱,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剧毒的种类可直接危及受害者的生命安全。

如2000年3月发生在广州天麓湖的9名外来人员误食致命白毒伞,其中8人在随后的数天内相继死亡,另一名患者则在老家养病半年后亦不治身亡!广东省近年来类似的案件还有多起:2002年3月,广州发生2起6名外来民工和广州市民一家3人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造成2人死亡;2004年4月,广东清远一家6口因采食毒鹅膏菌,结果发生了全家6人全部死亡的悲惨事件;2005年9月广东连州市大路边镇发生了食用野生蘑菇的重大中毒事件,全村进食人数142人,中毒31人,死亡5人;2007年4月萝岗区九龙镇7名民工因采食灰花纹鹅膏,中毒5人,死亡2人。

以上只是广东省众多毒蘑菇中毒事件中的少数事例。

我省邻近省区也常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多达3000多人。

由于辨别毒蘑菇非常困难,在采集野生蘑菇时,常误采毒蘑菇食用而中毒。

由于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每年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蘑菇生长旺盛期,春夏季节雨量及温湿度适合各类野生蘑菇的生长。

部分蘑菇是可以吃的,其中一些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有很多矿物质和纤维。

但是采食野生的蘑菇是很危险的,每年都有人因吃了有毒的蘑菇而死亡。

【精品推荐】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

【精品推荐】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

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
小编希望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毒蘑菇(毒菌)在中国的种类多,分布也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毒蘑菇都有哪些?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毒蘑菇都有哪些?
竹玉蕈
多生长于竹林、杂树林,茎部容易垂直裂开。

卵天狗菌:多产于阔叶树林下,食用会引起强烈下痢。

毒蔓茸
多产于阔叶林,全株呈白色,有帽檐,根部有大壶和肉刺。

苦栗茸
群生于杉、栗的枯木。

有苦味。

霍乱茸。

毒蕈中毒急救

毒蕈中毒急救

整理课件
35
诊断要点
2 临床特点为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和多脏器损伤等。
整理课件
36
诊断要点
3.对食余的毒蘑菇进行形态学鉴定,有条件的进行含 毒成分检验或动物毒性实验。
整理课件
37
救治
毒菌中毒具有一般食物中毒的特点,因此在发病初期 容易被误认为一般的食物中毒,同时,又由于剧烈地 吐泻,也会误认为细菌性痢疾或肠胃炎等其他病症。 鉴于此,在诊断治疗时必须向病人及家属了解发病前 后进食情况,这对于确定是否蘑菇中毒以及采取相应 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必须详细观察分析,注 意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明显好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整理课件
56
半卵形斑褶菇(白罗伞)
整理课件
57
整理课件
58
整理课件
59
白毒伞
整理课件
60
小结
急性毒蕈中毒的诊断要点 急性毒蕈中毒早期治疗的关键措施
洗胃、导泻 保肝 抗胆碱、对症支持
整理课件
61
谢谢
整理课件
62
• ALF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出凝血功能等。 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下降提示肝脏损伤严重; 而PT延长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高是急 性肝损害的敏感指标,它们在ALT和AST升高之 前已有所改变。
整理课件
31
监测指标
肝性脑病的分级判断:包括意识、行为、智 力、神经体征及脑电图检查等。
其他:包括生命体征、肾功、血流动力学参 数、动脉血气分析、血糖、尿量等。发生肝 性脑病时可监测血氨浓度及颅内压。
整理课件
11
毒伞
白毒伞
整理课件
菇细 环 柄
12

有毒蘑菇诊断治疗(带图片)

有毒蘑菇诊断治疗(带图片)

有毒蘑菇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蘑菇下载 (4.75 KB)2010-8-16 16:46性质鉴别生长地带鉴别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

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色泽鉴别有毒蘑菇:颜色往往鲜艳,常呈红、绿、黄色,菇中央呈凸起状,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基部多呈红色。

无毒蘑菇:颜色一般都不鲜艳,大多数是白色或棕黑色的,菇干较平,伞面光滑并带丝光。

分泌物鉴别有毒蘑菇:菇盖或受伤部位常分泌出粘稠浓厚液体,有赤褐色乳汁,有辛辣等异味,菇盖撕裂后容易变色。

无毒蘑菇:一般较为干燥,折断后分泌出的液体为白色,有特殊香味,菇盖撕裂后一般不变色。

外观形态鉴别下载 (83.64 KB)下载2010-8-17 18:09下载2010-8-17 18:09下载2010-8-17 18:09下载2010-8-17 18:09下载2010-8-17 18:09下载2010-8-17 18:43下载2010-8-17 18:43下载2010-8-17 18:43下载 (155.98 KB)下载 (136.09 KB)下载 (4.03 KB)ac7.gif(54.95 KB)下载次数:02010-8-17 16:38ac8.jpg(75.01 KB)下载次数:02010-8-17 16:38ac17.png(58.5 KB)下载次数:02010-8-17 18:09。

春季谨防杀人不见血的野生毒蘑菇

春季谨防杀人不见血的野生毒蘑菇
损 失 和 影 响食 用菌 行 业 的 发展 。2 0 0 0年 3月发 生 的 9名 民工采
食 白毒伞 中毒 事件 , 造成 9人死亡 , 民政部 门发补贴十 多万元 , 而食用菌行业的损 失至少在千万元 以上。2 0 0 1年发生的两宗毒 蘑菇 中毒 事件 , 仅医院抢救治疗费用就高达 1 0多万元 , 0 并造成 2人死亡。由此可见 , 人们掌握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十分重要。
验 ”和 以 “ ”识 菇 , 一 个 既 不 符 合 实 际 , 不 可 取 的鉴 别 方 貌 是 又 法 。据 不 完 全 统计 ,0 0年至 2 0 20 0 6年 , 笔 者 所 知 的广 东 省 就 仅
发生毒蘑 菇中毒 2 3宗 ( 其中一宗为蘑菇干品、一宗为餐馆所 致 )中毒人数达 1 O人, , 3 造成 2 0多人死亡, 主要是误食一种剧毒蘑 菇一 致命 白毒伞 ( 叶较致命鹅膏 )造成 了毒 蘑菇恐慌症 , 时 , 一 间社会上谈 “ ” 菇 色变 , 导致市场上销售 的菇类很 少有人 问津。 毒蘑菇中毒事件 的发生 , 不但危害人的生命 , 也造成重 大的经济
样 , 是 由毒 蘑 菇所 含 的毒 素 种 类 及毒 素 的含 量 所 决 定 的 。 这 引 为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但是, 由于采食野生蘑菇和野生 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的常见毒蘑 菇类群有哪些呢? 近年来引起中 菇上市销售 , 近年来多次发生食用毒蘑菇 中毒事件 , 成多人死 毒 事件 的主要常见毒蘑菇类群 有 : 造
切 不 可 凭 借 “ 验 ” 以“ ” 菇 经 和 貌 识
关心毒蘑菇中毒 的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些简单的识别毒 蘑菇 的方法 ,但遗憾 的是全世界的菌物学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可以用

致 命 白 毒伞

毒蘑菇

毒蘑菇
有毒蘑菇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如香菇、木耳、灵芝,食用 都是安全的。
全国很多地方每年都有 出产野生的菌菇,其中不 乏有很多名贵菌类,但也 有很多有毒蘑菇(毒菌) , 食用后轻则中毒,重则死 亡。同时,我国的有毒蘑 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 所以有必要学习有毒蘑菇 的知识。
毁灭天使 ,主要在欧洲出没
毒蘑菇(毒菌)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 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国毒蘑 菇约有100多种,分布广泛。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 低,中毒表现轻微,但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 种。
常见毒蘑菇
毒蝇伞又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 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
狗尿苔,学名半卵形斑褶菇, 又称“致幻蘑菇”,中毒后 引起跳舞、大笑
中毒处理方法(仅供参考)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中毒病人在初期首先应考虑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等方法, 帮助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
同时,还应根据不同中毒类型采取一些不同的处理。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在及早处理的同时,尽快与医 院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最好 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以便确定毒素 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 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 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 毒性无关。
反面例子:食用菌鸡腿菇经 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 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
关于毒蘑菇的N种谣言:
谣言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 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真相: 这是有关毒蘑菇的传说中最荒诞不经的部分。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
关于毒蘑菇的N种谣言:

中国十大剧毒蘑菇

中国十大剧毒蘑菇

第1位:白毒伞。

也称白罗伞、死亡帽。

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蕈碱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毫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

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为10大毒蘑菇之首。

第2位: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会致人死亡。

第3位:狗尿苔。

此蘑菇误食发病较快,发病时常产生幻觉,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

第4位:裸盖菇。

这种蘑菇毒性很强,含有令人致幻的毒素。

毒素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影响人脑的前额叶皮层,从而干扰身体新陈代谢,达到致幻效果。

第5位:白霜杯伞。

此蘑菇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或浅黄褐色,有毒成分为毒蕈碱,毒蕈碱中毒后大量流涎、出汗和流泪等症状便会出现。

严重会出现腹痛、剧烈恶心、腹泻、视力模糊和呼吸困难。

不过一般不会致人死亡,中毒症状一般在两小时内消退。

第6位:黄斑蘑菇。

此蘑菇通常为白色,后期由白色渐变至黑色,此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病症。

第7位:赭红拟口蘑。

又称赭红口蘑,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第8位:网孢牛肝菌。

这种蘑菇是牛肝菌的一种,容易和云南人常吃的葱菌混淆,该菌含有神经精神毒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容易看见“小矮人”,或者是其他幻觉。

第9位:墨汁鬼伞。

又名鬼盖、鬼伞、鬼屋、鬼菌,墨汁鬼伞与酒一起食用时会中毒。

中毒以后会有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等症状。

不过虽然有不适的征状,但却很少有致命的情况出现。

第10位:大鹿花菌。

该菌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部分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虽然毒性不大但是不可食用。

食品的化学性危害及天然有害物质

食品的化学性危害及天然有害物质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危害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危害及天然有毒物质浙江大学陈卫1.2.1什么是食品的化学性危害?食品化学性危害是指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食物从而引起的危害。

那么,食品中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哪些呢?根据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天然毒素:比如苦杏仁中的氰苷、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河豚鱼的河豚毒素等2、农药残留:主要是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多菌灵杀虫剂等农药使用后的残留3、兽药残留: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等药物残留4、重金属:比如镉、铅、汞、砷等元素超标5、滥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是食品添加剂的超量、超范围使用6、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的卫生安全性:比如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容器或使用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材料制作的工具、管道等。

7、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包括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食品原料等造成的危害8、其他污染:主要是一些化合物的污染,包括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多氯联苯等上述介绍的各种食品化学性危害,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环境有害物质造成了食品的污染。

1.2.2含天然有毒物质的植物源性食品首先,我们来看看天然食物引起中毒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可以将食物中毒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误食含有天然毒素的食物比如误食有毒蘑菇2.遗传原因某些人因遗传原因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苯丙酮尿症(患者无法代谢蛋白质)、乳糖不耐症3.过敏反应一些人对海鲜、花生中的某些蛋白质会产生过敏反应,引起皮肤瘙痒、呕吐等症状,甚至休克;4.食用量过大如连续多日食用荔枝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在植物源性食品中,有些植物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可引起食物中毒。

植物源性食品引起中毒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本身含有毒物质,容易引起误食比如毒蘑菇。

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形态奇特的野生蘑菇皆不能食用。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毒蘑菇(白毒伞等)与可食用蘑菇外观极为相似,如果人们误食这些蘑菇,容易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广东省急性毒蕈中毒诊断与救治工作指引(2019)

广东省急性毒蕈中毒诊断与救治工作指引(2019)

附件1广东省急性毒蕈中毒诊断与救治工作指引(2019版)急性毒蕈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

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毒蕈即为毒蘑菇,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

据统计,我国已报道的毒蕈有400多种,广东的毒蕈有200多种,其中致命的有十余种,广东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毒蕈是铅绿褶菇,而导致中毒死亡最多的是致命白毒伞(致命鹅膏)。

毒蕈的外观与可食野生蕈菌极其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极难分辩,急性毒蕈中毒大多发生于误食有毒蘑菇尤其是误食自采的野生毒蕈所致,通常因群体性同时进食而导致短期内集体发病。

我省急性毒蕈中毒事件全年可发生,但相对集中发生在气候潮湿、多雨的第二、三季度,因地处亚热带,毒蕈中毒的高发期常早至每年3月。

一、中毒类型与临床表现目前对多数毒蕈毒素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毒蕈毒素包含消化道毒类、神经毒类、过敏性毒素、肝毒性类、肾毒性类及皮肤肌肉毒性类等。

毒蕈种类繁多,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毒蕈的毒性亦有强有弱,多数毒蕈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有的毒蕈毒性虽小,但进食量过大仍可发生严重中毒;有的毒蕈毒性极强,误食中毒后可在短期内致人死亡。

目前确定毒性较强的毒蕈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鹅膏毒肽、鬼笔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

根据中毒累及主要的组织器官与临床表现的不同,通常可将急性毒蕈中毒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各型间可有重叠。

(一)胃肠炎型。

胃肠炎型是广东省急性毒蕈中毒中最常见的类型。

中毒潜伏期较短,大多数在食后10分钟~3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伴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但严重者可出现呕血、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昏迷,进食量大者也可伴有肝、肾损害,脱水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铅绿褶菇、近江粉褶蕈是广东省常见的胃肠炎型毒蕈。

(二)神经精神型。

营养膳食指导宣传资料

营养膳食指导宣传资料

居民合理膳食营养指南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我们每天生理需要的营养素,而且有利于自我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预防。

在社会发展进步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吃好”还关系到儿童的良好生长发育、成年人的健康、老年人的长寿等。

如何“吃好”,不但是自我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更是促进全民健康的基础。

所以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膳食: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一)食物可分为5大类,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营养膳食指南建议我们应做到食物多样,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

平衡膳食模式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二)谷类为主是指谷薯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同时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以及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

【建议】1.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2.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3.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4.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一)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如果吃的过多或活动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体重增加,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吃得过少或活动过多,可由于能量摄入不足或能量消耗或多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如何避免误食有毒动植物?

如何避免误食有毒动植物?

如何避免误食有毒动植物?据《佛山发布》2022年3月22日消息:近期,广东陆续有报道误食野生毒蘑菇、断肠草、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及致死事件。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食品安全无小事,请广大群众以及食品经营单位提高警惕,谨防误食误售误加工野生毒蘑菇、断肠草、河豚鱼等有毒动植物。

一、野生蘑菇(一)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1、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

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

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2、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

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

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

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二)预防措施1.不采摘。

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

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购买。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3.不食用。

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

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二、断肠草(一)断肠草不属于任何一种植物的正式名称,而是各地民间用来称呼某些植物的俗名,其中最“声名显赫”的是钩吻,又名大茶药,全株有剧毒,主要的毒性物质是钩吻生物碱,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

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症状为主,主要包括呼吸麻痹、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复视、视力减退、咽喉灼痛、吞咽困难、腹泻腹痛、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

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健康教案

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健康教案

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使学生知晓和了解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危害。

3.使学生学会识别常见野生毒蘑菇及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准确识别野生毒蘑菇并预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情况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同时也走上餐桌,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但是,因对野生有毒蘑菇识别不清,导致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比如,像以下几个案例,就是因为误食野生毒蘑菇,出现中毒,成为惨痛的教训。

1.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怎么看?【案例展示】2020年6月,广西自治区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202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发病人数135人,死亡3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数增加了3倍,发病人数增加了4倍。

据悉,除北海、防城港外,广西境内其余12个市均有病例报告,多发地为桂林、河池、梧州、贺州等植被比较丰富的山区。

此类有毒蘑菇中毒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两季为多发季节,广西从3月份开始,5—6月是发病高峰,一直持续到9月份左右。

2021年9月,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发生一起食用采摘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事件中,外婆、妈妈和一名3岁的孩子,祖孙3人中毒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家中吃了剩下蘑菇汤的2只猫也被毒死。

2022年8月,在河南郑州,陶先生一家三口外出旅游时采摘了野蘑菇,食用后住进ICU,4岁女童和孩子母亲出现了多器官衰竭的情况。

8月3日晚,孩子的姑姑打来电话表示,误食毒蘑菇的孩子病情严重,没抢救过来,已经不在了。

等等案件,常见于新闻报端。

【原因探究】师:什么是毒蘑菇中毒?生:由于某些毒蘑菇的外现与无毒野生蘑菇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毒的种类较多,我国常见的毒蘑菇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及白帽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很高。

师: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生:讨论,危害: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

中毒急救 急救常识大百科[荟萃精制]

中毒急救 急救常识大百科[荟萃精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大连地区有野生鲜蘑菇200多种,其中有50多种为有毒蘑 菇。剧毒的主要是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和鹿花菌 等。这些毒蘑菇因其味道非常鲜美,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人 中毒的现象。这种蘑菇主要含有的毒肽和毒伞肽等毒素毒 性极高,摄入少量就会引起中毒,重者可迅速致人死亡。
行业培训
12
狼毒草:又名叫断肠草根浅黄色,有甜味。
急救常识大百科

09英语 王俊飞
中毒篇
0906040003
行业培训
1
一氧化碳中毒
误食鼠药中毒
被毒蛇咬伤中毒
行业培训
2
煤气中毒
情景模拟:一个寂寞的
夜,一位儿女成家在外
的孤独老母亲在煮着夜
宵。顶不住一天的劳累,
老母亲在沙发上躺下,
并沉沉地睡去。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燃气
灶上钢锅里的水渐渐沸
腾,满溢出来,浇熄了
行业培训
18
行业培训
8
被毒蛇咬伤中毒
情景模拟:冬天刚过,
便春回大地,万物开始
复苏。一队春游爱好者
早已按捺不住年轻好动
的心,爬进深山,去感
受暖春带来的第一片生
机与活力。然而,让他
们始料未及的是,其中
一位队友不慎被毒蛇咬
伤。未曾经历过此事的
他们是否可以谨慎有条
理地处理呢?
行业培训
9
学会区别有毒蛇
首先从蛇的外形来看,毒蛇全身的花纹异常鲜 艳,头小呈三角形,尾巴比较短,从肛门以后 突然变细。毒蛇多喜欢夜间活动。反之,就是 无毒蛇。第二步要看口内牙齿,有毒蛇的牙齿 外面带钩,中间是一条空的细管,用来输送毒 液。而无毒蛇的牙齿大小相等,不带钩。

野生蘑菇难辨别有无毒切勿采食

野生蘑菇难辨别有无毒切勿采食

野生蘑菇难辨别有无毒切勿采食上月,退休来广州居住的方先生在白云山晨练时发现白色蘑菇,觉得很像在老家常吃的品种,采摘回家晾晒后食用,结果出现急性毒蘑菇中毒。

这是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获悉的第一起蘑菇中毒事件。

历年来2月~4月是广州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警示:野生蘑菇难辨别有无毒,市民切勿采食,慎防中毒。

采食白蘑菇导致急性中毒今年2月份,退休来广州居住的方先生,在白云山风景区柯子岭附近晨练时发现类似家乡生长的白色蘑菇,虽然留意到路边有预防毒蘑菇中毒的警示牌,但方先生还是采摘了八九朵带回家,并放置在阳台晾晒。

晾晒期间,方先生发现蘑菇中曾有虫子出现,觉得虫子啃咬过的蘑菇没有毒,由此误以为蘑菇为“无毒”菌类。

家人曾劝阻方先生不要吃,但方先生执意将晾干的蘑菇用盐水滚烫后与大葱清炒独自食用。

当晚,方先生出现持续性的腹部胀痛、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症状,遂前往附近医院急诊科求诊,医院检验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严重受损,诊断为“急性毒蕈中毒”(即毒蘑菇中毒)。

幸运的是,经过医院采取护肝、补液、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方先生生命体征稳定,肝功能指标数值逐渐恢复正常。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调查确认,方先生所采的野生蘑菇为“致命白毒伞”,此事件为广州市2012年第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蘑菇有无毒不能听信民间经验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方先生误食毒蘑菇的事件再次说明,民间流传的辨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民间流传的关于蘑菇毒性的错误说法常见的有:错误说法1:鲜艳的蘑菇有毒,无毒蘑菇颜色不鲜艳。

解释:错!可食用蘑菇也有颜色鲜艳的,而毒蘑菇也有颜色低调的。

最“臭名昭著”的毒蘑菇“致命白毒伞”就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白色,符合传说中的无毒蘑菇形象。

但它却以极高的致死率成为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

而颜色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美味食用菌。

白毒伞的辨别方法

白毒伞的辨别方法

白毒伞的辨别方法
白毒伞啊,那可是一种极其危险却又容易被混淆的家伙!咱可得好好说说怎么辨别它。

你瞧,白毒伞长得白白净净的,就像个纯洁无害的小天使,可别被它这外表给骗了啊!它的菌盖通常是伞状的,边缘还比较光滑,这跟一些可食用的蘑菇好像有点像呢,对吧?但仔细看看,还是能发现不同的呀。

白毒伞的菌柄一般比较细长,而且颜色也是白色的呢。

哎呀,这可真会伪装!再看看它的菌环,位置比较靠上,这也是一个特点哟。

还有啊,它的气味,一般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味道,不像有些蘑菇香香的或者有股特别的气味。

咱来打个比方啊,白毒伞就像是一个善于伪装的小恶魔,隐藏在众多蘑菇当中,等着人们不小心上了当。

这就好比在一群人当中找出那个心怀不轨的家伙,可得瞪大眼睛仔细瞧呢!
要辨别白毒伞,还得注意它生长的环境。

它一般喜欢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树林里啊,草丛边啊。

要是你在这样的地方看到了长得特别白净的蘑菇,可就得多个心眼了,说不定那就是白毒伞在向你招手呢,想把你给骗了。

还有啊,别以为只有单独一朵白毒伞才危险,有时候它们还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呢!那场面,就像是一群小恶魔在那里聚集,可吓人了。

所以啊,看到这样的情况,更得小心谨慎了。

总之,辨别白毒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多留心,多观察,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可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啊,不然误食了白毒伞,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记住了吗?一定得小心再小心啊!。

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作文

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作文

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作文预防野生菌中毒嘿伙计们,你们知道吗?就在上个周末,我可就差点吃了一大堆毒蘑菇,被这玩意儿给毒倒了呢!幸亏后来及时发现,才没酿成大祸啊。

那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打着野营的主意,直奔郊外的一片树林而去。

山间的空气简直棒极了,带着清新的草木香味,使人顿时感到精神百倍。

我们在林中行走,高兴地寻找着一处合适的营地。

突然,小乖就来了一句:"哥们儿们,快瞧!那边好像有不少好东西呢!"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一大片小树丛旁地上,竟生长着一大簇簇白色的蘑菇!我们几个从没见过这种菌菇,便顿时眼睛一亮,纷纷扑了过去。

"哇,这可真是个大宝贝!野生的蘑菇可都是无公害的好东西,搭把手拣回去,我们可就有干净的菜吃啦!"小芳捧着满怀的蘑菇,两眼放光地说道。

而小明和小乖更是撅起裤腿蹲下,专心致致地在那里挑拣,生怕漏掉了什么好菇。

看着大家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也情不自禁地蹲下身来,加入到这场"大捕捉"中去。

但当我凑近那白色蘑菇时,却感到一股诡异的腥味扑鼻而来,实在说不上好闻。

不过心想,野外长的东西哪有那么讲究,况且这可是馅饼级别的大补之品,稍微有点儿异味也无伤大雅吧。

就这样,我们一行人不到半个小时,便采撷了一大堆蘑菇,沾沾自喜地往营地赶去。

打算把这些新鲜蘑菇煮了吃个尽兴,想想都让人垂涎欲滴。

但就在我们准备燃起篝火时,突然有个熟悉的声音在后面叫住了我们。

"哎呀,你们这么个人!那都是毒蘑菇,当心着吃了会中毒的啊!"回头一看,竟是附近村里的老张大爷来了。

看到我们手中的"战利品",他急忙上前阻拦。

原来那些白色蘑菇虽然形状很像食用菌,可内里含有剧毒,极易引起严重中毒。

我们这帮外行人一时糊里糊涉,还真把它们给认错了。

幸好大爷及时发现,否则那下场可真是堪虞啊。

经此一役,我实在深有体会。

对待生活中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应该慎重对待,多加认识和了解,才不致误入歧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2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

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
3网孢牛肝菌
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

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在针叶林中地
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

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

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

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

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

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此蘑菇极毒。

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

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鹅膏菌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

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

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

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

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

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

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

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9细环柄菇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褶白色,离生,稍密。

菌柄柱形,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10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

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

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

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11细褐鳞蘑菇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

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

12毛头鬼伞
子实体较大。

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

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

该蘑菇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

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13半卵形斑褶菇
子实体一般中等。

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

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14毒粉褶菌
子实体较大。

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

有毒,不可食。

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

15介味滑锈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

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

有毒,不宜食用。

16粪锈伞
子实体一般较小。

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

怀疑有毒,不可食。

17美丽粘草菇
子实体中等大,白色。

菌托苞状而大。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有毒,不可食用。

18毛头乳菇
子实体中等。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

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

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

19臭黄菇
子实体中等大。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

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

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20白黄粘盖牛肝菌
子实体较小。

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食后往往引起腹泻。

21粉红枝瑚菌
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

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

菌肉白色。

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

不宜采食,食后往往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