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对策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点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点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整个盆地呈现西高东低的倾斜状。

为了有效开发盆地资源,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针对这里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希望深层次研究盆地地层特点与油藏地质。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历史与地层基本构造分析1.1 形成历史鄂尔多斯盆地雏形形成于早太古代~晚太古代之间,它从地台基底雏形阶段逐渐过渡形成独立基底,在早元古代快速发展,并在晚元古代与古生代随着陆表海沉积逐渐成型。

而在中生代发展阶段,鄂尔多斯盆地出现了坳陷盆地阳台,直到新生代才完全形成现代地貌特征。

1.2 基本构造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沉积盆地,它西高东低且在西部位置拥有大面积缘断褶带与天环坳陷。

东部与中部拥有大量挠褶带与自然斜坡。

更重要的是,该盆地中蕴藏着大量的油田,其中大部分油田就位于西缘断褶带位置,也有一部分油田分布于中部斜坡位置。

从油气聚集的自然条件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主要可以基于以下3点内容展开分析。

第一,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复合鼻状构造,它是指由于地壳不规则运动所形成的陡峭程度较低的平原地带(只有少部分局部区域存在凸起高点)。

这些地方是比较显著的油藏形成位置,容易集聚油气资源。

第二,鄂尔多斯盆地四周陡峭且大起大落,最高处高耸入云端,最低处却深不见底,反差相当之大。

这种特殊的鼻隆带结构显然是因为区域的历史构造运动所形成的。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一般坡的隆起度为10m/km,倾角相对平缓(小于1°),而且这种小斜坡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占据了不小比例(超过12万km2),已经达到整个盆地总面积的1/2。

第三,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存在一层层沉积物所沉积形成的局部隆起地带,它与该区域的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这里所提到的“差异压实”就代表在同一层沉积物中其本身也并非是均质且同一的,而是由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不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因此它的岩层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岩层在成岩以后无论是质地还是厚度都存在巨大差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天然气探井钻井液技术改进与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天然气探井钻井液技术改进与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天然气探井钻井液技术改进与应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其地下沉积岩石形态复杂,矿化风险较高,但是却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为了有效地探测和开发这些资源,减少钻探风险和成本,钻井液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探井技术。

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传统的钻井液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低降解性和难以回收,给环境保护带来一些压力。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钻井液技术需要进行改进和应用。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开始采用基于水基液体的钻井液技术,通过研究驱动力的特性和作用机制,优化液体组分和处理工艺流程,提高钻井液效率和降解性。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钻井液技术和方法,例如强化水基钻井液技术和可回收型钻井液技术等。

强化水基钻井液技术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通过添加新型的润滑剂、高聚物和悬浮剂等,改善了钻井液的黏度和稳定性,提高了钻头的润滑效果和浮力,进一步提高了钻井的效率和安全性。

可回收型钻井液技术则通过采用高效回收装置和再生工艺,达到了钻井液的回收循环利用,降低了钻井液投入和排放,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的钻井液技术改进和应用中,更加注重了高效、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要求,通过探索和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钻井液技术和方法,为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保障。

未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的天然气产业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助力中国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

除了新型的钻井液技术和方法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在天然气探井和钻井方面还采用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例如水平井技术、多组分钻井流体技术、大直径钻井技术等,这些技术和装备不仅提高了采气效率和降低了采气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

其中,水平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块的天然气探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平井技术通过在矿体中钻出一段不斜向上或向下的水平井管道,以增加矿井的可采储量,有效地提高了天然气的采集率和储量。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工作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工作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工作探讨作者:董满仓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5期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

它的开发将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市场供给的增加,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压力。

但是,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的藏成分布复杂、油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弱,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从盆地形成的原因出发,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理论研究集中在沉积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成藏理论,并分别从沉积和移动上阐述了对油气藏成的作用。

这两种研究都片面的从单一层次强调了对油气藏成的控制作用,这将影响对油气的资料记录,不利于开采工作的进行。

本文从现状出发作了一些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工作探讨,希望能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开采有所帮助。

关键字: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中图分类号:P63 文献标识码:A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特点1复杂多样的地质因素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华北和西北两种地质构造的纽带部位,既有稳定的碳酸盐岩构造,又有盆地的演化构成结构。

从地质构造上来说,就已经决定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在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油气储藏的复杂性也就不言而喻。

从最近几年的钻探结果表明,传统的对于盆地油气开采的理论虽有普遍的实用性,但并不能用于所有地区的油气开采之中。

对于像鄂尔多斯盆地这样的油气藏,其油气的分布规律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开采过之前必须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油气藏成理论对油气的各方面情况作出记录,发现并总结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为以后类似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2.油层物性差鄂尔多斯盆地虽然油气的总储存量很高,但是盆地的储层岩以砂岩为主,并且石英和碎屑的含量较高,在储层岩中还有大部分由碳酸盐岩矿物和黏土矿组成的胶结物,这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油层物性差,岩石的渗透率和孔隙度低。

在储层孔隙上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粒间孔是主要的储层孔隙,虽有着优质油层储层的特征,但油气分布的储层又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特点。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气田分布图
胜利井气田 刘家庄气田
苏里格气田
榆林气田
神木气田
米脂气田
乌审旗气田
靖边气田
子洲气田
(三)致密气分布层位
上古生界综合柱状图
致密气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 石盒子组盒8、山西组山1为主力 含气层,盒6、山2、本溪组以及 下古生界奥陶系等是重要的兼探 层系,纵向上具有多层系复合含 气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地层厚度图
A’
A
A 庆城
庆深1
环县
庆深2
定边
定探1
鄂托克前旗
李1
鄂7
K
J T3
T1+2 C+P
O ∈
鄂3 杭锦旗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鄂托克旗地震剖面
A’
C+P
同时,利用盒8段岩心单旋回砂体厚度计算,北部古坡度平均为0.62º 、南 部平均为0.51º。
水深经验公式:h=1.5L Schumm坡度经验公式:d=1.14/(0.51w2.43/18F1.13)0.25 Leeder河道宽度公式:w=6.8h1.54 Schumm河道宽深比:F=w/h
2、盆地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 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 岩系。盆地经历了五个演化阶段:
中晚元古代坳拉谷-奠定盆地雏形 早古生代浅海台地-形成下古储层 晚古生代近海平原-形成上古储层 中生代内陆湖盆--北东缓西南陡
形成T、J油藏 新生代周边断陷--今构造格局与
油气赋存定型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
报告内容
一、长庆油田基本情况 二、致密气地质特征 三、致密气成藏地质条件 四、致密气主要勘探技术 五、致密气勘探开发前景展望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与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与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储量较为丰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勘探理论,并就相关理论的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勘探质量,对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实践前言:石油勘探理论的正确实践是提升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的分析了石油勘探过程中的理论应用情况,并就石油勘探理论的具体实践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概况当前,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储备和开采量位居我国前列,从鄂尔多斯盆地的能源开采历史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新生代盆地,并在地缘上位于我国华北地区。

另外,鄂尔多斯盆地具有较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能够按照叠合生长的方式完成石油能源的开采[1]。

另外,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开采领域具有地理上的突出优势,能够在多种石油勘探技术的核心部位进行能源的有效开发,使能源的开采过程可以更好的进行负面因素的有效减少,使能源能够长时间保持均衡的运行状态。

在鄂尔多斯实施石油資源的开采,可以通过内部构造的优势进行石油开发稳定性的提高,鄂尔多斯的能源开采过程可以很大程度上依赖缓冲带的状态进行石油开采技术的分析,并通过技术应用环节的多个单元,对石油气产生的主要空间实施分析,使石油资源可以在开采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沉降技术的应用,并提升盆地底部的适应程度。

二、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理论的实践(一)根据曲流河三角洲理论进行石油勘探首先,要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势平缓特点,对盆地石油开采技术的具体框架实施分析,使现有的石油开采技术可以结合盆地的构造情况实施研究[2]。

另外,要按照盆地地势倾斜的特点,对原有的石油勘探理论实施分析,以便石油的开采环节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物质资源的现实。

另外,要结合当地的石油开采环境的湿度情况,对石油开采期限是否可以进行延长进行研究,使石油的开采环节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河流的发育特点,促进盆地当中沉降性资源的完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受到重视。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储层特征多样,该区域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着理论和技术上的一系列难题。

本文将讨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理论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层位难点及对策1. 煤层分布不均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分布不均匀,需要通过精细的层位勘探,提高勘探成功率。

采用高密度的地震勘探,结合各种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确保煤层气储量的准确评估。

2. 煤层连通性差:煤层气储层有很高的渗透性差异,导致煤层之间的连通性差,难以全面开发利用。

因此,需要采用压裂、水平井和冲击孔爆破等技术手段,提高煤层气井的连通性,增加开采效率。

二、储层难点及对策1. 煤层孔隙度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开采。

需要采用地面化学药剂和低渗透压裂液技术,增加储层孔隙度,提高气藏透气性。

2. 煤层中的水气共存: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中的水气共存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煤层气开采的难度。

可采用抽采、降压和注水等方法,有效地减缓煤层水气共存对煤层气开采的不利影响。

三、开采难点及对策1. 参数评价准确性低:由于储层特征复杂多样,现有的参数评价方法通常难以准确地评估煤层气资源潜力和开采量。

因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提高参数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开采技术成本高: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开采技术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需要进行技术研发,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

在此基础上,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位于盆地西部,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良好的 储层条件。其地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特征
1、地形:鄂尔多斯盆地地处黄土高原,地形起伏不平,丘陵和山地交错分布。 这种地形条件为页岩油的储藏和开采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
地质特征
2、气候: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这对于页岩油的储藏和开采是有利的。
地质特征
3、沉积环境: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位于盆地西部,属于咸化湖 相沉积环境。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有利于页岩油的储藏。
勘探实践
勘探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的勘探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分析,对页岩油的储层特征和分布规 律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二、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 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
1、勘探成果及开发模式
1、勘探成果及开发模式
近年来,许多石油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方面取 得了显著成果。根据不同公司的勘探数据,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的总资源量非常 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常见的开发模式包括水平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结 合使用,以提高油气采收率。
4、地面工程方案及实施情况
4、地面工程方案及实施情况
地面工程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之一。针对该区块的实际情况,各石油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地面工程方案。主要 包括建设原油集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以确保页岩油生 产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公司不断优化地面工程方 案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一、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 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天然气井钻井难点与主要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天然气井钻井难点与主要对策

301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与石油产区,其北部矿产资源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发。

目前该地区东南部天然气资源正处于勘探开发的初期阶段,因此其钻井技术研究对于区域性矿产资源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因此我们结合该地区钻井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开展了技术对此研究。

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提高钻井生产钻速的提升,以及钻井周期的下降打下了技术支持基础。

1 当前钻井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点目前在该地区钻井施工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因其盆地地质特征,造成的钻井中钻速较慢,同时钻井生产周期较长,影响了钻井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技术人员在钻井生产实践中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特有的地质特征,其在钻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了以下几点。

1.1 钻井中存在严重的地质不可预见与控制性在地质勘探中技术人员发现,该地区地表结构属于新生界第四系黄土层,地表结构的成岩性极差,因此其表层容易出现漏失问题。

在地质勘测中勘测人员发现,该地区表层80至120米厚度的为冲击泥沙堆积的冲积层,其整体结构较为松软。

这种地质环境容易造成漏失问题不可预见与不可控制性的提升。

1.2 钻头选择难度较大在实际的钻井过程中,由于其地层岩石可钻性较差,因此造成了其钻头选型难度的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层岩石包括了上部的三叠岩层,到下部的奥陶岩层的地质结构复杂。

因此在钻井过程中随着深度不断增加,其可钻性均值参数也在不断增加,进而造成了不同地层深度钻头选择困难的增加。

1.3 复杂地质环境造成的钻井周期增加在实际的钻井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钻机下部地层机械钻速较低,而其地质结构中其地层软硬交错问题较为常见。

这些问题会造成钻井生产中憋跳钻现象严重,造成了钻井周期的增加。

1.4 漏井现象较为常见由于钻井中经常出现井壁失稳情况,因此生产中经常出现井漏现象。

如在部分钻井过程中,部分地区因地质问题其整体承压能力较差,经常出现区域性漏失现象;而其他地区则是较为明显的硬脆性泥页岩及煤层地质特征,钻井中经常出现垮塌、掉块等现象;而奥陶系地质特征因顶部为裂缝发育,也容易出现漏失问题。

《2024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范文

《2024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范文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篇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一、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其东缘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大等因素,该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仍面临诸多理论技术难点。

本文将就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藏的分布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包括地层结构、断层、裂缝等。

这些因素导致煤层气藏的分布规律难以掌握,增加了勘探开发的难度。

2. 煤层气藏埋藏深度大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藏的埋藏深度较大,一般超过1000米,甚至达到数千米。

这使得勘探开发需要面对更高的地应力和更复杂的地下环境,增加了技术难度和成本。

3. 煤层气开采技术不成熟目前,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的开采技术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开采方法和设备。

这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应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深入了解煤层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地质特征。

通过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钻探等方法,提高勘探精度和可靠性。

2. 研发高效开采技术针对煤层气开采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开采技术和设备。

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煤层气开采技术的进步。

3. 优化开采方案在确定煤层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地质特征后,应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应力、地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同时,应加强现场管理和监控工作,确保开采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煤层气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与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 , 同时鄂 尔多斯盆 地 的勘 探 技 术 , 开发 的管理模 式对我 国开发其 他 盆地 油 气 田也 树 立 了很 好 的标 杆作 用 , 从 而也 能更 好
地 规 划我 国盆 地 油气行 业 的发展 。
关 键词 : 鄂 尔多斯 盆地勘探 史 ; 取得 的成果 ; 可持 续 发展 的 思考 与建议 中图分 类 号 :F 4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摘 要: 鄂 尔多斯 盆地是 我 国近 十年 来石 油 天然 气产量 增 长最 快的 盆地 , 目前 已经稳居 我 国 油气 盆地 的 第二 位 , 也 已跨 入 我 国天然 第一 大 产 区的行 列 , 本 文通 过 对鄂 尔多斯 盆地 的 油 气勘探 历 史进 行 了总结 , 是A - 4 r l 能 够更 好地 对 鄂 尔多斯 盆地 尽 心


石油 消 耗量 约 占世 界能源 总消耗 的 9 . ¨% 国最 大 的 气 田 一 苏 里格 大 气 田被 发 现 , 之 投 注 ,是原有 的地层 屹立保 持低渗 透 的油 我 国石 油 ( 包 括原 油 、 成品油 、 液 化石 油 气 后 同年 绥靖 中兴 油 田相 继 问世 。 2 0 0 1 年 长 田注水 技术 ,该技术 解决 了世 界低渗 透储 和 其他石 油产 品 )有 一半 以上 需要从 国外 庆 油 田把 “ 三 步走 ” 发展战略和“ 三个 业 务 层 抵押 的难题 ,同样 也攻 克 了低 渗透 油 田 进 口, 大 部分 石油都 需要 依赖 于 国外 市场 。 层面” 思路, 又 一次 为长 庆油 田的未 来 的调 投 产后 采油 , 采 液指 数下 降的世 界难题 石 油 的 紧 缺严 重 的制 约 了 我 国 经济 的发 整 与发 展确 定 了 目标 , 2 0 0 1 年 西 峰大 油 田 ( 4 ) 井 下 的节流技 术 , 该 技术有 力 的抑 展 ,尽管 目前 我 国仍 不 断加大 对海 外油气 和姬原大 油 田县级 问世 。 2 0 0 8 年底 苏里 格 制 了井 下水合 物 的形成 ,同时气 井 的压力 田的开采 力度 ,但是 仍不 能满 足我 国 当下 气 田一跃 成为 我 国第 一个 储量 超过 万亿 的 也 相对稳 定 , 均 提高 了单井 的产 量 , 同时也 对石 油资 源 的需求 ,与此 同时 政治 和经济 大气 田。2 0 0 9 年 长庆 油 田提 前完 成 “ 三 步 大 大降低 了投 入的成 本 ,因此该技 术 也成 危机 也是 此起 彼伏 , 威 胁 不断 , 因此提 高我 走 ” 发展 战略 , 有 力 的证 明了该 战略 的实 用 为 鄂尔多斯 盆 地开发 的核 心技术 。 国国内油 气 田的勘探 产量 才是 当下 首要解 决 的问题 。鄂 尔多 斯盆地 是我 国 的第 二 大 盆地 , 它 蕴藏着 丰 富的石 油天 然气资 源 , 经 过几 代人 的共 同努力 和探 索 ,近十年 来鄂 尔 多斯 盆 地 的油气 的勘 探产 量 稳 步提 高 , 油气 产 量 指数 呈现 快 速 上升 的趋 势 , 2 0 0 9 年盆 地 内的长 庆油 田和延 长石 油气产 量 的 两 大 主要 的 油气 生 产 实 体 均 创 历 史 的新 高 ,鄂尔 多斯 盆地 已经成 为我 国第一 大天 然气 产 区和第 二大 油气生 产盆 地 。 二、 鄂 尔 多斯盆地 的勘 探历 史 鄂 尔 多斯 盆地 最 早 的是 石 油 的勘 探 , 时 间最早 可追溯 到公 元前 东汉 时期早 在西 汉 中叶 ,鄂 尔多 斯盆 地就 已经 出现 了天然 气 井 ,鄂尔 多斯 盆地 真正 的进行 勘探 开始 于2 O世纪 7 O 年 代 ,长庆油 田会 战 的开始 第 一 次揭 开 了鄂 尔多 斯 的神秘 面纱 ,让人 们对 其地 质的构 造有 了一 个清 晰全面 的认 识 。1 9 7 0年钻 探庆 1 井 发 现 了马 岭油 田 , 从 此 出 现 了盆 地 第 一 次 储 量 增 长 的新 高 峰 。组织石 油 大会 战 ,加 强攻克 技术 难关 1 9 7 9年 建成 了包 括 直 罗 、 吴旗 、 红井 子 在 内的九 个油 田,开发 了 1 5 个 试采 开发 区 。 2 0 世 纪 进 入 了鄂 尔多 斯 盆 地勘 探 的调 整 时期 , 2 0 世纪 8 0年代 把石 油 的勘 探 从 株 罗 系转 向三 叠 系 。 1 9 8 3年 发现 了安 塞 油 田 。1 9 8 8年陕 参 1 井钻 探成 功 , 靖 边 大气 田被发 现 , 扭 转 了长庆 油 田勘 探 的新局 面 。 从 此鄂 尔多斯 盆 地进入 了 “ 油气并 举 ” 的新 时 代 。安塞 油 田经过 8年不 断的技 术 攻关 研 制 出了特低 渗 透油 田规模 有效 开发 的新 模 式 ,因此安 塞模 式在 整个 鄂尔 多斯盆 地 乃 至全 国被广 泛 的应用 和推 广 ,从 此盆 地 的石 油产 量 日益增 加 。 从1 9 9 6 年 盆地 的勘 探进 入 了真 正的 发展期 ,在 盆地 内开 发静 安油田, 侏罗 系滚 动勘探 取得 了重 大 突破 , 原油 的的储量 和产 量再创 历史 新 高 ,时隔 不久 榆林 七 天被 发 现 , 1 9 9 9年长 庆油 田把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藏勘探与沉积地质学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藏勘探与沉积地质学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藏勘探与沉积地质学研究位居我国大陆第二大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沉积盆地,其构造发育史大体与华北地台相当,属稳定的克拉通内盆地。

这里的沉积岩层厚度大、分布稳定,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煤炭资源。

其中,中生界地层中主要分布石油,天然气则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地层中。

沉积盖层的发育大体可分为浅海台地(早古生代)、滨海平原(晚古生代)、内陆坳陷(中生代)、周边断陷(新生代)四个阶段。

本区气藏的形成与古生代的两大地质作用紧密相关,一是在晚奥陶世后,盆地区域性隆升,遭受长达1.3~1.5亿年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区域性广布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型储层;二是在中晚石炭世后本区开始下沉,接受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沉积,构成了古生界的区域性气源岩、封盖层,以及局部的砂岩储集体。

因此,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风化壳和上古生界的砂体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以古生界为主要目的层的天然气勘探始于50年代。

纵观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历程,取得勘探重大突破并带动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利用的是隐蔽岩性和地层圈闭气藏的勘探发现:八十年代后期,在盆地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的顶部古风化壳中发现了大型地层圈闭气藏(靖边气田);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中发现了大型砂岩岩性气藏(榆林气田),奠定了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走向工业化开发利用的基础,从而也为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天然气勘探方向与发展战略的制定标示了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平缓,面积大而丰度低是本区天然气成藏的重要特征。

因此,针对下古生界地层圈闭气藏和上古生界岩性圈闭气藏的成藏和分布规律的沉积地质学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鄂尔多斯天然气藏勘探开发的历程鄂尔多斯盆地的现代石油勘探已有近90多年的历史,以古生界为目的的油气勘探始于五十年代,30多年来的勘探历程大体有如下几个重要阶段:1、区域地质普查阶段(1976年以前),这一时期钻探18口井,在盆地西缘刘家庄构造上发现了工业气流井,刘庆1井日产5.97×104m3天然气流,是盆地发现的第一个上古生界天然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层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层依据)

目录前言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二区域构造成因三构造和油气的关系四构造分析技术第二讲盆地地层特征一盆地沉积演化阶段划分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三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特征第三讲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一油藏形成条件二油气分布规律三侏罗系早期古地貌图的编制方法第四讲油藏地质研究方法一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二地层对比与划分三常用图件的编制四地质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写方法第五讲沉积相研究方法一勘探阶段区域沉积相研究方法简介二油田开发阶段沉积相研究前言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一、概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创新,重点突出了地质条件分析、成藏机制探讨、勘探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通过对研究区地质背景、生储盖组合、油气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明确指出了该区域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方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勘探技术;有利目标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资源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盆地地质研究作为油气勘探的先导性工作,对于揭示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中,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突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创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全面概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勘探技术的创新。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该区域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还为今后的勘探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鄂尔多斯盆地将会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横跨陕、甘、宁、蒙四省区。

这一盆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可采储量的13,石油储量占全国可采储量的14,天然气储量则占全国森林总储量的14左右。

这些矿产资源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全球视角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对外矿产合作的重要窗口。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盆地成为我国通往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对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经贸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及油气开发的研究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及油气开发的研究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及油气开发的研究【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内的石油及油气资源丰富,经过近几年的石油及油气的勘探开发,盆地的油气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2009年,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示范工程,长庆油田和延长石油油气作为盆地内的两大主要油气生产企业,石油及油气的产量曾创历史新高,一度使鄂尔多斯盆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生产盆地及第一大天然气产区。

这对于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提高我国的油气产量,以及缓解国内油气资源供需矛盾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分布特征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b> 1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及地质概况</b>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一个整体升降、拗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多旋回叠合的含油克拉通盆地,地跨陕、甘、宁、晋、内蒙五省(区),面积达32万平方千米,地质构造明显不同于我国东、西部地区,有着独特的石油及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生界以海相和海陆交互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广且稳定;(2)古生界和中生界分别以生气和生油为主,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3)盆地主体部分地形结构平缓,构造简单且少断裂现象,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b> 2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及油气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b>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石油及油气资源相当丰富,随着长期大量的石油及油气的勘探开发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下气上油”、含油气层较多且含油气范围大的特点,这对增加我国的石油气产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形和地质特点决定了盆地的石油及油气具有如下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1)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育了以下3套烃源岩: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石岩—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中生界内陆湖泊相碎屑岩,具有很大的石油及油气资源开发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Ga x o a i n a e e o ng pr s e t i d s Ba i se pl r to nd d v l pi o p c n Or o snFu J n u W e n h n Re u f n Z o a s u ih a i Xi s a nJ ne g h u Hu n h n( to iaC a g ig Oif ed Co a y,Xia 1 0 1 Per Chn h n q n l il mp n’ n 7 0 2,Ch n ia)Ab ta t src:Ga x lrt nh sag e ti r v me ti d sB sn i e e ty a s Afe h ic v r fJn ba sFil t se po ai a ra mp o e n n Or o a i n rc n e r. o trt edso e y o ig in Ga ed wihp ov d r s r e e li u cm e e si h r e e ev sov r1 00 bil on c bi t r n t e LowerPae z c,he Yul Su i nd W us en sfedsw ih t a e r s r s lo oi t i n, lgea h qi ga i l t he s m e e ve i he U pp rPae z i r osBasn w e e a s ic e e nd p o d up nt e lo o cofO d i r lo d s ov r d a r ve .The Zih s e rc d r gi he U pp rPalo o ci z ou ga― n ihe e on oft e e z i n t a t p r d he e s a tofOr osBasn w a ic ve e e e ty i s ds o r d r c n l.A tt e s m e tm e, w ic e i sha e a s e n g i e n ot rr gi h h a i ne d s ov re v lo b e a n d i he e onsoft eb sn. a i The pr e s i a e e c ed .3× 1 ov d ga n plc r a h 1 。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 展与勘探技术
目录
01 一、鄂尔多斯盆地油 气地质研究进展
03
三、鄂尔多斯盆地典 型案例分析
02
二、鄂尔多斯盆地勘 探技术探讨
04 四、结论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本次演示将围绕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展开讨论,旨在为相 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四、结论
本次演示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研究的深入, 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油气藏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和演化历程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
2、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复杂地质条件,地震勘探、钻探、采油和天然气勘 探等勘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各有特点,优劣并存,需要针对不同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次,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因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 分析和研究盆地内岩石类型、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等多方面信息,初步建立 了盆地油气成因的模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内的油气主要来源于古代植物 和微生物的有机质,经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
此外,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演化历程的研究也有所收获。研究人员利用碳同位 素测年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等相关研究,详细阐述了盆地内油气藏的演 化过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内的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 经历了多期次生烃作用和成藏过程。
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 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其油气资源 丰富,探明储量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鄂尔多斯盆 地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211004391_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

211004391_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

179鄂尔多斯盆地拥有极为广阔的地理面积,且其横跨多个省区,总面积甚至高达28×104平方千米。

相比于其他盆地而言,鄂尔多斯盆地内部的古生界发育更为完善,石油资源也相对丰富。

而随着地质时代的更新发展,该区域内还形成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因此该区域内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近年来,我国地质学家对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内的油气勘探和开发进行了多方探索,该盆地的地层结构、沉积状态以及资源分布情况也逐渐被业内所熟知,再加上现代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鄂尔多斯盆地区域的油气资源,也得到了更完善的开发和更高效的应用。

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1.1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发育特征角度出发,其构造单元主要包含6个,分别为伊盟隆起、天环坳陷、晋西挠褶带、伊狭斜坡、西缘冲断带和渭北隆起。

作为一个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多个时代的沉积演化。

该区域也是极为典型的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其成藏主控因素相对复杂,勘探难度也比其他区域更高。

1.2 地质因素较为复杂从地理位置角度出发,鄂尔多斯盆地主要位于华北和西北区域之间,因此该盆地的地质构造也兼具两个区域的地质特征,其不仅拥有相对稳定的碳酸盐岩石地质结构,同时还包含盆地自身的演化结构。

在此基础上,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形成便趋于复杂,油漆的储藏和分布情况也具有多样化特征。

而就近几年来的油气资源勘探结果来看:盆地区域的油气资源开采虽能对传统的地质勘探理论进行应用,但其整体适用性却有待增强。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应该盆地区域内的油气藏类型相对复杂,油气分布的规律也具有一定变化性,因此在进行油气资源开采之前,必须借助新型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理论对区域内的油气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分布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考量及分析,进而充分把控油气藏的实际分布规律,明确其形成原因。

只有这样,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在内的多个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工作才能真正获得理论和技术上的双重支持。

试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对策

试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对策

试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对策鄂尔多斯盆地横跨宁陕蒙甘等多个省区,是国内第二大沉积盆地,对其进行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能够有效缓解当前油气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形成和分布特点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策略,包括根据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勘探、加强科研和选区评价、引进新技术提高勘探效率等。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地质勘探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煤、碳酸盐岩和其他矿物资源,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受到国内的高度重视。

地质学家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进行长时间的勘探,对其地层构造和资源分布特点已经有所了解,现代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进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有必要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现阶段勘探工作的要点。

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及分布特点1.1 油气形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和西北两地的纽带部位,总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左右,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占全国总储量39%左右,能源资源占全国总储量35%以上,出调量超过50%,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的研究主要包括:①沉积控制成藏,从岩层和地理形态特征出发,分析油气层与岩层沉积作用的关系,在其形成过程中,也会受到地理位置、生物、氣候等方面的影响;②运动动力成藏,从油气移动和汇聚角度出发,研究在其运动过程中的物化变化条件,具体包含初次运动和再次运动两个阶段,经过再次运动后,油气储藏趋于稳定[1]。

1.2 油气分布特点从已有勘探和研究成果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地质因素变化复杂,由于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和西北地质构造的纽带位置上,既拥有较为稳定的碳酸盐岩结构,又存在盆地自身演化结构,由此导致其油气有不同的形成方式,储藏和分布状态已较为复杂。

在进行油气开采前,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其分布情况和形成机理等进行研究,为油气开采提供理论支持;②油层物性较差,虽然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总储存量高,但储层岩主要为砂岩,且含有大量的石英和碎屑。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发现历史回顾与经验教训(二)——从盆地风格看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发现历史回顾与经验教训(二)——从盆地风格看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发现历史回顾与经验教训(二)——从盆地风格看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孙肇才【摘要】鄂尔多斯(陕甘宁)盆地是中国近代找油最早的地区之一.因长期不认识前陆盆地结构特点,加之主要勘探目标层三叠系延长组超低孔渗,因而油气勘探工作长期处于"孔孔见油,孔孔不流"的苦恼中.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压裂技术及三角洲认识的开辟,前陆找油气相继在中国西部几个大盆地中都取得了进展.不过中国对前陆盆地的研究尚处于中早期阶段,应从前陆共性进一步加强研究,中国西部前陆油气勘探进一步繁荣是理所当然的趋势.【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0(016)003【总页数】9页(P237-245)【关键词】盆地风格;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勘探;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孙肇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从历史上看,在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结构上容易发生分歧,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如:地球物理学家容易从盆地引人瞩目的志丹—麒麟沟重磁力异常带出发,一下钻到“基底”里去,并提出寻找大庆式的长垣①1961年第三普查大队建队于延安,主攻目标就是“志丹—麒麟沟长垣”。

;而地质人员,如果仅仅从中生界的盖层去处理问题,那么在盆地除边缘以外的广大地区就只能看到一个“简单的、呆板的和平缓的西倾大单斜”。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按照实际情况决定一个地区的工作方针,是所有地质家必须牢记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根据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资料的反复理解,这个“实际”,就是鄂尔多斯盆地以其本身的结构和历史演化所铸成的以下8项风格。

继“从鄂尔多斯漫长找油气历史看李四光1968年底谈话的历史意义”一文[1]后,本文再从盆地风格看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

对一个盆地地质结构的整体认识,并由此对它进行正确的地质结构分区,是涉及对它进行正确选区部署的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横跨宁陕蒙甘等多个省区,是国内第二大沉积盆地,对其进行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能够有效缓解当前油气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形成和分布特点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策略,包括根据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勘探、加强科研和选区评价、引进新技术提高勘探效率等。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地质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煤、碳酸盐岩和其他矿物资源,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受到国内的高度重视。

地质学家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进行长时间的勘探,对其地层构造和资源分布特点已经有所了解,现代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进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有必要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现阶段勘探工作的要点。

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及分布特点
1.1 油气形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和西北两地的纽带部位,总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左右,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占全国总储量39%左右,能源资源占全国总储量35%以上,出调量超过50%,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的研究主要包括:①沉积控制成藏,从岩层和地理形态特征出发,分析油气层与岩层沉积作用的关系,在其形成过程中,也会受到地理位置、生物、氣候等方面的影响;②运动动力成藏,从油气移动和汇聚角度出发,研究在其运动过程中的物化变化条件,具体包含初次运动和再次运动两个阶段,经过再次运动后,油气储藏趋于稳定[1]。

1.2 油气分布特点
从已有勘探和研究成果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地质因素变化复杂,由于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和西北地质构造的纽带位置上,既拥有较为稳定的碳酸盐岩结构,又存在盆地自身演化结构,由此导致其油气有不同的形成方式,储藏和分布状态已较为复杂。

在进行油气开采前,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其分布情况和形成机理等进行研究,为油气开采提供理论支持;
②油层物性较差,虽然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总储存量高,但储层岩主要为砂岩,且含有大量的石英和碎屑。

储层岩大部分为黏土框和碳酸盐岩组成的胶结物,岩石渗透率、孔隙度较差,具有较强的非匀质性特点[2]。

2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策略
2.1 根据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勘探
根据上述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分布状态较为复杂,而且从其形成原理来看,在沉积控制形成过程中,沉积的沙粒大小不一,孔隙结构各异,导致储层沙体含油性差,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均发育,优质油层孔隙度小于10%。

另外,在成岩过程中的挤压和胶结作用会降低储层渗透性。

在运动动力形成过程中,初次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岩层立体之间的挤压作用,由于鄂尔多斯盆地油层分布广泛,形成了三叠系油层,具备初次运动动力源条件。

再经过再次运动,使油气储藏逐渐稳定,在其低渗透储层中含有不发育断裂构造,形成致密岩性的油藏。

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过程中,应充分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分布特点。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华北石油局同时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巴丹吉林等多地进行油气地质勘探,战线太长,没有构建出油气生产基底。

在后续的油气勘探思路调整过程中,主要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情况,以拿储量、建产能为目标,通过构建大中型油气勘探基底,推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工作的快速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2.2 加强科研和选区评价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地质勘探结果表明,传统地质勘探理论虽然具有较高的使用性,对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情况,无法满足油气开采工程的全部需求。

在勘探前,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分布特点,找准其实际分布规律,从而提高勘探和开采效率。

应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区块分散的特点,对各区块内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许多区块位于盆地边缘位置,增加可勘探和开采难度。

需要在全面分析区块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在最佳的区块进行勘探,集中勘探技术优势,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顺利完成勘探任务。

2.3 引进新技术提高勘探效率
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勘探技术的选择和技术先进性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效率有决定性影响,通过引进新技术,可以在提高勘探效率的同时,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根据勘探结果,做好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层保护工作,采取科学办法进行后期压裂改造,确保油气开采的顺利进行。

在勘探过程中,应积极引进水平井、欠平衡钻井、裸眼井测井、随钻测井技术等。

比如新随钻测井技术通过采用电阻率成像仪和方位密度中子仪等,具有实时导向和成像化特点,对低渗透油气藏的测井评价能力较强,使用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地质测量。

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二维或三维模型,对勘探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为实际工程开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勘探和开采工作关系到国家能源供应安全,通过对其油气分布和形成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为油气地质勘探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勘探计划、安排勘探区域、并引进先进的勘探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勘探效率和勘探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白彦锋.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工作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2):81-82.
[2]甯濛.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油气藏主控因素对比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