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的定义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导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复杂多变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来自各种压力源的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一种人类心理在应对各种外界刺激时产生的反应,它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应激的概念、原因、类型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是指在个体面临各种外界刺激时,根据自身的心理能力和应对机制做出的不同程度的应对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行为上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工作压力、家庭冲突、学业负担以及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源都可能引起心理应激。

二、心理应激的原因1. 外部压力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工作压力的增加等都是导致心理应激的主要原因。

举例来说,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外部事件都可能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2. 内部因素:个体内部的心理状况也会对应激反应产生影响。

比如,性格特点、自尊心、自我控制力等都会决定个体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三、心理应激的类型1. 急性应激:急性应激是指短时间内遭受的突然、严重的压力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比如,车祸、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人们出现急性应激反应。

2. 慢性应激:慢性应激是指长期面临的、不间断的压力源造成的心理应激状态。

比如,长期工作压力、婚姻矛盾、长期生活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等都可能导致慢性应激。

3. 积累性应激:积累性应激是指心理压力的不断积累和累计,逐渐超过个体的应对能力。

这种应激状态下,个体可能由于长时间的心理紧张而出现各种身心问题。

四、心理应激的处理方法1. 积极应对: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调节应激反应。

比如,培养良好的乐观思维、学习自我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等。

2. 社会支持: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如与亲友交流、寻求心理咨询等。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应激。

3.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运动和娱乐活动,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序地安排工作和学习等,以缓解心理应激。

应激的定义及处理方法课件

应激的定义及处理方法课件
详细描述
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解决导致应激的心理问 题,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心理医生会提供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帮助个体应对特定的应激源。
健康生活方式
总结词
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和睡眠来应对应激的方法。
详细描述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 对压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良好 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都可 以降低应激反应,增强抗压能力。
心理热线
专业的心理辅导热线,提供即时支持和建议。
心理治疗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助于解决应激引起的心理问题。
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01
提供全面的心理评估、咨询和治疗服务,针对应激反应进行专
业干预。
心理医生与治疗师
02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个人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团体治疗和互助小组
VS
急性应激是指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导 致的应激反应,如自然灾害、交通事 故等。慢性应激是指长期、慢性的压 力和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如长期的 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这两种 类型的应激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 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2
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生理机制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反应
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 吸急促等生理变化,影响 心理状态。
应激的心理表现
情绪波动
易怒、烦躁、情绪低落等 情绪表现。
认知障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 中、判断力下降等认知问 题。
行为异常
逃避、退缩、冲动等行为 表现。
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虑症
长期应激可能导致焦虑症,表 现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等。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及处理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及处理

护理工作应激反应特点
4、护理工作应激过强或过度持久,使个 体的体力和脑力消耗过度,超过了个体 所能承受的限度,出现“心身耗竭综合 征”(BS) 主要表现:精神上极度困乏、失去同情 心、工作能力降低、工作差错增多、进 而厌恶工作等。
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因素
1.护理工作环境
2.护士个人工作经历
3.人格
(2)被淘汰的竞争压力。
常见护理工作应激源
3.与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有关的应 激源
4.与对护士期望有关的应激源
5.与接触濒死和死亡病人有关的应激源
6.与工作-家庭的矛盾有关的应激源
护理工作的应激反应特点
1.生理方面:常见头痛、乏力、心慌、 胃肠不适、全身肌肉胀痛等多系统器官 组织的主诉和症状。
一、改变认知模式
二、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在人 际关系的适应当中,需要注意三点
1、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表 现
2、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1)要学 会做自我否定,不要太固执。(2) 应该能够换位思考。
三、应该对压力有所认识,有所准备
五、要注重人格的建设和修养
1、人格的建设和修养就是每要乐 于接受一些新的管理的理念。社会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的理念也发生 的变化,包括新的价值观、思维理念、 行为方式、工作经验;
二要关怀、理解他人;第三要帮助他人;第四要支
持他人。你能够做到这几点才能与人为善、和协相
处。
尊重他人,就是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有五点
不需要说出来的要求,就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做
到这样五点,第一就是倾听,不要急于批评;第二
就是接纳差异,不要指责。刚才讲人和人之间的差
异,不要因为别人和自己的不同而去抱怨、指责;
有两个眼儿、有三个眼儿的、后边那个,都不一样的。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其处理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其处理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进而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

幸存者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表现为特点。

随后,幸存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

这种异常的心理反应,称为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

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

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

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14%;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

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

严重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空难、大型火灾等)的幸存者中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2.病因和发病机制决定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和临床表现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处于外界隔离等。

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耐受阈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五讲心理应激一、总论(一)塞里的应激学说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塞里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期。

(二)心理应激的定义1.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时,就是心理应激。

3.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4.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⑴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⑵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⑶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⑷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⑸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5.心理应激理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教育等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⑴在医学认识论方面:心理应激理论特别是系统模型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⑵在临床医学的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⑶在预防医学方面:“系统模型”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

6.应激系统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激系统模型及其基本法则在临床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程式、压力管理和家庭婚姻咨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儿童应激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儿童应激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儿童应激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儿童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生活中,儿童常常会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如分离、考试、失恋等,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应激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应激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理解和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

儿童应激反应的表现儿童在应对应激事件时,可能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这些表现各不相同,取决于儿童的年龄、性格以及具体应激事件的性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应激反应的表现:1. 情绪变化: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如焦虑、恐惧、痛苦、愤怒等。

他们可能变得易怒、情绪低落或者情绪不稳定。

2. 睡眠问题:儿童在应激事件后可能出现睡眠问题,如难以入睡、多梦、噩梦等。

他们可能会频繁醒来或者夜间惊醒。

3. 身体不适:儿童可能经历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痛、腹痛、胃痛等。

这些症状并无明显的生理原因,而是由于应激事件引起的。

4. 逃避行为:儿童可能试图逃避与应激事件有关的人或场景,他们可能会回避学校、社交活动或者与他人的交往。

5. 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在应激事件后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可能无法专注于学习或者其他任务。

儿童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法当发现儿童出现应激反应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以帮助儿童应对并克服应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处理方法:1. 提供安全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有人关心和支持他们。

这可以通过表达关爱、鼓励和赞美来实现。

2. 倾听和沟通:儿童需要有一个倾诉和沟通的渠道,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困扰,并予以积极回应和支持。

3. 提供应对策略:教导儿童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放松练习、积极想象等,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

4. 建立支持系统:与其他家长、教育者、专业人士等一同合作,建立起一个支持系统,共同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战场应激反应处置方法

战场应激反应处置方法

战场应激反应处置方法战场上的士兵经历了极度的压力和紧张,往往会导致战场应激反应(battlefield stress reaction)。

这是一种身心疲惫、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的状态。

若不及时处理,战场应激反应可能会对士兵的个人和战斗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正确的处置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士兵应对战场应激反应。

首先,建立合理的预期是关键。

士兵需要明确战场环境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是正常的而非异常的。

同时,了解战场上常见的应激反应及其症状,例如失眠、焦虑、易怒以及注意力困难,对于战士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好地辨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

其次,建立支持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战友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能够帮助士兵减轻应激反应的负面影响。

通过与战友分享经历、感受和情绪,士兵们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安慰。

此外,专业心理健康支持团队的介入也是非常有益的。

他们能够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治疗,帮助士兵应对战场应激反应并恢复身心健康。

除了支持体系,应该鼓励士兵们在战斗之余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

这包括通过运动、艺术、音乐、写作等方式进行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士兵们可以借助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以及寻求内心平静。

此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十分重要。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能够帮助士兵们更好地应对战场应激反应。

最后,培养应对压力的技能和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士兵们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训练和课程来提升应对战场压力的能力。

有了正确的技巧和策略,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战斗中的困难。

要想应对战场应激反应,士兵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情绪状态,建立支持体系,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并培养应对压力的技能和策略。

这些方法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帮助士兵恢复身心健康,还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因此,在训练和部署中,应该加强对士兵心理健康的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介入,使他们能够勇敢面对战场的压力,战胜心理障碍,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应激时的躯体反应 心理性应激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临床处理

应激时的躯体反应 心理性应激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临床处理
力等 细菌、病毒、真菌、 立克次体、寄生虫等
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 奏、不良的人际关系、 突发生活事件打击等
二、应激原和应激反应的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种类、作用的强度 和时间,可将应激分为以下类型:
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 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
二、应激原和应激因素
刺激的前提下才会发生;
❖ 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全
身反应,各种刺激因素引起 应激反应的表现是相似的。
二、应激原和应激反应的分类
应激原是能导致应激的因素,包括 理化和生物学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强度、作用时间、个体差异
种类
1、理化因素 2、生物学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
温度剧变、电流、 辐射、噪声、机械
根据应激原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和导致的结果分: 生理性应激:适度、持续时间不长,调动机体潜
能,也称良性应激(eustress) 。
病理性应激:强烈、持续时间过长,机体自稳态严
重失调,也称劣性应激(distress) 。
此外,机体对应激原的反应除 取决于应激原的种类、作用的强度 和时间外,还受个体遗传素质、个 性特点、神经类型、生活方式和经 历等的影响。
(5) 对其它激素分泌的影响 儿茶酚胺对绝
大多数激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但对胰岛素的 分泌有抑制作用。
儿茶酚胺对激素分泌的作用
激素
作用
受体
ACTH 胰高血糖素
生长素 甲状腺素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胃泌素 胰岛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βα(?) βα(?)
与刺激因素性 质无直接关系
一、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929年,美国生理学家 W.B.Cannon首先发现,动物 在格斗—逃跑反应(fight and flight response)时,血中去甲 肾上腺素增多,他因此提出 了交感神经系统在机体紧急 情况下起重要作用的紧急学 说(emergency theory)。

养猪生产中猪应激介绍与处理方法

养猪生产中猪应激介绍与处理方法

养猪生产中猪应激介绍与处理方法在养猪过程中的应激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问题,如重视不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应激造成的危害既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且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如能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必将大大降低应激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应激的概念应激是动物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的有害因子(应激原)的刺激所表现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

适当的自然应激可使机体逐步适应环境,提高生产性能。

如果应激过度,即动物体受到长时间高强度的应激刺激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如生产性能下降、发病率高、甚至造成死亡。

应激所引起机体的非特异性变化叫做全身适应综合症(Generaladaptation syndrome GAS)。

凡能引起机体出现GAS的刺激即称为应激原(Stressor),应激原有多种,如寒冷、高温、噪音、创伤等。

但机体运动、神经紧张、血压增高等生理活动也是应激原,即应激不一定是外来损害的结果。

应激又分为轻度应激和过度应激:一般家畜在轻度应激情况下进入适应阶段尚可提高的生产力、饲料转化率和广泛的抵抗力;过度应激容易造成家畜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应激的发病机理当猪受到应激原的作用后,如捕捉、驱赶、运输、高温、寒冷、拥挤、咬斗、注射、手术等刺激后,下丘脑兴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多,ACTH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促使糖皮质激素的释放。

应激初期分泌的肾上腺,也可刺激垂体前叶释放ACTH,ACTH分泌的增多,阻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强分解代谢,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应激原的强度大,作用持久时,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衰竭,可造成猪发病和死亡。

应激其发展阶段主要有: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alarm reaction ortage of mobilization)。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其处理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其处理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进而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

幸存者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表现为特点。

随后,幸存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

这种异常的心理反应,称为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 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

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

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

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 %-14 %;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 %。

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 %。

严重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空难、大型火灾等)的幸存者中发生率可高达50 %以上。

2 .病因和发病机制决定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和临床表现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处于外界隔离等。

儿童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法

儿童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法

儿童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应激事件,如亲人的去世、搬迁、学业压力等,这些事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儿童的应激反应。

本文将分析儿童应激反应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儿童应激反应的原因儿童应激反应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情况:1. 突发事件:儿童可能会面临地震、火灾、车祸等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会给他们的心理状态带来冲击。

孩子对于危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容易受到严重的刺激。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的变化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家庭成员的离世、父母的离婚、弟兄姐妹的出生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打破孩子们原有的生活稳定性,造成他们的紧张和不适应。

3. 学校因素:学业压力、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冲突、面临考试等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应激反应。

他们可能感到无法应对学习的压力,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紧张与矛盾。

二、当发现儿童出现应激反应时,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下面列举了一些处理方法:1. 建立情感交流渠道: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和压力表达出来。

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渠道可以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并感受到支持和关爱。

2. 提供安全感:儿童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安全感。

可以通过陪伴、鼓励和肯定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应激事件。

3. 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尽量保持儿童的日常生活规律不受太大影响,包括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定和稳定,减少应激事件对他们的冲击。

4.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如安排儿童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师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渡过应激期,并逐渐恢复正常。

5. 建立社交网络:鼓励儿童与同龄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名词解释] 应激

[名词解释] 应激

[名词解释] 应激
摘要:
一、应激的定义
二、应激的来源
三、应激的影响
四、应对应激的方法
正文:
【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能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应激的来源】
应激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健康状况、经济压力等。

这些应激源可能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积极应对,从而产生积极的应激反应;也可能对个体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其应对困难,从而产生消极的应激反应。

【应激的影响】
应激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生理影响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心理影响包括焦虑、抑郁、恐慌等;行为影响包括逃避、攻击、退缩等。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应对应激的方法】
应对应激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改变对应激源的认知,提高应对应激的能力,降低应激对个体的影响,从而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应激的定义及处理方法课件

应激的定义及处理方法课件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管理压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以及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和心理 的健康水平,预防应激的发生。
学会识别和评估生活中的压力源,并采取 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压力,如通过冥想、呼 吸练习、放松训练等。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提前准备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建 立稳固的人际关系,以便在遇到困难时获 得支持和帮助。
自我保护行为
应激会导致自我保护行为, 如过度进食、酗酒等,这 些行为会影响身体健康和 社会功能。
03
应激的影响
对健康的影响
急性应激
可能导致急性生理反应,如血压 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慢性应激
可能导致慢性生理反应,如高血 压、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心理反应
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心 理问题。
03
在必要时,为应激者提供药物治疗,以缓解其症状和情绪困扰。
06
应激研究展望
应激研究的现状
1 2 3
应激研究的起源 应激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 到现在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应激的分类 应激分为积极应激和消极应激,积极应激能够调 动人的潜能,而消极应激则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 生。
对于可能带来应激的情境或事件,提前做 好计划和准备,以减少应激的程度和影响。
应对应激的技能
情绪调节
在面对应激时,学会调节自己 的情绪,如通过深呼吸、放松 训练、积极思考等方式来缓解
紧张和焦虑。
沟通与表达
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需求,以及倾听他人的意见和 建议,有助于减轻应激状态下 的心理负担。
应激的来源
01
02
03

动物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案

动物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案

动物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案1. 引言动物的应激反应是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种生理现象。

当动物遭遇到威胁或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时,其身体会有一系列反应,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等。

应激反应在短期内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但长期的、过量的应激反应会对动物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损伤,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动物化解应激反应。

2. 应激反应的分类应激反应可分为短期反应和长期反应。

短期反应一般发生在动物一遭遇突发事件、瞬间感到威胁时,如来自天空中的飞鸟、地上突然跳出的猫咪等。

此时,动物会产生战斗或逃跑的意愿并表现出明显的身体反应。

通常情况下,短期反应不会对动物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长期不良影响,因为动物会很快回归平静。

但是,如果动物常常处于危险中,如经常受到攻击,那么短期反应就会转化为长期反应,这将严重影响动物的身心健康。

3. 应激反应对动物的影响长期反应出现在动物经常处于危险和受压迫的环境中时。

这时,它们的身体会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会有一系列不可逆转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长期应激反应会对动物的免疫、消化、生殖等生理机能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应激反应也会影响动物的心理健康并引发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等。

有时,长期应激反应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如失控、攻击、恐惧等,这会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和安全。

4. 应激反应的预防和管理为有效预防和管理动物的应激反应,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4.1. 提供和保持优良的生活环境动物的生活环境应该干净、舒适、安全。

在动物的生活空间中,应有足够空间和必需设施,使动物体验到自由、独立和安全。

定期检查和清理动物的生活环境以预防疾病和不合适的持续刺激。

4.2. 提供适当的营养和饮水营养和饮水是维持动物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因此必须提供适当的食物和水。

此外,还应为动物提供适当的增量供水和食物,如医疗佳肴等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满足需求。

4.3. 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在动物出现应激反应时,应该采取快速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以防止应激反应发展为长期反应,并对动物的健康安全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及处理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及处理

加强职业发展指导与培训计划
提供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
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帮助他们明 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定期开展培训与学习活动
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应对工作中的应激问题的能力。
鼓励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
鼓励护理人员继续学习和提高学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 励,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关注文化差异对应激的影响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应激反应的认知、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 差异,为跨文化背景下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探索文化适应的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护理对象,研究适合其文化特点的应激干预措施,提高护 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创新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
引入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案例三:职业发展瓶颈期的压力应对
总结词
职业发展瓶颈期是护理人员职业生涯中常见的应激问题之一,可能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产生负面影 响。
详细描述
在职业发展瓶颈期,护理人员可能会感到晋升困难、技能提升受限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积 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新技能、寻求导师指导、参加行业培训等。此外,也需要调整心态,接受职业生 涯中的挫折和变化是常态的一部分。
02
遇到困难时,及时向上级寻求指导和帮助,以便更好地应对工
作中的挑战。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03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

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培训
持续学习与提升
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应对工作中 应激的能力。
拓展人际关系
积极参与专业活动和社交场合,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以便在需要 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在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面临着来自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其中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

本文将就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探讨,包括其定义、表现、处理方法等方面,并希望可以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引起的持久性应激反应引起的心理障碍。

这种创伤事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战争、灾难、意外事故、暴力事件等。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可能还包括考试失败、恋爱问题、人际矛盾等心理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回忆与想象、焦虑、抑郁、睡眠问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业。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持续回忆与想象: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表现为对创伤事件的持续回忆与想象,包括噩梦、闪回等症状。

这种回忆与想象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情绪问题: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学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或抑郁等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处理日常的人际关系。

身体问题:除了情绪上的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还可能导致头痛、胃痛、背痛等身体问题,影响到身体健康。

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方法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社会各界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辅导、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和过度焦虑,并逐渐使其走出心理创伤。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成立相关组织或开展活动,提供沟通交流平台,让遭受创伤影响的大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并在克服困难时得到援助。

自我调节:大学生本人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音乐欣赏等自我调节方式来缓解因创伤带来的不适情绪。

结语总之,大学生中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通过心理干预、社会支持以及自我调节等多方面方式来帮助他们尽快从心理创伤中走出来,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自身发展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不良影响—慢性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持续增加对机体不 利 • • • • • • 蛋白质大量分解导致负氮平衡 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抑制生长激素作用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抑制性腺轴导致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 抑制甲状腺轴导致T4转化为T3受阻 引起物质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增高、血脂增高、胰岛
12
2. 蓝斑的中枢整合调节效应

引起相关的情绪反应 上行纤维投射到大脑边缘系统 (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边缘中脑区等部位) 引起警觉、兴奋、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调控交感-肾上腺髓质的应激 下行纤维投射到脊髓侧角 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

启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应激
与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直接联系
17
2. 基本效应
中枢调控效应 PVN上行纤维投射到大脑边缘系统调控情绪行为反应 适量的CRH增多使机体兴奋或有欣快感,促进适应反应 大量的CRH使机体出现焦虑、抑郁、食欲与性欲减退,造成适 应障碍
PVN下行纤维通过激素调控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反应
PVN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作用性质
非损伤性因素--剧烈运动、疼痛、情绪等 损伤性因素--创伤、感染、中毒等 (主要区别是有无伴组织损伤) 躯体 心理
作用对象
3
特性 普遍性与非特异性 普遍性: 躯体:过热\过冷\手术创伤等 心理:紧张\恐惧\悲伤等 神经内分泌改变 非特异性: 及一系列功能代 谢的改变
4
防御性与损伤性并存 防御性: 是机体适应变化,保护自身的重要组成 部分,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 fight or flight 损伤性: 过强or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原对机体有 害,可导致应激性疾病
主要讲述内容 ●应激的概念和应激原及应激分期 ●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应激与疾病
1
应激的概念
● 应激(stress):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 刺激时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9世纪末:Claud Bernard提出“内环境稳定学说” (应激
CR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刺激垂体合成、释放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ACTH)
外周效应—糖皮质激素(GC)↑
正常: 25-37mg
传入神经
应激(外科手术): >100mg
N信号
应激时GC分泌增加的机制
应激刺激
大脑皮层及边缘系统
CRH垂体门脉
下丘脑神经垂体
腺垂体
ACTH释放↑
(--)应激时减弱
(--)应激时减弱
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
19
3. 意义 防御意义—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有利机体抵抗有 害刺激 通过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使血糖增高 ,保证能 量供应和肝糖原储备 通过糖皮质激素调节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 (容许作用),保证脂肪动员及改善心血管功能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合成与 释放,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 通过稳定溶酶体膜 ,防止溶酶体外漏及减轻组织 损伤
启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应激反应
13
3. 交感-肾上腺髓质的外周效应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迅速升高 交感神经兴奋 嗜铬细胞 释放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14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4.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激时改变的意义
系统功能 心脏 加快心率, 增强心肌收缩力 血流 心脑骨骼肌血流↑ 重分 皮肤和腹腔器官 布 (如肾等)↓ 血压 外周小血管收缩 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系统 血液 血小板数目增加 系统 黏附聚集增强 其他 对许多激素 有促进作用 防御意义 增加组织血供 保证重要器官 血液供应 维持血压 肺泡通气量↑ 有利于机体 对抗出血 机体更广泛 程度上动员 不利影响 心肌耗氧↑ 腹腔器官缺血诱 发应激性溃疡 诱发高血压
概念的基础)
1929年:Cannon提出“紧急学说”
(交感N在机体紧急状态下起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Selye提出“全身适应综合症”
2
第一节 应激原与应激分期
一、应激原 应激原--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 来源 外环境因素--感染、缺氧、中毒、创伤、电击等 内环境因素--饥饿、疼痛、性压抑、心律失常 心理社会因素--工作压力、居住拥挤、突发事件

抵抗期
衰竭期
应激的意义 ●防御意义----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
加强机体的准备状态 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维持机体的自稳态 称为良性应激(主要意义:抗损伤)
●不良影响----过强或持续过久的应激对机体不利
造成机体损伤、疾病甚至死亡 称为劣性应激
9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兴奋 ●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急性期反应蛋白 热休克蛋白
血栓和DIC 脂质过氧化 损伤生物膜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 1. 基本组成单元 下丘脑的室旁核(PVN)、腺垂体、肾上腺皮质 正常时系统的调节 刺激
下丘脑
CRH
腺垂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 长反馈
(-) 短反馈
糖皮质激素
16
下丘脑的室旁核 (PVN)
上行: 与杏仁核、海马、边缘系统联系 下行: 与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联系
5
应激原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与时间
一种因素要成为应激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 和时间,但各人的?
结合自身情况,理解应激的几个特性!
7
二、应激的分期
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动 态的连续过程 警觉期 机体防御保护机制的快速动员期,持续时间短 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伴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呼吸增快,心、脑、骨骼 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战斗或逃避的最佳动员状态(举例) 警觉期后机体进入适应或抵抗阶段 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减弱而肾上腺皮质分泌持续增多 代谢率增高,炎症与免疫反应减弱 消耗防御储备能力以致对其他应激原抵抗力降低 强烈有害刺激持续作用导致严重的内环境失衡 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应激相关疾病甚至死亡 机体耗竭抵抗能力,再度出现警觉期症状
10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11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 基本组成单元 ●中枢整合部位 脑干蓝斑(LC)相关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NE) ●外周参与效应部位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共同组成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LCS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