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其提升建议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其提升建议摘要:现在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人们对网络的认知操作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变和相应提高,尤其是在大学生中。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和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但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和批判能力,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会受到限制。
这些负面影响不仅干扰了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学习,而且降低了他们自我思考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网络媒体的普及程度超过网络媒体素养的储备时,其负面效应更加凸显。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促销方法引言我国各高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但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正确引导却不被重视。
本文试图以网络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收集和实证调查,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据此提出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的途径,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及其重要性媒介素养是社会成员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判断、评价和创造能力。
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是由媒介素养的含义引申而来,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前者主要指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的媒介素养。
因此,网络媒介素养不仅仅是指网民在技术层面上对网络的认知、操作和创造能力,还包括人们意识形态中的辩证批判意识、积极创新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意识。
数据显示,我国95%以上的大学生是网民,大学生作为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存在于网络中,比例很高。
因此,网络媒介素养不仅关系到当代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素质发展和祖国未来的发展。
结合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网络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增强大学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的现实要求,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有效途径。
2网络新媒体及网络媒介素养在新闻传播领域,新媒体通常被定义为“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传播技术的互动融合的媒体形态和平台,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二者融合形成的互联网以及其他互动的数字媒体形态”。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培育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培育探讨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普及,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用户之一,其媒介素养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其培育探讨两方面出发,深入探讨该领域的重要性及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1. 知识储备不足。
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媒介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无法理性地分析和判断新媒体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也不能通过媒介平台有效地传递信息。
2. 消费意识单一。
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往往只是被动地获取信息,难以主动的去构建和传播信息。
另外,大学生在处理信息时往往只是别入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很少能够拓宽思路和深入思考问题。
3. 缺乏媒介批判的思维能力。
大学生在新媒体传播上的思考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系统、深入的媒介批判,缺乏对国内外媒介环境的全面了解和思考。
二、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探讨1. 建设多样化的学科体系。
应该建设一个多样化的学科体系,涉及到传媒、新闻、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新媒体背景下强化新闻素养和媒介批判能力。
2. 设计创新的教育方法。
应该采用针对性、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如开设专门的跨专业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线上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到实际媒体行业进行实践锻炼等。
3. 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
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开设线上讨论会等。
4. 引入媒介教育。
媒介教育是一种以媒介为载体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和掌握媒介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媒介批判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媒体。
5. 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和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更为有效的培养方案。
三、小结新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媒介。
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主要用户之一,其在新媒体领域的媒介素养显得非常重要。
在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应该建立多样化的学科体系、设计创新的教育方法、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引入媒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等。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当前互联网已然成为对社会发展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互联网迅猛发展,各类网络应用相关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来。
而道德理念是大学生成为祖国与社会栋梁之才需要养成的基础素养,21 世纪是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大学生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群体,同样也是受互联网影响最普遍的群体。
互联网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方便,开阔了其视野,满足了大学生的很多需求,也提高了其学习效率,但是,互联网却又是一把双刃剑,当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接下来也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开展相应的研究。
一、网络媒介、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介是承载与传递网络信息的物质实体,也是信息传播的基础。
网络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掌握、研究与评价网络媒介及结合网络媒介对信息进行获取与创造的能力。
而网络媒介素养并不仅是指了解基本网络知识及通过网络获取与创造信息能力,还包含有认知网络信息的价值能力、判断及筛选信息能力; 结构各类网络信息能力; 认知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的能力; 构建网络伦理理念能力; 网络社交能力及对网络的双重性认知判别的能力等。
媒介教育是20 世纪30年代伊始在英国最先起源的,旨在反对当时传媒当中所流行的文化价值理念,而到60 年代,众多学者纷纷针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观点从抗拒过渡到培养辨析能力,对学生批判审视媒介进行训练,对媒介传播内容加以辨别。
而至七八十年代学校媒介教育渐成一定规模。
初期媒介教育以传统媒介作为主要对象,比如电视、电影、广播和报纸等,从1995 年起,互联网迅猛发展,并立即渗透到人类生活各领域,带有交互、共享、虚拟、开放与即时等特点,这也预示着媒介传播发生历史性变革,变成媒介教育层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更加重要的是互联网存在信息传播无国界性和全球化特征,而网络文化又越发表现为多元化特点。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学生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本文通过各方面的调查与整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客观、全面的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益的解决方法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对策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媒介素养的解释各不相同,美国学者霍布斯曾说过,媒介素养是个有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美国学者称其为媒介素养、欧洲则称为媒介教育,香港学者认为传媒教育是一个更加专业的称呼。
称呼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关于媒介素养的解释中,其核心内容大家还是普遍接受的,包括批判、认识、利用媒介,获取并传播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一种公众使用、分析、评估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上个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在英国发起,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教育就像是一款适销对路的商品,在全球开始广泛的“销售”。
首先是弥漫到了欧美,而我国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媒介素养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已经将我们的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活包围起来,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满足人们的所有的感官需要,使媒介传播信对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各种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维的利器,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模式。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兴力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公民十分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
催促着德育工作者尽快的寻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质的新办法与新途径。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作为信息时代现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在使用媒介时,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如不在社交媒体上谩骂、攻击他人。
但对于一些新型的媒介伦理问题,如网络霸凌、 隐私泄露等,还需要加强认识和防范措施。
CHAPTER 03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挑战
媒介过度依赖
媒介接触频繁
大学生对各种媒介的接触非常频 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他 们常常用这些媒介来获取信息、
娱乐、社交等。
媒介依赖程度高
一些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较高 ,甚至会产生对媒介的依赖心理,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 能力。
缺乏自我约束
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常 常沉迷于媒介中,过度使用媒介, 这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
信息真假难辨
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常常面临信息真假难辨的情况。他们需 要具备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否则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
加强学校教育引导
学校应当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 或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使用 媒介。
CHAPTER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1 2
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总体偏低
多数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识别、评估和解读能力 有限,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
媒介使用习惯有待改善
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社交媒体,沉迷网络游戏, 对传统媒体和深度阅读缺乏兴趣。
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大学生应能够主动获取和 挖掘媒介中的有用信息, 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准 确性。
提升信息分析能力
大学生应能够分析媒介信 息的背景、意图和影响, 把握信息背后的深层含义 和价值。
培养大学生的媒介批判精神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05
国内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案 例分析与借鉴
国内典型案例介绍及启示
清华大学媒介素养课程
作为国内一流高校,清华大学开设了媒介素养相关课 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鉴别能力。这 启示我们,高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 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实践项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项目,如校媒 合作、新闻实验室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这提示我们,实践是提升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高 校应加强与业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 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因素 •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与建议 • 国内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案例分析与借
鉴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媒介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媒介素养定义
指个体在信息时代中,对各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估、创造和传播的能力。
设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设置为必修或选修课程,确保学生接受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
完善教材内容
编写适合大学生使用的媒介素养教材,涵盖媒介理论、信息传播、媒介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媒介素 养相关知识。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媒体运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媒介使用行为失范 一些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 在行为规范缺失、自律意识不足 等问题,如沉迷于网络游戏、过 度使用社交媒体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化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加强媒介素养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完 善理论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 撑。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水 平的新媒体素养,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 遇。
跨学科融合将成为趋势
媒介素养教育将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 个学科进行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育模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大学生应学会利用多种媒介平台获取信息,并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 较、分析和整合,以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真相。同时,他们还应学会
对信息进行分类、标签化等整理操作,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大学生应具备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和不实 言论,防止自身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他们还应了解网络安全 知识,防范网络诈骗和保护个人信息。
学习活动
定期开展读书会、分享会、观影会等活动,共同学 习媒介素养相关书籍、文章和影视作品,交流心得 体会。
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高校或社会组织的媒介素养学习小组 建立联系,分享学习资源,共同提升媒介素 养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以应对海量信息的冲击和挑 战。
社会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活动
培训对象
面向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媒介 素养培训。
培训形式
线上或线下培训,包括讲座、工作坊 、研讨会等形式。
培训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媒介信息的生产 、传播与消费过程,提高大学生对媒 介信息的鉴别能力和使用素养。
大学生自发组织媒介素养学习小组
小组形成
由对媒介素养感兴趣的大学生自发组织,通 过社交媒体、校园论坛等渠道招募成员。
培养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应学会对媒介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了 解信息的产生背景、传播动机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同 时,他们还应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因果分析等方法, 探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提升对策-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提升对策-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大学生媒介获取方式与媒介行为发生变化,微博、微信与自媒体平台,现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研究提供渠道。
此次研究以某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媒介素养实证严重,基于数字公民背景,讨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而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数字公民背景;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现状;在提升对策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中,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及讨论方式。
人们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介获取信息,开始从多媒体平台上获取价值信息。
按照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可知,2019年中国网民数量规模达到8.54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9.00%,且学生群体占据最多。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审查弱化,增加了信息真伪不确定性,自媒体发布信息开始占据网络媒介,致使媒介不再属于主流阶层。
由于大学生群体属于接班人和建设者,具备重大的社会责任,此次研究基于数字公民背景,探讨分析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以此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沟通协作能力、创造力及批判能力,以此实现社会长远发展。
1数字公民和媒介信息素养1.1数字公民数字公要是具备国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自然人[1]。
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公民概念进入大众视野。
能够安全、合法、满足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工具与信息,即被称为合格数字公民。
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公民职责可以划分为公民参与和网络尊重,基于个体参与网络活动定义,涵盖现有公民的所有权利义务,又对基本概念进行延伸,注重公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理性行为。
1.2媒介信息素养教科文组织指出,媒介素养属于全新整合概念,涉及信息素养、媒介羌、计算机素养和图书馆素养等,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属于重要组成[2]。
通过比较分析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区别,多数学者认为传统媒介素养比较注重言论自由,信息素养注重获取和使用信息。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他们的媒介素养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文章首先定义了新媒体和媒介素养的概念,明确了研究范围和目标。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梳理了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识别能力弱、批判性思维缺失、媒介道德意识淡薄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影响等。
文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无疑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关乎其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
新媒体的多元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
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渠道,大学生能够迅速获取国内外各类新闻资讯,参与到各种话题讨论中,实现自我表达与沟通。
这种新的媒介环境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的信息筛选、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应对海量信息中可能存在的虚假、片面或误导性内容。
新媒体的即时性和开放性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增加了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
然而,这也对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传播,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误解和冲突。
新媒体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和互动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些大学生可能陷入“信息茧房”效应,只关注自己感兴趣或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导致视野狭窄、思维固化。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媒介认知能力
信息筛选能力较弱
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
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在处理和整合信息方面存在困难,缺乏对信息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媒介批判能力
媒介批判意识不强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媒介的批判意识,对媒介信息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如侵犯他人隐私、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实践机会和平台。
鼓励自主创新
支持大学生自主发起和组织媒 介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 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信息传播
与沟通的能力。
优化媒介教育环境
0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02
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通过开展媒介文化节、讲座、研讨பைடு நூலகம் 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媒介氛围, 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和理解。
加强对媒介素养教师的培训和引进, 建设一支具备较高媒介素养水平、热 心于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 调查、个案研究和文献综述等。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切 实可行的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和建议。
02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媒介接触行为
社交媒体接触频繁
大学生普遍使用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用于日常沟通 和娱乐。
媒体类型多样化
大学生不仅使用社交媒体,还经常接触其他类型的媒体,如 新闻网站、博客等。
大学生在面对虚假新闻和低俗信息时 的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仍需加强。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范围和样本数量有限,未来可进 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和样本数量以提高 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未 来可结合个案研究、访谈等其他研究 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媒介素养 现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1、课程设置滞后: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未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 缺乏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
2、实践环节薄弱: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往往偏重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3、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缺乏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这使得学生在 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难以获得实际的指导。
3、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意识, 但缺乏系统知识和技能
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媒体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系统知 识和技能。他们对于媒体的制作、传播和评估过程缺乏深入了解,无法有效地筛 选、分析和处理信息。此外,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媒体报道时,无法准确把握其背 后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导致他们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在面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时,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培 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此外,还可以邀请专业的媒体人士来校进 行讲座,让大学生了解媒体行业的运作机制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
1、信息获取能力较强,但辨识 能力有待提高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 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平台等获取所需信息。然而,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他们往往 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辨识能力。一些虚假新闻、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往往能够轻 易地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对大学生的判断力产生影响。
谢谢观看
4、创业氛围不浓:高校尚未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锻炼 和展示创新创业能力的机会。
三、对策与建议
1、更新课程设置:高校应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设置, 增加与新兴科技领域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还彻底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进行交流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具备媒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以及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1.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众所周知,当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许多人在这个时代中日复一日地获取各种信息。
然而,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的获取能力明显不足。
这部分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手段落后,对于信息的鉴别、筛选和评价认识不清、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
2.信息安全意识不高在快速的媒介传播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相关研究表明,许多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密码保护和数据备份不足,隐私保护方面的意识不强,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不断提高。
3.专业能力不足目前,许多大学生仅能学习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于更深入的实践性知识和技能学习不足,致使大学生在应对工作实际问题时会出现一些不足。
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策略1.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媒介素养是一门综合学科,学习媒介素养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和实用的信息素养技能,教师们应该将其纳入到大学生的教育中。
这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养水平,还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途径,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个人的求学和职业生涯。
2.扩充信息获取渠道和技术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技术是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一环。
使用更广泛的平台,包括使用搜索引擎、订阅RSS等订阅器来快速获取信息,学习和使用相关的基础技术和工具,比如更加广泛的工作和沟通平台、更加务实的行业知识和技能资料库,在技术上让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更加广泛和专业。
3.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除了以上的培训教育和技术支持,在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过程中,信息技术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必要的。
扩大大学生的安全认知范围,让他们能够正确学习规范和规则,以及行业惯例,遵循合理的互联网行为准则。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论文-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校90后大学生在网络媒介使用上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媒介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网络应用技能有待提高关于对“目前你了解社会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问题的回答,92%的学生选择网络,60%的选择与人沟通,48%的学生选择书报,选择电视、社会实践及旅游的学生分别占42%、21%和16%。
在有关每天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全部学生均选择每天都会上网,近5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达3—4小时,15%的学生达5—6小时。
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在进一步调查上网主要目的和常用功能时,96%的学生选择浏览新闻和社交互动,常用功能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新闻浏览、搜索查询、社交平台。
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网络使用上以信息查询和信息交流为主,信息获取基本以日常新闻浏览和搜索引擎为渠道,信息交流主要以QQ和微信等聊天工具为平台。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应该学会更加创造性地利用网络来传播和创造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知识等。
但目前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功能都是较为基础的传送信息和联系世界的功能,而能够开展较高层次网络应用的学生相对较少。
网络媒介是一个包含海量信息,内在功能极其强大的体系,就目前状况显示,大学生将其应用于学习、科研、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使用网络的自控力和专注力较差,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能力不足调查显示,近50%的学生在网络面前自控力和专注力较低,容易被庞大的网络信息牵制,无法有效地将网络用于个人预期的学习工作计划,只有38%的大学生能够控制自己,专注于自己的计划,不被其他网络信息干扰。
在个案访谈中,受访者反映经常会“原本计划要上网完成一项作业,但等打开电脑后,不由自主地就会去浏览网页或被弹出的新闻吸引,不经意间几个小时就过去,结果原本的计划没完成。
90后大学生网络与现实社交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2025年教育文档
90后高校生网络与现实社交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人是社会动物,社交是一种本能,社会交往活动简称社交,是人们运用肯定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1]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社交在高校生中越来越流行。
以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和脸书、人人网、快乐网等网络社交平台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在高校生社交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在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本探讨以宿迁学院高校生为探讨对象,对高校生网络与现实社交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来改善高校生网络社交。
在本次调查中,男生所占比例为60%,女生所占比例为40%。
一、高校生网络社交的定义及现状网络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符号、文字、图像在计算机或者手机中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沟通的一种社交方式。
[2] 高校生在网络社交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社交网络的产生变更了原本运用口耳鼻眼和传统媒体进行社交的方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社交在高校生的社交以及日常中也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
网络社交能开拓高校生的视野,也为日常生活供应了便利,肯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性提升自我价值。
但是,高校生的心智还没完全成熟,难免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首先,网络成瘾,步入高校之后课业比中学时轻松了不少,一个人的精力是固定的,高校生就把余下的精力都放在了网络上,网络社交更是已成了高校生日常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详细数据如下:10%的高校生运用社交网络时长占上网时长的15%以下,10%的高校生占15%到30%,60%的人占30%到50%,20%的人占50%。
其次,网络社交的盛行必定削减了高校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甚至影响到高校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不情愿与人面对面沟通只选择通过网络结交挚友进行沟通,导致现实交往圈越来越小性格也因此变得孤僻。
最终,网络社交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网络诈骗,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利用高校生涉世未深的特点,以交友或者遇到困难等缘由博取高校生的信任和怜悯进行诈骗,轻者财产受到损失,重者生命平安受到严峻威逼。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1. 媒介素养概念不清晰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人对媒介素养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认为媒介素养只是指掌握媒介技能和知识。
他们忽视了媒介素养更重要的一面,即对媒介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种概念不清晰导致了大学生在媒介使用中存在一些盲目和不理智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2. 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泛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然而其中不乏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心智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虚假信息也可能误导大学生,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
3. 媒介批判思维不足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思维。
他们往往对媒介传递的信息缺少怀疑和审慎,容易被一些不实信息所误导。
缺乏对媒介信息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导致无法客观、理性地看待媒介信息,容易受到媒介操纵。
4. 媒介使用过度依赖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过度依赖现象愈发严重。
许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媒介的习惯,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媒介使用过度还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社交困扰和身体健康问题。
二、改进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内容可包括媒介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发展历程、核心要素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度。
加强媒介批判性思维和媒介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具备识别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的能力。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校园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防范媒介暴力和不良信息的泛滥。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跨学科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具备对媒介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批判评价的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水平。
4. 增强媒介使用的自控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控能力,减少媒介使用的过度依赖。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当今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对于媒介素养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对于网络信息缺乏筛选和鉴别能力、缺乏高效的媒体资源利用和传播能力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1、媒介素养意识不足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和媒体越来越多。
但是,在处理这些信息和媒体时,不少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媒介素养认知和应对能力,容易出现信息误解、陷入谣言和虚假信息的陷阱等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和能力普遍不足。
2、信息鉴别能力差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和新闻,很多时候一些虚假的信息也能够流传开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鉴别能力,判断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容易被一些谣言误导,并对此产生负面影响。
3、缺乏媒体资源利用和传播能力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中,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在利用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更具优势。
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媒体资源的利用和传播能力不足,缺乏高效的方法和操作。
这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无法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也无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二、针对性对策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应从高校层面出发,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和宣传,向学生宣传媒介素养的定义、标准、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配合社会资源,建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发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操磨练其媒介素养能力。
学校可以在信息学课程中加入一些专门的内容,例如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方法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判断所读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学校可以积极邀请相关媒体专家为学生授课,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
80、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以河南高校为例
主 科 ,要 事 商研 。 任 员 主 从 民 法 究 收稿 日期 :2 1. .6 01 91 O
l 2
利 用网络获得 自身发展的能力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102 3 卷第一期 u21第 1 .
总第 7 期 5
( 二)8 、9 0 0大学生对 网络信息 的解读和批判能力 网络 信息 的解读 能力 ,是 网络媒介素 养评断标 准中最 为重要 的一部分 ,对 网络多元 、复杂 、海 量的信息有没 有
健 康 营运 。
分 、有效的行使 。 总之 ,表决权 的实现机 制的完善 ,是我 国法律对 企业
集 团母 公司股 东权进行保护 的有效 突破 口。立法上对 于企 业 集 团母子公 司表决权 的行使 ,应 当适 当向处于弱势 地位 的母公 司中小股 东倾斜 ,发 挥法律促 进公 平的作用 。表 决
规则 ,共同组成 我 国保护 企业集 团母公 司股东权 的表决权 实现机制体 系 ,在 未来企 业集团立法 中进行 明确 ,对 企业
3 l
作者简介 :邹 艳 ( 8 ) 女 广东 德 , 学 欢 17 , , 英 人 法 硕 9一
士 ,广 东农 工商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助 教 , 主 要 从事 侵 权 法 研 究 。 施 长 平 ( 94 ) 18~ ,男 ,广 东 汕尾 人 ,法 学 硕士 ,广 东 省 汕尾 市 人 民检 察院 副
参考文献:
[]8 王 保 树 . 型 中 的 公 司法 的 现 代 化 [] 社 会 科学 文 献 出版 1 [] 转 M.
社 ,2 0 ,P 6 、 1 1 06 10 7.
权 的穿越 规则 、表决权 的例 外排 除规 则一起 作为表决 权的
直 接实现机 制与 作为表 决权 间接实现 机制 的表 决权 的信托 制 度、表 决权 的代 理共 同组 成我们 国家保护 企业集 团母公 司股 东权 的表决 权实现机制 体系 ,对 控制股 东与 中小股 东 两 个群体共 同进 行规范 ,将 发挥最大 的效用 ,达到对 企业 集 团母 公司小股 东权保护的 目的 。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并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新媒体的诞生,使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它使得媒介不仅向人们提供资讯、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而且真正直接地参与并构造人们的生活。
传播过程中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正在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人类文化生态发生重大的变革。
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中媒介接触、媒介认知、媒介分析、媒介评估以及媒介使用五个维度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已经对新媒体视域下的媒介素养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一,大学生能够同时驾驭多种媒介形式,其中又以网络和手机的依赖性更高。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多种媒介方式来获取资讯信息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
不管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还是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介,大学生都对其有着良好的驾驭能力。
但是从大学生面对突发重大事件时所选择的媒介形式来看,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媒介形式依然是大学生查看新闻、获取资讯的首选。
通过对大学生每天使用不同媒介所花费时间的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与传统媒介相比,大学生对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明显更高。
新媒体的多元性、复合性都对大学生群体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不管是学习、生活、休闲、娱乐还是交友,新媒体都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大部分需求,大有“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豪迈之情。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其的依赖程度也会愈加加深,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1.媒介素养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1)媒介使用时长。
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
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
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
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
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2)媒介接触目的。
在内容选择上,受访者更青睐于浏览影视娱乐类资讯、其次是科学艺术、时事政治类。
大学生接触各种媒介的动机为休闲娱乐,其次是了解咨询以及工作学习。
另外,59.31%的大学生接触到不懂或感兴趣的资讯会作进一步了解,“经常”的人只有28.62%。
大学生在使用各种媒介时目的明确,绝大多数以休闲娱乐为主,对媒介的娱乐以外的其他功能并未能够充分地利用。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媒介,应该以工作学习为主,以休闲娱乐为辅。
2.媒介批判、质疑能力(1)媒介认识情况。
90后处于被媒介包围的环境,他们对媒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媒介知识。
在调查中,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趋于理性,这集中表现他们对新媒体现存问题的看法上,65.17%的大学生认为它“过于娱乐化、商业化”,55.52%的大学生认为“内容参差不齐、混淆视听”,41.72%的大学生认为它“虚假报道,掩盖真相”。
尽管大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最多,但能清楚意识到新媒体的不足之处,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就会持有保留态度,这是媒介批判、质疑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2 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2)媒介辨析能力。
在“你浏览信息、新闻时,会否辨析其真实性”的调查中,64.83%的人表示“偶尔会”,31.03%的人表示“都会”。
问及他们是否转发过虚假新闻或资讯时,36.76%的大学生表示曾经转过,65.83%的人表示从未有过。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会对信息进行甄别、遴选,但还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深度思考,他们的认识流于表面,对所接触的信息的来源或者发展缺乏关注。
3.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1)媒介道德自律意识。
面对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69.31%的学生会自觉抵制,也存在20.34%的学生偶尔浏览、6.9%的学生经常偷偷浏览、2.76%的学生光明正大的看。
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尤其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媒介传播一些黄色、暴力的信息,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大学生对媒介信息利用的道德自律观念仍需强调。
通过提高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媒介道德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从而达到利用媒介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最终目的。
(2)媒介道德认知情况。
在“使用媒介窥探他人隐私”问题上,有41.72%的大学生认为此行为“应受谴责”,认为是“违法的”有21.72%,27.93%的认为是“不道德但可原谅”,还有7.93%的认为是“正常的”。
除了信息污染等原因外,大学生因为好奇、猎奇心理通过媒介窥探或者自爆别人的隐私,也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各种炒作、恶搞的网络事件中凸显了网络力量的强大,同时也暴露了媒介法律道德的缺失。
网络恶搞、低俗、色情、虚假新闻泛滥,加强媒介的法律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4.媒介制作能力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媒介制作能力,他们不再是媒介的观望者,而是主动地了解媒介的操作流程,并且制作成品。
从他们的媒介制作产品中来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由于受制作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体制作。
另外,虽然在新媒体的使用与制作上有较大的参与度,但基本是围绕着娱乐、社交展开。
5.新闻观首先,大学生对媒体的功能认识比较全面。
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地选择出媒介的功能:监督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市民、传递信息、引导公众价值观。
(如图3所示)图3 媒介的功能其次,在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上,50.69%的受调查者认为传统媒体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新”,65.17%的大学生则认为新媒体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娱乐化、商业化”。
但是在对新闻特征的理解中,50.35%的人认为新闻可以存在“标题党”以及“庸俗恶搞”的现象。
另外,58.28%的大学生认为主流媒体频繁使用“?潘俊薄?“苦逼”等词语是“接地气,亲民生”的表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的情况是良好,且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势,但存在以下问题:(1)对媒介选择有目的性,但过分热衷于新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2)追求娱乐至上,时政类知识涉及不够广泛;(3)有一定的媒介质疑能力,但认识停留在浅层,缺乏深入思考;(4)能够使媒介为己所用,但道德自律意识有待加强;(5)从接受媒介信息发展到运用媒介,但使用媒介动机过于片面。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对媒介的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深入地了解,这说明需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三、成因分析1.自律性缺乏,“把关人”职能削弱90后大学生在道德素养与自律性方面的认知还处于自发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自制力,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利用媒介协调好学习与娱乐的时间。
媒介传播的内容丰富多样,给了大学生很多选择的余地,但亦出现“挑花眼”的情况,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新媒介是90后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介具有严格的“把关”程序,新媒体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会娱乐、低俗化。
90后选择与判断意识较薄弱甚至缺失,抑或是好奇心驱使他们利用“无所不能”的网络去汲取魅力无限的信息。
在新媒介环境下,大部分人都是浅阅读,所以获取的信息在大脑停留的时间短,思辨分析信息所用时间也大大缩短。
2.缺乏理性思考,认知与质疑能力有待加强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主要是在使用媒介中自发形成的。
他们缺乏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即无法对媒介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与评价。
90后的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浏览信息时有意识地辨别真实性。
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媒介中的信息获取停留在浅层,没有深化对信源、传播者等做出质疑评价,导致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3.自我意识增强,从传播对象向传播主体转变90后作为时代的革新主力军,比起70、80后的保守,多了“不安分”的心,想要掌握世界,所以他们喜欢主动去学习,用已知的知识去引领未知的时代。
随着“微”应用的普及,90后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介传播自己的想法,宣传自己的内容,从传播对象转变为传播主体,更好地掌握了社会。
4.媒介消费观不端正,选择原则以娱乐至上为主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愈发追求物质,对政治关注逐渐减少,部分90后认为时事政治与自己关系不大,在媒介素养上便表现为媒介选择与消费的庸俗娱乐倾向。
笔者认为90后的媒介素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的媒介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才能将市场经济建设得更好,中华民族才能更早地实现中国梦。
其次,学校忽视媒介素养教育。
调查内容显示,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不清楚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既然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更别谈媒介素养的提高。
纵观中国的大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投入更多师资、研究费用在实用性强的课程上,而忽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媒介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部分,能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却得不到关注。
大学是培养媒介素养的主要场所。
媒介素养教育被忽视,重理轻文、强实用主义是主要因素,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大学必须做出改革,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四、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策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接受情况中,31.73%的同学通过专门课程、讲座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而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的人占66.9%,与不知道媒介素养教育的比例相当。
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分为两大途径:一是内部教育,通过自我学习、教育,锻炼媒介素养能力;二是外部教育,政府机构、大众传媒及高校积极引导,建立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1.学生――培养媒介素养主体意识高校学生是媒介接触使用主力群体,不少同学认为可自发地掌握媒介素养,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媒介素养内涵,更别说媒介素养教育。
总体来看,高校学生对媒介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基本上是自发形成或零散教育的结果,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生活在麦克卢汉所称的地球村里,仅理解媒介是不够的,学生们需要被赋权以批判性地商榷,参与讨论媒介再现错误和再现不足等问题,并制作他们自己的非主流媒介[2]。
有意识地培养媒介素养能力,并把媒介素养知识运用在生活中,积极地利用媒介发展自身,是媒介素养教育中首要一环。
2.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大学时期是青年心智走向成熟阶段,媒介素养的学习与运用更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