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而精-一轮复习必备)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而精-一轮复习必备)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同时,那么A = B.如果.[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则C s A= {0})A A ⊆A ⊆φB A ⊆A B ⊆C A C B B A ⊆⊆⊆,那么,+N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 B A=,C A B =C S(C A B)=D(注:C A B =).3. ①{(x,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y)|xy<0,x∈R,y∈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例:A ={(x,y)| y =x+1} B={y|y =x2+1} 则A∩B =)4. 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例:①若应是真命题.,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②.1或y = 2.,故是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3.例:若.4.集合运算:交、并、补.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2)等价关系:(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1323yxyxφ∅⇔⇔325≠≠≠+baba或,则且1≠x3≠y1≠∴yx且3≠+yx21≠≠yx且255xxx或,⇒{|,}{|}{,}A B x x A x BA B x x A x BA x U x A⇔∈∈⇔∈∈⇔∈∉U交:且并:或补:且C,,,,,;,;,.UA A A A U A U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Φ⊆⊆⊆⊆⊆⇒⊆⊆⊆⊇⊇CUA B A B A A B B A B U⊆⇔=⇔=⇔=C.;ABBAABBA==)()();()(CBACBACBACBA==)()()();()()(CABACBACABACBA==0-1律:等幂律:求补律:A∩C U A=φA∪C U A=U C U U=φ C Uφ=U反演律:C U(A∩B)= (C U A)∪(C U B) C U(A∪B)= (C U A)∩(C U B)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基本公式:(3) card( U A)= card(U)- 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x-x1)(x-x2)…(x-x m)>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ox>0(a>0)解的讨论.>∆0=∆0<∆二次函数cbxaxy++=2(0>a)的图象,,,A A A U A A U A UΦ=ΦΦ===.,AAAAAA==(1)()()()()(2)()()()()()()()()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card A B C=+-=++---+x)0)((002211><>++++--aaxaxaxa nnnn原命题若p 则q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 无实根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 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0(或<0); ≥0(或≤0)的形式,(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与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直线、平面、简单多面体1.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平移(补形)转化为两直线的夹角计算2.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面的垂线找射影,或向量法(直线上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三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或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注:一斜线与平面上以斜足为顶点的角的两边所成角相等斜线在平面上射影为角的平分线.3.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主要依据相关定义、公理、定理和空间向量进行,请重视线面平行关系、线面垂直关系(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桥梁作用.注意:书写证明过程需规范.4.直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正四面体、棱锥、正棱锥关于侧棱、侧面、对角面、平行于底的截面的几何体性质.如长方体中:对角线长,棱长总和为,全(表)面积为,(结合可得关于他们的等量关系,结合基本不等式还可建立关于他们的不等关系式),如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长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且顶点在底上在底面内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内心.5.求几何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公式法、割补法、等积(转换)法、比例(性质转换)法等.注意:补形:三棱锥三棱柱平行六面体6.多面体是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棱柱和棱锥是特殊的多面体.正多面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以每个顶点为其一端都有相同数目的棱,这样的多面体只有五种,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7.球体积公式。

球表面积公式,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高考数学备考知识点任一x=A,x=B,记做ABAB,BAA=BAB={x|x=A,且x=B}AB={x|x=A,或x=B}Card(AB)=card(A)+card(B)—card(AB) (1)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2)A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A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韦恩图;④数轴法(3)集合的运算①A∩(B∪C)=(A∩B)∪(A∩C)②Cu(A∩B)=CuA∪CuBCu(A∪B)=CuA∩CuB(4)集合的性质n元集合的字集数:2n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表达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公式运用可用于某些分母含有根号的分式:1/(3-4倍根号2)化简:1×(3+4倍根号2)/(3-4倍根号2)^2;=(3+4倍根号2)/(9-32)=(3+4倍根号2)/-23[解方程]x^2-y^2=1991[思路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求解[解题过程]x^2-y^2=1991(x+y)(x-y)=1991因为1991可以分成1×1991,11×181所以如果x+y=1991,x-y=1,解得x=996,y=995如果x+y=181,x-y=11,x=96,y=85同时也可以是负数所以解有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有时应注意加减的过程。

高考必背最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考必背最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考必背最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点一、代数1. 一次函数的性质:直线的斜率、截距和方程形式。

2. 二次函数的性质: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和方程形式。

3.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

4. 对数函数的性质:底数为正数时的定义、性质与常见公式。

5.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周期、定义域、值域和图像。

6. 数列的概念及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二、几何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点、直线、平行和垂直关系。

2. 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三角形类型和重要定理(如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

3. 圆的性质:圆周角、弧长和面积公式。

4. 球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体积、表面积和投影等。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样本空间、概率以及概率的性质与计算。

2. 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

3.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和统计量。

4. 样本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四、解析几何1. 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表示、向量的运算、向量的模和方向角。

2. 平面的方程:一般式、点法式、两点式和法向量式等。

3.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的关系与位置。

4.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距离公式。

五、数学思维1. 基本解题方法和思维:分类讨论、递推法、数学归纳法等。

2. 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等。

3. 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 数学问题的模型转化与解决策略。

以上是高考必背的最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复这些知识,做好各种题型的练,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取得好成绩!加油!。

75个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75个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75个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共75个)1.数集与函数:数集的性质,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合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等。

2.数论与代数:整数与有理数的运算性质,整式的运算性质,整式的因式分解与化简,多项式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复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等。

4.空间几何与立体几何:空间直线及其方程,空间平面及其方程,空间曲线及其方程,球面的定义与性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等。

5.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二次角与辅助角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三角函数的基本恒等式等。

6.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三角恒等式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等。

7.数列与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概念及性质,数列的极限及其性质,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常用数列的极限等。

8.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函数的极限的定义及性质,函数的极限的运算法则,函数的连续性及其性质,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等。

9.导数与导数应用:导数的定义及性质,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图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点等。

10.积分与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等。

11.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解法,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等。

12.概率与统计: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频率与概率的估计,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等。

13.线性规划: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线性规划的图形解法与解的存在性等。

14.解析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平面曲线的方程与性质,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等。

15.逻辑与集合论:命题与命题的连接词,逻辑等价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与等价条件等。

以上是高中数学高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包含了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集合与函数1.集合o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韦恩图)。

o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相对于全集)。

2.函数o概念: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o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o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

o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二、数列1.定义与表示o数列的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o表示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2.等差数列o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o性质:中项性质、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o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注意公比不为1的情况)。

o性质:中项性质、等比中项。

4.数列求和o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等。

5.数列的极限o数列极限的概念、性质及简单计算。

三、三角函数1.基本概念o角度与弧度制、三角函数定义(正弦、余弦、正切)。

2.诱导公式o角度加减变换公式。

3.同角关系式o基本恒等式、平方关系、商数关系。

4.性质o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

5.图像与性质o各三角函数图像特征、相位变换、振幅变换。

6.三角恒等变换o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7.解三角形o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海伦公式。

四、向量1.基本概念o向量的模、方向、坐标表示。

2.运算o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点积)、向量积(叉积)。

o模长与夹角的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五、解析几何1.直线o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

o斜率:定义、公式、倾斜角。

o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条件。

2.圆o方程:标准方程、一般方程。

o性质:圆心、半径、切线、弦的性质(如相交弦定理)。

3.圆锥曲线o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性质。

六、立体几何1.空间位置关系o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2.几何体o柱体、锥体、球体等的结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公式。

3.三视图o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及其绘制方法。

七、不等式1.性质o基本性质、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正数时)。

2024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2024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2024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将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因变量)的规则。

- 函数的表示:函数可以用函数式表示、图像表示、数据表格表示等。

-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极值、零点等。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建立: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和原点的位置。

- 直角坐标的表示法: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

-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等。

3.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形如ax^2 + bx + c = 0的代数方程,其中a、b、c都是已知的实数,a ≠ 0。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数解、复数解、无解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图解法等。

4. 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比大小关系不是等号的代数式。

- 不等式的性质: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则。

- 不等式的解集:解集可以用数轴图、区间表示等。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d是公差。

- 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前n项和等。

2.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 - 1),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r是公比。

- 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前n项和等。

3. 数列的求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 (a1 + an),其中Sn是前n项和,a1是首项,an是第n项。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r^n))/(1 - r),其中Sn是前n项和,a1是首项,r是公比。

4.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证明某个命题对于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先证明对n=1成立,然后假设对n=k成立,再证明对n=k+1成立。

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1. 函数与方程1.1 一元二次函数及应用1.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4 指数、对数与幂函数1.5 不等式1.6 等式与方程的应用1.7 参数方程与函数的图形2. 数列与数列极限2.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2.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2.3 数列极限的定义与性质2.4 数列极限的计算方法2.5 无穷数列极限3.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3.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3.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3.3 三角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3.4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与应用3.5 三角函数的基本计算4. 几何与空间几何4.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与定理4.2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4.3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与定理4.4 空间图形的性质与计算4.5 空间几何的向量与坐标表示4.6 空间几何的相交与平行关系5. 三角函数与向量5.1 向量的概念与性质5.2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5.3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5.4 向量与空间图形的应用5.5 三角函数与向量的关系6. 概率与统计6.1 随机事件与概率6.2 概率的计算与性质6.3 组合与排列6.4 统计图与频率分布表6.5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7. 导数与微分7.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7.2 导数的计算及应用7.3 高阶导数与隐函数求导7.4 微分的概念与性质7.5 微分中值定理与泰勒展开7.6 极值与最值的判定8.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8.1 不定积分及其基本性质8.2 常用的积分公式与方法8.3 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8.4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8.5 定积分在几何与物理中的应用9. 空间解析几何9.1 空间直线与面的方程9.2 空间几何的两点形式与一般方程9.3 空间几何的交点、距离与投影9.4 空间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9.5 空间曲线及其方程10. 数学建模10.1 建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0.2 建模中的数学工具与技巧10.3 建模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10.4 建模中的模型建立与求解这些都是高中数学高考的核心知识点,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全高考数学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一次重要考试,它涵盖了多个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子集、并集、交集、补集。

-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值域、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

- 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解析式。

二、代数基础- 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对数运算法则。

- 幂运算:幂的运算法则、根式。

- 代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高次方程、方程组的解法。

三、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解法、不等式组的解集。

- 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四、数列-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 数列的极限:数列极限的概念、极限的运算。

五、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六、解析几何- 直线: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

- 圆:圆的方程、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锥曲线的性质和方程。

七、立体几何- 空间直线与平面:空间直线的方程、平面的方程、线面关系。

- 多面体与旋转体:多面体的体积、旋转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概率与统计初步- 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方法。

- 统计初步: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九、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

- 基本导数公式: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微分的概念:微分的定义、微分的应用。

十、积分与应用- 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

- 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 积分的应用:面积、体积、物理量等的计算。

十一、复数-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定义、复数的运算。

- 复数的几何表示:复平面、复数的模和辐角。

十二、逻辑推理与证明方法- 逻辑推理:命题逻辑、逻辑运算。

高考数学最全知识点

高考数学最全知识点

高考数学最全知识点一、代数与函数1. 整式与分式- 整式的定义与性质- 分式的定义与性质- 分式的化简与运算法则2.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3. 函数与图像-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二次函数与它的图像特征4. 一次、二次函数和分式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式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解析几何1. 点、直线与圆- 坐标平面、点的坐标与点的表示-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 圆的方程与性质2. 平面与空间图形- 不共面点的坐标与距离- 空间图形的投影与投影性质-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计算3. 向量与坐标变换- 向量的定义与性质- 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量积- 坐标变换与平移、旋转、对称三、概率与统计1. 排列与组合- 排列的概念与计算- 组合的概念与计算- 排列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概率与事件-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事件的概念与运算- 事件的概率计算与应用3. 统计与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量与频数分布表- 统计图表与数据分析四、数学思维与方法1. 数学思想方法与证明- 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与思路2. 推理与逻辑- 数学推理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逻辑关系的分析与判断3. 分析与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 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与方法五、高考数学应试技巧1. 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的认识- 解题技巧与策略的训练2. 考前复习与应试心态- 高考数学的复习计划与安排- 应试心态与考场策略3. 高考数学备考注意事项- 考试要点与考纲的掌握- 考前注意事项与常见错误的避免以上是高考数学的最全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相信你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你成功!。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 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的定义与判断。

-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性质及运算规律。

例如:A∩B={xx∈ A且x∈ B},A∪ B = {xx∈ A或x∈ B}。

2. 常用逻辑用语。

- 命题:命题的概念,真命题、假命题的判断。

- 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相互关系,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性相同。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Left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例如:p∧ q为真当且仅当p,q都为真;p∨ q为真当且仅当p,q至少一个为真;¬ p与p真假相反。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 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求函数定义域的常见情况,如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等。

-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2.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单调性: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_1,x_2,当x_1 < x_2时,有f(x_1)(或f(x_1)>f(x_2)),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等。

- 奇偶性:对于函数y = 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偶函数)或f(-x)= - f(x)(奇函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
1.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3.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4.常用函数及其图像
5.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6.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7.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3.递推数列与通项公式
4.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
三、平面几何
1.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周长
3.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空间几何的体积与表面积
5.空间几何的投影与旋转
四、立体几何
1.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空间几何的体积与表面积
3.空间几何的投影与旋转
4.立体几何的组合图形
5.立体几何的体积计算
五、概率与统计
1.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事件与概率的计算
3.概率的应用与问题解决
4.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5.统计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六、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距离计算
2.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与性质
3.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4.二次曲线的方程及性质
5.解析几何的应用与问题解决
七、数论与离散数学
1.整数与整数运算
2.素数与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3.同余与模运算
4.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5.离散数学的应用与问题解决
八、数学思维与证明
1.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方法
2.定理、引理、推论的证明方法
3.逻辑与证明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数学思想与发展历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为为为为p 为q 为为为为┐p 为┐q为为为为q 为p为为为为为┐q 为┐p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必修1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或,整数集合:*N +N ,有理数集合:,实数集合:.Z Q R 3、并集.记作:.交集.记作:.B A B A 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C U A)∩( C U B) = C U (A∪B) (C U A)∪( C U B) = C U (A∩B);;B B A = A B ⊆⇒简易逻辑:或:有真为真,全假为假。

且:有假为假,全真为真。

非:真假相反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逆否命题:若┑q 则┑p 。

常用变换:①)()()()()()(y f x f y x f y f x f y x f =-⇔=+.证)()(])[()()()()(y f y x f y y x f x f x f y f y x f -=+-=⇔=-②)()()()()((y f x f y x f y f x f yxf +=⋅⇔-=证:)()()()(y f yxf y y x f x f +=⋅=4、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f A 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 中都x 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x f 么就称为集合A 到集合B B A f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5、定义域1⎧⎪⎨⎪⎩分母不等于零被开方大于等于零对数的幂大于零,底大于零不等于值域: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出所给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6、函数单调性:(1)定义法:设那么2121],,[x x b a x x <∈、上是增函数;],[)(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0)()(21b a x f x f x f 在⇔>-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2)导数法: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x f y =,则为增函数;若,则0)(>'x f )(x f 0)(<'x f 为减函数.)(x f 7、奇偶性为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x f ()()x f x f =-y 函数为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x f ()()x f x f -=-称.若奇函数在区间上是递增函数,则()x f y =()+∞,0在区间上也是递增函数.()x f y =()0,∞-若偶函数在区间上是递增函数,则()x f y =()+∞,0在区间上是递减函数.()x f y =()0,∞-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①如果函数对于一切,都有()x f y =R x ∈或f (2a-x )=f (x ),那函()()x a f x a f -=+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x f y =a x = ②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 f y =()x f y -=对称;0=x 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 f y =()x f y -=对称;0=y 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x f y =()x f y --=原点对称.二、函数与导数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②; ③'C 0=1')(-=n n nxx ; ④;x x cos )(sin '=x x sin )(cos '-=⑤; ⑥; ⑦a a a xx ln )('=xx e e =')(;⑧a x x a ln 1)(log '=xx 1)(ln '=2、导数的运算法则(1). '''()u v u v ±=±(2). '''()uv u v uv =+ (3).'''2()(0)u u v uvv vv-=≠3、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导数和函数(())y f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 f u u g x ==x u x y y u '''=⋅即对的导数等于对的导数与对的导数的y x y u u x 乘积.解题步骤:分层—层层求导—作积还原导数的应用:1、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x f y =0x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x f y =0x )(x f y =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00x f x P )(0x f '方程是.))((000x x x f y y -'=-切线方程:过点的切线方程,设切点为()00,P x y ,则切线方程为,()11,x y ()()111'y y f x x x -=-再将P 点带入求出即可1x 2、函数的极值(----列表法) (1)极值定义:极值是在附近所有的点,都有<,0x )(x f )(0x f 则是函数的极大值;)(0x f )(x f极值是在附近所有的点,都有>,0x )(x f )(0x f 则是函数的极小值.)(0x f )(x f (2)判别方法:①如果在附近的左侧>0,右侧0x )('x f <0,那么是极大值;)('x f )(0x f ②如果在附近的左侧<0,右侧0x )('x f >0,那么是极小值.)('x f )(0x f 3、求函数的最值(1)求在内的极值(极大或者极小值)()y f x =(,)a b (2)将的各极值点与比较,其()y f x =(),()f a f b 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极小值。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考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是一种大型选拔形式。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

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3、圆方程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集合与函数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例如:。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11. 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二、不等式1.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3.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4.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5.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11篇)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11篇)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11篇)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强调了集合在表述数学问题时的工具性作用,突出了“韦恩图”在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中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能够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进行否定。

2.函数:对分段函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能够简单应用;反函数问题只涉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注意函数零点的概念及其应用。

3.立体几何:第一部分强调对各种图形的识别、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新课标高考新增加的三视图一定会重点考查。

第二部分的位置关系侧重于利用空间向量来进行证明和计算。

4.解析几何: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加强对椭圆和抛物线的理解和综合应用,重点掌握椭圆和抛物线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的解答题。

5.三角函数:本部分的重点是“基本三角函数关系”、“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6.平面向量:掌握向量的四种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意义以及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我们应注意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

7.数列: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和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8.不等式:要求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会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9.导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要求关注曲线的切线问题;能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函数的极值;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10.算法:侧重“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与“程序框图”的复习。

11.计数原理:强调对计数原理的“理解”,避免抽象地讨论计数原理,而且强调计数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尤其是要注意与概率的综合。

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汗水。

12.概率与统计:高考对概率与统计的考查越来越趋向综合型、交汇型。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大全1.代数运算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
-倍数关系与比例
-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
2.平面几何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圆心角、弧度制与弧长的关系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方法
3.立体几何
-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棱台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曲面积的计算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
-平面与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的概念与性质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法则
-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的概念与性质5.函数与导数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求值与运算法则
-一元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导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数列极限的概念与性质
-递推数列与其计算公式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与计算方法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运算法则
-解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和求解技巧
8.数与图的关系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
-数据的图表表示与分析
-数据统计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利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大全总结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大全总结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大全总结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性质3. 函数的图像4. 函数的运算5. 函数的奇偶性6. 函数的周期性7. 导数的概念8. 导数的计算9. 函数的极值10. 函数的微分与微分中值定理二、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2. 向量的加减法3. 向量的数量积4. 向量的夹角5. 向量的方向角6. 向量的共线条件7. 向量的投影8. 向量的线性运算9. 平面向量的运用10. 平面向量的应用题三、三角函数1. 弧度制与角度制2. 三角函数的概念3. 三角函数的性质4. 三角函数图像5. 三角恒等式6. 三角函数的变换7. 三角函数的应用8.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9. 三角函数的图像10. 三角函数的导数与积分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2. 等差数列3. 等比数列4. 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5.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6.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7. 数列的极限五、集合与不等式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运算3. 集合的性质4. 不等式的概念5. 不等式的解法6. 不等式的性质7. 不等式的应用8. 绝对值不等式六、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2. 随机事件的概念3. 概率的计算4.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5. 排列组合6. 概率分布7. 统计参数的估计8. 正态分布9. 抽样调查10. 统计图表分析七、平面几何1. 点、线、面的概念2. 角的性质3. 三角形的性质4. 四边形的性质5. 圆的性质6. 三角形的相似性7. 圆的相似性8. 圆锥曲线的概念9. 平面几何证明10. 平面几何应用题八、空间几何1.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2. 空间直角坐标系3. 球、圆柱、锥的性质4. 空间向量的运算5. 空间几何证明6. 空间几何应用题九、解析几何1. 解析几何基本概念2. 直线、圆的方程3. 在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 直线、圆的参数方程6. 解析几何证明7. 解析几何应用题十、函数与导数1. 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概念2.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3. 复合函数的导数4. 隐函数的导数5. 参数方程的导数6. 函数与导数的应用以上就是高考数学的知识点大全的总结,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免费高考数学要想高分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那么关于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和公式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总复习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I. 基础知识要点1. 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2.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1323y x y x 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5. ⑪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x . 解:逆否:x + y =3x = 1或y = 2.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⑫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例:若255 x x x 或,⇒.II. 竞赛知识要点1. 集合的运算.De Morgan 公式 C u A ∩ C u B = C u (A ∪ B ) C u A ∪ C u B = C u (A ∩ B ) 2. 容斥原理:对任意集合AB 有B A B A B A -+=.CB AC B C A B A C B A C B A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I. 基础知识要点1.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2. 函数的单调区间可以是整个定义域,也可以是定义域的一部分. 对于具体的函数来说可能有单调区间,也可能没有单调区间,如果函数在区间(0,1)上为减函数,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就不能说函数在),(),(2110⋃上为减函数. 3. 反函数定义:只有满足y x −−→←唯一,函数)(x f y =才有反函数. 例:2x y =无反函数.函数)(x f y =的反函数记为)(1y f x -=,习惯上记为)(1x f y -=. 在同一坐标系,函数)(x f y =与它的反函数)(1x fy -=的图象关于x y =对称.[注]:一般地,3)f (x 3)(x f 1+≠+-的反函数. 3)(x f 1+-是先f(x)的反函数,在左移三)()()()(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AB A A A B A A ==)(,)(个单位.3)f(x +是先左移三个单位,在)f(x 的反函数.4. ⑪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但并非反函数存在时一定是单调的.因此,所有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⑫如果一个函数有反函数且为奇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也为奇函数.⑬设函数y = f (x )定义域,值域分别为X 、Y . 如果y = f (x )在X 上是增(减)函数,那么反函数)(1x f y -=在Y 上一定是增(减)函数,即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增减性相同.⑭一般地,如果函数)(x f y =有反函数,且b a f =)(,那么a b f =-)(1. 这就是说点(b a ,)在函数)(x f y =图象上,那么点(a b ,)在函数)(1x f y -=的图象上.5. 指数函数:x a y =(1,0≠a a ),定义域R ,值域为(0⑪①当1 a ,指数函数:x a y =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②当10 a ,指数函数:x a y =在定义域上为减函数.⑫当1 a 时,x a y =的a 值越大,越靠近y 轴;当10 a 时,则相反. 6. 对数函数:如果a (1,0≠a a )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a b=,数b 就叫做以a 为底的N 的对数,记作b N a =log (1,0≠a a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其中a 叫底数,N 叫真数. ⑪对数运算:()na n a a a cb a b b a Na n a a n a a a aa a a a a a a a cb aN N Na Mn M M n M N M NMN M N M n a1121log log ...log log 1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1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32log )12)1(=⋅⋅⋅⇒=⋅⋅===±=-=+=⋅-推论:换底公式:(以上10且...a a,a 1,c 0,c 1,b 0,b 1,a 0,a 0,N 0,M n 21≠≠≠≠ )注⑪:当0, b a 时,)log()log()log(b a b a -+-=⋅. ⑫:当0 M时,取“+”,当n 是偶数时且0 M 时,0 n M ,而0 M ,故取“—”.例如:x x x a a a log 2(log 2log 2 ≠中x >0而2log x a 中x ∈R ). ⑫x a y =(1,0≠a a )与x y a log =互为反函数.当1 a 时,x y a log =的a 值越大,越靠近x 轴;当10 a 时,则相反. 7. 奇函数,偶函数: ⑪偶函数:)()(x f x f =-设(b a ,)为偶函数上一点,则(b a ,-)也是图象上一点. 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y 轴对称,例如:12+=x y 在)1,1[-上不是偶函数. ②满足)()(x f x f =-,或0)()(=--x f x f ,若0)(≠x f 时,1)()(=-x f x f . ⑫奇函数:)()(x f x f -=-设(b a ,)为奇函数上一点,则(b a --,)也是图象上一点. 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例如:3x y =在)1,1[-上不是奇函数. ②满足)()(x f x f -=-,或0)()(=+-x f x f ,若0)(≠x f 时,1)()(-=-x f x f . 8. 对称变换:①y = f (x ))(轴对称x f y y -=−−−→− ②y =f (x ))(轴对称x f y x -=−−−→− ③y =f (x ))(原点对称x f y --=−−−→− 9.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在进行讨论.10. 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 例如:已知函数f (x )= 1+xx-1的定义域为A ,函数f [f (x )]的定义域是B ,则集合A 与集合B 之间的关系是 . 解:)(x f 的值域是))((x f f 的定义域B ,)(x f 的值域R ∈,故R B ∈,而A {}1|≠=x x ,22122212122222121)()()(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A B ⊃故A B ⊃. 11. 常用变换:①)()()()()()(y f x f y x f y f x f y x f =-⇔=+.证:)()(])[()()()()(y f y x f y y x f x f x f y f y x f -=+-=⇔=- ②)()()()()()(y f x f y x f y f x f yx f +=⋅⇔-= 证:)()()()(y f yx f y y x f x f +=⋅= 12. ⑪熟悉常用函数图象:例:||2x y =→||x 关于y 轴对称.|2|21+⎪⎭⎫ ⎝⎛=x y →||21x y ⎪⎭⎫⎝⎛=→|2|21+⎪⎭⎫⎝⎛=x y|122|2-+=x x y →||y 关于x 轴对称.⑫熟悉分式图象: 例:372312-+=-+=x x x y ⇒定义域},3|{R x x x ∈≠, 值域},2|{R y y y ∈≠→值域≠x 前的系数之比.§3. 数 列 知识要点1. ⑪等差、等比数列:⑫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⑬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②112-+⋅=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① 注①:i. ac b =,是a 、b 、c 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ac b =、b 、c 等比数列.ii. ac b =(ac >0)→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 iii. ac b ±=→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 iv. ac b ±=且0 ac →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要.注意: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③n n cq a =(q c ,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n a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n x a log }(1 x )成等比数列. ⑭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2()1(111n s s n a s a n nn[注]: ①()()d a nd d n a a n -+=-+=111(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d 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②等差{n a }前n 项和n d a n d Bn An S n ⎪⎭⎫ ⎝⎛-+⎪⎭⎫ ⎝⎛=+=22122 →2d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d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d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2. 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 2倍...,,232k k k k k S S S S S --;②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 n n ,则,奇偶nd S S =-1+=n na a S S 偶奇;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N n n 12,则()n n a n S 1212-=-,且n a S S =-偶奇,1-=n n S S 偶奇得到所求项数到代入12-⇒n n .3. 常用公式:①1+2+3 …+n =()21+n n ②()()61213212222++=+++n n n n③()2213213333⎥⎦⎤⎢⎣⎡+=++n n n [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110-=⇒n n a ; 5,55,555,…()11095-=⇒n n a .4.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⑪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a ,年增长率为r ,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r +1. 其中第n 年产量为1)1(-+n r a ,且过n 年后总产量为:.)1(1])1([)1(...)1()1(12r r a a r a r a r a a n n +-+-=+++++++- ⑫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a 元,利息为r ,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a 元过n 个月后便成为n r a )1(+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1(...)1()1()1(101112r a r a r a r a ++++++++=)1(1])1(1)[1(12r r r a +-+-+. ⑬分期付款应用题:a 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 元;m 为m 个月将款全部付清;r 为年利率.()()()()()()()()1111111 (1112)1-++=⇒-+=+⇒++++++=+--m mm mm m mr r ar x r r x r a x r x r x r x r a 5. 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⑪n n n qa pa a +=++12(p 、q 为二阶常数)→用特证根方法求解.具体步骤:①写出特征方程q Px x +=2(2x 对应2+n a ,x 对应1+n a ),并设二根21,x x ②若21x x ≠可设n n n x c x c a 2211.+=,若21x x =可设nn x n c c a 121)(+=;③由初始值21,a a 确定21,c c .⑫r Pa a n n +=-1(P 、r 为常数)→用①转化等差,等比数列;②逐项选代;③消去常数n 转化为n n n qa Pa a +=++12的形式,再用特征根方法求n a ;④121-+=n n P c c a (公式法),21,c c 由21,a a 确定.①转化等差,等比:1)(11-=⇒-+=⇒+=+++P rx x Px Pa a x a P x a n n n n . ②选代法:=++=+=--r r Pa P r Pa a n n n )(21x P x a P r P P r a a n n n -+=---+=⇒--1111)(1)1( r r P a P n n +++⋅+=--Pr 211 .③用特征方程求解:⇒⎭⎬⎫+=+=-+相减,r Pa a r Pa a n n n n 111+n a 1111-+--+=⇒-=-n n n n n n Pa a P a Pa Pa a )(. ④由选代法推导结果:PrP P r a c P c a P r a c P r c n n n -+-+=+=-+=-=--111111112121)(,,. 6. 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 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n S ,在0 d时,有最大值.如何确定使n S 取最大值时的n 值,有两种方法:一是求使0,01 +≥n n a a ,成立的n 值;二是由n d a n dS n )2(21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 的值.⑫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n 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 (2)1)12,...(413,211n n -⋅ ⑬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21d d ,的最小公倍数.高中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I. 基础知识要点1. ①与α(0°≤α<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α与角β的终边重合):{}Z k k ∈+⨯=,360|αββ②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180| ββ ③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180| ββ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 ββ ⑤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 ⑥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⑦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360 ⑧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 180360k ⑨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180 ⑩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 90360±+=βαk 2.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π 180°=π 1°=0.01745 1=57.30°=57°18′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3.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SIN \COS 三角函数值大小关系图1、2、3、4表示第一、二、三、四象限一半所在区域4. 三角函数的公式: (一)基本关系公式组二 公式组三x x k x x k x x k xx k c o t)2c o t (t a n )2t a n (c o s )2c o s (sin )2sin(=+=+=+=+ππππx x xx x x x x c o t)c o t (t a n )t a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公式组四 公式组五 公式组六xx x x x 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πx x x x x x xx c o t)2c o t (t a n )2t a n (c o s )2c o s (s i n )2s i n (-=--=-=--=-ππππx x xx x x xx c o t)c o t (t a n )t a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ππππ(二)角与角之间的互换公式组一 公式组二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αααc o s s i n 22s i 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ααααα2222s i n 211c o s 2s i n c o s 2c o s -=-=-=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ααα2t a n 1t a n 22t a n -=公式组一sin x ·csc x =1tan x =x xcos sin sin 2x +cos 2x =1cos x ·sec x x =xx sin cos 1+tan 2x =sec 2xtan x ·cot x =11+cot 2x =csc 2x=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2c o s12s i n αα-±=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2c o s12c o s α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公式组三 公式组四 公式组五2tan12tan2sin 2ααα+=2tan 12tan1cos 22ααα+-=2tan 12tan2tan 2ααα-=42675cos 15sin -== ,42615cos 75sin +== ,3275cot 15tan -== ,3215cot 75tan +== . 5.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性质:()()[]()()[]()()[]()()[]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cos cos 21sin sin cos cos 21cos cos sin sin 21sin cos sin sin 21cos sin 2cos2sin2sin sin βαβαβα-+=+2sin 2cos2sin sin βαβαβα-+=-2cos 2cos 2cos cos βαβαβα-+=+2sin 2sin 2cos cos βαβαβα-+-=-αα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tan -=+=+-±=ααπsin )21cos(-=+ααπcos )21sin(=+ααπcot )21tan(-=+ααπsin )21cos(=-ααπcos )21sin(=-ααπcot )21tan(=-注意:①x y sin -=与x y sin =的单调性正好相反;x y cos -=与x y cos =的单调性也同样相反.一般地,若)(x f y =在],[b a 上递增(减),则(f y -=. ②x y sin =与x y cos =的周期是π.③)sin(ϕω+=x y 或)cos(ϕω+=x y (0≠ω)的周期ωπ2=T .2tanxy =的周期为2π(πωπ2=⇒=T T ,如图,翻折无效).④)sin(ϕω+=x y 的对称轴方程是2ππ+=k x (Z k ∈),对称中心(0,πk );)c o s(ϕω+=x y 的对称轴方程是πk x =(Z k ∈),对称中心(0,21ππ+k );)ta n (ϕω+=x y 的对称中心(0,2πk ). x x y x y 2cos )2cos(2cos -=--=−−−→−=原点对称⑤当αtan ·,1tan =β)(2Z k k ∈+=+ππβα;αtan ·,1tan -=β)(2Z k k ∈+=-ππβα. ⑥x y cos =与⎪⎭⎫ ⎝⎛++=ππk x y 22sin 是同一函数,而)(ϕω+=x y 是偶函数,则)cos()21sin()(x k x x y ωππωϕω±=++=+=.⑦函数x y tan =在R 上为增函数.(×) [只能在某个单调区间单调递增. 若在整个定义域,x y tan =为增函数,同样也是错误的].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x f 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奇偶性的两个条件:一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都要),二是满足奇偶性条件,偶函数:)()(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奇偶性的单调性:奇同偶反. 例如:x y tan =是奇函数,)31tan(π+=x y 是非奇非偶.(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特有性质:若x ∈0的定义域,则)(x f 一定有0)0(=f .(x ∉0的定义域,则无此性质)⑨x y sin =不是周期函数;x y sin =为周期函数(=T x y cos =是周期函数(如图);x y cos =为周期函数(212cos +=x y 的周期为π(如图),并非所有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例如:R k k x f x f y ∈+===),(5)(.⑩abb a b a y =+++=+=ϕϕαβαcos )sin(sin cos 22 有y b a ≥+22.II. 竞赛知识要点一、反三角函数.1. 反三角函数:⑪反正弦函数x y arcsin =是奇函数,故x x arcsin )arcsin(-=-,[]1,1-∈x (一定要注明定义域,若()+∞∞-∈,x ,没有x 与y一一对应,故x y sin =无反函数)注:x x =)sin(arcsin ,[]1,1-∈x ,⎥⎦⎤⎢⎣⎡-∈2,2arcsin ππx .⑫反余弦函数x y arccos =非奇非偶,但有ππk x x 2)arccos()arccos(+=+-,[]1,1-∈x . 注:①x x =)cos(arccos ,[]1,1-∈x ,[]π,0arccos ∈x .②x y cos =是偶函数,x y arccos =非奇非偶,而x y sin =和x y arcsin =为奇函数. ⑬反正切函数:x y arctan =,定义域),(+∞-∞,值域(2,2ππ-),x y ar c t a n =是奇函数,x x arctan )arctan(-=-,∈x ),(+∞-∞.注:x x =)tan(arctan ,∈x ),(+∞-∞.⑭反余切函数:x arc y cot =,定义域),(+∞-∞,值域(2,2ππ-),x a r cy c o t =是非奇非偶.ππk x arc x arc 2)cot()cot(+=+-,∈x ),(+∞-∞.y=|cos2x +1/2|图象注:①x x arc =)cot cot(,∈x ),(+∞-∞.②x y arcsin =与)1arcsin(x y -=互为奇函数,x y arctan =同理为奇 而xy arccos =与xarc y cot =非奇非偶但满足]1,1[,2)cot(cot ]1,1[,2arccos )arccos(-∈+=-+-∈+=+-x k x arc x arc x k x x ππππ.⑫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解集:a 的取值范围解集 a 的取值范围 解集①a x =sin 的解集 ②a x =c o s 的解集a>1 ∅ a>1 ∅a=1 {}Z k a k x x ∈+=,arcsin 2|π a=1 {}Z k a k x x ∈+=,arccos 2|πa<1 (){}Z k a k x x k ∈-+=,arcsin 1|πa <1 {}Z k a k x x ∈±=,arccos |π③a x =tan 的解集:{}Z k a k x x ∈+=,arctan |π ③a x =c o t 的解集:{}Z k a k x x ∈+=,c o t arc |π 二、三角恒等式.组一 组二∏===nk nn nk12sin2sin 2cos8cos4cos2cos2cos ααααααα∑=++=+++++=+nk dnd x d n nd x d x x kd x 0sin )cos())1sin(()cos()cos(cos )cos(∑=++=+++++=+nk dnd x d n nd x d x x kd x 0sin )sin())1sin(()sin()sin(sin )sin(αγγββαγβαγβαγβα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组三 三角函数不等式xsin <x <)2,0(,tan π∈x x xxx f s i n )(=在),0(π上是减函数 若π=++C B A ,则C xy B xz A yz z y x cos 2cos 2cos 2222++≥++ααααααcos 3cos 43cos sin 4sin 33sin 33-=-=()()αββαβαβα2222cos cos sin sin sin sin -=-+=-ααααααsin 22sin 2cos ...4cos 2cos cos 11++=n n n高中数学第五章-平面向量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是相等的量.注意:①若b a,为单位向量,则b a=. (⨯) 单位向量只表示向量的模为1,并未指明向量的方向.②若b a=,则a∥b. (√)2. ①()aμλ=()aλμ ②()a a aμλμλ+=+ ③()b a b aλλλ+=+④设()()R y x b y x a ∈==λ,,,,2211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b a --=-()21,y x a λλλ= 2121y y x x b a +=⋅ 2121y x a += (向量的模,针对向量坐标求模)⑤平面向量的数量积:θcos b a b a ⋅=⋅⑥a b b a ⋅=⋅ ⑦()()()b a b a b aλλλ⋅=⋅=⋅⑧()c b c a c b a⋅+⋅=⋅+注意:①()()c b a c b a⋅⋅=⋅⋅不一定成立;cb b a ⋅=⋅c a =.②向量无大小(“大于”、“小于”对向量无意义),向量的模有大小.③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0 ,0 与任意向量平行,0的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且00=-. ④若有一个三角形ABC,则0;此结论可推广到n 边形.⑤若a n a m=(R n m ∈,),则有n m =. (⨯) 当a等于0时,0==a n a m ,而n m ,不一定相等.⑥a ·a =2||a ,||a =2a(针对向量非坐标求模),||b a ⋅≤||||b a⋅.⑦当0≠a 时,由0=⋅b a不能推出0≠b ,这是因为任一与a垂直的非零向量b,都有a ·b=0. ⑧若a ∥b ,b ∥c ,则a ∥c (×)当b 等于0时,不成立. 3.①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ab λ=(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当a ,0 λ与b 共线同向:当,0 λa 与b 共线反向;当b 则为0,0与任何向量共线.注意:若,= (×)若是的投影,夹角为θ,则=⋅θcos,=θcos (√) ②设a=()11,y x ,()22,y x b =a∥b⇔=-⇔01221y x yx b a b a =⋅⇔=λa⊥b 001221=+⇔=⋅⇔y y x x b a③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A 、B 、C 三点共线⇔∥⇔=λ(0≠λ)⇔(1212,y y x x --)=λ(1313,y y x x --)(0≠λ) ⇔(12x x -)·(13y y -)=(13x x -)·(12y y -) ④两个向量a、b 的夹角公式:2222212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θ⑤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0≠λ和1-)设 P 1P =λPP 2 (或P 2P λ1P 1P ),且21,,P P P 的坐标分别是),(),,(,,2211y x y x y x )(,则 推广1:当1=λ时,得线段21P P 的中点公式:推广2λ则λλ++=1PB PA PM (λ对应终点向量).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ABC的顶点()()()332211,,,,,y x C y x B y x A ,重心坐标()y x G,: 注意:在△ABC 中,若0为重心,则0=++OC OB OA ,这是充要条件. ⑥平移公式:若点P ()y x ,按向量a=()k h ,平移到P‘()'',y x ,则⎪⎩⎪⎨⎧+=+=k y y hx x '' 4. ⑪正弦定理: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所对的角为A 、B 、C ,则R CcB b A a 2s i n s i n s i n ===. ⎪⎪⎩⎪⎪⎨⎧++=++=33321321y y y y x x x x ⎪⎪⎩⎪⎪⎨⎧+=+=222121x x x y y y ⎪⎪⎩⎪⎪⎨⎧++=++=λλλλ112121x x x y yy B⑫余弦定理:⎪⎪⎩⎪⎪⎨⎧-+=-+=-+=C ab a b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⑬正切定理:2tan2tanB A BA ba b a -+=-+⑭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其高分别为h a ,h b ,h c ,半周长为P ,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为R ,r .①S △=1/2ah a =1/2bh b =1/2ch c ②S △=Pr ③S △=abc/4R ④S △=1/2sin C ·ab=1/2ac ·sin B=1/2cb ·sin A ⑤S △=()()()c P b P a P P --- [海伦公式]⑥S △=1/2(b+c-a )r a [如下图]=1/2(b+a-c )r c =1/2(a+c-b )r b[注]: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一个是内心,其余3个是旁心.如图:图1中的I 为S △ABC 的内心, S △=Pr图2中的I 为S △ABC 的一个旁心,S △=1/2(b+c-a )r a图1图2图3图4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旁心:三角形一内角的平分线与另两条内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一点.⑮已知⊙O 是△ABC 的内切圆,若BC =a ,AC =b ,AB =c [注:s 为△ABC 的半周BI ABCDEF IABCD EF r ar ar ab ca a bc C长,即2cb a ++] 则:①AE=a s -=1/2(b+c-a ) ②BN=b s -=1/2(a+c-b ) ③FC=c s -=1/2(a+b-c )综合上述:由已知得,一个角的邻边的切线长,等于半周长减去对边(如图4). 特例:已知在Rt △ABC ,c 为斜边,则内切圆半径r =cb a abc b a ++=-+2(如图3). ⑯在△ABC 中,有下列等式成立C B A C B A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 证明:因为,C B A -=+π所以()()C B A -=+πtan tan ,所以C BA BA tan tan tan 1tan tan -=-+,∴结论!⑰在△ABC 中,D 是BC上任意一点,则DC BD BCBCAB BD AC AD ⋅-+=222. 证明:在△ABCD 中,由余弦定理,有 B BD AB BD AB AD cos 2222⋅⋅-+=①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有 BCAB AC BC AB B ⋅-+=2cos 222②,②代入①,化简 可得,DC BD BCBCAB BD AC AD ⋅-+=222(斯德瓦定理) ①若AD 是BC 上的中线,2222221a cb m a -+=; ②若AD 是∠A 的平分线,()a p p bc cb t a -⋅+=2,其中p 为半周长; ③若AD 是BC 上的高,()()()c p b p a p p ah a ---=2,其中p 为半周长.⑱△ABC 的判定:⇔+=222b a c △ABC 为直角△⇔∠A + ∠B =2π2c <⇔+22b a △ABC 为钝角△⇔∠A + ∠B <2π 2c >⇔+22b a △ABC为锐角△⇔∠A + ∠B >2π 附:证明:abc b aC 2cos 222-+=,得在钝角△ABC 中,222222,00cos c b a c b a C +⇔-+⇔⑲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2=§6. 不 等 式 知识要点1. ⑪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DACB图522a ba b+≥+(当a = b时取等)特别地,222()22a b a bab++≤≤(当a = b时,222()22a b a bab++==)),,,(332222时取等cbaRcbacbacba==∈⎪⎭⎫⎝⎛+++≥++⇒幂平均不等式:22122221)...(1...nnaaanaaa+++≥+++⑫含立方的几个重要不等式(a、b、c为正数):①3322a b a b ab+≥+②3332223()()a b c abc a b c a b c ab ac bc++-=++++---⇒3333a b c abc++≥(等式即可成立cba++,时取等或0=++==cbacba);3a b c++≤⇒33a b cabc++⎛⎫≤ ⎪⎝⎭3333a b c++≤2)(31cbaacbaab+++≤++(时取等cba==)⑬绝对值不等式:123123(0)a a a a a aa b a b a b ab++≤++-≤-≤+≥时,取等⑭算术平均≥几何平均(a1、a2…a n为正数):12na a an+++≥(a1=a2…=a n时取等)⑮柯西不等式:设),,,2,1(,niRbaii=∈则))(()(222212222122211nnnnbbbaaabababa++++++≤+++等号成立当且仅当nnbababa===2211时成立.(约定0=ia时,0=ib)例如:22222()()()ac bd a b c d+≤++.⑯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①21111111(2)1(1)(1)1nn n n n n n n n n-==-≥++--1)n==≥2. 常用不等式的解法举例(x为正数):①231124(1)2(1)(1)()22327x x x x x -=⋅--≤=②2222232(1)(1)124(1)()22327x x x y x x y y --=-⇒=≤=⇒≤类似于22sin cos sin (1sin )y x x x x ==- ③111||||||()2x x x xxx+=+≥与同号,故取等§7. 直线和圆的方程 知识要点一、直线方程.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0παα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 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1=+bya x . 注:若232--=x y 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232--=x y ,但若)0(232≥--=x x y 则不是这条线. 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植,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3. ⑪两条直线平行: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②在1l 和2l 的斜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21,l l ,它们在y 轴上的纵截距是21,b b ,则1l ∥212k k l =⇔,且21b b ≠或21,l l 的斜率均不存在,即2121A B B A =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21C C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21,l l 的倾斜角为21,αα则1l ∥212αα=⇔l . ⑫两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①设两条直线1l 和2l 的斜率分别为1k 和2k ,则有12121-=⇔⊥k k l l 这里的前提是21,l l 的斜率都存在.②0121=⇔⊥k l l ,且2l 的斜率不存在或02=k ,且1l 的斜率不存在. (即01221=+B A B A 是垂直的充要条件) 4. 直线的交角:⑪直线1l 到2l 的角(方向角);直线1l 到2l 的角,是指直线1l 绕交点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2l 重合时所转动的角θ,它的范围是),0(π,当 90≠θ时21121tan k k k k +-=θ.⑫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指由1l 与2l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θ,又称为1l 和2l 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 ⎝⎛⎥⎦⎤2,0π,当 90≠θ,则有21121tan k k k k +-=θ.5. 过两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λλ(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为参数,0222=++C y B x A 不包括在内)6. 点到直线的距离:⑪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设点),(00y x P ,直线P C By Ax l ,0:=++到l 的距离为d ,则有2200BA C By Ax d +++=.⑫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设两条平行直线)(0:,0:212211C C C By Ax l C By Ax l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则有2221BA C C d +-=.7. 关于点对称和关于某直线对称:⑪关于点对称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直线,且这个点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 ⑫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条直线性质: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对称直线也平行,且两直线到对称直线距离相等.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对称直线必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对称直线为两直线夹角的角平分线.⑬点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用中点表示两对称点,则中点在对称直线上(方程①),过两对称点的直线方程与对称直线方程垂直(方程②)①②可解得所求对称点. 注:①曲线、直线关于一直线(b x y +±=)对称的解法:y 换x ,x 换y. 例:曲线f (x ,y )=0关于直线y =x –2对称曲线方程是f (y +2 ,x –2)=0. ②曲线C: f (x ,y )=0关于点(a ,b)的对称曲线方程是f (a – x , 2b – y )=0. 二、圆的方程.1. ⑪曲线与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上的 与一个二元方程0),(=y x f 的实数建立了如下关系:①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②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图形).⑫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实质上是曲线上任一点),(y x M 其坐标与方程0),(=y x f 的一种关系,曲线上任一点),(y x 是方程0),(=y x f 的解;反过来,满足方程0),(=y x f 的解所对应的点是曲线上的点.注:如果曲线C 的方程是f(x ,y)=0,那么点P 0(x 0 ,y)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f(x 0 ,y 0)=0 2. 圆的标准方程:以点),(b a 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222)()(r b y a x =-+-.特例: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是:222r y x =+.注:特殊圆的方程:①与x 轴相切的圆方程222)()(b b y a x =±+-)],(),(,[b a b a b r -=或圆心②与y 轴相切的圆方程222)()(a b y a x =-+± )],(),(,[b a b a a r -=或圆心③与x 轴y 轴都相切的圆方程222)()(a a y a x =±+± )],(,[a a a r ±±=圆心3. 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2,2E D C ,半径2422FE D r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2,2E D . 当0422 F E D -+时,方程无图形(称虚圆). 注:①圆的参数方程:⎩⎨⎧+=+=θθsin cos r b y r a x (θ为参数).②方程022=+++++F Ey Dx Cy Bxy Ax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0=B 且0≠=C A 且0422 AF E D -+.③圆的直径或方程:已知0))(())((),(),(21212211=--+--⇒y y y y x x x x y x B y x A (用向量可征).4.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00y x M 及圆222)()(:r b y a x C =-+-. ①M 在圆C 内22020)()(r b y a x -+-⇔ ②M 在圆C 上22020)()r b y a x =-+-⇔( ③M 在圆C 外22020)()(r b y a x -+-⇔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圆C :)0()()(222 r r b y a x =-+-; 直线l :)0(022≠+=++B A C By Ax ; 圆心),(b a C 到直线l 的距离22BA C Bb Aa d +++=.①rd=时,l 与C 相切;附:若两圆相切,则⇒⎪⎩⎪⎨⎧=++++=++++0022********F y E x D y x F y E x D y x 相减为公切线方程.②r d 时,l 与C 相交;附:公共弦方程:设有两个交点,则其公共弦方程为0)()()(212121=-+-+-F F y E E x D D . ③r d 时,l 与C 相离.:0:222222111221=++++=++++F y E x D y x C F y E x D yx C附:若两圆相离,则⇒⎪⎩⎪⎨⎧=++++=++++02222211122F y E x D y x F y E x D y x 相减为圆心21O O 的连线的中与线方程.由代数特征判断:方程组⎪⎩⎪⎨⎧=++=-+-0)()(222C Bx Ax r b y a x 用代入法,得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则:l ⇔=∆0与C 相切;l ⇔∆0 与C 相交; l ⇔∆0 与C 相离.注:若两圆为同心圆则011122=++++F y E x D y x ,022222=++++F y E x D y x 相减,不表示直线.6. 圆的切线方程:圆222r y x =+的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是r k kx y 21+±=过圆022=++++F Ey Dx y x上一点),(00y x P 的切线方程为:0220000=++++++F y y E x x Dy y x x . ①一般方程若点(x 0 ,y 0)在圆上,则(x – a)(x 0 – a)+(y – b)(y 0 – b)=R 2. 特别地,过圆222r y x =+上一点),(00y x P 的切线方程为200r y y x x =+.②若点(x 0 ,y 0)不在圆上,圆心为(a,b)则⎪⎩⎪⎨⎧+---=-=-1)()(2110101R x a k y b R x x k y y ,联立求出程.7. 求切点弦方程:方法是构造图,则切点弦方程即转化为公共弦方程. 如图:ABCD 四类共圆. 已知O Θ的方程022=++++F Ey Dx y x …① 又以ABCD 为圆为方程为2))(())((k b x y y a x x x A A =--+--…②4)()(222b y a x R A A -+-=…③,所以BC 的方程即③代②,①②相切即为所求.高中数学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I. 基础知识要点一、椭圆方程.B C )为端点的线段以无轨迹方程为椭圆21212121212121,2,2,2F 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⑪①椭圆的标准方程: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0(12222 b a by ax =+. i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0(12222 b a bx ay =+.②一般方程:)0,0(122B A By Ax =+.③椭圆的标准参数方程:12222=+by ax 的参数方程为⎩⎨⎧==θθsin cos b y a x (一象限θ应是属于20πθ).⑫①顶点:),0)(0,(b a ±±或)0,)(,0(b a ±±.②轴:对称轴:x 轴,y 轴;长轴长a 2,短轴长b 2.③焦点:)0,)(0,(c c -或),0)(,0(c c -.④焦距:2221,2b a c c F F -==.⑤准线:ca x 2±=或ca y 2±=.⑥离心率:)10( e ace =.⑦焦点半径:i. 设),(00y x P 为椭圆)0(12222 b a by ax =+上的一点,21,F F 为左、右焦点,则由椭圆方程的第二定义可以推出. ii.设),(00y x P 为椭圆)0(12222 b a ay bx =+上的一点,21,F F 为上、下焦点,则由椭圆方程的第二定义可以推出. 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0()(),0()(0002200201 x a ex x c a e pF x ex a c a x e pF -=-=+=+=归结起来为―左加右减‖.注意:椭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得→)sin ,cos (θθb a N⑧通径:垂直于x 轴且过焦点的弦叫做通经.坐标:,(222ac a bd -=a ⑬共离心率的椭圆系的方程:椭圆)0(12222 b a b y a x =+的离心率是)(22b a c a c e -==,方程t t by a x (2222=+是大于0的参数,)0 b a 的离心率也是a c e = 我们称此方程为共离心率的椭圆系方程. ⑮若P 是椭圆:12222=+b y a x 上的点.21,F F 为焦点,若θ=∠21PF F ,则21F PF ∆的面积为2tan 2θb (用余弦定理与a PF PF 221=+可得). 若是双曲线,则面积为2cot 2θ⋅b . 二、双曲线方程.⇒-=+=0201,ex a PF ex a PF ⇒-=+=0201,ey a PF ey a PF asin α,)α)的轨迹是椭圆的一个端点的一条射线以无轨迹方程为双曲线21212121212121,222F 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⑪①双曲线标准方程:)0,(1),0,(122222222 b a bx ay b a by ax =-=-. 一般方程:)0(122 AC Cy Ax =+.⑫①i. 焦点在x 轴上:顶点:)0,(),0,(a a - 焦点:)0,(),0,(c c -准线方程ca x 2±= 渐近线方程:0=±by a x 或02222=-b y a xii. 焦点在y 轴上:顶点:),0(),,0(a a -. 焦点:),0(),,0(c c -. 准线方程:ca y 2±=. 渐近线方程:0=±b xa y 或02222=-b x a y ,参数方程:⎩⎨⎧==θθtan sec b y a x 或⎩⎨⎧==θθsec tan a y b x .②轴y x ,为对称轴,实轴长为2a , 虚轴长为2b ,焦距2c. ③离心率ac e =. ④准线距ca 22(两准线的距离);通径ab 22. ⑤参数关系ace b a c =+=,222. ⑥焦点半径公式:对于双曲线方程12222=-b y a x (21,F F 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或分别为双曲线的上下焦点) “长加短减”原则:aex MF a ex MF -=+=0201 构成满足a MF MF 221=-aex F M aex F M +-='--='0201(与椭圆焦半径不同,椭圆aey F M a ey F M a ey MF a ey MF -'-='+'-='+=-=02010201⑬等轴双曲线:双曲线222a y x ±=-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x y ±=,离心率2=e .⑭共轭双曲线:以已知双曲线的虚轴为实轴,实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叫做已知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λ=-2222b y a x 与λ-=-2222by a x 互为共轭双曲线,它们具有共同的渐近线:02222=-by ax .⑮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0(2222≠=-λλb y a x 的渐近线方程为02222=-b y a x 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为0=±b ya x 时,它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0(2222≠=-λλby a x .例如:若双曲线一条渐近线为x y 21=且过)21,3(-p解:令双曲线的方程为:)0(422≠=-λλy x ,代入)21,3(-得2822=-y x ⑯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区域①:无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 区域②:即定点在双曲线上,1条切线,2区域③:2条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4条;区域④:即定点在渐近线上且非原点,1条切线,1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区域⑤:即过原点,无切线,无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小结:过定点作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可以作出的直线数目可能有0、2、3、4条.(2)若直线与双曲线一支有交点,交点为二个时,求确定直线的斜率可用代入”“∆法与渐近线求交和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同号. ⑰若P 在双曲线12222=-by ax ,则常用结论1:P 到焦点的距离为m = n ,则P 到两准线的距离比为m ︰n.简证:ePF e PF d d 2121= =nm. 常用结论2:从双曲线一个焦点到另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b. 三、抛物线方程.3. 设0 p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其几何性质:注:①x c by ay =++2顶点)244(2aba b ac --. ②)0(22≠=p px y 则焦点半径2Px PF+=;)0(22≠=p py x 则焦点半径为2P y PF+=.③通径为2p ,这是过焦点的所有弦中最短的.④px y 22=(或py x 22=)的参数方程为⎩⎨⎧==pty pt x 222(或⎩⎨⎧==222pty pt x )(t 为参数).四、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4.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 和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的点的轨迹.当10 e 时,轨迹为椭圆; 当1=e 时,轨迹为抛物线; 当1 e 时,轨迹为双曲线;当0=e 时,轨迹为圆(ace =,当b a c ==,0时).5. 圆锥曲线方程具有对称性. 例如:椭圆的标准方程对原点的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因为具有对称性,所以欲证AB=CD, 即证AD 与BC 的中点重合即可.高中数学第九章-立体几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