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塞利格曼
塞里格曼:当之无愧的积极心理学之父
塞里格曼:当之无愧的积极心理学之父〔关键词〕马丁?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要素;启示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1942―),1942年8月1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
他年少时喜好篮球运动,后因未能入选篮球队而开始专心读书。
期间塞里格曼阅读的弗洛伊德著作《精神分析引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4年,塞里格曼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文科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学习实验心理学,196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赴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执教,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1970年塞里格曼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精神病学系临床培训一年后,1971年重返心理学系担任副教授,并于1976年晋升为教授。
期间,开始专注研究习得性无助及一种习得性悲观态度的理论,使他在抑郁症治疗和预防研究领域取得了伟大的突破。
1978年,他重新系统地阐述了失助型式。
正是上述研究基础和一件偶发的生活事件,使他开始转向积极心理学研究。
1980~1994年,他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临床训练项目的主管。
1996年以史上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主席。
自2000年起?o塞里格曼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
2002年,他与同事合作编写了《性格力量和美德的分类手册》(Character Strength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一书,为积极性格特质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年,他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组(Masters of Applied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am),并担任项目主管,这是首个着眼于积极心理学的硕士课程项目。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始创人,塞里格曼的努力使积极心理学领域迅速地成长起来,出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学24项品格优势
心理学24项品格优势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博士在其重要著作《品格优势》中,提出了24项人类普遍存在的品格优势,这些品质被塞利格曼归为六大品格群体,分别是智慧、勇气、人类关系、公正、情感和自我控制。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24项品格优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智慧1. 创新性:具有想象力和新奇的思维能力,能够创造出新的思想、方案和作品。
2. 智慧:包括学术和实用的智能,能够获得新知识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 经验智慧:将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的情况融合起来,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勇气4. 勇气:在面临挑战、危险或艰难情况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
5. 毅力:在长期、困难的任务中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
6. 诚实:正直、开放和真实,不隐瞒实情,不欺骗他人。
7. 温和:表达意见时不具有攻击性,能够平和地和他人沟通。
三、人类关系8. 爱:与亲人、朋友和同事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9. 关怀:富有同情心和感受力,对他人的需要提供支持。
10. 社交智能:善于与他人相处、交往,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人际关系。
四、公正11. 礼貌:关心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
12. 公正:具有公正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13. 协作: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共同的目标。
五、情感14. 感恩:能够感激他人的好意和恩惠,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心存感激。
15. 喜悦: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情绪,能够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16. 希望:具有积极的未来展望,相信自己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17. 宽容: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持有宽容的态度,能够理解和容忍别人的不足。
六、自我控制18. 自律:具有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自身目标。
19. 谦虚: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并为了团队利益而愿意退缩。
20. 谨慎:能够理性地权衡利弊得失,做出稳健的决策。
21. 审慎:具有思慎而深入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22. 自我反思:能够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从而不断改进自己。
持续的幸福读书心得5篇
持续的幸福读书心得5篇《持续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
塞利格曼不再关注传统心理学注重的“如何减轻人们的痛苦”,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并让幸福感持续下去持续的幸福读书心得1幸福是一种心境我用了一个多月,读完了积极心理学塞利格曼的《持续的幸福》,读完后感触颇深。
以前一直定义快乐就是幸福。
但是读完之后,我懂得,幸福一种心境,一种体验,一个过程。
书中教会我们能够投入的关心他人,关心自己,获得最丰盈的生活。
幸福是一种体验书中塞利格曼通过很过不同的实验案例,教会我们怎样拥有一个蓬勃的人生;教会我们如何看待生活,看到可能性,不受生活所限。
无论在我们的生活,或是在我们的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收到身边,我可能太过注意身边的坏事,而忽略了好事。
所以大部分人每天都在抱怨,每天都在感叹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在书中塞利格曼的“三件好事练习”,就可以让我们轻松地找到自己的幸福。
非常简单:每天把自己当天的好事写下来,这些好事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这件事让自己开心,高兴。
于是我也按照此方法,记录了自己的好事,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比以前更乐观了。
幸福是一个过程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想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由于我们班长期质量指标排名末尾,什么方法都用尽,但是任然不见提升效果。
于是佳姐让我班全班员工,听取话务二部的同等效能下,但是质量比我班高的员工的录音,并要求员工记录下来听取后的优秀方法。
我班员工照此方法实施半月后,满意率明显提升。
佳姐告知我其实这是她使用书中三件好事的一个变通,当时不太理解,后来慢慢理解,原来佳姐让员工每次记录听录音后的三点优秀经验后,员工自己就会慢慢的跟着自己记录的优秀经验学习。
就像书里面写的:过得多的关注坏事,会更加的抑郁和忧虑。
避免这种情况的一个办法就是,更多的去关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情。
幸福是一种收获在书中影响挺深的还有一个练习:“突出优势练习”,书中说到“要了解他们的优点,而不是一味是要改正他们的缺点”,我觉得班长在管理员工的时候,做这个练习是非常合适的。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塞利格曼读后感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塞利格曼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然间读到了马丁·塞利格曼的这本书,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寻得了一处宁静的角落,让我能静下心来,好好审视自己。
这本书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亲切的朋友,用平实的语言,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自我认知的世界。
书中提到,我们总是习惯对自己过于苛刻,总是揪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却很少去欣赏自己的优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次公司内部的演讲比赛,我鼓足了勇气报名参加。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简直是“如临大敌”。
我不停地修改演讲稿,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表情和手势,心里却一直忐忑不安,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比赛的那一天终于来了,当我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注视着我的眼睛,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始了演讲。
可一开始,我的声音都在颤抖,大脑也仿佛一片空白,之前精心准备的内容好像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但神奇的是,随着我逐渐投入,我竟然忘记了紧张,开始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我结束演讲走下台时,同事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可比赛结果公布时,我却没有获得理想的名次。
失落感瞬间涌上心头,我开始不停地自责,觉得自己在台上的表现还是不够完美,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
我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在公众场合发言,以后再也不要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然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重新审视那次经历。
我意识到,我不能仅仅因为一个比赛的结果就否定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我在台上能够克服最初的紧张,顺利完成演讲,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虽然没有拿到好名次,但这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我知道了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就像塞利格曼在书中说的,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全盘否定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给自己设定各种各样的标准和目标,如果达不到,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中。
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每一次的努力和成长,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值得我们为自己鼓掌。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参考文献一、积极心理学相关参考文献1. 真实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
这可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哦。
塞利格曼在书里详细阐述了幸福的概念,不再是那种模糊的感觉,而是有很多具体的元素构成的。
他提出了PERMA理论,就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这几个方面共同影响着我们的幸福。
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幸福的指南,告诉我们怎么去发现和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
2.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的。
心流这个概念超级有趣,就是当我们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中的时候那种状态。
书里描述了心流产生的条件,像是任务的难度和我们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等。
读这本书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在做各种事情的时候的状态,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像绘画、写作或者是玩游戏的时候。
3. 积极情绪的力量,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作品。
它着重强调了积极情绪的力量。
积极情绪可不仅仅是让我们感觉良好这么简单,它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力,还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呢。
书里有很多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成果和实例,让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积极情绪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4. 持续的幸福,还是马丁·塞利格曼写的。
这可以看作是真实的幸福的一个延伸吧。
他在书中进一步探讨了幸福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包括如何在生活中持续地体验到幸福,如何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等。
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幸福水平并且保持住这种状态的人来说特别有用。
5.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同样出自马丁·塞利格曼之手。
这本书主要聚焦在乐观这个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上。
它告诉我们乐观不是那种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思维方式。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乐观,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6.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 - 沙哈尔的著作。
24项优势美德分析的来历
24项优势美德分析的来历24项优势美德分析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的,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他们于2004年出版的《幸福人生:积极心理学》一书中。
该书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人类如何获得幸福和满足感。
在探讨幸福和满足感时,塞利格曼和他的团队将注意力从研究情绪障碍和人类痛苦转向了发展人类优势和美德。
他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人类具备一系列的优势美德,这些美德可以帮助个体获得幸福和充实的生活。
这24项优势美德被分为六个核心维度:智慧和知识、勇气、人类关系、正义、节制和宗教性。
每个维度包含4个具体的美德。
以下是24项优势美德的具体分析:1.智慧和知识维度:-专业知识:对领域知识的深度了解和专长。
-创造力:创造和提出新的点子和解决方案。
-对美学的欣赏:欣赏和理解美的事物。
-好奇心:渴望学习和探索未知的事物。
2.勇气维度:-坚韧: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和毅力。
-诚实:说真话,并遵循道德和伦理原则。
-勇气:在恐惧和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勇敢。
-毅力:持续努力追求目标,忍受困难和挫折。
3.人类关系维度:-爱和亲密关系: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
-社交智慧:有效地与他人相处和交流。
-积极互动:积极参与社群和团体。
-宽容和接纳:尊重他人的差异和理解。
4.正义维度:-公正:以公平和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人。
-领导力:引导和激励他人,达到共同的目标。
-公民责任:履行和积极参与社会责任。
-团队合作:与他人合作以实现集体目标。
5.节制维度:-自律: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谦逊: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并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
-谨慎:审慎思考和行动,避免冲动和过度行为。
-节制:控制欲望和冲动,拥有适当的行为和消费。
6.宗教性维度:-崇敬:体验和表达对宇宙和神秘事物的崇敬感。
-感恩:对生活中的赞美和感谢。
-宗教参与: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和仪式。
-惊吓:对宗教和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马丁塞利格曼快乐公式
马丁塞利格曼快乐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马丁塞利格曼的快乐公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又让人好奇?其实呀,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快乐的大门。
咱们先来说说马丁塞利格曼是谁。
他可是心理学界的大咖,专门研究怎么让人更快乐、更幸福。
他提出的这个快乐公式,可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那是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得出来的。
这个公式大概是这样:H = S + C + V 。
H 代表着咱们长期的幸福水平,S 代表咱们的天生设定,就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性格啦、基因啦这些东西;C 代表咱们生活的环境,比如说家庭是不是和睦,朋友多不多,工作顺不顺心等等;V 呢,就是咱们自己能控制的那些心理变量,像咱们的想法、咱们对事情的解释和应对方式。
我给您讲讲我身边的一个事儿,就跟这快乐公式有关。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这小李呀,天生就是个乐观派,好像啥事儿都难不倒他。
按塞利格曼的说法,这就是他的S 部分比较强,天生就带着积极的因子。
有一回,小李工作上出了个大岔子,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换做别人,估计得郁闷好几天,可小李呢,他当天晚上回家该吃吃该睡睡。
第二天跟没事儿人似的,还跟我们说:“哎呀,领导批评说明重视我,指出问题我才能进步嘛!”您瞧瞧,这就是他对事情的积极解释和应对,也就是 V 发挥了作用。
而且小李身边还有一群特别铁的朋友,大家时不时聚一聚,互相鼓励,这就是他的C 部分,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实咱们大多数人,S 部分很难改变,但是 C 和 V ,咱们是可以努力去把控的。
比如说,环境方面,咱们可以多和积极向上的人交朋友,让自己处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里。
心理变量这一块呢,咱们遇到困难别光想着抱怨,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就会发现新的转机。
再说说咱们的学习生活。
有时候作业多得像小山,考试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时候,咱就得运用这个快乐公式。
天生不爱学习?没关系,咱改变不了 S ,那就从 C 和 V 入手。
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把书桌整理得干干净净,摆上一盆喜欢的绿植。
马丁 塞利格曼
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
在中国 2012年11月9日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国际心理积极学大会”。做《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的主题演讲 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参加新书《持续的幸福》首发仪式 2012年11月6日在北京参加由杨澜主办的“阳光保险幸福力论坛” 2012年11月6日在北京参加录制《杨澜访谈录》 2012年11月4日在上海参加大师行访华上海论坛 CCTV节目 《读书》幸福系列节目(4张)2012年5月,央视《读书》栏目一连四期播出了解读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 “幸福系列”书籍节目 节目嘉宾: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 新华社高级编辑黄文
谢谢观看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定义以及表现
1、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2、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 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 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 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真实的幸福
《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
第五类:精神卓越 18、对美和卓越的欣赏:欣赏美好和卓越的东西,不论
是自然的或者是认为的。 19、感恩:对别人优秀的道德情操表示感激,是对生命
的惊讶,感谢和欣赏。 20、希望、乐观、展望未来:期待未来会更好,并为此
作出计划并付出努力 21、灵性、目标感、信仰、宗教:有坚定的信仰,有自
指数是6.92(满分为10分);一般人觉得幸福的时间是 54.13%,不幸福的时间是20.44%,持平的时间是 25.43%。
《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
幸福感对生活的影响 1、有幸福感让我们更聪明 2、有幸福感的人更容易做出重要决策 3、有幸福感让我们更健康 4、有幸福感的人遭遇不幸时比较能忍受痛苦 5、有幸福感的人朋友多 6、有幸福感有扩展和建构作用
《真实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你对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的辨别和运用;
《活出乐观的自己》 ——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成长,能创造让人惊叹的成就;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
《教出乐观的孩子》 ——为家长们提供一条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捷径。
《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
理的勇敢 8、毅力、勤劳、勤勉:承担困难的工作,并把
它完成,没有抱怨,不仅完成承诺的部分,还 完成得比承诺更多,弹性,务实,不完美主义 。 9、正直、真诚、诚实:不说谎,不虚伪,对自 己和他人都能真诚面对。
《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
第三类:仁爱
10、仁慈与慷慨:别人来找他提供帮助时 ,他会尽力提供帮助。移情和同情是达 到这个美德的两个途径。
-----0 非常不幸福 (非常抑郁、心情跌落谷底)
《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
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的故事
《马丁·塞里格曼的神奇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马丁·塞里格曼。
马丁叔叔小时候就特别聪明,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
他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
长大后,马丁叔叔发现很多人会因为一些事情变得不开心,甚至很伤心。
他就想,能不能找到办法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呢?于是,他就努力学习,做了很多实验。
有一次,他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在实验室里待了好几天,都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他不停地尝试,不停地思考,终于发现了一些能让人变得更快乐的方法。
因为他的努力,很多人都变得更开心、更有信心啦。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马丁叔叔一样,努力去发现,去帮助别人哟!《了不起的马丁·塞里格曼》小朋友们,咱们来认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马丁·塞里格曼。
马丁叔叔从小就爱思考,有好多好多的想法。
他看到身边有人因为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心里就想一定要帮帮他们。
有一回,他为了观察一个现象,在外面等了好久好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经过很多很多次的尝试,马丁叔叔终于找到了一些让人们心情变好的办法。
比如,要多想想开心的事情,遇到困难不要马上就放弃。
因为马丁叔叔的努力,很多人的生活都变得更美好啦。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他学习哟!《马丁·塞里格曼的精彩之旅》小朋友们,今天来讲马丁·塞里格曼的故事。
马丁叔叔可厉害啦!他一直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他为了搞清楚人们为什么会不开心,去了好多地方,问了好多人。
有一次,他走了很远的路,去一个小村子里,和那里的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马丁叔叔都没有放弃。
最后,他成功啦!他告诉大家,要积极面对生活,要相信自己。
因为他,很多人都露出了笑容。
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像马丁叔叔一样勇敢和坚持吧!。
心理学中的幸福研究马丁塞利格曼的正向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幸福研究马丁塞利格曼的正向心理学心理学中的幸福研究——马丁·塞利格曼的正向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幸福被视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而幸福感的产生和提升,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焦点。
马丁·塞利格曼是正向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对于了解幸福感的形成和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马丁·塞利格曼的正向心理学理论以及其对幸福研究的贡献。
一、正向心理学的概念与背景正向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优点和意义的心理学分支,旨在探索人类如何获得并提升幸福感。
马丁·塞利格曼在1998年提出了正向心理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心理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相对于传统心理学关注人们的问题和缺陷,正向心理学聚焦于人们的优点和积极经验,以寻求人类潜能的开发和幸福感的提升。
正向心理学的发展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和支持。
它的出现旨在回答“心理学究竟为何?”这个问题,使心理学更加贴近人的真实需求,并探索人们如何才能达到更高的幸福感。
二、幸福的定义与塞利格曼的三个维度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其定义因人而异。
不同的文化、个体和时代对幸福的理解多种多样。
然而,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幸福定义,将其分为三个维度:正感情、正关系和正意义。
正感情指的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快乐、享受和满足感。
正关系则指的是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和社会支持。
正意义则强调个体与更高目标的连接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认同。
根据这一理论,幸福感不是简单地由个体的经济状况或物质条件决定,更多的是建立在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意义上。
三、幸福感的提升与正向心理学的应用幸福感的提升是正向心理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行为和对自身的调整来提升幸福感。
首先,积极情感的培养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
积极情感可以通过参与有趣的活动、与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等方式来获得。
在积极情感的引领下,人们更易于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感,促进幸福感的产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正向心理学
马丁塞利格曼的理论马丁塞利格曼所创的“正向心理学”,可以理解为:“快乐的科学”他让我们了解不快乐的原因,并让我们重新获得快乐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是一名美国心理学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塞利格曼,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习得性无助的定义和表现: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
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
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
他们不完成作业。
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
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理论支撑:1.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2.把40 只狗置于名为“穿梭箱“的东西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
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
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
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
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
”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
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故事
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故事《马丁塞利格曼的传奇人生》
嘿,你知道马丁塞利格曼吗?那可是心理学界的超级巨星啊!
马丁从小就对人的心理充满了好奇,就像一只小鹰对广阔天空的向往一样。
他总是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哎呀呀,那股子求知劲儿,可真是让人佩服!
在学校里,他就像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知识。
别的同学都在玩耍的时候,他却在埋头研究心理学的奥秘,你说他牛不牛?
后来,马丁踏上了他的科研之路,那简直就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惊喜的冒险!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如同爬山时遇到陡峭的山峰,但他可没有退缩!他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锲而不舍”吗?
他的研究成果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心理学的世界,让人们对心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不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吗?
马丁还特别善于和别人交流,他和同事们的讨论就像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他说:“我们要一起探索,才能找到真理!”听听,多有激情啊!
他也会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看着学生们一点点成长,他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就像农民看到自己的庄稼丰收了一样!
马丁塞利格曼的故事,难道不让你着迷吗?难道你不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的事情吗?快来一起走进他的世界吧!。
习得性无助实验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人物简介
其他心理学成果的主要成果
• 发现了心理疾病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 为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04
马丁·塞利格曼的荣誉与成就
马丁·塞利格曼获得的奖项与荣誉
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奖项和荣誉的评选标准
• 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 评选标准包括学术贡献、社会影响等方面
• 获得过美国科学院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设计并开展了习得性无助实验
• 选择狗作为实验对象
• 通过电击实验,观察狗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
02
发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
• 当狗无法逃避电击时,会表现出消极和绝望的情绪
• 这种情绪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03
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
• 解释了心理疾病患者为什么会产生消极和绝望的情绪
• 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著作
• 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丁·塞利格曼的纪念
• 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马丁·塞利格曼心理学奖
• 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05
马丁·塞利格曼的生平与个人品质
马丁·塞利格曼的生平事迹
早年生活和教育背景
• 在伦敦度过了童年时期
• 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心理学
• 这种情绪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 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领域的代表
• 通过电击实验,观察狗在不同情
• 这一发现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
人物
境下的行为反应
远影响
• 开展了许多关于心理疾病的实验
研究
02
习得性无助实验的创立与发展
习得性无助实验的起源与研究背景
01
习得性无助实验的起源
品格的优势和美德 分类手册 塞利格曼
分类手册: 哈佛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是目前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他曾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研究正向情感、积极心态和优秀品德,探索人类幸福和成功的积极因素。
在塞利格曼的研究中,品格的优势和美德被认为是人类幸福和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品格的优势和美德进行分类,探讨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正直和诚实品格的优势中,正直和诚实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正直意味着行为符合道德准则,表现出真实、坦诚和公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正直的态度对待他人,遵守诚实的原则,不撒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这种品德不仅可以让人受到他人的尊重,也能为个人赢得内心的自豪和尊严。
在社会交往中,正直和诚实的品德可以为人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信任关系,实现自我价值。
二、勇气和坚韧另一个品格的优势是勇气和坚韧。
勇气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毫不退缩地去面对困难。
坚韧则是指在艰难险阻面前,能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这种品德在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中至关重要,能够让人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勇气和坚韧的品德也能为他人树立榜样,激励身边的人积极向上,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三、善良和博爱善良和博爱是品格的优势中最具人文关怀和温暖的一环。
善良是指待人宽容和友善,乐于助人,注重他人的感受和幸福。
博爱则是指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心怀感恩和热爱,能够包容一切,不计回报地给予爱和帮助。
这种品德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凝聚社会正能量,促进和谐共处。
善良和博爱的品德也是人类内在美好灵魂的体现,能够令人心生敬意,激励更多人向善行善,传播爱与和平。
在塞利格曼的分类手册中,品格的优势和美德被分为六大类型,分别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人类关怀、公正、温和和节制。
这六大类型的优势提供了一个细致而丰富的信息网络,和分类手册一样,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认识和理解品格的优势和美德。
习得性抑郁(实验)
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对袭击的影响作出如下总结:恐怖主义威胁为焦虑和抑郁 的出现营造了教科书式的心理条件。心理学家称之为“预期焦虑”——等待谚语 中所说的鞋子掉下来,或者是像现在这样,等待恐怖分子的炸弹爆炸。加入“习 得性无助”这个成分——即你意识到对于阻止恐怖主义你什么也做不了或者能做 的很少——会使抑郁、脆弱、失去控制感进一步加剧。这些正好是自“9·11”袭 击之后我们所面临的状况。他们定义为“新常态”和“9·11综合征”。(Braiker, 2002)有趣的是,近期的一个研究表明,间接地体验到创伤性事件,经过一段时 间后可能会有一些心理获益(Swickert et al., 2006)。尽管作者没有否认或试图 轻视目击“9·11”事件所带来的极度痛苦的心理影响,但他们指出,在一些个体 身上存在着相反的结果,他们称之为创伤后成长。
研究者根据以下指标对学习进行了测量: (1)从灯熄灭到狗跳过隔板平均需要多长时间; (2)完全没有学会逃脱电击的狗在每组中所占的百分比。
另外,7天后不可逃脱组的狗在穿梭箱中再次接受10次额外测试, 以评价该实验处理的持续效果。
在64次电击的过程中,可逃脱组的狗用于挤压鞍垫并停止电击的 时间迅速缩短;而不可逃脱组的挤压鞍垫行为在30次尝试后便完 全停止。
马丁·塞利格曼
塞里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以狗为被试,通过一系列 现在被视为经典的实验,形成了他的理论。
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这项研究由马丁·塞里格曼与史蒂 文·梅尔共同完成,它被认为是对其理论有决定性作用的最 初论证。
塞里格曼从一项有关学习的早期实验中发现,狗在一段时间受到既 不能控制也无法逃脱的电击之后,即便逃离的机会近在眼前,狗也学不会 逃走。
经验中已经习得自己的行为不能改变电击结果。因此,当它们处于新的环
积极心理学
( 3 )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使人觉得 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 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
( 4 ) 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严重影响后来的学习。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塞利格曼与积极心理学
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 目前就读哈佛大学。 小女儿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18岁,
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不付出110%的努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
你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课堂练习
回顾你的人生,最令你感到幸福的事情是什 么?
为何会使你感到幸福? 当时你有什么样的体验?
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的潜能和美德的科学”,研究领域涉及: 1、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和积极情绪(主观层面); 2、积极的认知过程(个人层面); 3、积极的人格特征(个人层面); 4、积极的人际关系(个人层面); 5、积极的环境与组织(群体层面)。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件让塞利格曼产生研究积极心理的念头?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 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优秀品质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 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 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二、塞利格曼与积极心理学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 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塞利格曼把习得性无助的产生分为四个 阶段:
( 1 ) 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 2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人会感到自己的反应和结果没有关系,
塞利格曼自传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唯一自传 一部积极心理学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积极
人类
心理学
领域
理论
贡献
自己
积极
之父
心
理学
研究
对心
成就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塞利格曼自传: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唯一自传,一部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展示了塞利格曼 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深厚学识和卓越贡献。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研究方向以及在积极心理 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塞利格曼为读者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深远影响和潜在价值。这部自传不仅 是对塞利格曼个人经历和事业的回顾,更是对积极心理学的探索和献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 贵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身上学习到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深刻洞见和启示。
精彩摘录
塞利格曼在自传中分享了他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历。他成长在一个犹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 关系非常紧密。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鼓励他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他还探讨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和价值观,表达了对犹太教信仰的尊重和思考。
塞利格曼的思想对积极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揭示了乐观、复原力和情绪调节 等积极心理学的核心要素,引发了心理学界对积极力量的。他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 职场、心理健康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如何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品质的实用指南。他还创立了积极 心理学中心,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塞利格曼的思想传播广泛,对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力。他的学术成果和思想贡献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职位、 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以及《今日心理学》评选的“100位最具影响力心理学家” 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加全面 的认识和理解。
塞利格曼_精品文档
塞利格曼塞利格曼(Seligman)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被誉为正向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对于人类幸福和技能的研究为心理学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将介绍塞利格曼的生平及其对正向心理学的贡献,并探讨他的理论对个人幸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马丁·塞利格曼于1942年8月12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阿尔伯特冈(Albany)。
他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学士学位,并在匹兹堡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
在匹兹堡大学任教期间,他于1998年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
塞利格曼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并领导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项目。
正向心理学是塞利格曼提出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分支,他将其定义为研究人类幸福和满足的科学。
塞利格曼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幸福和积极心理学,这是与传统心理学关注问题和治疗负面情绪的研究方向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种新兴学科。
他认为,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过于关注疾病和问题,而忽视了积极的心理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塞利格曼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PERMA”模型,该模型被广泛用于解释幸福和积极心理的要素。
这个模型包括五个元素:积极情感(Positive emotion),参与(Engagement),积极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以及成就(Accomplishment)。
塞利格曼认为,这些元素是构成个人幸福和满足感的重要基础。
首先,积极情感是指个体体验到的快乐、喜悦和满足感。
这种积极情感能够增加个体的自我满足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个体的幸福感。
其次,参与是指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的投入程度。
当个体感到投入和专注于某项活动时,他们会体验到“心流”(flow)的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令人愉悦和充实的感觉。
这个元素鼓励个体追求对他们来说有挑战性和意义的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第三,积极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积极和互惠关系。
人类是群居动物,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对个体的幸福和满足感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丁·塞利格曼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塞利格曼简介马丁•塞利格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在家乡念书时,喜好篮球运动,后因未能入选篮球队而开始钻研究学问。
13岁那年,他开始专心读书,尤其是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4年,塞利格曼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随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R.所罗门学习实验心理学。
塞利格曼先是与B.奥弗米尔,后来又与S.梅尔合作研究了狗在受到预置的不可避免的伤害进所表现出的被动性。
塞利格曼检验和探讨了缺乏常规的学习理论的解释,并最终提出动物的学习与它们的活动无关,简单地说,动物是失助的。
1967年,塞利格曼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执教于科内尔大学。
1970年他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该校的精神病学系接受了为期一年的临床培训后,于1971年重返心理学系。
1976年他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出版了《消沉、发展和死亡过程中的失助现象》一书。
1978年,他与L.艾布拉姆森和J.蒂斯代尔一起,重新系统地阐述了失助型式,提出有机体的品质决定了失助的表达方式。
其后他发现:当坏事发生进,那些具有将坏事的起因看作是固有的不变的人往往陷入失助的境地。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来源“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以及表现1、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2、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
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
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
他们不完成作业。
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
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习得性无助实验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把40 只狗置于名为“穿梭箱“的东西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
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
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
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
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
”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
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
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
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
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
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
宾州大学的马丁•赛利曼他把笼中的狗从钢制格栅地板通以强烈而持久的电,以致狗不再企图逃避,“学会了”处于无助状态。
赛利曼和史蒂芬•麦尔与詹姆士•吉尔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当一个正常、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在箱中接受逃避训练时,以下的行为是常态:初遭电击,狗就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直到爬过障碍时间较快,如此反复,直至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
再一步,赛利曼把狗绑住,使它们在遭到电击时无法逃脱。
当这些狗重又放回电击时可以逃脱的穿梭箱时,赛利曼发现:这样的狗在穿梭箱最初被电击时的反应,和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一样。
但它却不久就停止奔跑,默然不动地一直等到电击结束,狗没有越过障碍逃避电击。
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
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
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
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
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柏希又让372只老鼠遭受难以忍受的雷击,以测验巴夫洛制约和习得的无助感之间的关系。
他们报告说,“实验结果并不很能确定习得无助”而“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
”田纳西大学的布朗、史斯和彼得斯花了很多功夫为金鱼制造了一种特殊的穿梭箱,或许是为了看看赛利曼的理论在水中的合用性。
实验者将45条鱼做了65次电击试验。
结论道,“所得资料不能对赛利曼习得性无助感学说提供支持。
”这些实验人让许多动物遭受强烈的痛苦,先是为了证明某理论,再反证之,最后则支持修订过的。
跟赛利曼与吉尔合写犬类习得无助感之报告的史蒂芬•麦尔,曾因使习得性无助感模式流行甚久而名利双收,但在后来对这一类型的动物沮丧模式之有效性他却有如下的说法:关于沮丧,其特点、其神经生物学、其发生、其阻止与治疗,竟见都不够相同,因之不能使其比较具有意义……因此,不能在通论的意义上说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沮丧模式。
这种结论不免令人失望;麦尔力图挽救,又说,习得性无助感虽然不足以成为一种沮丧模式,却可以成为一种“压力与竞争”模式;虽然如此,他却已有效地承认30年来的动物实验是浪费时间与纳税人的钱,这还不提对动物所造成的大量尖锐痛苦。
矫正策略1、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
2、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他们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
3、教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总之,习得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新兴的一门心理学,于1998年由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创,目的在研究如何生活的快乐、成功与有意义。
因此正向心理学或许可以简称为“快乐的科学”。
正向心理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最能让我们感到快乐?研究结果可能会令人感到惊讶:财富、学历与青春对快乐的帮助都相当有限;婚姻的影响好坏参半;倒是宗教信仰与亲情友谊,才更能让我们快乐。
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迪纳(Edward Diener)的研究发现,只要基本生活无虞,额外的收入并不能带来多大快乐。
良好的教育与高智商对快乐的提升也没多大帮助。
年轻也不保证快乐,美国疾病管制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廿到廿四岁的年轻人情绪低落的时间,还比六十五到七十四岁的老先生老太太长。
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确实能鼓舞心情,但是却很难判定究竟是神佛的效应还是宗教团体。
亲情与友谊也能带来快乐;迪纳与塞利格曼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参与研究的大学生中,最快乐与最不忧郁的10%学生,他们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亲密的朋友与家人,并花时间与他们共处。
迪纳结论说:“想要追求快乐,就应该培养社交技巧、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支援(social support)。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快乐》(AuthenticHappiness)一书中指出,快乐是由三项要素构成:享乐(兴高采烈的笑脸)、参与(对家庭、工作、爱情与嗜好的投入程度)、意义(发挥个人长处,达到比我们个人更大的目标)。
三项要素之中,享乐带来的快乐最为短暂。
塞利格曼说:“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有太多人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参与和意义却远比享乐重要。
”正向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人们可以借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快乐的具体招数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桑雅• 吕波密斯基(Sonja Lyubomirsky)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一、心存感激:每周记下三五件令你感恩的事件。
这些可以是俗事(你的牡丹花盛开了),也可以是更具意义的事(小孩开始学走路了)。
保持鲜活,内容愈常更换愈好。
二、时时行善:可以是随机的(排队时,让赶时间的人排你前面),或有系统的(每周日固定送晚餐给老年邻居)。
对朋友或陌生人行善,会让自己感觉很慷慨、很有能力,也会赢得别人的笑脸、赞许及仁慈回馈。
这些都会让人感觉快乐。
三、品尝乐趣:多注意美好的事物,例如草莓的甜美、阳光的和煦。
心理学家建议,不妨将快乐时光如照相一般“印存脑海中”,在痛苦时回味。
四、感戴良师:如果有人在你的人生十字路口予以指引,要赶快致谢。
越详尽越好,最好是亲自答谢。
五、学习宽恕:对伤害与误解你的人,就放下怒气与怨恨写封信给对方表示宽恕。
无法宽恕他人会让自己停在积怨与心怀报复上,宽恕则能让你继续前行。
六、爱家爱友:对生活满意与否,其实与钱财、头衔、甚至健康关系不大。
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固的人际关系。
多花点时间与精力在朋友与亲人身上。
七、照顾身体:睡眠充足、运动、伸展四肢、笑口常开都可暂时改善心情。
经常如此会让你对生活感到满意。
八、逆境自持:人生不免有难。
宗教信仰可助你度过。
不过一些非宗教的日常信条也行。
例如“事情总会过去。
”、“任何击不倒我的事,会让我变得更强壮。
”关键在于,你必须相信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