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a7cb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8.png)
03
补体与疾病
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补体与细菌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抵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 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补体与病毒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抗病毒免疫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调理吞噬细胞对病 毒的吞噬作用,并产生抗病毒炎症反应。
补体活化与感染控制
补体活化后产生的活性产物具有杀菌、溶菌和调理吞噬等作用,有 助于控制感染。
强补体的抗肿瘤作用,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04
补体与药物研发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
补体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补体激活的 药物,其研发主要通过抑制补体级联反 应中的关键酶或调节蛋白来实现。目前 ,已有多种补体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 段或已上市。
VS
补体抑制剂的应用
补体抑制剂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 的应用价值,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炎 症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等。通过抑制补体 的过度激活,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 伤,提高治疗效果。
02
补体与免疫应答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
01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能够识别和清除被感 染或损伤的细胞,以及外来病原体。
02
补体能够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和招募免疫细胞,促进对感染部位
的清除。
补体还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一步清除病
03
原体。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到调节作用,能够影响T细 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补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 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 活有关,补体系统的异常参与了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发病过程。
补体系统精品PPT课件
![补体系统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abe112195f312b3069a57e.png)
MASP1可直接裂解C3;MASP2 可水解C4及C2 ❖ 活化不需C1,而由MASP、C4、C2、C3介导
MBL途径的激活
四、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 -------
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C5b678结合12-15个C9 分子而成的多聚体,插入 靶细胞脂质双层膜,内径 11nm 小孔,胞内渗透压 下降,靶细胞死亡。
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 共同组分:C3、C5~C9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2、补体调节蛋白
可溶性或膜型分子,调节补体活化 如:H因子、I因子等。
3、补体受体
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与补体活性片段结合 如:CR1-CR5,C3aR、C4aR、C5aR
二、补体的命名
➢ 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命名(C1-C9)或用大写英文字母 命名(B、D、P因子等) ➢ 调节蛋白多按功能命名 ➢ 裂解片断加英文小写字母作为后缀 ➢ 具酶活性的成分加上划线 ➢ 灭活片断在前加字母i
C3bBb3b
非特异性免疫 感染早期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机制: ①控制活化的启动 ②活性片段的自发衰变 ③补体调节蛋白的作用
(一)经典途径的调节
❖ C1抑制物(C1 inhibitor,C1INH):抑制C1r/C1s活性 ❖ 补体受体1(CR1):与C4b结合,抑制C3转化酶形成 ❖ C4结合蛋白(C4bp):与C4b结合,加速C3转化酶衰变 ❖ 衰变加速因子(DAF):使瞬间形成的C3转化酶立即自发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5
可编辑
25
小结: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
MBL途径的激活
四、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 -------
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C5b678结合12-15个C9 分子而成的多聚体,插入 靶细胞脂质双层膜,内径 11nm 小孔,胞内渗透压 下降,靶细胞死亡。
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 共同组分:C3、C5~C9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2、补体调节蛋白
可溶性或膜型分子,调节补体活化 如:H因子、I因子等。
3、补体受体
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与补体活性片段结合 如:CR1-CR5,C3aR、C4aR、C5aR
二、补体的命名
➢ 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命名(C1-C9)或用大写英文字母 命名(B、D、P因子等) ➢ 调节蛋白多按功能命名 ➢ 裂解片断加英文小写字母作为后缀 ➢ 具酶活性的成分加上划线 ➢ 灭活片断在前加字母i
C3bBb3b
非特异性免疫 感染早期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机制: ①控制活化的启动 ②活性片段的自发衰变 ③补体调节蛋白的作用
(一)经典途径的调节
❖ C1抑制物(C1 inhibitor,C1INH):抑制C1r/C1s活性 ❖ 补体受体1(CR1):与C4b结合,抑制C3转化酶形成 ❖ C4结合蛋白(C4bp):与C4b结合,加速C3转化酶衰变 ❖ 衰变加速因子(DAF):使瞬间形成的C3转化酶立即自发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5
可编辑
25
小结: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
补体C及Ca受体(共21张PPT)
![补体C及Ca受体(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c6dde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3.png)
环(ECL2)的G蛋白偶联受体。
C3 被 C3 转化酶裂解成 C3a 和 C3b,前者是一种过敏毒素,能够引发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
β鱼链类中中含,有第重4C、要5的3跨T在膜ED区C结之构3间域裂的,环以解却及很酶M短G。1的-8、作连接用区下(LIN进K ) ,一CU步B结裂构和解C34,5C结参构与组成所。 有补体的激活。C3
如:a 在虹鳟的鳃、皮肤、肌肉、和心脏中,C3表达量最 高, 并发现不同的C3对病毒性出血性坏死病(VHS)的抵抗性是不相 同的 b南亚野鯪C3在血液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 c大菱鮃是脾脏和肝脏中有最高的C3表达。
虹鳟C3不同亚型的示意图
鲤鱼C3不同亚型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
C3a与C3aR
C3a是补体系统激活后产生的一种过敏毒素分子,在哺乳动物 中,该分子被认为是诱发的炎症反应的内源性信号,也是激活几 个关键先天性免疫过程的诱导物。
谢谢!
被 C3 转化酶裂解成 C3a 和 C3b, 其核心TED结构域中包含由(GCGEQ, G代表甘氨酸,C代表半肌氨,E代表谷氨酸,Q代表谷氨酞胺)5个氨基酸组成的硫脂键基序。
前者是一种过敏毒素,能够引发 在梭基端有一个被C3, C4和C5共有的延伸片段C345C,通过一个锚定域(anchor region)与MG8相连。
补体C3及C3a受体
补体C3
概念 补体( Complement,C) 是存在于正常人和
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 酶活性的蛋白质。早在19世纪末就Bordet 所证实,新鲜血液中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成 分,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 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 是由30多 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 的多分子系统,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系统可通过3条既 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途径被激活,从而发 挥调理吞噬裂解细胞介导炎症免疫调节和清 除免疫复合物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补体系统ppt课件
![补体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4b90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7.png)
损伤和炎症反应。
肿瘤
补体系统参与肿瘤免疫监视和杀 伤过程,其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 生和发展。针对肿瘤的治疗,可 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增强机体的
抗肿瘤免疫应答。
05
补体系统与药物研
发
补体系统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
补体系统的作用机制
补体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通过激活、级联反应等机制参与机体防御和免疫调 节。
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类细胞表面, 补体活化产生的活性片段与之结 合,可介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01
经典途径
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
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02 03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是补体活化的另一条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来异物直接激 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P)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 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
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对补体系统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针对补体系统的药物进 入临床,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挑战与机遇
针对补体系统的药物研发面临诸多挑战,如靶点选择、药物设计、临 床试验等,但同时也为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06
总结与展望
补体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补体系统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
补体系统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 补体系统相关疾病 • 补体系统检测与临床应用 • 补体系统与药物研发 • 总结与展望
01
补体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补体系统定义
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经活 化后具有酶活性的、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肿瘤
补体系统参与肿瘤免疫监视和杀 伤过程,其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 生和发展。针对肿瘤的治疗,可 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增强机体的
抗肿瘤免疫应答。
05
补体系统与药物研
发
补体系统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
补体系统的作用机制
补体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通过激活、级联反应等机制参与机体防御和免疫调 节。
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类细胞表面, 补体活化产生的活性片段与之结 合,可介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01
经典途径
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
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02 03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是补体活化的另一条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来异物直接激 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P)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 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
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对补体系统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针对补体系统的药物进 入临床,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挑战与机遇
针对补体系统的药物研发面临诸多挑战,如靶点选择、药物设计、临 床试验等,但同时也为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06
总结与展望
补体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补体系统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
补体系统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 补体系统相关疾病 • 补体系统检测与临床应用 • 补体系统与药物研发 • 总结与展望
01
补体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补体系统定义
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经活 化后具有酶活性的、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补体ppt课件
![补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8d02aba1c7aa00b42acb52.png)
三.(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四.(二)补体的命名 五.(三)理化性及生成部 位
6
一概述
补体:complement 存在于人和脊椎 动
物血清、组织液中及细胞膜上的 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 性,包括30余种成分,称为补体 系统。
7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 MBL途径的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和MASP; 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 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一.医学免疫学
一.Complement system
1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激活的调控 四、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2
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三条激活途径 的特点及比较、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熟悉:补体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3、了解:补体系统的调节、补体与疾
病的关系。
3
一. Bordet(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
4
一.补体的发现
一.感染 霍乱豚鼠 血清
一.霍乱弧菌菌
液
一.凝
集 一.正
常豚鼠
一.感染
血清
霍乱豚鼠
血清 一.56
℃,30
分钟 一.凝
集
5
一.溶 菌
一.溶菌
一.溶菌
一. 一、概述 二. 补体的概念
一.C2 b
一.C4b2a——C3 转化酶
一.MASP 一一..CC44b
一.MBL
一.C4b
24
25
(三)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6
一概述
补体:complement 存在于人和脊椎 动
物血清、组织液中及细胞膜上的 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 性,包括30余种成分,称为补体 系统。
7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 MBL途径的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和MASP; 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 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一.医学免疫学
一.Complement system
1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激活的调控 四、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2
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三条激活途径 的特点及比较、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熟悉:补体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3、了解:补体系统的调节、补体与疾
病的关系。
3
一. Bordet(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
4
一.补体的发现
一.感染 霍乱豚鼠 血清
一.霍乱弧菌菌
液
一.凝
集 一.正
常豚鼠
一.感染
血清
霍乱豚鼠
血清 一.56
℃,30
分钟 一.凝
集
5
一.溶 菌
一.溶菌
一.溶菌
一. 一、概述 二. 补体的概念
一.C2 b
一.C4b2a——C3 转化酶
一.MASP 一一..CC44b
一.MBL
一.C4b
24
25
(三)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补体的概念以激活途径课件
![补体的概念以激活途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a427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8.png)
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感染性疾病
肿瘤
补体系统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补体缺陷或补体激活障碍可能导致感染易 感性增加。
补体系统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双重作用,一 方面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也可能 促进肿瘤转移和进展。
补体激活与疾病的关系
• 补体缺陷性疾病:一些遗传性补体缺陷可以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 增加,引起反复感染和炎症性疾病。
清除免疫复合物,参与对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防御。
旁路激活途径
1 2微生物细胞壁成分与B因子、D因子结合,引发 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 最终产生攻膜复合物。
生物学意义 在无抗体的情况下,发挥对微生物的免疫防御作 用。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激活物 微生物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激活过程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微生物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引发 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最终产生 攻膜复合物。
生物学意义 清除感染性微生物,参与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免疫防 御。
丝氨酸蛋白酶激活途径
激活物
丝氨酸蛋白酶类物质
激活过程
丝氨酸蛋白酶类物质与补体蛋白结合,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 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最终产生攻膜复合物。
的重要部分。
促进吞噬细胞功能
补体激活后产生的活性产物可 以调理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 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 能力。
免疫调节
补体系统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对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影响。
促进组织损伤修复
补体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病理意 义
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补体激活过度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引起组 织损伤和疾病恶化。
补体课件
![补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1be0c2d15abe23482f4db0.png)
Generation of C3-convertase
C4b2a is C3 convertase C4b
Classical Pathway
Generation of C5-convertase
C4b2a3b is C5 convertase; it leads into the Membrane Attack Pathway
和动物体液中及细胞表面、经活化后具有生 物活性、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 受体构成的多分子系统,又称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
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 级联酶解反应。
补体系统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 免疫调节作用, 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补体系 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C3
激活物质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凝集的 IgA和IgG4等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 接触表面的成分。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可以直接识别异物,作为非特异性免疫 发挥效应。 不依赖于抗体的形成,在早期抗感染免 疫中具有重要意义。
C3 自发性活化
C3b
C3a
This C3b molecule has a very short half life
Generation of C3-convertase
C4b2a is C3 convertase; it will lead to the generation of C5 convertase
MASP1
MBL
Generation of C5-convertase
MASP1
补体ppt课件
![补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6d72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4.png)
补体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因此有望应用于细 胞治疗,如CAR-T细胞疗法、干细胞移植等。
补体与疫苗研发
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因此可以探索将补体作为疫苗 佐剂或靶点,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补体研究的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补体的分子机制
尽管对补体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其精确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仍 需进一步揭示。
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03
补体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补体能够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
而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同时,补体还能够调节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型和
数量。
04
补体与疾病关系
补体缺陷与疾病
补体缺陷类型
包括遗传性补体缺陷和获得性补 体缺陷,遗传性补体缺陷多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补体缺 陷则由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因素 引起。
探索补体的新功能和应用
随着对补体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发现更多新的补体功能和应用领 域,如神经免疫、代谢免疫等。
解决补体研究中的技术难题
目前补体研究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如何精确测量补体活性、如 何有效调控补体系统等,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活途径,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补体调节剂
02
通过调节补体激活过程中的正负反馈机制,使补体系统恢复平
衡,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补体的药物研发
03
针对补体系统中的特定分子或通路进行药物设计和研发,为补
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05
补体的实验室检测与应用
补体成分的检测方法
免疫化学法
0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等
补体激活产生的C3b等分子可以结合到微生 物表面,作为吞噬细胞的识别信号,促进 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和清除。
补体与疫苗研发
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因此可以探索将补体作为疫苗 佐剂或靶点,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补体研究的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补体的分子机制
尽管对补体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其精确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仍 需进一步揭示。
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03
补体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补体能够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
而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同时,补体还能够调节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型和
数量。
04
补体与疾病关系
补体缺陷与疾病
补体缺陷类型
包括遗传性补体缺陷和获得性补 体缺陷,遗传性补体缺陷多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补体缺 陷则由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因素 引起。
探索补体的新功能和应用
随着对补体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发现更多新的补体功能和应用领 域,如神经免疫、代谢免疫等。
解决补体研究中的技术难题
目前补体研究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如何精确测量补体活性、如 何有效调控补体系统等,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活途径,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补体调节剂
02
通过调节补体激活过程中的正负反馈机制,使补体系统恢复平
衡,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补体的药物研发
03
针对补体系统中的特定分子或通路进行药物设计和研发,为补
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05
补体的实验室检测与应用
补体成分的检测方法
免疫化学法
0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等
补体激活产生的C3b等分子可以结合到微生 物表面,作为吞噬细胞的识别信号,促进 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和清除。
补体系统-(2)ppt课件
![补体系统-(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3eab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6.png)
CHAPTER 4 补 体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补体是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 体 活 化 的 经 典 途 径
IgM/IgG -Ag复合物
C1q : r : s
C4
C4b + C2
C4a
C2a
C4b2b
C3
C3b
C3a
Ca++
Mg++
Ca++
(C3转化酶)
C4b2b3b
(C5转化酶)
识别
活化
C5
C5b-C6,7,8,9
C5a
细胞溶解
攻击
Fab段
Fc段
暴露的C1q结合位点
(六)C9, 穿孔素(Perforin) C9和穿孔素结构类似,均为单链结构, N端以亲水性氨基酸为主,C端均以疏水性氨基酸为主。被活化后形成管状结构的多聚体,由10个以上的单体分子组成,可通过其疏水性的C末端插入细胞膜,导致细胞溶解。
N
C
凝血酶
亲水区
疏水区
三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一)经典途径: 几个特点: 1 抗原抗体特异结合活化 2 反应顺序为C1qrs-C4-C2-C3-C5-C6-C7-C8-C9 3 产生3个转化酶:C1酶, C3转化酶,C5转化酶 4 产生3个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C3a, C4a,C5a
4 补体固有成份是由肝细胞、巨噬细胞、 肠 粘膜上皮细胞和脾细胞等合成的糖蛋白,含量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其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5 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差异较大,其中C1q 最大、D因子最小。 6 对热不稳定,56°C、30min即被灭活,0~10 °C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4d。 7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剂等均可破坏补体
第一节 概 述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补体是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 体 活 化 的 经 典 途 径
IgM/IgG -Ag复合物
C1q : r : s
C4
C4b + C2
C4a
C2a
C4b2b
C3
C3b
C3a
Ca++
Mg++
Ca++
(C3转化酶)
C4b2b3b
(C5转化酶)
识别
活化
C5
C5b-C6,7,8,9
C5a
细胞溶解
攻击
Fab段
Fc段
暴露的C1q结合位点
(六)C9, 穿孔素(Perforin) C9和穿孔素结构类似,均为单链结构, N端以亲水性氨基酸为主,C端均以疏水性氨基酸为主。被活化后形成管状结构的多聚体,由10个以上的单体分子组成,可通过其疏水性的C末端插入细胞膜,导致细胞溶解。
N
C
凝血酶
亲水区
疏水区
三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一)经典途径: 几个特点: 1 抗原抗体特异结合活化 2 反应顺序为C1qrs-C4-C2-C3-C5-C6-C7-C8-C9 3 产生3个转化酶:C1酶, C3转化酶,C5转化酶 4 产生3个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C3a, C4a,C5a
4 补体固有成份是由肝细胞、巨噬细胞、 肠 粘膜上皮细胞和脾细胞等合成的糖蛋白,含量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其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5 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差异较大,其中C1q 最大、D因子最小。 6 对热不稳定,56°C、30min即被灭活,0~10 °C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4d。 7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剂等均可破坏补体
2024年度-补体C3及C3a受体ppt课件
![2024年度-补体C3及C3a受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598e4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9.png)
9
C3的生物学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
调节炎症反应
参与组织修复
其他功能
C3及其激活产物能够识别并结 合病原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从而清除病原体。
C3a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能够 趋化炎症细胞、促进血管扩张 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炎症 反应。同时,C3b能够结合并 中和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 。
C3及其激活产物在组织损伤修 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促进血 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20
C3a受体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检测方法
C3a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这些 方法可以检测C3a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
评价
C3a受体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受体,其检测对于了解炎症反应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C3a受体的检测,可以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
21
补体C3及C3a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要点一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可用于感染 性疾病的诊断,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等。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C3和 C3a受体的水平变化,可以辅助判断 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要点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评 估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也可用于自 身免疫性疾病的评估,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疾病 往往伴随着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和炎 症反应,通过检测补体C3和C3a受体 的水平可以了解疾病的活动度和治疗 效果。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 应用
19
补体C3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检测方法
补体C3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比浊法 、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等。这些方 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等优点。
C3的生物学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
调节炎症反应
参与组织修复
其他功能
C3及其激活产物能够识别并结 合病原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从而清除病原体。
C3a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能够 趋化炎症细胞、促进血管扩张 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炎症 反应。同时,C3b能够结合并 中和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 。
C3及其激活产物在组织损伤修 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促进血 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20
C3a受体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检测方法
C3a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这些 方法可以检测C3a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
评价
C3a受体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受体,其检测对于了解炎症反应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C3a受体的检测,可以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
21
补体C3及C3a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要点一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可用于感染 性疾病的诊断,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等。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C3和 C3a受体的水平变化,可以辅助判断 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要点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评 估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也可用于自 身免疫性疾病的评估,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疾病 往往伴随着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和炎 症反应,通过检测补体C3和C3a受体 的水平可以了解疾病的活动度和治疗 效果。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 应用
19
补体C3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检测方法
补体C3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比浊法 、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等。这些方 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 清 浓 度 ( g/m l)
经典途径
C1q
460
80
C1r
83
50
C1s
83
50
C4
200
600
C2
102
20
C3
185
1300
替代途径
D因子
24
1
B因子
90
210
凝集素途径
MBP
30 x 3
1
终端成分
C5
204
70
C6
120
65
C7
120
55
C8
160
55
C9
70
60
调节因子
C1-INH
105
18.05.2020
4 18.05.2020
5
C3分子组成及其各种结合位 C3处于三条激活途径的汇合点,在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起 着枢纽作用,并且为替代途径激活的关键分子。C3由α、β两 条肽链组成,之间以二硫键相连结
18.05.2020
6
名称
表 3-1 血 清 补 体 成 分 分 子 量 ( kDa)
18.05.2020
24
旁路途径的激活与调节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沉积自身Cell 表面的C3b被调节蛋白迅速灭活、C3b与缺乏调 节蛋白的微生物表面结合则可继续进行)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正反馈 放大机制)
18.05.2020
25 18.05.2020
26
200
C4-bp
550
250
H
150
480
I
88
35
18.05.2020
P
4 x 56
20
7 18.05.2020
8
理化性质
1. 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 ,少数几种为α或γ球蛋白。 2. 补体各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D因子 含量最低。 3. 某些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许多理 化因素等均可使补体失活。
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 C4b2b、C3bBb等不同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 ),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18.05.2020
12
补体反应实际 上是一系列酶 促反应,其最 终结果是在靶 细胞膜表面形 成MACs,同 时产生具有生 物学活性的补 体小分段。
生化级联反应 I
Ia Ib
II
III
IIb IIa
IIIa IIIb
发挥生物学效应
18.05.2020
13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激活物及激活条件:
激活物:免疫复合物是经典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 激活条件:
抗 原 <40nm 抗 原
18.05.2020
16 18.05.2020
17 18.05.2020
18 18.05.2020
19 18.05.2020
18.05.2020
20
补体攻膜复合物
细胞膜表面的 C3b5b与C6、C7、C8 依次结合形成C5b678 复合物。该复和物诱发 C9在细胞膜表面共聚, 形成膜表面的通道结构 MACs,造成胞膜的穿 孔损伤。
18.05.2020
3
第一节 补体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补体由三部分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 C1、C4、C2);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 径的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 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P、D、B因子);上述 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成分:C3、C5~C9。 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因子、I因子、H因子 、C4结合蛋白等) 补体受体:CR1~5、C3aR、C2aR、C4aR
C3 与 C3b 正 反 馈 环 路
D因子 C3bB
C3b Bb
C3
C3b
18.05.2020
B因子
27 18.05.2020
28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1)补体的自身调控 (2)补体调控因子的调控
经典途径的调节 旁路途径的调节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
18.05.2020
29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18.05.2020
9
补体的生物合成
补体成分约90%由肝脏合成(肝细胞、 ),少数成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成( 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 巴细胞等)。 组织损伤急性期或炎症状态下,补体产 生增多;故补体属急性期蛋白。
18.05.2020
10
补体系统的命名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命 名C1-C9 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 、D、P、H、MBL等。 参与调节的成分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 C4结合蛋白等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符号后附加小 写英文字母:如C3a。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 如C3bBb;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i表示 ,如iC3b。
21
MACs 的效应
补体杀伤寄生虫
18.05.2020
22
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18.05.2020
三、旁路途径
23
不经C1、C4、C2途径,经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 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旁路途径。
激活物质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实际是为补 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成分。
CH2
位点被屏
障
18.05.2020
IgM CH3区,IgG CH2区
暴露的 C1q结 合位点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C1q
C1r C1s
C1qr2s2
抗体
15
C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C1由 一个C1q、两 个C1r 和两个C1s分 子共同组成。一个 C1q分子如果同时与 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 将造成其构象的变化, 继之使C1r和C1s活化, 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 途径。
1
补体系统
补体:是存在于人与脊椎动物血清、组织 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 性的蛋白质;具有抗微生物、免疫调节和 介导免疫损伤的作用, 多种组织细胞以肝细 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可合成补体蛋白。
18.05.2020
2
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05.2020
11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 的形式存在。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级联反应。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为 经典途径;由MB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 ,为MBL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 ,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上述三条激活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膜 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
① C1仅与IgM的CH3区或IgG1-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 ② 每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的Fc段结合才能
被激活; ③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18.05.2020
14
IgG 分 子 结 合 抗 原 前 后 的 构 象 变 化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Fc段
CH1
C1q 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