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叙述分析

合集下载

_爱的进程_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_赵晶辉

_爱的进程_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_赵晶辉

诺贝尔获奖作家研究《爱的进程》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赵晶辉内容提要:《爱的进程》是艾丽丝·门罗1986年发表的同名小说集的开篇之作。

作品中,门罗将坚定的现实主义与对爱情的各种假设结合到一起。

小说不展开情节,也不塑造人物,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叙述常规,解构和颠覆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叙事形式。

对立的声音并置构成了小说的叙事张力。

故事化作碎片散落在琐细的叙述中,话语呈现去中心化和实验特质的审美范式。

本文探讨门罗小说的写作形态,认为在先锋实验文体后面蕴藏着更新的现实主义因素。

作家在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加入后现代的维度是以后现代派写作技巧对当前多变的现实生活做出的反应,折射出作家寻求恰当的写作形式表达生命复杂样式的努力。

关键词:现实主义 艾丽丝·门罗 《爱的进程》 后现代叙事作者简介:赵晶辉,文学博士,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英国小说研究、加拿大文学研究。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752040)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WW07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亦受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4]23号)资助。

Title: “The Process of Love”: Postmodern Dimensions in Realist NarrativeABSTRACT: Alice Munro’s“The Progress of Love”, the opening story in a collec-tion of the same title, was published in 1986.In this story, Munro combines love assump-tions and realistic writing. Paying little attention to plotting or characterization, the story deconstructs and subverts the narrative form of traditional realist fiction. Juxtaposion of opposing voices constitutes the narrative tension in the novel. It also divides the plot into fragmentary narratives, presenting an aesthetic paradigm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experi-·117·当代外国文学 No. 2, 2015ment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updated realist elements exist in postmodernist narrativeskills, and that postmodern dimensions in realist narration are Munro’s responses to cur-rent changing life, which reflects her efforts to find an appropriate writing form to expressthe complexity of life.Keywords: realism, Alice Munro, “The Process of Love”, postmodernist narrativeAuthor: Zhao Jinghui < jzyanbao@>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China ( 222005). Her research areas are contemporary British literature and Canadianliterature.引言“现实主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概念,它的意义是在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添加汇集而成的。

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叙事结构_刘秀杰

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叙事结构_刘秀杰

2001年7月总第28卷 第4期求是学刊SEEKING TRUTHJuly,2001Vol.28 No.4艾丽丝 蒙罗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刘秀杰 何淼波(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摘 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艾丽丝 蒙罗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抽象的叙事结构和具体的叙事结构。

前者是指潜在的、可资分析的、能够生成众多叙事作品的普遍结构,法国叙事学家布雷蒙提出 逻辑说 ,叙事学家格雷玛斯则从语义学的角度,提出了 角色模式 ;后者是指叙事作品中的情节的安排,从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其小说的叙事结构可分为三种,即对比结构、倒叙结构和开放结构。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事时间;故事时间中图分类号:I7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1)04-0091-03叙事行为有两个基本要素:故事和叙事者。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丝 蒙罗的几部小说进行故事结构分析:抽象的叙事结构和具体的叙事结构。

前者是指潜在的、可资分析的,能够生成众多叙事作品的普遍结构;后者是指叙事作品中情节的安排。

罗兰 巴特认为: 某叙事作品与其他叙事作品共同具有一个可资分析的结构,如果不依赖一套潜在的单位和规则,谁也不能组织成(产生出)一部叙事作品。

[1]法国著名叙事学家布雷蒙提出了 逻辑说 ,即 叙事循环 ,他认为一切故事的发展都遵循着 满足状态-缺乏状态-改善状态-满足状态 的逻辑发展规律。

这一叙事循环与巴特所指的潜在规则一致,它在实际故事中又衍化成各种具体形态,正是通过这种层层的衍化,基本的叙事逻辑才最终生发出千变万化的故事。

蒙罗的小说 杰克伦达旅店 发表于1994年,故事叙述了女主人公葛尔(Gail)到澳洲寻找丈夫的故事。

叙事循环作为一切故事的抽象结构,在这篇故事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开始,葛尔处于一种满足状态:她聪颖能干,与才华横溢的威尔(Will)坠入爱河。

然而,这种状态很快就恶化了:同居之后,他不断地挑剔她。

《好女人的爱情》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分析

《好女人的爱情》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分析

《好女人的爱情》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分析《好女人的爱情》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出版于1998年的短篇小说集。

小说集中包含八篇短篇小说,分别是小说集同名短篇小说《好女人的爱情》、《雅加达》、《库特斯岛》、《唯余收割者》、《孩子们留下》、《富得流油》、《变化之前》和《我母亲的梦》。

艾丽丝·门罗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作品颇丰。

她尤其擅长挖掘人物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时的心理变化。

在《好女人的爱情》中,门罗通过几个独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不同人物的心理成长历程。

本文选取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中《好女人的爱情》、《雅加达》、《唯余收割者》、《变化之前》和《我母亲的梦》这五篇故事,基于芮渝萍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提出的成长小说基本结构的角度,将故事主人公的内心经历分为困境、顿悟和成熟三个阶段,以此分析故事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成长小说是指描述人物成长,尤其是心理上的成长,以及心理成熟过程的文学作品。

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中的这五篇故事都描写了主人公的内心蜕变。

她们都经历了从遭遇困境、顿悟,到成熟这三个成长阶段,可以看做是成长小说。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导论部分包括: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生平和作品的介绍;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中《好女人的爱情》、《雅加达》、《唯余收割者》、《变化之前》和《我母亲的梦》五篇短篇小说的情节简介;总结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的研究现状;介绍成长小说的理论;以及概述文章的内容。

第一章基于成长小说基本结构中“迷惘”这一成长阶段,分别探讨了五部短篇小说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

她们都陷入各自的困境中,无法摆脱。

第二章主要根据成长小说基本结构中的“顿悟”这一成长阶段,分析五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经历的顿悟过程。

主人公们都通过顿悟得到了内心的触动,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第三章基于成长小说基本结构中的“认识人生与自我”这一成长阶段,分析五部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心理成熟的表现。

主人公在经历了迷茫、顿悟后最终达到了心理成熟,完成了心理成长。

《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的叙事研究

《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的叙事研究

《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的叙事研究作者:方程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12期摘 ;要: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叙事委婉,布局精妙,她擅长将一些普通的事情和各种难以把握的情愫聚合在一起,描绘出逼真的现实。

《一个善良女子的爱》这部中篇小说就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在叙事上大显身手,将长篇小说的丰富内容浓缩到短短几十页的精彩叙述,使读者在穿透日常生活中感受人性的差异和复杂。

关键词:叙事 ;人性 ;道德二零一三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其精湛的短篇小说问鼎诺奖,成为了继契诃夫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巨擘。

门罗的短篇小说没有宏大的民族主义情怀,也没有针砭时弊的感慨,更没有英雄主义气质,她与契诃夫等其他现代主义作家一样,关注的是小人物的平凡生活。

不一样的是她的焦点聚集在女性这样一个身体、声音、行动都处在边缘化的群体上,关注她们在平静的外表下汹涌着怎样如火的激情,又面临着怎样的危机,以及生活对她们持久的砥砺和歇斯底里的重创。

她的中期代表作《一个善良女子的爱》就是这样一部探讨女性生活的作品,语言的经济简朴,刻画的细腻精准,结构的时空乱序,语调的平稳徐缓,都令读者在峰回路转的叙事中体验人性的诡谲,感受平凡人生活的艰难与分裂。

作者不在情节上大笔着墨,反而用精明的叙事策略来代替情节的吸引力,以达到通过叙事来绽放主题的新奇效果。

正如作者所言“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

”[1](P2)本文正是要通过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歆飨门罗的短篇小说,以真正洞烛其中盘迂隐冥的人性。

一、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指对文本内部的情节结构的安排,它是小说中的骨架支撑起的血肉丰腴的文本。

一部小说通常会由不同的单元组成,各个单元之间关系的存在形态就是叙事结构。

它既有动态的结构,诸如文本场景化、叙事场面的蒙太奇化等,也有以情节的排列组合为主的静态结构。

门罗的这部小说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则动静结合,呈现一个立体式的结构框架。

爱情·死亡·命运——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机缘》《匆匆》《沉寂》主题分析

爱情·死亡·命运——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机缘》《匆匆》《沉寂》主题分析

2019年1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anꎬ2019第1期(总第197期总第35卷)JournalofShandongYouth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No.1Jan.No.197Vol.35收稿日期:2018-11-02作者简介:李淑霞(1967-)ꎬ女ꎬ山东德州人ꎬ文学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西方现代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研究ꎮ爱情 死亡 命运艾丽丝 门罗的小说«机缘»«匆匆»«沉寂»主题分析李淑霞(山东交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ꎬ济南250357)摘要:艾丽丝 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ꎮ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小说«机缘»«匆匆»«沉寂»蕴含着丰富的主题: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ꎬ死亡是人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的显现ꎬ命运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ꎮ她在小说中关于爱情㊁死亡㊁命运的思考和叙述充满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意味ꎮ关键词:艾丽丝 门罗ꎻ小说ꎻ主题ꎻ爱情ꎻ死亡ꎻ命运中图分类号:I711.4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7605(2019)01-0108-05㊀㊀艾丽丝 门罗是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ꎬ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ꎮ其小说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逃离»ꎮ«机缘»«匆匆»«沉寂»是这部小说集中的三个短篇ꎬ它们既各自独立ꎬ又互相关联ꎮ从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看ꎬ这三篇小说都有清晰的人物形象ꎬ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独特(加拿大地域特色)的环境描写ꎬ它们都是各自自足的独立文本ꎻ同时ꎬ三篇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中的人物具有同一性ꎬ时间具有连续性ꎬ内容具有承接性ꎬ它们又是互相关联的互补片段ꎮ这三篇小说可以说是叙述一个女性命运的三部曲ꎮ这三部曲潜隐着丰富的主题意蕴ꎬ包括爱情㊁死亡和命运ꎮ一㊁爱情 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爱 与 死 是自古至今文学创作的两大永恒主题ꎬ贯穿于所有题材的文学创作之中ꎬ包括诗歌㊁散文㊁小说㊁戏剧等ꎮ同样ꎬ这两大主题也蕴含在门罗的女性命运三部曲«机缘»«匆匆»«沉寂»之中ꎮ这三部曲实际上就是以主人公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和婚姻生活为线索ꎬ演绎出一首完整的关于女性生命轨迹的交响乐ꎬ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ꎮ像门罗的小说代表作«逃离»中的女主人公卡拉一样ꎬ朱丽叶也是门罗小说中的典型的女性人物 一个出生㊁成长于加拿大城郊小镇的年轻女孩ꎮ她长大后ꎬ离开家乡小镇来到大城市多伦多进入大学学习ꎮ二十一岁的时候ꎬ她就已经获得古典文学的学士与硕士学位ꎬ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ꎮ在做博士论文期间ꎬ她抽出一段时间到温哥华一所私立女子学校 托伦斯寄宿学校做代课老师ꎬ教授拉丁文ꎮ在从多伦多去往温哥华的火车上ꎬ朱丽叶邂逅了一个来自温哥华城郊小镇鲸鱼湾的男子埃里克ꎮ他看起来三十五六岁的样子ꎬ已经结婚ꎬ依靠出海打鱼为生ꎬ他太太在八年前的一次车祸中受了伤ꎬ一直瘫痪在床ꎬ由小镇上邻家的女人帮忙照料ꎮ因为火车上那个趁着火车停车的间隙下车卧轨身亡的男子ꎬ朱丽叶和埃里克之间发生了一场对话ꎬ并逐渐萌生出了爱意ꎮ朱丽叶代课结束之后ꎬ没有回多伦多的大学继续做博士论文ꎬ而是跟随着爱情的指引ꎬ来到了鲸鱼湾ꎬ开始了与埃里克的同居生活ꎮ朱丽叶与埃里克的邂逅ꎬ可以说是她与爱情的邂逅ꎮ这次邂逅改变了朱丽叶此后的生命轨迹ꎮ如果没有这次在火车上与埃里克的偶遇ꎬ朱丽叶的生命轨迹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样态ꎮ那么ꎬ爱情到底是什么呢?究竟何为爱情呢?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ꎬ爱情ꎬ在本质上意味着两性之间的永恒战争:施爱者希望占有受爱者ꎬ但是ꎬ这受爱者的自由(这是他或者她的人的本质)是无法占有的ꎻ因此ꎬ这施爱者便倾向于把这受爱者变成一个对象以便占有它ꎻ这受爱者为了维护其作为人的本质ꎬ必然奋起反抗这种占有ꎻ正是因为这一点ꎬ爱情ꎬ特别是性爱ꎬ最终变成了不断的紧张ꎬ乃至事实上的战争ꎮ[1]这种紧张的气氛和战争的硝烟充斥㊁弥漫于朱丽叶与埃里克的爱情生活的始终ꎮ他们在火车上邂逅ꎬ互生爱意ꎬ然后深情吻别ꎮ数月之后ꎬ朱丽叶收到了埃里克的一封信ꎮ信的结尾写道: 我时常会想起你ꎮ我时常会想起你ꎮ我是时时刻刻都会想起你的哟ꎮ [2]这种话语分明是毫无遮拦的十分露骨的爱情表达了ꎮ朱丽叶跟随着爱情的召唤ꎬ来到埃里克的小镇鲸鱼湾ꎮ这一天ꎬ刚好是埃里克为他的亡妻安举行葬礼的日子ꎮ葬礼结束后ꎬ埃里克并没后回家ꎬ而是去了他的情人克里斯塔的家ꎮ朱丽叶在埃里克的家里遇到的是他家的帮佣艾罗ꎮ艾罗表面上对朱丽叶客气礼貌ꎬ朱丽叶实际上感受到了她骨子里的排斥和拒绝ꎬ她还明确表示希望朱丽叶可以乘坐末班长途车回温哥华去ꎮ艾罗就好像是埃里克的替身和代言人ꎮ朱丽叶却坚持留下来ꎬ在埃里克家里等待ꎮ埃里克知道朱丽叶在家里等他ꎬ没有回温哥华ꎬ可是他并没有回家去ꎬ也没有做出其他回应ꎬ好像是欲擒故纵ꎮ此时ꎬ朱丽叶感到:埃里克并不是那么重要的ꎬ只是个自己可以与之调调情的人ꎻ然后ꎬ在某一天的早晨ꎬ她会一走了之的ꎮ[3]但是ꎬ当埃里克回到家里后ꎬ惊喜地拥吻抚触她ꎬ她感到全身沉浸在轻松之中ꎬ都快乐得不知怎么才好了ꎮ[4]朱丽叶与埃里克之间的爱情关系就在这种时紧时缓的张力中向前推进ꎮ朱丽叶与埃里克共同生活了十六年之后ꎬ她发现了一件摧毁她爱情信念的事情:在十二年之前ꎬ在她带着他们的小女儿佩内洛普回到故乡小镇看望父母的一段时间里ꎬ埃里克去与他的旧情人克里斯塔重续旧欢了ꎮ这个发现使得朱丽叶与埃里克的爱情关系由紧张升级成了激烈的战争ꎮ朱丽叶感到:对埃里克来说ꎬ性爱问题ꎬ根本不是值得认真看待的事情ꎬ至少不像是对她自己来说那么重要ꎻ谁恰好近在身边ꎬ他就跟谁玩儿ꎮ她觉得:埃里克不爱她ꎬ而且从来都没有爱过她ꎻ他和她在一起十六年的生活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骗局ꎮ这种感觉激起了朱丽叶对埃里克的深仇大恨ꎬ燃起了她对埃里克无法压抑的炽烈怒火ꎻ这种感觉伤透了她的心ꎬ摧毁了她赖以生存的一切ꎬ她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全都坍塌了ꎮ可是ꎬ埃里克却觉得他在十多年前跟一个旧情人发生性爱关系ꎬ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ꎻ他不能理解朱丽叶为什么会有那么激烈的反应ꎬ有时候甚至认为她是在装腔作势ꎮ于是ꎬ两个人之间互相指摘怨怼ꎬ战争愈演愈烈ꎮ最终ꎬ这场战争以埃里克出海时遭遇暴风雨遇难身亡落下了帷幕ꎮ[5]男女两性在爱情关系之中的紧张和战争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男女两性爱情观念的差异和错位引起的ꎬ正如朱丽叶和埃里克对爱情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感受ꎮ埃里克认为ꎬ在朱丽叶离开家的一段时间里ꎬ他与旧情人爱情复燃ꎬ鸳梦重温ꎬ并不是很要紧的事情ꎬ不会减少他对朱丽叶的爱ꎬ也不应该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ꎬ朱丽叶也没有必要对此耿耿于怀ꎮ而朱丽叶却觉得ꎬ埃里克的出轨行为是对他们在一起十六年爱情生活的全盘否定ꎬ不仅深深地伤害了她的感情ꎬ而且还摧毁了她赖以生存的所有生命支撑ꎮ埃里克认为ꎬ他只不过是与一个旧女友在干草堆里打了几个滚而已ꎻ而朱丽叶觉得ꎬ他不仅背叛了他们的爱情ꎬ而且颠覆了她整个生命的凭依与价值ꎮ由此可见ꎬ朱丽叶的爱情观念与埃里克的爱情认知存着深刻的差异和深度的错位ꎮ这就决定了她的爱情理想最终必然会走向幻灭ꎮ作家王安忆认为:爱情是人性为孤独求救ꎮ在生命的漂流中ꎬ爱情好像是带有岸的面目ꎬ可是后来ꎬ我们渐渐明白ꎬ它也只不过是一条船ꎬ同样也要随波逐流ꎮ我们都希望它既能度己也能度人ꎬ可是ꎬ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同样的渺小无助ꎬ谁能拯救谁呢?[6]确如其所言ꎬ男女两性谁也不能成为另一方的拯救者ꎮ女性的拯救者ꎬ既不是她们依据幻想构建出来的完美有力的男性ꎬ也不是她们依靠憧憬想象出来的乌托邦性质的爱情ꎬ而是她们具有主体性和独立性的自身ꎮ在两性之间的爱情关系中ꎬ女性应该成为诗人舒婷笔下的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并肩站在一起ꎮ也就是西蒙娜 德 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权理论中的 独立的女人 ꎬ在与男性的平等关系中求得与其有差别的共存ꎮ在现实世界中ꎬ波伏娃和让 保罗 萨特之间的独特的㊁挑战传统观念的㊁具有创造性的爱情关系ꎬ正是实践了这种在平等中有差别的共存 的两性关系理论ꎮ正如波伏娃所言:在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情战争中ꎬ 要取得最大的胜利ꎬ男人和女人首先就必须依据并通过他们的自然差异ꎬ去毫不含糊地肯定他们的手足关系ꎮ [7]二㊁死亡 偶然性与有限性的显现死亡是艾丽丝 门罗的女性命运三部曲«机缘»«匆匆»«沉寂»所蕴涵的另一个重要主题ꎬ这三部短篇小说中充满了密集的死亡叙述和死亡意象ꎮ«机缘»中ꎬ朱丽叶在火车上邂逅的陌生男子在火车停车的间隙下车去卧轨身亡ꎬ埃里克最终为他因为车祸瘫痪在床八年的太太安举行了葬礼ꎮ«匆匆»中ꎬ朱丽叶父母家的帮工艾琳的丈夫在他干活的养鸡场的一次事故中丧生ꎬ朱丽叶的母亲萨拉在朱丽叶回去探望她并陪伴她一段时间之后离开人世ꎮ«沉寂»中ꎬ埃里克驾驶小船出海检查他捕大虾的网是否有问题时在暴风雨中遇难ꎬ埃里克的旧情人朱丽叶的情敌兼密友克里斯塔在某一年的一月也非常突然地死去了ꎮ关于死亡的严格的形式定义可以为: 死亡意味着一个有生命的实体状态的全然改变ꎬ这种改变是这些具有某些特性的生命实体ꎬ对其有本质意义的特性之不可复原地丧失ꎮ [8]人类比较理想的比较容易接受的死亡方式是寿终正寝ꎮ但是ꎬ正如帕斯卡尔所言ꎬ死亡并非总是按照约定正点降临ꎬ而是具有一种偶然性ꎬ一种处于人类存在核心的基本偶然性ꎬ一种随时都可能把我们意想不到地猛抛掷进非存在之中的偶然性ꎮ[9]朱丽叶在火车上并不知道那个向她搭讪的陌生男子将会蓄意结束自己的生命ꎬ她也全然没有料到她到达鲸鱼湾的那天正是埃里克为太太举行葬礼的日子ꎮ艾琳的丈夫就在她过二十一岁生日的那一天ꎬ在养鸡场丧生ꎬ仿佛厄运从天而降ꎮ朱丽叶的母亲萨拉中年辞世ꎬ我们只是从他父亲山姆和家里的帮工艾琳口中了解萨拉发病的时候自己控制不住自己ꎬ常常搞得家里一团糟ꎬ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萨拉究竟得的是什么病ꎮ埃里克出海的时候海面上几乎是风平浪静ꎬ可是ꎬ下午稍晚时候突然遭遇到了暴风雨ꎬ他的渔船被海浪吞噬ꎬ他的遗体第三天才被找到ꎮ后来ꎬ某年的一月ꎬ克里斯塔也非常突然地死去了ꎬ没有任何病症ꎬ没有任何预兆ꎮ门罗小说中的这种浓墨重彩的死亡叙述正显现了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威廉 詹姆斯的世界观 世界包含着偶然性和非连续性ꎮ同时ꎬ另一方面ꎬ门罗小说中的死亡叙述ꎬ不仅显现了死亡的偶然性ꎬ也彰显了死亡的普遍性与必然性ꎮ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机缘»«匆匆»«沉寂»实质上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女性的完整的生命流程:朱丽叶出生㊁求学㊁恋爱㊁结婚㊁受苦㊁走向死亡ꎮ她先后经历了火车上陌生人的死亡㊁母亲萨拉的死亡㊁爱人埃里克的死亡㊁密友克里斯塔的死亡ꎬ以及女儿佩内洛普的失踪ꎻ最后ꎬ她仅仅是怀着一线 能够从佩内洛普那里得到只言片语 的希望ꎬ孤寂地看着死亡的脚步一步一步逐渐靠近她ꎮ正如当代美国哲学家威廉 巴雷特所言:一个完整的人ꎬ如果没有死亡㊁焦虑㊁罪过㊁恐惧和颤抖以及绝望之类的人生体验ꎬ那么ꎬ他也就不再完整了ꎮ[10]赫拉克利特曾经教导说:万物皆流ꎬ无论何处都逃脱不了死亡和变化ꎮ[11]柏拉图也曾经说过ꎬ人体是坟墓ꎬ哲学思考就是学习死亡ꎮ[12]托尔斯泰也曾经对高尔基说过ꎬ如果一个人已经学会了思想ꎬ那么ꎬ不管他可能思考什么ꎬ他都总是在思考他自己的死亡ꎮ所有的哲学家也都是如此ꎮ[13]因此ꎬ死亡问题始终位于哲学意识的中心ꎬ同时它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ꎮ正如海德格尔所言ꎬ死亡是我们人类各种可能性中最个人和最内在的可能性ꎬ因为它是我们必须自己去经受的ꎬ任何他人都无法代替我们自己去死ꎮ接受死亡ꎬ并认为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ꎬ这就透露了我们存在的彻底的有限性ꎮ[14]火车上的陌生人㊁埃里克的太太㊁朱丽叶的母亲萨拉㊁埃里克以及克里斯塔ꎬ所有这些人的死亡意味着朱丽叶的过去都已不再 ꎮ这是人的有限性在时间上的显现ꎮ人的有限性也要在空间中显露它自己ꎮ朱丽叶和她周围的人都生活和活动在有限的存在领域之内ꎮ同时ꎬ人的有限性更要鲜明地表现在认知能力上:我们并不能够同时认知一切事物ꎬ我们知道一个事物是以不知道某些其他事物为代价的ꎮ朱丽叶不知道那个火车上的陌生男人为什么会结自己的生命ꎬ不明白埃里克的性爱观念为什么会跟自己有着巨大的差异和错位ꎬ不清楚为什么女儿会突然离家出走而且多年杳无音讯 这一切都揭示了我们人的存在的有限性ꎮ甚至ꎬ帕斯卡尔断言ꎬ人就是他的有限性ꎮ[15]关于死亡的存在主义观点认为ꎬ死亡不仅揭示了人的存在的偶然性和有限性ꎬ而且也内蕴着一种终极的肯定:面对死亡ꎬ生命具有绝对的价值ꎮ死的意义就在于它对这种绝对价值的启示ꎮ[16]因此ꎬ在埃里克出海遇难身亡就地火化之后ꎬ面对着必然要到来的死亡命运:面对着浩瀚的延伸到生前死后的虚无ꎬ朱丽叶自觉而坚定地选择了她自己的生活:她卖掉了在鲸鱼湾与埃里克一起居住了十六年的那座房子和埃里克的卡车ꎬ把埃里克的工具都送了人ꎬ给鲸鱼湾的生活落下了帷幕画上了句号ꎻ然后ꎬ她搬到温哥华租了一套两居室的公寓ꎬ找到了一个在图书馆做研究工作的职位ꎬ后来又到某电视台做访谈栏目 她的面向死亡的存在体现了作为反叛的㊁有尊严的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ꎮ三㊁命运 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艾丽丝 门罗的三篇小说«机缘»«匆匆»«沉寂»是关于一个女性命运的三部曲ꎮ世间万物都有某种内驱力ꎬ以便不断地向前运动ꎮ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在这种内驱力推动下不断向前运动的结果ꎮ它像一条看不见的时急时缓的地下河流ꎬ最终流向大海ꎻ也像一股缓慢而盲目地向前流动的波涛ꎬ最终趋向死寂ꎻ它就是一支由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而成的合奏曲ꎮ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ꎬ理性是我们人格中最高贵的部分:人ꎬ真正说来就是理性ꎮ因此ꎬ一个人的理性ꎬ就是他的真正自我ꎬ他个人身份的中心ꎮ这是以最严格最强有力的措辞表达出来的理性主义 一个人的理性就是他的真正自我 这种理性主义迄今为止一直影响着西方哲学家的观点ꎮ即使是中世纪的基督教ꎬ在吸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时ꎬ也没有撤换掉他的这条原则ꎮ[17]圣托马斯以理性来区别人与动物ꎬ提出了 人是理性的动物 [18]这个传统定义ꎮ可以说ꎬ在整个中世纪ꎬ理性的地位都是不容质疑的ꎮ当今时代ꎬ理性文化衰颓而非理性文化崛起ꎮ非理性主义凸现人的自由㊁个体性㊁主体性和实践性等人类特性ꎬ认为所谓的 理性 只不过是人借以实现其欲望和意志的手段或者工具而已ꎬ主张感情㊁意志或者本能比理性更有价值ꎬ也更为实在ꎮ帕斯卡尔早就看到:人本身是个具有矛盾和两重心理的生物ꎬ纯粹逻辑是永远理解不了的ꎮ[19]柏格森认为ꎬ抽象的理智不足以把握经验的丰富性ꎮ[20]萨特则无情地断定:在一个无神的宇宙里ꎬ人是荒谬的ꎬ不合理的ꎬ而且也是没有理性的ꎬ一如存在本身ꎮ[21]美国当代哲学家威廉 巴雷特则认为: 本真的人 既不完全是 理性的人 ꎬ也不完全是 非理性的人 ꎬ因为无论是 理性的人 还是 非理性的人 都只是一种 片面的人 ꎬ一种 不完全的人 ꎬ因而也是 抽象的人 ꎬ 非现实的人 ꎮ 本真的人 应当是 完全的人 或者 完整的人 ꎬ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ꎬ应当是既有血有肉又有头脑有思维的人ꎻ只有这样的人ꎬ才是具体的㊁现实的㊁活生生的人ꎮ[22]门罗的小说«机缘»«匆匆»«沉寂»中的女主人公朱丽叶就是这样一个具体的㊁现实的㊁活生生的人ꎬ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ꎮ她在托伦斯寄宿学校代课结束后ꎬ本来是应该动身回家的ꎬ可是ꎬ她却打算去兜个小圈圈ꎬ去探望一位住在海边的朋友 那位六个月之前在开往温哥华的火车上邂逅的男子埃里克ꎮ可以说ꎬ朱丽叶此行是基于理性的思考ꎬ同时也是跟着非理性的感觉前行ꎮ正当她在是否继续古典文学研究并完成博士学位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时候ꎬ她在火车上邂逅了埃里克ꎬ好像是看到了爱情的曙光ꎬ听到了爱情的召唤ꎮ埃里克跟她谈论那个卧轨身亡的陌生人ꎬ缓解了她内心深处深深的负罪感ꎬ然后他们一起吃了晚餐ꎬ还一起在星空下辨认星座ꎮ最后ꎬ他们深情吻别ꎮ六个月之后ꎬ朱丽叶收到了一封埃里克表达相思的信件ꎮ理智上ꎬ朱丽叶知道她爱上的是一个已婚男子ꎬ而且ꎬ他不可能离婚ꎬ因为他的妻子瘫痪在床ꎬ她的爱情好像并没有生长的余地和空间ꎬ可是ꎬ她还是身不由已地踏上了开往鲸鱼湾的大巴车ꎬ尽管在路途中她依然疑虑重重 她怀疑埃里克的感情是否真诚ꎬ她不确定自己是否真要见他一面ꎮ到达鲸鱼湾之后ꎬ在跟着司机去埃里克家的路上ꎬ她还在犹豫ꎬ心里想着 我不如就回去吧ꎮ 到了埃里克的家里ꎬ埃里克从太太的葬礼上没有回去ꎬ在帮工艾罗的暗示下ꎬ朱丽叶又要起身离开ꎻ可是ꎬ接着ꎬ她又坐下不走了ꎬ决心等待埃里克回家ꎮ本来ꎬ她是想着就在鲸鱼湾待一个晚上ꎬ甚至只给埃里克打一个电话ꎬ可是最终的结果是ꎬ她在那里开始了与埃里克长达十六年的同居生活ꎬ直到埃里克出海遇难身亡ꎮ纵观朱丽叶的一生命运ꎬ好像并不完全是她明确的理性判断和选择ꎬ而是有一股隐秘的生命力量在推动着她不由自主地向前行动ꎮ此外ꎬ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命运也都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神秘性和可疑性ꎮ朱丽叶在从多伦多开往温哥华的火车上邂逅的那个陌生男子ꎬ看起来是理性地自主地终结了自己的生命ꎬ可能就某个方面而言ꎬ生命对他已经失去了意义ꎬ可是ꎬ他的死到底是蓄意已久还是一时之念ꎬ他究竟为什么选择卧轨身亡ꎬ他又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生命经历ꎬ我们都无从知晓ꎮ朱丽叶的母亲萨拉最终应该是患病而死ꎬ可是ꎬ我们不知道她患的是一种什么病ꎬ只知道她经常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ꎬ然后大哭一场ꎬ有时候说话也仿佛是在尖叫ꎮ还有ꎬ朱丽叶的女儿佩内洛普在二十一岁那年离家出走ꎬ从此杳无音讯ꎮ至于她离开母亲的缘由和后来的归宿ꎬ佩内洛普没有向朱丽叶做出任何说明ꎬ小说也没有向读者做出任何交代ꎮ我们只能在一团团疑云中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断:她决绝地切断跟母亲的所有关联ꎬ肯定会有着她自己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因和理由ꎮ纵观门罗的这三部小说ꎬ可以说几乎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由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合力促成的ꎬ每个人都是 理性的人 与 非理性的人 的合体ꎮ结语艾丽丝 门罗自从1952年21岁时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蝴蝶的日子»开始ꎬ至2012年81岁时出版最后一部小说集«亲爱的生活»后宣布封笔ꎬ一生经历了从20个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年整整六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ꎮ在这漫长的文学创作生涯中ꎬ虽然门罗并不喜欢追逐文学潮流ꎬ也不喜欢那些在当时看来时髦的花哨的文学创作ꎬ甚至主动选择远离所有的主流圈子ꎬ但是ꎬ她毕竟不能完全与时代隔绝ꎬ不能完全身处潮流之外ꎮ而且ꎬ她一生酷爱阅读ꎬ如她自己所言ꎬ直到她三十岁ꎬ阅读都如同她的生命ꎮ她不仅特别喜欢美国南方女性作家的作品ꎬ而且也很喜欢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威廉 马克斯韦尔的«再见ꎬ明天见»等作品ꎮ一个作家的文学阅读会潜移默化于其文学创作之中ꎮ因此ꎬ她的文学创作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和潮流的印记ꎮ正如她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所言ꎬ她自己读她早期的小说时发现了一些流行于50年代的写法ꎮ所以ꎬ我们从她的这三篇小说«机缘»«匆匆»«沉寂»中解读出存在主义的意味ꎬ也就不足为奇了ꎻ因为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ꎬ影响最广的一种文学潮流ꎮ她在关于女性命运的三部曲小说中对爱情的书写 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ꎬ对死亡的叙述 死亡是人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的显现ꎬ对命运的思考 命运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ꎬ都渗透着一种浓厚的存在主义意蕴ꎬ因为人类的偶然性㊁有限性和非理性以及两性之间的对立关系ꎬ毋庸置疑都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ꎮ参考文献:[1][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美]威廉 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段德智ꎬ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ꎬ1992:273ꎬ120ꎬ293ꎬ86ꎬ74ꎬ151ꎬ238-239ꎬ121ꎬ146ꎬ92ꎬ111ꎬ118ꎬ15ꎬ195ꎬ6.[2][3][4][5][加拿大]艾丽丝 门罗.逃离[M].李文俊ꎬ译.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ꎬ2014:53ꎬ87ꎬ88ꎬ147-148ꎬ[6]王安忆.心灵世界 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ꎬ1997:331.[7][法]西蒙娜 德 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ꎬ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ꎬ1998:827.[8][美]波伊曼.解构死亡[M].魏德骥ꎬ等译.广州:广州出版社ꎬ1998:31.(责任编辑:孙书平)LoveꎬDeathꎬDestiny:toReadAliceMunro'sNovelsChanceꎬSoonandSilenceLIShu-xia(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ꎬShandongJiaotongUniversityꎬJinan250357ꎬChina)Abstract:AliceMunroisafamousCanadiannovelistꎬandthewinnerofthe2013NobelPrizeforliterature.HernoveltrilogyaboutfemaledestinyincludingChanceꎬSoonandSilencecontainstherichthemes:loveisabattlebetweenthesexesꎬdeathistheapperanceofthecontingencyandlimitationofmanꎬandfateisthecombinationofrationalityandirrationality.Herthinkingandnarrativeaboutloveꎬdeathanddestinyinhernovelsarefullofakindofexistentialmeaning.Keywords:AliceMunroꎻnovelꎻChanceꎻSoonꎻSilenceꎻLoveꎻDeathꎻDestiny。

从综合语与分析语角度分析Dear Life及其译本

从综合语与分析语角度分析Dear Life及其译本

从综合语与分析语角度分析Dear Life及其译本1. 引言1.1 作者简介门罗的作品常常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墨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她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细微之处,从而为读者呈现出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通过对门罗的作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她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她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贡献。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综合语与分析语角度对Dear Life及其译本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文本特点和主题内涵,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1.2 作品简介"Dear Life" 是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于2012年出版。

这部作品共包含了十四个短篇小说,围绕着生活中常见的主题展开,如家庭、爱情、友谊和自我探索等。

门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

在这些短篇小说中,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还可以体会到她对人生和生命的反思和思考。

"Dear Life" 是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她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集融合了门罗独特的风格和故事性,展现了她对人性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叙述手法,门罗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人生画卷。

在她的文字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生活的真实和感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Dear Life》及其译本在综合语和分析语角度上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对原作和译本的比较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其在语言使用、叙事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读者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影响。

通过对主题探讨和语言风格分析,我们也希望揭示《Dear Life》这部作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更深入的阅读和分析角度,进一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挑战与可能性,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文学研究的发展。

门罗短篇小说《爱的进程》之叙事艺术

门罗短篇小说《爱的进程》之叙事艺术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第34卷第4期2020年12月Vol. 34 # No. 4Dec. : 2020D01:10.16515/ki.32-1745/c.2020.04.007门罗短篇小说《爱的进程》之叙事艺术陈之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 要: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享誉文坛,《爱的进程》是她于198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

倒错的叙事时序、多声部的叙述声音、空间叙事策略等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小说呈现碎片化、对话性和空间性特点。

艾丽丝•门罗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出人物复杂的生命体验,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震撼)关键词: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711文献标识码:A7章编号$673 - 131X (2020)04 - 0037 - 05艾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她 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短篇小说家。

在致门罗的诺 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瑞典文学院这样评价她:门 罗“常常能用30页表达出普通小说家用300页还 无法表达出的内容”⑴,她用精妙的语言“几近解开了人类心灵变幻莫测之谜。

短篇小说集《爱的 进程0( The Progress of Lo (e )是门罗的中期代表作,她凭借此书第三次荣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遗 憾的是,我国学界大多将研究焦点放在门罗的晚期作品《逃离》上,或更多关注她的早期作品,而其中期作品得到的关注较少。

门罗作品描写的对象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其早期作品主要关注年轻女 孩所面临的两难处境,晚期作品则将关注点转向中 老年女性。

有趣的是,作为短篇小说集《爱的进程》的题名小说,《爱的进程》却是一个在年轻女孩与年老女性经历之间跳跃的故事一一它讲述了外婆、母 亲玛丽埃塔、女儿费玛三代女性的婚姻爱情经历。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作者: 朱虹
作者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出版物刊名: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4-6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艾丽丝·门罗 《亲爱的生活》 男性形象
摘要: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创作短篇小说为主,主要描写加拿大偏僻小镇上平凡女子的日常生活。

在其封笔之作《亲爱的生活》中,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在琐碎沉闷的家庭生活中苦苦挣扎的女性。

为了烘托出这些女性的苦闷、无奈和迷惘,门罗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迥异于传统文学中如英雄般存在的男性形象,反映了门罗对于复杂人性的敏锐观察和对两性关系的深刻体验。

艾丽丝183;门罗短篇中的人生

艾丽丝183;门罗短篇中的人生

艾丽丝&#183;门罗短篇中的人生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加拿大著名作家,二O一三年十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首次颁给短篇小说作家。

艾丽丝·门罗一九三一年出生于安大赂省温格姆镇。

少女时代即开始写作,一生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

其作品写的常是平凡小镇上的普通人家,聚焦于人的生存状态和人与人之间纠结难解的关系。

其风格简约,浓缩而精致,对节奏和气氛的把握十分精确,尤以对女性心理的准确表现见长。

艾丽丝·门罗总是将目光流连于平凡女性的生活,从自己和母亲身上寻找灵感,老辣精确地记录她们从少女到人妻与人母,再到中年与老年的人生,描写她们身心的重负与内心的波澜,以及她们的态度与抉择。

尽管艾丽丝·门罗早已是世界级作家,但国内直到二OO九年才首次出版她的短篇小说集。

在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读者才广泛关注她的短篇小说创作,近期译林出版社集中推出了她的七部短篇小说集。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1968)《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Lives of Girls and Women,1971)《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Something T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1974)《你以为你是谁?》(Who Do You Think You Arel,1978)《木卫星》(The Moons of Jupiter,1982)《爱的进程》(The Progress of Love,1986)《我年轻时的朋友》(Friend of My Youth,1990)《公开的秘密》(Open Secrets,1994)《好女人的爱情》(The Love of a Good Woman,1998)《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llateship,Frienct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2001)《逃离》(Runaway,2004)《洛克城堡上的风景》(The View from Castle Rock,2006) 《幸福过了头》(Too MLtch Happiness,2009)《亲爱的生活》(Dear Life,2012)书玉二O一三年十月十日,加拿大全国广播电视台晚间新闻头条是一则文化新闻。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的叙事策略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的叙事策略
尽 管短 篇小 说 在 世 界 文坛 范 围 内处 于 边 缘 的地
2 0 1 3年 加拿 大女 作 家 艾 丽丝 ・ 门 罗被 授 予
了诺 贝尔 文学 奖 , 她 因此 成 了该 奖设 立 百余 年 来 首位凭 借 短 篇 小说 创 作 折 桂 的作 家 。 门罗 的短 篇小说 成 就有 目共 睹 。除 了诺 贝尔 奖 , 此前 她 还
猛 发展 , 这些 都为 加拿 大作家 提 供 了广 阔 的发表
平 台 。门罗 正是 在 这 种 有 利 短 篇 小 说 发 展 的 大 背 景下进 人 文 坛 的 。 从 个 人 经历 上 看 , 门 罗生
活的那个时代 , 女性 的职业化程度 总体并不高 , 回归家庭 、 相 夫 教 子 是 社 会 对 于 他 们 的 普 遍 期
作者 简介 : 陈丽秋 , 集 美大学诚毅 学院讲 师, 主要 从事英语语言文 学研 究。


5 3・
第 5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 5卷
作 为 自己的 写 作 方 向 。 门罗 后 来 的 话 也 印 证 了 这点 。她说 她选 择撰 写短 篇小 说 的原 因很 简单 ,
望 。 门罗 2 0岁 就与 其第 一任 丈夫 詹姆 斯 ・门罗
结婚 , 而 婚后 一 年 多 她 的 长 女瑟 拉 就 出生 了 , 几 年 之后她 又 生下 另 一 个 女 儿 珍 妮 和儿 子安 德 里 亚 。她成 了一 名 全 职 家庭 主妇 。酷 爱 文学 的她
只好 努力 挤 时 间 、 找地方写作, 在 自我 追求 和家
终 如一 的坚 持 。相 比长篇 小说 , 短 篇 小说 由于 篇
限的情况 下 门 罗选 择 了短 篇 小 说 而非 长篇 小 说

艾丽丝·门罗叙事风格简析

艾丽丝·门罗叙事风格简析

艾丽丝·门罗叙事风格简析作者:鲁向黎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0期内容摘要:艾丽丝·门罗在叙事风格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她擅长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是她作品中的女性话语和自传性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吻合。

另外,门罗在情节的叙述过程中往往打破时间的线性发展顺序,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手法,使得小说的叙述呈现出一种复杂多重甚至是碎片化的状态。

同时,在门罗的小说中,结局的多重开放、意义内涵的不确定也十分普遍。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叙事风格不确定加拿大当代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男性创作、长篇小说、英美文学所构成的世界文学主流的大背景下,艾丽丝·门罗的创作不可不谓之边缘的边缘。

但正是对于边缘的执着坚守,门罗最终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她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我们这个时代的契诃夫”。

门罗的作品在文类、题材、叙事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与个性,而她的叙事风格经常是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

门罗基本上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比较接近20世纪初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如淡化故事情节、心理叙事增多、渲染某种印象与氛围等,这使我们常常会想起契诃夫、劳伦斯等作家。

但同时门罗又有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喜欢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时间与空间的组合往往复杂多变,小说的结局与内涵含混而不确定,等等。

一.第一人称叙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经常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一共15篇小说,有11篇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她最新的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一共14篇小说,有9篇用了第一人称;而《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这个集子,一共8篇小说全部使用了第一人称叙事。

门罗的第一人称叙事是她作品中的女性话语和自传性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吻合。

门罗的大部分作品都采用了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存体验。

艾丽丝·门罗《激情》的叙事策略分析

艾丽丝·门罗《激情》的叙事策略分析

3艾丽丝·门罗《激情》的叙事策略分析赵宁欢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门罗善于使用独特的人物视角,聚焦女性,关注女性。

同时,通过倒叙的叙事策略,即主人公的回忆性叙事彰显出跳跃的时间维度,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门罗把故事发生的空间设定在熟悉的加拿大小镇,小镇平凡的生活与女性内心的欲望造成冲突,突出女性的生活虽然是平淡而琐碎的,但不能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因为对激情的追寻才能够弥补生活的欲望和遗憾。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激情;叙事策略一、引言“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多以短篇为主。

国内外对门罗的研究集中在“女性主义”和“叙述技巧”两大方面,国外的门罗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国内相关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非凡的叙事策略是门罗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她善于在她的故事里使用独特的人物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以及多变的人物话语,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性叙事彰显出跳跃的时间维度,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此外,门罗的很多故事都以安大略省的休伦县为背景,突出的地方性是她的小说重要特点。

门罗写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这些女性在平淡的生活中挣扎。

小说通过各种叙事策略,揭示出门罗对生活的态度:女性的生活是平淡而琐碎的,但不能丢掉对生活的激情,因为对激情的追寻才能够弥补生活的欲望和遗憾。

二、从叙事学角度分析门罗的《激情》《激情》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格蕾丝二十岁时发生的故事。

这个简单的故事看起来与“激情”无关,也没有让人感受到“激情”,但门罗却以“激情”作为这篇短篇小说的题目,而且这个词包括题目及其变体“激情的”在内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

门罗曾经在一篇散文中介绍读小说的方式:“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

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个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1]这种独特的的阅读方式影响着她的创作观念。

她的小说并不特别重视情节,更多是利用时空转换,将记忆和现实生活打碎重新组合,所反映的内容是小地方普通人特别是女性的隐含悲剧命运的平凡生活。

catti一级 发表文章

catti一级 发表文章

catti一级真题文章英译汉文章Alice Munro艾丽丝·门罗, as the winner of the 2013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once observed评论,说: “The complexity of things — the things within things — just seems to be endless. I mean nothing is easy, nothing is simple.”现场译文: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曾指出,“世间事乱就乱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穷无尽。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万事皆不易。

”That is also a perfect description of Munro’s quietly radiant光辉灿烂的 short stories — stories that have established her as one of the foremost最杰出的 practitioners实践者 of the form. Set largely in small-town and rural Canada and often focused on the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 her tales have the swoop突袭 and density of big, intimate novels 有性关系的, mapping the crevices 裂缝of characters’ hearts with cleareyed有洞察力的 Chekhovian empathy共鸣 and wisdom.现场译文:这句话也完美地阐释了门罗那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式的短篇小说--让门罗成了这一流派的先驱之一。

门罗的小说一般以加拿大小镇乡村为背景,往往聚焦女生和女士们的生活点滴,不乏鸿篇言情小说的那种炫丽和细腻,以典型的契诃夫式的引人共鸣和聪颖睿智来刻画人物内心的纠结。

《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的叙事研究

《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的叙事研究

部探讨 女性生活 的作品 ,语 言的经济 简朴 ,刻 画的细腻精 这 四章之间 巧妙 的组合又 完整一体 。第 一章 日德兰 是一个 准 ,结构的 时空乱序 ,语调 的平稳徐 缓,都令 读者在峰 回 独 立的故事 ,三个小男孩 发现尸体后报 案 。后面三 章则是
路转 的叙事 中体 验人性 的诡 谲 ,感受 平凡人生 活的艰难 与 发生在另一个 时间场景 中的故事 ,女护士在患者家 中发现
活对 她 们 持 久 的 砥 砺和 歇 斯 底 里 的 重创 。 头 , 发 现 尸 体 ;有 中 间 , 回家 ; 有 结 尾 ,报 案 。 因此 从 小 她 的 中期 代表 作 《 一 个 善 良 女 子 的 爱 》 就 是 这 样 一 说整 个结构 中来看 它是独 立的 。然而 鸟瞰小说又会 发现 ,
分裂 。作者不在情 节上大笔 着墨 ,反而 用精 明的叙事策 略 了威 伦 斯 先 生 死 亡 的 秘 密 , 前 者 与 后 者 既 没 有 人 物 交 叉 ,
来 代 替 情 节 的吸 引 力 , 以达 到 通 过 叙 事 来 绽 放 主 题 的 新 奇 也 没有重复性 ,使小说呈 现 出一种叙述 断裂状 。但 是这两


个善 良女 子的 爱 的叙事 研 究
。方 程
摘 要:艾丽丝 ・ 门罗的小说叙 事委婉 ,布局精 妙 ,她擅长将一 些普通 的事情和各种难 以把握 的情愫聚合 在一 起 ,描绘 出逼真的现实。 一个善 良 女子 的爱》这部 中篇小说就延续 了 她 一贯 的风格 ,在叙 事上 大显 身手 ,将长
效果 。正如作者 所言 “ 我想 让读者感 受到 的惊 人之处 ,不 个部分却 通过 富有镜头 感的画外音 “ 继续往 前走” ( 3 0 7 ) 是发生 了什么 ,而是发生的方式 。”[ ] z 本文正是要通过 连接起来 ,形成 了一 种历时上 的继承关系 。但 它们也是 小 对 小说的叙事 艺术进行 分析 ,从而 更好地歆 飨门罗 的短篇 说 的两 条重 要线 索 ,只 不过 第 一条 线索 在报 案 后就 终止 小说, 以真 正洞烛其中盘迂 隐冥 的人性 了 , 并 将 一 系 列 围绕 死 因 的 问题 抛 给 读 者 去 揣 测 。而 第 二

基于语言元功能角度剖析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的文体特点

基于语言元功能角度剖析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的文体特点

yuwenjianshe001@31基于语言元功能角度剖析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的文体特点平顶山学院 孙嫚嫚摘要:当代著名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擅长站在女性的角度用现实主义为读者呈现精彩丰富的人生故事。

在先锋实验文体的背后含有丰富的现实主义因素,而在现实主义的因素中又运用后现代思维以及现代派写作技巧,更加凸显作者独特的写作特色,折射出作家寻求恰当的写作形式表达生命复杂样式的努力。

《爱的进程》是艾丽丝・门罗于1986年发表的同名小说集的开篇之作。

相对于早期作品,该小说揭露了她们自身的问题,向读者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地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过程,最终实现爱的进程。

本文从语言元功能的角度,深入解析《爱的进程》的文体特点,旨在为读者对艾丽丝・门罗作品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一个崭新的、客观的角度。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爱的进程》 功能文体学 系统功能语法引言《爱的进程》的内容,不是依赖情节,也不是在塑造人物,而先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常规,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同时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就叙事而言,空间是叙事的一大技巧,空间叙事就是把空间作为叙事的结构、线索,根据空间来设置小说的主要叙事内容[1]。

“空间”在小说的叙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爱的进程》中还包含更多的语言特色,有待我们一一去分析与解读。

本文尝试使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爱的进程》进行功能文体分析,目的是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是如何使用语言功能体现出来的。

本文利用了大量的语料分析和数据支撑,从语言的三个元功能方面——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对《爱的进程》进行主题分析,更进一步理解《爱的进程》的意义与内涵以及小说中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

通过对小说语言的分析研究,指出了艾丽丝・门罗对女性生活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她的人文情怀。

同时,功能文体学作为一种客观的分析标准,也被证明其在文学分析中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为读者进行文学分析提供了客观的分析方法。

《爱的进程》读后感500字

《爱的进程》读后感500字

《爱的进程》读后感5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爱的进程》读后感500字门罗小说的主角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

爱的进程读后感

爱的进程读后感

爱的进程读后感《爱的进程》——一部以爱情为主线,深度探讨人性与情感的作品,由知名作家李安执笔。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入人心的情感描绘,以及对于爱情的深度解读,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一对恋人的爱情历程为线索,深入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持着对彼此的爱,最终走向了幸福。

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坚韧。

在这部作品中,我最为感动的是那个经典的片段:当男主角在女主角生病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照顾她,甚至在她昏迷的时候,他也始终守在她的床边,不离不弃。

这个片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伟大。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度剖析。

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丽。

它让我明白,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去经历痛苦和挣扎,去坚持和付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爱情的价值,才能真正体验到爱情的美好。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才华所吸引。

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直指人心,让人无法抵挡。

他的情感描绘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他的思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爱情和人性的理解。

总的来说,《爱的进程》是一部深度探讨爱情和人性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入人心的情感描绘,以及对于爱情的深度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伟大,也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经典,它将会影响我对于爱情和人性的理解,也将会影响我对于生活的态度。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带着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感悟,去面对我的生活,去追求我的爱情。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对爱情的信念,坚持对人性的理解,我就能够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幸福。

最后,我想对李安先生说:谢谢你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爱的进程读后感1500字

爱的进程读后感1500字

爱的进程读后感1500字人的一生中能有几回,曾经的伴侣再次相见,尘封的童年记忆忽然惊醒,年迈双亲像婴儿一般被子女照料?《爱的进程》的11个短篇中,门罗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生活中最为私密的角落,聚焦于恋人、夫妻、手足、亲子之间难解难分的郁结和爱。

作家的叙述尖锐而富于同情,记录了生命不同阶段中,人的自我、抉择以及对爱的体验是如何悄悄地转变。

《爱的进程》发表于1986年,令门罗第三次斩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

爱的进程读后感爱的进程艾丽丝.门罗的这本短篇小说集,真的看得太久了。

这不是一本随随便便打开就能看进去的书,作者对于人物关系的浅淡描述着实让人费神不少,长篇小说中,还可以有性格为我们指引,短篇中我们来不及构建,便要结束了。

第一遍的时候云里雾里的看不懂,非要第二遍才可以,总之,每一个短篇,需要一气呵成,需要好好揣摩。

对于这本书,不能说他的故事有多好,也不能说他的文字有多美,但却不能不说他不好。

他的文字淡的就如生活一般真实,没有高潮,一不小心就错过了重点。

有时收尾令人恍然大悟,有时却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让我不得不纠结着向前回想他要说的是什么。

作者的重点就这样散乱无章的分布在故事之中,但我们可以感受到某一个特别的段落,那是作者深思之后的告知,作者的每一次告知都是一段美好的对话。

看到译者后序中总结,不免想摘录一下:她擅写故事的复杂性,而不只流连于复杂的故事;善于洞悉平常生活的表象,抽丝剥茧般揭示隐藏的秘密和谎言。

书名为《爱的进程》,以情为主,夫妻之间,与父母,与儿女,与朋友,爱情、亲情与友情交叉出现,总能让人反思我们生活之中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

爱不会无缘无故的来,爱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去,爱存在有着独特的气质,或许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但那就是爱,每一种爱都独特的无法比较。

生活之中,我们谈论的爱就像一种归类统称的标准,丧失了每一份存在的独特性。

今后面对生活中的爱,我会去发掘它于我本真内心的独特性。

我无法感受别人的爱,别人也无法感受我的爱,人们习惯于夸大自己身上最好的爱,殊不知在别人眼中,这亮闪闪的光环之下,掩盖的多少瑕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有着“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之称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因其精湛的写作而举世闻名,她的作品屡获各种大奖,包括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与198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爱的进程》同名的开篇之作讲述了普通人家祖孙三代人的爱情与婚姻。

该作中隔离观察与楔入观察的交错使用展示了门罗精湛的写作技巧,不稳定的故事也为读者凭添了几分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不可靠的叙述
《爱的进程》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着“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之称的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发表于1986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并获得了当年的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这也是她第三次获此殊荣。

与此部小说集同名的开篇之作《爱的进程》向读者讲述了普通人家祖孙三代人的爱情与婚姻:费玛的外婆因外公的外遇而假自杀,费玛的父亲对母亲的呵护,费玛自己的婚变与情感认知。

本文主要就此短篇小说展开叙事分析,拟对可靠与不可靠叙述下的不稳定的故事、不同观察角对叙述的影响,以及生活化与文学性兼具的叙述语言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不稳定的故事――可靠与不可靠叙述
为了避免因全知视角叙事的封闭性而可能造成单一的叙事结构,在《多维的世界》中,
《爱的进程》与艾丽丝?门罗在与许多作品中一样采用了顺叙和倒叙相结合的发散式叙事结构:
从故事的中间开始叙述,中间不断穿插回忆,当回忆结束后,就接着按故事正常发生的时间顺序继续叙述。

在这种顺叙和倒叙并重的叙事结构中,门罗巧妙运用了时空的转换。

事件在阐释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变化。

卡法勒诺斯在《似知未知:叙事里的信息延宕和压制的认识论效果》中提出:叙事不只是一组事件序列的展开,也是一组与事件序列平行的阐释序列,而阐释序列与事件序列的不一致性是由于阐释程序的矛盾性质造成的。

费玛的外婆(玛丽埃塔的母亲)的上吊自杀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时尚年少的母亲玛丽埃塔认为是邻居家的萨克里夫太太成功说服了自已的母亲不要上吊。

成家立业后,贝瑞尔姨妈的一次上门走亲戚却对此上吊自杀事件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说法。

贝瑞尔姨妈之所以认为外婆站在椅子上后打发目击者玛丽埃塔去找外公,只不过是打算好好吓唬一下有外遇嫌疑的外公罢了,因为有一点玛丽埃塔和萨克里夫太太都没有注意到,细心的贝瑞尔姨妈却发现了:挂在横梁上的绳子根本没有打结!虽然贝瑞尔姨妈讲的故事与母亲讲的是同一个事,但却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给出的完全不同的一个新版本!虽然关于此事件的两个版本大相径庭,但读者还是非常容易就能判断贝瑞尔姨妈的版本更为可靠。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关于母亲玛丽埃塔因为恨“我”外公烧掉他留给她的那三千块钱遗产的事件。

费玛跟别人说的,包括带男友博比?马科斯去看几经易主的旧居时说的版本是:妈妈烧那三千块现金时,爸爸站在那看着她烧!费玛认为父亲是出于对母亲的爱才一句反对的话也没说,任由她那么做。

接着笔锋一转,小说又继续母亲在贝瑞尔姨妈那次上门走亲戚,以及母亲对该事件所给出的另一个不同的版本:母亲烧钱时,父亲不在场,当时没有别的旁人!此事件的两个版本,到底哪个才是可靠的呢?关于母亲烧外公留给她的那三千块钱遗产这一事件,费玛清楚地记得父亲不在家,事后才知此事的。

由此可得知,小说中关于父亲看见母亲烧钱的叙述是不可靠的。

但费玛却不愿意相信“父亲站在旁边,似乎不仅允许她这么做,还在保护她。

”这一情景不过是费玛自已的想象罢了。

即使如此,费玛最终还是承认了:父母之间的爱情是我从未停止过的一种信仰!这可以作如下解释:费玛希望父亲能够对母亲的任何所作所为都给以支持,身体力行也好,默默支持也好――这就是费玛向往的爱情!虽然在姨妈和别人看来,母亲烧钱的行为是一种疯狂的举动,甚至认为是一种犯罪,可是在费玛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二观察角与叙述
与艾丽丝?门罗的大多数作品采用零视角叙事不一样的是,在《爱的进程》中,她并没有
采用为人所熟知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进行叙述,令读者无法轻易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故事中“虚构的世界”的展示角度直接影响作品的叙述。

有时候叙述会摆脱观察者的影响,从而导致叙述与观察的不一致。

在《爱的进程》中,既有置身于虚构的世界之中的观察者,也有置身于虚构的世界之外的观察者。

1 楔入观察
《爱的进程》中,楔入虚构的世界的观察者费玛(原名尤菲米亚)具有多重身份:她是玛丽埃塔和的女儿,贝瑞尔的外甥女,丹?凯西的前夫,博比?马科斯曾经的女友。

虽然楔入观察可以采用任何人称,但是选择使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更加有助于楔入小说中的虚构的世界。

观察者费玛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她具备了解各种情况的可能性,使得读者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事件,达到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效果。

但是也不能忽略观察者费玛的多重身必定会受到不同人物与事件的影响,从而影响叙述的可靠性。

例如,费玛的母亲烧钱事件也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费玛明知道母亲烧钱的那段时间父亲不在家,但却坚持认为父亲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母亲烧钱,那是一段明显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叙述。

观察者在该段叙述中融入了自己的理想,其实这也是《爱的进程》中有较多的楔入观察。

观察者对自己的一种观察,属于一种主客体合二为一的深层楔入观察。

另外,由于楔入观察者身处虚构的世界,其言行必然受到相关人与事的制约,造成叙述只能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切换与推进。

例如作品用楔入观察的方式对外婆的上吊自杀事件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叙述:一次是根据母亲玛丽埃塔的回忆,一次是根据贝瑞尔姨妈的回忆。

孰真孰假,均待读者品读之后再自行判断。

2 隔离观察
隔离观察意即观察者与故事中的虚构的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由于虚构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不会影响到观察者,因此隔离观察中的叙述一般比较淡定、切合实际。

第一人称适用于楔入观察,却不等同于第一人称只能用于楔入观察,事实上,第一人称也适用于隔离观察。

在《爱的进程》中,类似“我母亲”、“我爸爸”这样的用语实为对楔入观察的模仿:因为观察者不可能跨越时空进入并参与到“我”出生之前的先辈们的生活事件之中,更不可能在他们没有告知“我”某些事件细节的前提下代替他们做出思考、感悟、决断等行为。

由此可见,使用第一人称的隔离观察也可视作对楔入观察的一种模仿、一种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