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舞蹈鉴赏PPT课件
傣族舞课件ppt
手腕动作
手腕的转动和屈伸是傣族 舞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手 腕的细腻变化,展现出舞 蹈的柔美和灵动。
手臂动作
手臂的摆动和伸展需与身 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形 成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动 作线条。
脚步动作
抬步
傣族舞中常使用抬步,即前脚掌着地 ,脚跟随之抬起,使身体重心向上浮 动。
碎步
摆步
摆步是指通过脚腕的摆动,使腿部线 条呈现出优美的弧线。
自学与实践
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自学,多加练习,不断实 践。
练习技巧
注重基本功
在学习傣族舞的过程中,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身体的柔软度、 平衡感等。
模仿与练习
多加模仿教学视频中的动作,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节奏感与表现力
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注重舞蹈的表现力,使舞蹈更具感染力。
安全注意事项
热身运动
重要体现。
02 03
详细描述
流畅的动作要求舞者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动作变换之间过渡自然,不 出现停顿或突兀的情况。同时,舞者要保持身体的柔软度和弹性,使动 作更加轻盈和优美。
练习方法
建议加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训练,如瑜伽、体操等。在练习过程中 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自然性,多做分解动作和慢动作的练习。
情感表达
总结词
情感表达是傣族舞表演的灵魂,要求舞者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出音乐的情感和 内涵。
详细描述
在傣族舞表演中,舞者要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舞蹈中。通过 眼神、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细微变化来表达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
练习方法
建议舞者多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同时加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的训练。在练 习中注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调整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和动人。
民族舞教程:佤族民间舞蹈概况
民族舞教程:佤族民间舞蹈概况木鼓舞甩发舞竹竿舞云南佤族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有347738人。
主要居住在沧源、西盟、澜沧、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景东、普洱、昌宁、腾冲等县以及西双版纳的部分地区。
沧源和西盟两个佤族自治县的佤族人口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51%,约占这两个县总人口的80%。
孟连、耿马、澜沧、双江、永德、镇康等县是侗族分布的边缘区。
佤族与汉、傣、拉祜、彝、傈僳、布朗、哈尼、德昂、景颇等民族交错居住。
据各种文献记载,侗族先民早在周秦时期便是“百濮”族群的一支,从汉到明清的文献中记载的“望”、“外喻”、“望蛮”、“古刺”、“哈刺”、“哈瓦”等,指的均是佤族的先民。
明清时期佤族社会已从狩猎采集过渡到以不稳定的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以氏族为基础的公社形式过渡到以地缘为基础的原始农村公社形式。
近百年来,佤族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至1949年前,佤族社会经济发展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西盟为主,包括澜沧沧源部分佤族的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的阿佤山中心区;二是以沧源大部分佤族以及耿马、双江、澜沧一部分和孟连、西双版纳等地佤族组成的具有封建领主经济特征的佰山边缘区;三是已进入地主经济的镇康、凤庆佤族地区。
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
各地佤族自称不同。
孟连、西盟一带自称“阿佤”(阿卧、阿佤尔)、“勒佤卧”、“勒佤”、“拉弗”;镇康一带自称“佤”;沧源、耿马、双江一带自称“布饶克”、“巴饶克”、“巴敖克”、“巴劳克”。
布绕克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与阿佤也有此意,说明佤族很早就是山地居民族,并因住在山区而得名。
其他民族对佤族的称谓也不尽相同,与之交错居住的傣、汉、拉祜等民族称他们为“阿佤”或“佧佤”,“佧”是傣语,具有奴隶的意思,佧佤之称带有贬意。
建国以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群众的意愿,统一改称佤族。
佤族居住区山岭重叠,平坝极少,故称为阿佤山区。
佤族的房屋建筑有多种:一种如“干栏”式楼房,另一种为竹木结构四壁落地房。
民族舞蹈鉴赏-佤族木鼓舞
佤族《木鼓舞》赏析初中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佤族的甩头舞,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脚掌仿佛钉在了地上,挪不开脚步,那原始的活力,发丝在空中漾起优美的弧线,让我的心中对佤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忍不住去了解,去探索。
这次仁老师要求鉴赏名族舞蹈,一瞬间我的脑袋里只有三个字“佤族舞”。
佤族自称“阿佤”,意思是“住在山上的人”,这是一个充满野性的民族,生活在云南省西南部,他们就是次仁老师所说的那种有原始的生殖崇拜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自然有活力,处处流露着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歌颂和崇拜,舞蹈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13种:木鼓舞、悼念舞、臼棒舞、拉木桥舞、刀舞、三弦舞、蜂桶鼓舞、打歌、毕颂舞、跳摆、无乐伴奏歌舞、芦笙舞等。
共有有70多种跳法。
佤族舞蹈的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的风格。
《木鼓舞》是佤族舞中最为出名的舞蹈。
佤族人过去长期刻木记事,因此,与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缘分由佤族人崇拜的木鼓体现出来。
佤族人信奉创造宇宙万物的“木依吉”神,掌握着世间一切的生杀大权。
佤族人民为了获得生活的宁静和作物的丰产,在绝大多数的传统祭祀中,都以祭祀“木依吉”神为主,并用歌舞使其愉悦而祈求佑护。
木鼓既是拯救过本族始祖的“木槽”,是强壮母体的化身,又是“木依吉”灵魂的居住地,因此,佤族人视木鼓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佤寨民众赖以生存的保护神,也是佤族人民用来驱邪捉鬼、召集部落成员、告急友邻、出征战斗的重要器物。
佤族的宗教、歌舞、饮食、服饰、礼仪风俗等等,都和木鼓紧密相连。
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关于木鼓有许多民间神话和传说,均与佤族先民们的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有紧密联系。
围绕着木鼓而举行的拉木鼓、跳木鼓房、敲木鼓和祭木鼓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佤族庄重而又热烈的盛大节庆活动,而现在它成为了著名的《木鼓舞》。
佤族舞蹈鉴赏ppt课件
佤族舞蹈鉴赏
主讲人:黄盼迪பைடு நூலகம்
1
分布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 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 东的怒山山脉南段,是我国人 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佤族人口39.66万,主要聚 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 连、耿马等县,部分散居在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景颇 族自治州境地。
木鼓舞:“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为 本民族繁衍之源头。佤族为了获得本民族的繁衍、壮大,便将 “木槽”制作成形似女阴形式,并能安放神灵“木依吉”灵魂 的“木鼓”。阿佤人认为:“木鼓”既是拯救过本族始祖的 “木槽”,是强壮母体的化身,又是“木依吉”灵魂的居住地, 而成为万物繁茂成长的通天神器。因此,以舞蹈形式表现从 “木鼓”的制作,到最后以敲击“木鼓”来沟通神灵,达到天 赐福泽目的的《木鼓舞》,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舞蹈。视 频【佤山火】
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 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方式。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 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 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 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7
佤族服装
木屋
8
意义
佤族舞蹈是一种流传久远,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一种民 俗现象。当征服与支配自然界的强烈愿望,因手段的缺乏而难以实现的时候, 盛大的仪式舞蹈就开始了。他们通过这种仪式舞蹈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 值,意识到自身与群体的巨大潜在能动性。佤族的原生态舞蹈如同一本活得历 史画卷,向人们讲诉着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崇敬。 舞者动作的内涵、舞蹈的内、舞蹈所表达的信仰、以及舞具的神圣含义和它的 活化石作用,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佤族原生态舞蹈,其呈现过程是表演艺术; 舞蹈的特定时间、空间与内涵体现了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而舞蹈的服装和 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佤族的原生态舞 蹈无疑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继承 下来的,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活态文化艺术品。
民族风情:佤族艺术——舞蹈
佤族的舞蹈拉木鼓:拉木鼓,佤语称“克鲁克罗”,参加的人数不限,一般在七、八十人以上。
取四根藤条,人排为八行,即每根滕条两边各站一排人,就像拔河比赛一样。
当魔巴领唱时,众人前脚抬起重落,踏着拍子,同时身体前俯后仰;合唱应答时,用力拉绳,身子后仰,前腿伸直,后腿弓步。
“拉木鼓”动作稳重、古朴、粗犷,风格浓郁,充分表现了佤族人民剽悍的气质和团结的精神。
甩发舞:甩发舞,广泛流传在佤族妇女中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产生年代已久。
早年起佤族妇女就酷爱长发,以长发为美,并从小习惯长发披肩。
每当妇女在竹槽下用水洗净头发后,都要低头梳整甩发晾干,也许“甩发舞”由此而来。
“甩发舞”既可两人表演,又可集体进行,但人员必须是偶数。
对对舞伴拉手围圈,边唱边跳,无乐器伴奏。
每唱完一段唱词后,双手拉紧,身子后仰,接着左右前后猛然地甩起长发狂舞,好似巨浪翻腾,柔中有刚,给人美的享受。
傣族舞蹈课件ppt
04 傣族舞蹈服饰与道具
CHAPTER
传统服饰
傣族男子传统服饰
通常为蓝色或黑色的长裤,搭配白色的长袖衬衫或短袖上衣 ,有时还会加上一件短外套。
傣族女子传统服饰
通常为蓝色的筒裙,搭配白色的长袖衬衫或短袖上衣,有时 还会加上一件短外套。
舞蹈道具
扇子
手绢
傣族舞蹈中常用的道具之一,可以用来模 拟孔雀开屏、翱翔等动作,也可以用来表 达舞者的情感和思想。
转等。
身体的控制力
傣族舞蹈中,舞者的身体需要具 备高度的控制力,能够准确地完 成各种细微动作,如身体的起伏
、旋转的角度等。
身体动作的配合
傣族舞蹈中,身体动作常常与其 他动作相互配合,形成完全的舞 蹈段落,表现出特殊的舞蹈语言
。
表情与眼神
表情的表现力
傣族舞蹈中,舞者的表情需要具备高度的表现力,通过面部表情 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傣族舞 Nhomakorabea的推广与普及
教育推广
01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等途径,将傣族舞蹈纳入课程体
系,提高人们对傣族舞蹈的认识和了解。
文化交流活动
02
举行傣族舞蹈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舞蹈家、学者进行交
流研讨,推动傣族舞蹈的国际传播。
媒体宣传
03
利用媒体平台,如电视、网络等,宣传傣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和
艺术魅力,提高公众对傣族舞蹈的关注度。
历史
傣族舞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 变,受到中原文化、印度文化、 泰国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逐渐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舞蹈体系。
风格与特点
风格
傣族舞蹈风格特殊,以柔美、细腻、 灵动为主要特点,同时重视手部和脚 部的和谐与配合。
特点
舞蹈课件:寻傣舞之源
课后练习:继续练习 手型、“三道弯”体 态,根据口诀,编创3 个不同“三道弯”舞 姿上传学习通平台
下次见~
比一比
三道弯的特点: “三道弯”舞姿身体、手臂、腿 部形成逆方向S形,是具有东方 特色的雕塑美。
舞 姿 提 炼
舞姿接力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 关系是点和线的关 系,是动态美与静 态美的表现。
提炼舞姿口诀
傣族舞姿真美丽 三道弯时刻牢记 跪坐半蹲和站立 前后左右有高低 手位手型要分清 不同搭配展雀灵
寻傣舞之源
一 起 来 泼 水 吧
连
一
连 傣族手型是宗教信仰
和日常文化的相互交 融,取决于孔雀、芭
蕉叶等。
曲掌 嘴形 立掌 爪形 冠形
说一说
练一练
平展翅Βιβλιοθήκη 低展翅高展翅双抱翅
双合翅
侧展翅
找一找 三道弯在哪里?
孔雀的自然体态具有“三道弯”的 特点。当孔雀立于高处,垂着长长的尾 翎,其形态刚好是“”三道弯“。
13年傣族舞蹈文化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
• •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 蓬乱着头发进寨子; 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 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 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 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 槛; 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 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 口哨、剪指甲; 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 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 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 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 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 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 喧哗。
傣族概况 傣族服装的特点 傣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傣族的节日 傣族的音乐 傣族的禁忌
傣族概况:
•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称“傣仂”、 “傣雅”,后定名傣族。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 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 傣族舞蹈具有优美、朴实、 灵活、矫健、感情内在含蓄 的特点 • 傣族舞蹈主要以膝部柔美的 起伏、身体和手臂形成丰富 多彩的“三道弯”造型 • 柔中带刚得动作韵律,小腿 的敏捷运用,加上提起、收 复、提胸和头部的巧妙配合 使其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 风格。
总结
舞蹈起源
首先,大部分的舞蹈动作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娱乐动作的 姿态。例如傣族禁忌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 根据傣族服装特点腿部动作的快踢慢落,胯部左右摇摆,动律的上下起伏! 第二,相当一部分舞蹈动作来源于对动物的模仿,例如傣族的孔雀舞,象 脚鼓舞。 第三,18世纪文艺理论家席勒认为模仿固然重要,“游戏”也是艺术起源 的根本起因,在游戏中人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乐舞理论中也提到;”心 中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例如傣族的泼水节。 第四,在西方的艺术界认为,舞蹈起源于宗教。例如傣族人们在祭祖活动时 跳的圆圈舞
《苗族舞蹈欣赏》7年级舞蹈美育PPT课件
#体验不一样的风情
壹
走进苗族
苗族人的主要分布
苗族人的聚集地
苗岭山脉 武陵山脉
主要分布:贵州、湖南、云南、湖
北、广西、等省(区)。
贰
苗族服饰
叁
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
欣赏视频思考:舞蹈特点
特点一:颠簸律动
动律特点: 以胸腰为中心,上下翻动,上下 起伏,并且保持翻动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其 颠簸动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颠簸动律、赶鸭动律、一顺拐儿动律、荡腰动 律、点荡动律)
感谢聆听
#体验不一样的风情
苗族舞蹈特点
特点二:赶鸭律动
动律特点:多人成行、双手手掌 翘放于身体两侧划动,上下小幅 度点头。
苗族舞蹈特点
特点三:一顺拐儿律动
动律特点:同手同脚,同手同头,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方向相同。
苗族舞蹈特点
特点四:荡腰律动
动律特点:以腰部晃动,让身上 银饰发出声音,展现出苗族姑娘 的水蛇一般的腰和流线身型。
苗族鼓舞
• 鼓舞——是一边击鼓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鼓为木制,以牛革蒙于两端,置于架上敲击。 • 花鼓舞——通常活动于春节及“六月六”“八月八”“赶秋”“赶夏”等民族传统节日。 • 团圆鼓舞——是种有歌有舞的鼓舞形式,舞时由一鼓手在场子中央击鼓伴奏,参加舞蹈的人
则围绕着他,踏着节奏明快、时轻时重的鼓点,晃手摆腰地绕圈而舞。
器伴奏的舞蹈
苗族舞蹈代表作品
《踩鼓舞》
苗族舞蹈代表作品
《四面鼓舞》
苗族舞蹈代表作品
《苗岭情歌捡月亮》
苗族舞蹈代表作品
《我是苗山画眉鸟》
苗族舞蹈律动特点
颠簸、赶鸭赏山水 顺拐、荡腰、点荡脆 摆胯甩群有韵味 苗家歌舞让人醉
探索佤族民族文化佤山之歌自然与和谐课件PPT
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信仰是佤族最具特点和普遍性的信仰;佛 教和基督教传入佤族地区的时间不长,信仰者也只 是部分地区的佤族。佤族相信灵魂不灭和万物有灵。 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类、山川、河流、植物、动物 和凡为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一切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 等等,都有灵魂,或称鬼神。在佤族人那里,鬼和 神没有加以区分,都指观念中的灵魂。佤族认为人 的生、老、病、死都与灵魂有关。通过人性的泛化 和外推,也就很容易地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 象都有灵魂,都受一个不可理解的力量所主宰,由 此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或原始宗教。
传奇建筑寨竹楼。
佤族民居内部主要分为里外两间,里间是主卧室,而外间则用于生火煮饭、聚会待客以及孩子们睡觉。此外,佤 族民居的装饰相对简单,没有华丽奢侈的装饰,装饰多采用自然元素,如模拟自然形状的木雕和茅草。佤族民居 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居住的实用性,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元素,成为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信仰灵魂心。
佤族最崇拜的是“木依吉”神,把它视 为是主宰万物和创造人间万物的最高神 灵“鬼”。佤族所进行的如拉木鼓、砍 牛尾巴和猎人头祭等较大的宗教活动, 都是为了祭祀它而举行的。每个佤族村 寨附近。
பைடு நூலகம்
都有一片长着参天大树的茂密林子,佤 族称其为“龙梅吉”,即“鬼林地”。 佤族认为神林是“木依吉”存在的地方, 人们不能乱闯进神林,不能动神林中的 一草一木、一石一土,否则,会受到神 灵的惩罚。
第肆章节
美味佳肴“食盛宴”
自然与和谐,佤族人的生活哲学
美味佳肴食盛宴。
佤族酸肉:酸肉的做法很特别,要把牛肉和糯米饭混合均匀加入盐和花椒,再用绿油油的叶子包起来捆好,等三天后就可以吃啦, 时间越久肉就会越酸!鸡肉烂饭:这是佤族相当有名的一道美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吃,鸡肉要用当地的土鸡,将米和肉 加调味料一起放锅里煮,煮到比稀饭干一点就刚好合适!牛皮菜根:这道下饭菜是用熟牛皮和撇菜根腌制而成的,佤族人相当能 吃辣,这道菜不是吹牛皮可以把一般人吃哭了!
少儿民族舞佤族民间舞蹈概况
少儿民族舞佤族民间舞蹈概况在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中,佤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群体,他们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舞蹈。
佤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高度的表现力吸引了广大的观众和研究者。
本文将对佤族民间舞蹈的概况进行介绍。
佤族是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地域广阔。
佤族民间舞蹈作为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样。
它既反映了佤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传承了佤族人民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佤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多样,有舞剧、舞蹈、舞曲等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是佤族花灯舞和丰收舞。
佤族花灯舞以其华丽的服饰和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而闻名,它是佤族人民在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常常演出的节目。
花灯舞舞蹈动作华丽、繁复多变,展示了佤族人民的伶俐、机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除了花灯舞外,佤族人民还热衷于丰收舞。
丰收舞一般在丰收的季节或者重要的宗教仪式中表演。
舞者们身着传统的佤族服饰,手持稻谷、谷物等农作物,以舞动的方式庆祝丰收的到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和对未来丰收的期望。
丰收舞展现了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佤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佤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动作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技巧性。
舞者们在表演中灵活运用身体各部位,如手臂、头部、腰部等,展现出独特的韵律和动感。
同时,佤族舞蹈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手势和肢体语言,使得舞蹈更富有表现力和沟通力。
佤族民间舞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佤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舞蹈中的服饰、音乐和动作都与佤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佤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通过舞蹈,佤族人民能够传递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文化交流的增多,佤族民间舞蹈也逐渐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许多舞团和艺术家将佤族民间舞蹈引入到舞台上,并进行了创新和改编,使得佤族民间舞蹈更好地融入现代舞台艺术。
总之,佤族民间舞蹈是佤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高度的表现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佤族
5.毯子舞属群众性的舞蹈。不分 时节、场合,特别是男女青年, 喜欢在明月下表演。
佤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块古
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佤族 文化形态齐全,特点鲜明。佤族是一个纯朴、 热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来,佤族人民在 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 文化。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 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 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 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佤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 之一。
甩发方式 一、甩发舞原甩发比较单一,大多为 前后甩,近年来已丰富为多种多样的 甩法,有前后甩、左右甩、转甩、跪 甩等。它潇洒健美,较好地表现了佤 族妇女豪放、爽朗的性格。 二、高山族:开始时,她们先站成横 排散开长发,轻摇身体歌唱,双脚下 卵石滑动的美妙之声和歌声交织在一 起,充满诗意;她们互相紧挽双臂, 俯身将长发甩至前面,边歌边进,直 至发梢触及地面后,随即微屈双膝, 用力仰头将头发甩起,使它与身体有 瞬间的垂直,再甩至身后披散开来, 如是地甩发歌舞,直至尽兴。
2.甩发舞
甩发舞是高山族原始舞蹈的遗存形式,记载 多谈表演形式,起源却未见提及,我们从 国内外有关习俗中寻找到线索。如:居住 在云南境内的佤族,其风俗与高山族近似。 西盟地区的佤族过去也有猎头的习俗,直 到20世纪50年代初,仍在存放骷髅的“木 鼓房”前进行歌舞祭祀活动。 一、甩发舞是佤族妇女自娱性舞蹈。与其它 舞蹈不同,剽牛祭祀、老人死后、盖新房、 婚嫁喜庆都不跳此舞。而在其他时节,任 何场合都可跳此舞。 二、甩发舞是高山族雅美人的女子舞蹈,具 有浓郁的海洋色彩。过去,雅美人妇女有 白天不跳舞的习俗,此舞多在月夜进行。
舞蹈作品赏析—佤族舞蹈
制作人员:许瑞、李浩宇
一、以伴奏乐器和主要道具划分: “木鼓舞”“象脚鼓舞”“蜂桶 鼓舞”“芦笙舞”“口弦 舞”“三弦舞”“毕颂舞”“竹 竿舞”“臼棒舞”“棺材 舞”“扫帚舞”“刀舞”“毯子 舞” 二、以舞蹈角色划分: “青年舞”“集体舞”“女青年 舞”“魔巴舞”“少儿舞” 三、以舞蹈功能划分: “祭祀舞”“丧葬舞”“自娱舞” “表演性舞蹈”
《阿细跳月》课件
阿细跳月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了文创产品的开发,如舞蹈服装、道 具、音像制品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提升地区知名度
阿细跳月的传播和推广提高了当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助于吸引投 资和合作伙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阿细跳月的传承方式
家族传承
学校教育
阿细跳月作为家族传统,通常由长辈传授 给下一代,代代相传,保持了舞蹈的原汁 原味。
当地学校将阿细跳月纳入课程,通过课堂 教学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掌握 这一传统文化。
社会活动
媒体传播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展演等活动, 为阿细跳月提供展示平台,吸引更多人关 注和参与传承。
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如网络视频、社交媒 体等,扩大阿细跳月的传播范围,让更多 人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
01
《阿细跳月》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阿细跳月的起源 • 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 • 阿细跳月的舞蹈特点 • 阿细跳月的影响与传承 • 阿细跳月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总结
01
阿细跳月的起源
起源背景
01
02
03
彝族文化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 一种民间舞蹈,其起源与 彝族文化、历史和传统密 切相关。
音乐风格
节奏明快
阿细跳月的音乐节奏明快,具有 强烈的律动感,能够激发人们跳
舞的欲望。
旋律优美
阿细跳月的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 ,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表现力强
阿细跳月音乐的表现力非常强,能 够通过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来表现不 同的情感和场景。
01
阿细跳月的舞蹈特 点
舞蹈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22
6
2019/12/22
7
特征
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一步
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征形成了
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的风格。
“佤族的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也不
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一种整体生命
2019/12/22
10
谢谢您的观看
2019/12/22
11
2019/12/22
12
妆,甩发晾干、整型;后
经人们整理提高而成为
《甩发舞》。 2019/12/22
5
木鼓舞:“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 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佤族为了获得本民族的繁衍、壮大,便 将“木槽”制作成形似女阴形式,并能安放神灵“木依吉”灵 魂的“木鼓”。阿佤人认为:“木鼓”既是拯救过本族始祖的 “木槽”,是强壮母体的化身,又是“木依吉”灵魂的居住地, 而成为万物繁茂成长的通天神器。因此,以舞蹈形式表现从 “木鼓”的制作,到最后以敲击“木鼓”来沟通神灵,达到天 赐福泽目的的《木鼓舞》,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舞蹈。视 频【佤山火】
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佤族文化形态齐全,特
点鲜明。佤族是一个纯朴、热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
来,佤族人民在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
民族文化。
2019/12/22
3
他们粗犷豪放的 性格,再加上阿佤人 会说话就会唱歌、能 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 手能舞蹈、足能舞蹈、 连头发也能舞蹈。歌 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 佤文化表现形式的载 体之一。
状态的呈现方式。
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方式。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
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
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
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2019/12/22
8
佤族服装
佤族舞蹈鉴赏
主讲人:黄盼迪
2019/12/22
1
分布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
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
东的怒山山脉南段,是我国人
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佤族人口39.66万,主要
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
孟连、耿马等县,部分散居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景
颇族自治州境地。
2019/12/22
2
佤族介绍
佤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
木屋
2019/12/22
9
意义
佤族舞蹈是一种流传久远,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一种民 俗现象。当征服与支配自然界的强烈愿望,因手段的缺乏而难以实现的时候, 盛大的仪式舞蹈就开始了。他们通过这种仪式舞蹈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 值,意识到自身与群体的巨大潜在能动性。佤族的原生态舞蹈如同一本活得历 史画卷,向人们讲诉着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崇敬。 舞者动作的内涵、舞蹈的内、舞蹈所表达的信仰、以及舞具的神圣含义和它的 活化石作用,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佤族原生态舞蹈,其呈现过程是表演艺术; 舞蹈的特定时间、空间与内涵体现了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而舞蹈的服装和 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佤族的原生态舞 蹈无疑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继承 下来的,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活态文化艺术品。
2019/12/22
4
分类
在佤族传统的祭祀、
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的
13种民间舞蹈如“木鼓
舞”、“甩发舞”、“蜂
捅鼓舞”、“刀舞”等。
甩发舞:是广泛流传
在佤族妇女中的一种舞蹈。
《甩发舞》的产生年代很
久,是属佤族祖传。佤族
妇女酷爱长发,以长发为
美,并从小习惯长发披肩。
每当妇女在水竹槽下用水
洗净头发后,就要低头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