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将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一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要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
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第一,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第二,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第三,感受成功原则:在制订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四,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第五,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第六,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在征得学生同意后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学生层次化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
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3∶5∶2,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适当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1)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2)层次目标: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
题。c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层次化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达标。
第一,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第二,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第三,作业分层。作业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
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1)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3)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b层次同学要完成(1)、(2)、(3)题。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1)、(2)两题。
第四,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 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