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精神的毁灭_霍克海默_阿多尔诺启蒙观析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 ocial Science 2004年第9期(总第109期)N o.9,2004(Serial N o.109)

收稿日期:2004-02-28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02zx02)

作者简介:王凤才(1963-),男,山东诸城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

法兰克福学派。

启蒙精神的毁灭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观析评

王凤才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433)

[摘要]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揭示了

“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认为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和野蛮相伴随的过程,因此启蒙精神走向了自我毁灭。他们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具有片面性,但却是对工具合理性过分张扬、价值合理性屡遭贬抑的强烈抗议,这对于克服技术理性负面效应、重建人文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 启蒙精神; 启蒙观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4]09—0039—05

《启蒙辩证法》的主题之一就是,“为什么在理性支配的世界中,人类没有进入真正人性状态,反而深深地陷入了野蛮状态”?在这里,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揭示了“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观进行析评。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发展、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现代化进程,这一过程在M ・韦伯看来就是社会合理化过程,即工具合理性不断增长而价值合理性不断退化的过程,也就是启蒙精神不断张扬的过程。所谓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

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1](P 22)

反过来说,人类

通过独立地运用理性判断能力,克服自身的不成熟、不完善状态,就是启蒙。而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认为,“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

替代幻想。”[2](P 1)

因此启蒙精神并非专指西方文明理

性精神,而是泛指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并确立其主权的进步观念,其根本目标是使人类摆脱

恐惧、迷信,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一,启蒙精神始终在神话中得到自我确认。他们认为,启蒙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尤其是荷马史诗中。众所周知,希腊神话最早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它是希腊各地文明发展、交流与融合的结果。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神话世界观已成

体系。[3](P 2-3)

作为希腊文化的象征性表现和源泉之

一,希腊神话深深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哲学。前苏格拉底宇宙论关于世界本原的探讨,体现了神话的理性化过程。柏拉图理念论甚至把奥林匹斯众神也理解为逻各斯。晚期柏拉图把理念和数等同起来,这具有神话味道,但却体现了祛除神话的渴望:数字成了启蒙精神的准则。对启蒙精神而言,不能还原为数字的,或最终被还原为太一的,都是幻相。因此,凡是不能预料的和无用的东西都是应该怀疑的。这样,启蒙精神就把人的自主权观念视为古老的普遍概念。启蒙精神每遇到一次精神抵抗,都会给它增添无穷的力量。到荷马史诗那里,宙斯是天神,阿波罗是太阳神,赫利俄斯和埃俄斯完全变成了一种隐喻。从那时起,奥林匹斯众神就与物质元素区分开来,存在就被分成逻各斯和外部事物。此后,整个世界就为人类所主宰。霍克海默、阿多尔

诺指出,尽管史诗具有反神话和启蒙性质,但是,史诗和神话还是有共同点的:比如统治、剥削和欺骗。所以说,作为欧洲文明的基础性文本,整部(荷马)史诗“都是启蒙辩证法的见证”。[2](P44)因为它比其他任何作品更能揭示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史诗不同叙事层次中,神话均有所表现。不过,荷马史诗为这些神话所作的说明,以及用各种凌乱的故事拼凑起来的统一性,也同样是主体从神话力量中摆脱出来的描述。面对强大的自然力,人永远显得软弱无力;只有在神话中,人才能通过自我意识摆脱这种软弱无力的状况。“在荷马史诗时期,自我本身的统一性在于非统一的、分离的、不清楚的神话中的作用,就是说,必须从非统一的、分离的、不清楚的神话中吸取自我本身的统一性。”[4](P43)总之,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认为,荷马史诗与神话一样都具有启蒙的因素。关于这一点,尼采早就从启蒙与统治关系的角度给予了揭示;德国浪漫主义者也强调了荷马史诗中的启蒙因素。

第二,就确立主体对自然的主权来看,甚至可以说神话已经是启蒙。因为启蒙总是把神人同形同性论当作神话的基础,用主体设想来解释自然,认为超自然物如精灵鬼怪等,都是人们畏惧自然的反映。“许多神话人物都具有一种共同特征,即被还原为人类主体。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答:‘这就是人!’,便是启蒙精神的不变原型,不管它面临的是一种客观意义,还是一种秩序的轮廓,是对邪恶势力的恐惧,还是对拯救的希望。启蒙进而把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被理解的东西称之为存在和事件:启蒙的理想就是要建立包罗万象的体系。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于启蒙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2](P4)实际上,从巴门尼德到罗素,强调理性统一性、摧毁众神和质量的口号是一致的。面对这种理性统一性,神和人的区别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因为管理万物的理性精神与创造万物的神相似,都是自然界的主宰,即人和神一样都成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启蒙对待万物,就像独裁者对待人。独裁者了解这些人,因此他才能操纵他们;而科学家熟悉万物,因此他才能制造万物。于是,万物便顺从科学家的意志。事物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即永远都是统治的基础。”[2](P6—7)这种同一性构成了自然统一性,但牺牲了质的多样性。这样,没有实质区别的自然就陷入了单纯分类的混乱状态,而万能的自我也陷入了纯粹占有状态,于是这种统一性就变成了抽象同一性。

第三,神话之所以是启蒙,是因为神话中已经蕴含着启蒙精神的主旨。在他们看来,启蒙精神的主旨就是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使人们相信,人类理性可以战胜迷信,并可以支配自然界,这是由于知识与力量是一致的,而知识的本质就是技术,于是人们可以运用技术控制、支配整个自然界。近代以来,启蒙精神所宣扬的乐观主义文明论就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毋庸置疑,“启蒙根本就不顾及自身,它抹除了其自我意识的一切痕迹。这种唯一能够打破神话的思想最后把自己也给摧毁了。如今,面对求实思想的胜利,甚至连培根的唯名论信条都可能被怀疑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偏见,或者像他曾断言过的经院哲学那样,被断定是无稽之谈。”[2](P2)到逻辑实证主义那里,人们放弃了任何对意义的探求,甚至放弃了思维,用公式代替概念,用规则和概率代替原因和动机。于是,培根以来的哲学曾经努力根据时代变化对诸如实体、质量、能动、受动等概念作出解释,但现代科学把这些范畴当作传统形而上学观念而放弃。

学界普遍认为,理性主义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文化传统之一,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共同支撑着西方文明的发展,但是自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张力逐渐增大,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分裂:科技文化经过启蒙运动得以独立,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膨胀,最后出现了工具合理性霸权,而价值合理性遭到了贬抑。这样,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就得以形成并进一步发展。所谓技术理性主义,就是它相信科学知识是万能的,技术理性是至上的,科学技术进步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靠科技理性本身就能得到解决。在笔者看来,从神话中生发出来的启蒙精神,作为工业文明主导文化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以征服、支配自然为出发点,以科学知识万能、技术理性至上为特征,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以社会历史进步为目标的乐观主义文明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坚持个人主义;在人与神关系上,宣扬人本主义;在感性与理性关系上,坚信理性主义;在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关系上,推崇技术理性;在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上,坚持进步主义。

如前所述,自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乐观主义文明论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主流。它颂扬启蒙精神,信奉文明进步论,认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人的自由解放。文明进步就是越来越好,这几乎成为不证自明的公设。这种确信文明进步是一种历史必然的思想,到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正如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