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PPT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ppt课件【38页】

《骨质疏松》ppt课件【38页】
Page 7
骨密度
• 临床上常用的推荐测量部位是腰椎和髋关节 • 正常:T≥-1.0 • 骨量减少:-1.0~-2.5 • 骨质疏松:≤-2.5 • 严重骨质疏松:≤-2.5 + ≥1处非暴力性骨折
Page 8
•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 高发病率 • 高致残率:椎体、腕部 • 高死亡率:30%髋部骨折死亡率 • 巨额花费:无法治愈 • 环境危害:家庭、社会
误喝区骨二头、汤喝能骨防头止汤骨就质能疏补松钙
• 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 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 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 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 松.2011)防治骨质疏松疾病宣传知识要
✓ 疼痛特点:昼轻夜重,常 见于下半夜。
Page 15
Page 15
(二)脊柱变形
脊柱变形(驼背、身材缩短) 是老年性、绝经 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体征。
Page 16
(三)骨折
•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肌肉力 量均下降,容易跌倒。
• 尤其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无意识跌倒时,骨折
发生率高达87% [1]。
钙含(mg/100g)
10 38 34 367 111 227 128 49 58 93 160 200 28 280 351 58 61 237 34 6 0 55 71 2000 880 221 95 1030 653 120 870 97 99 1177 Pa3g4e3 27 357
不吸烟、不酗酒,少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从儿童和青少年起,多食含钙 量高的鱼虾、牛奶等高钙食品

2024《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2024《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骨质疏松症》PPT课件•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目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与护理•总结与展望01骨质疏松症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激素、营养、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骨骼,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白种人高于黄种人。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激素水平、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其中骨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分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的骨密度值,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如骨软化症、成骨不全、骨转移瘤等。

02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因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女性绝经后。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遗传因素与家族史影响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家族史影响有家族骨折史的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关注骨骼健康。

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日照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VS药物使用及其他疾病影响药物使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甲状腺激素等,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其他疾病影响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这些疾病可能影响骨骼代谢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0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评估疼痛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

骨质疏松的治疗PPT课件

骨质疏松的治疗PPT课件

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鱼类、蛋黄等来满足。
03
控制钠盐摄入
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钙流失,不利于骨骼健康。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
不超过6克。
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 密度和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游泳等。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力量和 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 作用。建议每周进行2-3次全身 力量训练,包括重量训练和抗阻
骨质疏松的治疗
目录
CONTENTS
• 骨质疏松的概述 • 骨质疏松的诊断 •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 骨质疏松的预防 • 骨质疏松的案例分析
01 骨质疏松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特征为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 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 性增加。
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 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04 骨质疏松的预防
饮食调整
01
增加钙质摄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饮食调整增加钙的摄入量是预防骨质疏
松的重要措施。建议每天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可以通过食用高钙
食品如奶制品、鱼类、豆类等来满足。
02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建议
每天摄入4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可以通过适量晒太阳或食用富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质疏松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 泌失调、营养失衡、缺乏运动等。
病理机制
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涉及骨形成与骨 吸收的失衡,导致骨量减少和骨组织 结构的破坏。

骨质疏松PPT课件图文版

骨质疏松PPT课件图文版
均衡饮食
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奶 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适量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建议下,可适量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营养 素。
控制饮食禁忌
减少摄入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避免过量饮用 咖啡、浓茶等。
运动锻炼指导
适量负重运动
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 跑、爬楼梯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
药物治疗
01
02
03
钙剂和维生素D
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骨质 疏松治疗的基础措施。钙 剂可改善骨矿化,维生素 D可促进钙吸收。
抗骨吸收药物
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 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 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 度。
促骨形成药物
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 加骨形成。
非药物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预防和治疗骨 质疏松。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骨折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骨折风险因子评估
综合考虑年龄、性别、骨密度、 既往骨折史等因素,评估个体骨
折风险。
药物治疗
针对高风险人群,可遵医嘱选用 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
降钙素等。
定期复查
柔韧性训练
进行拉伸、瑜伽等柔韧性训练,有 助于改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平衡性训练
进行平衡性训练,如单脚站立、闭 目原地踏步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稳 定性。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损,运动前 做好热身和拉伸运动。
05
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改 善策略
疼痛管理技巧
药物治疗
01
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如非甾体抗炎药、降钙素

骨质疏松ppt课件完整版

骨质疏松ppt课件完整版

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表现评估、骨密度测定、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其 中,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骨密度值为主 要依据,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骨质疏 松。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的疾病。
02 骨质疏松危险因 素及评估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如骨 折、疼痛等。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护理,提高生 活质量。
跨学科合作与政策支持
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骨质疏松的防 治工作。
建立完善的骨质疏松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
政府加大对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加强对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04 药物治疗选择及 注意事项
06 患者日常管理与 教育
定期随访监测指标设置
骨密度检测
定期通过DXA等方法检测骨密度,评 估骨质疏松程度。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了解患者骨代谢状况。
骨折风险评估
结合年龄、性别、骨折史等因素,评 估患者未来骨折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均衡饮食
增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如奶制 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 性别等因素制定个体 化治疗方案
定期评估疗效和调整 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治疗效果
考虑患者合并症和用 药史,避免药物相互 作用和不良反应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讨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个性化运动处方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 等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运动类型选择Biblioteka 饮食禁忌提醒患者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碳酸饮料等影响骨健康的食物。

骨质疏松的科普(共28张PPT)【28页】

骨质疏松的科普(共28张PPT)【28页】

外出活动时使用各种保护工具:如步行器、关节保护器、具有防滑鞋底而 富弹性的平底鞋等。
2024/9/8
13
预防和治疗策略
饮食适量
骨质疏松患者饮食必须适量,暴 饮暴食除了对胃肠道有损害外,身体 也不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只能将过 多的部分排出体外,因而无益于纠正 骨质疏松。
2024/9/8
14
预防和治疗策略
—20分钟行走、跑步或增氧健身运动 —然后5分钟跳绳 —40分钟力量训练(握拳、上举等),从 而使所有的肌肉群得到锻炼
2024/9/8
17
预防和治疗策略
适当日照晒太阳是利用日光进行的一种锻炼,能对机体起到温热作用,
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强人体活动功 能。另外,阳光还能够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
站姿
•耳垂和颈部垂直
•肩膀向后伸展
•挺腰收腹
坐姿
•挺腰收颈
•双脚触地
•椅高及膝
已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正确的日常活动姿势
睡姿
•板床加硬褥 •枕头承颈椎 •腰背平伸直
起床
•首先转侧卧 •手力撑床起
•腰背省力气
已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正确的日常活动姿势
提取重物及家居作息
•腰背常挺直 •姿势不久留
21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简单运动方法(1)
人的身体就像是一栋房子,靠206块骨头的连接组成一旦发生骨质疏松,
整个身体就会像豆腐渣工程一样,无法承受相应的重量,容易出现骨
折等种种问题。由于骨质疏松的发展是长期的、隐蔽的,因此骨质疏
松症又被称为人体“寂静的杀手”。
3
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 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 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 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 疾病。

骨质疏松的科普ppt课件

骨质疏松的科普ppt课件

2024/1/25
18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
05

2024/1/25
19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讲解骨质疏松的基本知识
包括定义、发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
2024/1/25
强调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如增加骨折风险、影响生活质量等,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
介绍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 的健康观念。
激素替代治疗
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激素使用的风险 和效果评估。
17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物理疗法
如脉冲电磁场、超声波等物理治 疗方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症状。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机能, 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心理干预
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的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 干预和辅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需进行鉴别。
2024/1/25
03
注意事项
在诊断骨质疏松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避免
误诊或漏诊。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和
评估工具。
14
骨质疏松预防与治
04
疗措施
2024/1/25
15
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保持适量运动
规律性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 、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力
骨质疏松的科普ppt课 件
2024/1/25
1
目录
• 骨质疏松概述 • 骨骼结构与功能 • 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 • 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2024版《骨质疏松》PPT课件

2024版《骨质疏松》PPT课件

《骨质疏松》PPT课件contents •骨质疏松概述•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评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总结与展望目录01骨质疏松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

发病率地域分布危险因素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

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低钙摄入、缺乏运动等。

0302 01流行病学特点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

分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02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评估不可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风险逐渐增加。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尤其是在绝经后。

某些种族,如白人和亚洲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增加。

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药物使用可控因素01020304钙和维生素D 摄入不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密度降低。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通过X 射线或超声波等方法测量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风险。

骨密度检测FRAX 工具QFracture 工具风险评估问卷FRAX 是一种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算法,用于预测10年内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

QFracture 是一种基于临床数据和统计模型的算法,用于预测未来骨折的风险。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评估个体骨质疏松的风险。

风险评估工具及方法03诊断方法与标准03超声骨密度仪通过测量骨骼对超声波的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来评估骨密度,具有无创、便携的优点。

01双能X 线吸收法(DXA )通过测量骨骼对两种不同能量X 线的吸收程度来计算骨密度,具有精度高、辐射量低的优点。

骨质疏松PPT课件(2024)

骨质疏松PPT课件(2024)

2024/1/29
27
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
骨密度检测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自身骨骼状况。
2024/1/29
早期干预
一旦发现骨质疏松迹象,应及时就医并遵医 嘱进行治疗和干预。
28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29
29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其他影响骨密度的疾病或因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等。同时,对于不同年 龄段和性别的人群,诊断标准可能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2024/1/29
19
2024/1/29
05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0
基础治疗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增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适量运动,提高骨密度和肌肉力量;避免吸烟、酗酒 等不良生活习惯。
止行 对症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物 理治疗方法,可促进骨形成、增
加骨密度。
康复训练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 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降低跌倒风险。
心理干预
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帮助患
17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诊断技术
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了解骨骼代谢状况。
尿液检查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
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I型 胶原羧基端肽(CTX)等,反映骨形 成和骨吸收情况。
检测尿钙、尿磷等指标,评估钙磷代 谢情况。
2024/1/29
18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诊断流程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上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骨质疏松。对于疑似病例,可进一步进行骨活检或基 因检测等确诊。

骨质疏松指南PPT课件

骨质疏松指南PPT课件
度。
抗骨吸收药物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缺乏维生素 D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建议每日摄入400800IU维生素D,可通过阳光照射或维生素D补 充剂获得。
促进骨形成药物
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等,有助于促进新骨 形成,增加骨密度。
物理治疗
按摩
通过按摩肌肉和关节,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有助 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疲 劳。
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建立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
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骨质疏松症防治 体系,包括预防、筛查、诊断、治疗 和康复等方面的工作。
社会层面的策略与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
病因与风险因素
病因
年龄、性别、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
风险因素
老龄化、绝经后、长期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
症状与诊断
症状
疼痛、骨折、脊柱变形等。
诊断
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血液检查等。
02
骨质疏松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运动
定期进行负重运动,如走路、跑步、跳舞等 ,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和骨强度。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 吸收和利用,可以通过晒 太阳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来补充。
控制钠盐摄入
高钠饮食可能增加钙的流 失,应尽量减少钠盐的摄 入量,以降低骨质疏松的 风险。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01
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骨密度检 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并采 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指南ppt课件
目录
• 骨质疏松概述 • 骨质疏松的预防 • 骨质疏松的治疗 • 骨质疏松的康复与护理 •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
• 除痛篇
如何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
• 安全篇
摔跤是患者骨折及软组织创伤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注意 家居安全。
如何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
• 姿势篇
如何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
• 运动篇
以下为一般运动范例,请根据主治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设计个人 的运动方式。如患者正处于疼痛期,应先止痛及向有关医务人 员查询,方可作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运动量为每星期三次, 每次每个运动为二十次。
正常的骨骼是由皮质骨和支 状骨构造而成的。
疏松的骨骼
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因素
生活饮食因素
内分泌因素
低钙及高蛋白摄入
酒精中毒
活动减少/ 雌激素缺乏(绝经)
肝病
不良生活习惯 雄激素减少
吸烟、咖啡因等
降钙素缺乏
年龄老化
消化系统等 功能的减退
骨质疏松
药物
激素皮质醇 抗惊厥药等
VitD
钙吸收异常
饮食缺乏VitD
如何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
• 运动篇-负重运动
这些运动是令骨骼负上重量而 作的,例如步行、跑步、上下 楼梯、掌上压或墙上压等都可 强化骨骼组织,对患者有很大 益处。
• 总结
适量的药物和运动及镇痛治疗 是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其所 带来的并发症,只有持之以恒, 按部就班才可达到理想效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分类及特点
年龄 性别 病因 钙吸收 骨转换 病变骨类型 骨折常见部位
绝经后骨松 50 - 55岁
雌激素下降 下降,丢失增加 以高转换为主 主要是松质骨 脊椎, 桡骨远端
老年骨质疏松 > 60岁 男:女=1:2 1,25(OH)2D3合成下降 下降 以低转换为主 松质骨, 皮质骨同时 髋部
骨量的变化与年龄的关系
男性 女性
骨 量
8
老年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 松
年龄(岁)
12 16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
雌激素缺乏
骨对PTH敏感性 骨吸收 血Ca PTH
1,25(OH)2D3
骨胶原的转换、成熟
骨盐的含量
骨质疏松
肠Ca吸收
负钙平衡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
『骨质疏松症』对你有何影响?
• 脊椎疼痛及变形
驼背会影响外形, 还 会妨碍肺部扩张,加速 肺功能衰退。
• 死亡
『骨质疏松症』对你有何影响?
椎体骨折
1. 50岁以上的妇女中约20-25% 有一次或一次 以上的椎体骨折
2. 仅 12.22% 的病%
2.生活自理能力: 丧失率50%、护理院20%
➢ 骨密度(BMD)(反映70%骨强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诊断金标准
➢ 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 其它方法 (定量超声,X线摄片)
骨量下降30% 才能显现,对 早期诊断意义
不大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分期
标准
正常 (骨骼矿物质密度)BMD<=1SD
骨量减低
BMD>1SD--<2.5SD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由衰老引起的骨小梁和骨皮 质逐渐丢失,椎骨楔形骨折和髖部骨折较常见。
概 念--分类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15-20%)
内分泌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药物性如癫痫用药使 骨量减少、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肝病、先天性疾病、废用性骨 丢失、其它
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不明确(1-2%)
1.摄取合适量的钙质 2.适量的负重运动 3.家居安全,以防骨折 4.健康的生活习惯 5.女性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后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
如何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
•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帮助骨质疏松症患者减轻痛楚,改善 姿势,预防摔跤及骨折和保持或改善体能。
– 除痛篇 – 姿势篇 – 安全篇 – 运动篇 – 运动篇 - 负重运动
骨质疏松症
BMD>=2.5SD
重度骨质疏松症
有一处或更多处的骨折
常用骨密度测定方法
单光子骨密度测量仪(SPA) 单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SXA) 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EXA) 定量CT(QCT,PQCT)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期开始,在35岁之前,达到 个人最高的骨量。
3.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 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
资料由香港中文大学骨质疏松症研究组提供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l 疼痛
l 驼背
身高变 矮
l 骨折(脊柱、髋部、腕部)
『骨质疏松症』对你有何影响?
• 骨折
位置多是腕骨、脊椎骨或股骨上端。
19%
38%
19%
『骨质疏松症』对你有何影响?
• 行动不便
有一半的病人会因股骨骨折而导致行动不便, 需要别人照顾。
认识『骨质疏松症』 认识『骨质疏松症』 认识『骨质疏松症』
ppt为2014年10月24日实验骨伤学 初次讲课所做,素材来自骨伤各位 前辈,对各位前辈由衷感谢,希望
各位骨伤同道合理使用。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疏松症是全身性的骨量降低,骨组织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 1994 年 WHO: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 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种疾病。
户外活动减少,紫外线照射减少
维生素D摄入减少
肝肾功能减退,羟化酶减少
转化生长因子下降
血钙浓度下降
肌力下降,神经肌肉协调下降
骨基质形成减少 骨矿化减少 骨形成减少
甲状旁腺激素上升 骨吸收增加
骨质疏松
骨折
易跌倒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1.“无声无息”:患者 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
2.女性比男性多:由于 绝经后,女性荷尔蒙 分泌锐减,加速骨质 的流失。
慢性疾病与骨质疏松
1、胃肠吸收障碍:
如胃切除术后 肠道脂肪泻 溃疡性 结肠炎 空肠回肠分流 胰腺功能不全
2、慢性肝肾病:
常见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红斑狼疮
诊断
• 临床通用指标:
➢ 脆性骨折(低BMD,同时伴其它危险因素骨折发生危险 增加)
缺乏阳光日晒等
肾功能减弱
高钙尿
慢性肾功能
减退等
性别、种族、遗传
女性多于男性 白种人较多发
概 念--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70-85%)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 ——是雌 激素缺乏引起的骨小梁骨量加速丢失,椎骨压缩和桡骨远端、 股骨颈骨折较常见,骨转换率增高即高转换型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