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蓝色多瑙河》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本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圆舞曲等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本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先弹奏一首圆舞曲类型的小乐曲,结束后提问:a刚才老师弹奏的歌曲每小节有几拍?b如果将这样的乐曲拿来伴舞也就是说将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还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总结: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专用的名词:圆舞曲也叫华乐兹(waltz)板书: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曲。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她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欣赏一首世界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将同大家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板书:标题,作者

2.作者生平:在以前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和同学们讲过,如果要较好的欣赏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条件的话,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样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欣赏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首先是这首圆舞曲的作者生平。板书:作者生平。约翰.施特劳期[Johann 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184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从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约翰。施特劳斯于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时年七十四岁。他的作品一共有五百首左右,其中圆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说圆舞曲是他创作的核心,他成功的创造了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介绍维也纳圆舞曲:这是一种音乐的结构形式,它的结构是:前有序曲,中间有四五首小圆舞曲连成的主体,后页有尾声。我们今天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作品。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

3.创作背景:这首作品的创作时的背景与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关系,在1866年七月的一场战役中,奥地利战败,当时悲哀,沉闷的气氛笼罩着维也纳,1867处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指挥要求小施特劳斯创作一首充满生命活力的合唱曲,据说作者受了当时一位诗人的一首诗的最后一句的启示作成,可惜词作者的词填的很不好,因此初演时反映很冷漠。但在第二年的法国万国博览会上,改成管弦乐曲的《蓝色的多瑙河》取得巨大成功,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这首乐曲依然是世界音乐舞台,特别是每年元月一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的常演曲目,不过,一般来说,这首作品的器乐曲比它的合唱曲更为常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

4.欣赏乐曲:这首乐曲的我将让同学们欣赏两次,在第一次时我不任何解释,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以下这几个问题,在听完第一遍后我将进行提问:

a.这首乐曲的序曲主要由哪些乐器奏出?

b.对比他们之间的不曲说说这首乐曲由几部分构成?

c.联系作品的标题,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开你们的联想,看看都能想到些什么?好,下面开始欣赏第一遍。

欣赏结束后进行提问,最后总结:《蓝色的多瑙河》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一个序奏和五首略有对比的圆舞曲构成。其中第五首是第一首的扩展再现。最后由一段华丽的尾声作为结束。

5.欣赏第二遍:在欣赏的同时解说。

序奏。弦乐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第一首圆舞曲犹如春之神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把合唱曲中的优美词句,轻轻地送到人们耳畔:"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儿吹动树梢……

第二首圆舞曲高昂开阔。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旋律中歌词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象玫瑰,向我们微笑。美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

第三首圆舞曲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灵的节奏中,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的欢乐欢舞。曲调中起伏的音型,犹如他们飘飞的衣饰;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舞曲,刻画出多瑙河边美丽醉人的春意;而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正是美好的春天的人?

第四首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这段急切奔放的舞曲,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我们从那粗犷的音响中看到,峭壁上的古城在历史的烟尘中一个个地诞生,放射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华。

第五首圆舞曲是第一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管弦乐队轻轻地奏出婉转多姿的音调,在渐次的暗涨的力度中,高声呼唤出:"春天来了,多么美好"!

《蓝色的多瑙河》的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乐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的主题。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显示出施特劳斯的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当作品受到冷遇时,作曲家自信地说,他不对这首作品抑有奢望,但尾声还是成功的。

6.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的多瑙河》,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敬仰之情。每当远离家国的维也纳人听到这支撼动心灵的旋律时,总禁不住热泪盈眶。正如有位名叫汉斯立克的音乐评论家说的那样:"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的无形身份证。”人们还称他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一同领略了多瑙河边美妙的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那颗深切的爱国之心,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能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比如我们中国就有国画和《高山流水》还有去年欣赏过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等。在以后的课上我们还将欣赏到更多.

《蓝色多瑙河》教案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及作品表现的内容,掌握《蓝色多瑙河》的主要音乐主题。2、介绍约翰.施特劳斯及圆舞曲

教学内容:《蓝色多瑙河》 [奥地利]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

教学重点:《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唱圆舞曲的部分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感受和理解乐曲全曲及各段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音像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听赏五个音乐片段:10分钟

1、听记、哼唱音乐主题:从音乐要素(旋律线、节奏、速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体会音乐段落间的色彩情绪变化。

2、打乱秩序播放五个音乐主题,请学生进行排序:考查学生对五个音乐主题的掌握。

3、分析:

旋律线、节奏、速度的变化情绪

1 上行轻快、明朗 1、2比较旋律线走向、起伏感

2 先抑后扬活泼、起伏

3 典雅、高贵像芭蕾舞的动作优雅

4 大幅度上行,速度渐快优美动人、乐观向上 4、5速度比较

5 起伏小,节奏舒展舒展、柔情

旋律线:五段旋律连接起来就好象河水有时平稳如镜、有时微波荡漾、有时汹涌咆哮。

4、学生听出音乐主题选自哪部作品,曲作者是谁?

二、[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欣赏重点)

1、想象一下多瑙河的景色,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学生联系一下骑车回家看到的无锡古运河的景色。前两天我经过运河东路,看到波光粼粼的河水,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所感受到一种美感。一种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如果身处多瑙河畔,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2、提到多瑙河就会提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多瑙河发源于德国,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维也纳是多瑙河流经的第一大都市。维也纳地处中欧,形状象一把金色的小提琴,它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和底蕴的城市。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

3、《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在他做创作的近170首圆舞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背景:1866年,奥地利邻国首相俾斯麦发动普奥战争,奥地利军队在萨多瓦战役中失败,国内充满战争创伤,首都维也纳也陷入了沉闷、压抑的气氛之中,为使人民重新振作,作者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